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关于希斯克利夫
《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关于希斯克利夫
我实在不能用我自己理念去评价希斯克利夫。
对于一个从小被剥夺人间温暖的弃儿,亨德雷的皮鞭,凯瑟琳的背叛。。他的心理已经极度扭曲,所以才会有后面疯狂的报复。我开始的时候对这个人物是比较憎恶,因为他强烈的自尊,以及他对凯瑟琳变态的爱,尤其他对下一代无辜人的报复,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放过。。
后来再看,对他又有不少怜悯和同情。当一个人被仇恨控制时,生活也被异化。尤其凯瑟琳死后,希斯克利夫把对凯瑟林强烈的爱变成狂暴的恨以及冷酷无情的报复。他的内心是孤独和凄凉的。
他和凯瑟琳彼此相爱,却没在一起,每次当他进行完疯狂的报复后,就陷入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凯瑟琳无尽的思念中,他得多么的痛苦。。
可见,爱与恨之间,有时那样遥远,有时又那样的接近。
全书的最后希斯克利夫放弃了复仇,含笑死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在一起了。算是个美好的结局,希斯克利夫也从恨中得到了解脱。
山坡上有三个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顿,一边是希斯克利夫。
这便是对爱与恨最美的诠释。
人性开始复苏,希望在人间。无论是冷酷的恨也好,“超人的爱”也好,都不能排斥否定“人间的爱”。在这现实的世界中,天长地久的毕竟是“人间的爱”。
2011年12月11日于图文
第二篇:呼啸山庄读后感中文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呼啸山庄读后感中文,请参考!
呼啸山庄读后感
1《呼啸山庄》讲述啦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山庄的林顿家族之间的故事。
西斯克利夫是老恩萧收养的孤儿,遭到老恩萧的儿子辛德雷的仇视,但他女儿凯茜喜欢他。凯茜虽深爱着西斯克利夫,但由于地位的差异而无法表白。西斯克立夫愤然出走,发誓报复。
当西斯克利夫回来时,凯茜已嫁给啦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西斯克利夫先使辛德雷破啦产,接着又骗娶啦埃德加的妹妹,企图占领画眉山庄。
不久,辛德雷、凯茜、伊沙贝拉、埃德加先后去世,西斯克利夫就奴役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和埃德加的女儿凯瑟琳,甚至对自己与伊莎贝拉所生的儿子林顿也恨之入骨。西斯克利夫虽然达到啦复仇的愿望,但并不感到高兴,于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结束啦自己的生命,去和他魂牵梦系的凯茜相会。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啦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啦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啦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啦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啦希斯克利夫,成啦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啦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啦当他啦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啦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啦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啦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啦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啦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啦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啦希斯克利夫,嫁给啦她不啦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啦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啦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啦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啦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啦,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啦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啦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啦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啦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啦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啦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啦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呼啸山庄读后感2
当爱与恨交织,结局如何?当纯真的爱情面临金钱,名利的的诱惑,为何转眼变成啦赤裸裸的背叛与恶狠狠的报复?今天读啦《呼啸山庄》终于让我啦解啦这些。
初读此书,完全出于好奇。好奇原由来自于模糊记忆中一部老电影的片段。看那电影时年纪尚小,换频道瞎混时间无意看到凤凰卫视正在放的这部片子。那个镜头把我吓住啦:背景是窗外极空旷又狰狞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风呼啸着高高掀起窗帘,一个长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极虚弱的一个女的相拥而泣,悲恸之状感天动地,说的一些话也是可以使人肝肠寸断,悲至极点的一类,气氛很是压抑;音乐又深重,如浊水,回旋着淤结住,流不开化不啦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整个画面多少有点怪异的感觉,甚至让人有颤栗的恐怖感,仿佛有无形之手诡异的伸出来扼住啦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扫啦眼片名,顿时觉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庄》。就着孩童丰富想象力和自以为是的理解力,我当场对片名作啦想当然的几种解释,——现在看啦书才知道当时全是曲解啦——对于这个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电影我兴趣不大,转而换台寻动画片去啦。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却再也挥之不去,萦绕记忆深处至今日。读啦原著,忆起那个镜头,也知道《咆哮山庄》就是手中所捧的这本《呼啸山庄》啦,才觉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浓,很真实,很到位。天性愚驽,书中个别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时未能领会,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写,饱含激情的对话,性格各异的人物,激起心中丰富的情感浪花,悲喜无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灵性的,它们在风中呼号,在矛盾中痛苦挣扎,在痴恋中撕心裂肺,它们点化啦我拙钝的心智,引着我进入那个癫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脸或笑或泣,旋转着,在眼前变换着,冲突着,意乱神迷。寒假重读此书,再次陷入那个怪异的梦魇。
我为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扼腕叹息,也深深折服于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无论是描述,还是故事脉络方面,都使我获益匪浅。
故事从呼啸山庄老主人恩萧捡回一个吉卜赛弃婴希斯克利夫说起。小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和辛雷登兄妹一起长大,老恩萧怜爱弃婴甚至超过啦自己的孩子,哥哥辛雷登却从小就非常讨厌希斯克利夫,随着呼啸山庄主人老恩萧的离世,失去庇护的希斯克利夫常常受到新主人辛雷登的欺负。而希斯克利夫和妹妹凯瑟琳在性格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两人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是各自的翻版,他们无视身份的悬殊,彼此深刻认同,并深爱。
只可惜,两个人热烈深沉的爱没有修成正果,当凯瑟琳决定嫁给画眉田庄的林顿时,希斯克利夫负气出走从两人纯洁的感情出发,凯瑟琳无疑是深爱希斯克利夫的,世上每一个林顿都可以消失,但我绝不会放弃希斯克利夫,可是,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我的身份,我们就得做乞丐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细腻对人性无情揭露的同时,又对爱情进行啦深刻的诠释:我对林顿的爱就好比林中的树叶,在冬天草木枯萎的时候,叶子会在时光中蜕变。而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就像树下亘古不变的岩石,尽管他带给我的愉悦并不多,可是这点愉悦已经足够。(决定嫁给林顿之前,凯瑟琳说)
