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传读后感2——出手不见手[范文]
“自传”读后感【2】——出手不见手!
2012-1-19 09:46| 发布者: 燕子杰| 查看: 458| 评论: 0|原作者: 燕子杰 摘要: “自传”读后感【2】——出手不见手!燕子杰2012年元月**日 前言—— 我在《我的传奇人生-昆仑山上空的燕子》【#1】一书中讲道:“韩其昌老师教拳时常说:‘拳无拳,艺无艺,无拳无艺是真艺。’他还叫着我的名字说道...“自传”读后感【2】——出手不见手!
燕子杰2012年元月19日
前言——
我在《我的传奇人生-昆仑山上空的燕子》【#1】一书中讲道:“韩其昌老师教拳时常说:‘拳无拳,艺无艺,无拳无艺是真艺。’他还叫着我的名字说道:‘燕子杰啊!你什么时候把梅花拳练的没有了,能出手不见手,你的武功就练成了!”(P27)听了这些话后,我立时就感觉到韩其昌老师与社会上一般的武术老师截然不同。因为他当时教的就是梅花拳,在一般人来说来,教完了拳后总是要叮嘱学生:“你可别忘了我教的梅花拳啊!”而韩其昌老师却恰恰相反,当时我立刻就意识到:“这位老人见识非同一般!”以后我就非常认真地跟他学拳了。几十年后我在南京遇到了王棋【#2】师兄,他早年工作之余常去北京见韩其昌老师。有一次王棋和老师闲谈时说:“我当初在学校里学得那些套路,差不多都忘了!”韩其昌老师却笑着说:“忘了好,忘了好呀!”韩老师向来是主张把拳法从“有”练到“无”的,这个道理不仅社会上一些练武的人不懂得,就连当时在北大和我一起学拳的一些师兄们也不理解。
在书【#1】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我学会“迷魂巴掌”后,有一次韩其昌老师又对我说:“你们现在是横着出掌,其实只要找到感觉,怎么出掌都可以,那才是真正的迷魂巴掌呢!”我听后立刻记起了他常说的“拳无拳,艺无艺,无拳无艺是真艺”的口诀,也马上就明白了必须把“迷魂巴掌”练没有了,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果然,此后练迷魂巴掌时,我出掌只要找到第三、四掌的感觉,立即横竖上下地胡乱出掌,结果很快就打得对方慌乱不堪地不能招架了。
虽然这样,但还是有人对这样练法不以为然。一天韩其昌老师来校谈起了“迷魂巴掌”的练习,有人问道:“老师您看燕子杰的打法对吗?”老师立即叫我跟这个同学练练,结果我用乱掌把他打的狼狈不堪了。那同学问道:“老师,您看他打的对吗?”韩其昌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他,反而问那同学道:“你感觉怎样啊?”他不知所以地答道:“我感觉胡里胡涂的!”大家都笑了,韩老师也笑了,道:“迷魂巴掌嘛,就是要把敌人打胡涂了才行啊!„„”这同学瞪大了眼睛还是想不明白。从韩其昌老师这句话,我立刻就领悟到:“迷魂巴掌”的真谛——不是指这样或那样的套路!而是出掌“就把敌人打得迷离迷糊的”。这种“迷魂巴掌”的打(用)法,显然也是出手不见手的。因为敌人已经被我“打得迷离迷糊”的了,他怎能看得清我是怎么打的他呢?
一、“出手不见手”的武功我是怎样练出来的?
自从理解了韩其昌老师要我把武功从“有”练到“无”的要求后,不论练拳或练器械我都跳出了“套路”、“招数”等框框的束缚,自由自在地任意发挥、随意变化。练武时把注意力全放在了“凝神忘形”、“脚手齐到”、“手眼合一”„„等,“浑元一气”的追求上。每当我练拳出手时,就尽量做到感觉灵敏、出手快、变化轻灵。这样的出手练久了,对手就会被打的应接不暇。他们常常挨了打,还不知道是怎么被打的呢!这不就是“出手不见手”吗?
