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分工的原因与教育的使命和原则
社会分工的原因与教育的使命和原则 社会分工取决于效率、制度还是天赋,这其实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也关乎教育的使命和原则,更关乎千百万中国学子的命运。
一、社会分工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化大分工,一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二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三是商业再次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出来。随着现代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出现,现代社会的专业化程度已经复杂到无法进行简单的专业或者行业的划分了。我们通常都讲,分工的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分工的目的或者结果是生产效率的提高。
生产力之所以进步,首要的原因当然是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知识和技术又为什么会进步呢?因为我们人类有认知能力。人类个体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首先体现为个体的天赋不同。人类社会最初并不是因为有谁出于生产效率的需要而预先设计了一种分工的社会机制,然后让张三去狩猎,李四去农耕。恰恰相反,因为张三偏好并善猎(记住这是其天赋和创造性的表现),李四偏好并善耕,而且张三专猎,李四专耕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他们各自既狩猎又农耕的效率,所以才发现了分工的意义,逐步开始了社会分工直至今天的专业化社会的形成。这一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详细而通俗的阐释。明白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分工而有了交换,因为交换而有了市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是也不应该并不可能是人为的设计。基于个人天赋和偏好的自然分工,以及基于这种自然分工的市场经济关系是以尊重人的天性、天赋与偏好为前提的,其效率来自于个体的创造性。
如果社会分工抛开了这种自然分工的基础,通过人为的社会计划进行诱导或者强制分工,本质上就是对个体天赋的漠视,同时也是对个体创造性的破坏。这就是为什么市场经济效率高于计划经济的根源。
二、教育的使命和原则
教育的使命,当然包含两大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二是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培养。社会是分工协作的社会,作为社会的和关系的人,前者关乎生存与进步,后者关乎发展与幸福。
因分工而出现的社会关系本质是一种市场经济关系,分工与协作也是市场方式的分工与协作,市场关系要求的公民素质其实是由市场的本质决定的,就是利他而利己的互利意识,自由、平等的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这一点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理解了人类社会市场经济关系的内在本质就会自然被接受。所以,在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专门的道德教育,更没有终身的政治教育,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近乎是自然天成。因此,对这些国家而言,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是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而教育的当然使命也不会丢失。
在中国,教育是两皮,官方强调思想品德和意识形态的教育,而对百姓而言,教育几乎就是专业技术的学习,无论我们的道德和政治教育在教育中占有多大的比重,人们真正关心的只有专业技术。学一个好的专业,有一份好的工作,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孩子及其家长的期望。最近就有网友私信我问到孩子高考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不好简单回答,希望我写此文能从侧面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我之所以从社会分工的原因讲起,就是想告诉学生和家长们如下道理:
教育的首要原则必须是尊重个人的天赋和偏好。一定要知道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你对什么东西有专长,这个最重要。只有做你有兴趣和有专长的事情,你才会发挥出个人的天赋和创造力,也才会做得快乐和幸福。唯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效率,出人才,社会各专业领域才能得真人才,出创造力。
这要求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要有高度的自主性。但现行的体制是要求学生上大学之前就选择专业。
在高度专业化的当今社会,专业分工纷繁复杂,学校的专业设置也成百上千,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涉世未深的学生怎么知道自己对某个专业有没有兴趣与爱好呢?我们的中学在指导孩子报考志愿时,很少考虑这些,他们考虑的是升学率,报什么志愿能上排名靠前的学校是他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名牌大学的升学率高,学校就有名气,老师就有奖金。他们是很少考虑孩子的前途与幸福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是读到大二甚至大三,涉及到专业课程才知道自己对这个专业有否兴趣,但通常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在中国高校改变专业是太困难的一件事情,要改也必须是在大一学年末改。这其实是对学生选择自由的侵犯,也是对学生天赋和偏好的极端不尊重。
教育的第二原则是必须尊重市场的选择。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实我们是看得到的,只是我们被现行的教育体制所绑架,或者是被某种“群体性迷失”的社会意识所左右,导致我们盲目追求名牌高校、高学历、高新技术专业,或者预先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路
径而选择专业。所以就出现了专业扎堆,公务员考试摔破门槛之类的情况。中国教育与择业,严重脱离市场需要,造成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造成了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和人才的畸形过剩和短缺。
首先从学历角度看问题。纵观今日中国的经济现状,市场最缺什么样的人才?最缺各专业的技术工人。聂圣哲在安徽办了个木工学校,毕业生年薪20多万。你说现在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又有多少能拿到这个年薪呢?木工为什么年薪高,因为现在市场上缺这种技工。我认识一位开木工厂的小老板,原来搞装修,后来开工厂专做家装橱柜,订单一年到头做不完,年入几百万。中专、技校没人读,职业学院也毫无职教特色,办学模式同本科院校别无二致。全社会学历文凭水涨船高,市场急需人才却异常短缺。
