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领导决策权对治理我国腐败行为的新探索
论领导决策权对治理我国腐败行为的新探索
蔡晖
内容摘要:政治权力的集中可以提高行政行为的效率,可难以保证公平。权力集中下的领导决策权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先天性的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政府领导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很容易导致腐败问题。要承认这种集中决策权的存在,但要予以合理的约束和限制。治理腐败的关键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约束政府领导的决策权入手,并配合其他政策。
关键词:领导 腐败 决策权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政府公务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然而,政府内部也出现了较多不和谐的声音,政府个别职能部门的执法者和民众的利益存在较为严重的冲突,官员腐败事例频发。如此等等事件的屡屡发生既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给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政府官员特别是领导者们(俗称“一把手”)出现的种种贪污腐败问题均与这些官员对自身职能定位的认识不清有关。本文基于此,从领导决策权力的本质、能力的有限性、人性的两面性论证了政府领导者决策权的自由与约束的辩证关系,从而对于政府领导者腐败行为的治理试图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一、领导决策权力集中带来的腐败问题及危害
在一国的政府官僚体系中往往存在“金字塔”式的权力等级结构,下级的数量较多,越是在“金字塔”的上层,权力点数量越少,同时权力也越集中。下级需要服从上级,上级有更多的决策权力和处置重要资源的权力,即通常所说的“一把手”说了算。在我国也存在这种情况。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均高度集中,而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权力逐渐回归于市场主体。而政治权力的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动,这有利于公务员队伍自身运行体制的稳定和政局的稳定,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而当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经济高速发展给政府带来较多的可分配资源和较多的“寻租”机会时,集中于少数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能失去控制,由公权力向私权力转化,被他们个人所利用。这是导致腐败案例频发的重要原因。在近几年的腐败大案要案调查情况中,可以看出案发领域多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垄断程度较高的部门或者行业,即为“寻租”机会多、收益大的部门。
美国学者布坎南在其《民主财政论》中曾对滥用权力与腐败的原因作过分析。他认为,政府官员面临若干公共选择或决策时,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总是企图选择最有利于他们自己利益的那种机会,而不是选择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案。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外化为权力最大化,即把权力当作谋取荣誉、地位和财富的必要手段和条件。因此,官员们在私人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企求不断扩大机构规模和职权,制定更多的规章制度,加大本机构控管的支出,从而增强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强化自己的地位和声望,变相地为个人或利益相关人谋取私利。于是,官场病出现了,管理中的欺诈、浪费、混乱、舞弊、支出无效、优惠政策不当等弊病丛生。
滥权与腐败的频繁发生对经济发展的危害表现在,增加了经营与管理的成本和交易的费用,妨碍了经济效益,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诱发了更多的徇私枉法,激发了民众的不满,助长了不择手段聚财暴富的歪风邪气,使决策科学化程度降低,再合理的法规也形同虚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统计:从1990年以后,特别是2004年严格监督和处理官员腐败问题至今,每年平均有10名左右的部级大员因贪污腐败“落马”。根据竹立家的统计,中国目前在职的部级干部大约是2400多个,局级干部5万左右,处
级干部50万左右。每年平均有10名左右的部级官员“落马”,而基于这一原因处理的局级以上干部年均400名左右,处级干部要达上千人。以2010年为例,中国省部级高官密集“落马”。其涉及人数之众、层级之高、数额之巨,足以刷新改革开放32年来高官落马的年度纪录。2010年全国共有11名省部级高官被判刑,其中7名被判死缓,4名被判无期徒刑。落马高官均有受贿罪,部分官员同时犯下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滥用职权罪,涉案金额都在500万以上。这些高官犯罪行为在不断地侵蚀着我国的公正系统的基础大厦,在不断地引起人们的不满,也在让很多公务员由不满变得沉默,继而也被拉拢到这个腐败体系里。尽管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加强了对官员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教育力度,然而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腐败问题依然是官员治理的严重问题。
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多次严肃地指出:上面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没有讲话的权利,人们会问,你们自己怎么样呢?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孔子也曾以自己从政的经验得出: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者,“一把手”也。一把手正了,谁敢不正。因此,治理中国的腐败问题,关键是治理政府领导者的腐败,只有领导者的腐败得到了遏制,其他官员的腐败才会有效的被制止。
二、领导决策权性质、运用及公私两用的辩证关系
1、公共权力的自由与约束是一对共生的矛盾
领导决策权实际是一种公共权力。社会对公共商品的迫切需要使社会赋予一些群体特殊的权力——公共权力,掌管着公共产品的供给。例如征收赋税提供国防和警察,维持社会秩序;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防止疾病的传播;决定社会资源由谁开采和由谁供应,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提供基础教育和养老、医疗、失业保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官员手中掌握了比过去更多的公共资源。从我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年年增加,税收收入近几年更是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率递增,相继突破5万亿、6万亿、7万亿大关。这一方面意味着国家有更加充足的财力做好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一方面也意味着官员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增多,可以由自己进行分配。然而,这种公共权力的使用并不是自由的,受到先天性的约束。公共权力来源于民众,也必须用之于民众,回归到社会的经济系统中,为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拥有者和商品的拥有者可以自由的买卖,只要双方合意,那么交易就可以自由的完成。这种交易一般不会受到来自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和阻碍,其出发点是满足了双方的意愿,交易能够给双方均带来消费者剩余。而拥有权力的党政机关领导者和拥有货币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交易有着根本的不同,尽管这种交易也能够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消费者剩余,因为这种权力不是属于领导者的私人财产,并不能自由交易,无论这种交易的消费者剩余多么大,都是不合法的。它代表公共利益,出发点是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为了更多的民生福祉而存在。如果党政的“一把手”们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运用权力的局限性,将权钱交易自由化,则贪污腐败的事例不可避免。