“迷魂巴掌”打人可轻可重,师兄弟间可以经常练习。通过经常练习打“迷魂巴掌”,能不断提高出手时的灵敏感觉。练习出手时不能有意识活动,不能使用犟劲,出手的动作要轻灵。不要害怕动作轻灵了会打不疼敌人!因为和师兄弟们练习,当然不能打疼对方。如果遇到坏人行凶时,由于心中气愤或出于正义,难道你还会轻轻地出手吗?实战技击时的出手不是人想出来的,是“大脑灵性催使下无意识的本能反应”【#3】。练梅花拳的人都有道德和正义感,不必担心我们面对坏人时会出手无力!要想出手时感觉灵敏,绝对不能有意识、使犟劲。有了犟劲出手时的感觉就迟钝了,而且出手的动作也不可能轻灵了。动手时“隐而不发”、手臂的关节、肌肉松软、气血通畅才能出手神速,因此平时就要多练“撒放”。很多同学平时练习“撒放”,不是有意识活动、关节肌肉发僵,就是不能做到“疾、快、猛”,所以他们的关节、肌肉总是不够松软。其实“撒放”是练习聚气的很好方法,《梅拳秘谱》【#5】说:“明其聚、知其发、神其用,全在于撒放之灵不灵也”!所以,“撒放”的练法是体悟内气“聚、发、用”的关键。我们练气,还不是为了练出内气的“聚”、“发”、“用”吗?大家应当明白,“撒放”不仅能练出实战技击的威力,也是训练内气“聚”、“发”、“用”的有效方法。
我学梅花桩架子两年后,就着重练成拳、走大八方并经常练“迷魂巴掌”和“撒放”。很快就使我“手眼合一”、感觉敏捷,从而出手神速、变化轻灵,“出手不见手”的功夫就这样练出来了。
二、“出手不见手”是最高层次的武功!
当初我在北大读书时,一个周日上午我和几个同学拳友去颐和园游玩,途径蔚秀园遇见几个流氓围攻北大的学生。我当时“„„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旁边那个壮汉身影一晃已蹿到我面前,脚步未落双手已出,一上一下直奔我面门。还是张宏伟眼快,喊了声:‘呀,鹰爪!’话音未落,我早已闪身让过敌手。只见我闪身时右肘一抬,来人两手扑空并被撞的向左侧栽去。眨眼间我已转身上步,用手将那人拉住。”【#1】(P30)当时和我一起的夏强同学说:“你们的动作真快,我还没看清呢就结束了。”【#1】(P30)可见,这时候我用的已经是“出手不见手”的功夫了。
读者从书【#1】随处可以看到每当我出手,都是神速无比,使敌手猝不及防。使挨打者、甚至旁观者都看不清我出手的踪影,《孙子兵法》说:“兵贵神速”、“趁敌不备,出其不意”,梅花桩“拳打人不知”的手段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这种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最高层次武功,与打擂、比武中的“过招”有着根本的区别。就如美国人现在研究的隐形飞机一样“出手不见手”是实战技击中最厉害的拳法。
三、“出手不见手”是技击出手中的“不二”状态
“不二”的意思是:一都不能确立,哪还又二?“不二”是客观事物两种性
质相反的状态或存在的形式,处于没有差异、平等、一样、不能区别的状态。
“出手不见手”你说它“有”(我出手啦)也“没有”(别人都看不清);你说“没有”,它也“有”(虽然看不清,敌人却挨揍了,当然“有”啦)。所以说:我出手时的动作、使用的招式,别人是看不清道不明的。或者说:我的出手是处于“有”与“无”的“不二”状态,我们技击训练的目的就是要练出拳法的“不二”状态来。“迷魂巴掌”之所以能打的敌人“迷离迷糊”的,不就是我们出掌也处于“不二”状态吗?