其次从专业选择角度看问题。专业太多,我不能一一讲到,举个例子说明。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能在这个行业就业的比例不到10%,为什么?因为市场不需要。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严格地说它不能算是专业,只有同某个专业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应用的价值,除非你读到博士去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你学了四年计算机,结果毕业之后去开餐馆,一切要从头再来,早知如此,当初何不直接学餐饮专业呢?中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是人为的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严重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要的。
第三从人才培养效率和效果角度看问题。中国的高校培养人才的效率之低,效果之差,只有用人单位才真正有所体会。无论是我自己的企业用人经验,还是业界的共识,都有一个基本结论,学生在高校所学,连皮毛都没有。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后一般要在用人单位培养三至五年才能真正独立承担工作,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莫不如此。这说明
什么?毫不夸张地说,就读中国高校不如直接进单位当学徒,中国的高等教育效率和效果都远远低于过去师傅带徒弟的私塾教育模式。
第四从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分配角度看。一个人能否做出成就,有没有事业前景,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多取决于个体的综合素质,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智商、情商和逆商,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和素质。因为素质教育的意识形态化,中国的高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培养是扭曲和脱离实际的,几乎有所的学生毕业之后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悟:社会现实同学校教育存在天壤之别。在学校,政治、品德教育占据了高校教育资源的1/4强,这种高强度和大比例的思德教育的真实后果是,学生素质没有提高,专业也没学到。
中国教育的计划模式严重脱离市场需求,效率低,效果差,“文凭水军”涌现,人才却短缺,这既是中国教育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最为悲壮的教育史话,既有辱使命,亦忘记了根本原则。
第二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总是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作者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了细密之思的风格,不禁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教育的时代主题。读肖川的教育随笔,你会感叹道:有一种美,叫教育!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教育使一个生而软弱无助的个体逐渐成长为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个体,因此,教育为任何社会中健
全的个体所必须。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学校的教育应该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机建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向前发
展的动力。
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一个真正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其今天,更要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
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
教学是学校教育服务于学生成长的主要的途径和最中心的工作。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全。教师必须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
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的关注,得到是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着的所有。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
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当下。
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让学生理智的生活。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思想学习。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
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富有灵气。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教育能使一个生而软弱无助的个体逐渐成长的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个体,因此,教育为任何社会中健全的个体所必须。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完整的教育。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我觉得还有思维的碰撞、信息的交流。教育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都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有根可溯,才会蓬勃发展,有个灿烂的明天。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关注其今天,更要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要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要关注其创造。学生的幸福才是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中受到的是关注,得到的是关怀,哪怕是我们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所有的学生,老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放弃。让每一个孩子平等、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没有压抑,没有被鄙视的目光,没有被嘲笑的话语。看到他们的进步,表扬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相信他们明天一定会进步,就算明天不能后天一定能。其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好只是评价学生的某一个方便,我们更可以让他们热爱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
“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在磨练中成长,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快乐生活,快乐学习。
第三篇:谢望原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范文]
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7年三季度
【文献号】1331
【原文出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原刊期号】20073
