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20:4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开篇课,试教之后,顿感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一、激情导趣,诱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在分西瓜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四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实践中学习,我安排了分小棒的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三、创设情境,支持理解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阶段:“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认识”。我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创设好问题情境,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认识几分之一时,例题设计的是根据4只猴平均分4个桃,提出问题: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每份1个桃的情况,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接着安排“想一想”:把4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通过图形直观地

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这样的一份上,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教材这样编排,为学生理解分数提供了背景支持。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思考如何创设情境,设计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先前的经验,引发认知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不是要求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而是我们回答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应该怎么办?首先要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用画圈的办法表示,然后想想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应该用什么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当前的问题与学过的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建立了联系,学生才可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教学第64页“想一想”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学具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上述情景的呈现过程。继而,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小猴分桃的实际情景反思今天学习的分数与以前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突出今天得到的分数平均分的不是一个物体,而是几个物体的整体。

四、注重操作,促进理解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三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是与具体的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比如第64页“想一想”,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2个桃是这盘桃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分一分,从而得出,每份(2个桃)应该是这些桃(4个桃)的几分之几。

五、加强比较,强化理解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教材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对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重在同中辨异。如第64页第1题,第65页第2题,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分的份数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体会分数对应于不同的“整体”,它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分数具有相对性。促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层。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继而组织交流,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时要把握好比较的“度”,做到到位,重在让学生感悟、体会有什么不同,但不越位,不要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分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小学生数概念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分数,使他们头脑中的数,不再仅仅表示一个一个的物体,而且开始表示物体(既包括一个物体,也包括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一部分。这种数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变化,过程是比较慢的。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教学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总之,我想我要在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植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数学经验,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才能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二篇:《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在课堂上调查同学们最爱吃的水果,选用了学生喜欢的话题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来了,打算分给上课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同学,大家观察老师是如何分的,并用一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认识几分之一。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对旧知的回顾,并诱发学生产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热情,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焦虑感、恐惧感。也能通过奖励促进同学们在接下来上课环节认真听讲,积极表现。

教学中我利借助本校特色的爱心传递活动,平均分配六盆花,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让学生动手分各种实物,不只是对几分之一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对、已经充分掌握,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我就放手让同学们自己研究。这在教学中收放自如,基础知识既能讲透,又能放手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交流、分工、合作自主研究其它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还能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师生共同探讨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摸底。

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几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我巧妙地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方法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比如本节课学生虽然在上册书中已经学习过几分之一,但是当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再平均分进行研究几分之一,学生还是感觉有点陌生、抽象。我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雕琢细研,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第三篇:《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

本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1.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欢欢和乐乐和家长一起外出去郊游。他们自己带了这些食物,建议学生帮他们分一分。通过把把4个苹果、2瓶水分给2个人,引起学生回顾“平均分”的含义。为进一步平均分一个整体的物体做铺垫。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多次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让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或4份时,为了便于学生通过动手感知、体会平均分后的图形每份大小一样,每一份都是原来整体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再通过让学生折出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上颜色,说一说自己折的1/4的含义,展示几种不同的折法,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它们的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从而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之上。

3.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初步认识分数是建立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生活中平均分一个物体的例子,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小组讨论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同时让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拓宽延伸,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刻。

通过对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二次对折、三次对折……所产生的分数,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为后续比较分数的大小做铺垫。

不足: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简练,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需再斟酌。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2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分数》单元的开篇课,试教之后,顿感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一、激情导趣,诱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诱发学生产生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心理。

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做中得中,教师安排了“小小邮递员”和“在城堡中找几分之一”的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结束部分重新回到了开始时的故事内容,使整堂课感觉严谨。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3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主要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4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我调查了学生们最爱吃的水果,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来了,打算分给上课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同学,大家观察老师是如何分的,并用一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认识几分之一。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对旧知的回顾,并诱发学生产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热情,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焦虑感、恐惧感。也能通过奖励促进同学们在接下来上课环节认真听讲,积极表现。

教学中我利借助本校特色的爱心传递活动,平均分配六盆花,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让学生动手分各种实物,不只是对几分之一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对 、已经充分掌握,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我就放手让同学们自己研究 。这在教学中收放自如,基础知识既能讲透,又能放手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交流、分工、合作自主研究其它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还能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师生共同探讨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摸底。

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几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我巧妙地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三、总结

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方法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比如本节课学生虽然在上册书中已经学习过几分之一,但是当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再平均分进行研究几分之一,学生还是感觉有点陌生、抽象。我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雕琢细研,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5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平时的授课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6

日前,上了一节公开课《认识几分之一》。在课前,我是这样设想的:

1、力求把数学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本节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成了几项活动:如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学具,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平均分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体验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让学生折一折,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找一找,体验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等,力求体现出数学课堂活动化。