在梅花桩武功中以“不二”状态存在的形式是无穷无尽的。例如:“闪化即打”就是在拳法中的一种“不二”打法(闪化是打,打也是闪化,闪化与打是一样的);又如:在梅花桩武功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势无定形、脚无定步、随势而布、见空按豆„„的练法【#5】,使练武者的身形、步法的前后左右和各种动作、招势等,都处于“不二”的状态;再如:梅花桩武功中的“绝手乱拳”与“大八方乱点”,也都是在拳法和步法上的“不二”状态。
综上所述,其实整个的梅花桩拳法就是个“不二”拳法。它的一切练法与用法,文理与武功,抓、拿、摔、打,架子、成拳、器械等一切形式的训练,直至“有(套路)”与“无(套路)”都是一体的、相扶相依、互为体用,也就是“不二”的。
我们武功中的“浑元一气”、“合一”、“彻底灵”等,也都是与“不二”同义的。
四、“不二”是我们宇宙的普遍原则
佛家认为:“凡是有相,皆属虚妄”。世上凡是有形有相之物,皆不能长久存在。能永恒存在者只是宇宙的真理、人间的正义、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科学的定理、人世交往的原则„„等,这些都是无形无态、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它们却都能永世长存。佛家说的:色即是空,空就是色,色空不二的道理也是如此。读者看完我的整本自传【#1】就能体悟到:人生无常,世事无常。“无常”就是不能确定,也就是“不二”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人类卵子受精是偶然的,但卵子受精后发育成长为胎儿,却成了必然过程。但生命确立后在整个必然的成长过程中,仍然孕育着许多偶然的死亡危机。例如:书【#1】中说的,我二、三那年同时患了疹子和白喉,如果不是邻居老太太偶尔推荐的偏方,我完全可能夭折了。又如:书【#1】说的,1948年秋在济南解放巷战的那天夜里,如果不是奶奶偶然唤呼把我叫到隔壁屋里,我肯定就要被机枪射中而不在人世了。这是多么偶然的幸运啊!可以说,上大学以前我完全是偶然活下来的。那时候我能不能活到老?自己都没有信心。我虽然是活下来了,但这一生能不能幸福、长寿呢?我没有把握,完全是“不二”的。只是在北大上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韩其昌老师并学了梅花桩。此后,我的命运才真正有了转折。到了西藏工作之后,我虽然仍存在着许多“生与死”的危机。但是由于我练了梅花桩武功,我身体真正健康了头脑也反应灵敏。使我生存的希望大大增加,在许多生死的危机中都能转危为安地化解了。正因为如此,在人生道路上我的健康长寿和生活的幸福也逐渐有了保证。真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数事实证明了我年青时选择的(努力练好梅花桩武功,将来还要继承发扬它)人生方向是完全正确的。目前我大学的许多同窗好友,却正在承受着人生无常的折磨。
如果人们能知道“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规律,就不会在人生道路的许多
重大抉择中,煞费苦心、自生烦恼了。就如我在文章【#4】中说的那个故事,我的北大同学王某。他嫌挪威是个小国,苦苦改变去美国留学。王某那能料到?他去美国却遭遇了车祸,因此而葬送了一生的幸福。未来的人生道路和人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难以预料的。俗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高中毕业就被保送去苏联留学,后来因为赫鲁晓夫上台而被取消了。难道这就是坏事吗?可不一定,现在看来还幸亏未去呢!如果我去了,我身上那些先天性的疾病怎能治好?我18、9岁时就承受不了大学学习的压力啦,我的后半生就更难预料了。
我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西藏工作,见自传【#1】当时前途未卜我也为此而苦恼过,但后来我还是随缘任运地去了那里。18年过去了,艰苦危险的西藏高原不但没有夺去我的生命,也没有损害到我的健康,现在却给我留下了无穷尽的精神财富。
其实人生在世,一切功、名、利、禄,以及人间的恩恩怨怨、幸福与灾难、快乐与忧愁、满足与损失„„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成为过眼的烟云。人们在这些有形有相的事物面前,没有必要为满足个人的欲望而苛意追求。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无常的、不二的,你煞费苦心、甚至损害了健康,到头来能有多大价值?是祸、是福?都不一定。要认识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要遵守“不二”的原则。没有一个事物完全是“唯一”的或“独立”的。例如:“祸与福”、“善与恶”、“阴与阳”、“战乱与和平”、“生与死”、“贵与贱”、“赔与赚”、“得与失”、“好与坏”、“高与低”、“直与曲”、“大与小”、“顺与逆”、“手心与手背”„„等等,它们有那一方是唯一的或是独立的,它们都是相扶相依、互相渗透和共同存在的。
五、培养“不二”心态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梅花桩是培养大将之才的学问”,大将军能“临危不惧”。就是说他在危急时刻也能像平常一样毫不畏惧地处事泰然,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不二”心态,它能使人随时保持清醒、冷静和果断;梅花桩武功训练时“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这是在练武或技击实战时,都是一样平静的“不二”心态;我在文章【#6】中说到,“凝神忘形”是幼儿天生的“不二”心态。他们观察客观世界时,从来不知道想自己的身体,都是自然而然的全心全意地去观察客观事物。这时幼儿的心态是“物我合一”的,就是说他还没有自我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任何需求或欲望),因此物我之间也没有区别或界限,完全是“不二”的。这种心态能使幼儿用灵性或直觉去感悟客观事物,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个人的需求或欲望也逐渐产生并增加了,这种杂念使长大的孩子,慢慢脱离开“物我合一”的境界。我们练梅花桩武功时,要通过反复观察模仿幼儿“凝神忘形”的神态。要用“心”去体悟,要从潜意识层面上去模仿。要知道“凝神忘形”的心态,是神秘的“以心传心”的心理基础。成年人如果能具有了“凝神忘形”的心态,就可以随时全方位、全息地、从本质的更深层次去感悟客观事物。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也就是用大脑的直觉或灵性去感悟。我们“以武治心”要真正变得聪明起来就必须要这样!
