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讲话如何出新
领导讲话稿如何出新
出新是对领导讲话稿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领导讲话稿的最高要求,更是我们文字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本人从事综合文稿写作20 余年,虽然还没有达到最佳境界,但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每次接到文稿任务,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出新:行文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怎样出新;文稿完成后,反复琢磨的还是是否出新。根据个人的理解和体会,领导讲话的出新,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体现。
1、新主题。主题,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基调。它是贯穿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主线。抓住这根主线,文章就不会跑调,就能中心突出,形散神聚。确定会议主题,对写好领导讲话稿至关重要。这是讲话稿的魂魄所在,全文的主线所在。确定会议主题,关键是要对会议召开的背景准确把握。不掌握大背景,就难以把握会议的主题。那么,如何确定会议主题呢,根据我个人的体会,一是要经常研究国家的宏观政策、大政方针。领导水平之所以比我们高,就是因为领导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比我们多,对重大问题的理解比我们透,考虑问题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要真正成为合格的秘书,领导满意的秘书,就必须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的大政方针,努力用领导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二是要关注上级领导的动态。不少会议,往往是因为上级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召开的。比如,1
市委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的大背景就是江苏省委原书记、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来盐城视察时对我市提出了“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而且强调盐城要以工兴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之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提议召开一次扩大会,对李书记讲话精神进行贯彻落实。我们将领导讲话稿的主题确立为“以工兴市,创新创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获得了领导的认可。三是要把握领导的思想脉搏,掌握领导头脑中关注的热点、焦点以及兴奋点。这不仅对确立主题十分重要,对整个讲话稿的写作也十分重要。
2、新思路。思路出新,领导讲话就有新意。如2002 年开市委扩大会的时候,在领导讲话中我们提出了“五个新”: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开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2003 年开市委扩大会的时候,我们在领导讲话中提出了“五个一”:把以工兴市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方略,把对外开放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抓手,把做大城市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载体,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增长点,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动力。2004 年开市委扩大会的时候,在“五个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四化联动”战略,即坚持以经济国际化推动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这样思路的提出,既保持了市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一贯
性,又给人以出新的感觉。、新举措。同样的工作,提出不同的推进措施,讲话稿的新意就出来了。比如,同样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题,2003 年,我们在领导讲话中强调要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重抓大支柱。2004 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个大载体,并把以工兴市确立为全市的主战略。2005 年,市委强调要实施“四大工程”, 分别是重点项目推进工程、支柱产业强体工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百亿园区建设工程。同样是讲工业经济,由于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不同的措施,给人感觉很有新意。、新目标。目标变新了,讲话也就新了。比如,2004 年召开的全市三个文明总结表彰大会上领导的讲话稿,我们主要就是通过提出新目标来达到出新的目的的。首先,文章标题,就是一个新目标—“南学温台、全民创业,北学胶东、加快发展”。其次,我们在领导讲话中提出的新的具体目标是:“各县(市、区)要对照胶东找差距,确立新的学赶目标,不断进位争先。东台近要学赶通州、远要学赶威海的荣成;大丰近要学赶江都、远要学赶威海的即墨;城区近要学赶海陵、远要学赶嘉兴的秀洲。”、新数字。讲话中引用的数字必须始终是最新的。我写讲话稿用数字有三个原则:一是能用新数字的决不用旧数字,二是能用概括性数字的决不用具体性数字,三是能用预测数字的尽量使用预测数字。比如,有一年起草市委常委会的述职报告,在总结私营个体经济时,如果采用盐城市工商局提供的一大堆指标不