2、突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体验与感悟。本节课学生对几分之一概念的理解,是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逐步建立的,虽然学生在描述过程时不够严谨,但这些是在学生操作,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得来的,比教师直接讲授,单纯的重视机械记忆应该要好。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如:在分学具时,我采取同桌协商的办法,折纸采用独立操作的办法,讨论分数的意义时用小组合作等,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做得较好,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1/2已有所了解,若教师此时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放手让了解1/2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势利导,借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分数的读写。使计划的课堂变成生成的课堂,将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理解1/2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接触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多说一说,多争辩一下,从而逐步完善。教师不应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代替学生思考。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7

9月21日、22日我参加了我市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我执教的是《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本节内容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节课对于我来说就是再一次的成长,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就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首先,精心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石。在课的一开始,创设简单的分卡片的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当学生把剩余的卡片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个卡片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让学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从自然数到分数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课中让学生动手创作几分之一,在亲身经历中建构几分之一的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图形、线段反复练习,说分数表示的意义。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其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数学”、“听数学”,更要“做数学”,将活动引入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认识过程。在本堂课中,无论是折纸、创作几分之一等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展示学生折的作品时,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后边的学生会看的更加清晰。

2、分组动手操作折1/4,我只展示了我参与小组的作品,其他学生的折法没能展示。如果,让其他同种折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折法就更好了。

3、课上我发现,当我布置完任务后,有的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我反思,可能是学生没注意听,更主要的是我的语速过快,有的孩子没听懂。

所以,今后的教学我一定要注意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学生一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8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这节课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创设情境,产生冲突。首先教师从旅游准备食物出发,出示图片,让学生把这些食物公平的分给两个小朋友,学生自然想到要平均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学生很容易分好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半个,教师提问:半个能有什么数表示呢?学生就产生疑问了,这时就表明半个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揭题:认识分数(几分之一)。

第二部分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一)探究二分之一;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怎么得到的呢?教师揭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二分之一。教师追问:那还有半个蛋糕可以怎么表示呢?学生都会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请5位左右的学生出来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得到的,强调平均分。接着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明各部分的意义,接着对着自己的同桌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接着出示小练习:判断图形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情调平均分)。(二)创造二分之一;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长方形制片折一折、突出它的二分之一,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得到三种不同的折法,教师质疑: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阴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想到都是把这张纸通过对折,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肯定。(三)创造几分之一;提问:你还能把这张纸折一折,涂出它的几分之一吗?学生活动,学生会得到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分数。接着通过小练习进行巩固。

第三部分是初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学生拿出小圆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并且比较大小,学生动手操作,根据图形大小得出二分之一大于,观察图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份就四分之一越小。教师接着出一张平均分成8份,涂出其中一份的圆形纸片,学生会用八分之一来表示,教师立刻抛出问题:你能比较二分之一与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与八分之一的大小吗。学生根据结论,比较大小。接着联系想想做做。

第四部分是练习应用,巩固提高。通过想想做做达到练习的目的。

第五部分是全课总结。学生自述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如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整节课思路还算清晰,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练习的思维含量上做的还不好,在学生能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有一定层次的提高,同一练习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某些细节上如语言的表达还要进一步精炼。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9

一、基于课标的理解,初步认识分数

二、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1-92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

三、教材分析:“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也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四、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上拓展的,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孩子可能接触过这部分内容,但是认识不够全面,读写不准确。

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分月饼活动,初步认识分数;

2、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几分之一,能够理解几分之一,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探究法。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提问检测目标一;

2、通过学生的读写,课堂提问和折一折活动,检测目标二。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美丽的秋天来了,小朋友们要去郊游了,他们带了很多可口的食物,你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给他们分一分吗?

1、4个月饼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用什么数字表示?

2个运兵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个呢?用什么数字表示?

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又该怎么分?用什么数字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二分之一

当我们的整数不够用时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表示。

每人半个月饼,可以用表示。

教师分析如何分月饼,并在讲台上让学生演示折一折,然后把学生折好的圆剪成两部分,边剪边跟学生陈述分月饼的过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2、板书,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并读一读。

3、练一练(课件显示)

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四分之一

1、幻灯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分之()。(设计意图: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从最简单的二分之一入手,逐一认识三分之一等)

(三)教学例二

1、拿出自己在正方形上涂出?

2、组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大家涂的都一样吗?不同的涂法为什么都能表示呢?

