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时分秒教学反思
在一、二年级学习了整时、半时和几时几分和认识了时、分和秒的基础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时间的难度。学生在进行时与分、分与秒的简单换算方面掌握得比较好。在计算经过时间方面,学生对于几时----几时或者几分---几分的经过时间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特别是分不够减的情况比较容易出错,半数的学生一知半解。这的确是个难点,因为进率是60,换算时很容易出现错误。
对于时、分、秒中用“几时几分”和电子表两种表示方式,有些学生混淆了,出现了像4:45分的错误。通过学习时间,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学会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对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真的有点难,虽说一年级认识了一些有关知识,可等到二年级再学似乎已经忘掉了,面对不停走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学生的回答可以说是千奇百怪,让你哭笑不得。怎么办呢?从头来过,我让学生回忆钟面的基础知识,从时针分针秒针开始,分清楚后,又一大格一大格的认识钟面,到后面的一小格的区分,最后学生还有一部分显得糊涂,只好放到内容里去理解。最难的是时针分针的转动,有很多的不同点,学生要费很大劲才能区分,可能还有学生不会,所以讲解的时候要适当放慢,有必要时多演示,尽量让学生能充分理解。
第三篇:《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分秒》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分秒》教学反思1《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2《时分秒》是三年级上册非重点但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与二年级学习的认识钟表内容紧密相连,题型繁多且难度加大,考验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三年级来说,很难一下适应,需通过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习题逐步巩固。
通过单元测试,分析失分原因,发现全班整体是解决问题失分最多,一、二年级时的解决问题会很直接的从字面看出解题方法,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题意,用心动脑。例如解决问题第3、5小题孩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维,看到问题中出现“一共”这样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题没有通过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思考故失分较多;第7小题,难度拔高,大多孩子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故失分较多。由于孩子们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着重培养孩子们戒骄戒躁,养成先审题,后思考,再解答的答题习惯,顺利完成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的过渡。
《时分秒》教学反思3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时分秒》教学反思4这一节课,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兴趣很高。能有这样好的效果,是因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了以下三点:
一、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伊始,给学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园园家有一个钟表,时间到几点钟就敲几下,每到半点时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听到钟不知是几点敲了一下,过了一阵又敲了一下,再过了一阵又听到钟敲了一下。园园知道是几点钟了,你想一想,这时是几点钟?
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自然、亲切地感觉,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接着呈现一个钟面: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吗?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学生十分高兴地把时刻读了出来,我也及时地复习了读时刻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你还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高度热情,学生的发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量及分针、时针的走动情况,这样,我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又达到了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信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静静地、仔细地观察,秒针、分针、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学生充分地发言: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等等)
(2)验证:1分=60秒。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钟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看着时钟,我们跟着秒针一起数,从数字12开始:1、2、3、……60。在这里我运用课件的目的有二个:一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这个时间进率,我让学生观察走动的时钟,通过观察,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从而抽象出秒与分的进率,这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二是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哒声,让学生看见“时间”一步(一秒)一步地走来,听见“时间”嘀哒嘀哒地过去,加深学生对秒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出了知识要点,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3)在学生认识了秒之后,我让学生描述1秒钟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一秒的价值,丰富对1秒、1分的感性认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这节课我把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课本第一课时是认识时与分的关系、学会看钟表,第二课时是秒的认识。我想在本课中讲两个知识点:一是认识时、分、秒及其关系,二是学看钟表。由于对课堂实际情况估计不够,第二个知识点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而且没把难点讲清楚,又没有时间进行补救,只能拖到下节课了。所以感觉这节课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首先,小学二年级《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一年级认识了整时、几时半,以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学习的。为此,我在教学中按排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使学生回忆起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以及时针和分针的知识。接下来认识钟面,我让学生先尽情地发言,然后再总结出要点:
1、顺着指针走的方向转叫顺时针,逆着指针走的方向转叫逆时针。
2、又粗又短的叫时针,比它稍长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3、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五个五个地数,一共有60个小格)
4、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其中第一条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学生发现了指针转动的方向,我顺势说明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知识,这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
第二是观察钟表,发现时、分、秒的关系,学生观察表达得都很好。我让学生跟着秒针一起数,体验一秒和一分有多长,跟据自己的感受说出一秒有多长、一分有多长。当有的学生说“我一分能写一个字、我一分钟可以拉上窗帘”时,应马上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可我这节课只停留在估计的层面上,学生对于一分钟的认识仍不太准确,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误的一个地方。
第三是认识时刻,我侧重了“几分”的认识方法,而学生出现的问题恰恰是在“几时”的认识上。由于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因此没有重点强调学生观察时针,轻描淡写的几句语言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时分秒》教学反思5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认识,重在具体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始的整时的认识到半时的认识再到几时几分的认识,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认识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别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现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办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办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助计算。
