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市国土资源局新北分局国土管理“一张图”建设迈出新步伐
常州市国土资源局新北分局国土管理“一张图”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伊始,新北分局积极开展“一张图”工程建设。分局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运用GIS信息系统,对新北区现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资料、数据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和沉淀,无缝拼接。此项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带来的不仅是观念上,更是技术上的革新,极大地促进了行政监督、公共服务、应急处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国土资源管理智能化之门。
一、领导重视,各科室(所)积极参与
春节后,由分局一把手纤头,分管局长负责,各科室(所)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围绕国土管理“一张图”工程建设积极研究工作计划,制定措施,遵照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统一协调“一张图”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由分局信息中心负责把握系统工程进度和质量关,并接洽合作单位人员技术工作,各科室(所)密切配合协作,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历史数据资料,还是当今的文件材料,要求都能从上到下保证不疏漏、不散失,使国土管理工作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土管理网络
充分利用分局局域网络,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依托,构建新北区土地现状数据图为本底的国土管理“一张图”基本框架,形成统一标准和汇交管理的数据机制,为整合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提供基础平台,形成覆盖全面、内容丰富,反映新北区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国土资源综合平台。
三、初步构建了新北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
分局将以“一张图”为基础,实时在线获取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强化综合分析,实现全区国土资源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实时掌握全区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对全区每一块土地的“批、供、用、补、查”和每一个矿业权的审批、勘查、开采等进行实时全程监管,实行“一张图”管地、管矿。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迈出新步伐
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迈出新步伐
2013年07月23日16:47 手机看新闻
政策服务撬动民间资本 社区食堂惠及双白群体
7月18日,坐落于胶州路337号的社区食堂正式开张营业。继2007年曹家渡街道推出上海首家社区中心厨房后,今年,一个1500平方米的规模化、专业性、集约型的社区食堂又崭新登场。同时,这也是曹家渡街道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次新探索。
“白发+白领”,是社区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曹家渡街道引入食无忧餐饮企业负责社区食堂的项目运作。社区食堂每天可供应4000份的现场制作量和10000份的中央厨房加工量,并以每份午餐6元的公益价格(政府另外补贴2元)为曹家渡、江宁和南西三个街道的乐龄站点供餐。同时,社区食堂还将为全区有需要的楼宇和园区白领开展送餐服务。3-8元的早餐、15-25元的午餐、15-30元的晚餐,馒头点心、馄饨面条,鱼香肉丝、八宝辣酱、红烧狮子头等每天70-80个品种的菜品,其实惠的价格、丰富的餐品、灵活便捷的就餐方式、温馨舒适的就餐环境,将大大满足社区“双白”群体以及居民的就餐需求。
从选址、设计、建设到运营,曹家渡街道改变过去政府包揽的方式,引入社会企业,采用“政府引导支持、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的方式,用政策和服务来引导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现共赢。街道积极搭建平台,牵头协调民政、商务委、工商、食药监、环保、市政配套等部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开业指导、建设协调、策划宣传等组团式服务。
近年来,曹家渡街道围绕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载体、功能和效能入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由点及面,从为老助餐的中心厨房、乐龄站点、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到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着力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不断优化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如今,这种有别于一般社会餐饮企业的“升级版”社区食堂又将成为社区服务的一个新亮点。同时,这也是曹家渡街道在调动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面迈出的新步伐。
得益顶层保障 服务阵地日益丰富
载体是基础。近年来,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财力保障与机制支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14个居民区办公用房及居民活动用房建设均已达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基础载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社区综治工作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等六个中心先后投入使用。社区为老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2家敬老院、1家老年日间服务中心,以及7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个层面努力满足不同类型的老人需求。今年,街道还将设立乐龄康复指导场所,并整合其他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打造“乐龄生活圈”。助残服务不断深化,“阳光之家”和“阳光心园”先后建成,并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阳光心园”的示范点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加强,7个刚刚完成整修和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社区“健康驿站”为居民送去了“自助体检”、“体质测试”、“健康触点”等免费服务。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彰显特色,曹家渡街道图书馆曾连续十余年蝉联上海市街道(乡镇)特级馆,由零星旧里“边角料”改造而成的“笼式足球场”深得居民和白领喜爱,去年完成的8个小区公共休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零距离的休闲锻炼场所。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建工程即将实施,社区公益组织服务中心和社区创业孵化园等服务场所也正在筹措当中。
构建立体网络 服务水平不断改善
功能是关键。近年来,曹家渡街道在加强载体建设的同时,注重从横向、纵向和内涵三个维度来改善社区公共服务,着力拓展服务功能,着力延伸服务半径,着力提升服务标准,精心构建立体化、标准化、便捷化服务网络。
1、横向上,着力拓展服务功能
曹家渡街道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在原有“三个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坚持载体建设与功能拓展同步推进,逐步构建了以“六个中心”为载体,集政务服务、卫生服务、文化服务、生活服务、安全保障、党建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同时,街道也积极推动每个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自身优势为依托,不断完善自身服务功能。例如,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在提供家庭综合服务的同时,为了更好满足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需求,拓展了就业、为老、助残、青少年和白领服务等24个项目,积极打造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在单个中心完善“自转”的同时,街道着力推动“六个中心”在共享公共空间、宣传政策法规、发布服务资源、帮扶困难群体、化解特殊矛盾、发动志愿服务、培育文体团队、发展社会组织等方面加强功能联动,努力实现“六个中心”围绕社区服务的有序“公转”。
