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公祖传凉粉创始人何平由律师转行卖凉粉的创业故事完整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0:0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外公祖传凉粉创始人何平由律师转行卖凉粉的创业故事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外公祖传凉粉创始人何平由律师转行卖凉粉的创业故事完整版》。

第一篇:老外公祖传凉粉创始人何平由律师转行卖凉粉的创业故事完整版

我和老外公祖传凉粉的这些年

(何平口述仙人掌网首席记者杨四春 整理)

第一章:寒窗外苦读,只为谋一条生路

我1968年出生于四川内江高梁镇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985年初中毕业时,因39分之差没能考上高中。我家里兄弟姊妹多,即使考上了父母也供不起,我索性就不奢望读书这条路了,回家种了两年庄稼。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里的长子,我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于是在种庄稼之余,我到成都的培训学校去学习孵化,计划在家里孵化一些新品种的鸡鸭鹅苗来换钱。可惜那时能力有限,这个事终未变成我发财致富的门路。

舅舅是镇上广播站站长,也是当地修电视机、收音机的能手,我便跟着舅舅学修电视机。因文化有限,难以入行,1987年,舅舅把我介绍到重庆石桥铺的外语学校,在这里当起了一名水电工,一干就是五年。

尽管那时的工资才60元/月,到后来涨到92元/月,但是对于一个刚进城的泥腿子来说,我已经是够幸运的了。怀着感恩的心,我兢兢业业的把这份工作像侍弄自家菜园子一样小心的侍候着,几年下来,整个外语学校哪里有几个阀门、哪里有几根电线,我都了如指掌。我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及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农村孩子嘛,只有比别人多付出,让别人看到你的成绩,才不会被人瞧不起,才会有出息。那时我心里是这样想的。

工作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学校的操场边、路灯下,到处都有我的身影。白天夜晚加起来,每天不少于8小时。记得那是1989年4月的一天,中午饭时候,陈勇老师对我说,“你那么爱读书,干脆就去读自考吧!”吃完饭丢下饭碗,我立马赶到沙坪坝工人村的自考办去咨询,确实有自考!第一次知道天底下还有自考这回事。我当时那个兴奋啊,无法言表。

各种形形色色的自考专业列了整整一面墙,我选择了读法律专业。当时上半年的考试已经报过了,我只能报下半年10月份的考试,我报了四科,立马就买了四科教材,开始发疯的自学。

从此,我便更加争分夺秒的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那时候,水电工需要经常到学校的行政楼去领各种材料、五金备件等。就连去领材料的这点时间我也舍不得浪费,边走路边看书一直走到行政楼,领好材料后把书放在材料框里,干完活后又猫在墙角继续学习。

为了更好的保护好书本,我用报纸包了厚厚的两层书皮,书脊处用胶布裹了又裹,尽管这样,但是每本书到最后都还是被我读得破烂不堪。因为我就只有初中文化,很多字不认识,我就查字典、把读音、释义等标注在旁边,时间久了,一本书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1989年10月,我第一次走进自考考场,四科全过。特别是考第一科法律基础理论,三个小时的考题我半个小时就基本做完了,为了谨慎起见,我还是反复检查、修改,磨蹭到考试结束前30分钟才走出考场。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了轻飘飘是什么感觉,那种春风得意的感觉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从那以后,我一发不可收拾,每次都报六科,基本上是全过。后来我还有多余的时间,就又报了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和文秘三个专业的自考。

1992年,我拿到了心仪已久的大专法律文凭。

说实话,我想拿本科文凭。

但是,这得考外语。可是,初中毕业的我,对外语的认识也就是仅仅知道26个英文字母而已,初中学的几个单词,早已经还给老师了。

既然我在外语学校上班,我就想到旁听日语,和学校的日语老师商量好了,每次他给学

生上日语课,我就坐在最后一排旁听。

某副校长知道这个事了,找到我谈话,他说,根据国家的规定,成年人是不允许在中学生课堂旁听的„„

从副校长办公室出来,我当即就有了辞职不干的念头。我当时觉得再在这里待下去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反正自考文凭也拿到了,我怕个啥!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就是自卑的自尊心在作祟,也是无知的狂妄罢了。