懂得“凝神忘形”、具有“不二”心态的人,才能理解“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自然规律,他们也就有了感悟和顺应客观自然规律的本领。这种人能使自己的心态,随时处于“有、无”之间。过着“随份世缘无挂碍,生死涅槃等空花”的逍遥日子,并且还能卓有成效地工作。
结束语
韩其昌老师在我刚学拳时,“拳无拳,艺无艺,无拳无艺是真艺”的教导,使我认识并学到了真正的梅花桩武功。后来又通过“迷魂巴掌”的练习,使我逐步领悟并学会了“出手不见手”的最高层次拳法。上述韩其昌老师的教导,是我在武功上能达到“返本还原”、“浑元一气”的基础和保证。“出手不见手”不仅是一句精辟的武功锻练口诀,也是我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宇宙观,它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
为什么我还在十八、九岁的青年时代,就能接受和重视韩其昌老师这些非同常人的思想呢?那就要归功于从中学时代起,我就爱好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东方的传统哲学)并善于思考。否则我也会和其他同学一样,与当代明师韩其昌擦肩而过了!
参考文献与注解——
#
1、《我的传奇人生-昆仑山上空的燕子》 燕子杰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3月
#
2、王棋:北京大学电子系1955年毕业,同年我刚刚考入北大物理系。师兄在北大读书期间曾跟韩其昌老师练过梅花桩、形意拳的基本功,王棋毕业后就分配到南京电视机厂当技术员,后成为该厂的总工程师直至退休。师兄退休后经常去南京的廖仲恺墓公园练拳,多年来很多人与王棋较技切磋拳艺,竟无一胜者!王棋武功高强,在南京武术界也闻名遐迩。
#
3、《中国梅花桩技击大法》“上篇” 燕子杰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发行
#
4、“自传”读后感【1】——珍爱生命!燕子杰2012年元月8日发表于
#
5、《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附录
二、梅拳秘谱” 燕子杰著 青岛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发行
#
6、论“凝神忘形”燕子杰2012年元月6日发表于
第二篇:不见硝烟的战场——货币战争读后感
不见硝烟的战场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是一本在全世界领域内都及其畅销的书,作者在书中揭露了许多普通人所不知的金融黑幕。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看了《大国崛起》、《美国的历史》这两部纪录片,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影响一国实力的命脉已由过去的军事转向经济,可以说,谁掌握了经济命脉,谁就能决定一国前途、命运。本书通过描写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一系列围绕货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而阐述了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下捍卫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性,而且书中所描述的关于英国、美国的一系列金融事件都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所描述的情况与我现有的认知完全不同,给了我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谁是世界首富?
看完这本书,我想所有人都会对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名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普通人以往的认知中,比尔·盖茨是当今首富,但是,根据本书的描写,保守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财富为50亿美元。
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如何敛财的呢?通过滑铁卢战役可以窥见一斑。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起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这些情报间谍广泛分布在各个大中城市、重要机构,他们永远可以早于市场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在著名的英国公债争夺战中,内森·罗斯柴尔德早一天得到了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于是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首先狂抛债券,让其他人误认为英国战败,不惜成本跟风抛售,接着又以超低价格大举买入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债券。在这次公债争夺战中,罗斯查尔德家族狂赚20倍,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控制了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国货币发行权。随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用类似手段相继控制了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的经济命脉,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正如梅耶·罗斯柴尔德的一句名言所说:“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第二,谁杀了林肯?
