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

时间:2019-05-12 20: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情况的调查报告

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情况的调查报告

——以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近年来的情况为分析样本

魏都区人民法院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和鉴定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往往决定着案件的裁决结果,而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近年来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也越来越受到法官的重视,但在审判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试以魏都区法院2007年以来办理的涉及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民事案件为载体,通过对该院审理该类案件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的调查分析,就证人、鉴定人出庭的相关情况做一粗浅探究。

一、2007年以来该院审理的涉及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案件的基本情况

2007年,魏都区法院民事口各庭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695件,涉及证人作证案件329件,其中有证人出庭的案件254件,占案件总数的15%,占证人作证案件的78%;审结涉及各类鉴定的民商事案件120件,其中有鉴定人出庭的案件2件,占此类案件总数的1.6%。2008年共审结民商事案件1646件,涉及证人作证案件365件,其中证人出庭的案件296件,占案件总数的18%,占证人作证案件的81%;审结涉及各类鉴定的民商事案件130件,其中有鉴定人出庭的案件2件,占此类案件总数的1.5%。2009年共审结民商事案件1550件,涉及证人作证案件418件,其中有证人出庭的案件356件,占案件总数的23%,占证人作证案件的85%;审结涉及各类鉴定的民商事案件115件,其中有鉴定人出庭的案件3件,占此类案件总数的2.6%。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魏都区法院民商事纠纷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1695件下降到2009年的1550件,下降了8.5%,而证人出庭案件则由15%上升到23%,上升了8个百分点;证人出庭率由78%上升到85%,上升了7个百分点;鉴定人出庭案件数相对变化不大,但与证人出庭率相比,出庭率很低,均不到3%。

二、民商事案件证人出庭率提高的原因

1、法律规定变化的原因

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开始实施,该《证据规则》第五十五条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而此前的《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没有强制性规定。《证据规则》出台后,如果负有举证责任一方不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则要承担败诉的风险。因此,当事人为了胜诉,便更加积极的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2、当事人法律意识提高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纠纷不断产生,进而人们也开始注重解决纠纷的最有效途径即法律手段,并且这几年法律知识的普及也很快,媒介也很多,使大家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有相当多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聘请律师进行诉讼,律师认为需要证人作证的,便会积极向法院申请证人出庭作证,以增加胜诉的机率。

3、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重视的原因

以往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不太重视,认为有书面的证人证言就可以了,证人出不出庭无所谓。《证据规则》出台后,一方面有了法律的硬性规定,另一方面法官也逐渐认识到证人出庭作证对保证证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查明案件事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除非证人有法定理由无法出庭,法官对不到庭的证人出具的书面证言一般是不会采纳的。正是由于法官对证人出庭制度的重视,促使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己方的证人出庭作证。

三、鉴定人出庭率低的原因

《证据规则》第五十九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但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案件几乎没有。原因如下:

1、民事诉讼中的各类鉴定主要是由法院委托相关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机构再指派其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鉴定工作,鉴定结论出来后,虽然鉴定人要在鉴定结论上署名,但法院更看中的是鉴定机构的公章,一般来说,只要鉴定结论符合形式上的要件,鉴定人不出庭不会导致对方当事人的质疑。当事人和法院看重的是书面的鉴定结论,至于鉴定人出不出庭则是无所谓的态度,即重实体而轻程序。

2、鉴定的专业性较强的原因

由于各类鉴定都是由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的,专业性较强。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无法提出实质性意见,只是表示对结论认可还是不认可。因此即使鉴定人出庭,当事人也很难提出有意义的质询。故实践中当事人很少对鉴定人不出庭提出异议。

3、实际操作的困难

有些鉴定是委托市外乃至省外的鉴定机构进行的,让他们出庭作证,费用太高,对申请鉴定的当事人是不小的负担,并且鉴定人也不愿来回奔波,往往会寻找借口拒绝出庭。

综合以上原因,法官和当事人对鉴定人是否出庭都不很重视,鉴定人是否出庭对案件的审理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才导致实践中鉴定人很少出庭。

四、证人出庭作证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证人不愿出庭作证。在有些案件中,由于证人与原、被告双方都认识,无论给哪一方作证都会得罪另一方,或者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虑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因此当法院依据当事人申请通知他们出庭作证时,证人经常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出庭作证。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导致证人拒绝出庭时,法官也很无奈。结果是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查清,受损害方的合法权益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到维护,社会正义无法得到实现。