《时分秒》教学反思6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
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学生活动。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时分秒》教学反思7数学是抽象的,抽象的数学要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提炼而最终形成。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了“秒”的模型,然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多维感受,估测体验秒的环节——体验1秒、10秒和数秒
因为有生活经验的累积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秒的感觉不是一张白纸,于是我提出了“一秒究竟有多长”?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内容非常丰富——1秒很短,很快;1秒可以转一下头,眨一下眼,跺一下脚,拍一下手??总之,1秒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短而快”的,这时我适时点拨1秒真的很短,我们只能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并且以拍手为例,和学生们一起拍拍手,从摆好拍手姿势,到“啪”的一声响,经过的时间约1秒。
有了与1秒相对应的准确动作的指导,我又请学生跟着秒针的节奏,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感受每一秒有多长,1秒,2秒,3秒??13秒??过去了终于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做着与秒针同样节奏的动作。
此时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发现、创造,全方位地,个性的感受着1秒。通过观察、倾听、探索、实践,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了。
接下来,感受10秒。这是一个递进中体验的过程。对10秒的感受分为三层次——先是让学生观察秒针一小格一小格地走动,倾听“哒哒哒”的声音,加深对10秒的印象;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钟面估计出10秒;第三个层次是将数学知识
回归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嫦娥二号”倒计时中的感受到秒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层层深入,螺旋感知。
调动学生用看、听、估、数的方法感受了10秒。
最后,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抽象,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具象、物化的时间概念。
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常见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估算活动的时间,亲身体验抽象的时间概念,与“秒”零距离接触,让数学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同时,我也感受到,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时分秒》教学反思8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 时针、分针和秒针。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习“秒”之前,已学过了时和分,在练习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分秒》教学反思9《时分秒》处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在二年级学习了时和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时间学习有一定难度,时间间的进率容易和长度与质量单位的进率混淆,因此是本册书的难点内容。
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拍手、数数、读书等方式体验1秒、5秒的长度。调动学生关于时和分的知识积累,引发学习兴趣,参与教学互动。
教学中学生对时间的准确识别有一定偏差,接近整时的时间,比如11时55分会被误认为12时55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抽出5分钟时间用钟面模型练习,经过几次练习,效果显著。
本单元计算经过时间时,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尤其遇到跨整时,例如7:45到8:25经过多长时间?因此借鉴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将计算过程让学生口述出来:25分减45分不够减,借一时当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时借一时还剩7时,7–7=0时,结果是40分;或找整时是8时,8时–7时45分=15分,8时25分–8时=25分,15+25=40分。这两种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熟练易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的难点分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借助钟表,记录每天重复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时间,巩固了关于时间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数学重在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
《时分秒》教学反思10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的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机出示钟表来让学生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1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出示两个钟表复习整时和整时半,又出示一个8时31分的钟表,自然过渡到新课题《时分的认识》,并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准确地说出钟面的时间。这样设计,自然、简洁、紧扣知识点,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动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分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声像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学重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通过课件的动态操作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在时分关系的演示中,让学生观察感知,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始走,同时结束,明白时针走一大格与分钟走一圈的时间是一样的,得出结论:1分=60秒。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李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在探索时与分的时,不仅仅让学生观察课件中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还让学生现场拨动指针,最后得出结论:1分=60秒。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和感悟。
四、渗透德育思想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着德育素材,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节课无时无处不设计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她向学生发出邀请,想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巨大的财富,由于他们呈现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智力特点,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时分秒》教学反思111、这节复习课教学流程清晰,从学生课下自己建构知识网络,上课交流知识网络,生上台展示知识网络,到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一起构建知识网络,再到后来的学生完善知识网络,而后进行练习。没有了新知识的趣味,学生常常会感到乏味。但是老师没有停留在烫剩饭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构建梳理,完善知识网络,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2、整节课,教师很重视呼唤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评,而是积极主动地表扬,表扬几个榜样,带动大家学习。而且,大拇指的奖励机制,指挥语的及时调控,让课堂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上课不是单纯的上好这一节课,而是采用构建框架图的方法,首先让孩子回忆一下我们一起是如何对单位进行复习的,从单位,关系,工具,应用几个方面,比如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等,那本节课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整理与复习。教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教孩子一种方法。