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只要通过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课堂活动:

你还能折出一个几分之一,大家折一折,说一说。

四、课堂练习

1 、写: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2、想: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3、说: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利用现代媒体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个教学,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从分月饼引出教学主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新知是多么有趣,富有亲近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2、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注意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新知,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在学习1/2、1/4等分数时,让学生通过折纸、交流想法发现了不同的折纸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这节课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以现代媒体为桥梁,使数学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享受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1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从整数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降低孩子跨越难度,我利用创编故事的形式,利用孙悟空和猪八戒分水果的难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一人一半就是每人分得西瓜的二分之一。我将重点放在认识二分之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自己创编生活中的二分之一用在哪里,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最后练习设计也按照梯度原则,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从学生课上做题情况来看,基础练习做的很好。

(二)利用动手实践,主动构建数学概念。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理解概念本身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课中由二分之一迁移到其他分数的学习时,设计折一折画一画的形式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过程中,收集学生所有的四分之一作品,提出问题:不同形状为什么都能表示四分之一?通过操作及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游戏中感悟概念的建构。

针对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在细节上把握不足。主要有:

1、学生认识二分之一时,对平均分理解不够,说二分之一含义时学生不会强调平均分。老师在这里引导不到位,应着重强调。

2、教师的倾听不够。对于学生的错误生成应该立即纠正和补充。如,对于分数概念的强化,学生一直都没有说该分数是谁的几分之一。这时教师应做规范示范和引导。

3、个别练习题应该设置再巧妙些,一道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概念,而是逐步层层递进,让基础扎实的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变化。

4、教师的评价语言还需加强。教师语言太过单一,容易使学生厌倦,未能激发孩子求知兴趣,教师评价应追求多元化。调控课堂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且教且思,在以后的课堂上,仍要不断探索,利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储备好自己,追求高效课堂!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2

教《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试教之后,顿感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一、激情导趣,诱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诱发学生产生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做中得中,教师安排了“小小邮递员”和“在城堡中找几分之一”的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结束部分重新回到了开始时的故事内容,使整堂课感觉严谨。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

三、创设情境,支持理解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阶段:“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认识”。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创设好问题情境,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认识几分之一时,例题设计的是根据4只猴平均分4个桃,提出问题: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每份1个桃的情况,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接着安排“想一想”:把4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通过图形直观地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这样的一份上,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 。

教材这样编排,为学生理解分数提供了背景支持。因为如果离开具体情境,让学生去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种做法不符合三年级儿童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思考如何创设情境,设计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先前的经验,引发认知突破。教学几分之一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会想到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1个桃,这是用和、具体数量分桃的结果。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不是要求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而是我们回答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应该怎么办?首先要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用画圈的办法表示,然后想想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应该用什么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当前的问题与学过的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建立了联系,学生才可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教师应该重视“提供4个桃(画出集合图)对集合圈内的桃平均分”这一具体情境的呈现过程,以形成学生认识分数新的具体含义的表象。教学第64页“想一想”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学具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上述情景的呈现过程。继而,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小猴分桃的实际情景反思今天学习的分数与以前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突出今天得到的分数平均分的不是一个物体,而是几个物体的整体。

四、注重操作,促进理解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三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是与具体的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比如第64页“想一想”,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2个桃是这盘桃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分一分,从而得出,每份(2个桃)应该是这些桃(4个桃)的。

五、加强比较,强化理解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教材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对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重在同中辨异。如第66页第1题,第67页第2题,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12的和12的、8的 和12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体会分数对应于不同的“整体”,它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分数具有相对性。另一类重在异中求同。第72页第4题,在学生算出两人各用多少米绸带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体会其解题方法上的一致性,加深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本质。

比较,促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经编辑部时,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继而组织交流,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时要把握好比较的“度”,做到到位,重在让学生感悟、体会有什么不同,但不越位,不要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分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小学生数概念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分数,使他们头脑中的数,不再仅仅表示一个一个的物体,而且开始表示物体(既包括一个物体,也包括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一部分。这种数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变化,过程是比较慢的。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教学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总之,我们要在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植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数学经验,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3

我今天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像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像,概括等思维能力,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素养。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及大小,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围绕这个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在教学例1时,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先复习“平均分”因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在课一开始我“先创设了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境,让学生观察他们带来的食品,提问:怎样分才能使他们都感到满意?很自然地引出了旧知识“平均分”接着复习近平均分,然后要求学生分别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 需要,接着重点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样表示,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初步认识到“半个”也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并在此过程中介绍二分之一的读写方法及各种部分名称。接着我让学生判断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否是二分之一,安排这道练习,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进一步明确,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平均分是得到一个分数的必要前提,随后的试一试中,要求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并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丰富对二分之一的认识,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正确表像,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折出一张纸的四分之一,既拓展了分数概念的外延,又为接下来探索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奠定基础。在教学例2时我让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分别折一折,依次涂出它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再比较大小。学生先要依据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含义进行相应的操作,再联系这两个分数的含义以及图形直观,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个过程 既丰富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又体现了所学知识的简单应用。接着我又进一步要 求学生用一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八分之一,并把八分之一与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比较大小,从而使他们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使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得到及时的巩固。