2、审判实践中的做法,证人出庭通知书往往由法官委托申请证人出庭的一方当事人代为送达,并由其直接预付作证费用给证人,实际上形成了申请方与证人同行、同住情况,从感情上说,存在影响如实作证的可能性。甚至有些当事人为了实现胜诉的目的,往往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如贿买证人等,让证人出庭作证,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证言。这种行为往往会干扰案件真实情况的查明,给法官准确判案带来很大的影响。

3、法院依职权传唤证人时,有关费用由谁垫付的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在必要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依职权传唤证人,此时很难界定证人属于哪一方当事人的证人,不好确定证人费用的承担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此时可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先由法院垫付,待结案时确定由败诉方承担。

4、对证人未出庭而提交书面证言的情况,审判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因法官担心被当事人指责偏袒对方当事人,而对未出庭证人的书面证言不加区分,一律不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二是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对应当出庭而无正当理由未出庭的证人证言,以证人确有困难不出庭为由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不利于保护受损害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鉴定人出庭作证

鉴定人出庭作证

我国现行法律虽然对于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有明确规定,但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鉴定人出庭难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制约了法庭庭审功能的发挥和诉讼任务的实现,鉴定人出庭作证。而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都较为完善,这在立法和实践中均有体现。应该借鉴国外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并结合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在深入分鉴定人不出庭原因的前提下完善我国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一、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及出庭作证难的原因

在现代诉讼制度,尤其是诉讼双方当事人向法庭举证的诉讼情景中,鉴定人出庭作证才能具备基本的诉讼条件。因为只有鉴定人到庭,才能实现当事人对鉴定人的询问和反询问权,才能有效地对鉴定证据进行质证,并防止因角色限制以及在诉讼对抗中取胜愿望的驱动,造成鉴定证据客观性的失真。但根据我国各地提供的资料估计,鉴定人的出庭率不会高过目前刑事案件中证人的出庭率5%。作为鉴定主体,出庭都是其应尽的义务,鉴定人不出庭将会导致鉴定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等一系列后果。我国目前鉴定人不出庭,法庭仅仅通过宣读书面鉴定结论,对这一极为重要的证据进行法庭调查,不仅使鉴定证据的客观性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对庭审的公正性,包括程序的公正性和实体的公正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上的缺陷是鉴定人出庭难的主要原因。我国没有制定关于鉴定人应当出庭的法律法规,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权利义务不清。我国目前一方面作出鉴定人应当出庭的规定,另一方面又规定鉴定人经法院传唤或通知未到庭,“不影响开庭审理”,法院可以开庭审理,宣读未到庭的鉴定人的鉴定结论,直接对鉴定结论的效力进行书面审查,这无疑为鉴定人不出庭大开方便之门。对未到庭的鉴定人的鉴定结论不加限制性条件地使用,这是实行现代诉讼制度的各国所没有的。不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的国家普遍对应当出庭而不出庭的鉴定人所作的鉴定报告的证据能力持怀疑态度。鉴定人不出庭的后果规定不明确。我国法律虽然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但却无不出庭的具体责任规定,鉴定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不致受到法律的处罚,因此,鉴定人缺乏出庭作证的法定义务感,使得鉴定人出庭作证难以落实。而应当出庭而不出庭的鉴定人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是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做法。

(二)能力上的不足是鉴定人出庭难的另一重要原因。对法院和当事人而言,存在支付能力的不足的问题,使鉴定人的一些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就法院而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财政并不宽裕,很多地方一般的办公、办案经费都不能充分保障,如果要求鉴定人出庭,尤其是地域较远的鉴定人,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在民事案件中,对当事人而言,不论是胜诉还是败诉,都会可能因要求鉴定人出庭而增加额外支出。鉴定人出庭,除宣读书面的鉴定报告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接受对立和冲突的当事人交叉询问,特别不利一方当事人的反询问,这需要具有能够接受质询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法律意识。因为鉴定人出庭作证,不仅是要求对专业知识心知肚明,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常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让法官的当事人心悦诚服。对鉴定人而言,目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出庭作证经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不足,使其难以胜任出庭作证的活动。

