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剪纸艺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剪纸课题结题报告
洪梅镇第一小学杨莉 中国剪纸艺术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我通过一年多实验研究,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想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谈一谈对剪纸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一.讲解剪纸历史,欣赏剪纸作品,提高学生兴趣。
剪纸教学不同于其他的美术教学,它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吃苦能力都要强,另外,还要具备对民族艺术深深的热爱。鉴于此,每年开学的第一课,我将其订为艺术欣赏课。分三步进行:①讲解剪纸的起源、流传和用途。②运用多媒体欣赏剪纸作品,学剪简易纹样。③讲解剪纸与刻纸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样讲解、欣赏、动手实践三步曲后,学生一般都会产生想学剪纸的浓厚兴趣。近代哲学家、教育家第思多惠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熟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打破常规,以创作为主。
传统的剪纸教学方式是一种“被动式”教育,学生往往不能主动的获得,而是被动的接受。这种“被动式”教育教师一般不做理论分析,也很少做到从理论上启发学生,而是靠发样品、学生临摹,然后自己熟能生巧去创作。我认为这势必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心理,总是想向老师要样品,而抹杀了自己内在的自我创作的灵性,这也是制约剪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象,我运用了“学生创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⑴ 传授基本知识,熟练基本技能。学习素描、彩画、国画这些课,基础训练是相当重要的,剪纸也不例外,学习剪纸,从剪团花入手,学生接受的会更快些。首先练习剪基本纹样:杏花、五星装饰花、二方连续纹样、弧形纹、凸凹纹、角文、月牙纹、水波纹、螺旋纹、锯齿纹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纹样,手和剪的配合也已经熟练。这时要求他们自己创作团花。条件是:① 要用上所学纹样。②设计的团花要有节奏感,疏密结合,方圆结合。③图案新颖,花形明确。每堂课都进行逐一辅导,几周过后,每个同学几乎都能自己设计并剪出一幅较好的团花,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⑵ 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创作。搞主题创作主要分两步进行: ①了解创作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学生出示几篇范画,让学生仔细观看,看后总结出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在积极观察思考后,能增进对问题的认识,比上来就讲效果要好得多。在提问总结后,把剪纸创作的特点写在黑板上:①高度精练,②平视构图,③夸张变形,④整幅连接,然后对这几条逐一进行讲解。讲完理论往往先让学生创作设计一幅剪纸体会一下,并将其剪下来。先讲评,再讲剪纸的表现方法。剪纸的表现方法放在这时讲,比紧跟剪纸的特点后面讲的效果要好许多。因为这时学生已经经过了实践,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正盼望着解决的方法。
那么剪纸的表现方法是什么呢?是阴刻和阳刻。阳刻是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而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
品的整体是块状的。其次是阴阳结合。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掌握了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下一步就直指主题创作了。⑴辅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⑵准备创作:任何画种都有自己的韵味,自然,剪纸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如掌握不好,那就“跑味”了。那么,怎样把握呢?我要求学生一是多看,二是建立一个笔记本,把搜集到的剪纸贴在里面,这样就有了自己的资料,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着看。同时,每次课都给学生布置创作任务,有我来出题,学生自行创作。学生自己创作的好处是,直接接触实质,能迅速发现不足。这时要求学生创作要大胆,宁过勿欠。当遇到问题时,查阅手头资料,看别人是如何设计的,如还不清楚,再问老师。这里我所说的创作,亦可说是改编。一些版画的设计形象与剪纸的韵味仅一步之遥,略改编即成剪纸。
这样的创作对学生来说容易一点,同时,经过查阅资料和实践,对剪纸人物、动物等一些布局的处理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这时我们再进入实质性的创作。⑴创作:首先,先给学生设立一个题目,让他们根据题目进行独立创作,在这里我注意发挥他们的剪纸个性及思维想象力,要求他们在构图上可借鉴他人的,但有不能受其制约。例如,在以《春》为题搞剪纸创作时,学生便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有的剪学生学习的,有的剪马路清洁工人认真工作的,有的剪春风吹拂柳树的,还有学雷峰的、小姑娘放风筝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等等。这些作品都对所表现的形象进行了大胆夸张,并赋以时代精神面貌的刻画。学生每设计完一幅作品,我都要求他们反复修改,不要急于刻出来。为此还编了十字言:“修改——观察— — 再修改—— 再观察”。每一幅作品我都进行逐一辅导,表扬优点,指出不足。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往往能够自如的自己动手设计形象。为了使剪纸更美观,这时再教给学生一些装饰剪纸的方法,如:套色
剪纸,染色剪纸,衬色剪纸,填色剪纸等。
三、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教师和学生务必做从家里带些单色的衣物、日用品等,事先布置在教室的黑板上、墙上,或摆放在讲桌上,待学生的作品完成了,分别粘贴在自己喜欢的物品上。如在一件黑色毛衣上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在一件白背心上贴上一个红色的团花,奔马贴在背包上,窗花“开业大吉”“喜”字贴在窗户上,并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讲述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互评、点评,得出结论:黑色的中式毛衣佩上红黄蓝三原色的蝴蝶,使色彩更亮丽,为传统的民族服装增添了现代感,这类作品的装饰性强,赋予服装以活泼、灵动;贴在背包上的奔马,更能体现主人的个性;而蝶恋花图的创作意图是为一个幼儿园创作宣传画,手拉手的儿童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总之,每幅作品都能显示出非常的创意,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从内心里产生成就感。
