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新闻出版、财政、文化关于转发《关于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和使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 补充更新和使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财政局:
为认真落实财政部《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和使用工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和使用工作的通知》(新出联〔2013〕7号),现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落实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农家书屋出版物按照每村每年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充更新。中央和省财政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给予一定补助,其中20%用于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各市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市、县财政分担比例,并保证配套资金足额落实。
二、明确出版物补充更新方式。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为确保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落实到位,保证出版物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农民群众文化权益,我省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将采取基层群众选书与全省集中采购相结合的模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根据各地选
书意见和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采购目录,并组织实施政府采购,具体实施办法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加强监督检查。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做好农家书屋工作的关键环节,各级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顺利开展。
附:关于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和使用工作的通
知(新出联〔2013〕7号)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财政厅省文化厅
2014年1月28日
第二篇:关于转发省府办进一步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
关于转发省府办进一步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实现耕地占补
平衡的通知
龙政办〔2010〕2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
为切实做好我市的补充耕地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现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闽政办[2010]231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抓紧落实机构人员
各县(市、区)要按照闽政办[2010]231号文的要求,切实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机构的建设,尚未建立专门机构的,要在2010年底前抓紧建立土地整治中心、设立专户,并落实相应的编制、专业技术人员和车辆设备等;已建立专门机构的,必须确保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从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每年要将土地整治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补充耕地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实保障。
二、部门密切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做好补充耕地工作,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拨付、农业部门要参与项目验收和后续管理、农综部门要参与项目报备、林业部门要支持耕地开发项目立项等工作。
三、简化管理环节
为简化环节、提高效率,600亩以下土地整理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立项、规划设计审查、概预算批复、资金拨付、中期检查、项目稽查、验收、审计等日常管理工作,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进行督查。
四、严格目标考核
市政府将对各县(市、区)上一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未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又未通过有偿调剂方式补足指标的县(市、区),暂停受理其下一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申请。超额完成任务的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转让,原则上应在市内进行,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具体指导。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我省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连续十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但我省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补充耕地难度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占用耕地需求逐年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形势日益严峻。为确保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用地需求,现将进一步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强化各级政府补充耕地的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完善考核机制;全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海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科学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着力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二)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和群众积极参加的联动机制,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各方做好补充耕地工作的积极性。
(三)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重点,适度实施土地开发,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四)严格管理,确保质量。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二、完善补充耕地计划和项目管理
(一)下达补充耕地任务。省政府按照各设区市建设占用耕地情况、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依据上述三项因素的具体权重,核定并下达各设区市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任务。各设区市政府要积极组织县(市、区)实施补充耕地项目,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二)加强项目立项管理。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将耕地后备资源地块造册登记,建立补充耕地项目库,并会同农业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单位科学选择项目,合理确定项目规模。
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项目立项审查,严防项目重复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和100亩以上的土地复垦、土地开发项目由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立项;100亩以下土地复垦、土地开发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立项。
(三)做好项目设计和预算审查。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突出耕地质量、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做好项目设计审查。市、县(区)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组织开展项目投资预算审核,强化项目投资方案评审,严把项目投资审批关。各地要建立评审专家库,健全专家评审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严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各类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应按相关规定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资金县级报账制、竣工决算审计制等基本管理制度,严格按设计施工。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省和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稽查和联合驻点检查等方式,督促提高项目工程质量。要加强项目实施报备工作,项目实施各环节的情况应及时在福建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动态监管系统报备。
(五)规范项目竣工验收。按照“谁立项、谁验收”的原则,由同级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各类补充耕地项目的工程建设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情况进行验收。土地整理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组织检查验收。
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汇总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省农业厅按照规定对新增耕地的数量、质量进行抽查,各地应认真落实抽查提出的整改意见。验收通过的补充耕地项目,应及时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报备,取得备案配号。
(六)调剂补充耕地指标。各地应在本行政区范围内,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任务。对确实无法完成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的市、县(区),允许以有偿调剂方式受让其他市、县(区)超额完成的补充耕地指标。出让方与受让方自行协商确定有偿调剂费用,按照规范格式签订协议,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三、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一)切块下达专项资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根据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的任务数分配专项资金,切块下达各设区市专项使用。设区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投资预算,将专项资金下拨至县(市、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专户。
(二)严格资金使用监督。各地要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及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规范专项资金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和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建立部门联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和管理的有机融合。
四、严格补充耕地考核工作
(一)考核内容。各地取得国土资源部网络备案配号的新增耕地面积以及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调剂数量,作为补充耕地任务的考核依据。
(二)考核办法。省和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补充耕地台账,考核各地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省国土资源厅每年第一季度组织对设区市上一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考核。
(三)考核奖惩。对补充耕地项目质量好、超额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的设区市予以适当奖励。对未完成省政府分解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又未通过有偿调剂方式补足指标的设区市,暂停受理其下一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申请。