二、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几点建议

(一)规定鉴定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同时对鉴定人出庭例外的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现行法律在强调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义务的同时,并没有明确鉴定人不出庭的条件,也没有就违反该项义务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鉴定人逃避出庭义务提供了方便。为兼顾实际需要和可能的诉讼公正,应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并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质询,未能质询的鉴定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但为了降低诉讼成本,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在司法公正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应该规定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况,即经鉴定证据出示,双方当事人对其无异议的,或虽然有异议,但经鉴定人作出合理解释后,被双方当事人认同的,鉴定人不需要出庭;在法庭宣读鉴定报告后,双方当事人对鉴定证据无异议的,鉴定人不需要出庭;因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鉴定人不需出庭;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的,鉴定人不需出庭;经合议庭认可的其他特殊原因,鉴定人不需出庭,在适用过程中,应对“特殊原因”加以谨慎对待,不宜作出过于宽泛的裁量,鉴定材料《鉴定人出庭作证》。

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鉴定人强制出庭制度的规定,明确鉴定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对于鉴定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或拒绝出庭的,可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并责令其到庭质证;经训诫后仍不到庭或仍不质证者,法庭可以采取传唤、拘传等措施,强制其出庭作证;对仍不质证的鉴定人或被拘传到庭的鉴定人仍拒不质证者,应视具体情节追究其行政责任,并建议取消其司法鉴定人资格或从司法鉴定人名册中删除;鉴定人作虚假咨询,或因严重过失或故意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了实际的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对于经过法庭多次传唤仍不出庭参与质证的鉴定人,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健全与完善鉴定人出庭的权利保障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健全与完善鉴定人出庭的经济补贴制度。在规定鉴定人出庭义务的同时,应赋予鉴定人相应的权利,权利与义务应是对等的,并有保障权利得以落实的相应制度。鉴定人对于因出庭而支付的费用以及因作证而影响的正常收入有权要求司法机关给予或通过司法机关要求当事人给予适当补偿。我国法律对有关鉴定人因出庭作证而受到的经济损失如何补偿问题,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5条有相应规定外,尚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为了鼓励鉴定人出庭作证,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

在民事诉讼案件中,要求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补偿费用,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4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5条的规定,鉴定人同普通证人一样,由提供鉴定人或申请鉴定人出庭质证的一方先行支付,最终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请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有关费用先由法院支付,最终由败诉一方承担。

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的出庭补偿费用应由国家支付。国家应当设立刑事诉讼案件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基金,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由法院统一负责管理,用于对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补偿。在刑事自诉案件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可参照民事诉讼案件及行政诉讼案件中鉴定人出庭质证费用的规定处理。

2、完善鉴定人出庭的司法保护制度。对鉴定人出庭作证而言,司法保护措施可以认为是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基本条件。鉴定人不出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国缺乏有效的司法保护措施,面对威胁、侮辱、恐吓鉴定人的行为,难以为鉴定人提供有效的保障,使他们出庭的心理障碍难以消除。有鉴于此,许多国家或通过专门的立法规定鉴定人权益保护制度,或在诉讼法典中设专章规定,并把对鉴定人的保护视为诉讼法制度健全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在立法上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对鉴定人及其近-亲属的法律保护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追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保护鉴定人及近-亲属方面的渎职行为,以强化其保护鉴定人的司法意识。

在制定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司法保护制度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工作:(1)在保护对象上,不仅要保护鉴定人本人,还要保护鉴定人的近-亲属。(2)在保护范围上,不仅要保护鉴定人的身体及其财产权不受侵犯,而且还要保护鉴定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及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应明确实施保护的司法机关,在侦查阶段由侦查机关负责保护;在起诉阶段由检察机关负责保护;在审判阶段由法院负责保护;终审后,若需继续保护,由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所在的辖区的公安机关负责保护。

(三)建立和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程序规则设置,重视鉴定人出庭能力培训。我国法律法规对鉴定人出庭作证设置的程序规则比较缺乏而且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则设置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鉴定人应作好出庭作证的预备工作;鉴定人必须准时到庭,遵守法庭纪律,如实回答各方的质询;核实鉴定人与当事人及案件之间是否存在厉害关系;鉴定人应当履行宣誓义务;质证应遵循发问的先后次序和讲究发问的方式,发问的先后顺序应当遵循交叉询问规则。