艾米莉特意营造出诡异的梦魇般的夸张氛围。有些情节似乎带有非现实世界的蹊跷神秘。灵魂,呓语,幻象,噩梦使故事有啦传奇色彩,淋漓尽致的展现啦最深的迷恋,最痴的执著,最痛苦的挣扎。风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与人物激荡的情怀相得映彰,荒凉的旷野深远多变,阴郁悲怆,突显啦人物性格,展现来自人性的深沉之爱,让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样野性无常深邃无边的爱深入人心,强烈的撼动着人的灵魂。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啦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啦,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啦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啦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
看完整本书,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不禁想问,有什么东西能毁灭一段最美的爱情?金钱?利益?这些不过是表面的推辞,最大的凶手就是那颗被当时封建社会毒害的虚荣心。虚荣心是可怕的隐形敌人,它无处不在,它悄悄地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人们潜意识认为,它一点也不可怕,就忽视啦它的存在,但事实很坚定地告诉我们,它,不容忽视。
旷野,西风,远处的城镇,折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尝世事无常,造化弄人。这位才华横溢而早逝的女子绝不会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会被后人誉为最奇特的小说且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粒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深深惊叹于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第三篇: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1“爱”属于人性的最美好的部分;“恨”是人性的扭曲,是人性的堕落。这部小说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由于受挫折的“爱”,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他的报复给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户人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企图冻结人性,在他的周围用“仇恨”建立绝对的统治。
但是在年轻一代的哈里顿。欧肖与凯瑟琳。林顿之间,终于重新建立起了真挚的爱情,冻僵的,麻木的人性复苏了,被压抑的人性在“爱”的回归中得到了解放,人们又拥有了希望。
通过这部小说,作者想告诉世界上的人们:“恨”消灭不了爱,“爱”比恨更有力量;在现实世界中,天长地久的是“人间的爱”。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和生活在英国北部约克郡的一个偏僻地区,也就是《呼啸山庄》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她与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和妹妹安恩。勃朗特都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着名小说家。她出身于清贫的牧师家庭,从小就喜爱文学,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许多文学作品。
大约在1846年时,她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呼啸山庄》,第二年小说公开出版,第三年病魔就无情地夺去了这位天才作家的年轻生命,当时她年仅30岁。
《呼啸山庄》刚一出版就遭到评论界的猛烈谴责,被人嘲讽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直到进入20世纪,艾米莉的天才和她的《呼啸山庄》才逐渐得到文艺界的广泛认同,而且她的声誉也越来越高。英国着名小说家毛姆还把《呼啸山庄》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2当爱与恨交织,结局如何?当纯真的爱情面临金钱,名利的的诱惑,为何转眼变成啦赤裸裸的背叛与恶狠狠的报复?今天读啦《呼啸山庄》终于让我啦解啦这些。
初读此书,完全出于好奇。好奇原由来自于模糊记忆中一部老电影的片段。看那电影时年纪尚小,换频道瞎混时间无意看到凤凰卫视正在放的这部片子。那个镜头把我吓住啦:背景是窗外极空旷又狰狞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风呼啸着高高掀起窗帘,一个长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极虚弱的一个女的相拥而泣,悲恸之状感天动地,说的一些话也是可以使人肝肠寸断,悲至极点的一类,气氛很是压抑;音乐又深重,如浊水,回旋着淤结住,流不开化不啦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整个画面多少有点怪异的感觉,甚至让人有颤栗的恐怖感,仿佛有无形之手诡异的伸出来扼住啦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扫啦眼片名,顿时觉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庄》。就着孩童丰富想象力和自以为是的理解力,我当场对片名作啦想当然的几种解释,——现在看啦书才知道当时全是曲解啦——对于这个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电影我兴趣不大,转而换台寻动画片去啦。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却再也挥之不去,萦绕记忆深处至今日。读啦原著,忆起那个镜头,也知道《咆哮山庄》就是手中所捧的这本《呼啸山庄》啦,才觉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浓,很真实,很到位。天性愚驽,书中个别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时未能领会,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写,饱含激情的对话,性格各异的人物,激起心中丰富的情感浪花,悲喜无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灵性的,它们在风中呼号,在矛盾中痛苦挣扎,在痴恋中撕心裂肺,它们点化啦我拙钝的心智,引着我进入那个癫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脸或笑或泣,旋转着,在眼前变换着,冲突着,意乱神迷。寒假重读此书,再次陷入那个怪异的梦魇。
我为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扼腕叹息,也深深折服于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无论是描述,还是故事脉络方面,都使我获益匪浅。
故事从呼啸山庄老主人恩萧捡回一个吉卜赛弃婴希斯克利夫说起。小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和辛雷登兄妹一起长大,老恩萧怜爱弃婴甚至超过啦自己的孩子,哥哥辛雷登却从小就非常讨厌希斯克利夫,随着呼啸山庄主人老恩萧的离世,失去庇护的希斯克利夫常常受到新主人辛雷登的欺负。而希斯克利夫和妹妹凯瑟琳在性格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两人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是各自的翻版,他们无视身份的悬殊,彼此深刻认同,并深爱。
只可惜,两个人热烈深沉的爱没有修成正果,当凯瑟琳决定嫁给画眉田庄的林顿时,希斯克利夫负气出走从两人纯洁的感情出发,凯瑟琳无疑是深爱希斯克利夫的,世上每一个林顿都可以消失,但我绝不会放弃希斯克利夫,可是,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我的身份,我们就得做乞丐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细腻对人性无情揭露的同时,又对爱情进行啦深刻的诠释:我对林顿的爱就好比林中的树叶,在冬天草木枯萎的时候,叶子会在时光中蜕变。而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就像树下亘古不变的岩石,尽管他带给我的愉悦并不多,可是这点愉悦已经足够。(决定嫁给林顿之前,凯瑟琳说)
艾米莉特意营造出诡异的梦魇般的夸张氛围。有些情节似乎带有非现实世界的蹊跷神秘。灵魂,呓语,幻象,噩梦使故事有啦传奇色彩,淋漓尽致的展现啦最深的迷恋,最痴的执著,最痛苦的挣扎。风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与人物激荡的情怀相得映彰,荒凉的旷野深远多变,阴郁悲怆,突显啦人物性格,展现来自人性的深沉之爱,让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样野性无常深邃无边的爱深入人心,强烈的撼动着人的灵魂。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啦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啦,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啦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啦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