4、孩子们在课堂虽然有一点不够活跃,不善于发言,但孩子们整节课都在参与课堂,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进行,想到自己的学生,个别孩子人虽然在这,但心早已远飞,上课发呆,眼睛无光,提问他都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了,如何才能让孩子都有兴趣去参与自己的课堂,这是听完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
《时分秒》教学反思12教学过程设计时,我利用我们学校的钟表来引导,给他们讲时间的重要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用手拔动这几些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求知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时的变化,得知时针转动一大格是l时,分针转动l小格是l分,分钟转一圈刚好时针走了一大格,得知1时等于60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时分针刚好走了1分,通过拔动钟面,让学生认识1分等于60秒。
二、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能正确的书写几种计时法。
四、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写几时零五分时,不要把零丢掉。如5:05,另一种计时是5时零5分。还有个别学生在书写几时55分时,不小心就多加上1个小时。
在讲课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差,需要老师形象化,生动化,灵活讲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从而得到满意的效果。
《时分秒》教学反思13“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鉴于时间的抽象性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使用了直观的课件与真是教具结合让学生进行感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由此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密不可分。
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有什么,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基本的角度入手进行那个教学!
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教学: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仅管如此,还是有好多的学生对这课掌握不牢固。
教学过程的开始设计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谚语引入教学,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接着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然后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最后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刻。在进行教学时,我感悟到教师不是要纯粹地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学习。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时分秒》教学反思14"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刚开始,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钟表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已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经过教学,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
《时分秒》教学反思15《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第四篇:《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教学反思1
关于时间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一年级认识几时几分,三年级认识“秒”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每次遇到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学起来都比较困难。去年和今年连续教两年三年级,总结了去年的教学经验,今年在教学时分秒时更注重难点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反思了很久,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时间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生在没有学的时候,都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可为什么作业就不会做了呢?我觉得,首先是生活经验积累不足,现在学生看的电子表比钟表多,对钟面的认识不够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观经验,没有很好的过渡、迁移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中,有些学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来,作业经常出现会答,不会列算式。还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数学,一遇到数学题就胆怯,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中,我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钟的时长,学生对时间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学生都能准确的选择出合适的时间单位。
光靠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不够的,生活中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熟悉钟表,教室里有钟表,让学生多去看时间。
难点是经过时间的计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还有提前、晚点的类型。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都是时刻,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其次,统一书写格式。虽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但最终还要优化成通用的格式,这样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不会混淆。
《时分秒》教学反思2
本节课“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册认识了整时、几时半,以及1时=60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秒”及知道1分=60秒,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忘记了认钟的方法了,尤其是当初本来就学得不扎实的个别孩子。为此,我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同时认识新朋友“秒”,根据学生的讲述,用钟面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时,又用钟面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三是复习看钟表的方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四是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本单元最难教学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我由浅入深,从数钟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学算出先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再过几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或几小时几分。等学生理解方法并熟练掌握后,学生会想到把几时中拿出1时当成60分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再把计算结果转换成几时几分的计算过程,当然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理解难度的,学生往往习惯了十进制的换算方法,很容易在换算时不理解方法由来及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而出错。因此,还要学生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多体会,切实做到灵活自如的应用。
《时分秒》教学反思3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鉴于时间的抽象性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使用了直观的课件与真是教具结合让学生进行感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由此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密不可分。
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有什么,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基本的角度入手进行那个教学!
