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田中央”经验 浅谈利益驱动机制在村容整洁工作中的运用
分析“田中央”经验 浅谈利益驱动机制在村容整洁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郑镇江 苏仁品 卢少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立足农村实际做出的重大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直观的体现。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群众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强烈。抓村容整洁最容易激发他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然而,如何发挥农民在村容整洁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呢?
近年来,九湖镇田中央村在村容整洁工作采取了一些新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通过对九湖镇田中央村村容整洁工作经验的调查研究,认为他们的做法从理论上讲,是引入了利益驱动原理,运用良性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原理和机制的探索对村容整洁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 经验介绍:
1.1九湖镇田中央村基本情况:九湖镇田中央村地处风景秀丽的漳州圆山脚下,是凌波仙子-水仙花的原产地,全村有四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012人,623户,以种植水仙花、盆景花卉、园林绿化苗木为主业。
1.2田中央抓村容整洁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2.1、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整治工作量大、涉及面广。
1.2.2、村容整洁需要的资金多,难于筹集。
1.2.3、村民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难于改变。
1.2.4、村干部有畏难情绪。
1.2.5、群众对突击式的村容整洁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
1.2.6、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保洁员工作常常应付了事,效果不理想。
要实现村容整洁,单独依靠农民或单独依靠村委会的力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改革管理模式和投资制度势在必行。
1.3以公开招标、个人承包、民主测评、奖优罚劣的办法,建立卫生保洁机制。
1.3.1把全村卫生保洁划分为三个责任区。
1.3.2明确卫生保洁时间要求和质量标准:村内道路每天全面打扫1次,白天不间断巡回保洁,户垃圾桶每天收集一次,垃圾屋(箱)至少每2天清运1次。卫生保洁工作要做到道路整体感观清洁,路面不应有成片垃圾或积水,道路边角部位不应有存积垃圾,垃圾屋(箱)投放口不应有堵塞、周围不应有垃圾。
1.3.3公开招标、个人承包。把三个责任区卫生保洁工作分别在全村范围内公开招标。
1.3.4群众监督:村委会聘请村环境卫生监督员30人,对承包者的卫生保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分由村民代表、村老人协会代表、村两委干部及业务人员、镇驻村干部组成。
1.3.5民主测评、奖优罚劣。村委会每季度组织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对承包者进行民主评议、公开测评一次,满意率达60%以上的,奖给承包者1000元,满意率达80%以上的,奖给承包者2000元。满意率50%以下的,处罚承包者1000元。连续两期满意率50%以下的,村委会有权解除承包合同。
1.4以公开招标,个人承包的办法,加强路面管理。承包管理内容包括:不准在村道
1上堆放土头,堆积建筑材料、生产用材料及其它杂物,不准放养家禽、家畜,不准在路面做临时工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如果发现村道上有堆放土头,堆积建筑材料、生产用材料及其它杂物,每发现一堆扣减承包者的承包款100元,如果发现村道上有放养家畜,每只扣减承包者的承包款50元,家禽每只扣10元。
1.5以资金补贴的办法推动道路硬化。今年初,村委会聘请技术人员对全村尚未硬化的道路统一测量、统一设计,统一预算。全村要硬化几条路,需要多少资金,制成表格,绘制位置图。每条路、巷的路面、水沟硬化,上级政府补贴多少,村委会资金补贴多少,群众自筹需要多少,算得清清楚楚。然后村两委分工负责,分头到各条路、各条巷,召开户代表会议,与群众讨论、协商、算细帐,使村民知道,修建自家门口的路,自己只要出多少钱,就能得到多少实惠。然后,由每条路、巷的村民自行推选出2-3人负责人,负责资金筹集,参与质量监督。
1.6以先“清”先“拆”后“建”的办法推动环境整治。村委会要求村民,要“建”必须先“清”先“拆”。“建”即道路硬化。“清”即陈年垃圾大清理。清理河塘水沟淤泥垃圾,房前屋后杂物,村庄“四旁”杂草、杂物。“拆”就是彻底拆除影响环境卫生、有碍观瞻废旧建筑物和构筑物。“清”“拆”工作完成,经村委会验收合格后,才给予实施道路硬化。村委会根据各条路、各条巷的资金筹集情况和“清”“拆”进度,分批对道路硬化项目公开招标,组织实施。
2取得成效:
2.1村道常年清洁,路面无堆放占道现象,没发现家禽、家畜放养。垃圾及时收集,集中清运、处理。
2.2群众对卫生保洁的满意率高。2010年四个季度民主测评满意率分别达93%、78.5%、89%和86%。今年三个季度民主测评满意率分别达满意率达100%,87%和92%。
2.3环境得到全面整治。村委会的要求得到农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他们自觉行动起来,清除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拆除废旧建筑物。在此基础上,村里组织20多人,成立环境整治突击队,动用钩机3 部、农用车6辆,在群众主动配合下,用20多天的时间,共清理陈年垃圾、杂物1200多车。全面拆除“茅厕旱厕、禽舍猪圈、路障水障、残墙断壁、老房危房、违章搭盖”等影响环境卫生、有碍观瞻的废旧建筑物和构筑物200多处。
2.4 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今年来,全村道路硬化29条,长度5863米,排水沟硬化9条,长度403米,已全面完成,投入资金190万元。生态公厕5个,投资57万元。
3.效果分析:
3.1从管理层面看,卫生保洁工作的招标、承包、考评、奖罚的过程,体现的是民主化、透明度。公共服务项目或建设项目均采取公开招标,个人承包的办法,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克服了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做法,体现了村务“管理民主”,提高了村委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同时,明显降低了村干部的人员投入和工作压力。卫生保洁工作的监督、考评、奖罚过程,村干部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是一种新的村务管理模式的有效尝试。