从中学课本的学习以及官方资料的阅览,我们都知道林肯总统遇刺的原因是南方奴隶主不甘心失败,派人刺杀林肯,妄图卷土重来;而第九任总统是因为伤寒、第十任总统则是因为吃了一颗樱桃闹肚子而过世。乍听之下,林肯刺杀事件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政治事件,而第九任、第十任总统都只是因为意外去世。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国际银行家为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采取的一种暴力手段。经济利益的冲突往往是政治斗争的主导因素。国际银行家在内战前早就打好分而治之美国的如意算盘,准备利用战争导致的巨额债务大发横财。
从书中可以看到,哈里森和泰勒的离奇死亡都是围绕着中央银行与独立财政系统的斗争所致,而关于林肯被刺杀案件,则更加是围绕着货币的发行权展开。首先,在内战中,林肯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向银行进行融资,就
会面临国家灭亡的危险,如果向银行家妥协,就要每年向银行缴纳高额利息,拖垮国家经济。权衡再三,林肯政府最后决定自己发行货币,这种货币没有金银等金属做抵押,政府以信用担保,从而克服了货币短缺的困难,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南北战争的实质就是民选政府和金钱权利在控制货币发行权这一国家战略制高点上的殊死较量。结果我们看到,美国共有七名总统被杀,其中有的被枪杀,行凶者被法官一致认为有“精神疾病”而免于刑事处罚,有的总统死因蹊跷,至今仍是一个谜。直到美联储的建立,以国家银行家们获得全面胜利而告终。
第三,谁拥有美联储?。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一国货币的发行应该由政府来控制。读完本书,真实的情况是美联储垄断美元发行,美元其实是美国政府拿人民的未来税收即国债抵押给美联储银行,再由美联储发行出来的,“所谓‘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更谈不上‘银行’。”
华尔街七大工业巨头才使美联储建立的幕后推动者,他们之间以及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协调,最终在美国建立出了英格兰银行的翻版——美联储。
这七大巨头从一开始就定下了美联储私有化的基调。在美联储的体制构架上,七巨头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董事会成员虽然由总统任命,但是它的功能被银行家把持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控制,另外,美联储又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并把总部设在华盛顿,造成中央银行业务分散的假象。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警告人们:“如果让私有银行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这些银行将会先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现在我们回想起他二百多年前说过的话,不禁惊叹他精准的预测,当今美国的经济情况完全符合他的担忧:美国私有银行控制了97%的货币发行,美国人民负担着沉重的债务。而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美国历史的演进对于我国的启示是: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控制货币的发行权,在这一点上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别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向外国学习,这个“先进经验”却不能借鉴。为了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完全主导人民币的发行,只有这样才能节省巨额利息支出。我们不能用国债抵押的方式来发行人民币,这样只会重蹈发达国家人民背负沉重债务负担的覆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谁杀了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也许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命途最为多舛的家族了,两位总统接连被枪杀,其他人则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虽然这里面有巧合的成分,但是从哈里森到约翰·泰勒再到林肯到肯尼迪家族,美国总统遇刺无一例外地与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政府在货币发行权这一金融制高点上的殊死搏斗有关,肯尼迪政府意图通过发行以白银为支撑的白银券从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这触动了国际银行家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废除金本位、银本位切断纸币与贵金属的挂钩关系,如此就可以实现他们的宏伟蓝图,随心所欲地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剥削人民的财富,这才是银行家们不可告人的秘密。短短几年中,几十位关键证人离奇死亡,大量证据被销毁,更加让我们确信,肯尼迪遇刺案背后的确有着更大的阴谋。肯尼迪总统在任时期,两大阵营对于白银的货币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美国政府联合白银生产商期望通过加大白银供应量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避免以国债为抵押向美联储借钱发行货币,使政府和国民负担巨额利息支出,而国际银行家们绝不允许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利益拱手相让,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在废除金
本位的大业尚未完成的同时,陷入与黄金白银的两线作战中。这时候,惟一的选择只能是除掉他们的眼中钉,巩固既得利益。
第五、谁废除了金本位?
黄金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货币,但是由于技术限制黄金产量一直都很低。为了,可以无限制的实行“剪羊毛”手段,国际银行家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废除金本位。
废除金本位的战役打得异常艰难,因为黄金被视为货币的最终支付手段,财富的最高形式,想要废除金本位谈何容易,国际银行家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役从罗斯福禁止美国人民持有黄金开始,直到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为止,时间跨度极大,不过,银行家们最终梦想成真。
但是随着黄金价格不断上扬,情形与当时废除银本位的战役中,银价上涨与美国财政部狂抛白银储备打压银价最终击溃银价极其类似。但由于黄金产量稀少以及黄金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等因素,黄金价格不是几个机构动用自身储备可以压制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黄金价格目前已经达到每盎司940美元的天价。
对于以上五个问题有着统一个答案——国际银行家,有的是国际银行家直接促成,有的是间接影响,但不论怎样,在这场以货币发行权为战利品的战争中,国际银行家们都通过各种手段达到了目的,取得了胜利。而对于中国这艘刚刚起航的经济航母来说,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复杂的世界金融局势,势必还要多加注意。
第三篇:不见硝烟的战场——货币战争读后感
不见硝烟的战场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是一本在全世界领域内都及其畅销的书,作者在书中揭露了许多普通人所不知的金融黑幕。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看了《大国崛起》、《美国的历史》这两部纪录片,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影响一国实力的命脉已由过去的军事转向经济,可以说,谁掌握了经济命脉,谁就能决定一国前途、命运。
本书通过描写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一系列围绕货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而阐述了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下捍卫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性,而且书中所描述的关于英国、美国的一系列金融事件都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所描述的情况与我现有的认知完全不同,给了我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谁是世界首富?