我要求辞职,当时的校长和后勤主任他们多次挽留我。我想,在外语学校的历史上,校长出面留一个临时工,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吧。校长和主任确实舍不得我走,毕竟这个四川来的小伙子五年来在这个学校留下的吃苦、踏实、肯干、肯学的印象,每个人都很清楚。校长看我去意已决,硬要让我给她写一个书面的辞职报告。其实我心里清楚,我就一个临时工,换作别人,不想干了直接走人就是了,哪还需写什么辞职报告,她这是在换个法子挽留我。

我照办了!1992年正式离开了外语学校——我来重庆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也是第一个梦开始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些依依不舍。

第二章、向张国荣、蔡国庆学开相馆

从外语学校出来后,我从朝天门批发市场进了一些日用百货,回老家内江乡镇去赶场卖,或许是因为性格、能力和经验等欠缺的缘故吧,这个买卖我没能干下来,很快就放弃了。

走投无路,我又回到重庆,在建筑工地给人打工,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每天收工下来,从头到脚厚厚的一层灰,人的样子都没有了,我觉得再干下去,连起码的一丁点的做人的尊严也没有了。伤心至极,我必须重新寻找机会。

后来,经外语学校的一个老师的介绍,我到了渝中区鲁祖庙附近的张国荣摄影器材公司,搞设备维护维修。说来挺搞笑,那时在重庆,除了这个张国荣,还有一个同行叫蔡国庆,偶尔你会听到“欢迎张国荣、蔡国庆”一类的话,不过这可不是什么明星演唱会,就是重庆当时照相行业两家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的老板而已。

外语学校的老师介绍我去张国荣那里的理由就是“这个小伙子肯干”,的确,我一路走来,就是凭着这个“肯干”和“舍得干”,用我们重庆话说,那就是“舍得干惨了!”

我先是被派到上海的器材厂家学习了两个月,回来就负责彩扩部的所有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还要经常下去各个区县去做售后服务,教客户如何使用、维护、维修这些冲扩设备和照相器材。

照相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我也有太多的不懂、不会。怎么办?买书回来自学。那段时间,每次到了区县,白天干活,晚上我就在小旅馆里整夜整夜的看书看报,自学摄影理论。

在张国荣彩扩部干了一年多。到1993年,我向老板买了一套冲扩设备,旧的,3万多块钱,新的要6万多,不敢买。我没钱,是舅舅投资的。我和舅舅在内江老家合伙开冲印部,可是在内江我们还是没能把这个生意干起来。

1994年,我把冲扩机搬到了綦江打通。

当时打通镇上的相馆的摄影技术水平不太好,还不会室内彩照、夜景等“技术活”,我虽然干这行时间不长,但是凭着自己的自学和拜师各大相馆,以及对设备的熟悉,我的照相和冲扩还是不错的。

在打通开照相馆,还是找了一些钱。不过那时没眼光,错过了一些机会,比如那时刚刚推行身份证,要是把这个业务接下来,那说不定我早就发了。后来估计一年不少于十万元利润,可自己没有那个眼光,看不到那个市场,可叹、可笑!那时我始终不想待在打通这个山沟沟里,始终认为年轻人应该到外面去闯荡。所以,1998年,我离开了打通,照相馆生意

也因此宣告终结。

第三章、自学三个月的“何大律师”

有人建议我去考律师。

其实从1992年法律自考专业毕业后,我从来没有想过去考律师,可能是自卑和信息闭塞的缘故吧。

但是此时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出路,就考律师吧。

我把大学的法律课本全部买回来,硬拼了三个月,1998年10月份参加全国律师考试,运气不错,顺利过关,总分高出分数线3分。

有人说我是幸运,其实不是,此时虽然离我读法律自考时已经相距十来年,不说别的,法律基础理论体系在这十年间的升级、衍进已经很厉害了,我拿着当时的大学法律课本都看不懂,但是,我就凭着自己顽强、高效的自学,把这些书本一本本啃下来,凭实力顺利通过律师考试的。

1999年,我拿到了律师资格证,2001年拿到了律师执照。这期间,我在重庆市第一律师事务所实习、工作,一直干到2003年。期间,我办了许多行政官司,帮老百姓告官,还办了很多免费的援助案子,在多家报社上写了很多法律方面的稿子,为百姓做了无数次的免费咨询,应该说,干律师也还干得不错。

