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的介绍

时间:2019-05-12 20:0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冶金工业的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冶金工业的介绍》。

第一篇:冶金工业的介绍

1.1 冶金工业的介绍

1.1.1 冶金的定义

冶金,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

从石器时代到随后的青铜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就融合了冶金的发展。

随着物理化学在冶金中成功应用,冶金从工艺走向科学,于是有了大学里的冶金工程专业。冶金是一项从金属矿中提炼金属、提纯与合成金属,以及用金属制造有用物质过程的技术。

1.1.2 冶金工业简介

冶金工业是指对金属矿物的勘探、开采、精选、冶炼、以及轧制成材的工业部门,包括黑色冶金工业(即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两大类,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部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金属材料,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在大连、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在内地的包头、太原、武汉、重庆、攀枝花等地建设了一批大型钢铁和铁合金、耐火材料等辅助原料企业。在黑色冶金工业发展的同时,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贵州、甘肃等地先后建设了一批大型氧化铝厂、电解铝厂和铝材加工厂。还在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地建立了大型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中国冶金工业科技水平正在走强,“大而弱”的声音已经降调。中国应当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冶金工业科技水平。冶金行业安全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安全问题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常抓不懈。完善中国冶金行业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解决冶金安全的关键,要构建安全标准体系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1.1.3 冶金工业的分类

冶金工业可以分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主要指包括生铁、钢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指后者包括其余所有各种金属的生产。

另外冶金还有稀有金属冶金工业和粉末冶金工业。

1.1.4 冶金行业的特点

冶金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很多是集团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员工数量多,运营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巨大。

基本属于流程型行业,工艺环节多、连续性强,生产包含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存在各种突变和不确定因素,原燃料成分和生产技术条件经常波动。为确保生产稳定顺行,需要根据物料、能量、质量要求制定最优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动态的调度。

严格的冶金产品质量规范,需要根据销售合同确定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产品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严格的质量追溯,并为客户开具质量保证书。

大宗原燃料在物流中占很大比重,物流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大型计量器具,进行专门的计量检斤工作,并根据“优质优价”原则综合数量和质量情况确定最终价格。

产品品种多,工艺过程长,同时存在大量的副产品和联产品,成本构成复杂,成本核算难度大。

设备种类多、单位价值高,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大中修和经常性的设备保养以及点检定修,设备管理对于确保生产稳定顺行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1.5 冶金的技术

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矿石或精矿中的部分或全部矿物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形态的化合物或单质,分别富集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中,达到所要捉取的金属与脉石及其它杂质分离的目的。实现火法冶金过程所需热能,通常是依

靠燃料燃烧来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来供给的,比如,硫化矿的氧化焙烧和熔炼就无需由燃料供热;金属热还原过程也是自热进行的。冶金炉火法冶金包括:干燥、焙解、焙烧、熔炼,精炼,蒸馏等过程

湿法冶金

定义

湿法冶金就是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水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湿法冶金作为一项独立的技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在提取铀等一些矿物质的时候不能采用传统的火法冶金,而只能用化学溶剂把他们分离出来,这种提炼金属的方法就是湿法冶金。

原理

湿法冶金在我国古代就有。

在铜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如铁,可以得到铜。其实就是用金属性强的物质,去置换比它弱的金属,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金属锌或铁,可置换得到金属铜,这就是湿法炼铜的原理,主要反应为:

(1)CuSO4+Zn=Cu+ZnSO4;

(2)CuSO4+Fe=Cu+FeSO4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提炼方法

现代的湿法冶金几乎涵盖了除钢铁以外的所有金属提炼,有的金属其全部冶炼工艺属于湿法冶金,但大多数是矿物分解、提取和除杂采用湿法工艺,最后还原成金属采用火法冶炼或粉末冶金完成。

典型的湿法冶金有钨、钼、钽、铌、钴、镍、稀土、铀、钍、铋、锡、铜、铅、锌、钛、锰、钒、金、银、铂、钯、铟、钌、锇、铱、锗、镓等。

湿法冶金步骤

湿法冶金包括下列步骤:

①将原料中有用成分转入溶液,即浸取;

②浸取溶液与残渣分离,同时将夹带于残渣中的冶金溶剂和金属离子洗涤回收; ③浸取溶液的净化和富集,常采用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技术或其他化学沉淀方法;

④从净化液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在生产中,常用电解提取法从净化液制取金、银、铜、锌、镍、钴等纯金属。铝、钨、钼、钒等多数以含氧酸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一般先以氧化物析出,然后还原得到金属。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可自铜、镍、钴的氨性溶液中,直接用氢还原(例如在180℃,25大气压下)得到金属铜、镍、钴粉,并能生产出多种性能优异的复合金属粉末,如镍包石墨、镍包硅藻土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可磨密封喷涂材料。

许多金属或化合物都可以用湿法生产。湿法冶金在锌、铝、铜、铀等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世界上全部的氧化铝、氧化铀、约74%的锌、近12%的铜都是用湿法生产的。湿法冶金的优点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了研究所谓无污染冶金的高潮。以湿法处理硫化铜矿为例,较成功的方法有:

①阿比特(Arbiter)法,即低压氨浸、萃取分离、残渣浮选法。硫产品形式为(NH4)2SO4或CaSO4。

②加压硫酸浸取法,85%的硫产品为单质硫。

③氯化铁浸出法,即氯化铁浸取、溶剂萃取、电积法。95%以上的硫产品为单质硫。

④舍利特高尔顿(Sherritt Gordon)法,即加压氨浸法。硫产品形式为(NH4)2SO4或CaSO4。⑤R.L.E.(roasting-leaching-electrowinning)法,即焙烧——浸取——电积法。硫产品为CaSO4或H2SO4。这些方法都可消除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同时能综合回收原料中的硫,已为中间试验所证实。

在湿法炼锌方面,1981年已在加拿大建成一个直接加压湿法炼锌车间。硫化锌精矿不再经氧化焙烧而直接进行浸出,可节省25%的投资,并消除了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硫产品为单质硫,回收率为96%。

电冶金

电冶金是利用电能提取金属的方法。根据利用电能效应的不同,电冶金又分为电热冶金和电化冶金。

1、电热冶金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冶炼的方法。在电热冶金的过程中,按其物理化学变化的实质来说,与火法冶金过程差别不大,两者的主要区别只饲冶炼时热能来源不同。

2、电化冶金(电解和电积)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盐类的溶液或熔体中析出。前者称为溶液电解,如锕的电解精炼和锌的电积,可列入湿法冶金一类;后者称为熔盐电解,不仅利用电能的化学效应,而且也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借以加热金属盐类使之成为熔体,故也可列入火法冶金一类。从矿石或精矿中提取金属的生产工艺流程,常常是既有火法过程,又有湿法过程,即使是以火法为主的工艺流程,比如,硫化锅精矿的火法冶炼,最后还须要有湿法的电解精炼过程;而在湿法炼锌中,硫化锌精矿还需要用高温氧化焙烧对原料进行炼前处理。

第二篇:冶金工业工作计划

一、发展现状

到XX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有357家,其中钢铁企业132家、有色金属企业225家;XX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55亿元和11亿元,其中钢铁企业分别为123.6亿元和6.2亿元,有色金属企业分别为131.5亿元和4.8亿元。全省钢铁工业现有主要生产能力:铁精矿36万吨,炼钢近300万吨(其中转炉钢107万吨、电炉钢190万吨),炼铁107万吨,轧材265万吨,炼焦63万吨,铁合金15.4万吨,耐火材料40万吨。有色金属工业现有主要生产能力:有色金属矿山3400吨(日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约20万吨(其中铜14万吨、铝4万吨、锌2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铜14万吨、铝4万吨、锌2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铜加工材50万吨,铝加工材20万吨。)XX年全省产钢194.9万吨,铁108万吨,钢材292万吨,焦炭6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11.9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68万吨(其中铜材51万吨、铝材17万吨)。全行业现有从业人员4.5万人。