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仅管如此,还是有好多的学生对这课掌握不牢固。
教学过程的开始设计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谚语引入教学,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接着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然后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最后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刻。在进行教学时,我感悟到教师不是要纯粹地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学习。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时分秒》教学反思4
《时分秒》是三年级上册非重点但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与二年级学习的认识钟表内容紧密相连,题型繁多且难度加大,考验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三年级来说,很难一下适应,需通过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习题逐步巩固。
通过单元测试,分析失分原因,发现全班整体是解决问题失分最多,一、二年级时的解决问题会很直接的从字面看出解题方法,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题意,用心动脑。例如解决问题第3、5小题孩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维,看到问题中出现“一共”这样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题没有通过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思考故失分较多;第7小题,难度拔高,大多孩子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故失分较多。由于孩子们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着重培养孩子们戒骄戒躁,养成先审题,后思考,再解答的答题习惯,顺利完成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的过渡。
《时分秒》教学反思5
《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时、分、秒》教学反思。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教学反思《时、分、秒》教学反思》。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
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时分秒》教学反思7
《时分秒》处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在二年级学习了时和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时间学习有一定难度,时间间的进率容易和长度与质量单位的进率混淆,因此是本册书的难点内容。
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拍手、数数、读书等方式体验1秒、5秒的长度。调动学生关于时和分的知识积累,引发学习兴趣,参与教学互动。
教学中学生对时间的准确识别有一定偏差,接近整时的时间,比如11时55分会被误认为12时55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抽出5分钟时间用钟面模型练习,经过几次练习,效果显著。
本单元计算经过时间时,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尤其遇到跨整时,例如7:45到8:25经过多长时间?因此借鉴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将计算过程让学生口述出来:25分减45分不够减,借一时当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时借一时还剩7时,7–7=0时,结果是40分;或找整时是8时,8时–7时45分=15分,8时25分–8时=25分,15+25=40分。这两种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熟练易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的难点分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借助钟表,记录每天重复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时间,巩固了关于时间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数学重在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
《时分秒》教学反思8
前段时间我们花费了较长时间学习了“时分秒”这一单元。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加之还要学习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如数心跳、读书、写字、唱歌等,使学生具体感知1分、1秒、的长短。只管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体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较准确的认识时间,但有些孩子容易将比如:2:55认成3:55,不过经过练习,这一现象已基本消除。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当孩子们遇到比如:从3:45开始到4:20这段时间经历了多少时间,很多孩子不理解,觉得很难,我也费了不少口舌进行讲解,由于同课的薛老师几套专项训练,希望通过多做题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可是当孩子们教师作业,我们分比批改制后,不仅有皱紧了眉毛,情况并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有较大改变,一些孩子依旧出错,依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找不着北,答案令我们哭笑不得。一时间,我们觉得很失败,很郁闷,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是我们错了?