第四章、ISO9000开启我的管理咨询生涯

2002年,我参加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并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IOS9000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在给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我也开始给企业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认证、培训、咨询等工作。

这期间,我先后给重庆市急救中心、青木关医院、沙坪坝医院、西南铝加工厂的下属企业等做过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工作。

记得,当时在重庆市急救中心化验科,主任问我,“小伙子你懂不懂检验?”我说我不懂,但是我接着说,我懂得从管理的角度、从质量管理体系的角度,如何让你们科室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高效、让病人更满意„„主任听后频频点头,安排科室人员参加我的培训,在我的指导下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认证。

我还记得,当时的青木关医院,派了28个人到江北的蓝箭宾馆听我讲课。听了课后,一科室主任对我说,我们先还有情绪,觉得花这么多钱不值,现在我们都觉得我们医院有希望,我们回去后要把医院办得更好。

走访青木关医院,我震惊了。别的不说,妇产科每一间病房,石灰墙发霉、发黑,简直叫恐怖。我不明就里,问了几个医生,医生让我猜,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其中的缘由。“猜不出来吧?”“这是当地的一个习俗,是产妇把自己的奶水泼到墙上,据说这样可以使得产妇以后的奶水更加充足„„”

我晕,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的指导下,医院领导当即组织开会、整改,一个星期下来,整个青木关医院焕然一新,如新建的医院一般:过道摆上了鲜花、柜台整洁、墙面刷新,就连卫生间的小间都全部粉刷一新。

做律师和做管理,也许做管理的贡献更大,我的工作中心便偏向了做管理咨询。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在管理咨询方面干得得心应手了,不过,干得很多,收获未必满意,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这何时才能让我在重庆买得起房?还不说别的!

第五章、到浙江,到山东,终究倦鸟归林

2003年农历大年三十那天,我揣了5000块钱,提了十几件衣服,还有几十斤重的书,从重庆出发,2004年农历大年初一,来到了浙江台州。因为我妹妹在椒江打工,便到了她那里落脚。

在椒江找工作很顺利,我进了台州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不过,整个公司三个月都没接到一单业务,继续待下去看不到希望。我又到另外一个咨询公司,干了三个月,期间也干了不少大事,但是老板乱整,乱花钱,收入多但是开销更大,很快把公司整垮了。

紧接着我去了隆标集团,当时该集团年产值是4个亿,600多人的企业,我在里面做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事、行政、工伤、后勤、食堂等。在这里干了几个月,最后是失败而走,不是干得不好,而是第一次做企业办公室工作,不懂办公室的潜规则,不知道把成果向老板“展示”。

举个例子吧,隆标集团是当地的标杆企业,经常有人来参观、考察。每次一有人来,工厂都要立马组织全厂员工大扫除。用我们重庆话说,每次都是屎急了才挖茅坑。我去了之后,从管理的角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类问题。但是老板看不懂,他反而会质问你,“为什么马上有人来参观了你还坐在办公室?”他的意思是你为什么还不赶紧安排全员大扫除。其实是他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再那样去做了,但他不知道呀!

我是个直性子,只认干事,废话没有。这种风格在这里没有生存的土壤,我悻悻而走。后来几年我一直在台州做企业管理咨询,搞培训。到2007年,我服务过的企业有五六十家,听过我讲课的人超过12000人。

也就是这一年,经朋友介绍,我到了山东潍坊的浩信集团,在这个4000多人规模的企业里当行政总监兼人力资源副总,一直干到2009年。

在外面东奔西走这么多年,我确实累了,此时家里老母亲身体也不好,需要人照顾。早在2008年,我老婆就在重庆巴南的李家沱买了一套房,倦鸟归林,2009年下半年,我回到了重庆,装修好了新房,家人团聚、其乐融融,久违的这一天,来得是迟了些,但是终于还是来了。

生活还得继续。短暂的休养之后,我又再次起航。此时身上只有5万块钱,干什么呢? 我开始到处考察项目,先是瞄准洋人街,押金要十万,没钱,否定了,然后盯上重庆的爱心亭,一样要押金,也被否定,卖衣服、开超市、做菜生意„„也都一一PASS掉了。

