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道感(FOK)和不知道感(FonK)的双向实验分离》读后感
《知道感(FOK)和不知道感(FonK)的双向实验分离》读后感 知道感,是指人们对于那些当时不能被成功地提取出来的记忆内容,在主观上仍然可能有一种“我知道之感”。这是Hart在1965年从舌尖现象的研究中分离出来,并第一次提出了FOK准确性的问题。而对于FOK产生的认知基础,最主要的理论是痕迹接通说和推论说。这两者争论的实质是元认知判断是有靶子内容本身决定的,还是由靶子的相关信息所决定的。后来的研究认为靶子信息本身及其相关信息都决定元认知判断。
此外在后人的脑成像研究结果中还发现了一种不知道感,而此前的一项行为研究中,笔者将加工深度对FOK和FONK的影响分别加以考察。结果发现,深度加工只能使FOK的预测准确性增加,但却不能使FONK的预测准确性增加,反之,会使其降低。但是这并不能说明FOK和FONK是两个不同维度的量。因此为了证明这是两个维度的量,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同一个实验设计之内进一步确定具有相反效果的两种变量,一种变量可以促进PA—FOK但降低PA—FONK,而另一种则可以促进PA—FONK但却降低PA—FOK,从而在更加严格的实验条件下实现FOK和FONK的“双向分离”。
因此本研究中在实验一采用高频词或者低频词为线索项目,检验FOK和FONK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发现,在低频线索条件下FOK的预测准确性表现出高于FONK的预测准确性的趋势,而在高频词线索条件下则正好相反,但上述两组差异并未在统计学上达到显著的程度。实验二采用词—非词对和相关词对两种实验条件,观察到词—非词条件可以促进FOnK并降低FOK,从而在较为严格的意义上证明了FOK和FONK是两个不同的维度的量。所以本研究的结果为知道感的“双向过程假设”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低频线索条件下FOK的预测准确性表现出高于FONK的预测准确性的趋势,我反而觉得正因为是低频词,是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不容易激活人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所以低频线索条件下FOK的预测准确性不是应该更低吗?而对于词—非词条件可以促进FOnK并降低FOK,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非词,即目标词没有明确的语义而难以被有效的编码,这就使得被试在进行线索回忆时可以获得的关于目标项目的记忆信息相对较少,因此削弱了PA—F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