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解决聚合釜产生颗粒料攻关总结2009-09-24
关于预防聚合釜产生粗颗粒料
工艺专业活动情况
一、聚合助剂及配制方面所做工作
1.9月8日给配制岗位操作工召开会议,强调配制工作的关键和重要性以及配方管理。
2.9月9日对配制岗位职责和要求重新修订,下发了28条岗位职责和要求。在此希望公
司能够安排质检部门和供应部门做好入厂的检验和管理工作。
3.车间再次安排工艺技术员和工段长不定期抽查配制岗位工作。
4.9月10日开始对活动方案中的助剂配制提出的各方面进行落实:
4.1助剂入厂查重量、查品名、查包装、妥善管理告知供应库管;
4.2告知入厂检验化验由质检部门进行,但多数指标无法检测;
4.3各种助剂配制过程中有少许在操作范围内的洒落或溅出,但配制后的浓度在指标范
围内(分散剂A+C理论配制浓度为0.476%,实际值为0.45—0.47%)。抽检分散剂AC的重量:20.08、20.15、19.92kg,传真告知供应部门(供应商)要求净重量为:20kg;分散剂A+C配制的文丘里已采购到货待10月份检修时安装,在观察是否可以减少操作误差;要求仪表对流量计FIQ-T901/12进行校验减少计量误差。
4.4配制完成的分散剂A、C溶液每次配制的T103液位基本一致,在88---89%。
由于流量计FIQ-T901/12计量有偏差、操作误差、包装重量偏差、配制分散剂A、C溶液
时会起泡沫,造成配制后的浓度、液位有波动,与理论值有偏差。
4.5每次加入聚合釜中的分散剂A+C、B溶液量,在配方没有调整的前提下,T103、T106
液位下降的量是一致的。A、C釜下降5.2—5.3%,B釜下降5.4—5.5%。
4.6分散剂A、C/B按配方量加入釜中时,分散剂A、C是正偏差分散剂B有正偏差也有
负偏差,偏差在误差范围内,自开车以来一直如此。
4.7分散剂A、C/B是没加丢(加入到别的釜中或漏掉)。
4.8分散剂A、C/B配制后放置时间一般为1---3天时间不算太长;
4.9分散剂A、C/B配制后存放环境为常温保存,分散剂A、C的循环冷却水循环正常。
有待咨询供应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贮存条件。
4.10分散剂A、C/B配制时搅拌是开启,只要槽中有料搅拌一直运转,搅拌工作正常,配置的分散剂均一透明,溶液中有极少的黑色、淡黄色未溶物。有待讨论、咨询供应商。
4.11配制用的脱盐水是合格的,化验员分析 PH值,车间有在线PH检测仪(显示不准
确,仪表配合处理)、笔式PH计和PH试纸检测合格。建议对脱盐水抽检分析金属离子、阴阳离子,因为金属离子、阴阳离子会对分散剂其破坏作用。
4.12引发剂配制是按配方量进行,活性氧含量、固含量与理论值偏差在误差范围。
4.13引发剂是按配方量加入釜中,对照加料槽液位下降基本一直在5.3---5.4%,但引发
剂加入量为正偏差,联系仪表处理尽量准确或负偏差,仪表无法处理。
4.14引发剂贮存温度是达标在-12~-10℃;0℃冷却水循环正常,但温度偏高2--5℃,致使T112、T102温度达标但有时偏高。
二、工艺指标查定情况
1.单体各项质量指标是否正常:化验分析指标合格。
2.脱盐水PH值、重金属含量、氯离子含量、电导率是否在指标范围内:需要化验,请
分公司给予安排。
3.聚合釜的中部温度、底部温度、釜压是否能够对应,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范围内:B釜上、下温差偏大,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低1—3℃,上部测温管可能被塑化物包裹,10月份检修时开盖清理塑化物。
4.入釜脱盐水温度在指标范围内,聚合釜入料完成后,釜温在指标范围内52—54℃。
5.T902、T903、E903是否存在蒸汽冷凝水漏入的问题(蒸汽冷凝液含有铁离子等):需要检测储槽进出口脱盐水中含铁离子的情况进行对比。
6.循环水温度偏高,压力、流量偏低,随季节有变化。
7.在反应过程中,特别是200分钟前不存在超温超压,但在220—240min后会出现超温超压,采取补加注入水、紧急冷却、加入部分终止剂、由16#阀控制回收降温降压。
8.搅拌转数正常,搅拌功率在反应过程中正常,B釜搅拌转数比A、C釜高1.5转/分。