2、纵向上,着力延伸服务半径
合理延伸服务半径,将有效提升居民接受服务的便捷程度。街道依托“街区-居民区-楼宇楼组”工作网络,以“中心-工作站-工作点”为载体,将“六个中心”的部分功能延伸传递到居民身边。但是,仅仅依靠这一传统的工作路径,还不能实现公共服务效能的最优化。
为此,街道通过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并重,实体服务与信息服务并举的方式,进一步延伸社区服务半径。从2009年7月起,街道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借助流动的“便民大篷车”,坚持隔天一次,将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小修小补、修磨剪刀等10多项便民和慈善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截至目前,“便民大篷车”已开展服务540余次,受益人群近6万人次。同时,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还牵头建立“特约加盟商队伍”,吸引、鼓励并扶持优质社区商业资源加盟社区公共服务团队,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在当今信息化的背景下,街道注重通过信息服务为居民群众架起服务桥梁。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通过网站、微博、24小时服务热线等渠道保持服务在线。今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通过在居民区设置运行“智能社工”终端设备的方式,方便居民在家门口查询相关信息和自动受理常规即办件,此举将大大减少居民因不熟悉流程、少带材料等原因而往返奔波的情况。
3、内涵上,着力提升服务标准
标准是质量的保证。曹家渡街道以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为重点,从优化管理模式、深化制度建设和加强团队建设入手,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和品质。
曹家渡街道以“三一两全”建设为抓手,即“形态上一门办公、业务上一口受理、管理上一头负责,全年无休、全区通办”,深入开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178项政务服务全部实现一口受理,成功创建“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示范培训基地”。今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参加“市星级评定”为契机,积极引入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在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全过程、全组织、全指标、全人员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使自身的服务和管理与国际接轨,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透明的政务服务。曹家渡街道积极参与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在运作模式、服务项目、管理方式等方面主动探索,不断完善,为区级层面制定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提供参考。今年,曹家渡街道还将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为平台,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项目确立、过程监督和绩效评估“三位一体”的全过程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能。
坚持群众路线 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效能是追求。社区公共服务的效能最终要靠群众来评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区社建办引入的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零点公司对社区工作社会绩效评估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2012年曹家渡街道社区工作满意度得分为85.20分,较2011年上升4.59分,连续两年位居榜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社区综治工作中心满意度得分均位居全区首位。在近几年的工作推进中,曹家渡街道深深体会到,社区公共服务要赢得群众的满意,必须围绕群众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我们“拍脑袋”的幻想;社区公共服务要真正做到高效持续的供给,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推动社区自治共治,而不是政府“一头热”的忙碌。
1、注重需求导向,紧扣社区民需
居民群众的需求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原点,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把握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做好社区公共服务的前提。曹家渡街道把“六个中心”定位成既是提供服务的载体,又是搜集民需的终端。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就是根据居民的需求而最终确定的。街道通过居委会、业委会、居民小组等基层自治组织,开展每季度一次的居民需求和满意度调查,动态掌握居民、白领的生活情况和项目需求,始终将社区需求作为调整、增加服务项目的首要依据。
同时,曹家渡街道把“重心下移、问需于民”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加以强调和落实。每年的街道实事项目依照“聚焦民意、回应民需、科学设置、切实可行”的原则,从项目申报、项目审定、项目征求意见等各个环节,通过“三上三下”,反复听取居民意见,确保政府服务紧扣民需。此外,曹家渡街道充分利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下社区、部室与居民区工作对接机制、机关干部联络居民区制度等载体定期了解民意,把握民需。
2、注重多方参与,广泛凝聚民力
要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效能,不能仅仅将服务的提供者局限在政府一方。曹家渡街道在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注重调动和整合驻区单位、志愿者和基层群众的力量来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曹家渡社区(街道)党工委通过以20家单位为骨干、100家单位共同参与的“和谐曹家渡百家论坛”党建平台,借助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红色链接在行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等党建工作载体,充分激发各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以社区志愿者之家为平台,以社区“十大志愿之星”、“十大感动之举”评选等主题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引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激发志愿热情。近年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支由专业团队、社区热心人士共同组成的人数超过5000人的志愿者队伍,在法律咨询、心理咨询、为老服务、助餐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居民提供专业志愿服务。“就近对接、邻里互助”是居民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去年,街道大力推进“老伙伴”计划,组建社区低龄老人志愿服务团队,为500多名高龄老人开展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服务,全年累计开展上门关爱和电话慰问达4.1万人次。
以“4S”目标为引领 深化社区公共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曹家渡街道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必须做到如下几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的真实需求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社区公共服务的第一标准;二是必须坚持标准引领,在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必须坚持社会发动,公共服务不能政府一头热,而是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环境保障,来调动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四是必须坚持引导群众自治,注重社区服务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和有机结合,引导群众自我服务,守望相助,邻里互助。