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大家在私营经济发展上的热情。通过权衡比较,我们最后用了概括性数字,“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实现两年翻一番”,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在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中总结私营经济发展的成绩时,我们则用了最能反映全年私营发展成绩的两个新数据,“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突破200 亿元,比年初新增50 多亿元。”、新逻辑。改变逻辑关系也可以达到“出新”的目的。我在响水县做农业秘书时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工作的讲话稿。按照习惯写总结成绩这一部分往往采用的是并列式标题:农业生产夺得大丰收,中低产田改造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兴农迈出新的步伐,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情况等等。这种常规写法,讲话稿在领导那里也能通过,但我感到毫无新意。于是在处理讲话稿的逻辑关系上我动了一番脑筋,把几个标题由并列关系变成了因果关系,即农业生产之所以夺得大丰收,得益于中低产田改造,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得益于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样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7、新典型。讲话稿中适当引用一些典型事例,效果也非常好。1997 年响水县搞“家家上项目”,发动全县干群建大棚,当时道理已经讲得太多了,再讲道理大家都很反感。这时,我在《经济日报》头版头条上看到一篇介绍山东高唐通过搞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又章,于是把这一典型事例用到讲话稿中,作为说理的重要依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表述。就是通过表述方式的创新而达到讲话稿出新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表述方式上写出新意,根据个人体会,一是可以在转换论述方式上动脑筋。比如变正面论述为反面论述或对比论述,变集中论述为分散论述或变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等。二是把上级原则性、概括性的观点展开讲。进行具体分析的语言,决不可能是照抄照搬的语言,因此就很可能讲出富有新意的话。
9、新手法。就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达到“出新”的目的。一是通过典故出新。毛泽东在讲话中典故用得最多,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如七大闭幕词讲“愚公移山”,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引用“农夫与蛇”的典故等等。2002 年我为常委秘书长写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讲话,在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时,引用了一个“盲人过桥”的典故,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二是通过比喻出新。我在响水县当综合科长时,一次为领导撰写工业经济方面的讲话稿,在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时,我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人骑自行车,达不到一定的速度,肯定要摔跟头”。会议之后,大家都感到这样写效果好,更能发人深思,更能达到讲话目的。三是通过古语出新。在讲话中适当用一点古语来帮助说明观点,效果也很好。比如,在为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撰写开展基层评机关的讲话中,我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四是通过排比出新。使用排比句式,能使文章产生整齐美、雄浑美、连贯美,进而达到“出新”的目的。在撰写各种动员性大会讲话的时候,在分析
形势的时候,在统一思想的时候,在提具体要求的时候,排比是最常用的手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五是通过群众语言出新。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可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10、新标题。形式是内容的依托。标题新,可以给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说服力。讲话稿标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整齐的标题。这种标题语句对称、均衡、和谐,符合人们传统审美习惯。二是散式的标题。这种标题参差不齐、错落有致,运用得好,同样能够给人以美感。三是散整结合式的标题。这种标题集整式标题和散式标题之长,运用得好,同样可以出新。另外,在一篇文章中,如果一级标题是整式标题,二级标题一般要考虑用散式标题;如果一级标题是散式标题,那么二级标题一般要考虑用整式标题。只有散整结合,才能取得最理想的出新效果。
第二篇:领导讲话稿如何出新
领导讲话稿如何出新
出新是对领导讲话稿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领导讲话稿的最高要求,更是我们文字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本人从事综合文稿写作20 余年,虽然还没有达到最佳境界,但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每次接到文稿任务,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出新:行文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怎样出新;文稿完成后,反复琢磨的还是是否出新。根据个人的理解和体会,领导讲话的出新,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体现。
1、新主题。主题,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基调。它是贯穿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主线。抓住这根主线,文章就不会跑调,就能中心突出,形散神聚。
