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数学书长约2()教室的门高2()大米宽约2()10张纸的厚度约1()茶杯高10()一本新华字典厚3()指甲宽6()黑板长约3()旗杆高8()课桌高约6()
2.5厘米=()毫米90厘米=()分米10分米=()米8分米=()厘米
3.小刀长7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毫米;一条绳子长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分米。
4、填一填。(38分)
钟面上有()大格,()个小格,时针走1个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分。
1分=()秒()分=1时1分15秒=()秒 1小时20分=()分90分=()小时()分70秒=()分()秒
我们每天大约睡9()
小学生上一节课是40()
妈妈做菜用了20(),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30()从8:00到10:00,经过了()小时。
从4:00到4:40,经过了()分。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53-24=29
综合算式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问题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四、教学课时:5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一、教学内容:
课本P47页列1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
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7+12 =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 :为什么先算4×3? 4×3+7 =12+7 =19 7+(4×3)=7+12 =19 追问:见下页。
问题:
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课本P49页列3
二、教学目标:
1.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 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 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 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88-56)÷8 76-(12+25)(12-5)×3 48÷(8-2)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72-18)÷9 24÷4+2(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你看见什么了?
2.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课本P53页列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 = 54÷9 = 6(次)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25+15)÷8 =40÷8 =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 45÷5 = 9(米)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18÷9 =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
课本P57——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四、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 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2)只含有加减或乘。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18+27÷9 4×8-3(18+27)÷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5.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小女孩: 10-(3+5)=10-8 =2(元)10-3-5 =7-5 =2(元)
(26+19)÷5 =45÷5 =9(个)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8×3-10 =24-10 =14(瓶)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 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
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测试(苏教)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测试
邓继琼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黑体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2分)
问鼎苍穹(qiónɡ)浩瀚太空(hàn)
晶莹剔透(tī)举世瞩目(zhǔ)
呕心沥血(ǒu)伫立凝望(chù)
俯瞰大海(kàn)亘古不变(hénɡ)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歼灭 苍桑 溃退 噙满
B.蔚蓝 紧蹙 粗犷 吞噬
C.躁动 混沌 铠甲 荻港
D.顷刻 蹒跚 督战 协调
3.请结合语境,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4分)
备选词语:A.纯洁 纯静 B.凝固 凝聚
C.真挚 真切 D.俯冲 横冲
呵,这就是南极!茫茫雪原组成一个A________、宁静的世界;万里冰山仿佛B_________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C_________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D______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
4.修改病句。(2分)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仔细阅读下面消息后,按要求答题。(4分)
北京时间2月11日0时55分,美国“铱—33”通信卫星和俄罗斯退役多年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千米处相撞。而这一高度的轨道是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的常用轨道。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资源”气象卫星就在这一轨道。卫星相撞后,有些碎片可能会绕地球运行上万年,这些碎片对许多卫星都将构成严重威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息中提到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资源”气象卫星是否多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诗文。(3分)
荷,有着“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美丽色泽,又有着“移舟水溅差差绿,___________ _____”的淡雅香气,还有着“无情有恨何人觉?________________”的绰约身姿。
7.常识填空。(7分)
(1)消息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在写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真实和______的原则。
(2)《三个太阳》以______为顺序,记叙了女画家到南极考察的经过,赞扬了南极科考工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七子之歌》的作者闻一多先生既是诗人,又是_________;诗中的“七子”指的是中国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七个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之地。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下列黑体词语。(4分)
濯清涟()
亵玩焉()
亭亭净植()
自李唐来()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为什么赞美莲是“花之君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标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