我们开始不断思索、讨论。同一年级王老师的孩子也在我们所带的班。这是一个很有灵气、很聪明的孩子,他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当我们与身为家长的王老师探讨此事时受到很大启发。钟表的认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同时又要求孩子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经常性地去看表、记录时间。比如:吃饭前记下时间是几点几分,吃过饭后再记下时间,看看吃饭共用了多长时间。开始时可能说不准确,家长可以进行指导,这样孩子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时间观念。同时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孩子始终看到的是真实的动态的钟表,这比看画在纸上的钟面更直观、更生动。当孩子对钟面非常熟悉之后,中标的样子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种方法表示的时间,都会以钟面的形式呈现于脑海之中,从而快速做出反应。
还有,经过这次探讨,我也跟清楚的了解了孩子们认知特点。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孩子们从认识到消化,是需要一个变化过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学知识就是要应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书面化。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一定让他们体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剥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了这些认识之后,我与薛老师又一起讨论商量设计了贴近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巩固知识的形式灵活的作业,同时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指导方法,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时间、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希望我们的改进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认识和成长。
《时分秒》教学反思9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时分秒》教学反思10
教学过程设计时,我利用我们学校的钟表来引导,给他们讲时间的重要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用手拔动这几些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求知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时的变化,得知时针转动一大格是l时,分针转动l小格是l分,分钟转一圈刚好时针走了一大格,得知1时等于60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时分针刚好走了1分,通过拔动钟面,让学生认识1分等于60秒。
二、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能正确的书写几种计时法。
四、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写几时零五分时,不要把零丢掉。如5:05,另一种计时是5时零5分。还有个别学生在书写几时55分时,不小心就多加上1个小时。
在讲课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差,需要老师形象化,生动化,灵活讲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从而得到满意的效果。
《时分秒》教学反思11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请同学们说说是几时几分?再请学生拨一拨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我注意选取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和动手拨一拨学具钟面,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分之间的关系1时=60分等等”。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不够,缺乏教育教学机智,不能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时分秒》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时分秒》教学反思13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秒的认识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对时分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应该掌握了。这一单元主要是对秒的认识,以及一秒钟、一分钟做些什么事。针对这个知识点,我就利用课堂上让学生一分钟能跳几个绳、拍几个球、写几个字、做几道口算等等,让学生实际感受一分钟能做什么。
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疑惑,教材中对时间、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区分。如妈妈上午8时上班,显然这里的8时就是8:00,即指时刻。又如妈妈一天工作了8时,显然应该是8小时,即指经过的时间。可现在教材里把这两个是混为一谈了。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比如妈妈早上9:00带你去超市,11:00买完回家,求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这2小时是指一段时间。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因此我就索性将错就错,要求学生在算经过的时间时就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如11时—9时=2小时,即使有些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2时,根据教材应该也是对的。但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
2、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算结过的时间时,很多学生容易算错。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节课是9:40开始,10:20下课,求第二节课上了多长时间?很多我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时20分—9时40分=40分,但也有些学生算式会列,但不会算。于是我就让会算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会说分与分想减,20分减40分不够减,那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学生会说出向时借1小时,1小时=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时与时相减,即9时—9时=0时。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算理。结果这样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算经过的时间,因此有时数学的学习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说”。
《时分秒》教学反思14
数学是抽象的,抽象的数学要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提炼而最终形成。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了“秒”的模型,然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多维感受,估测体验秒的环节——体验1秒、10秒和数秒
因为有生活经验的累积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秒的感觉不是一张白纸,于是我提出了“一秒究竟有多长”?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内容非常丰富——1秒很短,很快;1秒可以转一下头,眨一下眼,跺一下脚,拍一下手??总之,1秒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短而快”的,这时我适时点拨1秒真的很短,我们只能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并且以拍手为例,和学生们一起拍拍手,从摆好拍手姿势,到“啪”的一声响,经过的时间约1秒。
有了与1秒相对应的准确动作的指导,我又请学生跟着秒针的节奏,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感受每一秒有多长,1秒,2秒,3秒??13秒??过去了终于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做着与秒针同样节奏的动作。
此时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发现、创造,全方位地,个性的感受着1秒。通过观察、倾听、探索、实践,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了。
接下来,感受10秒。这是一个递进中体验的过程。对10秒的感受分为三层次——先是让学生观察秒针一小格一小格地走动,倾听“哒哒哒”的声音,加深对10秒的印象;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钟面估计出10秒;第三个层次是将数学知识
回归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嫦娥二号”倒计时中的感受到秒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层层深入,螺旋感知。
调动学生用看、听、估、数的方法感受了10秒。