确定会议主题,对写好领导讲话稿至关重要。这是讲话稿的魂魄所在,全文的主线所在。确定会议主题,关键是要对会议召开的背景准确把握。不掌握大背景,就难以把握会议的主题。那么,如何确定会议主题呢,根据我个人的体会,一是要经常研究国家的宏观政策、大政方针。领导水平之所以比我们高,就是因为领导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比我们多,对重大问题的理解比我们透,考虑问题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要真正成为合格的秘书,领导满意的秘书,就必须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的大政方针,努力用领导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二是要关注上级领导的动态。不少会议,往往是因为上级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召开的。比如,市委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的大背景就是江苏省委原书记、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来盐城视察时对我市提出了“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而且强调盐城要以工兴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之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提议召开一次扩大会,对李书记讲话精神进行贯彻落实。我们将领导讲话稿的主题确立为“以工兴市,创新创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获得了领导的认可。三是要把握领导的思想脉搏,掌握领导头脑中关注的热点、焦点以及兴奋点。这不仅对确立主题十分重要,对整个讲话稿的写作也十分重要。
2、新思路。思路出新,领导讲话就有新意。如2002 年开市委扩大会的时候,在领导讲话中我们提出了“五个新”: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开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2003 年开市委扩大会的时候,我们在领导讲话中提出了“五个一”:把以工兴市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方略,把对外开放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抓手,把做大城市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载体,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增长点,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动力。2004 年开市委扩大会的时候,在“五个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四化联动”战略,即坚持以经济国际化推动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这样思路的提出,既保持了市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一贯性,又给人以出新的感觉。、新举措。同样的工作,提出不同的推进措施,讲话稿的新意就出来了。比如,同样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题,2003 年,我们在领导讲话中强调要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重抓大支柱。2004 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个大载体,并把以工兴市确立为全市的主战略。2005 年,市委强调要实施“四大工程”, 分别是重点项目推进工程、支柱产业强体工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百亿园区建设工程。同样是讲工业经济,由于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不同的措施,给人感觉很有新意。、新目标。目标变新了,讲话也就新了。比如,2004 年召开的全市三个文明总结表彰大会上领导的讲话稿,我们主要就是通过提出新目标来达到出新的目的的。首先,文章标题,就是一个新目标—“南学温台、全民创业,北学胶东、加快发展”。其次,我们在领导讲话中提出的新的具体目标是:“各县(市、区)要对照胶东找差距,确立新的学赶目标,不断进位争先。东台近要学赶通州、远要学赶威海的荣成;大丰近要学赶江都、远要学赶威海的即墨;城区近要学赶海陵、远要学赶嘉兴的秀洲。”、新数字。讲话中引用的数字必须始终是最新的。我写讲话稿用数字有三个原则:一是能用新数字的决不用旧数字,二是能用概括性数字的决不用具体性数字,三是能用预测数字的尽量使用预测数字。比如,有一年起草市委常委会的述职报告,在总结私营个体经济时,如果采用盐城市工商局提供的一大堆指标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大家在私营经济发展上的热情。通过权衡比较,我们最后用了概括性数字,“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实现两年翻一番”,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在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中总结私营经济发展的成绩时,我们则用了最能反映全年私营发展成绩的两个新数据,“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突破200 亿元,比年初新增50 多亿元。”、新逻辑。改变逻辑关系也可以达到“出新”的目的。我在响水县做农业秘书时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工作的讲话稿。按照习惯写总结成绩这一部分往往采用的是并列式标题:农业生产夺得大丰收,中低产田改造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兴农迈出新的步伐,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情况等等。这种常规写法,讲话稿在领导那里也能通过,但我感到毫无新意。于是在处理讲话稿的逻辑关系上我动了一番脑筋,把几个标题由并列关系变成了因果关系,即农业生产之所以夺得大丰收,得益于中低产田改造,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得益于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样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7、新典型。讲话稿中适当引用一些典型事例,效果也非常好。1997 年响水县搞“家家上项目”,发动全县干群建大棚,当时道理已经讲得太多了,再讲道理大家都很反感。这时,我在《经济日报》头版头条上看到一篇介绍山东高唐通过搞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又章,于是把这一典型事例用到讲话稿中,作为说理的重要依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表述。就是通过表述方式的创新而达到讲话稿出新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表述