3.2从经济层面看,先“清”先“拆”后“建”的办法,全面发动群众,使环境整治更全面更彻底,同时降低了村委会的资金投入,提高了环境整治效果。依靠群众集资,筹集到了更多的资金,加快了道路硬化进程。项目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减少了村委会的支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村委会能用有限的钱做更多的事。
3.3 从社会层面看:
3.3.1提高了“村容整洁”水平。改善农民生存状态,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3.3.2田中央村卫生保洁办法是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方式。村里的事由村民承包,承包
者的工作由村民监督,工作的质量由村民代表评价。村民日常不卫生行为和习惯又受到卫生保洁人员和卫生监督员的约束。
3.3.3村级组织在村容整洁工作中,提高了的威信,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改善了干群关系。
3.3.4让群众广泛参与村容整洁工作,增强农民自觉遵守公开卫生意识,促进了“乡风文明”,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
4.机制探讨:
4.1利益与利益驱动原理。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中,利益被定义为“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需要”。„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用,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即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因素。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需要和利益是社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因。利益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由此形成在追求利益这一基本动因驱动下的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利益驱动机制。
4.2利益驱动机制。利用人趋利避害的生理特性,使用个人利益引导或驱使他去从事不愿或者不能主动从事的工作。这种以利益取向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就是利益驱动机制。
4.3利益驱动机制在村容整洁工作中的运用。
4.3.1村容整洁工作引入利益驱动原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前,全国各地开展村容整洁工作普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整治工作面宽、量大。全面整治需要的资金多,难于筹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然而,依靠行政命令和号召与当前农村现实已经不相适应,难于全面调动农民积极性。引入利益驱动原理,通过满足农民对自身利益的需要,可以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出农民巨大的内发性力量。农民作为村容整洁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内发性力量是村容整洁工作的根本动力,关系着村容整洁工作的成败。因此,村容整洁工作引入利益驱动原理具有必要性。田中央村引入利益驱动原理,利用农民个体对利益的追求和群体对环境整洁的需求,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容整洁工作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村容整洁工作引入利益驱动原理具有可行性。
4.3.2 利益驱动作用需要借助规范性制度得以完成。村容整洁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系统性的工程。田中央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酝酿、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研究制定了《卫生公约》、《文明公约》《卫生保洁机制》《项目招投标制度》《道路硬化资金筹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发布《通告》、召开广播会、入户“一对一”宣传等形式,做到家喻户晓。组织村民代表、村老人协会成员参与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维护制度执行的公正性。田中央村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利益驱动作用应通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制度,来引导、协调、保障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把现有资源最大限度调动起来、整合起来,最终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制度的建立必须坚持公开、民主、公平、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度执行要抓好教育、监督、考核、奖罚等环节。
4.3.3运用利益驱动机制应把满足农民群众利益需要作为立足点和最终目的。田中央村运用利益驱动机制,解决村里的卫生保洁、路面管理、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问题,这些都是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村委会和村干部不为自身利益办事,也没在办事中得利。从而,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参与,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热情,从而把村委会的意图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田中央经验告诉我们:农民是各利益群体中的现实主义者,农民与其他社会个体一样要追求自身利益。运用利益驱动机制时,只有把满足农民群众利益需要作为立足点和最终目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4.4.4在利益驱动机制运用过程中,村委会要坚持主导作用。从田中央村村容整洁工作,我们明显看到,村委会至少起到三方面作用:主导舆论导向作用,组织协调作用,统领作用。
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利益驱动机制运用中,村委会要坚持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郑镇江龙海市农办
苏仁品龙海市农办
卢少娟龙海市九湖镇政府
第二篇:“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中的运用
