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时间:2019-05-12 21: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一篇: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毛概课堂实践作

LEWIS

自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创新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综合实力体现等的核心因素。在这个新兴科技不断突破,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想不落后于发展先进的国家,我们就必须注重高智能人才的培养,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确保我们不只是停留在跟上脚步的水平,更大的竞争与挑战是技术的超越与独到领先。

我们知道,在不少资源或技术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垄断性的科技掌握,我们对于相应方面只能依赖别国的产品供给,难以自给自足,然而这样也成为了他国掌握的弱点之一,一旦与之经济或政治军事发生纠纷,很大程度上受其制约而陷入窘境。

因此,以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强化创新性就尤为重要。我国在近几年来多项科研获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军事方面的科技战略不断的完善与强大,对于整个国防系统,国家安全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能底气十足地立于世界之林中。同时经济发展迅速稳定,甚至总值超越发达国家,经济市场有条不紊。市场活跃性能长期保持,为我们科技研发与创新提供了物质经济的条件基础。而现在着重要抓的就是贯彻创新建设的有效形式。怎样培养出高质高量的中国创新人才仍是创新的问题所在。

大家一定都有印象,“山寨”一词围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得不说,中国人的模仿技术与能力十分强大。涉及领域之广不止电子行业,还有日用品及其他领域,相信你也听说过出口于其他国家的中国产品上如出一辙印着‘made inChina”而非“中国创造’的字眼。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如果分散到医疗,教育,生活当中对比发达国家就相对薄弱许多。也就是说,大头我们抓得紧,跟的快,但小部分分散体系呢?这是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实,对于人数全球第一的我国而言,并不存在预备人才资源紧缺的问题,假如一部分人即使只重点研究一个小领域,汇聚起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与新技术的掌控区域就十分可观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与教育资源的非均衡优化配置和我国教育形式息息相关。多种客观原因限制了我们思想和关注点的全面发散。

对于创新而言,在知识储备丰富的基础上每一个细小或短暂新思维的灵感来源都值得我们去重视,去尝试与摸索。在这片新的领域中开拓创新的视角,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并付诸于实践,促进成果向现实生产。多方面积累逐渐向创新型国家转型。

创新,不只是单方面,更体现在方方面面,全面的根本的原始的自主能力。鼓励国家需求结合个人兴趣深入创新研究,让国家的创新队伍,人才高地不断发展壮大。我们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提供足够的研发条件与信心,造就出更多的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物,使社会全员加入到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潮流中来,为我国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做足贡献。真正实现国家民族的完全独立与自强。

第二篇: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专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02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GDP年增长率要超过7%。要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则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1],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2]。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目前,中国已是主要资源消耗量的世界第一大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2002—2030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21%来自中国[3]。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历史证明,得科技者得天下,哪个国家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哪个国家就是世界的历史中心。15世纪前是中国,在世界重大发明300项中,中国占了170项。1661—1796年间康乾盛世时,产值占世界1/3;18世纪是英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19—20世纪是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美国还生产出了原子弹,月球上打上了美国人的足迹,电脑在1982年即已担起4 000亿人脑工作,家庭也进入了鼠标器时代。一切国家后来居上的秘密是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杠杆作历史的跳跃。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近年来,虽然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但实际上,这样的“制造”赚取的利润很低。目前,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但1台电脑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原因是利润的大头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拿走了。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4]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具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1.我国拥有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等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研发投入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六位,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我国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13亿人口既是压力,也是优势。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同时具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我国现有科技工作者2 17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2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5];教育系统还在不断为科技队伍培养强大后备力量。这些都是我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人力资源优势。

3.我国已具备了比较强的科技实力。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 000美元—3 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而且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人均GDP3 000美元—5 000美元国家的水平。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4.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文化积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还具有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近些年来,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先进文化已经融入了我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传统文化之中,并正在形成一个有利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文化氛围。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面临的挑战