五、切实加强补充耕地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各市、县(区)政府是补充耕地的责任主体,市、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是补充耕地任务的第一责任人。设区市政府要通过签订责任书将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任务分解下达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要具体落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责任单位。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各市、县(区)政府要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机构建设,充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工作经费。
(二)健全完善配套管理措施。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牵头会同省财政、农业等部门,按照国家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本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管理、验收(中期、竣工)等配套管理规定,研究制订按数量核定补充耕地计划的具体办法。确保补充耕地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指导,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项目,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建立补充耕地指标管理平台,严格补充耕地指标形成、调剂、考核和使用管理。
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补充耕地项目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监管办法,督促各地落实专项资金预算实施和管理工作。
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专项资金使用监督力度,防止侵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农业部门应当加强补充耕地项目的验收和后期管理,指导土地质量改良,促进项目综合开发利用,以发挥效益。
林业部门、海洋渔业部门对涉及疏林地、沿海滩涂的土地开发项目应当予以支持。
(四)调动群众积极性。各地要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支持项目建设,参与项目实施;要尊重群众意愿,依法依规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八月十三日
|关闭本窗口|
第三篇:唐国税函〔2009〕79号唐山市国家税务局转发关于做好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
唐山市国家税务局
唐国税函〔2009〕79号
唐山市国家税务局
转发关于做好2008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现将〘河北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冀国税函〔2009〕110号)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的要求,将企业关联申报作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和部署,辅导企业做好2008关联交易申报工作。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冀国税函〔2009〕110号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134号)转发给你们,请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与所得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将企业关联申报作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和部署,辅导企业做好2008关联交易申报工作。
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关联交易申报的企业,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四条及〘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处理。
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国家税务总局
急 件 国税函〔2009〕13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发生关联业务往来的企业应履行关联申报义务。各地税务机关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1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2008年版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业务需求〗的通知〙(国税函〔2009〕72号)的有关规定,将企业关联申报作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和部署、统一开展内部培训、统一对外宣传和辅导,加强所得税管理部门和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汇算清缴结束后关联申报的审核和评估工作,确保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九年三月十七日
国家税务总局 2009年3月23日封发 校对:国际税务司 反避税处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9校对:国际税务管理处 吴永建
年4月1日封发
唐山市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9打字、校对:国际税务管理处
年4月14日封发2 史绘新
第四篇: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通知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做好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
财教[201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健全和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财政政策保障机制,确保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预算时,要认真按照中央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增加财政文化投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不含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的安排,也要按照上述原则增加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保证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规定,继续做好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征收、上缴、预算分配和使用管理等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应研究采取相关措施,逐步增加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支出。
二、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
新增财政文化投入应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加强重点领域经费保障。
(一)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建立完善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长效机制。要促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支持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中央、省、市级财政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对村级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更新维护和开展农村文体活动按照一定标准予以补助,并对成绩突出的地方予以奖励。继续支持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改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二)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国家和民族全局性利益,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责任,大幅增加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投入,支持文化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化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等。要重视加强文物安全工作,消除文物安全隐患。支持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历史资源数字化。
(三)支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对外文化传播。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鼓励和引导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地方财政也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优秀剧节目创作和重点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投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支持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支持重点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企业发展,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和重组,推动文化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努力发展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三、创新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财政文化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式,努力探索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增强财政文化投入的有效性、激励性和引导性,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通过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包括民营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逐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促进文化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二)创新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鼓励扩大文化消费,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
(三)创新财政投入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绩效管理机制,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投入的重要依据。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规范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财政设立的各项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应当随着文化改革发展形势和绩效评价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
(一)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支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绩效评估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挂钩办法,促进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和重点文艺院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鼓励其在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过程中发展壮大。落实鼓励社会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
(二)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在资产和土地使用、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并按照中央规定将扶持政策执行期再延长五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已转制企业完善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政策衔接,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有机对接。落实鼓励文化产业研发和高新技术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实施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出口退税和营业税政策,引导文化企业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五、建立健全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壮大文化建设整体实力
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建立完善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相分离的原则,结合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的特殊性,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完善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