“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中的运
用
【摘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及早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具体个案的分析,体现了“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实践证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宜采取传统书信的形式,应以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应与心理量表测试相结合。
【关键词】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心理健康;理论基础;案例分析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及早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将“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与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谈话法等相结合,运用于本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中,获益颇多。
一、“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概述
本人以为,“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是对自己从幼童开始的成长过程、经历进行系统回顾和理性分析,它包含自我成长回顾和自我成长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自我成长回顾是对自我在婴儿、幼儿、童年、青少年时期的成长道路上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经历等进行回顾;而自我成长分析则是结合自己的个人成长史,就自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态度、体验及感悟等进行反省、分析,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社会观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其更进一步了解自身,使其对自我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通过对学生“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内容的解读和剖析,有助于尽早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有助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据此,本人设计的“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包含以下内容。
(1)我的童年;我的亲人,我对他们的感情;我的朋友;谁对我的影响最大。(2)我的性格、我的爱好。(3)上大学后的这段日子,我的感受。(4)我在班级和寝室里的生活。
并特别要求:对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双亲和自己的关系应该详细记录和分析。
二、成长经历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生的“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这是以成长经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为理论假设的。本人认为,成长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的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这已得到心理学、医学和学术研究的支持。
(一)心理发展理论
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最为重视童年经历的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都比较重视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期经验将会对儿童的一生造成重要的影响。创始人Sigmund Freud认为一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特别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即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究其病因,往往都可追溯到童年时的环境和教育因素。
在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Horney Karen的心理发展理论中,主要概念是基本焦虑。她认为焦虑是源于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而童年经验中亲子关系的优劣是基本焦虑是否产生的决定因素。
(二)医学、精神病学研究
诸多医学研究显示,儿童时期遭受精神虐待,忽视性虐待等,会使发育中的脑部发生变化,会使人在成年后罹患心理、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家马丁?泰歇曾做了一项关于童年经验与脑部发展关联性的研究。他用最先进的脑部成像技术,辨识出数百位儿童、成人的四种脑部异常的状况,结果发现全部都和童年时的被忽略或被虐有关。“这些脑部的异常状况会导致成年后的侵略性、忧郁、焦虑,甚至是记忆和注意力的不全。因为童年时的创伤会影响发育中的脑细胞。”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11年的一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表示:“那些年幼时曾在精神或肉体等方面遭受虐待的人,以后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多。他们的抑郁症还更难以治疗。”
(三)学术研究
诸多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童年时期的负性情绪体验、重大生活事件、家庭成员的关系和父母的个性特点等,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学者施琪嘉在《创伤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早年生存于创伤性环境中的儿童,由于环境的不安全、敌意或威胁导致其情绪被剥夺、需要不能满足,从而在长大以后难以发展出适应良好的人格结果与功能,从而严重影响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学者傅文青等认为:“成人期一旦面临应激刺激就容易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自卑、无能感、抑郁等反应方式。”
