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耗尽魂灵的爱
——读《呼啸山庄》有感
埃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借用一位陌生人洛克玛德先生的观察作为切入点,全书用倒叙的方法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全书借见证所有事发生的老管家丁耐莉之口来讲述,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述,而听众就是洛克乌德先生,以一种讲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展现这个跌宕起伏,情感复杂的成年旧事,整件事发生在几十年中,但是每一件事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一段感情都让人为之唏嘘。主人公西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精华所在。
希刺客厉夫这个饱尝人间炎凉的弃儿在残酷的生活中养成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对他的折磨使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悲苦的命运,于是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因为虚荣和无知背叛了希刺客厉夫,嫁给了自己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
这一切不仅葬送了她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深爱她的希刺客厉夫,甚至使悲剧差一点延续到了下一代。
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是凯瑟琳的背叛。它使希刺客厉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而凯瑟琳一死,这满腔的仇恨便像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刺客厉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占了他们的家业,还让他们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复仇,看似不合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惊世骇俗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性格对不公的命运所做的激烈的反抗。
书中希刺客厉夫与凯瑟琳之间的那份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操纵的旧时代的一种顽强的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却终于战胜了死亡,得到了升华。
小说是以希刺客厉夫追随爱人凯瑟琳的脚步绝食死去而告结束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但这种极度的爱中混合着极度的恨。然而,最终人性的善战胜了狭隘的恨,他在深深的悔悟中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才使他变得暴虐无情。
书中所出现的爱如此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对于爱的理解,我仅限于对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爱的理解,对于爱人之间的那种爱,我并不是很理解。看完《呼啸山庄》之后,我感受到了那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感情,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了主人公希刺客厉夫对凯瑟琳的那种深沉的爱。
一,夭折的爱
因为希刺客厉夫是流浪儿的缘故,他的性格有点孤僻,但是凯瑟琳的天真开朗,让他渐渐打开心扉,他接受了凯瑟琳这个玩伴,甚至在长大一些后,他发现自己对凯瑟琳的深深的爱,并且毫无疑问,凯瑟琳也同样爱着希刺客厉夫,他们一起度过一段相当愉快的日子,当然要在辛德雷·恩萧不捣乱的情况下,这种愉快才能成立。辛德雷是凯瑟琳的哥哥,他讨厌希刺客厉夫,因为他觉得希刺客厉夫夺走了他父亲的爱,所以他欺压他,处处找他的麻烦,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让希刺客厉夫对他产生了恨意,并且随着他的长大而一发不可收拾……
希刺客厉夫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感到懊恼,羞耻甚至是痛苦,因为他因为这个而失去凯瑟琳,虽然没有失去她的爱,他依然是凯瑟琳最爱的人,但是他却得不到凯瑟琳,娶不到她。因为凯瑟琳那可悲可怜的虚荣心,因为她顾及到当时社会强烈的等级观念,使她放弃了真爱,转而选择了画眉山庄的少主埃德加·林惇,她发誓她爱埃德加,我也相信她是爱他的,但是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明白,她违背了她的心,她背叛了她的最爱——希刺客厉夫。希刺客厉夫为她的这个决定感到悲痛,所以他选择离开三年,用这三年的时间,他变了一个样,他变成一个带着绅士面具的恶魔,并且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计……
二,淤结的恨
希刺客厉夫,他像魔鬼一样,伤害了几乎每一个人:他使辛德雷变得一无所有,使他失去了呼啸山庄,自己则取而代之地成为了山庄的新主人,使辛德雷在痛苦和悔恨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他不顾凯瑟琳的坚决反对,热烈地追求已对他产生强烈爱慕之情的伊莎贝拉·林惇,并且带着她私奔了,但并不是爱她,而是为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而伊莎贝拉则可怜地成为了希刺客厉夫手中的棋子,当她发现时,已为时已晚,最后可想而知,他毁了一个原本可以在家过舒适生活的贵族小姐,让她变成了一个要为生活拼命工作的劳作妇女,让她也在悔恨和恐惧中度过余生。他不计后果地一次又一次地见凯瑟琳,让凯瑟琳原本已经平稳的病情,出现了恶化,就这样,他的出现间接地导致了凯瑟琳的离去,终于在生下女儿凯瑟琳·林惇后,与世长辞了。他使埃德加失去了最爱凯瑟琳和亲人伊莎贝拉,甚至伤害了他唯一的亲人凯瑟琳·林惇,使他的性情变得阴郁而不再开朗,他残忍地利用了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儿子林惇·希刺客厉夫,逼凯瑟琳嫁给林惇,为的只是得到画眉山庄,但当他的儿子死后,他却一点也不难过。他使凯瑟琳度过了一段痛苦难捱的日子,并且对她拳打脚踢,他甚至害了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让他从一个绅士变成满嘴脏话的粗人……