【原刊页号】70~73
【分 类 号】D414
【分 类 名】刑事法学
【复印期号】200708
【标 题】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
【英文标题】Commercial Bribery Offence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XIE Wang-yuan
(Law School, People's Univ.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作 者】谢望原
【作者简介】谢望原(1957-),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反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成员,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从犯罪学或刑事政策的角度,探讨对我国反商业贿赂之由来、商业贿赂现象之原因以及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途径。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世故”、我国垄断行业太多、追求最大化利益、供求关系不平衡是产生商业贿赂的社会、制度、心理、市场原因。而有效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经验,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摘 要 题】专题研讨:商业贿赂
【英文摘要】From the angles of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policies, the present paper expounds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anti-commercial bribery, the reasons of commercial bribery activities and the effective ways to check these activities.Th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ocial, institutional, psychological and market reasons why commercial bribery exists are the “worldly wisdom”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o many monopolized trades in the country, the pursuit for maximized interests and imbalanced supply-demand relation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bring under control the commercial bribery, we must enact legislation against it and seriously and conscientiously enforce relate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by drawing on the overseas anti-bribery experiences, integrated admintration, work along multiple Lines.【关 键 词】商业贿赂/原因/对策
commercial bribery/reason/countermeasure
【正 文】
中图分类号:DF 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2007)03-0070-04
近年来,“商业贿赂”乃是新闻媒体和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显然,商业贿赂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而是古已有之。本文并不打算对商业贿赂问题进行完整全面研究,而仅是从犯罪学或刑事政策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中的商业贿赂现象之原因与如何有效遏制商业贿赂进行粗线条的探讨。有必要说明,本文所称“商业贿赂”,泛指发生在经济交往或者商业领域的行贿与受贿,而不是指刑法学上相对于普通贿赂犯罪的商业贿赂犯罪。
一、中国反商业贿赂之由来
商业贿赂(bribery in business),意指发生在商业领域的贿赂,是相对于普通贿赂而言的一个概念。现代商业贿赂行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违法行为,最初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经济活动中,其起源是西方国家的铁路运输部门为增加货运量而付给托运方或其代理人一定数额的回扣,本质上是一种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采取的一种不公正竞
争措施。200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几其商业贿赂事件引发了中国全社会对商业贿赂的严重关注:其一,2003年以来。一场关于医生收受“红包”的是否触犯中国刑法的讨论在国内各种媒体展开讨论,并由此引发了卫生系统反商业贿赂斗争的序幕。其二,2003年12月,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原党组书记、厅长彭木裕因在审批昆明沃尔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项目时,默认其妻收受昆明沃尔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邹丽佳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礼物”,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4年3月,世界500强之一的默沙东(MSD)公司解雇了20多名中国分区副经理和医药代表,原因是“假以学术推广的名义报销娱乐费”。2004年4月6日,朗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汇报文件,指出朗讯将解除其中国区总裁戚道协、首席运营官关赫德及财务主管和市场部经理的职务,理由是他们为合作方提供回扣。2005年5月,美国司法部报告指出,天津德普公司从1991年到2002年期间向中国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国有医院医生行贿162.3万美元的现金,用来换取医疗机构购买DPC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德普公司从中赚取200万美元的利润。
