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分析题集锦三
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分析题集锦三
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
1、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答:(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答:(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3、分析张萱的《捣练图》。
答:绢本设色,总37厘米,横147厘米,藏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表现劳动妇女捣练的生活图景。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表现宫中妇女加工绢丝的生活场面。全图12个人物,分为三组:起手是捣丝,中间是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妇女形象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匀细,转折不大,富有弹性。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4、分析徐渭的《杂花图卷》。
答:徐渭,明代著名画家、戏曲家和诗人。他敢于革新,创造,他的大写意画法开创了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种重要画风,对后来的诸多画家有重要影响。
全卷共10幅,画四季花果、树木13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等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多种笔势所形成的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充分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情。由于徐渭充分发挥了笔、墨和宣纸的性能,结合了草书的笔法,又真切地把握了对象的本质特点,所以横涂竖抹,皆能左右逢源,突出地体现了徐渭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特色。
5、分析拉斐尔的《椅中圣母》。
答: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善于吸收前辈的长处,融会贯通,创造了被后来的古典主义者尊奉为典范的理想美的艺术世界。
(1)神人合一。画面的圣母形象就是生活中的人的感觉。
(2)既有基督教题材的传统绘画规则,又有作者自己的创造。如光环和衣服的调整
(3)构图独具匠心,自然而协调。
6、分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答:(1)元代统治者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7、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答:(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8、简析《掷铁饼者》。
答:作者米隆。这件雕像表现了竞技运动员健美而又富于力感的形象,在人体运动中体现一种和谐之美和理想之美。作者成功地解决了人体在运动中的重心稳定和空间结构的两大难题,使雕像既有连续运动的时间节奏感,又有回旋动作的空间稳定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雕像都给人以美感的完整性与动势的真实性。
9、你是如何理解美术创新教学的,能否以《黑体美术字写法》教学为例,谈谈创新设想?
【答案要点】
A、能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分析、“创新”含义,体现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趋势。
B、以《黑》教学为例,目的是如何在技能课教学中,体现教师对“创新”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发现教师对教材驾驭和教学设计能力。
10、写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需要画者具备一定的造型技能技巧,但是,为什么还要提倡在小学中低年级就开设写生课?
【答案要点】
A、学校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美术与人的发展关系以及写生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等。
B、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
C、写生教学的方式和要求上有何不同的分析。
以上要点可以不同方式进行文字组织论述。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h.zgjsks.com/)制作
第二篇: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分析题集锦一
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分析题集锦一
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
1、分析秦汉陶俑《杂技俑盘》。
答:(1)作品共塑造21人,其中表演者7人,乐器伴奏者7人(原为8人,残失1人),观赏者7人。
(2)分组排列,身份有所体现。在粗轮廓的飞扬流动中,体现出一种力量、运动的气势和欢乐热闹的气氛。
(3)造型古拙、夸张,神态鲜明生动,俑人有动有静,再加上用朱、黄、粉、紫、赭等色彩绘,更增加了艺术形象的生动性。
2、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答:此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绢本设色。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3、赏析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答:马远,南宋四大家之一,本画画一叶扁舟,几道水波,一老翁独坐船头,专心致志地在钓鱼。画面大片空白,这些空白既表现水,又表现天,正是水天一色,给人无边无际的感觉,也加强了江面上寒意萧索的气氛,突出了“寒江独钓”中“寒”的境界,同时显得老翁格外孤独,进一步突出了“独”的境界。显然作者马远在这一作品的构图上,巧妙地利用空白的作用,达到了独特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特色之一。
4、赏析董源的《潇湘图》。
答:《潇湘图》作者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5、请描述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说唱俑》的形象特点。
答:说唱俑描绘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个表演者,身材短胖,头上戴帻,上身坦裸,两肩高耸,乳肌下垂,大腹如鼓,两臂穿戴珠翠饰件;下身着大口长裤,赤足,坐于圆榻之上,左臂抱一小鼓,右手握一鼓槌;左足翘举,张口嘻笑,恣意调戏。造型古拙,形象生动。作者不是简单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人,而是着意刻画他的神气,使之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那伸头、耸肩、一说一笑,手舞足蹈,有声有色的表演中,流露出健康的调戏娱人的神情,毫无油滑之气。整个塑像,动作夸张,神态诙谐,极富吸引力。令人如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他的说唱和爽朗的笑声,似乎看到他的周围,有一大批入迷的观众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倾听,并随着有趣的段落和引人入胜的鼓词而在哄笑。
6、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7、简析《加莱义民》。
答:(1)作者罗丹是法国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
(2)取材于历史事件——英法百年战争。
(3)打破传统纪念碑塑造一座人像和象征手法的框框,采用写实手法表现。
(4)群像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多角度欣赏。
(5)注重心理刻画和性格表现,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塑的范例。
8、分析顾恺之《洛神赋图》。