希刺客厉夫的恨很极端,深沉于浊水,如寒冰,淤结在他心中,浓到永远散不开,永远压着他。他将恶魔的手伸向了所有人,即使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无辜的。
三,痛苦的生活
书中主人公的爱同样也是极端,我想他的恨与他的爱是成正比的。他在凯瑟琳死后以及在他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说他看到了凯瑟琳,并且在他的房客洛克乌德先生说做梦时看到了凯瑟琳,他居然对着打开着的窗,哭着呼喊着凯瑟琳的名字。可想而知,他对凯瑟琳的爱已经深入骨髓,是任何情感都无法取代的。这也是为什么,到最后的时候那么孤单,没有人敢亲近他,因为他拒绝了所有人,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凯瑟琳,虽然凯瑟琳已经离他而去了……
希刺客厉夫将爱与恨当成了他的全部,但可悲的是,最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得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他让他恨的人都得到了悲惨的代价,但是那一刻他却觉得空虚,他没有了恨,他失去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他的心中存在的应该就只有对凯瑟琳无尽的爱,所以他选择去找凯瑟琳,当他的生命开始倒数的时候,那四天有时他会展现出真心的笑容,也许那一刻他想到并且看到了他的最爱凯瑟琳,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希刺客厉夫停止了呼吸……
极端的爱与恨折磨着主人公,折磨了他一生,但是我觉得作者是仁慈的,在最后的时候,将希刺客厉夫和凯瑟琳葬在一起,这也算是对希刺客厉夫最后的安慰与救赎吧……虽然或许有很多人都会说,希刺客厉夫最后的下场是他的自食其果,但是我想没人能否认他对凯瑟琳的爱的执着,这也许就是他身上惟一的闪光点,虽然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它是真实存在过的,这也成为了希刺客厉夫黑暗苦涩人生中的唯一亮点了……
当然在这本书中,除了希刺客厉夫和凯瑟琳苦涩爱情外,还有几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爱:埃德加终生爱着凯瑟琳,但是他的可悲之处就是永远的不到凯瑟琳完整的爱;哈里顿和小凯瑟琳之间那种年轻人之间简单的爱;以及在听完丁耐莉叙述的故事之后,对小凯瑟琳产生爱慕之情的洛克乌德先生的这种隐密之爱……
爱这个字眼是神圣的,不应该让任何利益,金钱,权利等的字眼去亵渎它,爱是需要好好经营的,因为只有真心对待,无论结果是什么,起码过程是幸福的,并且你也曾真心的幸福过。恨是邪恶的,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心中都不存在恨,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善意,那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恨有时候可能成为某些人心中的一种信念,我们只是希望那些心中有恨的人,不要让让恨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到最后你就会像希刺客厉夫一样,内心变得很空虚,变得一无所有……
在书中艾米莉特意营造出了诡异的如梦魇般的夸张氛围,有些情节似乎带有非现实世界的蹊跷神秘,灵魂,呓语,幻象,噩梦使故事有了传奇色彩,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最深的迷恋,最痴的执著,最痛苦的挣扎。风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与人物激荡的情怀相得映彰,荒凉的旷野深远多变,阴郁悲怆,突显了人物性格,展现来自人性的深沉之爱,让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样野性无常深邃无边的爱深入人心,强烈的撼动着人的灵魂。
第二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刘恒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是逐步铺开的。起先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接着着重描写凯瑟琳由于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之后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希斯克利夫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本书人物刻画生动形象:
凯瑟琳见证过了优雅,于是嫌恶希斯克利夫的粗鄙,她最终答应了林敦的求婚,尽管她明明知道,她和希斯克利夫拥有一样的灵魂。然而当希斯克利夫回来,她又背叛她的丈夫和他相见。她与希斯克利夫对于彼此的命运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反抗亨德雷的压迫。在抗争中,他们发现了相互间深沉而强烈的需要,希斯克利夫倾心于凯瑟琳这个活泼、倔强而具有野性的姑娘,只有她才能给他理解和友谊,而凯瑟琳也意识到要获得充分的人性,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尊严,要重视与自己作为人的责任,只有彻底的和他生活在一起,共同反抗亨德雷的压迫。他们的爱情就在这种共同遭遇和反抗中萌生而成。她反复无常,患得患失,折磨了自己,折磨了所有人,她在最年轻最美丽时于毁灭中死去,而她的灵魂仿佛也因为毁灭而不得善终,继续折磨着活在世上的人。
希斯克利夫我可以理解他的偏执,但是不能原谅他对伊莎贝拉也施展报复。曾经那样天真的女孩,在对爱情的憧憬中,抛下一切和他私奔,却发现他从来都是恨她的。没有什么比被你所爱的人憎恨,他并非因为你的错误而恨你,他因为你身上流着和他仇人一样的血而恨你,比这还要悲哀的是什么?时间和暴力,终于把她的爱生生地抹杀,只留下对他的憎恶。希斯克利夫可以说是坏事做绝,他着实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而且他报复的手段让我看后,不由得感叹这便是“杀人诛心”。辛德雷,埃德加·林敦,伊莎贝拉,都是被他耗尽了生命中的希望后死去。不难看出,这是由爱生恨,由恨生痛,由痛生仇,由仇生念,由念生狂,由狂生得,由得生乐,由乐生忆,由忆生爱,由爱生死。是的,其间,一切的产生皆是由他对凯瑟琳的爱,一种发自内心,另类的爱