总是有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在座的专家老师们多提提宝贵,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远一些。谢谢大家。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4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这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是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也是为认识几分之几做铺垫。

2.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知道并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分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学情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突破,接受起来不算容易,为了能使他们更容易的接受本节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姿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接拿出4瓶没有开过的矿泉水,让同学们说说把它分给2个人的时候一人几瓶?当有2瓶和1瓶时又是怎么分给两个人?(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为了公平起见,我要求平均分。(强调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揭示课题,当一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后,每人得到半瓶,那半瓶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生思考后会有可能得出:1、两瓶 2、一瓶 3、半瓶…….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利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探究体验

1、认识1/2

①组织学生借助感知认识1/2

出示两个半瓶矿泉水的图片.把一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半,每一半瓶就是整瓶矿泉水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让学生用一个圆表示二分之一。板书一个圆的1/2(用途色部分区分来表示学生认真观察看分矿泉水的情境,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学生读二分之一

通过自己动手分一瓶矿泉水,使学生直观的知道一个人喝掉一半的矿泉水后,剩下的一半就是整瓶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板书:1/2

②指导学生读1/2

A、教师范写二分之一

在写二分之一时,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在横线下写数字2,最后在横线上写数字1,这个分数就读作:二分之一。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所以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B、组织学生写1/2

C、组织学生读1/2

2、教师再提问,如果我要把一瓶水平均分给四个人又该怎么办?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出四分之一的水,并写和读出1/4。

3、动手操作。

自己拿出不同的纸张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用斜线画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你拿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或1/4?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1/2或1/4?)

4、让学生发现分数: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那些分数?或者,你们利用你们自己手上的纸张折处你们自己想要的分数并写出来。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学生看教师书1/2。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学生有可能回答:

直接把一瓶水平均分成四份……

学生有可能得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

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 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四. 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读作:二分之一 读作:四分之一

1 1

写作: — 写作: —

2 4

教学反思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我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矿泉水”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 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 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容量较大、难度较高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涵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和简单分数的比较。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容量比较大。这几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定位的:几分之一是重点内容,几分之几是拓展延伸,简单分数的比较是拔高检验。三部分内容围绕分数的意义进行开展。在教授的过程中,对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能够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意义。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五、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偏多,有些冗长。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细节之处,有些粗糙。语言不够准确,有点啰嗦。讲述几分之几所设计的长方形,也没有能物尽其用。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5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经过施教,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教学源于丰富的、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求新知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用猴妈妈为猴家四兄弟过生日这个情景贯穿新课教学。一开始通过猴妈妈分蛋糕的情境,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强调“平均分”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凸现和强化,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紧接着顺着分东西的思维,提出:猴妈妈要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通过让学生经历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1/4,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索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方法,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最后通过练习和猴妈妈分一筐桃这个情境,逐步将整体 “1”从具体拓展到抽象。

2、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得到训练。

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让学生感受新知完全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上,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得到训练。

为此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材料:一个蛋糕、四个单个的桃子、一盘桃子(4个)、一盘桃子(6个),围棋子等等,并通过学生三次分桃子,建立了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进而再一次对12个棋子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1/2、1/3、1/4、1/6、1/12不同的几分之一。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渐渐成熟,新知在操作中得到内化。

3、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

“对比”教学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比较表示1个物体的1与表示一个整体的“1”的不同,目的是为了渗透“整体1”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预设一些素材。

在新授中进行了三次对比:第一次是比较一个蛋糕的1/4和一盘桃(4个)的1/4,突出不管是一个蛋糕还是一盘桃,只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1/4。第二次是比较一盘桃(4个)和另一盘桃(6个)的1/2,突出一盘桃子不管是几个,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能用(1/2)来表示。

练习中也设计了三次对比:第一次是比较把6个苹果平均分,一题中的一份用1/3表示而另一题中的一份用1/2表示,突出同样多的苹果,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就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第二次是比较把12个正方体平均分,一题中的一份用1/3表示而另一题中的一份用1/4表示,再次突出同样多的正方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也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第三次是比较10个萝卜的1/2为什么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突出10个萝卜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2表示。

总之,通过本次的上课,我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如何处理课堂当中的生成性问题等方面有了不少的收获,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大泗学校集体的力量。最后,我想说一句:赛课是一个让人煎熬的过程,但更是一个让人进步的过程。