答:(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现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9、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答:这是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的作品。作品是顾闳中根据南唐统治者的意旨偷偷地到南唐大臣韩熙载家中窥探真情后,凭着他对韩熙载夜宴宾客生活场面的观察分析和心记画成的。画面内容可以分成听乐、赏舞、休息、清吹、散宴各段。手段听乐,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旁坐其兄等人。二段观舞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亲自击鼓助兴,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尴尬地拱手背立;三段“暂歇”,韩熙载与家妓们坐床上休息,韩熙载在净手;四段“清吹”韩熙载解衣盘坐椅子上,欣赏五个歌女合奏;五段“散宴”韩熙载手持鼓槌送别,尚有客人在与女妓调笑。
韩熙载在画中出现了五次,但表情始终闷闷不乐。他的内心是非常苦闷的,为了逃避迫害他不得不纵情酒色,而其他人都沉浸在宴会的气氛中,很愉快,这形成了鲜明对比。画中五个情节用屏风巧妙分割又使场景相互联系,以长卷的形式如同连环画把不同时空发生的事在一幅画中表现出来。
色彩鲜艳又不失雅致,采用工笔重彩的手法,画面细腻、艳丽富有装饰性,造型准确精微,线条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装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深色家具沉厚典雅,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呈现出高雅的格调。
韩熙载的刻画不仅形象逼真,具有肖像画的性质,而且对其内心挖掘深刻,性格,真实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原貌。
其他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典型,如状元的得意忘形,和尚的尴尬境地,王屋山的诱人姿色等。
10、请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这句话,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1)从时限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多极系列。从组合要素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双层次结构,即由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组成。
一般目的包括:A、智育目的;B、德育目的;C、美育目的。
具体目的为:
A、要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得到提高。
B、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C、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2)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是所有的小学生,在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要充分兼顾到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大众性、基础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热爱美术,保持恒定持久的兴趣十分重要。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h.zgjsks.com/)制作
第三篇: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分析题集锦七
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分析题集锦七
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
1、分析《湿婆之舞》。
答:湿婆是印度教崇拜宇宙精神化身的三大主神之一,他是生殖与毁灭之神,也是创造与破坏之神,又是苦行与舞蹈之神。作品湿婆四周的燃烧的火焰光环,是无始无终、不已的宇宙的象征;湿婆的四臂象征他法力广大;湿婆右手中的小手鼓是创造的象征;与小手鼓相对应的左手中的燃烧的火焰,是毁灭的象征。创造与毁灭这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在湿婆左右对称的手臂上得到了平衡,舞姿迅疾、洒脱,出色地表现了人体在舞蹈中优美的动态和节奏,而且融哲理与审美于一体,十分耐人寻味。
2、赏析关山月的国画作品《云破月来花弄影》。
答: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主次分明。
用笔:轻重疾涩,转折顿挫,枝干显得苍劲有力。
用墨:浓淡干湿的变化,产生层次变化和远近空间感。
3、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答:(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4、赏析委拉斯凯兹的《宫女》。
答:画面中的画家本人,眼睛注视着画面以外他所要描绘的对象。画面中心处挂在墙壁上的镜子里映照出国王和王后的影像,说明画家正在给国王和王后画像。在画面中占了主要地位的小公主和宫女是在画家工作时突然闯进来宫廷画室的。因此,这一作品就既是一幅描绘小公主极其宫女日常活动的片段佳作,又是巧妙的构思和构图,而给画家本人留下的一幅难得的自画像,实际也反映着作者本人在西班牙宫廷王宫中的地位、身份和命运,是画家宫廷生活的自我写照。作者运用了油画艺术所可能具有的全部表现手段,形体、明暗、透视、光影、色彩、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人物之间的呼应衬托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巧妙而合理的安排等,使得所有这些因素全都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种坚实而又自然的画风之中。特别是它那明亮的金黄色的主调与深暗沉着的服装和阴影所形成的层次分明的对比,使得全画中出现的色彩和形体的复杂交响,又能统一在它那均衡、稳定的构图之中。因而,这幅名作精致地创
造出一种真实感很强的、庞大的空间景象的视觉幻想,也就是一种客观的完整而有机的意象,而他所采用的是经典的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语言。
5、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答: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最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创世纪》壁画是为西斯廷教堂而作,分布在该教堂整个大厅的屋顶,达500平方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该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特殊的情况下接受的任务,四年的时间独自一人在高达18米高的脚手架上完成的,致使完成后颈项严重变形。画面以教堂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分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以中央为主全部描绘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于基督教的“创世纪”之说,共描绘了9幅大型宗教故事画,周围建筑框边的拱边壁面画了12个男女先知,四角画摩西、大卫等故事,在建筑构件上面和间隙处还画有各种青少年形象。整个壁画形体鲜明的人物形象共有343个之多,大多数比真人还大。壁画中的许多人物虽系宗教人物,但他们都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历来顺受的奴仆和罪人,而是体态健壮,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米开朗基罗是用人文主义思想来表现这些宗教人物的,寄托了他一贯追求的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理想。所以这一作品与其说是表现虚幻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倒不如说是米开朗基罗对宗教传说的再创造。
6、分析《马赛曲》。