我国在鉴定人培训问题,历来偏重于鉴定人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鉴定人出庭能力的培训。然而,鉴定人除撰写书面报告外,还需要出庭对鉴定方法、鉴定过程等进行说明,并接受双方当事人及他们的专家顾问的质询。鉴定人出庭除需充分作好与鉴定工作直接相关的准备而外,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应具有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等,只有同时具备这些能力和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胜任出庭的义务。因此,我国今后在对鉴定人进行培训时,注重鉴定人专业知识培养提高的同时,要强化鉴定人出庭能力的培训,对鉴定人出庭能力的培训方式可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经常进行实战演练。

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鉴定人出庭作证是直接言辞规则的体现,是裁判活动的必备程序。而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很低,这严重损害了司法鉴定的权威,给司法公正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削弱了鉴定人出庭制度在诉讼中的作用。完善我国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已成为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三篇:民事 11证人不出庭作证申请书

证人不出庭作证申请书

×××人民法院:

贵院受理申请人与李××纠纷一案,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作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六条之规定,申请证人提供书面证言(视听资料或者双向视听传播技术作证),请予准许。

申请人: ×××

2005年6月3日

第四篇:法律知识问题浅谈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有关

浅谈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有关问题

赖徽棠 朱晓霞

证人证言是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证据,在我国刑事证据体系中也居于十分重要地位。而证人出庭作证是充分发挥证人证言这种证据作用的关键环节。所以,证人出庭作证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制度,也是当今刑事审判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第48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然而,该项规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立法精神、立法本意无法得到彻底贯彻的情形,却屡屡可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率不足被通知出庭人数的10%,有些地方还不到5%。可以说,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大难题。现就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证人拒绝出庭作证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现象普遍存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健全,立法上存在诸多缺陷是其首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刑事证人保护的法律保障不健全,证人权益易受侵害。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享受权利的前提是要履行一定义务,履行义务也需要有享受一定的权利作为保障。强调证人作证的义务,也应保障证人享有相应的权利,证人才能放心而无后顾之忧地出庭作证。

实践中,证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证人权益易受侵害首先是其因出庭作证而损失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弥补。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将损失一定收入,也可能为此产生交通费和住宿费。特别是有的重大刑事案件的证人,为了作证可能须长时间“隐姓埋名”,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更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对财产案件、行政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等费用的补偿作了规定。但对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花费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损失是否得到补偿,由谁补偿均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证人只能由其本人承担车旅费和误工损失。更重要的是,现实中证人及其近亲属容易受到打击报复,造成人身或经济上的损害,现行法律对此没有一个完整周密的保障机制。

我国刑诉法也有证人保护条款,其第4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我国刑法第307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或7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法第308条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上述规定说明我国已有保护证人的法律规定,但在立法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立法侧重于对证人的事后保护,注重对侵害行为人的惩罚,而未规定事前预防性保护措施,不重视对证人遭受侵害后的补偿性保护,二是立法只注意保护证人的人身权和名誉权,对证人的财产权保护则未加规定;三是对证人近亲属的保护不够,如刑法第308条规定的保护对象仅限于证人;四是立法规定过于原则、不完整、不系统,缺乏配套的具体措施规定,可操作性差,执行起来很困难,不能消除证人的后顾之忧,不利于调动其出庭作证的积极性。

(二)?现行法律缺乏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强制性措施和制裁条款的规定。

趋利避害为人之内在功利主义天性,一个行为的决定过程就是利益选择的过程,证人在决定作证行为的过程中,会从三个因素中权衡选择:作证行为对案件当事人的可能影响、案件当事人对其作证行为的可能反应、法律对作证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析不愿出庭作证的动机主要有:庇护、营救亲人、友情、报恩、贪利、情面、献媚、安全需要、报复、同情、利害关系,这些动机包含了作证行为的可能反应,也就是当事人在决定是否出庭作证和是否作伪证过程中的第一个利益判断。