第四篇:《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上完课后,我就这节课的课后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精心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在本课中我就力求在选材上体现生活性、简单性、实用性、挑战性。在课的一开始,创设郊游中简单的分食品的情景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知识层面上,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瓶水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块月饼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让学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从自然数到分数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课中让学生动手创作几分之一,在亲身经历中建构几分之一的概念,课末找生活中的分数。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认识生活中的数到认识数学中的数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数学建模的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我将“分月饼”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素材,也隐含了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几分之一的丰富表象。在认识1/2后让学生折1/2,体会1/2不一样大小,原来是与所分的原来图形的大小有关,再在辨析中自然认识1/4,是平均分成4份吗?用眼睛看行吗?学生说折一折,老师折了,行吗?学生说再折一次,每份是1/4。再动手创作几分之一,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到课末找生活中分数,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与课前相比应该是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一些表面、肤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大检阅,又是新知识生成点,让学生经历再一次的深刻体验。

2、自主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就是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数学”、“听数学”,更要“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将活动引入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认识过程。在本堂课中,无论是分蛋糕、折纸、创作几分之一,阅读课本等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如在创作几分之一的活动中,学生是很自然、主动地把自己所想到的分数表示出来,而其中就已蕴涵了他们对几分之一个性化的理解与诠释。开放的空间,自主的展示,使他们学得轻松,思维、行为、情感都达到了三位一体的参与,充分的体验了促进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重要作用。

3.在教学重点处、关键处、突破难点处,应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既直观又形象。

(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平时教学让学生说完整的话,如上课开始的分苹果的问题可以用语言完整的叙述,可是到完整地说分数1/2的意义时没有说完整,说明学生对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不透切。我代替学生说的多了一点,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述说理解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2、动手操作时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不充分,如折1/2,我展示圆形、长方形的,其他形状的没有展示。如折1/4,我只展示了正方形的其中四种情况,其他图形的折法没有挖掘,创造一个几分之一的环节,像1/

5、1/

3、1/16等等都没来得及展示。

3、动手操作充分,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比较欠缺。如创造一个分数后,应该让学生之间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练,有待加强。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于数学课还需要更多的精心设计和打磨,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

我今天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像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像,概括等思维能力,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素养。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及大小,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围绕这个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在教学例1时,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先复习“平均分”因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在课一开始我“先创设了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境,让学生观察他们带来的食品,提问:怎样分才能使他们都感到满意?很自然地引出了旧知识“平均分”接着复习近平均分,然后要求学生分别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 需要,接着重点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样表示,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初步认识到“半个”也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并在此过程中介绍二分之一的读写方法及各种部分名称。接着我让学生判断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否是二分之一,安排这道练习,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进一步明确,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平均分是得到一个分数的必要前提,随后的试一试中,要求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并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丰富对二分之一的认识,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正确表像,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折出一张纸的四分之一,既拓展了分数概念的外延,又为接下来探索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奠定基础。在教学例2时我让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分别折一折,依次涂出它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再比较大小。学生先要依据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含义进行相应的操作,再联系这两个分数的含义以及图形直观,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个过程 既丰富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又体现了所学知识的简单应用。接着我又进一步要 求学生用一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八分之一,并把八分之一与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比较大小,从而使他们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使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得到及时的巩固。

总是有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在座的专家老师们多提提宝贵,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远一些。谢谢大家。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2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平时的授课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3

11月24日我参与了学校举行的公开课试讲,本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本节内容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节课对于我来说就是再一次的成长,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就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首先,精心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石。在课的一开始,创设简单的中秋节分月饼的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当学生把手中的卡片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时,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让学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从自然数到分数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课中让学生动手创作几分之一,在亲身经历中建构几分之一的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图形、线段反复练习,说分数表示的意义。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其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数学”、“听数学”,更要“做数学”,将活动引入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认识过程。在本堂课中,无论是折纸、创作几分之一等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展示学生折的作品时,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后边的学生会看的更加清晰。

2.分组动手操作折1/4,我只展示了我参与小组的作品,其他学生的折法没能展示。如果,让其他不同种折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折法就更好了。

3.课上我发现,当我布置完任务后,有的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我反思,可能是学生没注意听,更主要的是我的语速过快,有的孩子没听懂。

4.我过于依赖课件,以至于我的思维完全受到课件的影响,不能够体现自己的教学思维。

5.我上课时用的折纸没有针对性,反复使用同一张纸,对学生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所以,今后的教学我一定要注意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学生一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4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计矛盾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矛盾,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概念的辨析。

如在课的导入时,利用“分月饼”游戏,制造了“半个”月饼没办法拍掌的障碍,半个该用什么数表示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需求。带着这个需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发现和创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又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时,有一个同学出现了错误,(斜着折,没有平均分),我不是简单地给予判断评价,而是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全班同学讨论。学生经过讨论,更清楚地认识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再如:教学1/4时,当学生出现了多种分法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么多种分法,涂色的那一份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呢?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