第三篇:作文出新
作文出新
记得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第一幅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一批形式不一的图形走进x x小学的门口,第二幅依然在这所学校的门口,一群中规中距的圆形排队依次走出来。这则漫画形象地指出了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这一弊端体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就呈现出千篇一律、千生一面的现象。由此可见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学期,我结合小学语文第十册作文训练要求,在作文出“新”上作了一些尝试。
一、积累出“新”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项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词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作文首先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验,这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明学生平时要多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一些好的句子,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但是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将抄好词好句这一活动当成任务,流于形式,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新的方式,比如每天理解一个成语,每天请一位同学介绍一篇读到的好文章,以“春天”为主题进行归类辑录等等,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一篇文章光有优美的词句是不够的,如果脱离生活实践,就会空洞无物,成为无源之水。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将每周四的主题晨会内容设定为“发现”,每周由一个小组主持,要求学生用一个星期时间去发现十件美好的,令人感动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然后在周四的晨会上告诉大家。其他组也可以补充。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慢慢实践下来,学生都发现只要用心体会,值得写的事情无所不在。以后,写一件事时再不用去杜撰捡钱包,还钱包;写一个人时不用去假设一个不去玩只顾写作业的伙伴。
二、题目出“新”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都会发现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基础训练里写人记事的作文,不动脑筋的学生几乎可以用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去套,使作文公式化,很难写出新意,让人一看题目就可知内容。
这时不妨从题目入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内容定一个新颖的题目,让题目成为点睛之笔,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引起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作文的训练要求是通过一两件事体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这一篇作文同学们写了诸如《妈妈喜欢吃鱼头》、《爱“撒谎”的爸爸》等题目,都很新。有一个学生写的题目是《血源》,并强调是“血源”而非“血缘”,让人忍不住要看个究竟,原来她写的是一次乘车和妈妈一起摔倒,爬起来后妈妈见“我”身上有血迹便大惊失色,一遍一遍地找血的来源,后来发现血源原来在自己身上,这才放心地笑了,而“我”却从 妈妈舒坦的笑容里看到了爱的源头。这样的一个题目就引导着读者因新奇而探究,最后不得不为之感动。
三、主题出“新”
为了防止各单元训练的作文成为“开头——经过——结尾”三段式的新八股文,除了在题目上出“新”以外,还要在主体上出“新”。
作文的主题要紧贴时代的潮流,紧贴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第十册中有一次作文训练内容是写一封倡议书,在教会学生这类应用文的格式基础上,就当前全社会对“***功”的批判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做什么?学生发言踊跃,兴致高涨,向全校学生提出了“拒绝邪教,崇尚科学”的建议,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我让学生就春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瘦西湖的工作人员写一份建议书,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对于传统的作文主题,要学会另辟蹊径,从独特的视角看问题。如把描写春天景物的文章变成“寻找春天的足迹”,让学生发动各种感官去捕捉春天的讯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去感受,从而明白:“春在石缝的新绿上,春在芳香的空气中,春在潺潺的流水里,春在燕子的呢喃中``````”这样的春天是美的,这样的作文更是美的。有一位学生写自己摔倒了,妈妈不但不扶“我”,反而怪“我”太娇气,责令“我”自己爬起来,从妈妈的严格要求中表现她对自己的关心。文末,这位学生深情地写道:“如果我将来自强不息,如果我将来坚强有毅力,如果我将来能在社会上充当佼佼者``````我都得感谢我那严厉`慈爱而又理智的母亲.。”这样的作文怎么不让人耳目一新呢?