2、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个人意志向集体意志的回归
大多数政府领导者均是基于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素养,才被选举或选拔在某一职位上。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性质有更多的认识和技巧。然而其职位越高,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的技能也越多。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这是因为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信息来自于各个方面,不可能为一个人所掌握,只能依赖群众的广泛收集。所取材的群众信息来源越广泛,其信息就越全面,综合起来之后就越具有代表性,从而依赖于此所作出的行政决策就越具备民主性和科学性。
民主性和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行政决策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科学性就是指决策过程中理论导向、方法、技术要始终坚持科学精神,以减少决策的风险,降低决策成本。民主性是指行政决策中不仅要解决公民参与和知情权、话语权问题,而且要反映民意,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前者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后者是决策民主化的目的和归宿。
实际上领导者的身份地位越高,其自主决策权就越小,越失去自由,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们的行动不再是个人的行动,其个人的决策和意志决不能脱离群众的意志和规律的制约。至于某一件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重大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绝不是领袖的意志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是历史背后的规律在起决定作用。然而在我国的现实中许多决策都是由“一把手”说了算,他们是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最高领导人,在领导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拥有人事选拔权、资源分配权、项目决策权,权力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高度集中的权力体制可以促进行政工作开展的效率,可难以保证公平,其致命的缺陷是过于相信自己,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从而脱离群众,违背规律。
马克思在关于历史英雄与人民群众的辩证关系论述中,也有类似的结论:社会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历史英雄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能其决定作用,只能加速某些事件的进展,起带头作用和领导作用。至于社会历史进程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力总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与特定水平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党政领导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并非想象中的大,其决策并不是自己主观上能够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需要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3、官员的自利性和公利性需要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应首先建立在公利性的基础之上,并优先代表公共利益,这是它得以存在的逻辑前提和根本基础。这一理念已成为现代合法政府的基础。同时,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必然具有自利性的要求和冲动,因为这与人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政府是由现实中的具体的个人组成的,而不是由观念中的抽象的个人构成的。政府官员作为个体同样是人,具有人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两面性。私人性的一面导致人们在采取各种行动时为自己着想,而社会性的一面会促使人们考虑别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同时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可是问题往往不是这么简单。实际上在社会性上的边界上也存在很多问题:集团利益是不是社会性的体现?因为他不仅仅在为自己着想,也考虑到了他人的利益。可是,这种集团利益是会导致腐败群体性暴发的一种根源。由于个人活动的有限性,他不可能和社会上的某一个人都接触、认识,总会局限于一定的工作空间和范围内,大多数时候只和特定的群体保持联系,集团利益对于他有更直接、更重要的影响。现实中很多单位部门的领导、部长都是本部门的部长,在决策行动中各自为政,仅考虑本部门利益,而把公众利益抛弃在一边,甚至不惜牺牲公众利益,就是以小集团利益为本的体现。
因此,必须找到一个官员自利性与利他性的平衡点。在这个点上,满足政府官员的合理利益诉求,特别是对身居高位、管理能力强的政治精英们给予较高的物质报酬,这样可以避免他们不断试图通过其他不合法途径谋取私人利益,也可以在公务员队伍里形成清正廉洁的风气,更好地服务民众和社会,创造令人们满意的政府。
三、对于政府领导者腐败行为的治理
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做好自身定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之道
现在较多研究治理腐败问题的对策集中于从监督的思路寻找答案,强调建立全方位的监督制度体系,从内部监督到外部监督,从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到舆论监督,都应该发挥作用。然而,实际
情况中“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组织监督时间太短,纪委监督为时太晚”大量存在。这种外部的监督始终是外因,提高官员对于自身职能的定位和认识,使他们认清公权力的来源、性质以及用途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之道。