儿童美术作品讲评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教师讲评的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为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真实感受的学生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将全体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的上策。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学生平等地建立自信心,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学生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
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涵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实践证明这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四.德育渗透。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学习剪纸更是艰苦。初学剪纸的学生每刻一幅剪纸,手上都会磨起泡来,这时学生往往因为手痛而不愿再刻。我便用剪纸艺术家申沛农身残志坚的故事激励他们,用著名画家李可染年届古稀,仍坚持登井冈山作画的精神来感染他们。这些生动的事例都给学生树立了刻苦学习的典范。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认为:“艺术以人格为先,技术为次”,鲁迅先生也曾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并提倡以美术为媒介,寓理与情、以情动人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见,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剪纸教学的同时,亦应注意德育的渗透。
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第二篇:剪纸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传统剪纸艺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剪纸课题结题报告
洪梅镇第一小学杨莉 中国剪纸艺术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我通过一年多实验研究,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想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谈一谈对剪纸教学的特点和方法。一.讲解剪纸历史,欣赏剪纸作品,提高学生兴趣。
剪纸教学不同于其他的美术教学,它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吃苦能力都要强,另外,还要具备对民族艺术深深的热爱。鉴于此,每年开学的第一课,我将其订为艺术欣赏课。分三步进行:①讲解剪纸的起源、流传和用途。②运用多媒体欣赏剪纸作品,学剪简易纹样。③讲解剪纸与刻纸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样讲解、欣赏、动手实践三步曲后,学生一般都会产生想学剪纸的浓厚兴趣。近代哲学家、教育家第思多惠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熟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打破常规,以创作为主。
传统的剪纸教学方式是一种“被动式”教育,学生往往不能主动的获得,而是被动的接受。这种“被动式”教育教师一般不做理论分析,也很少做到从理论上启发学生,而是靠发样品、学生临摹,然后自己熟能生巧去创作。我认为这势必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心理,总是想向老师要样品,而抹杀了自己内在的自我创作的灵性,这也是制约剪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象,我运用了“学生创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⑴ 传授基本知识,熟练基本技能。学习素描、彩画、国画这些课,基础训练是相当重要的,剪纸也不例外,学习剪纸,从剪团花入手,学生接受的会更快些。首先练习剪基本纹样:杏花、五星装饰花、二方连续纹样、弧形纹、凸凹纹、角文、月牙纹、水波纹、螺旋纹、锯齿纹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纹样,手和剪的配合也已经熟练。这时要求他们自己创作团花。条件是:① 要用上所学纹样。②设计的团花要有节奏感,疏密结合,方圆结合。③图案新颖,花形明确。每堂课都进行逐一辅导,几周过后,每个同学几乎都能自己设计并剪出一幅较好的团花,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⑵ 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创作。搞主题创作主要分两步进行: ①了解创作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学生出示几篇范画,让学生仔细观看,看后总结出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在积极观察思考后,能增进对问题的认识,比上来就讲效果要好得多。在提问总结后,把剪纸创作的特点写在黑板上:①高度精练,②平视构图,③夸张变形,④整幅连接,然后对这几条逐一进行讲解。讲完理论往往先让学生创作设计一幅剪纸体会一下,并将其剪下来。先讲评,再讲剪纸的表现方法。剪纸的表现方法放在这时讲,比紧跟剪纸的特点后面讲的效果要好许多。因为这时学生已经经过了实践,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正盼望着解决的方法。
那么剪纸的表现方法是什么呢?是阴刻和阳刻。阳刻是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而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其次是阴阳结合。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掌握了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下一步就直指主题创作了。⑴辅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⑵准备创作:任何画种都有自己的韵味,自然,剪纸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如掌握不好,那就“跑味”了。那么,怎样把握呢?我要求学生一是多看,二是建立一个笔记本,把搜集到的剪纸贴在里面,这样就有了自己的资料,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着看。同时,每次课都给学生布置创作任务,有我来出题,学生自行创作。学生自己创作的好处是,直接接触实质,能迅速发现不足。这时要求学生创作要大胆,宁过勿欠。当遇到问题时,查阅手头资料,看别人是如何设计的,如还不清楚,再问老师。这里我所说的创作,亦可说是改编。一些版画的设计形象与剪纸的韵味仅一步之遥,略改编即成剪纸。
这样的创作对学生来说容易一点,同时,经过查阅资料和实践,对剪纸人物、动物等一些布局的处理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这时我们再进入实质性的创作。⑴创作:首先,先给学生设立一个题目,让他们根据题目进行独立创作,在这里我注意发挥他们的剪纸个性及思维想象力,要求他们在构图上可借鉴他人的,但有不能受其制约。例如,在以《春》为题搞剪纸创作时,学生便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有的剪学生学习的,有的剪马路清洁工人认真工作的,有的剪春风吹拂柳树的,还有学雷峰的、小姑娘放风筝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等等。这些作品都对所表现的形象进行了大胆夸张,并赋以时代精神面貌的刻画。学生每设计完一幅作品,我都要求他们反复修改,不要急于刻出来。为此还编了十字言:“修改——观察— — 再修改—— 再观察”。每一幅作品我都进行逐一辅导,表扬优点,指出不足。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往往能够自如的自己动手设计形象。为了使剪纸更美观,这时再教给学生一些装饰剪纸的方法,如:套色剪纸,染色剪纸,衬色剪纸,填色剪纸等。
