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20:5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第一篇: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XX县司法局XX司法所关于XX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

前社会调查报告

2014年月日XX县司法局收到诏安县人民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罚审前社会调查委托书》,指派XX司法所专职工作人员全面深入地对XX所在的村委会、家庭等进行了调查,初步对XX的个人情况、一贯表现和社会背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现将委托调查获取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的基本情况:

XX,男,汉族,年月日生,住XX县XX镇村 号,身份证号,职业:。

二、XX的家庭情况

父亲 xx,汉族,岁,住XX县XX镇村号,农民。母亲 xx,汉族,岁,住址及职业同上。

配偶xx,汉族,岁,住址及职业同上。

儿子/女儿,三、调查情况

20年月日,XX司法所干警对 XX被取保候审前所在村委会、家庭、学校、邻居等开展调查,大家一致认为XX在本村的表现非常好,根本想不到他会犯罪,肯定是受了他人影响或迫于生计,希望人民法院从轻处罚,给予非监禁刑罚,也相信他现在非常后悔,相信他会痛改前非,会认真悔罪,同时不会再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重新做人。

四、对罪犯XX适用非监禁刑罚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的初步分析评估,XX司法所认为:罪犯XX系因家境困难、经济压力极大而犯罪。其妻子没有职业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体弱多病的父母全靠罪犯XX一人赡养医治,家庭负担很重。且犯罪后,其能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并立功赎罪,自身更是万般后悔。因此对罪犯XX适用非监禁刑罚,应不致于会再危害社会,建议可以对其适用非监禁刑罚。

XX县司法局XX司法所

年 月 日

第二篇:安徽省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实施办法

安徽省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实施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确保非监禁刑审前调查工作规范开展,为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正确适用非监禁刑提供依据,提高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发〔2003〕12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定义】

本办法所称非监禁刑审前调查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和假释案件后,根据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的犯罪情节、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及悔罪表现,拟依法适用非监禁刑,在审理判决前,委托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对其个人情况、社会背景、能否适用非监禁刑等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书面评估意见,供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参考的活动。

第三条 【适用对象】

人民法院对于下列被告人和罪犯,应当在审理判决前委托其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实施审前调查。

1、拟判决管制的被告人;

2、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拟宣告缓刑的被告人;

3、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拟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被告人;

4、拟单处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被告人;

5、拟裁定假释的罪犯。

第四条 审前调查遵循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各部门职责】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开展审前调查的工作主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正确地作出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人民法院对审前调查工作进行指导,并在审判过程中充分考虑调查意见,对被告人和拟假释罪犯作出有利其教育改造的判决和裁定。人民检察院对审前调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应积极协助配合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审前调查工作。

第二章 调查对象及内容

第九条 【调查对象】

开展审前调查的对象包括拟适用非监禁刑对象的家庭以及所在的村(居)委会、公安派出所、单位、学校等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条 【调查内容】

审前调查内容包括:

1、拟适用非监禁刑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个性情况、犯

罪原因、帮教条件等);

2、拟适用非监禁刑对象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会上的表现情况;

3、拟适用非监禁刑对象所在社区群众和单位职工对被告人的评价和反映;

4、受害人的意见。

第三章 调查程序及方法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经初步审理拟对被告人判处非监禁刑或对罪犯拟裁定假释的,应在7日内向该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发出委托审前调查函并附起诉书副本,并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

第十二条 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接到委托审前调查函后,应及时通知该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开展审前调查工作。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司法所接到通知后,应指派专职工作人员会同当地公安派出所向村(居)委会、有关单位、家庭、学校等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结束后,应制作《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提出能否适用非监禁刑的意见和建议,报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四条 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须对《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进行认真审阅和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审前调查评估

意见书》经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签署意见后,提交委托审前调查的人民法院。

第十五条 审前调查应当由2名以上司法所工作人员或公安派出所民警组成调查小组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审前调查可以采取个别约谈、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小范围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 开展审前调查的调查材料须经被调查人签字,并随《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一起提交委托的人民法院。社区矫正机构应将有关调查材料复印备案。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审前调查工作须在接到委托调查函之日起10日内完成。