“九五”时期,突出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主线,冶金工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的力度。下大力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老大难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方面,以老企业挖潜改造为重点,加大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着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短缺品种。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一是钢铁工业形成以杭钢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以特色产品为支撑的生产格局。杭钢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占全省钢铁工业总能力的50%以上,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特色产品在全国同行具有一定地位,轻轨产量居全国第一,不锈钢管、不锈钢带、镀锌钢管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二是有色金属加工业尤其是铜加工业相对发达。铜加工材、裸铜线及铜电车线产量居全国第一,铜加工材的产量约占全国的30%,浙江已成为全国的铜加工大省;粉末冶金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铝合金产量居全国第二。

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深层次矛盾仍十分突出。产品结构方面,大多数钢铁企业以生产普通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为主,产品品种单一,质量档次不高;有色金属企业总体上处于以量取胜、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的阶段,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工艺技术结构方面,钢铁企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还占有相当比重,产品物耗和能耗高,环保条件差;有色金属工业以粗加工为主,难以生产精加工、深加工产品。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企业普遍达不到最低经济规模,抗风险能力弱,还没有形成以优强企业为核心,带动众多中小型企业专业化生产的生产格局和开发机制。

二、发展战略

(一)“十五”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xxxx”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发展先进生产力,突出结构调整的主线,突出实施科技兴业的战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冶金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企业、优势行业和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增强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十五”发展基本要求

1、坚持科技兴业的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优化工艺结构和产品结构。

2、坚持构筑区域产业优势的原则。从浙江冶金现状和资源条件出发,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冶金深加工产品,做专、做精、做强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不锈钢材、铜加工材、新型耐火材料等产业,鼓励和支持冶金新材料产业发展。

3、坚持总量调控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市场需求,切实做好冶金工业布局和总量调控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视抓好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全面采用余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

5、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从企业改革入手,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趋向大型化、集团化、股份化。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

(三)“十五”发展主要目标

1、预期目标

--到XX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其中钢铁工业4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38亿元),年均增长10%;实现年均销售收入410亿元(其中钢铁工业20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210亿元),实现年均利润18亿元(其中钢铁工业1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8亿元)。

--到XX年,钢产量350万吨,钢材产量40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2-23万吨,其中铜10万吨、铝7.3万吨、锌5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90万吨。

2、钢铁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基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到“十五”末,淘汰10吨以下小电炉炼钢设备,3200千伏安以下小铁合金电炉;逐步淘汰叠轧薄板轧机,横列式线材、小型材轧机;关闭年产普碳钢30万吨以下的小炼钢厂和横列式小型材、线材轧机,年产量25万吨以下的小轧钢厂。

--重点企业的发展优势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通过重点培育,杭钢集团公司成为“钢铁主业精、产业结构优、经营机制活、企业形象美、经营效益好”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力争主体生产设备50%以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领先,年人均产钢250吨以上,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优势行业进一步形成先进生产力。特色品种优势更加明显,不锈钢管、不锈钢板带、新型复合钢管、优质新型耐火材料等产品在全国市场享有声誉,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高技术含量的冶金深加工产品、冶金新材料产品开发和生产取得较大进展。

3、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初步建成铜加工强省。铜加工产品保持全国1/3以上的市场份额,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25%以上,铜带、铜管产品在全国市场享有声誉。

--优势企业、优势区域的地位更加突出。形成2至3家在全国同行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有较大进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在全行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有色金属冶炼业节能降耗、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发展重点

(一)钢铁工业

按照国家实行“总量调控”的方针,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支持杭钢集团公司发展;在控制普通钢材增长的同时,增产不锈钢材、合金钢和优质钢。

3、铁矿、萤石矿。从资源条件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地质探矿,稳定矿山生产。有利条件的铁矿山可与钢铁企业配套,直接生产钢铁企业需要的氧化球团矿。萤石矿山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四)铜加工业

以建成铜加工强省为总体目标,做精做强铜加工业。一是支持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向大型、高速、连续、自动、精密、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迈进,淘汰落后的“二人传”轧机和黑铜杆生产线。二是重点支持电子引线框架铜带、水箱铜带、变压器用铜带、超长冷凝管、内螺纹高效节能管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三是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发展企业间多种形式的联合,尽快形成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小而专、专而精、精而特”的中小企业群体。四是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并实施名牌产品培育规划,争取铜带和铜管产品各有一个全国名牌。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把铜加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铜加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铜资源缺乏的省情出发,鼓励铜加工企业向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发展。六是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全面提高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七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其他有色金属工业

1、有色金属冶炼。以节能节耗为重点,强化冶炼工艺。控制电解铜冶炼能力增加;采用铜冶炼新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扩大精铜生产能力,适当发展粗铜冶炼;采用预焙槽阳极电解技术,改造自焙阳极电解生产工艺,提高铝电解工艺技术水平;挖潜扩大锌冶炼能力,实现锌冶炼适度的经济规模。

2、铝加工材。鼓励发展工业用大断面和大规格薄壁宽幅型材、薄规格铝箔、各种复合材料、大型环保配套的铝型材表面处理线。控制小吨位挤压机和普通建筑铝型材生产能力的扩大。

3、有色金属新材料。完善新材料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体系,采取企业自主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方式,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磁性材料,超细粉体,电子浆料,稀土应用材料,新型刹车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8英寸以上硅单晶材料,4-5英寸区熔硅单晶材料,2-3英寸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用材料,高纯金属、高精度金属箔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力争“十五”期末,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4、有色金属矿产及贵金属。

针对矿山资源状况,做好三级矿量平衡,稳定矿山生产;加大找矿力度,处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快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尽快适应矿业市场化发展趋势。完善资源枯竭、环保不达标或不适应市场运作的矿山企业退出机制,以期平稳、有序退出。依托现有优势,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用贵金属材为主的贵金属加工业。

四、发展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对钢铁工业实行总量调控,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快小钢铁、小轧钢的关停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实现钢铁工业工艺装备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重点在冶金产品延伸加工上着力,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严格限制长线产品生产,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打击假昌伪劣钢铁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力度,依法取缔地条钢生产。坚持打击钢材走私行为,整顿钢铁市场。有色金属工业下决心淘汰“二人转”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立足于优势企业的壮大和特色产品的拓展,推进企业重组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加强对冶金行业区域特色经济的引导,推动组建以资产为纽带、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三)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围绕合金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目标,调整有色金属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大力促进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推动冶金新材料的发展。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加大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和控制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步伐

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国有大中企业改革脱困为重点,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的政策,对长期亏损、丧失竞争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兼并破产。进一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

(五)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

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我省的港口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大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力度,加快冶金工业发展。积极扩大冶金产品出口,提高行业的外向程度。

(六)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做好规划、协调、服务、监督工作。注重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发展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更为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篇:福建省冶金工业“十二五”规划

《福建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推动冶金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加快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冶金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本规划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和国家有关冶金行业发展要求编制。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截至2010年底,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537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0.49万人,资产总额约1200亿元。拥有主要产品生产能力:钢1100万吨、钢材2200万吨、生铁900万吨、铁矿石900万吨、铁合金30万吨、电解铝15万吨、铝材85万吨、钨及其化合物3.7万吨、细钨丝220亿米、稀土冶炼分离9000吨、黄金30吨。2010年全年完成主要产品产量:钢1086.88万吨、钢材1340.56万吨、生铁558.8万吨、铁矿石原矿890万吨、铁合金24.07万吨、电解铝10.65万吨、铝材79.74万吨、钨及化合物2.47万吨、钨细丝122.89亿米、黄金24.6吨、电解铜1.11万吨、铜材4.55万吨、稀土冶炼分离5800吨。“十一五”以来,我省冶金工业快速增长,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一批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厦钨保持其在世界钨业界的龙头地位,三钢集团、紫金集团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10分别列为第321位和283位。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行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冶金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36亿元(规模以上,现价。以下同),比上年增长20.6%,“十一五”年均增长24.42%;钢产量年均增长23.24%,电解铝产量年均增长15.64%,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从基本空白到5800吨。2010年钨化合物、钨加工材、铝材、黄金产量分别保持在全国第二、第一、第八和第三的位置,其中钨产品出口全国第一,钨业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名列全国前茅,黄金业实现利润连续多年全国第二。