三、工艺操作情况查定
1.聚合釜入料前新鲜单体槽和回收单体槽每釜排放水一次。新鲜单体槽最先装满的先进聚合釜,依此类推循环加料。
2.新鲜单体和回收单体按配方量加入,是负偏差。
3.脱盐水按配方量加入釜中,多数是正偏差也有负偏差,没有在加入别的地方情况,可根据各槽罐的液位判断,检查阀门开关处于正确状态。
4.引发剂按配方量加入,不存在重复加入的情况,可根据时间差和液位差判断。
5.在聚合釜出料前对引发剂管线进行2M3水冲洗,聚合釜入料加完引发剂后对管线用0.6M3的水进行了冲洗。
6.在聚合釜涂壁后对冷凝液进行排放至流量为0,并延长30min。
7.分散剂B与引发剂用同一管道中加入,为防止反应的产物进入聚合釜对分散体系造成破坏,在加入前后用脱盐水对管线进行了冲洗。在去3台聚合釜的三通处加装三台切断阀更好(待讨论、商定)。
8.分散剂A、C加完后通过04#阀进行了冲洗,保证配方量的助剂全部加入聚合釜中。
9.入釜水温控制在范围内,不会造成分散剂在釜内变质失效,因为PVA具有冷胀热溶性质,配制时先用30℃以下的水进行冷胀,然后慢慢加热至70—75℃维持1小时充分溶解,然后冷至30℃左右。
10.分散剂加入聚合釜中要很好的分散于体系,否则会使PVC“鱼眼”数增加,也会使PVC颗粒变粗。鉴于现在装臵条件,加入分散剂后搅拌5min,再加引发剂(需要人为干扰程序手动控进行,但担心程序会出现故障)。
四、工艺管线及阀门查定
1.经检查聚合釜A、B、C釜顶的05、03、04、07等阀没有内漏;
2.紧急终止剂是否漏入聚合釜:于9月8日对紧急终止剂查漏是完好的。
3.循环水管线、阀门是否存在堵塞或通径变小的问题:循环水压力、流量时间上比较变化不大,可见管道没有堵塞或通径变小的问题。
4.聚合釜釜顶冷凝器顶部是存在不凝性气体,影响传热,为此反应开始后分三次进行排放不凝气体。
5.9月11日检查聚合釜C釜顶冷凝器有部分列管堵塞。
6.聚合热水入料改造是否有工艺管线、阀门安装不合理的地方:分散剂B与引发剂用同一管道中加入,为防止反应的产物进入聚合釜对分散体系造成破坏,随在加入前后用脱盐水对管线进行了冲洗。但在去3台聚合釜的三通处未加装三台切断阀各自控制。
五、部分实验(定性分析)
1.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和分散剂B,搅拌混合,常温下放置24小时,观察发现①溶液粘度下降;②测定PH为6;③溶液变稀。
2.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和终止剂,搅拌混合,常温下放置24小时,观察发现:溶液上表面颜色由乳白色变为淡黄色。
3.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和分散剂B,搅拌混合,常温下放置24小时后,再加入分散剂A+C溶液,常温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变化不明显。
4.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和终止剂,搅拌混合,常温下放置24小时再加入分散剂A+C溶液,常温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变化不明显。
5.在烧杯中加入分散剂A+C溶液和机械油,搅拌混合,常温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①溶液分层,且混浊;②溶液中有白色结晶小颗粒。
6.在烧杯中加入分散剂A+C溶液和蒸汽冷凝液,搅拌混合,常温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无明显变化。
7.在烧杯中加入分散剂A+C溶液和涂壁蒸汽冷凝液(含有涂壁剂),在滴加几滴烧碱,搅拌混合,常温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①PH值由13降到6;②溶液粘度下降很厉害;③溶液有醋酸味。
8.分散剂A+C溶液中有少许黄色、黑色小颗粒不溶物。
六、咨询同行专家