最后,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抽象,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具象、物化的时间概念。
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常见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估算活动的时间,亲身体验抽象的时间概念,与“秒”零距离接触,让数学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同时,我也感受到,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时分秒》教学反思15
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认识,重在具体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始的整时的认识到半时的认识再到几时几分的认识,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认识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别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现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办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办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助计算。
第五篇:《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
《时分秒》教学反思1
前段时间我们花费了较长时间学习了“时分秒”这一单元。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加之还要学习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如数心跳、读书、写字、唱歌等,使学生具体感知1分、1秒、的长短。只管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体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较准确的认识时间,但有些孩子容易将比如:2:55认成3:55,不过经过练习,这一现象已基本消除。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当孩子们遇到比如:从3:45开始到4:20这段时间经历了多少时间,很多孩子不理解,觉得很难,我也费了不少口舌进行讲解,由于同课的薛老师几套专项训练,希望通过多做题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可是当孩子们教师作业,我们分比批改制后,不仅有皱紧了眉毛,情况并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有较大改变,一些孩子依旧出错,依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找不着北,答案令我们哭笑不得。一时间,我们觉得很失败,很郁闷,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是我们错了?
我们开始不断思索、讨论。同一年级王老师的孩子也在我们所带的班。这是一个很有灵气、很聪明的孩子,他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当我们与身为家长的王老师探讨此事时受到很大启发。钟表的认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同时又要求孩子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经常性地去看表、记录时间。比如:吃饭前记下时间是几点几分,吃过饭后再记下时间,看看吃饭共用了多长时间。开始时可能说不准确,家长可以进行指导,这样孩子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时间观念。同时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孩子始终看到的是真实的动态的钟表,这比看画在纸上的钟面更直观、更生动。当孩子对钟面非常熟悉之后,中标的样子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种方法表示的时间,都会以钟面的形式呈现于脑海之中,从而快速做出反应。
还有,经过这次探讨,我也跟清楚的了解了孩子们认知特点。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孩子们从认识到消化,是需要一个变化过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学知识就是要应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书面化。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一定让他们体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剥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了这些认识之后,我与薛老师又一起讨论商量设计了贴近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巩固知识的形式灵活的作业,同时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指导方法,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时间、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希望我们的改进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认识和成长。
《时分秒》教学反思2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时分秒》教学反思3
《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时、分、秒》教学反思。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教学反思《时、分、秒》教学反思》。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4
教学过程设计时,我利用我们学校的钟表来引导,给他们讲时间的重要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用手拔动这几些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求知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时的变化,得知时针转动一大格是l时,分针转动l小格是l分,分钟转一圈刚好时针走了一大格,得知1时等于60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时分针刚好走了1分,通过拔动钟面,让学生认识1分等于60秒。
二、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能正确的书写几种计时法。
四、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写几时零五分时,不要把零丢掉。如5:05,另一种计时是5时零5分。还有个别学生在书写几时55分时,不小心就多加上1个小时。
在讲课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差,需要老师形象化,生动化,灵活讲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从而得到满意的效果。
《时分秒》教学反思5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刚开始,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钟表进行教学;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钟表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已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经过教学,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
《时分秒》教学反思6
在时分秒的认识这节课中,我坚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兴趣很高。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伊始,给学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芳芳家有一个时钟,时间到几点钟就敲几下,每到半点时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听到钟不知是几点敲了一下,过了一阵又敲了一下,再过了一阵又听到钟敲了一下。园园知道是几点钟了,你想一想,这时是几点钟? 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 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自然、亲切地感觉,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接着呈现一个钟面: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吗?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学生十分高兴地把时刻读了出来,我也及时地复习了读时刻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你还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高度热情,学生的发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量及分针、时针的走动情况,这样,我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又达到了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信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 1) 静静地、仔细地观察,秒针、分针、时针是怎样走动的?