公共服务永无止境,效能追求永不停步。下阶段,曹家渡街道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和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打造4S(standard、social、self-governing、satisfactory)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更加注重标准引领,更加注重社会发动,更加注重群众自治,更加注重群众满意度,努力把曹家渡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家园、和谐家园和美丽家园。
链接
4S的出处与嫁接。4S是一种以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为一体的汽车经营模式,核心理念是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提供标准化的、高效的集成服务。曹家渡街道的4S社区公共服务目标也是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包含四个特质,一是标准化的服务(standard),二是社会化的服务(social),三是具有群众自治元素的服务(self-governing),四是群众满意的服务(satisfactory)。
(来源:静安时报)
第三篇:市国土资源局大力加强基层队伍“-三新”建设
--市国土资源局
大力加强基层队伍“三新”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年以来,我局把实行系统“直管”后的基层国土资源所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抓了“三个新”。一是观念更新。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研讨会,使基层国土资源所干部职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惯彻国务院决定精神,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扭转
存在的重保障发展、轻保护资源的片面思想,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起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不断提高资源对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是业务求新。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发展十分迅速,业务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知识的全面普及、数字化管理的广泛应用等都对基层国土资源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国土资源所采用的皮尺一拖、图上一量、纸上一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集中与分散和考试与考核结合等形式,认真学习掌握国务院决定和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政策、新要求、新规定,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方法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想取得新成绩、国土资源事业要想有新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创新。为应对当前保障支持发展,保护节约资源、维护农民权益、坚持依法行政等基层国土资源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基层所工作中善于把握重点、敢于发现问题、勇于寻求突破,使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抓好落实,真正把基层国土资源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服务效率高,党委政府满意、上级主管部门满意、用地单位满意、基层群众满意、社会各界满意的高素质队伍。
第四篇: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56号)
国能新能[2011]156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国电、华电、华能、大唐、中电投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水电资源,是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构建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选择;也是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水电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地方与企业盲目追求进度等影响,一些工程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受工作责任不落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移民安置方案频繁调整、安置工作进度滞后等情况时有发生。目前,我国正处在水电建设高峰时期,任务艰巨,为加强建设管理,促进我国水电健康发展,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水电工程前期设计工作
水电工程前期设计工作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务是查明工程建设条件,确定工程建设方案和移民安置方案。科学的建设方案和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案是保障工程安全和妥善安置移民的基础。
(一)科学制定工程建设方案。设计单位要加强重大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要专题研究涉及工程质量的重大问题;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处理好技术创新与工程安全质量的关系;根据我国水电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统筹考虑工程开发任务、工程建设条件、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等要求,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
(二)合理拟定移民安置方案。设计单位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集镇规划等有效衔接,充分听取移民群众和地方政府意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拟定科学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移民安置规划报告设计深度要全面达到枢纽工程同等深度要求,并适度超前。
(三)切实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作为行业技术管理单位,要坚持技术管理机构的独立公正性,保持技术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和权威性;要充分发挥工程咨询的重要指导作用,提高前期设计工作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设计审查,并对审查结论负责;要对大坝防震抗震、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报告、工程建设方案等重要技术问题加强指导、严格审查,对工作内容和深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予安排审查。
二、高度重视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质量是工程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是工程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前提。水电工程涉及公共安全和利益,关系到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一)落实建设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要组建专门质量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体系;负责全面履行项目策划、技术质量、建设实施、安全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责任;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保证合理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开展招标工作,以投标单位的业绩和能力为主要评判标准,确定的中标价格应该符合国家规定;严格设计变更管理,重大设计变更要经原审查单位审查同意;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对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如基础灌浆,要进行第三方检测;自觉接受相关行业、政府部门的监督,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要及时上报,认真组织开展验收工作。
(二)强化勘察设计质量责任。勘察设计单位对设计产品质量负责。勘察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加强设计产品校审制度建设和执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要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整体设计水平;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现场技术服务,根据现场地质等条件的变化优化设计,重大设计变更要充分论证。
