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准留学生和家长行前需做心理建设
准留学生和家长行前需做心理建设
留学已经告别“奢侈品”时代,逐渐步入工薪阶层家庭。近年来留学人数激增,但是否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出国留学?专家表示,很多留学生和家长都因为留学这一巨大变化而产生很多心理问题,所以在出国前最好先做个初步评估。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出国的结果也都截然不同。不论出国是成是败,家长都需要了解如何从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评估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出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严文华博士,在英孚举办的家长大学堂上表示,尤其对于小留学生来说,除了优秀的学业成绩、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等这些硬性条件之外,更加需要具备积极稳定的个性特征、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于很多家长盲目跟风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现象,严文华表示,出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创造出国条件以求更好的发展。“很多孩子在国内背负了太多的精神压力,出现厌学特征,他们只把出国当作逃离压力的路径,而出现焦虑、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当你发现孩子的状态不好时比如对出国有抵触情绪或者只是为了逃避家长的监督而选择出国的时候,都是不适合出国发展的。”
除了认清家长、孩子地出国动机,严文华建议还要分析自己和孩子的人格特征,包括依恋程度、内心的安全感、情绪稳定性等。有些家长对出国的孩子不放心,一旦孩子没有及时给家里电话或者写信,内心就焦虑不安,并且会通过各种方式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不论出国陪读,还是空巢在家,离开子女的父母同样需要心理建设,学会适应子女离开后的孤独与失落。“所以出国留学不是简单地送孩子出去,而是需要在出国前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做好各项心理、学习、情感上的准备,是一个全家人欣然接受、共同努力才能开花结果的过程。”
专家表示,针对已经准备好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是他们必须学会的一种技能。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有差异,表层的部分很容易看到,但深层次的部分可能只有碰了壁后才能察觉。如果出国前参加一些跨文化培训,可以帮助小留学生们更敏锐地察觉到差异,并接受、适应和欣赏这种差异,在重视交流与沟通的开放氛围中健康成长。
第二篇:小升初衔接家长需做的九件事
小升初衔接家长需做的九件事
一、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二、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三、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
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四、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五、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六、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七、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八、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九、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第三篇:考生家长需做的几件事文档(共)
考生家长需做的几件事
1、越是临考,越是应该适当减压。调整好家长自己的心态,以一份平常心来应对孩子高考。家长不要过分焦虑,因为家长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孩子,应当努力营造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夫妻之间不要为小事儿争吵,常以微笑、真诚、信任的面容和态度面对孩子。
2、每天用10-15分钟时间与孩子沟通,最好少说多听,听孩子讲今天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情况。当然,隔几天以聊天的形式放松一下也是挺好的。交流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唠叨。把自己想嘱咐孩子的话概括成一两句,告诉孩子即可,点到为止。
3、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学习、考试和自我评估的情况。与孩子共同调整期望值,不要要求过高,一般“踮起脚尖能够得着”的目标是比较客观的、合适的。
4、常与孩子一起总结成功的经验,分享成功后喜悦的心情。
5、常鼓励孩子:“我相信你知道努力!”“别人能学会的你也能学会,你不比他们差。”“你还有潜力!”
6、有的家长常会透过门缝窥视孩子在做什么;有的家长借送水果之机探寻孩子是否在专心学习;有的家长过分干涉孩子,除了复习功课,什么都不许做:不许打球,不许听音乐,不许和同学联系。这些做法作为家长可能是习惯性的、不经意的,但是,孩子可能会敏感地认为是在监视他、不信任他,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家长最好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