看完这本书,我想所有人都会对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名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普通人以往的认知中,比尔·盖茨是当今首富,但是,根据本书的描写,保守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财富为50亿美元。
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如何敛财的呢?通过滑铁卢战役可以窥见一斑。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起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这些情报间谍广泛分布在各个大中城市、重要机构,他们永远可以早于市场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在著名的英国公债争夺战中,内森·罗斯柴尔德早一天得到了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于是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首先狂抛债券,让其他人误认为英国战败,不惜成本跟风抛售,接着又以超低价格大举买入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债券。在这次公债争夺战中,罗斯查尔德家族狂赚20倍,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控制了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国货币发行权。随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用类似手段相继控制了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的经济命脉,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正如梅耶·罗斯柴尔德的一句名言所说:“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第二,谁杀了林肯?
从中学课本的学习以及官方资料的阅览,我们都知道林肯总统遇刺的原因是南方奴隶主不甘心失败,派人刺杀林肯,妄图卷土重来;而第九任总统是因为伤寒、第十任总统则是因为吃了一颗樱桃闹肚子而过世。乍听之下,林肯刺杀事件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政治事件,而第九任、第十任总统都只是因为意外去世。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国际银行家为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采取的一种暴力手段。经济利益的冲突往往是政治斗争的主导因素。国际银行家在内战前早就打好分而治之美国的如意算盘,准备利用战争导致的巨额债务大发横财。
从书中可以看到,哈里森和泰勒的离奇死亡都是围绕着中央银行与独立财政系统的斗争所致,而关于林肯被刺杀案件,则更加是围绕着货币的发行权展开。首先,在内战中,林肯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向银行进行融资,就会面临国家灭亡的危险,如果向银行家妥协,就要每年向银行缴纳高额利息,拖垮国家经济。权衡再三,林肯政府最后决定自己发行货币,这种货币没有金银等金属做抵押,政府以信用担保,从而克服了货币短缺的困难,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南北战争的实质就是民选政府和金钱权利在控制货币发行权这一国家战略制高点上的殊死较量。结果我们看到,美国共有七名总统被杀,其中有的被枪杀,行凶者被法官一致认为有“精神疾病”而免于刑事处罚,有的总统死因蹊跷,至今仍是一个谜。直到美联储的建立,以国家银行家们获得全面胜利而告终。
第三,谁拥有美联储?。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一国货币的发行应该由政府来控制。读完本书,真实的情况是美联储垄断美元发行,美元其实是美国政府拿人民的未来税收即国债抵押给美联储银行,再由美联储发行出来的,“所谓‘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更谈不上‘银行’。”
华尔街七大工业巨头才使美联储建立的幕后推动者,他们之间以及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协调,最终在美国建立出了英格兰银行的翻版——美联储。
这七大巨头从一开始就定下了美联储私有化的基调。在美联储的体制构架上,七巨头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董事会成员虽然由总统任命,但是它的功能被银行家把持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控制,另外,美联储又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并把总部设在华盛顿,造成中央银行业务分散的假象。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警告人们:“如果让私有银行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这些银行将会先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现在我们回想起他二百多年前说过的话,不禁惊叹他精准的预测,当今美国的经济情况完全符合他的担忧:美国私有银行控制了97%的货币发行,美国人民负担着沉重的债务。而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美国历史的演进对于我国的启示是: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控制货币的发行权,在这一点上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别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向外国学习,这个“先进经验”却不能借鉴。为了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完全主导人民币的发行,只有这样才能节省巨额利息支出。