答: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表现了1792年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作品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象征法兰西和民主、自由的女神,右手执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左手高举,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奋起保卫祖国。她像疾风一般腾空向前的姿态,具有锐不可挡的气势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下层是奔赴疆场的战士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卷发蓄须、高举战盔的老战士和他身旁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战士的形象。他们是男女老少万众一心的法国人民的象征。整个浮雕的构图复杂而严谨,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宏大气势。它成功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它成为歌颂法国人民为祖国自由而战的英雄纪念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7、分析杜键的油画《在激流中前进》。
答:杜键,1933 年生于上海,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是画家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艄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面。《在激流中前进》
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它告诉人们,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8、比较分析方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规律:a.正面不变形。b.有一组竖线和一组横线平行。c.有一组斜线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一点(消失点)。d.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2)成角透视规律:a.所有的面都要变形,有一个角与观察者正对。b.只有有一组竖线平行。c.有两组斜线分别消失于视平线上的左右两个消失点。d.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两个面。
9、试分析印象主义产生的背景或原因。
答:印象派的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
A.从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开始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
B.于光学和色彩科学研究成果的突破,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尝试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
C.安格尔将学院派古典写实风格推到了极致,后人难以超越。
D.其他画家为印象主义画派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年轻画家们的努力,莫奈的《日出印象》借助评论家的评论,印象派由此产生。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h.zgjsks.com/)制作
第四篇: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分析题集锦五
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分析题集锦五
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
1、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答:(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2、分析罗丹的《思想者》。
答:(1)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家,以自己的作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占政治地位的法国古典派风格分庭抗礼。
(2)以但丁的形象为蓝本,塑造了一尊组装结实的裸体劳动者形象。
(3)人物形象表现深刻,富于悲剧性和生命力,成为雕塑家复杂思想的化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4)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展示给人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
3、请描述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释迦佛坐像的形象特点。
答:前额宽阔,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唇较薄,嘴角微翘,呈愉悦微笑状;双耳垂肩,肩宽挺胸;袈裟轻柔,紧贴肌体;肩宽腰细。异于常人,渲染佛超越自然的力量与神圣不可侵犯的肃穆气氛。
4、分析米勒的《拾穗》。
答:(1)1848-184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
(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
(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5、赏析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答:范宽,北宋前期著名山水画家。长期生活在陕西终南、太华山林之中深入观察北方山川景物之真实面貌,他画的山水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溪山行旅图》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丛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泄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行脚商人赶着驮货的驴群缓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从整个画面看,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雄之中见精微。该画山石树木全用短条子皴和点簇、戗笔之法画成,也称雨点皴法。此画被徐悲鸿称为中国的重要国宝,是他最钦佩的作品之一。
6、分析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
答:画面选择了五壮士即将跳崖前怒视侵略者的瞬间情节,既鲜明地刻画出他们对侵华日军的强烈义愤,又表现出他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作品在构图上也独具匠心,将五位英雄的形象组织成一个庄重的三角形,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矗立在群峰耸立的狼牙山之巅,从而象征并且突出了抗日英雄永远屹立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华领土,也永远屹立于中国人民心间这一英雄史诗的主题。
7、分析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之誓》。
答:达维特,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该画主题极其鲜明——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画面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这两种情感的冲突。中间位置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征之前,从父亲手中接过武器并庄严宣誓;画面右角的三兄弟的母亲、妻儿和姐妹则陷入了个人的情感而感到哀伤,笼罩在一片忧虑和悲哀的气氛之中。她们的行为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了画的主题。整个画面构图严谨、气势雄健、造型坚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笔触平静,画风细腻,静谧、崇高、纯洁。
8、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答:(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9、分析古希腊米隆的阿佛洛狄忒(断臂的维纳斯)。
答:(1)希腊化时期,雕刻艺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优美典雅的女性神话人物大量出现。
(2)塑造了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