2、产品品种质量明显改善。三钢集团、厦钨、南铝、紫金集团等企业在产品和技术研发水平上已经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全省冶金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冷轧薄钢板、涂镀层钢板、IT产品铝型材、铝PS印刷版基、硬质合金、贮氢合金、太阳能级多晶硅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重从10%提高到30%以上。超细晶硬质合金棒材、双零铝箔等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

3、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快技术升级,全省冶金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化、自动化的中铝瑞闽公司铝板带生产线、厦门厦顺铝板带箔生产线、金鹭公司硬质合金还原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钢集团通过改造大型炼铁高炉、炼钢转炉替代了原有的中小型冶炼装备;全省钢铁企业轧钢生产全部实现连续轧制;南铝15万吨铝冶炼和加工生产线、长汀金龙稀土公司5000吨稀土冶炼分离生产线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太阳能级多晶硅研发技术取得进展,佳科太阳能硅公司等企业物理法冶炼多晶硅已达5N以上水平,并成功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厦门市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厦门钨材料工业基地”,并在厦钨建立了国家钨材料技术中心。厦门金鹭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超细晶硬质合金工业化制造技术“紫钨原位还原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钢集团自主开发的“烧结机烟气选择性脱硫技术”获得2008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紫金集团“生物提铜新工艺工业应用研究”获中国有色工业协会2006科技进步一等奖;南铝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国家技术中心的国有铝型材企业。

4、改革重组步伐加快。我省三钢集团与鞍钢集团重组建设沿海大型钢铁项目正在加快推进,2010年省政府与鞍钢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重组方案已获国家工信部批准;宝钢重组福建德盛镍业公司、首钢重组福建凯西钢铁公司等已成功运作。省内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也明显加快,亿鑫钢铁公司、鑫海冶金公司与三金钢铁公司的联合重组等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福州福泰钢铁公司等企业的重组也在进行中。

5、淘汰落后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生铁26.42万吨、钢30万吨、铁合金1.1万吨、铅锌1.21万吨,关闭炼铁企业8家、炼钢企业2家、铁合金企业4家、铅锌冶炼企业5家,全面完成“十一五”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全省冶金行业装备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不高,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全省大中型冶金工业企业只占全部企业数的12%左右,户均产钢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3,钢产能超过500万吨的仅三钢集团1家,唯一的铝冶炼企业南铝公司产能仅15万吨。钢材和铝锭的自给率仅为67.2%和11.3%,冷轧薄板、中厚板、冷轧硅钢板、不锈钢板等附加值较高的钢铁产品大部分需靠省外采购或进口。二是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落后。除厦钨、三钢、南铝、紫金等少数企业设有专门部门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外,全省其它企业大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三是资源缺口严重。冶炼生产所需的铁矿石、氧化铝、钨精矿、稀土矿、精煤、焦炭等主、辅原料大多依靠省外购入或进口解决。

二、发展环境

(一)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为我国冶金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的定位,赋予海西区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各部委出台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举措,央属企业、台资企业、民营企业加快在我省投资兴业,为我省冶金工业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冶金工业仍将处于发展机遇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将对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年均7%的较高增长速度,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将消费大量的钢铁、有色金属产品,冶金工业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围绕钢材和有色金属产品市场、矿石资源、产业标准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且随着下游行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冶金产品的需求增速及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将形成巨大的挑战。受资源、能源,以及环境承载量的制约,我国冶金工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设备大型化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冶金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冶金工业生产新工艺的核心将是流程短、连续性强、能耗低、劳动生产率高和环境友好。发展绿色冶金工业,使之成为优质产品生产、社会废弃物消纳和能源高效转化的基地,是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区域及省内冶金市场需求分析《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的战略目标。当前,我省正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围绕构建产业集群、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基地等,需要大量的冶金产品保障支撑。福建省多数冶金产品供应不足,包括钢铁、铝、铜等还需大量从省外购入或进口解决。2010年全省钢材表观消费量约2100万吨(建筑材约1300万吨,生产用材800万吨),缺口约800万吨。建筑用材本省自产基本能满足需求,生产用材(冷轧薄板、不锈钢板、高合金钢等)主要从省外购进和进口解决;原铝消费量70多万吨,其中省内自产仅10万多吨,其余从省外购入或进口;铜消费量约为40万吨,基本从省外购入或进口解决;铅消费量10多万吨,大多从省外调入。预测到2015年全省钢材消费量3000万吨以上、铝120万吨、铝材50万吨、铜80万吨。省内钢材、铝、铜、铅、锌等冶金产品产量仍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缺口较大。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江西、广东两省,以及邻省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对冶金产品需求量大。2010年,三个省钢材净输入约3000万吨;我国台湾省每年也从我国大陆进口200万吨钢材。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通过优化布局、联合重组、淘汰落后、提升技术水平,推进沿海大型冶金工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和提升大集群、大企业,延伸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冶金工业健康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当前冶金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着力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保关键品种,保市场稳定。同时,着眼长远,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加快结构调整,突出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2、技术进步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进技术诊断提升,提高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加强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3、结构调整与企业重组相结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整合要素资源,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钢铁、有色金属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提高产业竞争力。

4、重点突破与整体发展相结合依托我省港口、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着力做大做强企业集团,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大型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比重,带动全省钢铁、有色金属产业整体发展,提高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自主开发与全球资源配置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有效控制与掌握资源开发与配置的主动权,确保产业安全。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15年,冶金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00亿元,年均增长18.8%。其中钢铁工业3000亿元,年均增长20.4%;有色工业1100亿元,年均增长14.9%。主要产品产量:铁矿石原矿1100万吨、生铁1500万吨、钢2000万吨、钢材3000万吨、铁合金100万吨、电解铝15万吨、铝材120万吨、钨及其化合物3万吨、硬质合金5000吨、细钨丝160亿米;电解铜20万吨、铜材25万吨、稀土冶炼分离1万吨、稀土材料(磁性、发光、储氢等)1.2万吨、黄金40吨。

2、企业结构目标。全省形成2-3个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占全省钢铁产量的比重从目前的65%提高到75%以上。

3、技术进步目标。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铝材高附加值产值比重从目前的25%提高到50%以上,重点钢铁企业400MPa及以上热轧带肋钢筋产量比重从目前的35%提高到70%,板卷材产量比重从目前的35%提高到70%。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4、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低于59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1.0千克以下,吨钢SO2排放量1.8千克以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金属尾矿综合利用率20%以上。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3300千瓦时/吨,铜冶炼综合能耗330千克标煤/吨。冶金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四、主要任务

(一)发挥区位优势,优化区域布局

1、沿海地区。依托宁德港湾优势,推进我省三钢集团与鞍钢集团在宁德沿海组建大型联合钢铁企业,进一步提高全省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福州、漳州、宁德分别以宝钢德盛、福欣不锈钢为龙头,调整产品结构,完善产品系列,延伸产业链,加快不锈钢精深加工下游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最大的福州不锈钢产业基地;福州、厦门分别以中铝瑞闽、厦钨、厦顺为龙头,向铝、钨下游高端产品延伸。

2、内陆地区。主要依托三钢集团、紫金集团、南铝等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品牌优势,带动本地区冶金工业发展。支持三钢集团通过淘汰落后、整合资源和调整结构,进一步做强做优;同时积极开展与鞍钢的合作重组工作,壮大企业实力;南平铝业公司进一步完善铝加工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铝材产品,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紫金集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金铜矿开采和铜冶炼项目建设,带动龙岩铜管、铜板带箔、铜杆、铜丝、高精度铜粉制品等铜产业发展,形成上杭铜加工产业集聚区。发挥厦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整合全省稀土资源,加快和推进长汀、三明稀土工业园的建设,加快下游产业发展,促进稀土资源有序开发。