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则应承担具体强制性的法律责任,它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威严和效力体现在对违反法律的制裁和惩罚,违反规定义务而没有落实违反义务的制裁的法律,只能要求义务对象在道德的层面上自觉地履行,这在实践中往往会成为一纸空文。虽然法律要求证人出庭作证,但没有规定证人不出庭的法律责任,未将证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的行为视为妨害诉讼的行为而令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认识的偏向对证人出庭作证造成影响。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各国审判阶段普遍适用的原则,如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26条明确规定“在所有审判中,证人应当在公开法庭以言词方式作证”。直接原则是指法官的审判以在法庭上直接获取的证据资料为基础。言词原则是指法庭对案件的审理,对证据的调查采取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未经当庭以言词方式调查的证据材料,一般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人出庭作证规定为作证的义务,是直接言词原则的体现。证人出庭作证后,双方当事人通过对证人的直接询问、质疑,有利于查明证人证言的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查明案件的事实,充分发挥质证的功能。同时,“直接言词原则使审判人员就法庭上陈述者之真意及感情获得明晰印象,以保证审判人员对证据的真伪和证明力的大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但当前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认识不足,思想上没有根本转变旧的观念,仍不自觉地沿用老的做法,主要表现为三种心态:一是认为经庭审质证的证人证言同证人当庭作证的证言相比,具有同样的证明效力,证人出庭与否意义不大,满足于宣读证人书面证言。实际上按这种观点,仅宣读证人书面证言而证人不出庭作证,对证言的质疑由谁回答﹖这个问题法官就无法解决。当事人不能当面质证,进而会影响证据的直

接可靠性,不利于保证办案质量。二是对强调证人出庭作证信心不足,顾虑较大,担心证人在法庭上改变原有的证词,使案件的审理带来难度。三是担心证人出庭作证后遭到打击报复而迁怒于法官,给自己及亲人带来麻烦。

二、将证人性质的定位对刑事诉讼的意义

根据英美证据法的理念,证人是当事人的证人;而根据大陆法系的理念,证人是法院的证人,不是当事人的证人。根据我国刑诉法第151条第4项“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传票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的规定,显然,证人是法院的证人。笔者认为在未来的证据制度改革中,应将证人的性质定位于当事人的证人,证人的提供和出庭均由当事人向法院申请,由法院决定和传唤,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证人,以及申请证人出庭方的当事人提供的证人不出庭的,均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意义有三:

(一)?有利于新的刑事审判方式的实现。

从传统的法院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转变,是我国诉讼模式改革的方向,并已形成共识。当事人主义模式要求法官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保持中立,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处于不偏不倚的中间位置,与双方当事人保持对等的距离。如将证人界定为法院的证人,提出和传唤证人均由法院主动提起,容易掺杂进法官个人的情感因素,从而有可能遗漏重要证人。同时,也容易使法官造成先入为主的偏见,不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判。当事人及其律师负责举证和庭审调查也是对抗制模式的核心要求,将证人界定为当事人的证人,由当事人提供证人和申请证人出庭也符合这一要求。

(二)?有利于促使当事人举证。

案件的裁判结果同当事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当事人作为案件的利害关系人,具有收集并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强大内心愿望。由当事人负责举证,能够最大限度地收集和提供证据,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证人证言,须承担败诉的责任。当事人从利害关系出发,全心全力地收集证据和提供证人,可以增加案

件裁判的证据数量。同时,根据直接言词的原则,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书面证言一般不得作为证据使用。将证人定位于当事人的证人后,如果当事人没有正当的理由,不能使证人出庭作证,便要承担败诉的风险。在败诉风险的压力之下,当事人为了保证自己诉讼的成果,只有促使证人出庭作证。

三、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问题。

解决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不愿出庭、不敢出庭及作伪证问题,首先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证人的法制观念,树立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扶正压邪,关心弱者的同情感,克服胆怯顾虑的思想,逐步养成敢于维护正义的风尚。其次需要法官进一步加强对证人证言和证人出庭作证重要性的认识,在审判工作中切实贯彻好直接言词原则。第三,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证人制度的立法:

(一)?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制度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立法完善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尽快制定事前预防性保护措施,积极主动地避免证人被侵害。借鉴国外立法,主要措施包括严格替证人保密,使其姓名、住址、单位和相关信息在出庭作证前不被公开;对作证后可能遭到报复的证人及其住所进行监护;将证人转移到安全地点;为证人更改姓名、更换职业或迁移住址;依据证人的申请采取其他特别保护措施,等等。?(2)?完善事后保护措施,首先应使刑诉法和刑法等法律的规定保持协调一致;其次,强化对侵害证人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打击报复证人构成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实践中对证人打击报复的现象相当普遍,严重侵害了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安全,导致公众畏惧作证,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应予以严惩;再次,对侵害证人行为的制裁条款应更具体明确;第四,更注重对证人受侵害后的赔偿规定。?(3)?加大对证人近亲属的保护力度。刑诉法和刑法等相关法律应明确规定对证人与其近亲属给予同等保护。?(4)?重视对证人财产的保护。可规定为:报复证人而损毁其本人或近亲属财产的,侵害人应给予双倍的赔偿,有关部门还可对其处以罚款、罚金。