显然,童年时期受伤害、受虐待和被剥夺快乐的儿童,可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并影响日后的心理健康。
三、具体运用“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的案例分析
本班学生50人,最后收到了47份“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从报告中,本人得到了学生的以下信息:独生子女;早期创伤经验;留守经验;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父母养育方式;小时玩伴、待人处事的态度;等等。并从中甄选出五类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应预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留守经验的学生、单亲学生、父母养育不科学的学生、受到长期情感剥夺或情感忽视的学生和成长过程中缺乏朋友的学生。下面以其中一个学生为例来说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的运用。
(一)基本情况
小A,女生,据开学以来的观察,其笑容少,面部表情冷漠、僵硬,肢体语言少,每时每刻都让人感觉没精神;不愿意与他人接触,给人感觉难以接近,在开学以来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整日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二)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中得到的信息
从小A学生的“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中整理出以下信息。(1)家庭:父母关系不和,从满月开始就被送到阿姨家,到8?q才被接回来,所以小时是称阿姨为“妈妈”的,有心里话大多也是写日记发泄一下,或打电话给阿姨诉诉苦。(2)人际关系:自己喜欢倾听,自认为较受人欢迎,但经常看到别人的缺点,所以就不想去接近别人。(3)身体状况:从小身体不怎么好,情绪波动太大的时候胃就很痛,开学以来消瘦了8斤。(4)感情:有暗恋的人,并相信对方喜欢她的可能性很大,一直没有表达,把书信、礼物都锁在一个柜子里。(5)情绪:消极,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不愿多管别人的事情。
(三)初步分析和干预手段
通过对小A的观察和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中整理出的信息,本人的初步分析如下:在心智、性格、能力均不够成熟稳定的孩童时期,她从小情感被忽视,长期缺乏双亲关爱,可能已经导致性格缺陷,造成情感障碍、社交困难。
有了以上分析,本人立即找学生面谈。在她的讲述中,大部分与报告中透露的信息一致,另外还表达了自己曾经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在交谈的过程中,观察到其肢体语言较为缺乏,眼神迷茫,游离不定,表情冷漠。
由此,大胆怀疑该生有抑郁症倾向,并采取了以下干预手段:(1)短信、电话联系,不定期地面谈,鼓励她敞开心扉;(2)与家长联系(也从中了解了部分与学生本人讲述不一致的信息),恳请家长给予更多的关爱;(3)与寝室里跟其稍走近一点的同学经常联系,从侧面了解情况;(4)鼓励多参与运动,坚持锻炼,有助于调节情绪。
(四)心理测量结果
不久后,学校例行对大学生进行的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有了结果。SDS测量结果反映出小A有轻度至中度抑郁。而UPI的分数为40分,根据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筛选标准,应归类为第一类:可能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把自我成长经历和心理测量结果相结合,便有了小A的抑郁症倾向和心理问题因果关系的初步还原。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较大可能在于她的童年经历。若将她移交给相关的心理专家,便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更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手段。
四、总结和建议
1.“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宜采取传统书信的形式。传统书信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和深入分析。但不宜用易修改的电子文档。同时,不宜采取更正式、严肃的试卷、书面报告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敞开心扉。
2.“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应以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真实透露家庭情况,特别是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敞开心扉进行自我成长回顾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
3.“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应与心理量表测试等相结合。与心理量表测试相比,“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有其优越性,它是被试者主动地自我暴露,是在无阻抗或阻抗较小的情况下的心理剖析,掩饰性低,真实性强,可信度高。当然,采用“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花费时间较长,需要对每一篇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每个人在自我报告时都会留有余地,不可能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完全彻底的自我暴露。所以,本人主张不能完全依赖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应与心理量表测试等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做到定性又定量地分析研究学生的真实心理。当然,还应与教师多次的面谈相结合。
总之,在本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中,“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建议在大学生建档中纳入人口学资料,并应重视其预警作用,同时也应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1]?B榕.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教育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4):95-98.[2]来尧林,何彩琰.童年经历影响孩子一生[J].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家长),2010(1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