四、形式出“新”
作文教学还可以在形式上作一些新的尝试,平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善于抓住时机进行作文训练。如在教《给颜黎民的信》时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颜黎民的信中究竟写了什么?发动学生以颜黎民的的名义写一封《给鲁迅的信》。在《只有一个地球》这课中讲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要求学生以《我是x x 资源》为题写一段话,学生换位思考后,对人类进行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吁,言词恳切,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触动,这样的训练将教作文与教做人结合在一起,事半功倍。
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在作文的训练中就可以给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如本学期班上写了一篇小作《教室里的悄悄话》,让学生充分利用想象,使教室里的一切东西都说起话来。就有学生虚拟了一个教室里的法庭,受伤的粉笔桌椅等纷纷带着证据`证人走上了法庭,对不爱惜公物的小主人进行了控诉,既趣味盎然,又发人深思。我还设计在一则周记中让学生用“课桌、足球、教室”三个词写成一篇文章,有学生连词成文写成一则童话,有学生分别以这三个词为题写成系列作文``````精彩纷呈。
在作文新形式的探索中,仿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要求学生读一些诗歌,并仿照着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学生的语言尽管稚嫩,但诗的语言初见端倪,仿写如给学生一支拐杖,让他们扶着走到一个新的天地。
五、评价出“新”
学生写出一篇作文后,就盼望着得到别人的反馈信息,所以他们常常在发下作文本后急切地看老师评的等第和评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能只给个等第或用一些“语言通顺,详略得当”等简单的评语,这样会打击小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评语上也要出“新”。评语除进行评论或指导外,还可以与学生商榷,或者提建议,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
对作文的评价也可以出自同学,如在当堂作文时请一些同学读自己的习作,由学生直接反馈优点和不足,以帮助其巩固和改进。或者采用作文互改的方式,由学生互相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提出中肯的意见,而学生在修改别人作文的过程中,自身作文及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评价还可以来自家长。比如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每人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并把这一件事写下来给妈妈过目,请妈妈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肯定,都很认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作文更是斟字酌句。真情实感便从母子的字里行间倾泻而出,这样的作文才有了很强的可读性。
第四篇:出新,观察日记
出新,观察日记
城内初中 赵文涛
“今天升旗仪式上,饶竹源同学突然呕吐了,有可能是吃坏了肚子吧,给这个宁静的队伍忽然加上了几分喧哗。大家个个离得远远的,包括我在内。这使我突然想到了在客车上,小偷偷钱包时,所有人都不出声,都怕惹来无谓的麻烦。这是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例子。儿千年前的古人有可能会挺身而出,但现代人却都是退缩的。为什么呢?这留给了人们许多的遐想。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这种风气完全止住。”
以上是我班学生程千峰的一篇观察日记,对这篇日记,我是这样下批语的:“太优秀了!佳作!”为此,我在班上对这篇日记进行了认真的读评,以期在学生中间产生对“优秀事物”的向往、追求。
观察日记是我在一年级下学期重教语文课时,对班上学生进行的一项欲长期坚持下去的工作。观察日记不单单是日记,日记只须一天一记,记当天发生的事;而观察日记着重点在“观察”上,观察不等同于看,而是将看到的事或人记下来,并加上自己的评论,这才能称之为“观察”。
刚开始写观察日记时,我并不了解学生的水平,因此要求很简单:只要记了事,并加上自己的评论就行。而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观察日记的要求也应随之发生改变。
我认为观察日记要想写得好,首先得吸引住读者,而吸引读者的应是日记中所记的事。因此,我就对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
是“新”。
何谓之“新”?我自己总结了三点,不知是否准确,只为交流、探索。“1.写别人所不写的2.想别人所未想到的3.平常事中有新的见解” 特别是第3点:平常事中有新的见解,我认为最为重要。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别人不写的或未想到的事,所以就只有在平常事中寻找出发点。一到星期一学生们的观察日记就要记升旗仪式,而一写升国旗,就会想到五星红旗是由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个内容是连小学生都知道,又何必要多此一举呢!而看到食物就要想到“汗滴禾下土”,看到父母的辛苦就要报答„„这些“老套”的东西,又怎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因此,我认为现在的“观察日记”一定要“出新”,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能再停留在旧的要求中,那样的话,永远不可能取得写作方面的进步。
第五篇:新生教育如何“出新”
新生教育如何“出新”
@ 胡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处处长):
