第一篇:从一则案例看财产保全中解除冻结的非法定条件
从一则案例看财产保全中解除冻结的非法定条件
来源:作者:
【案例】
陈某(聋哑人)与其丈夫共生育两个子女。2008年10月,陈某的丈夫在工作过程中坠楼身亡,厂方给付了20万元的赔偿金。考虑到两个子女的生活教育问题,陈某丈夫的哥哥董某将该20万元以其名义存入银行。同年12月,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对该笔存款进行分割,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受理后,依法对该20万元进行了冻结。2009年1月,经法院调解,陈某、董某及双方家人达成调解协议:由陈某、陈某的两个子女、陈某的婆婆四人分割该笔存款,每人各享有5万元;陈某的两个子女及婆婆所分得的15万元由董某保管。2009年3月,董某向法院申请要求对20万元存款解除冻结。
一、财产保全中解除冻结的法定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94条第2款规定:“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冻结作为法定的三大主要财产保全措施之一,对于保证将来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得到有效地执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冻结毕竟是一种强制措施,必然会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影响,如果一成不变的冻结当事人的财产,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解除冻结的法定条件: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对于诉前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15日的起诉期限,逾期不起诉的,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为防止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了在申请财产保全错误时,申请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见,立法者充分认识到了财产保全(冻结)的“双刃剑”性质,但其设定的解除冻结的情形并没有涵盖所有的复杂的社会实践,因此在上述案件中,就出现了解除冻结无法定条件但却需要解除冻结的问题。
二、非法定条件的界定
如果说被申请人提供担保、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起诉以及案件移送执行是解除冻结的法定条件,那么上述案件中所呈现出的就是解除冻结的非法定条件。笔者认为,需要解除冻结的非法定条件并不是除法定条件以外的所有情形,而是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一)在财产保全期限内申请解除冻结。这是解除冻结的题中之义,财产保全期限届满,冻结自动解除,申请无从提起。
(二)案件审理完毕,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已经确定。有如下几种具体表现:在权属纠纷中,所冻结财产的权属已经明确;在侵权纠纷中,受害人获赔的数额已经确定;在合同纠纷中,诉争标的额已经确定等。正是因为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已经确定,所以才有可能对所冻结的财产进行分割。
(三)当事人未提供担保,也未申请执行。如果当事人提供了担保或申请执行,那就有解除冻结的法定条件了。
三、非法定条件下解除冻结的适用要求
以上述案件为例,法院依陈某申请对20万元存款进行了冻结,在冻结期限内,该案审理完毕(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申请人陈某未向法院申请执行,被申请人董某也未提供担保。现董某向法院申请解除冻结,如何在非法定条件下解除冻结,笔者认为,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案件审理完毕后、财产保全期限内,法院能否可以依职权解除冻结?笔者认为,法院不能依职权解除冻结,而应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以审查是否解除冻结。理由如下:(1)法院依职权解除冻结会侵犯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甚至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的一项诉讼权利,只要该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法院就应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应该由当事人自己
处分,法院无权干涉。而且即使案件已经审理完毕,所冻结的财产权属已经明确,但并不能排除被申请人转移财产的可能,如果法院依职权解除冻结后被申请人转移财产,那么冻结的目的将落空,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将受到损害。(2)作出冻结的裁定依然有效,法院没有必要依职权解除冻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9条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既然裁定的效力依然有效,那么法院没有必要自己否认裁定的效力。(3)法院没有依职权解除冻结不会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影响。对申请人来说,如果被申请人不履行生效的裁判文书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对被申请人来说,可以在自动履行后申请法院解除冻结。
第二、在案件审理完毕后、财产保全期限内,哪些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解除冻结申请?解除冻结,影响着申请人诉讼目的的最终实现,也关系着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都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冻结,但并不仅仅限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冻结。在法律实践中,有些权利人并不是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但他对所冻结的财产享有权益,比如在继承纠纷中,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可能没有涵盖所有的继承人。因此,笔者认为与所冻结财产有着利害关系的权利人都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冻结,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 益。
第三、法院依申请解除冻结的数额应如何确定?在上述案件中,董某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解除20万元存款的冻结,如果法院裁定解除冻结,那么是对20万元的存款全部解除冻结还是对董某负责保管的15万元解除冻结呢?笔者认为,法院解除冻结的数额并不是依据权利人的申请而确定的,而是依据权利人所享有权利的数额部分进行确定的。如果法院依权利人申请确定解除冻结的数额,那么就有可能损害到其他权利人的利益。
作者:德兴市法院 祝文锋
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在何时解除
来源:未知作者:佚名w日期:10-01-0
5民事诉讼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为使其判决、裁定能顺利得以执行,根据当事人一方的申请或依职权对另一方当事人所有的一定范围内的财产所采取的限制财产所有人行使财产权利的一种诉讼保全措施。财产保全主要有诉讼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两种。诉讼财产保全是指民事争议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诉前财产保全是指民事争议还未进入诉讼程序,但相关民事争议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在起诉前以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为要件、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经审查后作出裁定并按程序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
对于财产保全措施的时限,目前法律尚无明确规定,但从相关立法精神分析,无论是诉前财产保全还是诉讼财产保全,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法院的判决、裁定能够得以顺利执行,所以我认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法院可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一是判决、裁定还未作出或虽作出但未生效前,被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一方向法院提供有效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此种情况下,被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一方向法院提供有效担保的时间,既为法院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时间。
二是判决、裁定生效后,被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一方按人民法院规定的履行期限自觉履行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此时法院也应依法解除之前所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对之处请予指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四条 诉讼前、诉讼中及仲裁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并适用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关于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规定。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全裁定和先予执行裁定的执行适用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