2、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领导者的诸多腐败行为都是在由个人自由决策的情况下造成的,这种决策方式无疑很容易失去科学性和民主性。因此,解决之道就是提高领导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具体做法是让更多的民众参政议政,领导们虚怀若谷,广纳民意,广汇民智,听取来自民众的声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领导的决策才不会被个人的感情和个人利益所扭曲。对于涉及到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领域如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让更多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知识精英们为领导者所用,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领导者主动吸纳该类群体参与公共决策中的问题发现、对策探讨、论证可行性等环节,形成中枢系统与咨询系统的良性互动。
3、适当的高薪养廉
基于人性的自利性,领导者们在决策的时候无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如果领导者的现有福利待遇没有满足他们的期望,则他们的决策倾向于追求私人利益。电影《生死抉择》中的郭中姚为辩解他的腐败曾这样说:“过去和我一起混的,现在都很有钱,凭什么就我是穷光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出了相当一部分腐败领导的心声。在市场开放的今天,“经济”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一把手”,同样也要实现其“经济人”的价值。在企业精英、文艺精英等社会其他精英都身价千万乃至亿万时,作为政治精英的高级领导者们却只能“清贫度日”,这种巨大的经济落差会严重扭曲部分不甘清贫的领导者的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便会油然而生,腐败的发生便不可避免。
纵观世界各国家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就不难发现国际公布出的廉政国家,他们的公务员的工资水平都相对较高。在亚洲,新加坡、日本和我国的香港地区都实施了“高新养廉”政策,且收效甚佳。因此,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逐步实现“一把手”合理高薪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而言,实施高薪政策则会具有显著的反腐作用:高薪为推行严格的吏治提供条件,高薪将直接增加公务员工资,增加其经济收入,满足家庭和个人的生活需要。同时伴随着高薪养廉的是减少制度外工资待遇和灰色收入,如减少各种形式的住房福利、工资薪金补贴,将其工资待遇规范法、透明化。
参考文献:
[1]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张铁民.不想腐败:治理腐败的最高境界[J].人民论坛,2010(7)
[4]吴成福.论领导决策活动的哲学意义[J].领导科学,2006(7)
[5]陈国权 李院林.政府自利性:问题与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2004(1)
[6]姜晓萍 范逢春.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第二篇: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
论新消防法视野下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消防安全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消防监督执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出现了很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新《消防法》出台后,应改革和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树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概念,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好的维持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新消防法 监督执法 完善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是消防监督管理中的生命线,是防止社会火灾事故发生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每一名消防执法人员都应该严格执法,切实履行自身的消防义务,随着新《消防法》的出台,从消防法制体系建设上填补了一些消防工作的空白,对消防工作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对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结合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的现状,我们应改革和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树立新观念,以更好的服务社会的经济建设,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提高整体消防执法水平。
一、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消防警力不足,执法力量匮乏
消防为一项社会面覆盖广涉及面大的工作,各种不同的消防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在13亿人民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任务,这就需要完善的执法机构和充足的消防警力,但由于我国的消防执法系统中存在着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变动频繁,消防管理工作的非连续性,执法机构不健全,消防兵役体制等问题,我国的消防执法执勤警力明显不足,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消防监督检查业务量的需求;目前的消防监督力量与所担负的任务不平衡,消防任务加强的同时执法力量的配备的情况却没有改善,随之也导致了消防案件事故发生率的不断提高;很大消防执法人员在很多建审、监督检查、火灾调查、法制宣传等岗位均要兼职,影响了整个消防工作的整体效率,严重困扰和限制了消防监督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给消防安全管理带了困难和矛盾。同时,我国当前有限的消防警力其监督检查力量还是集中在重点单位和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上,而忽略了如农村地区、城郊以及一些个体企业、小场所,而这些正是绝大多数火灾发生的聚集地。
2、地方保护主义抬头,行政干预多
消防执法难,火险隐患多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多而导致的。当前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为了追求地方企业经济的高效益,制定各种各样的政策来招商引资,在当地建设多样化的企业来提高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例如一些餐饮、娱乐场所等地方往往掺杂了一些党政机关、社会地方势力等部门的干预,使得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在处理一些火灾隐患的检查过程中受到一些不正当的干预,经常有被处罚单位使尽方法疏通各种关系,通过各级领导交待、递条子,使消防审核标准降低、处罚金额难以到位,对某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不能关停、停业整改等„„这些不但无法起到整改隐患、教育本人的作用,还使消防部门无法正常的实施执法程序,严重影响了消防监督的质量。这样的做法可能能够产生一时的经济效益,但长此以往,社会的安全隐患将越来越大。另外还有个别行政部门的执法者,利用个人较高的地位和职务,无视相关的法律法纪,对于一些法律事实进行不公正的裁决,放任违法者的不当经营,也极大的影响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