三、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教师和学生务必做从家里带些单色的衣物、日用品等,事先布置在教室的黑板上、墙上,或摆放在讲桌上,待学生的作品完成了,分别粘贴在自己喜欢的物品上。如在一件黑色毛衣上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在一件白背心上贴上一个红色的团花,奔马贴在背包上,窗花“开业大吉”“喜”字贴在窗户上,并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讲述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互评、点评,得出结论:黑色的中式毛衣佩上红黄蓝三原色的蝴蝶,使色彩更亮丽,为传统的民族服装增添了现代感,这类作品的装饰性强,赋予服装以活泼、灵动;贴在背包上的奔马,更能体现主人的个性;而蝶恋花图的创作意图是为一个幼儿园创作宣传画,手拉手的儿童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总之,每幅作品都能显示出非常的创意,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从内心里产生成就感。
儿童美术作品讲评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教师讲评的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为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真实感受的学生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将全体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的上策。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学生平等地建立自信心,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学生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涵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实践证明这是特别值得提倡的。四.德育渗透。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学习剪纸更是艰苦。初学剪纸的学生每刻一幅剪纸,手上都会磨起泡来,这时学生往往因为手痛而不愿再刻。我便用剪纸艺术家申沛农身残志坚的故事激励他们,用著名画家李可染年届古稀,仍坚持登井冈山作画的精神来感染他们。这些生动的事例都给学生树立了刻苦学习的典范。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认为:“艺术以人格为先,技术为次”,鲁迅先生也曾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并提倡以美术为媒介,寓理与情、以情动人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见,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剪纸教学的同时,亦应注意德育的渗透。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篇二: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剪纸兴趣的研究 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2014版)
课 题 名 称 激发学生剪纸兴趣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b.基础教育 课 题 负 责 人于忠源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表 日 期 2014年1月
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4年3月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一般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中的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管理,并对信守以下承诺与约定: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填挂虚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管理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必须向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 “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___ 年 月 日填 表 说 明
一、认真、如实填写,书写要清晰、工整。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二、本报表一式3份(须含1份原件),并附单独装订之《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3份,及电子版1份。打印与复印请用a4纸并于左侧装订。封面左上方“登记号”申请人不填。
三、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课题负责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
四、填表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 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2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学科分类 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选择填写,限报1项。跨学科课题选择主要学科方 a.教育政策研究(含教育发展战略);b.基础教育;c.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含终身教育、社会教育); d.其它
研究类别 请选项填写,限报1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他研究。最后学历与学位 按最后获得的学历与学位填写。所在区市县
a.中山区;b.西岗区;c.沙河口区;d.甘井子区;e.金州新区;f.旅顺口区;g.瓦房店市;h.普兰店市;i.庄河市;j.长海县;k.高新区;l.长兴岛临港工业区;m.花园口经济区;n.保税区;o.局属学校;p.其他。
所属系统 指申请人所在单位属性,限报1 a.普通高中;b.中等职业学校;c.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d.初中;e.小学;f.幼儿园;g.九年一贯制学校;h.教育行政部门;i.其他教育机构。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联系电话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电话号码。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a.专著 b.译著 c.研究论文 d.研究总报告(必含)e.工具书 f.电脑软件g.其他