(三)发挥好建设监理的作用。监理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对工程建设质量负监理责任。要加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监理人员素质,配备与承担业务相适应的监理力量。以工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坚持事前检查、过程控制和成果检测,对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要落实即时跟班监督检查制度。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四)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工程建设质量。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内部质检机构,不断改进质量控制措施;要合理配置施工力量,禁止转包工程,不得违法分包;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杜绝野蛮施工、违章作业、偷工减料;对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要制定专门的质量保障和监督检查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五)发挥工程质量监督作用。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是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国家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设立“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承担政府对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履行相应质量监督职责。“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要尽快建立适应市场、权责明确、监督有力的水电建设质量监督体系,发挥质量监督作用。
(六)认真落实工程安全鉴定和验收制度。水电工程验收是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鉴定是验收工作的依据和前提,经验收合格,水电工程方可交付使用。建设单位要组织安排好安全鉴定和各项验收准备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据实提供工程安全鉴定和验收材料,严禁提供虚假资料。安全鉴定单位要深入现场检查,不断改进安全鉴定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安全鉴定机构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制度,对安全鉴定成果质量低劣以及在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失误的,将视情提出警告或取消其资格。验收单位要制定和完善相关验收管理办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验收程序。
三、认真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作为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安置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创新思路,落实责任,认真做好事关移民利益的各项工作。
(一)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工作责任。省级政府全面负责移民安置工作,要加强对市(州)、县(市)政府移民工作的领导,整合地方各类资源,统筹做好移民安置和库区建设工作;统一制定本省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实施办法、移民生产安置方式及相应补偿补助标准等重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维护移民安置规划的严肃性,省级政府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及其移民主管部门审核并经国家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应按规定重新报批,涉及重大变更的,应该报原核准机关核准。市(州)、县(市)政府负责做好本行政区的水电移民工作,研究制订落实移民政策的具体措施,按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组织实施移民安置工作,负责组织移民工程建设。
(二)加强移民安置实施工作。地方政府要切实抓好移民安置实施工作,将各项移民政策落实到位。要高度重视移民政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形式,让广大移民群众知晓和理解移民政策;要针对移民搬迁建房相对集中的情况,运用经济和价格等调控手段,合理控制安置区建材供应量与价格,保持库区和安置区良好的经济秩序。要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推进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推广建立干部与移民对口帮扶制度以及干部包村包户机制;积极探索和试点推广移民工程项目由项目法人、主体设计单位等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代建和总承包等多种形式,鼓励相关企业尽可能利用当地人工和材料,以加快移民搬迁进度,确保移民工作顺利实施。
(三)建设单位要积极参与移民安置工作。建设单位要根据项目特点和能力,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移民脱贫致富。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沟通,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移民安置工作,根据移民工作进展及时足额支付移民工作费用;根据地方各级政府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移民工程建设工作。
(四)加强设计管理和综合监理工作。主体设计单位要全面负责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及移民工程勘测设计等工作;要合理组织规划设计队伍,加强管理,确保质量;要加强移民安置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勘察工作,确保移民安置区选址安全合理。
综合监理单位要保持独立性,加强能力建设和现场工作管理,强化对移民工作进度、移民补偿补助资金兑付、移民工程招投标及资金运用情况、移民安置生产生活水平恢复、移民安置区社会功能恢复和专项设施的配套建设等的监督,充分发挥综合监理作用。
(五)加强移民安置工作技术管理和政策研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做好移民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技术咨询和审查工作基础上,要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移民安置实施阶段规划设计的技术指导,不断总结移民工作经验,加强移民政策研究,完善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技术标准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移民工作的要求。
(六)加强移民干部培训和移民生产技能培训。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移民干部培训,确保移民干部全面掌握移民政策,提高移民工作水平;重视移民工作方式方法,建立移民干部与移民群众的有效联系制度,融洽移民干部、群众的关系。要结合地区特点,利用库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移民创造就业机会;要重视农村移民生产技能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让移民学到一技之长,安心就业,勤劳致富。
(七)建立移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移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移民参与、诉求表达、争议协商、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机制,提高处置移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遇突发事件要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平息事态,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情况。
各有关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按照上述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尽其责,切实提高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统筹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促进我国水电建设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水电发展目标。
国家能源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