浙江的朋友天天打电话来当说客,回来吧,干你的老本行。也有律师朋友教我重操旧业,当律师,给我20万年薪。说实话,我拿不定主意了。

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奋斗历程,真是一路“干”出来的,但是2008年买房时还是贷款买的。我舅舅就靠卖凉粉已经买了三套房了,不求人一分钱。过去,我总瞧不起这个生意,觉得脏、累,现在想想,这小小凉粉不简单啊!毕竟从小吃外公的凉粉长大,骨子里是有凉粉情节的。

我最后选择了做凉粉,老外公祖传凉粉到后来还真被我做出名气了。

第六章、从沱江边上的卖凉粉号子到磁器口古镇的凉粉铺子

上世纪初叶,四川内江沱江边,商贾云集、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外公罗智宏6岁起便在这里的一个饭馆当童工,一晃就是十几年,外公学会了一门拿手的手艺,那就是做凉粉。

改革开放后,我外公是高梁镇上的第一个个体户——卖凉粉,他第一个办执照。记得小时候外公卖凉粉才2分钱一碗,后来涨到5分钱。一根扁担两个框,挑在肩上晃悠悠。我小时候就是吃着外公的凉粉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外公每天晚上挑回来的硬币比早上挑出去的凉粉还重。罗凉粉!罗凉粉!„„走街串巷,外公自编的号子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流淌了几十年,后来传给了我现在的舅舅。

舅舅继承了外公的衣钵,把罗凉粉在当地做到了家喻户晓,是高梁镇绝对的第一块金字招牌。从早上7点卖到9点,准会卖光光,几乎天天如此。十几年来舅舅就是一直干这个事,每年轻轻松松赚个十来万,优哉游哉的。反正每天就那么多量,要多的也没有,但是也从来不用担心凉粉卖不完。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剩,那就是突然下雨了,刚刚来赶场的人一下子如鸟兽散般全消失了——纷纷赶回家插红苕秧去了,舅舅的凉粉就要剩了,不过一天到头,这样的日子也不会超过5天。

舅舅的祖传凉粉技术是绝不外传的,曾经有舅舅的嫂子安排她妹妹去学,都被拒绝了。2009年回重庆后,我考察了各种各样的项目后,把目光盯上了舅舅的祖传凉粉,并安排我妹妹去学。

舅舅这下为难了,找来他的二哥(舅舅是老七),外公、外婆已经过世了,他二哥是这个家族里的长兄了,舅舅说:“何平想来学凉粉,到重庆去卖,你看是教还是不教呢?”舅舅看他二哥没搭话,又说:“你说不教吧,何平这孩子打小就和咱们关系挺好的;你说教吧,有违父亲的遗训啊!”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教技术给我。

就这样,老外公祖传凉粉传到我手上了。

说个题外话,舅舅膝下一儿一女,都大学毕业了,在城里打工,人也长得非常俊俏。舅舅几十年卖凉粉,在高梁镇也置下了不菲的家业。所以舅舅给儿子和女儿打电话,“回来吧,只要你们卖凉粉,房子、车子等啥子都好说!”可是两个孩子偏不回来,“回来可以,其他啥子都好谈,做凉粉,不行!”年轻人不喜欢这些传统的小吃生意。

因为做凉粉苦啊、累啊,按照外公传下来的这套手艺做凉粉,那其中的苦和累,绝不是现在这些80后、90后能吃得下来的,舅舅的两个孩子心里很清楚。但他们不知道,传统的笨办法,可以在不损害工艺实质的情况下,用现代工艺加以改造。

2009年12月10日,老外公祖传凉粉的第一个店,在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顺利开业,这个仅2.5平米的地盘,开启了我的又一段创业人生。

老外公祖传凉粉后面的故事,就是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重庆卫视、重庆晚报、商界杂志等媒体相继报道的那些事儿了。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很多创业朋友陆续找上门来向我拜师学艺,老外公祖传凉粉也因此走向了全国各地„„

下载老外公祖传凉粉创始人何平由律师转行卖凉粉的创业故事完整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外公祖传凉粉创始人何平由律师转行卖凉粉的创业故事完整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