第四章 审前调查意见的采信

第二十条 审前调查评估意见是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和拟假释罪犯能否适用非监禁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收到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的审前调查评估意见后,应及时审阅,并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进行宣读、质询,必要时可以通知调查人出庭接受询问,以决定是否当庭采纳调查报告的意见。诉讼参与人对审前调查评估意见提出质疑的,由法庭审查并决定是否对审前调查评估意见进行复核或者采纳调查意见。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需对调查评估意见核实的,应通知负责审前调查的司法所负责人参加,必要时还可通知被害人的家属或被告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参加。

第五章 工作衔接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和罪犯作出非监禁刑判决或裁定后,应按照《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试行)》规定,责令其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在依法送达文书的同时,要及时抄送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使矫正机构及时掌握情况,实现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衔接。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可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在社区矫正对象中进行公开宣判,开展法制宣传,并当庭将社区矫正对象和有关资料移交给社区矫正机构。

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要不断完善审前社会调查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审前调查工作水平。

第六章 法律监督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对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工作实施法律监督,以保证审前调查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交《适用非监禁刑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时,应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审前调查评估意见书有疑义的,应在接到意见书的5个工作日内向审前调查的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提出,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或改进。

第七章 工作纪律

第二十九条 审前调查工作人员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予以回避。

第三十条 调查人员不得随意泄露与案件有关的材料和调查意见。注意保护调查被告人特别是未成年人被告人的隐私。

第三十一条 审前调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及礼品,对于在开展审前调查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返回][关闭]

第三篇:司法所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阳城司法所关于罪犯 适用假释的 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人民法院:

根据调查函,我所对 社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走访了相关基础组织和群众情况如下:

一、家庭情况:

父亲:,汉族,现年 岁,农民,住 ;

母亲:,汉族,现年 岁,农民,住址同上,家庭结构健全,关系融洽。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983年2月出生,1990年9月至1995年6月在 小学读书。小学文化。没有什么特别爱好,性格比较开朗。

三、调查对象没有受过行政,刑事处罚,调查对象主要家庭成员对犯罪人的犯罪危害性认识较好,对调查对象的犯罪深感遗憾,相信他是一时糊涂,表示接受假释,愿意为其提供假释担保,帮助、督促其遵纪守法,接受管理监督。希望他能早日回归社会继续接受政府改造,相信他一定会痛改前非,不会再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自觉接受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管理,重新做人,自愿配合政府做好监管工作。

四、社区管理条件

社区管理条件成熟,村级组织表示愿意接受该人员作为社区

第四篇:审前调查报告

基本式样

××(单位全称)××

财务收支审计审前调查情况(报告)

根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审计局××审计项目计划的通知》(洪府厅发[××××]××号)和我局工作安排,为搞好××(单位全称)××财务收支审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依据《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组进行了审前调查,了解了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内部控制测评

三、××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四、重要性水平确定及审计风险评估

(一)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由于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较少,控制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原则上将重要性水平定为较低水平。

按照揭露单位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的工作思路,结合审前调查的情况,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原则上按照单位当年资产总额0.5%和近三年税前净利润平均值的5%两者较小者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审计风险的评估

通过审前调查,我们初步了解了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情况,综合考虑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能力、管理人员(尤其财务人员)变动情况、单位性质、行业特点等诸多因素,通过专业判断确定企业报表层次的固有风险水平为50%,将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合并会计报表等容易产生错报漏报的交易和事项的固有风险定为高于40%。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符合性测试,我们认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可信程度一般,将控制风险初步评价为50%,在下一步审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单位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价,若实质性测试结果表明,控制风险高于我们初步评估水平,应考虑追加审计程序。我们将总体审计风险控制在5%,根据评估的各个交易或事项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计算得到检查风险。

××××年××月××日

第五篇:规范社区矫正 完善非监禁刑罚执行的社会防控体系

规范社区矫正 完善非监禁刑罚执行的社会防控体系

宜宾县司法局 侯廷刚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非监禁刑罚执行包括对下列5种即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的刑罚执行,上述5种罪犯的刑罚执行均纳入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上述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社区矫正开展以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同,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一)党政统筹领导,部门密切配合。一是加强组织建设。社区矫正试点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司法局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参与,司法所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各级均成立了党委政府领导牵头,公、检、法、司、民政、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司法局内,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健全协调机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效的保障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必要的人财物等的需要。各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保证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有序推进。