( 2)验证: 1分 =60秒。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钟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看着时钟,我们跟着秒针一起数,从数字 12开始: 1、 2、 3、…… 60。 在这里我运用课件的目的有二个:一是让学生知道 1分 =60秒这个时间进率,我让学生观察走动的时钟,通过观察,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针走 1小格,秒针走 60小格,从而抽象出秒与分的进率,这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二是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哒声,让学生看见“时间”一步(一秒)一步地走来,听见“时间”嘀哒嘀哒地过去,加深学生对秒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出了知识要点,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 3)在学生认识了秒之后,我让学生描述 1秒钟有多长? 1分钟有多长?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一秒的价值,丰富对 1秒、 1分的感性认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时分秒》教学反思7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的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机出示钟表来让学生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1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出示两个钟表复习整时和整时半,又出示一个8时31分的钟表,自然过渡到新课题《时分的认识》,并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准确地说出钟面的时间。这样设计,自然、简洁、紧扣知识点,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动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分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声像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学重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通过课件的动态操作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在时分关系的演示中,让学生观察感知,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始走,同时结束,明白时针走一大格与分钟走一圈的时间是一样的,得出结论:1分=60秒。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李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在探索时与分的时,不仅仅让学生观察课件中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还让学生现场拨动指针,最后得出结论:1分=60秒。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和感悟。
四、渗透德育思想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着德育素材,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节课无时无处不设计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她向学生发出邀请,想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巨大的财富,由于他们呈现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智力特点,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时分秒》教学反思8
数学是抽象的,抽象的数学要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提炼而最终形成。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了“秒”的模型,然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多维感受,估测体验秒的环节——体验1秒、10秒和数秒
因为有生活经验的累积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秒的感觉不是一张白纸,于是我提出了“一秒究竟有多长”?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内容非常丰富——1秒很短,很快;1秒可以转一下头,眨一下眼,跺一下脚,拍一下手??总之,1秒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短而快”的,这时我适时点拨1秒真的很短,我们只能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并且以拍手为例,和学生们一起拍拍手,从摆好拍手姿势,到“啪”的一声响,经过的时间约1秒。
有了与1秒相对应的准确动作的指导,我又请学生跟着秒针的节奏,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感受每一秒有多长,1秒,2秒,3秒??13秒??过去了终于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做着与秒针同样节奏的动作。
此时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发现、创造,全方位地,个性的感受着1秒。通过观察、倾听、探索、实践,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了。
接下来,感受10秒。这是一个递进中体验的过程。对10秒的感受分为三层次——先是让学生观察秒针一小格一小格地走动,倾听“哒哒哒”的声音,加深对10秒的印象;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钟面估计出10秒;第三个层次是将数学知识
回归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嫦娥二号”倒计时中的感受到秒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层层深入,螺旋感知。
调动学生用看、听、估、数的方法感受了10秒。
最后,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抽象,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具象、物化的时间概念。
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常见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估算活动的时间,亲身体验抽象的时间概念,与“秒”零距离接触,让数学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同时,我也感受到,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时分秒》教学反思9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请同学们说说是几时几分?再请学生拨一拨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我注意选取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和动手拨一拨学具钟面,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分之间的关系1时=60分等等”。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不够,缺乏教育教学机智,不能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时分秒》教学反思10
这一节课,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兴趣很高。能有这样好的效果,是因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了以下三点:
一、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伊始,给学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园园家有一个钟表,时间到几点钟就敲几下,每到半点时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听到钟不知是几点敲了一下,过了一阵又敲了一下,再过了一阵又听到钟敲了一下。园园知道是几点钟了,你想一想,这时是几点钟?