(二)加快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升级

1、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重点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的生产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在钢铁行业推广高强度钢筋、汽车板、造船板、高磁感取向硅钢等应用技术,以及焦炉煤调湿、大型热电联产等技术;在有色行业推广铝冶炼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技术、铜冶炼氧气底吹技术、铅富氧底吹熔炼技术,以及烟气制酸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等;在黄金行业推广应用难选冶金矿的生物氧化、原矿焙烧、加压氧化等选冶工艺技术。通过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提高钢铁及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快组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细冶炼技术和精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加快不锈钢、铜、镁等复合材料和稀土、新能源等新型功能材料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步伐,进一步延伸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海西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重点加强稀土永磁、发光、储氢、催化、抛光等材料及应用产品、稀土矿山绿色开采工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形成技术优势,为我省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结合承担的国家重点技术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解决12项粉末材料、硬质合金、精密刀具、数控刀片、PVD涂层、CVD涂层生产设计方面的重大、系统技术课题,促进厦钨在这一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支持厦钨能源新材料研发分中心针对各种新型电池材料等开展研究,“十二五”期间建成一个各种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实验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基地。随着行业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我省冶金行业将促进一大批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进技术诊断提升,提高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推进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做好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结合生产原料成份波动大、工艺复杂的特点,形成冶金生产各工序和全线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全面提高冶金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推进冶金工业的现代化。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在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建设的应用,通过能源中心、通信网络、数据采集、及公辅设施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一个能源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涵盖电力系统、煤气系统、蒸汽系统、给排水等系统,带动冶金行业能源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进一步实现能源介质的遥测、遥信、遥控,做到内部能源全流程管控一体化,不仅发挥生产流程的支撑保障作用,达到安全稳定,而且实现能源的经济平衡、优化高效,提高能源的回收和利用效率。

3、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在钢铁行业大力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烧结烟气脱硫、高炉工序系统工艺技术、铸轧一体化技术及综合能源管理技术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建设污水和废渣综合处理系统,提高“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率。加强和完善废钢铁综合利用,鼓励发展短流程炼钢。有色行业加快新技术的应用。铝冶炼积极应用“低温低电压节能技术”等电解工艺;铅锌冶炼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冶炼工艺和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工艺进行技术改造;铜冶炼项目建设采用国际先进的闪速炉工艺技术;6300千伏安及以上铁合金矿热炉采用低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推广应用正压反吸风布袋除尘装置。在有色行业积极推广废渣、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实现生产零排放。推广串级萃取分离法生产高纯稀土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电炉、63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炉。淘汰或关闭未按有关规定批准,无开采批准书的黄金矿山、无采矿许可证的钢铁和有色金属矿山采选项目以及稀土、钨矿及铅锌矿的采选、冶炼及加工(含硬质合金)项目。

(三)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链延伸钢铁工业 大力发展建筑用高强钢筋,金属加工用高线,机电、船舶、汽车以及其它装备制造业用的涂镀层钢板、工程用板、容器用板和船板、特殊要求的高级无缝钢管、冷轧薄板、冷轧硅钢板、不锈钢、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及特殊钢等产品,带动下游产业的发展。有色工业 铜产业积极推进复合材料和电子工业用铜材、电解铜箔、铜带、铜管等品种的规模化生产,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新材料产业加快开发与应用步伐,重点发展粉体材料、合金材料、深加工制品、高纯金属以及稀土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和其它高科技功能材料,拓展新的市场领域;铝行业积极探索用于IT行业、交通运输、太阳能和散热器的高附加值工业型材、幕墙板基、塑带、涂层板、铝箔坯料、PS板基、空调箔、单零家用箔、药用箔,双零箔等市场规模品种的开发和应用。

(四)着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1、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赋予我省先行先试的有利时机,依托港口、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促进重点骨干企业与央企、省内企业的联合重组兼并,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吸引央属企业、台资企业以及战略投资者,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组建主业优势明显、产权明晰、技术力量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2、促进冶金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大型央企、境外有实力企业重组、合作。重点加快推进三钢集团与鞍钢集团、台资企业等在宁德沿海建设大型联合钢铁企业。推动重大钢铁、有色金属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布点建设。

3、鼓励有实力的铜、铝、黄金等企业以多种形式进行重组,实现规模化、集团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区兼并重组、区域内重组和企业集团之间的重组,支持铝企业与煤炭、电力企业进行跨行业的重组。

(五)培育大型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快产业链延伸,推动集群(基地)发展,形成若干个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基地)。

1、重点产业集群福州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 打造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主要依托宝钢德盛、晟元冷轧等企业,开发高档次冷轧产品和吸引不锈钢下游冷轧、拉丝、管材、标准件、非标准件、厨具、装潢、不锈钢成套设备制造等深加工企业。到“十二五”末期,形成销售达1450亿元产业集群。其中不锈钢薄板400万吨,销售收入800亿元;下游制品加工产业销售收入350亿元。漳州金属深加工集群 依托首钢凯西钢铁公司、福欣不锈钢、漳州凯景钢铁公司、统一马口铁公司等企业,开发钢板(不锈钢板)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薄钢板(带)涂、镀生产及其应用产品的生产。预计到2015年,漳州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将形成薄钢板生产能力400万吨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成为福建省最大的钢板生产基地。上杭铜产业集群 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以25万吨铜冶炼为龙头,加快太阳铜业10万吨铜杆二期、建润电业二期技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延伸铜产业链条,做大铜产业集群,打造铜产业基地。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使上杭将成为福建乃至珠三角一个重要的铜材料供应基地、铜制品加工基地、铜技术开发基地、铜商品集散地。福州铝板带产业集群 以中铝瑞闽生产的印刷材料版基、铝箔坯料、合金板带材为基础,发展CTP版、包装箔、建筑装饰板、集装箱板等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将基地定位为我国东南地区高精铝板带材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以实现中国铝业“跨越式发展铝加工”的发展战略。到“十二五”末,铝板带生产能力达到55万吨,并以此为中间产品带动深加工产业集群,形成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的产业集群。长汀稀土产业集群 利用我省的稀土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厦钨,统筹全省稀土资源的开发与经营,稀土资源的集中度达到90%以上。2011年底金龙公司稀土磁性材料生产线投产后,集群将形成2000吨稀土荧光粉、6000吨稀土磁性材料生产能力,实现80%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自用(按价值计算)。同时积极开发背光源用荧光粉、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稀土永磁电机等高端产品。在5年内形成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永磁材料等稀土产业链,稀土精深加工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2、大型企业集团鞍钢(宁德)钢铁基地 打造我国东南沿海新兴钢铁基地。三钢、鞍钢通过联合重组,建设宁德1200万吨大型钢铁项目。项目采用我国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节能钢材和低碳钢铁生产流程,主要建设3800立方高炉、200吨转炉、130吨超高功率电炉、1880mm热连轧机组、1800mm冷连轧机组、大型H型钢、焊管轧机等,主要产品为高强及超高强热轧钢板、700Mpa及以上强度工程机械用钢、700Mpa及以上强度大梁钢、以及优质棒材、线材、无取向硅钢等。项目预计2015年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达6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钢铁企业和发展低碳工艺流程的绿色钢铁示范基地。三钢集团 紧紧围绕建材、制品材和板材“三分天下”的产品结构调整战略,面对区域市场,开发具有市场潜力和规模效益的产品,实现技术进步。到“十二五”末,集团钢产量突破80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钢铁生产技术研发基地。紫金集团 继续实施成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形成以金为主,铜、铅锌、钨、铁等基本金属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十二五”末集团黄金产量28吨、电解铜2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厦钨集团 实施“以钨为主业,以钼和能源新材料为两翼”的战略规划。积极发展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等产业的突破,成为国内能源新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整合全省稀土资源,建设和推进长汀、三明稀土工业园。到“十二五”末,实现钨加工产品8500吨,钼深加工产品1000吨,储氢、锂电池等能源新材料深加工产品16000吨规模,产值突破120亿元。宝钢德盛 在通过填平补齐改造形成180万吨钢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二期200万吨不锈钢项目,最终形成40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产品定位为以304、304L、316、321为代表的300系列不锈钢和以BN系列不锈钢为主要产品品种,并同步发展横向配套产业。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南铝集团 在拥有15万吨电解铝-铝铸造-铝型材-铝材工程完整的铝产业链基础上,以铝型材产品为主、铝板带产品为辅,不断壮大和发展铝加工,通过外延扩张生产经营规模,通过新产品研发开拓市场,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铝材产品,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到“十二五”末,工业型材占铝型材比重达60%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企业竞争力名列全国前列。