(二)加强队伍建设,社会积极参与。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需要专业的矫正力量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各乡镇司法所积极履行组织社区矫正工作的责任主体职责,派出所主动配合,依法履行对罪犯执法主体职责。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组织相关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建立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为主体的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即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为主体的社区矫正专业队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参与的社会力量队伍、社会志愿者参与的帮扶队伍。2009年,四川省司法厅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专门从监狱抽调了200名警察到区县司法局协助指导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增强专业队伍力量。切实发挥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积极作用,依靠基层,依托村(居)组干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村(居)委会干部处在最基层,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也最了解矫正对象的家庭、社会关系、生产生活等情况,能够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监督管理等具体现状,利于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案矫正。

(三)注重制度建设,规范矫正运行。一是完善制度,规范依法矫正。各级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的实施意见及公检法司联合制定的工作方案。根据四川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地结合实际作了安排部署。四川省法、检、公、司等部门联合签发了《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衔接规定》、《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印发了《关于依法办理罪犯减刑假释案件实施规定》、《关于依法办理“老病残”罪犯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四川省司法厅除了联合有关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提供政策支撑,还相继制定出台了《四川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四川省社区矫正工作衔接规定》、《四川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四川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流程》等规范性文件,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各级各地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开展矫正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矫正方式。依法实施监管,确保刑罚的有效执行。结合实际,按照“依法实施矫正”、“突出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矫正”、“整合力量、依托有关部门和村(居)组干部”、“典型示范、致富引路”等要求开展矫正工作。对于农村矫正对象,以“分散矫正为主、集中矫正为辅”,注重培养劳动技能,引导自食其力。建立以乡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村民委员会和有责任能力的矫正对象家属或近亲属组成的农村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网络,确保服刑人员不脱管、不失控。针对矫正对象的不同犯罪类型、心理特点、年龄结构和生活状况等情况,因人而异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针对矫正对象的不同刑罚类型,在教育矫正过程中,积极引入心理咨询、心理矫治等科学手段,进一步增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有效落实监管,试点整体推进。一是突出人文关怀,实施分类矫正。抓好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服刑人员的分类矫正。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特殊对象,对青少年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往往更加关注,务必加强对这类人员社区矫正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对在读的未成年人,应协调有关部门,尽可能帮助其完成学业。对暴力型犯罪、侵财型犯罪服刑人员落实分类矫正。暴力型犯罪、财产型犯罪社区服刑人员对社会安全的影响比较大,做好这部分人的社区矫正,可以极大地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过失型犯罪,加强教育引导,做好疏导工作,使其走出阴影,做好消除群众的歧视、误解工作。对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要注重培养其劳动技能,增强致富本领。二是针对个案,注重个性化矫正。矫正对象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矫正工作应当掌握的重点,要逐步实现社区服刑人员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对心理问题突出的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心理服务制度。三是实施危险性评估,促进矫正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社区矫正对象危险性评估采取科学测评方式,结合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劳动技能、收入来源、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教育改造情况、现实表现情况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其社会危害性和重新违法犯罪可能性,可确定矫正对象分别为高危险性重点矫正对象、一般重点矫正对象和一般矫正对象三个等级,分别由基层司法所、村(社区)和其家庭负责落实矫正监管,采取个性化教育改造措施,不断提高矫正工作的水平。

(五)促进社会和谐,各界充分肯定。首先,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是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第二,社区矫正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对罪犯改造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社区矫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推行社区矫正”精神的具体实践,是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司法行政体制改革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第四,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合理配置行刑资源、降低行刑成本、提高行刑效率的需要。第五,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有利于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区矫正是世界行刑改革发展的趋势。

(六)法律保障滞后,矫正难以拓展。一是法律支撑缺位。目前虽有最高法院、司法部等四院、部的规定,但是社区矫正的法规体系尚未确立,法律、理论支撑仍然苍白。二是保障机制缺失。人员、经费不能满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三是管理手段缺乏。面对管理对象外出、不接受管理、不参加法规学习、不参加公益劳动等,缺乏强有力的惩治、处罚管理措施,矫正的效果难以保证。

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广大群众对此拥护,罪犯对抗心理减少,受害者也能够理解和接受,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刑罚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明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应当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好这项工作,迫切需要使之上升成为一项法律制度。