五、《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条件支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3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承担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课题设计论证篇三: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正因为这 样,他们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规则来限制孩子的自由。孩子有限的时间 都被各种学习和课外作业占满了,他们不能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享受生活的乐趣。枯燥的学习生活让很多孩子滋生了厌学情绪,早恋,上网,逃学,成了普遍现象。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缺失,导致了学生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肤 浅,“人性”的欠缺。学生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以至于出现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现象。学校能 不能不拘泥于课本,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 生活实践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大 自然中上课的机会?我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现状,整合现有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等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 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2、研究意义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适应现在教育形式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老师的创造力,有利于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时代的
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必须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
近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目前我校中学生“厌学、逃学、上网”等现象已有明显改善,为了 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我校大胆地根据我们农村 中学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现有的可供利用的资源,编创了真正适合学 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我们借鉴周边兄弟学校的 成功的经验,再根据我校的现状,通过专家论证、外出考察、策划研 究、再结合学生年级段的不同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确定 了我校各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课程安排。“自主、实践、创 新”的活动课程,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让学生融入社会、体验 生活,更清楚地认识与完善自我,培养学生回报社会的责任心、使 命感,以及对社会对自我负责的意识,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
展,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改善,我们力求通过潜心的研究、充分利用 挖掘周边的资源,开发出有益于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二、研究步骤和过程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 一 年左右,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准备阶段: 2013.10---2013.11 主要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培训,理论学习,健全课题组组织机构,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活动步骤:(1)进行课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2)成立实 验领导小组、指导小组。(3)确定子课题,完成申报方案,完成开 题准备工作。(4)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
2、课题研究阶段:2013.11 —-2014.6 主要工作:边研究边实验,边实验边调整,及时反思,进行阶段 总结,撰写中期报告。活动步骤:
(1)2013.11 —2013.12 ①就如何提出问题的策略、如何确 立选题方向、如何确定主题,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怎样指导进行培训。② 组织课题组交流。
(2)2013.12 — 2014.5 ①教师指导参与实验的学生确立合
作对象,成立合作小组。②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信息搜索、确立主题、设计课题方案、记录与自我监控的策略方式进行指导。③学生根据教 师的指导,运用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自主性和生成性原则等开 展综合实践活动。
(3)2014.5 — 2014.6 ①总结课题研究的实验经验,完成阶 段性成果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中期情况汇报》。② 根据研究情况调整计划深入研究,扩大课题研究范围。③完善教师的 指导策略和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④讨论交流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3、课题总结段: 2014.6-2014.9主要工作: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编写课题成果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活动步骤:(1)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结集工作。(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充分准备。
(二)研究过程
a、立足现状,挖掘资源,因地制宜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这个课程的开设,是创办农村中学特色学校的一个体现。我们学校依托周围的人文、地理资源,因地制宜的办学,本着“绿色教育”的理念,以“创新、实践、合作、发展”为目标,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农村中学的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1、领导大力支持,组织分工明确
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领导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活动的后顾之忧。为了确保扎扎实实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配备了1位业务精英担任专职教师,此外还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组”(包括1位专职教师和4位班主任、1位微机教师、1位音乐教师、2位体育教师、1位美术教师),每周四下午定期开展校本研究、业务学习活动,确保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实效,我们虚心听取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做到全员参与。我们学校还根据学生以及活动的需要,聘请了专家、部分学生家长、民间艺术家、一些成功人士等做为校外辅导员,充实了指导老师的队伍。