(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
(4)是古代人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和歌颂。作品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10、简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三段的内容。
答:(1)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
(2)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
(3)后段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交错,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h.zgjsks.com/)制作
第五篇: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分析题
11)分析题部分 答案供参考
1、分析秦汉陶俑《杂技俑盘》
答:(1)作品共塑造21人,其中表演者7人,乐器伴奏者7人(原为8人,残失1人),观赏者7人。
(2)分组排列,身份有所体现。在粗轮廓的飞扬流动中,体现出一种力量、运动的气势和欢乐热闹的气氛
(3)造型古拙、夸张,神态鲜明生动,俑人有动有静,再加上用朱、黄、粉、紫、赭等色彩绘,更增加了艺术形象的生动性。
2、请描述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说唱俑》的形象特点
说唱俑描绘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个表演者,身材短胖,头上戴帻,上身坦裸,两肩高耸,乳肌下垂,大腹如鼓,两臂穿戴珠翠饰件;下身着大口长裤,赤足,坐于圆榻之上,左臂抱一小鼓,右手握一鼓槌;左足翘举,张口嘻笑,恣意调戏。造型古拙,形象生动。作者不是简单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人,而是着意刻画他的神气,使之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那伸头、耸肩、一说一笑,手舞足蹈,有声有色的表演中,流露出健康的调戏娱人的神情,毫无油滑之气。整个塑像,动作夸张,神态诙谐,极富吸引力。令人如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他的说唱和爽朗的笑声,似乎看到他的周围,有一大批入迷的观众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倾听,并随着有趣的段落和引人入胜的鼓词而在哄笑。
3、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4、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答:(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1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答 此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绢本设色。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18、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答(1)文艺复兴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
(2)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3)人物仪态安详、表情平静。金字塔形构图增加了人物的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了人物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4)体现了画家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
19、王式廓的《血衣》
王式廓,中国现代油画家、版画家。《血衣》是作者以在华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所积累的生活体验与素材为基础而创作的大型素描(油画稿),也是曾经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杰出革命历史画。它以一位农村妇女手持的血衣作为揭示主题和画面情节的中心,用一系列饱受封建剥削和摧残的农民形象组成了控诉斗争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农民的痛苦、仇恨与斗争激情,现实了民主革命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时代的到来。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20、赏析委拉斯凯兹的《宫女》。画面中的画家本人,眼睛注视着画面以外他所要描绘的对象。画面中心处挂在墙壁上的镜子里映照出国王和王后的影像,说明画家正在给国王和王后画像。在画面中占了主要地位的小公主和宫女是在画家工作时突然闯进来宫廷画室的。因此,这一作品就既是一幅描绘小公主极其宫女日常活动的片段佳作,又是巧妙的构思和构图,而给画家本人留下的一幅难得的自画像,实际也反映着作者本人在西班牙宫廷王宫中的地位、身份和命运,是画家宫廷生活的自我写照。作者运用了油画艺术所可能具有的全部表现手段,形体、明暗、透视、光影、色彩、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人物之间的呼应衬托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巧妙而合理的安排等,使得所有这些因素全都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种坚实而又自然的画风之中。特别是它那明亮的金黄色的主调与深暗沉着的服装和阴影所形成的层次分明的对比,使得全画中出现的色彩和形体的复杂交响,又能统一在它那均衡、稳定的构图之中。因而,这幅名作精致地创造出一种真实感很强的、庞大的空间景象的视觉幻想,也就是一种客观的完整而有机的意象,而他所采用的是经典的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语言。
21、赏析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马远,南宋四大家之一,本画画一叶扁舟,几道水波,一老翁独坐船头,专心致志地在钓鱼。画面大片空白,这些空白既表现水,又表现天,正是水天一色,给人无边无际的感觉,也加强了江面上寒意萧索的气氛,突出了“寒江独钓”中“寒”的境界,同时显得老翁格外孤独,进一步突出了“独”的境界。显然作者马远在这一作品的构图上,巧妙地利用空白的作用,达到了独特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特色之一。
22、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这是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的作品。作品是顾闳中根据南唐统治者的意旨偷偷地到南唐大臣韩熙载家中窥探真情后,凭着他对韩熙载夜宴宾客生活场面的观察分析和心记画成的。画面内容可以分成听乐、赏舞、休息、清吹、散宴各段。手段听乐,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旁坐其兄等人。二段观舞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亲自击鼓助兴,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尴尬地拱手背立;三段“暂歇”,韩熙载与家妓们坐床上休息,韩熙载在净手;四段“清吹”韩熙载解衣盘坐椅子上,欣赏五个歌女合奏;五段“散宴”韩熙载手持鼓槌送别,尚有客人在与女妓调笑。韩熙载在画中出现了五次,但表情始终闷闷不乐。他的内心是非常苦闷的,为了逃避迫害他不得不纵情酒色,而其他人都沉浸在宴会的气氛中,很愉快,这形成了鲜明对比。画中五个情节用屏风巧妙分割又使场景相互联系,以长卷的形式如同连环画把不同时空发生的事在一幅画中表现出来。
色彩鲜艳又不失雅致,采用工笔重彩的手法,画面细腻、艳丽富有装饰性,造型准确精微,线条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装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深色家具沉厚典雅,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呈现出高雅的格调。韩熙载的刻画不仅形象逼真,具有肖像画的性质,而且对其内心挖掘深刻,性格,真实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原貌。其他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典型,如状元的得意忘形,和尚的尴尬境地,王屋山的诱人姿色等。