1.投入不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的投入实在太少了。2004年,我国在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23%,低于有关法规规定的1.5%。关键是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增长滞后于发展需要;同时,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称雄全球的核心是技术、产品的创新,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低成本制造。它们的大型企业研发费用通常占销售收入的5%—10%,而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到1%[6],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经费。

2.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近年来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中国每年要花费6 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重大设备。全国生产的3万多种药品,95%以上为仿制品;中国市场所需芯片与电子元器件85%以上依靠进口,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以上依靠进口。我国发明专利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约2%,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30,韩国的1/40。我国大约90%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专利[6]。

3.对自主创新认识不深。最近,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的资料令人吃惊: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中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千分之七![7]也就是说,每引进1元的技术,日本、韩国会花费近10元去消化、吸收、再创新; 形成了“引进—吸收—试制—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而中国却仅仅为此付出7分钱。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许多企业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我国为1:0.07,韩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1:8。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涉及到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和层次的复杂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和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国家、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1.要确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一个都不能少”。

2.要重视市场在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市场需求,所以创新成功与否,要最终在市场上体现其价值和效益。如果不是市场肯定了微软,谁也无法塑造出成功的盖茨。

3.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多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经积蓄了深厚的科技力量,不仅是科技人才的集散地,也是科技力量的“中心地带”。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体系,以保护和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近年来,从创新政策的角度,确实有不少的进展,有些方面还可以称得上是突破。

2.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科技与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科技与经济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主要的还是要通过政策的协调。

3.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对涉及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进行筛选、整合与投资。

(三)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建设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关键。应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方面要鼓励创新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力戒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改革人事制度和教育、科研体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合作的创新环境。创新不仅是一种行动和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引导产业向优秀的方向进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只有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如果对创新过程的每一步过分苛求,就容易压抑甚至扼杀创新精神。

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否定或突破。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此,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硬件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素质很优秀,待遇也相当高,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要引导人们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冲

破成规。同时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文化是“软”的,体制是“硬”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根本措施之一就是要着力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保证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要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能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鼓励自主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关键是要政府带头,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第三篇: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五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八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原因:

1.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核心+关键)

①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新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的突显。

②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的紧迫要求。

举措:

创新:(科创支持政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突破)

①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③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④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创新型国家:

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教育:

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优化教育结构;

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人才:

①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②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③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关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第四篇: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社创新型国家

摘要:本文解读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几点措施及当代大学生为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作法

关键词:创新性国家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 1

更大的舞台。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措施?

1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人才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帮助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优势。“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句名言明确地概括了人才对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性。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人才观,加强人才工作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以创新拨尖人才工作机制为动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新方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特别是那些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科技投入,使全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开放`的和谐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国情和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

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意义

1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是为了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

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民族国家追求的最高发展目标,现在全世界在发展理念上已形成一个最大的共识,就是:只有创新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自主创新性体系,自急剧变幻的世界经济格局当中把握机会时吸纳跨越式发展。

2能充分认识和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将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写入大会报告,到十六大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表明党中央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认识信息化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应该抓住信息化的机遇,避免走进信息“边缘化”危险地带,把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显然,中国大学面临新的时代背景,肩负为社会开发富有创造力、竞争力、理解力、协调控制力的高端人力资源的使命,为了实现世界及中国和谐持续发展,培养具备“权衡沉思”品质的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探索与创新,是21世纪的主旋律,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作为新世纪下成长的大学生,接受着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被各种各样的知识革新所冲击着。我们不仅有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我 2