埃德加·林顿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里的英雄形象,他有所有的品质,比如坚定,温和。他出生在非常富裕有教养的家庭里,面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他那特有的气质和男性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前者。他的富有和出生的高贵让后者嫉妒,他多次去参观呼啸山庄,以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凯瑟琳。埃德加的缺点在于太柔弱,但他的自尊受到伤害的时候他将变得冷漠并且无法原谅别人,当目睹了凯瑟琳见到希斯克利夫时的激动,听到了她对于希斯克利夫的赞美后,埃德加很生气且非常嫉妒但他的绅士风度使他保持沉默。可是,当压力强加于这三个主人公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终于被激化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再也无法隐藏了。尤其是当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惺惺相惜的时候,埃德加他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处境。
我想作者选择这样一个魔鬼为主角更多的是想挖掘一个人是如何从人变成魔鬼的。我们无法想象,希斯克利夫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只知道凯瑟琳在得知他出走后,精神崩溃、濒临死亡。于是,高尚、温柔、体贴、可亲的林顿日夜陪伴,帮她渡过了生命的难关。我们也无法想象希斯克利夫在那出走的三年中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呼啸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希斯克利夫已经消失,现在的希斯克利夫带着刻骨的仇恨、带着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带着血腥屠戮的罪恶快感回到了旧日的故居,他要把曾经的仇人、情敌一一逼上绝路,把对手的财产一步步占为己有,这绝不是基督山伯爵似的快意恩仇,这是来自地域幽冥的邪恶诅咒。如果说希斯克利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他不肯宽恕,她也无法原谅,用彼此的恨延续彼此的爱,用彼此的怨念维持彼此的思念,在这份异乎寻常的爱和激情中共同选择了万劫不复。
希斯克利夫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作者心中爱的精髓就是这样的:由爱开始的恨应该以爱来终结,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管以何种方式,直至相爱的人获得解脱。
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故事的结尾,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获得真正永恒的宁静。
第三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粒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
——题记 旷野,西风,远处的城镇,折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尝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小说叙述了一个受尽社会偏见和屈辱的人用一生复仇的悲剧故事。流浪儿希斯克里夫被呼啸山庄的老欧肖收养为子,欧肖女儿凯琵琳挚爱着他;儿子亨德莱却憎恨他夺了父爱,以致老欧肖死后将希沦为奴仆。凯希二人探访画眉山庄时,凯爱上山庄长子林顿并与之结婚,希悲伤出走,三年后发财而归开始了复仇。他使亨坠落使其子吉默顿丧失人性,并诱他不受的亨的妹妹伊莎贝拉同他结婚生下儿子小林顿。凯死前生下凯茜。亨死后,希成为呼啸山庄债权人并将吉沦为奴仆,他迫使儿子小林顿与凯茜结婚,终于将两家财产都弄到手。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
这部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在于它所蕴含的爱与恨的激情。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是以他们的性格和兴趣完全认为同为基础的,他们之间的爱情主要是精神上一致而非外貌上的相互吸引,是心灵的契合而非欲望上的需要,就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中那狂风暴雨般不可遏制的激情,也不夹杂有丝毫的情欲成份,这也寄托了作家对理想的、纯洁的爱情的向往。
在作者艾米莉笔下,一个对爱情怀着无比圣洁的心情的人,面对他失去了这种圣洁以后,他却采取了这人世间残酷的折磨,去报复他的对头,而且这种折磨居然伴随他度过了后半生,这个故事是多么的悲壮和凄惨。我们古代化碟的梁祝,或许能和他们比一下谁悲壮,但是又怎么能够比得上他们的凄惨。
细腻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使作品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计科1305 赵勇
1030413531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声地离开了人间。她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19世纪及20世纪二十二位一流诗人的诗选内。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艾米丽生性寂寞,自小内向的她,缄默又总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很特别,后来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中艾米丽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在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在她写作《呼啸山庄》时,这种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因此《呼啸山庄》是饱含作者心血与情感的作品。《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一本书。所谓奇者:一是文学史上少见,二是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极为独特。