3、地区执法工作差异,消防重点偏差
目前我国火灾隐患突出的单位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商业密集区和城市市郊地带,这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火灾隐患,有的火灾隐患已经达到了重大火灾隐患标准,其中尤以小商品集散中心、城郊自发形成的商贸区域和城区内零售、餐饮、娱乐等集中的街道。而在消防监
督执法过程中,对于这两个火灾高发区的执法态度是不同的。
随着市场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独资合资企业等大批涌现,并且都将其密集型的厂房建设在一些消防检查工作的薄弱地带即一个城市的市郊,市郊常常是威胁城市消防安全的隐患藏身之地,而有些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常常也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消防监督管理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者在检查到出现一些消防隐患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来进行相应的整改补救,相比较之城区来说,大量的消防警力都集中在城市的中心点,在人口密集处,这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够因此而忽略了该边缘区域的消防安全问题,从而导致灾难的发生。另外,农村消防也是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的一个盲点,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也逐渐呈现出城镇化的趋势,但是消防工作却不能够适应其发展,紧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4、监督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力度不足
在消防部门当前的监督执法过程当中,一些具体的监督执法行为不够规范,大大影响了当事人的利益以及消防工作的效果。首先是监督执法程序不规范,在传唤违规人员的时候不履行审批手续不开传唤证,对于当事人应当有的权利告知不规范,或不履行告知义务;在具体的监督执法管理过程也不规范,有该罚未罚、以罚代改、滥用处罚权现象,有的检查、处罚手续不全,缺少相关资料;部分基层监督执法人员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缺乏力度,对发现的火灾隐患或者违章现象没有依法下发法律文书,对火灾隐患没有责令整改,责令限期改正的没有按期复查;对建筑工程未经消防审核擅自开工建设、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不闻不问;对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也不依法采取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部分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引用法律条文不正确,以致形成错误,定性错误,处罚对象错误等。有的领导和消防执法人员甚至不顾法律规定和执法程序,随意批准,任意发证,不出火灾现场就出据火灾原因认定书、事故责任书;工程正在施工,却已经填写消防验收法律文书,验收合格、同意投入使用等等。
《消防法》规定的“停产停业”、“未收违法所得”等强制措施,执法主体为公安机构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公安消防执法机构由于没有强制执行权而对一些当事人拒不执行的情况无可奈何,法院也常常怠于受理此类的执行案件,从而使得一些火灾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根治,在使消防部门的权威和执法力度得到挑战的同时,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在申请法院执行的过程当中也有着繁琐的程序时间,一个申请到真正执行完毕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对于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场所来说多经营一天就多了一分灾难发生的可能性,这样的执法程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
5、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漠
目前,我国的消防执法队伍主要从一些部队院校或地方院校直接分配进相关单位,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综合素质不高,有一些特权思想严重,执法随意性大,管理力度不足,业务水平也有着不同的差距。在一些派出机构的普通警员甚至不了解自己工作的职责,并且疏于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业务程序及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对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懂,思想观念落后,不适应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诸如不知怎样检查、应检查哪些重点、如何确认火灾隐患、如何引用法律规范及有关规定督促整改等技术性问题,在工作中出现了不会管、不敢管的现象,使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如同虚设。
还有极少数的消防监督人员廉政意识淡薄,将手中可用的权力当作与金钱交换的筹码,有的利用建审、消防监督检查、消防产品监督等权利,吃拿卡要,甚至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对一些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或存在的严重火灾隐患,不调查,不取证,不分情节轻重一律交钱了事。有的以罚代惩,以罚代改,忽视了处罚的社会教育效应。把自己的一己私利建立在社会公共的安全之上,这类的“以情代法、以权谋私”的现象,极恶劣的影
响了消防行政执法的严肃性,而且还导致许多先天火灾隐患的形成。
6、公民安全意识不高,不配合执法工作
在新消防法中对于消防工作的总原则也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中包括“公民积极参与”,然而根据我国当前的现状,“公民积极参与”这一原则仍需进一步的努力和加强,人们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对于消防安全的意识不够重视,如上海商学院火灾4名女大学生不会自救,直接跳楼导致死亡,令人扼腕;深圳舞王火灾和福建长乐酒吧火灾的直接起因就是在室内燃放烟花,引人深思„„诸如此类的惨案还有很多,群众并非不懂得爱惜生命或者缺乏自我保护,而是由于忽视相关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意识淡漠而导致的。没有及时的没有控制火灾隐患,生产、生活、娱乐不注意防火,发生火灾后不会报警、不会扑救、不会逃生,着火后未能及时将其消灭在初起阶段,以致酿成大灾甚至造成群死群伤,这些也都是是现阶段国民消防安全素质较低的表现。