二、重在规范,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落实对非监禁刑罚执行的教育改造,依法是前提,规范是关键,质量是核心。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务必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法刻不容缓,解决瓶颈制约。社区矫正是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必须有充分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否则,刑罚执行重要工作之一的社区矫正的瓶颈制约就始终无法解决。目前,我国的《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等对社区矫正均未作出明确规定,实施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在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责任,但是其刑罚执行的法定权力未得到确立,责权不对等,难以有效实施监管,缺乏强制管理手段。只有法律的修订完善,社区矫正才能纳入各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社区矫正试点7年来得到普遍肯定和认同,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务必加快其立法进程,及时对《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内容予以修订,确立司法行政机关的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主体地位,赋予其非监禁刑罚执行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刑罚执行活动的严格依法。要积极探索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司法警察队伍,抓好社区矫正的各项规范化建设。实践证明,推行司法所专职司法警察或者由监狱警察实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教育,成效显著,应当推广。

(二)完善配套措施,依法实施奖惩。一是落实文件要求。按照《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和《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等要求,细化奖惩措施,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充分体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二是规范日常监管。根据《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衔接规定》等规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在公检法司系统全面统一完善交接制度,落实交接手续,严防逃脱监控,及时接收矫正对象并纳入矫正。三是强化协调配合。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已有上述规范性文件确定,民政、财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切实承担帮扶等工作职责,合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确立保障制度,稳定经费投入。一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制度。社区矫正较之监狱改造有诸多优势,同样均属刑罚执行,理应纳入财政预算。二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工作基金,对热情接纳矫正对象的企业、社会团体采取给予税收优惠、资金项目倾斜、财政补贴等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三要确立政策支持制度。通过建立长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矫正对象在就业、生产、生活、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增强专业技能,提高整体素质。一抓好司法所建设。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精神,积极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尽快达到组织健全、业务规范、人员充实、队伍稳定、设施完备的要求,为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二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抓好教育整顿,践行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社区矫正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新的职能,刑罚执行的专业性强,要求高,责任重大。当前多数司法所都是“一人所”,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刑解安帮等职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力不从心,增强力量、提高司法行政队伍干部素质,保障必要的办公、交通、通讯条件是当务之急。司法行政干部务必加强学习,提高法律知识、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三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作用。结合实际,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重点吸收离退休老干部、社团组织、教育等部门的积极分子和有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社区矫正的培训、帮教和理论研究等工作,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前瞻性与实效性。

三、创新思路,健全非监禁刑罚执行的体制机制 建立适应社区矫正工作的体制,必须及时修订最高法院、司法部等四院、部的规定,使其适应社区矫正发展的需要,健全保障社区矫正规范、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

(一)深化司法改革,扩大非监禁刑。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推行社区矫正”精神,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社区矫正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大胆突破最高法院、司法部等四院、部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建立完善司法资源合理分工的司法体系,确立刑事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各项职能分属公检法司各部门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人民法院要大胆适用非监刑罚措施,及时修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充分使用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监狱管理机关要积极适用暂予监外执行措施,对符合假释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假释,并积极协助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矫正改造罪犯的职能作用,充分尊重社区矫正组织的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全面推行判处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前征求罪犯经常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意见并形成制度,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二)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改造。一是完善领导体制。切实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司法局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参与,司法所具体实施”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二是建立社区矫正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实施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评估、考核,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三是统筹协调,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矫正对象预测评估、衔接、档案管理、社会保障、例会、培训、监督、信息通报、联席会议、考核奖惩等各项制度,规范运行,落实监管,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高效、有序运转。

(三)依法履行职责,健全社会防控。一是明确主体职责,落实分工负责制。要依法确立司法行政部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法律地位,建立依法、高效、顺畅的社区矫正管理体制。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职责,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政法各部门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机关(包括监狱)应依法履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相应职责。二是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民政、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社区矫正对象这类特殊群体的生活、就业等的帮扶责任。三是实行目标考核。把社区矫正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平安建设有机结合,纳入对乡镇、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发挥和整合各界力量,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共同搞好社区矫正工作。

下载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x审前调查报告

    xxxxxx社区矫正办 关于对xxx审前的调查报告一、 基本情况 xxx,男,1954年12月13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在职教师,系xxxxxxxx小学校长,xx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住xxxxxxxxxx。......

    业州司法所对何XX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5篇范文)

    XX司法所关于罪犯何XX适用假释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2008年11月20日建始县司法局业州司法所收到恩施监狱刑罚执行科《关于罪犯(何XX)假释委托调查函》,接函后,司法所迅速指派专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