上述事件在媒体先后曝光,商业贿赂不仅在社会上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而且引起了我国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及其决策机构的严重关注。尤其是2005年5月德普事件曝光后,同年7月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拿出方案解决中国的商业贿赂问题。我国反商业贿赂由此提速。2005年8月16日和11月25日中纪委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就商业贿赂以及相应的行业自查问题邀请有关部委的纪检部门负责人进行讨论研究。此间,其还牵头在9月成立了由18个部门组成的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与此同时,相关的调研也随之展开。200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根据此前的调研结果,中央正式决定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2006年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同时将负责单位从原来的18个增加到 22个。一个包括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执法机构在内的高规格领导小组随之成立。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在部署行政监察工作时,要求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并重点查处政府机关公务员在其中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同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第四次全国廉政会议,部署2006年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治理商业贿赂”成为重点之一。在2006年1月6日举行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第六次全会上,反商业贿赂首度作为反腐败的重要内容被提出,并被确定为 2006年的工作重点。中国的反商业贿赂由此被提高到反腐败的高度。
二、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
犯罪学的研究表面,犯罪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一个人为什么会犯罪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就商业贿赂而言,其犯罪原因也是极其复杂的。但是,从宏观上言之,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的情况,将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归主要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从历史层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乃是商业贿赂大行其道的社会原因。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讲究“礼尚往来”的国度,而礼尚往来的核心即是崇尚“人情往来”,换言之,中国人的做人准则要求人与人之间有人情往来。经典名著《红楼梦》中佳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世故”上升到了文化哲学的高度。此种传统文化延伸至商业领域,就演变成“如果要从别人那里赚取利润,就要给人家相应回报”的商业哲学理念。由此一来,“如果要从别人那里赚取更大的利润,则应当给予别人更大的回报”便是理所当然的了。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使得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很自然会去考虑送给商业合作伙伴一定好处,特别是在自己有求于人时更会如此。这就使得在商业活动中行贿受贿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商道”或“潜规则”了。
(二)从现实权力分配情况来看,我国垄断行业太多,某些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权力太大,这无疑给商业贿赂大行其道奠定了制度基础。事实表明,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大多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这 6大领域。
而这6大领域恰恰是在我国具有部门垄断性的特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提出“权力寻租”理论,用以解释掌握有公共权力者以其掌控的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现象;“权力寻租”本质上是一种非生产经营性活动,它本身不会产生实际经济效益;任何一种“权力寻租”行为,都是因为先有“租金”的诱惑;公共权力的“租金”,那就是产生于行政垄断的利润,在西方经济学中,这就是由于垄断而获得的“消费者剩余”。根据“权力寻租”理论,掌握有权力的一方势必会寻找机会通过出租自己的权力获取好处,而拥有金钱却没有支配权力的一方则自然而然地会用自己的金钱换取(租取)权力。在没有科学有效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权力制约机制的前提下,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钱权交易。如果此种现象发生在商业领域,就形成了商业贿赂。
(三)从行为人内心角度来看,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巨大内在动力则是商业贿赂的心理原因。趋利避害乃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活动方式。在商业领域,人们往往会挖空心思去追求最大的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的一段西方明言极好地说明了人们追求最大利益的心态:“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就会活泼起来;有百分之五十,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百分之百,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那么,在此种心态驱使下,行为人为了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当然会不择手段——包括使用行贿与受贿手段。
(四)从市场供需资源分配来看,供求关系不平衡乃是产生商业贿赂的市场经济条件。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较为成熟,生产经营者也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投入产出的风险预测能力,但市场的风云变幻总会给人们造成始料不及的事实发生,无论是供方或需方,都不能总是保证他们的生产经营行为永远保持在良好平衡水平。因为自然的原因或者人为的原因,有些物资可能属于稀有物资,会处于需要大于供给的状态;有些产品又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因此,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为了推销过剩的商品或者买到紧缺的商品,拥有过剩商品的一方或需要紧缺商品的一方就会不择手段。因此,采取商业贿赂行为谋求市场供需资源分配平衡就在所难免了。
三、反商业贿赂之对策
关于商业贿赂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我们可以将其简要地概括为: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败坏了中国在国际商业领域的良好形象;削弱了我国的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国家与社会大量经济损失;等等。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甚嚣尘上的商业贿赂行为,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有效扭转局面的措施!不少实务部门的专家与学术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诸多遏制商业贿赂的措施。有人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尽快进行专门的反商业贿赂立法;有人则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已经有完善的反商业贿赂立法,无须进行专门立法;还有人从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提出了若干有益的反商业贿赂建议。但是在我看来,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当重点解决如下主要问题:
(一)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经验,建立健全反商业贿赂立法。我国关于反商业贿赂的刑事法律主要是刑法(第163条、第164条对公司、企业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做了规定,《刑法修正案
(六)》已将第 163条和164条的主体范围修改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第385条至393条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国有单位的贿赂犯罪做了规定)。此外,还有少数行政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但是,我国对自己的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行为如何规制,目前尚无完备法律可资遵循。因此,我认为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对反商业贿赂进行统一立法,为反商业贿赂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二)严肃认真执行有关国际公约。我国已经在于2003年12月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0月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对各类国际性腐败行为(包括国际商业贿赂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我国一方面应当及时调整国内法律,以与国
际法相协调;另一方面,根据“国际法效力高于国内法效力”的原则,对我国的跨国公司违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行为,应当严格按照该公约严肃惩处。
(三)确立法律至上原则,培养唯法是从精神。现代法治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管理国家的唯一途径就是依法治国。换言之,大到国家的内政外交事务.小到商品交易秩序,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进行,社会事务才能有序进行。因此,应当教育全体国民,特别是教育那些掌控商业交易大权的人士,必须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即自觉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如果掌控商品交易大权者自觉在商品交易中依法行事,那些试图通过行贿受贿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目的者便无法得逞。
(四)加大反商业贿赂力度,严惩腐败官员。总结中国历史上打击贪污腐败犯罪的经验,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对腐败官员严惩不贷。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也曾经运用从严治吏的刑事政策惩治贪污腐败。上世纪50年代,刘青山、张子善因为贪污财物而被处以极刑。此后近30年间,我国党政机关干部两袖清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而今天,我国对贪污腐败行为虽然规定有死刑,但是现在已经较少适用。尽管我并不主张对贪污腐败分子一律适用死刑,然而我认为对其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即使不对其适用死刑,也应该多适用无期徒刑,并附加没收或者罚金刑。
(五)加快体制改革,制约特殊权力。针对我国公用企业、特殊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尽量引入公平自由竞争机制,将带有独占性的服务与一般经营活动明确分开。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垄断行业偏多!国家有必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垄断行业失去滥用优势的条件和机会,从而从体制上防止商业贿赂、强制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产生。
(六)给予新闻媒体更大的自由,发挥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众所周知,新闻媒体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监督。从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凡是新闻自由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就高;凡是新闻自由小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法律制度的公正性程度就低。就反商业贿赂而言,如果允许新闻媒体直接介入,随时将那些见不得人的行贿受贿行为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使那些人们深恶痛绝的丑行无处藏身,行贿受贿者一经披露,则其马上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似此,谁还敢行贿受贿?而且新闻媒体反商业贿赂的成本最低,能够收到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6-12-10
【责任编辑】张西山
第四篇:宗旨、使命、原景的区别
企业愿景:是目标所指状态结果。和人一样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一种规划,希望自己能变成,作成什么样的人.那么企业也是一样,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也会有企业的愿景,也就是带领全体企业员工把企业发展成所要达到的那个目标和成绩!
使命感:是人或组织自我的生命意义的定位。也和个人一样,每个人在社会当中都会产生使命感.那么企业对员工灌输这样的思想是为了和企业的文化相连接让员工在企业内部会干劲十足.企业的使命感一般表现在为社会为员工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人一旦有了使命感无论做什么都会非常的认真和努力!
宗旨: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比如一个企业对产品,对客户的服务都要灌输一种标准.简单的说企业的口号也算是企业宗旨.这对企业外围的形象很重要.让别人感觉到这个企业做事认真,规范化等等.
从以上阐述中就可以区别三者之间的不同了。不过他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一个企业的建立,企业文化是根基,非常的重要,是一个企业的魂!它们会贯穿整个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形象塑造,员工素质保障等等都有很大帮助.一个企业的精髓所在!
以前公司使命为:
共同缔造卓越的房产服务组织、提供优质的房产流通服务:
成就同仁的精彩人生:
愿景:
综合实力第一、中国行业典范
引领行业,影响中国
第五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读着肖川的这本书,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他认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肖川教授在凝练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想的风格,不禁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我感到这本书值得一读。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a>者,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富有灵气。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