看完整本书,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不禁想问,有什么东西能毁灭一段最美的爱情?金钱?利益?这些不过是表面的推辞,最大的凶手就是那颗被当时封建社会毒害的虚荣心。虚荣心是可怕的隐形敌人,它无处不在,它悄悄地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人们潜意识认为,它一点也不可怕,就忽视啦它的存在,但事实很坚定地告诉我们,它,不容忽视。
旷野,西风,远处的城镇,折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尝世事无常,造化弄人。这位才华横溢而早逝的女子绝不会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会被后人誉为最奇特的小说且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粒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深深惊叹于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3在这个学期的英美名著电影赏析的选修课是我自己很喜欢的课程,首先因为我自己对名著很感兴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课堂上看过的每一部电影我都很认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无论是名著本身的内涵还是课堂上外延的知识,我都收获颇丰。其中《呼啸山庄》是我感受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对这部电影稍作剖析。记得高中的时候一直就想看《呼啸山庄》,但是很多人都说很晦涩难懂,最后一直到现在才看了。
看了一遍之后的确有很多不明之处,但再一次细细观看之后,作品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终于明白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我一开始以为《呼啸山庄》和以往我看过的十九世纪女作家的作品一样,都是描写上流社会高雅的爱情,影片会出现那些熟悉的聚会,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预期相反,我却看到同时代英国社会的压迫和阴冷,人性的欲望以及不择手段报复的丑恶面。可能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同时代的英国人反而无法接受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很多都与当时的社会相悖,直到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呼啸山庄》的闪光点与研究价值。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的小说家,当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灾难促进了工会的形成,也导致了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社会矛盾的呼声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现了对平民百姓的极大同情。《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恋,也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爱却孕育了如影随形的狠,一切由爱出发,期间是希斯克利夫对剥夺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的林顿和恩萧两家的报复,以希斯克利夫死在当年关闭他和凯瑟琳的房间,继续寻找凯瑟琳的爱终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细节之处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融为一体、跨越生死,真正的伟大爱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部电影充满了爱与恨,矛盾但和谐。印象深刻的、无情的、充满活力的爱恋深深地印在观众脑海。接下来,我将不同角度地分析这种爱。凯瑟琳说:“我对艾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叶子。我对希斯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斯克厉夫!”无论是从凯瑟琳还是从希斯克利夫身上,我们都可以找到至真的爱。回顾这些经典的影片,有很多值得传颂和学习的地方,而不像现在商业化的爱情故事影片,只是流于形式,真正值得大家去反复研究的地方不多,只供大家娱乐和消遣。如何把今天的作品写得深刻,展现给大家更多有内涵的思想这些都要我们向以前的经典著作借鉴。
这部电影也反映了作者曾经历过的社会背景。随着资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受住诱惑也是很重要的行为规范了。《呼啸山庄》虽然处处是恨,但是更多的爱却让人感受至深,那种至死不渝的爱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作品本身的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也值得我们挖掘与学习,也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从经典中来,也要走出经典,完成更多有我们时代价值的作品。
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4《呼啸山庄》讲述啦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山庄的林顿家族之间的故事。
西斯克利夫是老恩萧收养的孤儿,遭到老恩萧的儿子辛德雷的仇视,但他女儿凯茜喜欢他。凯茜虽深爱着西斯克利夫,但由于地位的差异而无法表白。西斯克立夫愤然出走,发誓报复。
当西斯克利夫回来时,凯茜已嫁给啦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西斯克利夫先使辛德雷破啦产,接着又骗娶啦埃德加的妹妹,企图占领画眉山庄。
不久,辛德雷、凯茜、伊沙贝拉、埃德加先后去世,西斯克利夫就奴役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和埃德加的女儿凯瑟琳,甚至对自己与伊莎贝拉所生的儿子林顿也恨之入骨。西斯克利夫虽然达到啦复仇的愿望,但并不感到高兴,于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结束啦自己的生命,去和他魂牵梦系的凯茜相会。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啦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啦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啦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啦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啦希斯克利夫,成啦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啦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啦当他啦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啦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啦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啦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啦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啦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啦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啦希斯克利夫,嫁给啦她不啦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啦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啦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啦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啦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啦,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啦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啦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啦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啦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啦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啦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啦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呼啸山庄中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1.象人读后感中文