面对“95后”和未来几年也将迈入大学的“00后”,新生入学教育更要注重实效、立足创新。在内容上,要进一步凸显大学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以理想信念、校史校情等教育为主,辅之以军训等手段,构建较为完善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通过讲座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校内外名师、名家的学术影响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形式上,要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说教和灌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要重视网络新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建立新生交流平台;充分挖掘任课教师、高年级学友和杰出校友等不同群体的教育资源,使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被动接受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学习提高与榜样示范相结合;要寓教育于服务,缓解学生在面临新环境时的不适应感。要通过细致工作发现在经济、心理等方面有问题的特殊群体新生,针对个体开展教育和服务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切忌以填鸭似的灌输和政治说教、理论宣讲为主打,要做到“润物无声”。
@李洪波(江苏大学副校长):
期望在“几天内、活动式”地做好新生教育是不现实的。要采取分阶段、课程化的方式进行。第一周适应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关怀”。我们不能期望在一周内将校规校纪、专业思想等诸多内容“灌输”给学生,而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生活方式上,重点关注自理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名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从而愉快地度过心理困惑期。第一个月转变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转变”。在学生逐渐熟悉大学学习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化的教学,开展校规校纪教育等,将大学学习生活的基本规范逐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初步完成角色转变,转变为按章办事、自主学习、直面挫折的大学生。第一学期专业思想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学业”。让新生充分、深入了解所在学院的学科优势、专业情况、学科现状、发展前景等,培养新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做好学业规划,促进新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张奕(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笔者尝试对当下我国大学新生教育模式作不完全地归纳为: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模式、师长教育与朋辈激励相融合模式、引导教育+自我教育模式、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模式,或以上几种模式再融合联动形成新的综合模式。在现有的大学新生教育模式下如何出新?紧扣人才培养,可以在“引导教育+自我教育模式”创新和“新生引航工程”前移上多下功夫、下巧功夫。我们可以依托学校的官方网络信息平台提前完成学生信息登记和新生教育预热,让学生充分知晓整个教育流程,为相关教育专题做好功课。我们可以搭建“助力成长”平台,配备新生学业导师、新生班级助理,做好新生班主任选拔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隐形助手”作用,帮助学生以最快速度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最终实现全面成才和幸福成长。
@董竹娟(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如何在短时间内使新生教育取得更佳效果,新思路、新举措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整合校、院两级资源,发挥专任教师、辅导员与学长团的作用,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一是将开学典礼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气势恢宏、热烈庄重的开学典礼是新生了解学校感受荣誉的最佳途径之一,势必在学生心中留下永恒记忆。但由于时间所限,学生们还不能详细了解校史校情,还应组织参观校史馆、了解学院风采等活动;二是将课堂讲授与感性认识相结合。除了室内讲座外,还应组织诸如定向越野之类的活动,将图书馆、食堂等学生们密切接触的地方设为检查点,寓教于乐,增强学生们对学校的感性认识;三是将发挥专任教师、辅导员作用与发挥学长团作用相结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负责人深入新生宿舍,了解新生所思所需,点对点地进行个性化辅导。
@封林(三峡大学学工部部长):
在浓厚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社会认知、实践动手、职业规划等能力不足的现象,这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职业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辅导员、专业教师和优秀学长三个群体可以更为有效地开展新生教育工作:辅导员重点加强对新生适应性教育,在“人际关系、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开设讲座或专题讨论;专业教师特别是系部主任和院长则要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专业和职业认识这一普遍现象,加强“专业概论、专业实践、行业发展、前沿科技介绍”等教育环节,提升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合理制定学业和职业规划;组织朋辈辅导和优秀学长现身说法等活动对于新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有效的学习生活方法也是便捷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另外,营造让大学生敢想敢为、大胆创新、个性发展的宽松环境以及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可以引导新生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