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自然、亲切地感觉,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接着呈现一个钟面: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吗?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学生十分高兴地把时刻读了出来,我也及时地复习了读时刻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你还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高度热情,学生的发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量及分针、时针的走动情况,这样,我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又达到了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信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静静地、仔细地观察,秒针、分针、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学生充分地发言: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等等)
(2)验证:1分=60秒。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钟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看着时钟,我们跟着秒针一起数,从数字12开始:1、2、3、……60。在这里我运用课件的目的有二个:一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这个时间进率,我让学生观察走动的时钟,通过观察,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从而抽象出秒与分的进率,这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二是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哒声,让学生看见“时间”一步(一秒)一步地走来,听见“时间”嘀哒嘀哒地过去,加深学生对秒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出了知识要点,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3)在学生认识了秒之后,我让学生描述1秒钟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一秒的价值,丰富对1秒、1分的感性认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这节课我把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课本第一课时是认识时与分的关系、学会看钟表,第二课时是秒的认识。我想在本课中讲两个知识点:一是认识时、分、秒及其关系,二是学看钟表。由于对课堂实际情况估计不够,第二个知识点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而且没把难点讲清楚,又没有时间进行补救,只能拖到下节课了。所以感觉这节课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首先,小学二年级《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一年级认识了整时、几时半,以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学习的。为此,我在教学中按排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使学生回忆起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以及时针和分针的知识。接下来认识钟面,我让学生先尽情地发言,然后再总结出要点:
1、顺着指针走的方向转叫顺时针,逆着指针走的方向转叫逆时针。
2、又粗又短的叫时针,比它稍长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3、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五个五个地数,一共有60个小格)
4、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其中第一条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学生发现了指针转动的方向,我顺势说明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知识,这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
第二是观察钟表,发现时、分、秒的关系,学生观察表达得都很好。我让学生跟着秒针一起数,体验一秒和一分有多长,跟据自己的感受说出一秒有多长、一分有多长。当有的学生说“我一分能写一个字、我一分钟可以拉上窗帘”时,应马上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可我这节课只停留在估计的层面上,学生对于一分钟的认识仍不太准确,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误的一个地方。
第三是认识时刻,我侧重了“几分”的认识方法,而学生出现的问题恰恰是在“几时”的认识上。由于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因此没有重点强调学生观察时针,轻描淡写的几句语言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时分秒》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册认识了整时、几时半,以及1时=60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秒”及知道1分=60秒,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忘记了认钟的方法了,尤其是当初本来就学得不扎实的个别孩子。为此,我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同时认识新朋友“秒”,根据学生的讲述,用钟面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时,又用钟面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三是复习看钟表的方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四是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本单元最难教学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我由浅入深,从数钟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学算出先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再过几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或几小时几分。等学生理解方法并熟练掌握后,学生会想到把几时中拿出1时当成60分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再把计算结果转换成几时几分的计算过程,当然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理解难度的,学生往往习惯了十进制的换算方法,很容易在换算时不理解方法由来及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而出错。因此,还要学生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多体会,切实做到灵活自如的应用。
《时分秒》教学反思12
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认识,重在具体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始的整时的认识到半时的认识再到几时几分的认识,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认识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别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现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办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办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助计算。
《时分秒》教学反思13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时分秒》教学反思14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 时针、分针和秒针。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习“秒”之前,已学过了时和分,在练习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分秒》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时、大约几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认为要把这节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学好,就需要遵循“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
一、设境激趣以情导课
过年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事情,我利用春节过年的场景,让孩子看现在是几时几分?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情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是教师决不代替。在认识钟面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借助手中的钟表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的说一说,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亲身体验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1分钟的长短,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