确实如此,《呼啸山庄》具有超常的特点,它体现了一种凄厉、恐怖、残酷、神秘的不寻常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首先表现在艾米莉对题材的处理和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塑造上。作品所描写的复仇故事,这种题材,在欧洲文学史上并不稀奇,著名的《哈姆雷特》便是典型的一例。但希斯克利夫复仇的方式及其残酷性却是独一无二的。他实行的不是一般复仇意义上对仇人肉体上的毁灭,而是从精神上毫不怜悯的折磨和摧残。作者使这一魔鬼般的人物超越了伦理道德的范畴而进入表达激情和意志的生命悲剧的审美领域。艾米莉是一个无视现实潮流,无视读者审美情趣而彻底表达自我的独具个性的作家。因此,她笔下那些趋于极端的,桀骜不驯的,冷酷无情的人物,那种暴烈、顽强、神秘的激情,便为时人所难容。“英国北部的山野荒地”和呼啸山庄粗犷峥嵘的自然力,对惯于欣赏柔风细雨的自然与都市的风情和景致的读者来说,如同艾米莉的人物和情感一样,也让他们感到陌生、可怕。超出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但就是这样一部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认为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唯一的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作品,它以伟大独特的风格赢得了读者,读这部作品时,心灵里会激荡着急流奔腾,雷声轰鸣的巨响,还有荒原上的呼呼北风;眼前会呈现粗野、狂暴、凶猛、神秘的希斯克利夫和生硬、任性、倔强、疯狂的凯瑟琳。读此作品时会感到它有一种强烈的,不可阻挡的精神,用美学的话说,这种精神就是粗犷美。
由爱开始的恨应该以爱来终结,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管以何种方式,直至相爱的人获得解脱。克厉夫或许是该死的,是应该被惩罚的罪人,然而,他终其一生未能与凯瑟琳长相厮守,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天人永隔,难道不正是为他的爱与恨付出应有的代价,接受最残酷的惩罚吗?那种在孤独、恐惧和绝望中等待与幽灵会面的焦虑和期待就象一把钝刀,一刀刀削割他的灵魂、一点点侵蚀他的肉体,最终把他推向死亡。
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性,理解了人性。在她的笔下,爱与恨以一种最本质、最自由的状态得到释放、延伸,她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
暴风雪过后终将是万里晴空的清爽和平静,震撼过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无限的遐想。合上《呼啸山庄》,我只希望克厉夫和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获得真正永恒的宁静„„。
第五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有不计其数的人把《呼啸山庄》说成是复杂的心理悬疑小说或是探索人性和伦理的著作,而在我看来,《呼啸山庄》说的就是终归是一场爱和爱的呼啸。
年少轻狂的希斯克利夫与同样年少轻狂的凯瑟琳相爱,却在复杂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离。凯瑟琳的爱情苦果让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从此他尽余生之力实施一场灾难性的复仇,这场复仇之火几乎燃尽了一切温情、希冀和生命,而作为最后的赢家,希斯克利夫对也无法逃脱他死于爱的梦靥。
欧美文学界称《呼啸山庄》是一部“人间情爱的宏伟史诗。”的确,凯瑟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则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凯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腾的灵魂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凯瑟琳的爱视为生命。这种灵魂交叠的爱,光辉而壮烈。我们不能说这是最美好的爱情,但至少,它是最纯粹的,并且饱含着力量,正是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风骤雨似的报复,毁灭生命同时升腾爱情。因此在我看来,书中所谓的仇恨、狂放、扭曲、残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伦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们之间那场因为刻骨铭心所以山呼海啸的爱情。
《呼啸山庄》是一部漩涡似的小说。在《呼啸山庄》里,作者以全部的心血铸造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个典型的漩涡中的矛盾结合体。希斯克利夫在漩涡里挣扎于生命和爱情,而我们,每一个读书的人,在这个漩涡里挣扎于对主人公的无限的热爱和仇恨。
《呼啸山庄》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惨剧。在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残酷爱情的余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庄的后代、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爱情,它幸存于复仇的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壮、生气勃勃。我想这爱情的幼苗,是作者赐予读者的最后的美好想象,让我们在无尽的忧愤和挣扎里停下脚步,再次嗅到生命与爱的清香。
或许《呼啸山庄》要教给我们的有很多,譬如坚守尊严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贵、恪守心灵的自由等等。然而当我们合上书之后,真正为之动容的不是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绵绵遗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训,《呼啸山庄》给我们的更多是一种感觉,那就是在你合上书低头沉吟的那一刻,或许你会在一瞬间突然觉得,那种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啸的爱正在书中所写的那种盛放着石楠的荒原上,萌生着、铺陈着、燃烧着、呼啸着,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