2.简爱读后感中文
3.《呼啸山庄》读后感范文2500字
4.呼啸山庄读后感1200字
5.呼啸山庄读后感例文
6.呼啸山庄读后感悟
7.呼啸山庄的英文读后感
8.呼啸山庄的读后感500字
9.《呼啸山庄》读后感4篇
第四篇: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2 中西礼仪对比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 4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 5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6 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8 基于情境性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设计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 10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 12 13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15 中西方丧葬文化的对比研究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7 由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看南方身份没落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9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20 论《飘》的女性主义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22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 从《红楼梦》及其译本看中英非赞同表达的异同 2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5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探索 26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On the Gothic Feature of Edgar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28 分析汉英篇章衔接和意合形合的关系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 30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33 白鲸中的自传元素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35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 37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38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40 关键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效果研究 41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论马可•吐温小说中的讽刺技巧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商务谈判着装礼仪禁忌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浅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Factors on English Learning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英汉隐喻中谚语的对比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谈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广告语及商标翻译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英汉植物文化词汇的差异及翻译研究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的怀旧情绪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和谐观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浅析英语演说中对照与其他修辞格的混合应用 从成长教育理论视角解读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活经历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
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论贫困对简爱性格发展的影响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 Use in Learners of Different Ages 88 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
Analysis on the Chapter Titl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90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91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 92 从《呼啸山庄》人物爱情看人性的特点 93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94 英汉谚语特征对比分析
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 96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拉尔夫•埃里森《隐形人》中的凝视与自我建构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99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我矛盾及其成因 100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101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04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105 论《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面性 106 论中美饮食观念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107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 108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爱米丽与曹七巧悲剧性的弗洛伊德解读
On Symbolism in Hemingway's Cat in the Rain 111 论加里·斯奈德诗歌的生态意识 112 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哈代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115 托尼•莫里森《柏油孩子》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 116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 118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 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 119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 120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呼啸山庄>>解读
浅析菲利普从妥协走向庸常的原因—反刍毛姆《人性的枷锁》 122 浅析奈达等值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 123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 125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张培基散文翻译中的体现—以《落花生》的英译为例 126 《天边外》的悲剧分析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