通过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也发现,在一些商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的场所,普通存在着安全出口封锁、堆放杂物,形同虚设的情况,很多疏散指示的标志、火灾事故应急灯、消防栓的数量严重缺乏,不按规定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违规操作,农村地区柴垛随意堆放,烟头火种随地丢弃等。另外很多单位的一些消防管理人员管理松懈,安全素质低,安全责任人消防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持续滋生,部分单位由于火灾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已经积累到十分危险的地步。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和激发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组织关心消防、参与消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消防安全真正成为群众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觉需要,这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要面临和努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改进我国当前消防执法监督工作的对策
1、充沛我国消防警力,使消防监督执法落到实处
针对我国目前的消防执法队伍的现役体制来看,受部队服役年限、年龄等限制,致使消防队伍产生长期不稳定,人才匮乏的现象;应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制定出台吸引、培养、使用和保留专业人才的政策性规定,增加人才数量,把当前消防部门中的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处于管理岗位的警卫调到消防执法的第一线中,建立和完善起内部培训机制;同时有计划地从军事院校、地方院校中吸收一些消防执法岗位上急需的专业型人才,充足我国的消防警力。贯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新原则,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发动全社会的执法力量来共同参与到消防工作当中,有效解决在消防监督工作中长期遗留下来的大问题。
随着新《消防法》的施行,消防监督执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取消了许多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规定了单位新的消防安全职责,同时还增加了消防部门临时查封、强制执行的监督手段,加大了监督执法的力度,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应根据新《消防法》的精神,严格执法,从严打击火灾隐患,树立消防执法权威,使消防监督执法落到实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铲除地方保护主义
消防机构作为政府职能的一分子,要树为执法严肃公正、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如果因为招商引资的需要而不严格执法,放弃原则,在审批时不进行严格把关,从而留下了灾难的隐患,从而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应当严惩的。对于各地政府出现的地方保护现象,不当的行政干预手段,应当坚决扼制,加大对于相关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认识到对其企业片面保护的重大危害性,若以一时的经济利益来换取单位及群众的公共安全,其后果是再多的效益也无法弥补的。同时需加强对于各地政府及相关领导的教育,政府应明确其自身的职责,转变态度,从微观的监督转向宏观上的控制,从追求经济利益转向稳定社会的安全,应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的不正之风,端正观念,保证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消防人员素质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当前的消防监督队伍当中警员的业务素质、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经常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对于当前的法律法规和消防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熟悉应用《消防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与消防监督工作紧密结合的法律,创新和开拓培训的方式与方法,通过开展讲座辅导、现场施教、以案说法、知识竞赛、专题研讨等有效的培训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警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执行能力。建立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对于消防监督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结果与晋升相挂钩,从而提高其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情和源动力,从而增加消防工作的自觉性。
4、规范消防执法行为,全面重视消防工作重点
结合新《消防法》和其他有关法规中涉及消防安全的内容,尽快出台国家《消防法实施条例》,明确和细化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范围、完善消防监督管理等,规范消防执法行为,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办案制度,发现有违章违规的行为应该要立即进行查办,对于消防案件进行责任落实制,要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过错的人员要追究责任,这样才能够让执法人员有危机意识,对当地政府也要追究责任制度,从而提高政府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经常性的加强消防监督人员的廉政教育,坚决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特权思想和利益驱动等问题,专门制定规范消防监督人员执法行为的法律规范,加大对消防监督人员的约束和监察力度,对乱纪行为制定严格的处罚办法,严肃监督纪律,端正执法观念,坚决杜绝“人情消防”的现象,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全面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整合和协调城市、城效、农村等的现有资源,成立消防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地区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并且要统筹城乡之间的消防工作,两者并重,即要使现役的消防监督警力能够开展好当前社会主要的消防工作,又要确保消防监督力量延伸到经济发达的城郊以及农村,要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消防安全环境,不分地域的一视同仁,对应该加大消防监督力量的地区加派警力,防疏防漏,不能产生消防工作上的盲点。