(六)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产业安全积极探索资源的多元保障,稳定资源供应渠道。我省所需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乌克兰等国家采购,数量约占总需求量的70%。钢铁行业加强与省内外铁矿石贸易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积极探索共同投资国外铁矿的途径;同时注重利用本省三明、龙岩、泉州等地和广东省、江西省等周边地区的铁矿资源,建立长期供应协议,进一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钨行业加强省外境外矿山资源开发和拓宽海外钨矿、废钨等进口渠道,满足钨冶炼对资源的要求。对钨、钼、稀土三种中国占优势的资源,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保证生产和经营安全。省内加快马坑铁矿的开发利用,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水平,支持深部开采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合,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措施,将资源优先配置给重点骨干钢铁冶炼企业。严格按照行业准入条件,有序合理开发稀土、铅锌等资源。各资源所在地区制定辖区内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全面提升环保和安全系统的设防标准和水平,实现高效、规范、有序和持续稳定发展。推进有色金属废旧资源的回收,支持采用先进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设备回收再生铜、铝、铅锌、钨等,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废旧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园区,促进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缓解我省金属材料不足的矛盾。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规划实施和产业发展引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宣贯,落实规划的执行与监督。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制定相应工作任务和配套政策,创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经常性评估检查,对规划实施的成果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规划实行调整。不断完善和优化规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手段,促进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冶金产业政策,组织实施钢铁、焦炭、铁合金、铅锌等准入条件,加强结构调整,控制总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促进行业优化升级。

(二)支持拓展冶金市场建立专业市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园等配套建设,促进建立集多品种生产、多商铺经营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多品种产品和较完善专业市场的产业链条聚集地。促进废钢、成品及其它相关物资的流通和交易,依托地域优势和生产企业,配套建立流通市场,以加快冶金产品和原料的流通交易,实现统一协调、统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以流通带动生产,提高我省的企业竞争力。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冶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壮大冶金产业规模。在争取国家和省内各家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大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力度,优先支持重点冶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再融资或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筹集发展资金;优先支持完成上市辅导的企业加快在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步伐;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建立和有效运作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贸易融资、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保单项下融资业务,支持企业出口。

(四)加大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动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整合省级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资金,重点用于以下方面:一是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升级改造;二是技术创新。利用“6·18”等平台,推动科研技术项目对接,促进项目成果产业化,对省科技开发重大项目或行业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三是节能减排。对节能、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以及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配套项目等给予财政补助,对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财政补助政策,鼓励企业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四是鼓励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省级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

(五)强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落后产能约束和激励机制。一是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国家规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的冶金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征收的差别电价全额返还企业所在地的设区市政府用于落后产能退出工作。二是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增加淘汰落后产能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额度,积极争取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补助专项资金,设立省级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专项,各设区市相应设立补助配套资金专项。重点支持解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六)加强矿山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认真落实国家、省里关于开发整合和清理整顿矿山的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对现有矿山的监督与管理。支持省属冶金(矿山)企业开发黄金、铁矿石等金属矿产资源。根据国家和省矿产资源整合的有关规定,对采矿权设置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的采矿权人加大整合力度,对达不到省定最小开采规模、破坏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采矿权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动作、以优并劣、以大并小等措施予以整合。积极稳妥地实施跨区域合作,建立稀土等资源跨县(市、区)域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钢铁、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外和省内外两个市场开发资源,加快实施金属矿产资源全球性战略,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七)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妥善解决企业债权债务和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落实国家有关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土地管理政策。有关审批部门建立审批服务“绿色通道”,跟踪服务,督促检查。鼓励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对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企业项目,省级财政资金给予优先支持,有条件的设区市可设立企业兼并重组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企业兼并重组。严格控制钢铁新增产能项目,原则上不再布新点,做大做强现有企业。

(八)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协调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反倾销诉讼,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加强信息发布,适时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项目核准、审批、生产、淘汰落后、污染排放、银行贷款情况等信息。切实强化信息沟通、共享和披露,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附:福建省冶金工业“十二五”重点冶金项目表。

第四篇:湖北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北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 言

冶金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进冶金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全省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贯彻落实《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和《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安排,是推进未来五年全省冶金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冶金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较大、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现已基本形成了包括矿山采选、冶炼、压延加工、技术开发、设计、装备制造、建筑施工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至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冶金企业560多家,固定资产总计 1820 亿元,从业人员共15万。

(一)“十一五”的主要成绩

1.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0

年,全省生产生铁2311万吨、粗钢2864万吨、钢材2895万吨、十种有色金属86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9.7%、12.8%、12.9%和13.6%,居全国第6、6、7、10、16位。

2.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10

年全省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00亿元,其中钢铁行业2705亿元,有色金属行业695亿元,与

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29.7%。全行业完成增加值584亿元,其中钢铁行业450亿元,有色金属行业134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2.2%。

3.品种质量明显改善。我省冶金工业产品基本满足了全省电力、汽车、铁路、电子、桥梁等行业的需求。“双高”产品比例由2005年的50%提高到2010年的70%以上。高档取向硅钢已部分替代进口,并应用于50万伏以上等级的超高压大型变压器。高品质汽车钢板成功进入国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高速重轨产品跻身国内一流行列。电解铜箔、高精度铜及合金带材已替代进口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第五代桥梁钢已在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大型及特大型铁路、公路及跨海钢结构桥梁上得到应用。

4.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十一五”时期,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922亿元。武钢集团本部投资强度相当于公司自1958年投产以来至2004年所有投资总和。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投资54.3亿元实施二期技术改造项目,综合装备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6.8亿元采用世界先进的奥斯麦特炉替代了现有贫化炉,加快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步伐。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一期工程项目,用15个月时间完成投资70亿元,已建成年产320万吨超薄涂镀板生产线。

5.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省关停小炼铁、小炼钢企业92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38万吨。2010年,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30千克标煤,铜冶炼企业综合能耗降至600千克标煤,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6%、42.6%。

6.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得到规模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再生资源回收率、规模化经营和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培育了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兴业钢铁炉料公司已形成年收购、加工、配送废钢铁200万吨生产能力,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已聚集废铅、废铝、废钢铁等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及相关产业链企业107家,年回收废钢铁、废铅、废铝等各类再生资源120万吨,年综合利用各类再生资源78万吨。

7.兼并重组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武钢集团先后完成了对鄂钢、柳钢、昆钢的联合重组,组建了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钢铁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工作。通过联合重组,武钢集团已具备年产钢40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国内钢铁行业排名前三,2009年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盘活了新冶钢的闲置资产。大冶华鑫实业、新冶特钢、广水华鑫公司三家企业完成联合,民营钢铁企业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结构性矛盾突出。钢铁企业中

400立方米以下高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下电炉还有存在。民营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矛盾突出,低附加值的建筑用钢产品占民营钢铁企业钢材总产量的9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冶金企业尚未实现从冶金产品制造商向材料服务商转变。

2.节能减排压力大。2010

年,全省冶金工业能源消耗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耗的27%。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出15%以上。