A Study of Foreignization in Film Dubbing Translation 129 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131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132 论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的成长 133 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135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
从《中国老人在曼哈顿》看中美人际关系差异 137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 138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 139
从《教长的黑面纱》看霍桑的象征主义 141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42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 144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 146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 147 政治演讲辞中常用修辞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 149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150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对译
151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 152 浅谈高中英语练习课教学 153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
154 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
155 从《牧师的黑面纱》中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认可与反对
156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 157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人物性格
158 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 159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160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161 《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162 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63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164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165
166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
167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168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169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170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171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172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 173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4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175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
176 The Blacks’ Soul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hite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 177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178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 17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 180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181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18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 183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动物词语研究
184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85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186 中美幽默的比较
187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188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 189 论“绿山墙的安妮”中女主角的成长经历
190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爱伦•坡的《黑猫》
191 Joy Luck Club:Chinese Tradition under American Appreciation 192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193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
194 美国黑人英语在电影中的应用研究
195 视听说结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之设想 196
197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198 双重人格——《化身博士》的启示 199 初中生单词记忆的可行性研究
200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第五篇:大希庇阿斯读后感
《大希庇阿斯》读后感
《大希庇阿斯》柏拉图早期的美学思想的体现,这篇对话对然只是美学理论的雏形,但是柏拉图对美的思考而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大希庇阿斯在苏格拉底的层层追问下,逐渐的对美定义的完善与改变,从最开始的具象实物,浅显的理解美。美是难的这个最后的结论,其中对美的认知一步一步的提升,虽然最后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美与和谐、实用主义、感官主义和道德伦理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陈列了大致五个观点
一、美是具有美的属性的具体事物;
二、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某种材质或形式;
三、美是恰当、有用、有益;
四、美是人生的幸福与美满;
五、美是视听觉引起的快感。但是苏格拉底全部否定了这些观点。因为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人认知上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也就带有很片面的观念。当时的苏格拉底无法区别个体与总体,理性与感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这些矛盾没有解决,因而得出的这么多的结论被一一反驳。
我认为对于美的定义应该用唯物辩证和历史发展的的观点去对待,没有永恒,绝对的美,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对于美的认知是不同的,尤其是这多元化的世界。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背景环境也不同,每个人的认知范围是有限的,因此也就会对于美的观念有所不同。如果机械的给美下一个定义,永远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结论,因为我认为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在不停的实践活动中不仅有了各自的生活,同样也创造了美,人的发展没有停止,美的发展没有停止,美的本质也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反而,我觉得苏格拉底最后一个结论没事难的,更加的正确,因为人无法看到千百年后的未来,又怎么能够总结得出来未来的结论呢!但是如果将美的概念加上一个时代的标签抑或说是限制,我觉得倒是可以好好探究而得出一个结论。
2010年3月工业设计(理工)1002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