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负新规引热议如何走出减负成空谈怪圈—神尔官网
减负新规引热议如何走出“减负成空谈”怪圈?
临近9月,新的一学期又将开始,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新规”成为了社会各界近期热议的话题之一。回顾学生减负历程,中央、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在最近数十年中都先后推出过减负政令,但始终收效甚微。从事国学机研发工作多年的专家在神尔官网上表示,要有效地解决减负困局,关键在于推进教育均衡,革新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中高考制度。
小学生减负欲出新规各方普遍不看好政令效果
被称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的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新的一学期又来临了,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又出新招,计划给小学生“减负”。
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零起点”教学、不留书面作业、一到三年级不得举行考试、取消百分制等,这份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后,关于减负新规的争议从未断过。老师们认为,现在的学生负担重大多来自于课外辅导班,减负新规让学校十分无奈;家长们则显得比较焦虑,面对如今的升学和择校压力,如果不给孩子留作业、不考试,孩子如何保持竞争力?而本应该高兴的学生们却开心不起来,有孩子抱怨道“没作业、没考试,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社会各界为何对于本次“减负新规”普遍不看好?从事国学机研发工作多年的专家在神尔官网上指出,原因就在于各地年年减负、学生却越来越累的尴尬现实,年年出台“减负令”,结果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导致官方公信力下降,减负变成一场闹剧。
多年减负成空谈如何走出这种怪圈
对于“中国式减负”,有网友感叹道“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喊减负的口号了,如今我女儿都上小学了,还在说减负,制度看起来都挺好的,可是结果呢?还不是空谈而已。”
早在1988年的时候,国家教委就发布过《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之后的数年也多次发布过“减负”政令,只可惜,每次出台的减负招式,最终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从事国学机研发工作多年的专家认为,“减负”之所以没有取得实效,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中高考制度改革没有取得有效进展,考试升学依然以分数作为选拔学生的标准。
有专家指出,在“分数为王”的升学录取制度指挥下,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学生都无奈地被应试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减负令要求小学不留作业、不考试,只是听上去很美好,即使学校这样做了,校外增负还是会有的。不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学校、老师、学生就都不可能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