3.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全省矿石资源品位低,共伴生矿多,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铁矿石、铝氧粉、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85%、100%、90%。

4.民营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小。民营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小且布局分散,不少企业的生产规模达不到《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规定的“2009年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条件。

(三)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有利于我省冶金工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1)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机遇。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十二五”期间将以拉动内需为主,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小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装备、船舶、汽车和家电制造业的崛起,决定国内冶金产品市场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机遇。我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等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我省冶金工业提供了难得的黄金发展期。

(3)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机遇。“十二五”期间,伴随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的不断深入,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为优势企

业腾挪出较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兼并重组将推动冶金工业向生产区域集约化和产品结构高端化方向发展,优势企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4)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冶金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为冶金工业提供了丰富废旧金属资源。据测算,全省制造业每年产生的废钢铁达1300万吨,可以满足1100万吨粗钢冶炼的原材料需求。

2.面临的挑战

(1)生产要素紧约束将更为突出,企业间争夺资源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紧张的状况短期内不会缓解,冶金行业将继续在高成本低回报中艰难前行。

(2)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冶金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3)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传统产业高污染、高能耗和消耗资源性的增长模式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完成优化升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艰难困境和生存决择。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全省冶金工业的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契机,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兼并重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做大做实做强冶金工业,实现全省冶金工业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布局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稳定协调发展。

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升级相结合。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体系建设,把自主创新作为冶金工业发展的动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进冶金工业转型升级。

3.坚持兼并重组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进企业之间以资源、市场和资本为纽带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壮大优势企业集团。

4.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搞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资源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构建结构合理、资源节约、生产高效、环境清洁的循环经济模式。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彻底淘汰钢铁、有色金属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先进产能所占比重。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规模总量和品种质量基本满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全省冶金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产业规模。到2015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2.产品产量。到

2015年末,全省生铁、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2600万吨、3500万吨、4000万吨、150万吨以内。钢材深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铜材产量达到50万吨,铝材产量达到160万吨。冶金产品“双标率”(按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90%以上。钢材“双高”产品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量比例大于70%。

3.结构调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武钢、鄂钢、新冶钢等企业由单纯的生产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着力推进以大冶有色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千亿元产业计划的实施,做大稀贵金属产业,做强铜铝深加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着力推进民营钢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实现生产集约化、产品差异化发展。到“十二五”末,省内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省总量的比例提高到90%左右,通过兼并重组组建2~3家规模效益居中部地区钢铁行业前列的民营企业集团。

4.可持续发展。淘汰

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铁)、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等落后生产能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重点产品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或优于国家准入值,冶金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四、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全面淘汰落后产能

“十二五”时期是淘汰落后的攻坚期,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全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1〕8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严格、严肃、严厉”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彻底淘汰《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所列落后的钢铁、有色金属生产能力和落后产品,着力解决冶金行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

(二)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积极支持全省冶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展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省内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优势民营钢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对区域内的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支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跨区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支持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关键特殊钢产品制造基地建设,确立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在国内特殊钢市场的领先地位。

支持大冶有色集团公司依托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整合全省有色金属资源,实现全省有色金属产业过千亿目标。

支持具有规模、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民营钢铁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自愿、政府引导原则,重组区域内规模较小的企业,减少企业家数,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实现集中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改造,在不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集团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区域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原材料、环境容量、电力等资源能源保障条件,有保有压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集约、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发展协调的冶金产业新格局。

武钢青山本部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集团内部和周边钢材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冷轧硅钢、汽车板、高速重轨、高性能工程结构钢。

鄂州市围绕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与鄂重重型机械、鄂钢弛久板簧、鄂钢扬子重型机械、光大船业、新力板簧等下游企业的产品配套,重点发展船板、桥梁板、锅炉容器板、精品长材。

黄石市围绕关键特殊钢产品制造基地和钢铁、有色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国家急需的高速铁路车轴钢、高压锅炉管等高端特殊钢关键品种,进一步做大做强球墨铸管、工模具钢产业,并向钢铁、有色金属制品的下游产业延伸。

宜昌市依托三峡全通公司,重点发展服务于建材、汽车、家电、轻工制品、仪表、玩具、小五金、饮料包装和装潢装饰等行业的超薄涂镀

板产品。充分利用鄂西南优质的锰矿和丰富的硅石资源,做大做强电解金属锰、硅及有机硅产品。

荆州市围绕“壮腰工程”,整合辖区内钢铁生产企业,发展服务于机械制造、新型城市化建设需要的钢铁材料。

鄂西北地区围绕十堰~武汉汽车产业走廊,重点发展服务于汽车、房地产、装备制造业需求的新兴金属材料和精品长材产品。合理开发利用银、钒、铌稀土、钛、镁等有色金属资源,加快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 建设。

十堰、咸宁市充分利用石煤含钒资源,做好钒产业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努力打造钒、钒钢千亿元产业。

(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以降低钢铁、有色金属生产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冶金渣、二氧化硫等废物排放为目标,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全面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

1.铁前节能减排。推广低温烧结工艺技术,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小球烧结技术,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技术,球团废热循环利用技术,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煤调湿技术,捣固炼焦技术,焦炉、高炉利用废塑料技术,高炉高效喷煤技术,高炉脱湿鼓风技术,高炉干法除尘技术,高炉热风炉双预热技术,转底炉处理含铁尘泥技术。

2.炼钢、轧钢节能减排。推广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转炉负能炼钢工艺技术,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除尘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低温轧制技术,在线热处理技术,轧钢氧化铁皮综合利用技术。

3.钢铁行业综合节能减排。推广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原料场粉尘抑制技术,双膜法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能源管理中心及优化调控技术。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综合污水处理技术,余热余压综合利技术。

4.有色金属节能减排。推广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自热强化熔炼和电解工艺、设备和自动控制技术,湿法冶金节能技术、电解铝液直接连续制备合金铸造坯或铸轧板坯、有色金属加工节能技术。

进一步完善废(旧)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支持建设废(旧)冶金资源回收、拆解分类、加工配送基地,培育3~5个大型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促进废(旧)冶金资源分类分级高效利用。

支持企业与政府签订节能自愿协议,推进节能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节能诊断,采用能源管理模式使风机、水泵、变频器等设备应用于生产过程。

(五)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充分重视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引导和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需求,加强前瞻性储备技术研究。积极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聚集优势力量进行共性、关键、平台技术攻关,形成适应未来市场竞争需要、促进冶金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围绕提高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 融合和安全生产等重点,支持实施兼并重组的钢铁企业集团,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进步,在坚持“等量置换”或“减

量置换”的前提下,选择在集团内具备资源、环境和能源承载等条件优势的骨干企业,集中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重点项目:

1.武钢集团一硅钢改造项目;5#、6#焦炉改造项目;1800 mm高强度汽车板、1450 mm镀锡板深加工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江北基地二期续建项目。

2.鄂钢公司40万吨钢材加工配送项目;80万吨大园盘棒材新建项目;4300 mm宽厚板续建项目。湖北新冶钢新炼钢二期工程续建项目;高品质合金钢小棒材生产线项目;1500mm大顶管机组项目。

3.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子午轮胎钢帘线扩能技改项目;10万吨超薄精密不锈钢带(管)项目。

4.大冶有色金属集团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稀贵工业园建设项目;30万吨铜线杆生产线建设项目;废旧金属拆解与配送基地建设项目。

5.武汉、黄石、襄阳市等地区重点民营钢铁企业结合淘汰落后的技术改造项目。

6.湖北美亚达集团涂镀板有限公司40万吨彩铝板生产线项目。7.大冶铝型材产业集群50万吨铝型材结构优化技改工程。

(六)大力发展高技术化冶金新材料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进一步提高冶金产业附加值比重。