23、《荆轲刺秦王》分析
是汉代的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表现荆轲刺秦王紧张而富有戏剧化的瞬间,人物动作夸张,把荆轲的勇猛无畏和秦王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管仲射小白的故事;第三层为神话题材伏羲女娲的故事;中间第二层是主要的部分,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画面中间为一柱,柱上穿透一带穗的匕首;柱下一匣,匣盖打开,露出一头颅;柱旁有半截袖子,是荆轲揪秦王时,秦王使劲挣脱撕下的;柱左为被御医夏无且抱住的荆轲,两手扬起,头发甩开;柱右为秦王,大步躲避并回首观望。地下仰卧一人,为吓到的秦舞阳;一武士在秦王右方,正执剑盾欲上前相助。该画是一历史故事,表现的是荆轲刺秦王这一瞬间,露出的刀锋表现荆轲的强大力量,人物运动感强烈。用对比手法表现惊恐的 衬托出荆轲的临危不惧的神态。画面有明显的褒贬之意,歌颂了荆轲的“勇”和“义”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24、分析张萱的《捣练图》 绢本设色,总37厘米,横147厘米,藏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表现劳动妇女捣练的生活图景。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表现宫中妇女加工绢丝的生活场面。全图12个人物,分为三组:起手是捣丝,中间是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妇女形象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匀细,转折不大,富有弹性。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25、分析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周昉,以画仕女画为突出,人称“周家样”。唐代、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此画展现了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全图分为“戏犬”、“慢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图卷右起是一位身披姿色纱衫的贵妇,手执拂尘侧身转首逗着一只摇尾吐舌的小狗。另一贵妇则肩披白纱,身着罗裙,右手挑起纱衫,左手招弄小狗。两人形成呼应。另一贵妇凝视着手中的小花,似在沉思。其身后站着一个手执长柄团扇的仕女,低眉顺眼。再向前又一贵妇手里捏着一只蝴蝶,回首望着悠闲的白鹤。远处还有一位身披白纱的贵妇,娉婷而来。整个构图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人物形象丰腴肥硕,神态安闲。勾线细劲流畅,风姿毕现。设色富丽华美,表现出肌肤的细腻和服饰的轻薄。以写实手法描绘出雍容的情致。
26、分析梁楷的《李白行吟图》
梁楷,宋代。此画是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横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括的描绘。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人物神韵的体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梁楷的减笔画对明清及现代画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27、赏析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范宽,北宋前期著名山水画家。长期生活在陕西终南、太华山林之中深入观察北方山川景物之真实面貌,他画的山水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溪山行旅图》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丛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泄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行脚商人赶着驮货的驴群缓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从整个画面看,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雄之中见精微。该画山石树木全用短条子皴和点簇、戗笔之法画成,也称雨点皴法。此画被徐悲鸿称为中国的重要国宝,是他最钦佩的作品之一。
28、赏析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作者王希孟,北宋末年画家,画此图时年仅18岁。此画全卷长近12米用整幅绢画成。在这一作品中,王希孟充分运用了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散点透视,以精微的笔法、浓烈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此画虽然采用传统的青绿山水画法,但它没有像大多数青绿山水画那样,把重点放在殿堂楼阁、仙山海市、逸民隐士等描写上,而是着重画出千里江山的壮阔。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表现阳光的感觉上所采用的巧妙手法,这就是一方面通过色调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山水的明灭隐现、景物的高低远近,产生一种阳光扑面的感觉;另一方面,又通过河水的波光闪烁,体现出阳光的强烈,而这种强烈的光感,更增加了河山的壮美。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
29、郭熙的《早春图赏析》
郭熙,北宋中期重要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山水画师法李成,又兼采董源、范宽之长,故能自成一格。《早春图》描绘早春时节清晨的山景,薄雾笼罩山腰,树枝尚未放青,但已吐出新芽,山间吸水已经解冻,泉水潺潺,形成一潭清浅春水。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但大自然处处萌发着生机,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这种从描写的自然景物中自然流露出的季节特色,与郭熙强调的画山水要表现不同季节的特征观点,是完全一致的。30、赏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王蒙,元代末年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元代灭亡后长期隐居黄鹤山,擅长山水画。《青卞隐居图》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它描写的是浙江吴兴县西北卞山的自然景色。王蒙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上重山复岭,密树深溪。山坳的草堂中,一人抱膝倚床而坐,一隐士则沿山路而行,俨然是王蒙长期在山间隐居生活的写照。在用墨的方法上,先淡后弄,干湿互用,用笔密而不乱,层次井然。点苔方法比较多样,或用浓墨、焦墨混点,或用破竹点、胡椒点。整个画面茂密苍郁,气势雄伟。
3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
《潇湘图》作者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32、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
沈周,明代。该画全景式构图,以山为象征,寓意深刻。图中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画构图布局颇具匠心,墨色浓淡层次逐渐变化。作者取王蒙技法,善于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再布臵大小林木,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松紧,有条不紊。
33、分析韩滉的《五牛图》
韩滉,唐代著名画家,做过右丞相,工书善画,尤其擅长画人物和农村风俗景物。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象真切,尤其是描写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和习性方面,十分传神。全面的布局统一而又有变化,在处理形体的透视关系等方面,也表现了很高的技巧。它那淳朴自然、稳健有力的画风也使这幅带有农村风情的兽畜动物画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34、分析徐渭的《杂花图卷》
徐渭,明代著名画家、戏曲家和诗人。他敢于革新,创造,他的大写意画法开创了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种重要画风,对后来的诸多画家有重要影响。