我们不能用国债抵押的方式来发行人民币,这样只会重蹈发达国家人民背负沉重债务负担的覆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谁杀了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也许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命途最为多舛的家族了,两位总统接连被枪杀,其他人则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虽然这里面有巧合的成分,但是从哈里森到约翰·泰勒再到林肯到肯尼迪家族,美国总统遇刺无一例外地与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政府在货币发行权这一金融制高点上的殊死搏斗有关,肯尼迪政府意图通过发行以白银为支撑的白银券从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这触动了国际银行家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废除金本位、银本位切断纸币与贵金属的挂钩关系,如此就可以实现他们的宏伟蓝图,随心所欲地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剥削人民的财富,这才是银行家们不可告人的秘密。短短几年中,几十位关键证人离奇死亡,大量证据被销毁,更加让我们确信,肯尼迪遇刺案背后的确有着更大的阴谋。肯尼迪总统在任时期,两大阵营对于白银的货币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美国政府联合白银生产商期望通过加大白银供应量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避免以国债为抵押向美联储借钱发行货币,使政府和国民负担巨额利息支出,而国际银行家们绝不允许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利益拱手相让,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在废除金本位的大业尚未完成的同时,陷入与黄金白银的两线作战中。这时候,惟一的选择只能是除掉他们的眼中钉,巩固既得利益。
第五、谁废除了金本位? 黄金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货币,但是由于技术限制黄金产量一直都很低。为了,可以无限制的实行“剪羊毛”手段,国际银行家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废除金本位。
废除金本位的战役打得异常艰难,因为黄金被视为货币的最终支付手段,财富的最高形式,想要废除金本位谈何容易,国际银行家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役从罗斯福禁止美国人民持有黄金开始,直到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为止,时间跨度极大,不过,银行家们最终梦想成真。
但是随着黄金价格不断上扬,情形与当时废除银本位的战役中,银价上涨与美国财政部狂抛白银储备打压银价最终击溃银价极其类似。但由于黄金产量稀少以及黄金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等因素,黄金价格不是几个机构动用自身储备可以压制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黄金价格目前已经达到每盎司940美元的天价。
对于以上五个问题有着统一个答案——国际银行家,有的是国际银行家直接促成,有的是间接影响,但不论怎样,在这场以货币发行权为战利品的战争中,国际银行家们都通过各种手段达到了目的,取得了胜利。而对于中国这艘刚刚起航的经济航母来说,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复杂的世界金融局势,势必还要多加注意。
第四篇:《邓肯自传》读后感
悲美一身的舞蹈精灵—邓肯自传读后感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成长港湾会议上,柴老师就向我们几位年轻教师推荐了《邓肯自传》这本书。先前不知道邓肯这个人物,于是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邓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自传文笔优美、表述畅达,融苦难和幸福于一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当天就在当当网上下单买了这本书。像任何艺术天才一样,邓肯是个疯子!任何拥有艺术家性格的人一定都体会过想象力飞驰却找不到表达机遇的痛苦,一定都饱受着理想化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折磨,一定为了保护内心的梦想而保持着与世俗之间的距离。有几个人能像邓肯一样幸运地出生在艺术家庭,有着和她一样性格的母亲和兄弟姐妹,能够一家人为着崇高的艺术理想而背井离乡呢?!听母亲整夜整夜弹奏贝多芬,逃课到海边奔跑,自己创办舞蹈学校。邓肯的童年是绝对自由的!正是这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她独立、不羁、自信的性格,给了她无穷无尽的艺术灵感。
邓肯的勇敢和坚强成就了她的事业。从美国出发,一文不名,甚至没有钱买船票。靠借,靠打工,甚至靠骗,邓肯一家硬是跨过死亡线活过来了。跳舞打发寒冷的冬夜,从一个剧团转战另一个剧团,邓肯的奋斗史在常人看来充满了艰辛。而生性乐观的她却秉持着最初的理想,与艰苦的生活战斗,与传统的艺术观念战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她是靠自己而不是靠上天成功地把自由舞蹈推销给了整个世界!
她的生命动力只有两个:爱和艺术。而两者又是那样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她的爱往往和艺术有关,而她的艺术又表达着她的爱。她对自然的爱、对男人的爱、对孩子的爱都是那样热烈而真挚。虽然经历了爱情的分分合合,邓肯始终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单纯地爱着。她每一次的爱情都是那样浪漫而轰轰烈烈,突破传统而又纯洁无暇。而她对孩子爱比大海还要广阔和深沉,迟迟不能忘记孩子的影子而消沉憔悴的她让人心疼怜惜。啊!她简直就是为爱而生的精灵!