2、重视学生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去认识“几分之一”。通过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是自己探究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师教给的。如在教学1/2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形成对“1/2”正确的认识,自主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在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概念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在生活中提升数学概念,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方法的运用。

本节课我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如课的导入,从中秋节引出“分月饼”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

在运用新知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从教材主题图和身边的事物中去寻找分数。由于主题图所呈现的“游乐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能很快地找出这里的分数,并主动与同学交流。在汇报时,学生一个个争着说,形成了一个高潮。在最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表现非常好,找了很多,把这节课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甚至有的学生把概念进行了拓展,如一个学生说“我们小组有7张椅子,每张椅子是其中的1/7”。如果学生不是对分数有了清晰的认识,他能发现这个吗?

4、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

教学1/2时,从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亲身体验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分数概念并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而在后面的教学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用学习1/2的方法自己去探究,类推出其他分数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等数学方法,逐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获得了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另外,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完整、正确表述“几分之一”含义时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语言表达的完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表达、叙述几分之一的意义,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完整性。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这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是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也是为认识几分之几做铺垫。

2.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知道并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分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学情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突破,接受起来不算容易,为了能使他们更容易的接受本节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姿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接拿出4瓶没有开过的矿泉水,让同学们说说把它分给2个人的时候一人几瓶?当有2瓶和1瓶时又是怎么分给两个人?(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为了公平起见,我要求平均分。(强调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揭示课题,当一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后,每人得到半瓶,那半瓶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生思考后会有可能得出:1、两瓶 2、一瓶 3、半瓶…….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利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探究体验

1、认识1/2

①组织学生借助感知认识1/2

出示两个半瓶矿泉水的图片.把一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半,每一半瓶就是整瓶矿泉水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让学生用一个圆表示二分之一。板书一个圆的1/2(用途色部分区分来表示学生认真观察看分矿泉水的情境,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学生读二分之一

通过自己动手分一瓶矿泉水,使学生直观的知道一个人喝掉一半的矿泉水后,剩下的一半就是整瓶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板书:1/2

②指导学生读1/2

A、教师范写二分之一

在写二分之一时,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在横线下写数字2,最后在横线上写数字1,这个分数就读作:二分之一。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所以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B、组织学生写1/2

C、组织学生读1/2

2、教师再提问,如果我要把一瓶水平均分给四个人又该怎么办?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出四分之一的水,并写和读出1/4。

3、动手操作。

自己拿出不同的纸张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用斜线画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你拿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或1/4?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1/2或1/4?)

4、让学生发现分数: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那些分数?或者,你们利用你们自己手上的纸张折处你们自己想要的分数并写出来。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学生看教师书1/2。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学生有可能回答:

直接把一瓶水平均分成四份……

学生有可能得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

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 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四. 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读作:二分之一 读作:四分之一

1 1

写作: — 写作: —

2 4

教学反思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我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矿泉水”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 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 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容量较大、难度较高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涵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和简单分数的比较。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容量比较大。这几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定位的:几分之一是重点内容,几分之几是拓展延伸,简单分数的比较是拔高检验。三部分内容围绕分数的意义进行开展。在教授的过程中,对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能够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意义。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五、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偏多,有些冗长。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细节之处,有些粗糙。语言不够准确,有点啰嗦。讲述几分之几所设计的长方形,也没有能物尽其用。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6

本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1.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欢欢和乐乐和家长一起外出去郊游。他们自己带了这些食物,建议学生帮他们分一分。通过把把4个苹果、2瓶水分给2个人,引起学生回顾“平均分”的含义。为进一步平均分一个整体的物体做铺垫。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多次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让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或4份时,为了便于学生通过动手感知、体会平均分后的图形每份大小一样,每一份都是原来整体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再通过让学生折出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上颜色,说一说自己折的1/4的含义,展示几种不同的折法,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它们的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从而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之上。

3.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初步认识分数是建立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生活中平均分一个物体的例子,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小组讨论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同时让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拓宽延伸,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刻。

通过对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二次对折、三次对折……所产生的分数,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为后续比较分数的大小做铺垫。

不足: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简练,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需再斟酌。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7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经过施教,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教学源于丰富的、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求新知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用猴妈妈为猴家四兄弟过生日这个情景贯穿新课教学。一开始通过猴妈妈分蛋糕的情境,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强调“平均分”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凸现和强化,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紧接着顺着分东西的思维,提出:猴妈妈要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通过让学生经历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1/4,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索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方法,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最后通过练习和猴妈妈分一筐桃这个情境,逐步将整体 “1”从具体拓展到抽象。

2、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得到训练。

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让学生感受新知完全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上,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得到训练。