们还有互联网,媒体等各方面的资源可以利用。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开拓思路,激发我们活跃的思维,为建设创新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万刚提高自主常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求是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第五篇:浅析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盐城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期末考查(论文)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104 姓名陈建敏 学号10243307等第浅析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摘要:本文在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的同时,简要分析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应从政府、企业与大学入手。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政府;企业;大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创新能力是支撑和保证一个国家崛起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国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内涵和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克服了那种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克服了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观,克服了那种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观,克服了那种违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代延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围绕发展问题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重要理论升华,是我们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确立的一个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发展目的、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是从发展的内容上看,注重全面性,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发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既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括政治文明;协调是从发展的内在机制上看,注重协调性,既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要统筹城乡、区域、内外、人与自然等不同方面和群体的协调发展;可持续是从发展的长远目标上看,注重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促进全面发展;第三、保持协调发展;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五、实行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以更宽广的胸怀、更敏锐的眼光、更广阔的范围、更宽泛的视野、更辩证的思维,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环境的变迁、进化、发展、进步状况,寻求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谋略。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即通过给人们提供学习、成长、就业、发展以充分自由选择的机会、环境和条件,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特长和潜能,依靠恰如其分的统筹协调,把一切积极因素组织汇集整合为宏大的力量,在充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其核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民意,把为民兴利、为民造福、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协调进步。其动力是向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要动力,以构建全方位全新的动力系

统。其特点是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放在中心位置,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国家主人翁地位;提倡发展的多样性、实在性、实用性、战略性、持久性和科学性,使发展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积极参与的能为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比得上、亲身感受到的实际利益,使人精神愉悦、生活幸福安康、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创造、创业充满于发展的始终和全过程,形成几何级数式的滚雪球状的永不停顿的发展洪流。其目标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权。通过适应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培育“四有”新人,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和欲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

三、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政府角色的转变

“对中国而言,创新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就是如何从追赶者变成赶超者。”——路风(北京大学教授)

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是政府行为,而不是技术行为。当前,中国融入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取得很大发展,无论愿不愿意,都要转变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能力,自主创新是经济发展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根本途径。我们要转变发展模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十几年国际环境面临一个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中国目前通过那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增长的国际条件逐渐在消失。对中国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就是如何从追赶者变成赶超者。

由追赶者转变为赶超者,需要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政策体系。由于长期扮演追赶者角色,会发现我们整个这套思维、政策体系、体制都不适合这种新的创新。许多领导和百姓都是追赶者的思维。中国今天能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不能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能不能主导创新的轨道,这非常重要。这需要政府引导,特别是新技术,很多的方面都不仅是需要研发投入,还需要政府在其他的环境下提供很多的支持。

(二)企业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从本质上看,一方面是科技的概念,更深层次地看,则是一个经济的概念。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科技创新要和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有机结合,共

同产生价值。从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过程而言,科技创新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还需要经济界、产业界等各个方面的参与。科技创新既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更要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投入资金的同时还要注重企业创新本身所需的科学积累、技术积累和中介服务,以及特别重要的创新环境激励等一系列政策。

“企业要学会如何创新。” ——金东寒(中船重工711所所长工程院院士)

创新包括产品、市场、要素等等方面的创新。从层次上来说有三个含义,第一种是比原来更新的创新,比如说蒸汽机到内燃机;第二种是完全新的创新,比如说互联网的创新;还有一种是改变和变化,比如说新组织形式,新的商业模式也是创新。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解决会创新的问题。首先是培养职业化的技术总监,其次是研发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第三是研发平台的建设,还有完整的创新体系也非常重要,包括组织、设施(硬件、软件),还有包括制度、机制的设计,这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创新离不开文化引领,创新的基础在于大学

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教育。从经济理论上说,,现代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的竞争,而教育是人口从成本转化成资源,再从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惟一途径;从社会成本上说,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离开育都是无本之木;从终极理念上说,人是目的,人的发展、人的全面解放,没有教育,都将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高等教育历来是传播、扩散和创造知识的重要基地,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创建之初的单纯以传授高深学问为己,发展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再拓展到利用人才、智力、设备、信息等优质资源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一些发达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几十年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应有所为,必有所为,且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李岩.创新远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华东科技杂志

[2]李庆章.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农业教育,2006 12.[3]张国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处理好十二种关系[A].理论前沿2005年 第12期.[4]廖其成.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史文苑 2005年4月

[5]张树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发展新局面.《理论学习》 2004年第6期

下载论建设创新型国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建设创新型国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代大学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加强自主创新贯彻落实......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

    专题: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题:建设创新型国家1、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和政府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

    专题三: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题三:建设创新型国家规范表述中央精神及规范表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

    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其重要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其重要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

    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