她的自传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的激情,充满了幻想和喜悦的力量,仿若孩童热情奔放地述说着自己的理想。不避讳、不掩饰、不矫揉造作,并非文学家的她却以行云流水的笔调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赞美诗,关于一个伟大灵魂的赞美诗!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以自己为主人翁讲述的童话故事。它给我的人生打开无数道新的门,让我知道,人的一生可以在爱和美中度过,女人也可以尽情地书
写自己人生的童话!
我总是在想,当我有一天回顾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是否能够写出一本自传,能否满足地拿着它用于填充自己日渐模糊的记忆,用于怀念自己青春岁月?想到这里,有点想泪流满面的感觉。觉得自己现在做得实在太差劲了。自己不能再等待了,等待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也是一件最能消磨人的青春岁月的事。当伊莎多拉在22年后和母亲坐在自己家乡的咖啡馆里的时候,她们想到了她们曾经那么贫困的生活但是却拥有无限的快乐和理想,可是现在功成名就的她们,却是如此的哀愁,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啊?
邓肯有太多值得我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来解读的地方,就如同她在书中所说,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经历如此多的痛苦,但却用不多的文字也就描述完了。一生中留下东西究竟有多少呢?她是幸福的,她的艺术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而我们呢?
第五篇: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还影响着全世界。看完《毛泽东传》,我再一次深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
《毛泽东自传》从不同侧面展现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与领袖风范。
一、毛泽东诞生至革命早期的人生历程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一步步走向衰败。幼年时期见证了父辈从负债累累到岁末有余粮,从贫农到富农的创业史。他从小酷爱读书,整天不停的告诫自己读完一些书籍。他父亲逼着他干活,可是毛泽东在干完活后又躲在墙角偷偷的看书。毛泽东是在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疼爱中成长起来的。
毛泽东在长沙上中学时读到《民报》,并且了解到广州七十二烈士救难的情形,孙中山这个名字也开始被他所关注。他在这样**的年代逐步成长起来,心中慢慢形成了革命救亡意识。
1921年,毛泽东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这揭开了毛泽东革命的第一页。他在革命中倡导独立学说,摈弃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将农村作为革命的根据地,把农民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他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一极负浪漫色彩的大胆预言,充分展现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和远见。而这“星星之火”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便烧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宰。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坦克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肆虐,拥有着几百万
正规军的国民政府却一溃千里。而此时,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的一篇“论持久战”,精辟的预言了中日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必然,而演绎这一预言也只用了八年的时间。当日本人彻底投降后,有着美国人的支持和全副美式装备的蒋委员长,信心十足的要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共产党时,其首要目标直指延安,面对来势汹汹、势力悬殊的国民党军队,尽管广大官兵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热情空前高涨,但他却审时度势,作出了撤离延安的英明决定,他像一位闲庭信步的哲人一样,向他依依不舍的老乡和战士们发出了这样的预言“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我们就会回来的,因为我们这不是败退,而是主动撤离,这样的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回。”很快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如同决口的黄河之水,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从中国的东北退到华北既而长江以南。
二、毛泽东在各方面的成就都是丰碑,很少有人能超越的。
毛泽东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而且又遒劲有力;毛泽东的文学成就,更是很少能有人能媲美,那首《沁园春•雪》足以傲视群峰;毛泽东在思想哲学界的成就,尤其《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名作,更是影响着全世界的哲学思想;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方面《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的理论要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关于工商业政策》等。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奇才。
三、从正反两面看待毛泽东的功与过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 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的前半生,是不断战斗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岁月,后半生,则是不断斗争,逐渐地偏离历史规律并逐渐从错误走向错误的黯淡时光。他自己在临终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争并把他赶到台湾,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结果还不知道。
四、读《毛泽东传》的深刻感触
毛泽东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其根源就来自于他所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一生都是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从而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注入到自己所关注的事业中去。毛泽东有着明确的奋斗的目标,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着手实现。这给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毛泽东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毛泽东同志一生充满无数的曲折和艰辛,他之所以能历尽沧桑后,最终走向辉煌,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坚强、坚决与坚定,正所谓“我的坚强与我的生命同长,我有一个梦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他读书养成了“四多”的习惯:“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的书架上藏有十多万册书,一本《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上面写满了批注语和各种符号。正是这些好习惯,促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气度非凡的人民领袖。
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一代青年,要好好继承毛泽东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尽力使自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