全卷共10幅,画四季花果、树木13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等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多种笔势所形成的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充分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情。由于徐渭充分发挥了笔、墨和宣纸的性能,结合了草书的笔法,又真切地把握了对象的本质特点,所以横涂竖抹,皆能左右逢源,突出地体现了徐渭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特色。
35、分析朱耷的《荷花水鸟图》
朱耷,清代。明代宗室后裔,后落发为僧,号八大山人。署款多做“八大”写成“哭之”“笑之”样。该画,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蹬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为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用笔和用墨都非常简练,充分发挥了书法修养的优势。画中的大块空白,更增强了全画悲凉的气氛,且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这是中国画善于利用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突出体现。
36、赏析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董希文,浙江绍兴人,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开国大典》是他的代表作。作品是油画,并不是照相式地复原当时的情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实的情景作了必要的强调和删减,特别是大胆地把领导人集中在画面的左侧,同时衬以一排顶天立地的大红柱子。画面的右侧集中表现了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从而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额宏伟的气势。画家为了适应这一特定题材的需要,借鉴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调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红旗与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的菊花与金灿灿的灯穗相互呼应,使人感到既富丽堂皇,又热烈亲切。
37、分析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
画面选择了五壮士即将跳崖前怒视侵略者的瞬间情节,既鲜明地刻画出他们对侵华日军的强烈义愤,又表现出他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作品在构图上也独具匠心,将五位英雄的形象组织成一个庄重的三角形,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矗立在群峰耸立的狼牙山之巅,从而象征并且突出了抗日英雄永远屹立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华领土,也永远屹立于中国人民心间这一英雄史诗的主题。
38、分析波提切利的《春》
波提切利,弗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该画用神话人物来表现自然节令。全画描绘了9个神话人物,西风神、仙女、花神、维纳斯、丘比特、三女神、墨丘利。维纳斯处于画面中央是全画中心人物。她是爱和美的象征,是人性的化身,突出她也就是对人性的歌颂。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桔林(暗喻美第奇家族的徽饰),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诸神们是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平面的装饰性的构图和生动细腻的人物描写,特别是三位身披薄纱的优美女神,体现了波提切利秀逸的艺术风格。
39、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掺合了油彩的壁画,画面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犹大出卖的传说。这个题材有很多人绘制过,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达芬奇以他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而成为不朽的杰作。达芬奇紧紧抓住耶稣与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突然说出的一句话后众门徒顿时显出各种不同的神态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着重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微的鲜明爱憎,进而对人物的精微描写,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构图十分完美:横幅的画面以耶稣为中心,组成严格对称的构图。12个门徒平均分成对称的四组,这几组人物之间彼此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各种不同的姿态,显得丰富而统一。此外,在画面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用透视法画出了深远的空间。所有这些使这一作品成为世界名作。
40、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最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创世纪》壁画是为西斯廷教堂而作,分布在该教堂整个大厅的屋顶,达500平方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该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特殊的情况下接受的任务,四年的时间独自一人在高达18米高的脚手架上完成的,致使完成后颈项严重变形。画面以教堂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分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以中央为主全部描绘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于基督教的“创世纪”之说,共描绘了9幅大型宗教故事画,周围建筑框边的拱边壁面画了12个男女先知,四角画摩西、大卫等故事,在建筑构件上面和间隙处还画有各种青少年形象。整个壁画形体鲜明的人物形象共有343个之多,大多数比真人还大。壁画中的许多人物虽系宗教人物,但他们都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历来顺受的奴仆和罪人,而是体态健壮,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米开朗基罗是用人文主义思想来表现这些宗教人物的,寄托了他一贯追求的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理想。所以这一作品与其说是表现虚幻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倒不如说是米开朗基罗对宗教传说的再创造。
4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4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
43、分析米勒的《拾穗》:
(1)1848-184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
(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
(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44、分析拉斐尔的《椅中圣母》
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善于吸收前辈的长处,融会贯通,创造了被后来的古典主义者尊奉为典范的理想美的艺术世界。(1)神人合一。画面的圣母形象就是生活中的人的感觉。(2)既有基督教题材的传统绘画规则,又有作者自己的创造。如光环和衣服的调整
(3)构图独具匠心,自然而协调。
45、分析扬凡埃克的《阿尔诺非尼夫妇像》
扬凡埃克兄弟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著名画家,油画材料和技法的革新者。观察入微、描绘细致、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空间构成的处理和光、色的表现是他的艺术特点。该画是世界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1)是运用改革后的油画材料和油画技法绘制的。画中的许多景物被描绘得非常出色。如:铜烛灯、贵族袍、小狗毛皮。(2)作品表现手法新颖而又富于独创性。如男女组合史无前例,背景十分真实罕见,礼仪般的姿势。