(二)切实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文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出租、出借行为,细化和完善有关审核流程,明确审核原则与审核依据,不断提升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国有文化企业转制过程中的资产监管,做好转制单位清产核资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结果审核、资产评估备案、产权登记等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开展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等工作,落实负责人经营管理责任。加强兼并重组、重大投资等重大事项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推动国有文化资产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文化领域结构调整,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国有文化企业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合并、重组、股改和上市步伐,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格局。
(四)逐步将国有文化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加强文化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逐步将国有文化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扎实做好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要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地方文化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理清思路,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科学合理制定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各项财税政策,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要密切跟踪分析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财政政策措施,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财政部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财政
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
财教[201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健全和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财政政策保障机制,确保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施落到实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预算时,要认真按照中央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增加财政文化投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不含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的安排,也要按照上述原则增加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保证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规定,继续做好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征收、上缴、预算分配和使用管理等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应研究采取相关措施,逐步增加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支出。
二、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
新增财政文化投入应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加强重点领域经费保障。
(一)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建立完善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长效机制。要促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支持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中央、省、市级财政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对村级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更新维护和开展农村文体活动按照一定标准予以补助,并对成绩突出的地方予以奖励。继续支持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改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二)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国家和民族全局性利益,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责任,大幅增加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投入,支持文化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化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等。要重视加强文物安全工作,消除文物安全隐患。支持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历史资源数字化。
(三)支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对外文化传播。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等专项艺术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鼓励和引导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地方财政也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优秀剧节目创作和重点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投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支持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支持重点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企业发展,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和重组,推动文化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努力发展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三、创新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财政文化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式,努力探索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增强财政文化投入的有效性、激励性和引导性,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通过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包括民营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逐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促进文化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二)创新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和带动金融资
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鼓励扩大文化消费,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
(三)创新财政投入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管理机制,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投入的重要依据。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规范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财政设立的各项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应当随着文化改革发展形势和绩效评价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
(一)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支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绩效评估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挂钩办法,促进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和重点文艺院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鼓励其在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过程中发展壮大。落实鼓励社会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
(二)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在资产和土地使用、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并按照中央规定将扶持政策执行期再延长五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
要求,推动已转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政策衔接,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有机对接。落实鼓励文化产业研发和高新技术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实施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出口退税和营业税政策,引导文化企业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五、建立健全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壮大文化建设整体实力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建立完善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相分离的原则,结合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的特殊性,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完善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
(二)切实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文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出租、出借行为,细化和完善有关审核流程,明确审核原则与审核依据,不断提升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国有文化企业转制过程中的资产监管,做好转制单位清产核资结果审核、资产评估备案、产权登记等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开展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等工作,落实负责人经营管理责任。加强兼并重组、重大投资等重大事项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推动国有文化资产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文化领域结构调整,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国有文化企业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合并、重组、股改和上市步伐,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格局。
(四)逐步将国有文化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加强文化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逐步将国有文化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扎实做好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要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地方文化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理清思路,科学合理制定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各项财税政策,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要密切跟踪分析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财政政策措施,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