5、广泛宣传,落实公众参与原则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属性决定了公众参与到其中的必要性,那么就要在公众之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新《消防法》的新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加大消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构筑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网络,形成社会化、群众化的宣传模式,真正使消防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人人皆晓,只有这样全民消防的安全意识才会大大的提高;在消防实践方面,各消防部门要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进行火场模拟的逃生自救、模拟报警以及模拟灭火,亲身体验消防工作,让群众掌握一些逃生的常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三、关于加强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1、公安消防系统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致灾因素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地下设施、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毒气泄漏、危险化学品等灾害事故层出不穷,消防部队在灭火作战和社会抢险救援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传统的灭火作战和社会抢险救援方法和装备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形势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在监督执法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然,重视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化建设的手段来加强消防部门的日常消防检查监督工作,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来辅助消防部队监督作战的神经网络和中枢系统,全面提高消防部队的监督检查能力,用高科技的方式手段来增加消防监督阶段对于风险的评估水平。各地可相继建立网站主页,加大专项信息建设经费的投入,引进专业的通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应用消防信息管理软件,并逐步实现了网上公文收发、网上执法、网上数据传输等电子政务,形成完善的计
算机网络应用、运行、保障体系,推动消防部队各项工作的建设发展。
2、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今年的全国消防工作会议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消防法》为主线,以“三项建设”为载体,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深化“三抓三树”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消防执法和灭火救援能力,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和部队正规化水平,努力实现火灾形势稳定和部队安全稳定,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应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住消防工作的基本规律,科学谋划预防火灾的治本之策,从制度、程序、科技上促进消防工作的进步,建立健全执法工作制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升消防执法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加消防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科技消防、民生消防、服务消防、和谐消防,共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实现消防监督机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继续健全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建设
新的《消防法》对很多条款做出了修改,但一些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多年来没有修改,还有一些配套的消防行政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尚未制定出台,不利于具体贯彻落实新《消防法》,应抓紧消防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结构严密的法律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须加强社会相关部门的协调,例如在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方面,可联系工商、质监、建设、电力、规划、安监等部门在市场的监管作用,加强职能部门间的联合执法工作,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打破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格局,从而加大消防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不同部门间的优势及针对性的作用,有效的对消防产品进行监管。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很多发达国家都有先进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我国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监督模式,如:在阻燃制品的监督管理方面,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多年以前就在阻燃制品的应用和阻燃管理方面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在消防监督的观念上要注重数量指标向注重质量指标转变;在管理思路上从依赖“分片包揽”和“人海战术”的粗放管理思向依靠科技手段,建立长效机制和强化基础工作的思路转变。
当前新的《消防法》已经开始正式颁布实行,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消防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应切实改革、完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不断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监督管理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水平,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文喜.新消防法施行后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2]倪华.新《消防法》实施后消防监督执法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年第3期.[3]胡光西.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19期
[4]黎丽汉.浅析当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1期.[5]王勇.消防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消防.2003年第10期.[6]蒲文强.讨论消防产品行业监督执法的若干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24期.[7] 叶松刚,陈昕.对当前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7期.[8]姜立平,罗荧,张晓珺.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科技,2008第5期.[9]孙丽红,梁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