1.北二化程洪斌:①引发剂自由基与甲醇(分散剂B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醇)反应,生成甲醛和加酸,对聚合体系有影响;②搅拌体系机械油物漏入聚合体系,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会对分散体系有破坏作用;③金属离子对聚合体系有影响,会使PVC热稳定性、介电性能降低,且延长聚合反应时间;④引发剂对分散剂有固化作用;⑤聚合釜顶冷凝器尽可能晚些投用,冷凝器投用后聚合釜内处于沸腾状态,产生大量泡沫夹带一定量的分散剂,降低了水相中的分散剂浓度,VCM转化率在10~30%较易出粗料。
2.北二化程洪斌、原105M3聚合釜PVC生产主任、科研所金永利:105M3聚合釜PVC生产中调整分散剂种类和用量时发现,主分散剂A用量要保持在700~800ppm,即干基量在28.5~29kg,分散体系才较为稳定。
3.锦化郭洪生:①开车保运阶段,B釜运行状态相对AC釜搅拌效果偏低;② 105M3聚合釜向108M3过渡时,只是釜体增高20mm,而搅拌、冷凝器并没有相应放大;③聚合釜体积越
3大,搅拌体系偏弱,分散剂用量相对70M聚合釜用量要大。
4.锦化安永新:①进料过程中分散剂加完后,搅拌3~5min,然后再加入引发剂;②引发剂管线一定要冲洗干净;③脱盐水的质量,尤其是PH值,锦化曾经因为脱盐水PH值出现过粗料;④涂壁剂冷凝液一定要排干净,蒸汽冷凝液中可能含有金属离子,会对分散剂有破坏作用。
5.邵平:引发剂和分散剂B加料管线较长,且使用同一管线,三台釜的分叉三通处没有控制阀,管线中存在死角残留助剂,应用大量水冲洗干净,最好加装两位仪表阀控制。
6.吉兰泰于星:①聚合釜反应过程中的排氮时间向后延迟,使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气体也排放掉;②加料过程中冷搅几分钟后再加引发剂;③108M3聚合釜体系较为敏感,处于边缘状态。
七、小结
1.加强原料助剂入厂的管理控制:重量、包装情况、出厂检验报告等,需要供应和质检部门同时配合。
2.加强助剂配制岗位工作管理,减少配制偏差。
3.加强工艺操作控制,引发剂管线加完料用0.6M3冲洗,出料时再用2 M3冲洗,保证引发剂管线无残留引发剂和分散剂B.4.停车检修后再次开车时,用少量助剂把管线冲洗掉可能变质的助剂,然后用大量水将管线再冲洗干净,保证管线干净并充满介质。
5.加强工艺操作控制、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汇报,以减少损失。
6.涂壁剂冷凝液排放干净,用P303机泵排放至流量为0后再延长30min。
7.保证分散剂的使用量。
8.B釜的搅拌转数提高1.5转。
八、下一步打算
1.助剂配制岗位现为两个人员,在增加一个,减轻劳动强度,加强责任心,设一的小组长负责监控配制。
2.利用停车机会安排仪表对聚合各监测仪表:流量计、液位、温度、压力等好好进行校
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要求助剂厂家对其供应的产品物化性能、特点、成分、储存条件、配制方法、分解产物等等给予说明告知我们,以便使用时注意。
4.分散剂A+C配制的文丘里已采购到货待10月份检修时安装,在观察是否可以减少操作误差。
5.对脱盐水进行检测氯离子、硬度、阴阳离子、电导率等指标,若超标及时告知聚合车间和生产技术科。
6.引发剂管线安装三台自控阀。
7.冷凝器的投用排氮及不凝性气体向后延长。
8.借鉴70M3聚合釜DCS控制在程序控制中加入分散剂加完后搅拌几分钟再加入引发剂。
9.检修B釜搅拌。
九、防止后续单元(压缩回收系统、汽提)夹带大量粗颗粒PVC
1.聚合卸料时V301中应为空槽,防止液位过高夹带PVC物料。
2.聚合卸料开始时DCS提前通知巡检工取样观察颗粒形态,以防从V301向V302倒料时出现管线、泵机、过滤器等严重堵塞。
3.聚合卸料开始时DCS提前通知巡检工取样观察颗粒形态,如果确认确实为粗颗粒物料,就及时通知DCS、班长,分批次卸料、分批次排放至废料沉降池,使V301的液位处于在20%左右,用大量冲洗水从C302洗涤,停止用高压回收压缩机回收残留VCM,待物料卸完、冲洗干净后,再回收。
4.对高压回收压缩机及其过滤器要多次水洗、气吹。
5.对回收管线用水冲洗、氮气吹扫排放。
6.卸料时要向V301中打稍多与配方量的消泡剂。
工艺专业组:王树成刘涛
2009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