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2.请用“/”将导语和主体部分分开,然后用“//”将主体部分分为三层。(4分)
13.请你概括导语部分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处“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切断”等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介绍渡江部分作战情况时,为什么从中路军最先写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猎鹰:中国教练机之新锐
长弓 楚君
2008年5月10日,对于洪都集团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L15“猎鹰”03架就要试飞了,公司领导和总设计师均到场,技术人员和保障设备全部到位,试飞员邹建国和杨耀,他们将共同完成这次飞行任务,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5月的南昌已经感觉到些许闷热,但天空非常晴朗,风力风向适合飞行。为“猎鹰”03架飞机忙碌了许久的试飞团队抓紧时间检查飞机。与01架首飞时不同,“猎鹰”03架一开始就涂装得非常靓丽,甚是夺目,犹如出嫁新娘。
上午10点半左右,发动机开动。试飞员们在停机位臵对各个操纵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将发动机油门加大,“猎鹰”03架随即离开停机位臵,开始向跑道滑行。
飞机进入跑道之后并没有直接加速起飞,而是在跑道尽头原地转了一个圈。试飞员通过滑行对“猎鹰”03架进行了飞行前最后的检查确认。10点43分,“猎鹰”03架再次对准跑道,等待起飞命令。
由于是第一次飞行,所以研制单位洪都集团对整个飞行计划相当低调,地面上观看首飞的人不是很多,主要是设计人员、保障人员、部分制造商和供应商等。他们与试飞员一样,胸有成竹,从容淡定。
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两台AI—222K—25发动机迅速喷出了两股橘红色火焰,“猎鹰”03架在跑道上增速,只滑行了400多米便抬起前轮,随后快速腾空而起,非常轻盈。首飞的任务并不复杂,主要是检验飞机各个系统的协调性,所以只在本场上空飞行。
飞机起飞后迅速爬高,很快就达到了预计的2000米高度,随后在此高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当天
南昌的能见度较好,地面人员始终可以看到飞机。在第二圈飞完之后,“猎鹰”03架进入降落航线,与以往见到的飞机不同,“猎鹰”03架的降落迎角很大,如此大的迎角有效降低了飞机接地时的速度,便于缩短滑跑距离。
当“猎鹰”03架滑行到指定停机位臵,两位试飞员麻利地完成关车程序,首飞圆满成功。
(节选自《猎鹰:中国教练机之新锐》,原载《航空知识》2008年第10期)
17.为什么说“2008年5月10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从试飞员的角度概括“猎鹰”03架试飞的经过。(3分)
对各个操纵面进行检查——()——对准跑道,等待起飞命令——()——爬高,升到2000米高度——()——关车,结束飞行
19.文中画线句子把“猎鹰”03架比作“出嫁新娘”,你觉得贴切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记叙的是飞机的试飞经过,为什么还要写观看首飞的人们“胸有成竹,从容淡定”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想。(3分)
教练机,是一种专门用于飞行员训练的飞机,有“飞行教室”之称。中国的教练机与人民空军同时起步,与航空工业一起腾飞,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特别令人欣喜的是K-
8、“山鹰”“猎鹰”等新型教练机的相继问世,使我国教练机的技术性能明显提高,有的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有的已走出国门,飞向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采展示(40分)
22.校园里处处是美丽的风景:那幽静的林荫道,灿烂的月季花;宽阔的操场,清澈的鱼塘;飘散着书香的图书馆,奉献出各种美食的食堂„„可是,亲爱的同学,你是否注意到校园的另一道风景呢?这道风景或许就是和你擦肩而过匆匆奔向教室的毕业班学姐,或许就是活跃在学校联欢会舞台上的邻班“小品王”,或许就是与你朝夕相处的有“数学博士”之称的同桌„„请你以“一道风景线”为题,写一篇报道校园优秀同学的人物通讯,试试吧!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测试》参考答案
1.伫:chù zhù 亘:hénɡ ɡèn
2.A(应为“沧桑”)
3.A.纯洁 B.凝固 C.真挚
D.俯冲
4.把“不得不”改为“不得”
5.(1)美俄卫星相撞(2)不多余,这是为了证实“这一高度的轨道是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的常用轨
道”这一事实。
6.惟有绿荷红菡萏 倚槛风摆柄柄香 月晓风清欲堕时
7.(1)准确(2)时间 热爱祖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勇于探索
(3)学者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及旅顺,大连
8.洗涤 亲近而不庄重 树立
指唐朝
9.从淤泥里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10.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如同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如同君子的庄重风度,“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如同君子的正直清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如同君子的德声远播,因此,作者借莲来喻己,托莲来言志,赞美莲是“花之君子”。
11.写“陶渊明独爱菊”是从正面来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写“世人甚爱牡丹”是借对世上追名逐利之人的鄙弃来从反面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之情。
12.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
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13.渡江战役胜利
14.“至发电时止”一句准确交代了时间,不仅表明消息及时,还包含着对我军行动神速,锐不可当的自豪之情。
15.这一系列的动词连用,突出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迅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气势。
16.因为中路军不仅是“首先”突破敌人的防线,而且进军速度最快,所以从中路军最先写起。
17.因为这一天是“猎鹰”03架试飞成功的日子。
18.滑行 起飞 进入降落航线
19.贴切。因为“猎鹰”03架外表靓丽,就像出嫁的新娘一般美丽;而且“猎鹰”03架自诞生之日起,还从未在蓝天飞行过,也正如出嫁的新娘一般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这一比喻不仅贴切地写出了飞机的外形之美和即将试飞的情形,还渲染了一种喜庆色彩。
20.写人们的表情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猎鹰”03架性能可靠能够经得起检验,试飞一定顺利。
21.示例:教练机的发展,显示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让我充满了身为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22.略。
第五篇:小学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三
第五单元练习二
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
1、17减去35,差是(),再除以7,商是()。
2、24的一半是(),再除以4,商是()。
3、72除以9的商是(),再乘7的积是()。
二、将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5×4=20,20÷4=5
_________________
32+20=52,52-40=12
_________________
8×7=56,56-6=50
_________________
④3×4=12,15-12=3
_________________
⑤2×7=14,18-14=4
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算式和得数。
1、20与8的差,乘7,积是多少?
2、12加上12除以2的商,和是多少?
3、15除以3加2的和,得数是多少?
⑥ 63÷9=7,7+5=13_________________⑦ 15+35=50,50÷5=10_________________⑧ 2×8=16,16+8=24_________________⑨16+8=24,24÷6=4_________________⑩1+9=10,10-8=2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