为此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材料:一个蛋糕、四个单个的桃子、一盘桃子(4个)、一盘桃子(6个),围棋子等等,并通过学生三次分桃子,建立了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进而再一次对12个棋子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1/2、1/3、1/4、1/6、1/12不同的几分之一。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渐渐成熟,新知在操作中得到内化。

3、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

“对比”教学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比较表示1个物体的1与表示一个整体的“1”的不同,目的是为了渗透“整体1”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预设一些素材。

在新授中进行了三次对比:第一次是比较一个蛋糕的1/4和一盘桃(4个)的1/4,突出不管是一个蛋糕还是一盘桃,只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1/4。第二次是比较一盘桃(4个)和另一盘桃(6个)的1/2,突出一盘桃子不管是几个,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能用(1/2)来表示。

练习中也设计了三次对比:第一次是比较把6个苹果平均分,一题中的一份用1/3表示而另一题中的一份用1/2表示,突出同样多的苹果,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就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第二次是比较把12个正方体平均分,一题中的一份用1/3表示而另一题中的一份用1/4表示,再次突出同样多的正方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也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第三次是比较10个萝卜的1/2为什么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突出10个萝卜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2表示。

总之,通过本次的上课,我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如何处理课堂当中的生成性问题等方面有了不少的收获,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大泗学校集体的力量。最后,我想说一句:赛课是一个让人煎熬的过程,但更是一个让人进步的过程。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8

《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开篇课,试教之后,顿感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一、激情导趣,诱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在分西瓜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四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实践中学习,我安排了分小棒的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三、创设情境,支持理解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阶段:“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认识”。我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创设好问题情境,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认识几分之一时,例题设计的是根据4只猴平均分4个桃,提出问题: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每份1个桃的情况,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接着安排“想一想”:把4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通过图形直观地

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这样的一份上,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教材这样编排,为学生理解分数提供了背景支持。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思考如何创设情境,设计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先前的经验,引发认知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不是要求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而是我们回答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应该怎么办?首先要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用画圈的办法表示,然后想想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应该用什么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当前的问题与学过的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建立了联系,学生才可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教学第64页“想一想”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学具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上述情景的呈现过程。继而,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小猴分桃的实际情景反思今天学习的分数与以前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突出今天得到的分数平均分的不是一个物体,而是几个物体的整体。

四、注重操作,促进理解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三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是与具体的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比如第64页“想一想”,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2个桃是这盘桃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分一分,从而得出,每份(2个桃)应该是这些桃(4个桃)的几分之几。

五、加强比较,强化理解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教材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对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重在同中辨异。如第64页第1题,第65页第2题,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分的份数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体会分数对应于不同的“整体”,它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分数具有相对性。促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层。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继而组织交流,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时要把握好比较的“度”,做到到位,重在让学生感悟、体会有什么不同,但不越位,不要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分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小学生数概念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分数,使他们头脑中的数,不再仅仅表示一个一个的物体,而且开始表示物体(既包括一个物体,也包括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一部分。这种数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变化,过程是比较慢的。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教学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总之,我想我要在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植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数学经验,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才能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9

日前,上了一节公开课《认识几分之一》。在课前,我是这样设想的:

1、力求把数学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本节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成了几项活动:如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学具,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平均分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体验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让学生折一折,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找一找,体验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等,力求体现出数学课堂活动化。

2、突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体验与感悟。本节课学生对几分之一概念的理解,是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逐步建立的,虽然学生在描述过程时不够严谨,但这些是在学生操作,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得来的,比教师直接讲授,单纯的重视机械记忆应该要好。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如:在分学具时,我采取同桌协商的办法,折纸采用独立操作的办法,讨论分数的意义时用小组合作等,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做得较好,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1/2已有所了解,若教师此时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放手让了解1/2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势利导,借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分数的读写。使计划的课堂变成生成的课堂,将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理解1/2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接触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多说一说,多争辩一下,从而逐步完善。教师不应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代替学生思考。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0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从整数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降低孩子跨越难度,我利用创编故事的形式,利用孙悟空和猪八戒分水果的难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一人一半就是每人分得西瓜的二分之一。我将重点放在认识二分之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自己创编生活中的二分之一用在哪里,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最后练习设计也按照梯度原则,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从学生课上做题情况来看,基础练习做的很好。

(二)利用动手实践,主动构建数学概念。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理解概念本身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课中由二分之一迁移到其他分数的学习时,设计折一折画一画的形式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过程中,收集学生所有的四分之一作品,提出问题:不同形状为什么都能表示四分之一?通过操作及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游戏中感悟概念的建构。

针对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在细节上把握不足。主要有:

1、学生认识二分之一时,对平均分理解不够,说二分之一含义时学生不会强调平均分。老师在这里引导不到位,应着重强调。

2、教师的倾听不够。对于学生的错误生成应该立即纠正和补充。如,对于分数概念的强化,学生一直都没有说该分数是谁的几分之一。这时教师应做规范示范和引导。

3、个别练习题应该设置再巧妙些,一道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概念,而是逐步层层递进,让基础扎实的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变化。

4、教师的评价语言还需加强。教师语言太过单一,容易使学生厌倦,未能激发孩子求知兴趣,教师评价应追求多元化。调控课堂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且教且思,在以后的课堂上,仍要不断探索,利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储备好自己,追求高效课堂!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1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主要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2

一、基于课标的理解,初步认识分数

二、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1-92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

三、教材分析:“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也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四、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上拓展的,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孩子可能接触过这部分内容,但是认识不够全面,读写不准确。

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分月饼活动,初步认识分数;

2、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几分之一,能够理解几分之一,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探究法。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提问检测目标一;

2、通过学生的读写,课堂提问和折一折活动,检测目标二。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美丽的秋天来了,小朋友们要去郊游了,他们带了很多可口的食物,你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给他们分一分吗?

1、4个月饼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用什么数字表示?

2个运兵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个呢?用什么数字表示?

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又该怎么分?用什么数字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二分之一

当我们的整数不够用时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表示。

每人半个月饼,可以用表示。

教师分析如何分月饼,并在讲台上让学生演示折一折,然后把学生折好的圆剪成两部分,边剪边跟学生陈述分月饼的过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2、板书,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并读一读。

3、练一练(课件显示)

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四分之一

1、幻灯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分之()。(设计意图: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从最简单的二分之一入手,逐一认识三分之一等)

(三)教学例二

1、拿出自己在正方形上涂出?

2、组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大家涂的都一样吗?不同的涂法为什么都能表示呢?

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只要通过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课堂活动:

你还能折出一个几分之一,大家折一折,说一说。

四、课堂练习

1 、写: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2、想: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3、说: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3

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利用现代媒体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个教学,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从分月饼引出教学主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新知是多么有趣,富有亲近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2、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注意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新知,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在学习1/2、1/4等分数时,让学生通过折纸、交流想法发现了不同的折纸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这节课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以现代媒体为桥梁,使数学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享受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4

9月21日、22日我参加了我市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我执教的是《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本节内容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节课对于我来说就是再一次的成长,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就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首先,精心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石。在课的一开始,创设简单的分卡片的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当学生把剩余的卡片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个卡片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让学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从自然数到分数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课中让学生动手创作几分之一,在亲身经历中建构几分之一的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图形、线段反复练习,说分数表示的意义。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其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数学”、“听数学”,更要“做数学”,将活动引入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认识过程。在本堂课中,无论是折纸、创作几分之一等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展示学生折的作品时,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后边的学生会看的更加清晰。

2、分组动手操作折1/4,我只展示了我参与小组的作品,其他学生的折法没能展示。如果,让其他同种折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折法就更好了。

3、课上我发现,当我布置完任务后,有的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我反思,可能是学生没注意听,更主要的是我的语速过快,有的孩子没听懂。

所以,今后的教学我一定要注意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学生一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5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我调查了学生们最爱吃的水果,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来了,打算分给上课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同学,大家观察老师是如何分的,并用一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认识几分之一。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对旧知的回顾,并诱发学生产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热情,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焦虑感、恐惧感。也能通过奖励促进同学们在接下来上课环节认真听讲,积极表现。

教学中我利借助本校特色的爱心传递活动,平均分配六盆花,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让学生动手分各种实物,不只是对几分之一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对 、已经充分掌握,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我就放手让同学们自己研究 。这在教学中收放自如,基础知识既能讲透,又能放手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交流、分工、合作自主研究其它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还能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师生共同探讨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摸底。

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几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我巧妙地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三、总结

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方法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比如本节课学生虽然在上册书中已经学习过几分之一,但是当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再平均分进行研究几分之一,学生还是感觉有点陌生、抽象。我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雕琢细研,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下载《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计矛盾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矛盾,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概念的辨析。如在课的导入......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教学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知道1时=60分,学生能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存在我们生活......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时、分的认识,间隔5分钟的读写,时间的实际应用和经过时间的合理性。在小学阶段时间的学习共分三次:一......

    认识几分之一课后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课后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课后教学反思1 一、基于课标的理解,初步认识分数二、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1-92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三、教材分析:“认识几......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大全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肥市永红路小学 臧玲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98——100页“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1 认识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有点难度,时针刚过几时时,几时认不错,分针走了几分时,很多孩子弄不清楚,分针指向3,有的孩子认为是3分,没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