(3)小圆镜和签名,及画面各部分的象征意义。
46、分析鲁本斯的《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鲁本斯,17世纪佛兰德斯最著名的画家,巴洛克画风代表人物。(1)复杂而又有强烈动势的对角线构图,增加了紧张不安。(2)鲜明的色彩对比:马的重色和女子的白皙肌肤的明亮色调对比,亮丽、纯净,富于闪烁的光感
(3)开阔有力的笔触,动感的线条,洋溢着勃勃生机,风格豪放。
(4)人物造型:饱满健壮,绝无纤弱之感(5)内容:神话故事。
47、分析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之誓》
达维特,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该画主题极其鲜明——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画面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这两种情感的冲突。中间位臵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征之前,从父亲手中接过武器并庄严宣誓;画面右角的三兄弟的母亲、妻儿和姐妹则陷入了个人的情感而感到哀伤,笼罩在一片忧虑和悲哀的气氛之中。她们的行为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了画的主题。整个画面构图严谨、气势雄健、造型坚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笔触平静,画风细腻,静谧、崇高、纯洁。
48、简析伦勃朗的《夜巡》 伦勃朗,荷兰大画家。《夜巡》是一幅群像肖像画。
(1)采用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没有用传统群像的画法,主次人物突出
(2)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但又极富层次感,体现伦勃朗的艺术风格
(3)此画后来被人涂上过厚的光油层加上岁月侵蚀和客气污染导致画面变暗好像夜景,所以误作《夜巡》。
49、分析《湿婆之舞》
湿婆是印度教崇拜宇宙精神化身的三大主神之一,他是生殖与毁灭之神,也是创造与破坏之神,又是苦行与舞蹈之神。作品湿婆四周的燃烧的火焰光环,是无始无终、不已的宇宙的象征;湿婆的四臂象征他法力广大;湿婆右手中的小手鼓是创造的象征;与小手鼓相对应的左手中的燃烧的火焰,是毁灭的象征。创造与毁灭这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在湿婆左右对称的手臂上得到了平衡,舞姿迅疾、洒脱,出色地表现了人体在舞蹈中优美的动态和节奏,而且融哲理与审美于一体,十分耐人寻味。50、分析《马赛曲》
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表现了1792年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作品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象征法兰西和民主、自由的女神,右手执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左手高举,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奋起保卫祖国。她像疾风一般腾空向前的姿态,具有锐不可挡的气势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下层是奔赴疆场的战士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卷发蓄须、高举战盔的老战士和他身旁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战士的形象。他们是男女老少万众一心的法国人民的象征。整个浮雕的构图复杂而严谨,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宏大气势。它成功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它成为歌颂法国人民为祖国自由而战的英雄纪念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1、简析《加莱义民》
(1)作者罗丹是法国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2)取材于历史事件——英法百年战争
(3)打破传统纪念碑塑造一座人像和象征手法的框框,采用写实手法表现
(4)群像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多角度欣赏
(5)注重心理刻画和性格表现,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塑的范例
52、简析《格尔尼卡》
作者,毕加索,立体派绘画创始人。画面表现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屠杀无辜居民的情景。画面以象征性的形象、被肢解的形体和低沉的色调,展现了战争的罪恶和灾难的悲剧。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蹬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执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镜注视着这一切,表示法西斯的暴行是掩饰不住的。这幅画上的许多形象都是从不同视点来表现的,它们在交叠、错落和切割中,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形体,也不适合于我们以往的视觉经验与形象辨识,然而却使人感觉到一种混乱的战祸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悲剧情景。
53、沈周《庐山高图》
(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54、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1)元代统治者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诗酒。(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55、阎立本《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现存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56、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57、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58、王蒙《青卞隐居图》
(1)元朝“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59、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 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60、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61、顾恺之《洛神赋图》
(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现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62、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民间绘画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成就突出。
宫廷绘画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宗教艺术明显趋于衰落。
西方美术开始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
63、写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需要画者具备一定的造型技能技巧,但是,为什么还要提倡在小学中低年级就开设写生课? 要点;要有一定的分析: A、学校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美术与人的发展关系以及写生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等。B、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
C、写生教学的方式和要求上有何不同的分析。以上要点可以不同方式进行文字组织,论述
64、你是如何理解美术创新教学的,能否以《黑体美术字写法》教学为例,谈谈创新设想?