积极争取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冶金新材料产业支持力度,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加速推进冶金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1.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领域。超细组织钢铁材料的轧制工艺、先进微合金化、高均质连铸坯及高洁净的冶炼工艺,高强度耐热合金钢及铸锻工艺和焊接技术,高强度轿车用钢、超超临界机组用钢、高性能工模具钢、960MPa 以上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耐腐蚀及耐高温、高压高强钢,经济型奥氏体及铁素体不锈钢,高质量大型轴承钢,高速铁路用钢,特殊品质高级无缝管。

2.高性能合金材料领域。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钨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钛合金及铝合金大型宽厚板,镁及镁合金的液态铸轧技术,镁、铝、钛、钨合金的线、棒、板、带、薄板、铸件、锻件、异型材等系列化产品的加工与焊接技术,大型复杂构件成形技术,着色、防腐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

(七)加快钢铁产品升级

调整钢材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下游产业链需求的冶金制品,进一步提升建筑、机械、轻工、造船等行业用钢材的产品质量,满足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1.建筑用钢。适应减量化用钢趋势,支持鄂钢和重点民营钢铁企业围绕高强度螺纹钢筋生产和品种开发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保

障供应能力。结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全省推广使用400兆帕、500兆帕高强度螺纹钢筋,通过发展钒钛高等级钢促进钢材升级换代和减量应用。

2.汽车用钢。围绕十堰至武汉汽车产业走廊,支持武钢、新冶钢公司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用钢产品,形成以高强度、高表面级别为主的全系列汽车用钢现实生产能力,产品实物质量和稳定性能够满足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需求。

3.特殊用钢。支持新冶钢公司加快特殊钢基地建设,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用特殊钢、超临界火电机组用耐热钢,高铁等重大装备用优质齿轮钢、高品质轴承钢、车轴钢、无缝管钢等高技术含量钢铁制品以及深加工产品。

4冷轧硅钢。充分利用武钢公司已建立的研究院、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开发可供500KV以上级别大型变压器等使用的高端取向硅钢产品,提高高品质HiB产量的比重。

5.高纯硅铁。充分发挥武钢和科研院所在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领先优势,高效利用省内优质硅石资源,做精做强做特高纯硅铁产业,巩固高纯硅铁产品在全国和亚洲的垄断地位。

(八)大力发展深加工

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稳固和拓展营销渠道为目标,不断完善冶金产品加工配送服务网络体系。加强与用户的直供关系,以市场和服务带动产品结构调整,保持市场份额稳定增长。

1.钢材深加工。重点围绕武钢集团钢铁产品向下游延伸,加快推进江北公司二期、大冶山力薄板二期、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二、三期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冶钢公司、宝钢黄石公司特殊钢基地建设。

2.铜精深加工。依托大冶有色、中铝华中铜业公司、湖北中科铜箔有限公司、十堰益明铜材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电解铜泊、优质铜线杆、铜合金棒材、印制电路板产品。大力发展特种电线电缆、特种漆包线、工业民用电器、电机用线材及各种异型线材、高档家电及电器专用铜板带等高精产品,形成下陆、大冶和铁山有色金属深加工板块。

3.铝深加工材。充分利用电解铝和废铝资源,调整铝材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板、带、棒、箔等工业铝型材及高附加值异型铝材产品。推进合金铝和近终端铝制品生产,鼓励和支持开发预拉伸板、结构型材、精密锻件、超硬铝合金等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生产技术,发展汽车、船舶、建筑型材、食品、医药包装用铝产品。

4.稀贵金属加工。依托大冶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和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铜、黄金、白银、铂和钯等金属和贵金属资源,围绕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发展投资、收藏领域金银产品,进一步向黄金、铂金、白银饰品、工艺品等消费领域拓展,延伸金银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九)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支持武钢、新冶钢、大冶有色等重点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开发国外矿石和煤炭资源步伐,建立稳定可靠的海外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按照“鼓励攻关、严格准入、有序推进、无效退出”的原则,鼓励省内钢铁企业、科研院所和勘探单位联合攻关,加快对鄂西高磷铁矿开展选冶试验,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支持大冶有色集团加快对竹山县庙娅铌稀土矿资源和枣阳市金红石矿进行综合开发,根据预可研方案尽快开展采选、冶炼及深加工的研究、试验,力争在“十二五”末形成生产能力,为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过“千亿元计划”提供重要支撑。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规划指导

各地要高度重视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注重规划与产业政策、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做好投资、土地、环境等政策协调。

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做好行业信息发布和运行分析,根据行业运行态势适时开展规划后评价工作,必要时按程序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各重点企业要从产业发展大局出发,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扎实做好规划项目的推进工作,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准入管理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钢铁、有色金属、稀土项目的有关规定,项目核准、土地供应、环境评估、信贷融资、电力供应要以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冶金企业的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强化产品质量、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装备水平、生产规模、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做好准入公告工作。加强对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条件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公告企业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进一步落实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和金融对兼并重组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兼并重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继续执行淘汰落后“以奖代补”政策,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优先支持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进步的升级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四)加速推进“两化” 融合

推动“两化” 融合是冶金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是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以推进武钢“两化”融合为示范,推动重点冶金企业加快实施以信息集成应用技术为依托,发展高端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总包服务。以关键设备核心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提高冶金技术水平和过

程自动化控制能力。推进钢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建设面向直供汽车企业、造船企业及家电企业的一体化协同商务平台。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和完善全省各级冶金行业协会机构,健全行业协会参与产业政策制订征询机制。积极宣传国家产业政策,贯彻行业准入条件,协助政府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汇集和发布行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推广新技术,指导企业进行整改,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条件。约束企业行为,实现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冶金工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

冶金工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及有关文件,结合冶金工业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成果,检查设计、施工、设备和生产准备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产,发挥投资效益,总结建设经验有重要作用。

第三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第四条 工程竣工验收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工程验收两种。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单项工程,按设计内容建完,能独立生产和使用的,应及时进行单项工程验收;整个建设项目按设计文件的内容全部建成,符合竣工验收标准的,应按规定组织全部工程验收。

第五条 单项工程和全部工程验收,分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进行。

第六条 为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应从项目建设准备阶段开始,系统、全面、完整地积累各项原始资料。

第二章 交工验收

第七条 做好建设项目的交工验收工作,是搞好工程竣工验收的前提。交工验收的程序有技术竣工(含单体试车)、无负荷联动试车和负荷联动试车。单体试车和无负荷联动试车由施工单位负责,建设、设计单位参加;负荷联动试车由建设单位负责,施工、设计单位参加,必要时可邀请设备制造单位参加。

第八条 施工单位应在工程接近完工时,向建设单位提出交工通知书。建设单位接到通知书后,应即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人员组成交工验收机构,及时开展各项工作。

第九条 交工验收机构的职责:

1.制定交工验收工作计划;

2.检查和验收交工技术资料;

3.按验收规范及有关规定,审定试车方案;

4.鉴定工程质量;

5.处理交工验收中有关问题;

6.签证交工验收证书;

7.组织交工验收阶段工作总结。

第十条 施工单位在工程交工验收前必须做好交工资料和技术文件的整理工作。主要有:

1.交工工程一览表;

2.设备安装技术资料;

3.工程竣工图(按(85)冶办文字第298号文有关规定执行);

4.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设备、材料、半成品、构件的合格证;

5.隐蔽工程记录;

6.施工自检记录;

7.按设计要求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的各种试验记录等;

8.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9.合理化建议和材料代用资料;

10.工程及其说明;

11.引进项目需增加国外厂商提供的设计、施工、设备开箱检验资料;

12.采矿工程还应有地质素描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及施工过程中各项测量结果的记录资料等。

第十一条 技术竣工(含单体试车):

1.建筑工程:按照设计采用的施工技术验收规范,根据施工图进行技术检查,合格后即为技术竣工。民用建筑

工程在技术竣工后,即可签证交工验收证书并交付建设单位;工业建筑工程技术竣工后,先签证建筑工程竣工证书,当设备无负荷联动试车合格后,再随同设备一起交付建设单位;