(二)?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

《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中规定,当事人进行民事、经济、海事、行政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案件受理费,其中还规定对财产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应缴纳证人在人民法院决定日期出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费。建立证人补偿制度,还应当对非财产案件的证人补偿进行完善,非财产案件的当事人应当缴纳证人在人民法院决定日期出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费。证人是案件证明材料的来源,证人证言证明的为案件事实,从整个案件来说,证人不是为某一方当事人服务,而是为查清全案的事实服务,因此,对证人费用可以按照“谁败诉,谁承担”的原则承担。考虑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刑事案件的证人费用可以由国家专项资金承担。

(三)?确立证人出庭作证的强制制度和证人拒证的惩罚制度

既然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那么他就必须履行这一义务。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就是违反其义务的一种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危害,所以法庭可以采取措施强制其到庭作证,还可以对其实行法律制裁。

世界各国均规定了对拒证证人可采取强制性措施和进行制裁,如罚款、罚金、拘传、监禁和其他轻刑等。法国刑诉法第110第规定:“如果证人没有到庭,预审法官可以对拒绝出庭的证人采取传讯措施,通过警察强制其到庭,以传讯通知书进行并处以第五级违警罪的罚款”。

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的有益经验,尽早确立中国式的证人出庭作证的强制制度和证人拒证的惩罚制度,具体规定证人拒证的强制性措施和制裁措施。首先,规定其民事责任,证人对因其拒证而造成的费用和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其次,规定其行政责任和刑事强制性措施,以妨碍诉讼程序行为而处以警告、训诫、1000元以下罚款、司法拘留,还可以拘传方式强制其到庭作证。最后,规定其刑事责任,对证人拒证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以“拒证罪”论处,可以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金。这样,才能强化证人的责任,保障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_

鉴定人员出庭接受质询申请书

申请人:XXX 申请请求:

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准许并通知鉴定人员XXX、XXX出庭接受质询。

事实和理由:

XXX诉XXX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已由贵院立案受理。因本案原告XXX伤后向XX司法鉴定中心提出鉴定申请,XXX司法鉴定中心对XXX作出的鉴定意见是伤残等级评定为五级,后期医疗费用评估为XXX元。XXX认为此份司法鉴定意见书存在诸多疑点,首先是原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否由于2013年5月受伤是造成的,是否排除了其他的相关因素和原告自身的体质问题;其次是XXX司法鉴定中心并未对原告后期医疗费用XXX元给出明确的评估依据和数据,后期医疗费用评估明显偏高且与案件事实不符。

因此,为了正确认定原告XXX的损失,方便院正确审理本案,依法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依法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申请人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及相关法律规定,特申请鉴定人员XXXXXX出庭接受质询。

望人民法院予以准许为谢!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

二0一五年 月 日

下载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旌阳区人民法院: 关于贵院受理的郑开凤等诉德阳市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赔偿一案,本案关键是被告德阳市人民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行为,已由贵院委......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xx区人民法院:关于贵院受理的xx等诉xx市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赔偿一案,本案关键是被告xx市人民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行为,已由贵院委托四xx司法......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第号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律师事务所律师 通信地址或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事项:通知鉴定人_________......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申请人: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 XX律师 申请事项: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 申请理由: 被告人曹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申请人是曹某的辩护人。南昌市XX......

    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区人民法院:关于贵院受理的郑开凤等诉德阳市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赔偿一案,本案关键是被告德阳市人民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行为,已由贵院委托四川西南司法鉴定中心鉴定......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人民法院: 贵院受理 与 纠纷一案,为查明案件事实,现申请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附证......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申请人:***,女,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路***号*幢***室。 请求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传唤证人***(身份证号:***)出庭作证。 事实与理由: 申请......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申请人:个人基本情况介绍申请事项:申请证人xxx某出庭作证。申请理由:李某诉张某、赵某某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申请人为了办理涉案房屋的按揭贷款,将申请人与涉案房屋产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