要点:A、能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分析、“创新”含义,体现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趋势。
B、以《黑》教学为例,目的是如何在技能课教学中,体现教师对“创新”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发现教师对教材驾驭和教学设计能力。
65、请对美术教学“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这段话,简要谈谈你的认识与设想。
答:(1)美术教科书在内容、编排形式上要兼顾到审美性、教育性、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地域性、发展性等方面。(2)乡土内容的补充是美术教科书在一纲多本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到地域性特点的体现。可以更好的体现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及文化艺术特色,更具有可行性。设想:学生可论述自己家乡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66、罗丹的《思想者》(1)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家,以自己的作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占政治地位的法国古典派风格分庭抗礼。
(2)以但丁的形象为蓝本,塑造了一尊组装结实的裸体劳动者形象。
(3)人物形象表现深刻,富于悲剧性和生命力,成为雕塑家复杂思想的化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4)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展示给人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
67、古希腊米隆的阿佛洛狄忒(断臂的维纳斯)。
答(1)希腊化时期,雕刻艺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优美典雅的女性神话人物大量出现。(2)塑造了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
(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4)是古代人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和歌颂。作品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68、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答(1)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民主革命浪潮一度出现低潮,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感到失望,故借作品对现实进行影射和抨击。(2)取材于当时法国发生的一起海上遇难事件。
(3)画面取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主题,扩大了表现的空间。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海上的巨浪和沉重的云层,更加渲染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
(4)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身,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69、赏析关山月的国画作品《云破月来花弄影》 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主次分明。
用笔:轻重疾涩,转折顿挫,枝干显得苍劲有力。用墨:浓淡干湿的变化,产生层次变化和远近空间感。70、试分析印象主义产生的背景或原因 印象派的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
A、从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开始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B、由于光学和色彩科学研究成果的突破,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尝试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
C、安格尔将学院派古典写实风格推到了极致,后人难以超越。D、其他画家为印象主义画派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年轻画家们的努力,莫奈的《日出印象》借助评论家的评论,印象派由此产生。
71、分析杜键的油画《在激流中前进》 杜键,1933 年生于上海,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是画家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艄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面。《在激流中前进》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它告诉人们,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72、比较分析方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规律:a、正面不变形。b、有一组竖线和一组横线平行。c、有一组斜线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一点(消失点)。d、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2)、成角透视规律:a、所有的面都要变形,有一个角与观察者正对。b、只有有一组竖线平行。c、有两组斜线分别消失于视平线上的左右两个消失点。d、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两个面。
73、分析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色
周昉,唐代,继承张萱的仕女画,也擅长宗教画和人物画。本画是画在绢上的长卷,全画描绘一群衣着华丽的贵族妇女在庭院中闲步、赏花、戏犬等悠闲生活。画中共有四个贵族妇女其间穿插两个侍女。其中贵妇头梳高髻、项插花饰、身披纱衫、体态丰腴,站在盛开的玉兰花前,回身看着向她跑来的小狗。其气质高雅、神态端庄、衣着华丽,显示出身份的高贵。在她的不远处站着身着红纱衫的侍女,在关切地注视着主人。画家有意将主仆二人比例画得大小有别。这是古人常用手法,用以象征身份的不同和凸显主人在画中的醒目的地位。该画用笔流畅,线条细劲,设色浓丽,不仅画出宫廷贵妇保养得很好的细腻肌肤,而且将丝绸花衣及细薄纱衫的质感画得逼真,尤其人物形象的丰厚肥美和贵妇的气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74、赏析米勒的《拾穗》
米勒,法国,以画农民题材著称的法国现实主义画家。《拾穗》一画刻画三个贫困的农妇到农场主的麦田里拾收割后剩落下来的麦穗这一情节,歌颂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崇高。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样,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意味深长、发人深思。或者答:
(1)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以及隐含其中的社会批判意识(2)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淳朴自然的情感(3)其绘画语言的凝练与厚重,浑朴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