2.设备安装工程:对安装设备除按规定进行技术检查外,还应按照试车技术规程进行单体试车,试车合格后,签证单体试车合格证书;

3.机床、吊车等单独操作设备,在技术竣工合格后,签证单体试车合格证书;

4.高压设备、动力锅炉及其它防爆工程、井下防水等,按施工技术规范检查合格后,即可签证交工验收证书;

5.在技术竣工(单体试车)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及时处理;由于设计原因或设备缺陷,需要进行修改、完善或返工修理时,由设计或设备单位负责处理,也可提出方案,经建设单位审核后,委托施工单位或承制单位处理。以上处理费用由责任方按有关规定或合同规定承担。

第十二条 无负荷联动试车:

1.单位试车合格后,需对每条生产作业线的全部工艺、设备进行无负荷联动试车,无负荷联动试车由施工单位负责,试车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和试车规程,达到规定时间并测试合格后,即可签发无负荷联动试车合格证书;试车用的动力、油料、燃料等物资未列入施工合同的,应由施工单位提出需用计划,经建设单位审核后供应;

2.无法进行无负荷联动试车的工程,应根据工艺要求,经过通水、通汽、通压缩空气等介质联合试车,合格后即为无负荷联动试车合格;

3.无负荷联动试车签发合格证书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即办理工程与技术资料的交接,该工程移交建设单位负责。

第十三条 负荷联动试车:

1.负荷联动试车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施工、设计单位派人参加。必要时,设备制造单位应派人参加;

2.负荷联动试车前,建设单位应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按照设计和试车规程,向联动机组投料,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或代表产品),即为负荷联动试车合格,并签发负荷联动试车合格怔书;

4.负荷联动试车合格后,建设单位应签发交工验收证书,建设项目移交生产使用。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试生产。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从负荷联动试车生产出合格产品时起,可以按合同规定安排试生产时间,在试生产期间进行设备功能考核,合格后立即办理验收、移交固定资产手续。其余建设项目在验收前不安排试生产时间。

第三章 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经交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并上报有关资料,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第十六条 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1.单项工程验收,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建设单位自行组织(重要项目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2.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按照建设规模和隶属关系进行。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报请国家计委组织验收,或由国家计委按隶属关系委托冶金工业部或地方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小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按隶属关系,由冶金工业部或地方主管部门组织验收,也可由冶金工业部委托省(市、自治区)冶金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在整个项目进行全部验收时,对已验收过的单项工程,不再办理验收手续。

第十七条 竣工验收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复杂程度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验收委员会(组)应由上级主管部门、银行、审计、物资、环保、劳动保护、消防安全、卫生及其它有关部门组成。建设单位、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参加验收工作,必要时还可邀请主要设备制造单位参加。

第十八条 验收委员会(组)的职责:

1.审查建设单位报送的工程建设情况报告及有关文件资料;

2.实地检查全部建筑安装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对工程设计、施工和设备质量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决定或建议;

4.为了搞好竣工验收工作,验收委员会(组)根据工程情况可组织预验收工作。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标准

1.生产性项目和辅助公用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成,能满足生产要求;

2.主要工艺设备安装配套,经负荷联动试车合格,形成生产能力(采矿应以投产第一年的回采矿量计算),能够生产出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产品或代表产品;

3.职工宿舍和其它必要的生活福利设施,能适应投产初期的需要;

4.生产准备工作能适应投产初期的需要;

5.环境保护设施、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使用。

有的建设项目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标准,只是零星土建工程和少数非主要设备未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但不影响正常生产,亦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对剩余工程,应按设计留足投资,限期完成。有的项目投产初期一时不能达到设计能力所规定的产量,不应因此拖延办理验收和移交固定资产手续。

有些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已形成都分生产能力或实际上生产方面已经使用,近期不能按原设计规模续建的,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缩小规模,报主管部门(公司)批准后,对已完成的工程和设备,尽快组织验收,移交固定资产。第二十条 竣工验收工作的主要依据:

1.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调整概算及其它有关设计文件;

2.施工图纸和设备技术资料;

3.国家颁发的环保安全、压力容器等规定;

4.冶金工业部和其它中央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技术验收规范、规程及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引进项目的合同及国外提供的设计文件等。

第二十一条 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需向验收委员会(组)报送的文件及资料;

1.工程建设情况报告;

2.单项工程交工验收机构签证的全部单项工程交工验收证书;

3.上报主管部门备案的单项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4.建设单位编制的生产准备情况报告;

5.安全、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效率等情况报告;

6.竣工决算及当地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

第二十二条 安全环保。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安全环境保护部门提交“安全、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安全、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试运行情况,与主体工艺设备同时组织验收。

第二十三条 竣工决算的编制与审计。竣工验收项目或单项工程应认真清理所有财产和物资,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前,编出工程竣工决算,分析工程概算、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控制和投资效果,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当地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竣工项目经验收交接后,要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档案管理。竣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将所有技术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类立卷,交生产单位统一保管,以适应生产、维修需要。重要的资料,还应进行复制归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参加验收,或委托冶金部档案管理部门验收;冶金部、地方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冶金部、地方档案管理部门参加验收。

第四章 遗留问题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 遗留的尾工项目,应根据初步设计的规定,参照实际情况,在验收中一次审定尾工的内容、数量、投资(包括贷款、自筹投资等)和完成期限,按项目隶属关系,列入计划,由施工单位继续完成或由建设单位负责建成。第二十六条 投产后所需原材料、协作配套件供应等外部条件还不全部落实的项目,在验收交付生产后,由企业或主管部门继续抓紧解决,不应影响项目验收工作的正常进行。如因原材料、协作配套等外部条件不落实达不到原设计要求,经验收委员会(组)审查后,报原批准单位审定。

第二十七条 对某些工艺技术有问题,关键设备有缺陷的项目,经过投料试车考核,达不到设计能力,经验收委员会(组)审查后,可报原批准单位重新核定设计能力。

第二十八条 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应在3个月内办理竣工验收和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不按期办理竣工验收和移交固定资产手续的建设项目,按建总发字(91)第82号建设银行、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收入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执行;如3个月内办理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 移地大修工程的竣工验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关于交工、竣工验收有关资料的交接,包括竣工图的编制责任等问题,建设单位应在与设计、施工单位签订的设计和施工合同中加以明确。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在组织实施上作必要的补充。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冶金工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行,《冶金工业基本建设竣工验收办法》[(86)冶基字第1267号]同时废止

下载冶金工业的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冶金工业的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冶金工业压力管道管理若干规定[大全]

    冶金工业压力管道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压力管道的安全技术管理,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防止人身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工业管道管理规程规范,结合冶金......

    冶金工业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大全

    冶金工业管理论文选题参考目录大全 冶金工业管理论文选题参考目录大全 论文序号 论 文 题 目001 中国铜行业资源“瓶颈”研究与海外资源开发 002 基于工作流的钢铁行业ERP研......

    稀土在冶金工业的应用

    稀土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 和钇(Y)共17 种元素。稀土元素在冶金、石油、化工、纺织、陶瓷、玻璃、......

    冶金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合集5篇)

    冶金工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夏洛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冶金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冶金工业压力管道管理若干规定(最终版)

    冶金工业压力管道管理若干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压力管道的安全技术管理,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防止人身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工业管道管理规程规范,结合冶金......

    机械建冶金工业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机械建材冶金工业科) 今年上半年,我们机械建材冶金工业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安排的2011年重要工作事项和全市工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目标,严格按照我委制......

    冶金工业建设工程预算清单软件2012版

    冶金工业建设工程预算清单软件 2012版 一、包含定额: 冶金工业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2007年版)、冶金工厂建设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6年版)、冶金工业建设工程工程......

    冶金工业管道失效案例研究论文[精选5篇]

    1冶金工业管道失效案例分析及其预防方法探究的意义管道是一种新型运输的一种手段,它的性质和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运输的方式之一。相对于对液体、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