2、打破禁锢,走出课堂
我们学校认真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菏泽市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及地方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充分挖掘我们这儿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撰拟了《郭村镇大李海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方案》,该方案从指导思想、内容领域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
3、积极发动,全员参与
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帮助部分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国家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找到了思想支撑与理论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学校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演讲、举办才艺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带领学生走访了部分民间艺人,学生切实感受到了“高人在民间”。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附近的奶牛场,更增添了学生对乡土乡情的热爱,我们还动员学生向家长询问、长辈请教,利用网络图书等各种形式,学习收集农业、工业、民俗等知识。„„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基本上做到了全员参与,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想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b、开发课程,勇于实践
第三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由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隋国英老师主持,长龙中学语文组承担研究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是经前郭县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的前郭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11年4月正式批准立项,2014年12月结题。经过近四年的潜心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八九十年代,关于作文有序性的研究,主要有这样四种:一是重视“模仿”,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构建了“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为基本思路的作文教学系列;二是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探索出“作文分割训练教学法”和“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作文教学体系;三是重视“过程”的教学流派。有北京周蕴玉老师和上海于漪老师代表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的训练模式;有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所设计的“文体、过程双规训练”体系;有扬州师范学院上世纪80 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立的“三线(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并行”的训练体系;四是重视写作“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写作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出现“乐写、会写”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
由于这些研究的自身缺陷,都未能够转化为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的群体意识,这些研究的影响是有限的。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相关规定,本课题拟研究:研究初中生写作教学的写作品质、写作能力、写作知识,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科学构建,循序渐进进行写作教
学,使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都呈现一种层递式的螺旋上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㈠理论意义
1.以追求学生的精神塑造和生存发展为宗旨,改变目前作文教学无序、低效的现状,追求作文教学的科学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质量。
2.通过研究中学写作教学理论,写作教学中的学生的发展理论,写作教学中的教师的作用以及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写作教学的学理认识,避免写作教学的盲目性。
㈡实践意义
1.通过可操作的教学序列的探索和研究,改变写作教学的无序状态,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
2.通过研究提高的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如,写作的教学情景的营造、个性化写作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作用等,使写作教学细化、实化。
3.通过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写作教学的新模式,形成教师自己的写作教学的特色。
4.通过研究写作中,学生心理、语言、价值观、审美情趣、情感等,达到写作教学中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㈠教师方面
1.研究出适合不同写作需要的教学情景和教学策略; 2.构建初中写作教学模式;
3.构建写作品质培养体系、写作能力培养体系、写作知识教学体系;
4.探索适于学生发展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㈡学生方面
1.写作品质(包括写作兴趣、习惯、态度、情感等)的提升; 2.必备的写作知识的掌握,并迁移转化为能力; 3.提升写作能力;
4.在写作教学中完成精神的塑造和人生的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㈠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
采用学习借鉴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方法、归纳研究法、分析综合方法、分类比较法。
㈡研究思路
选择实验学校,选择实验教师;对教师写作教学的内容、方式,写作兴趣、动机、作文水平、个性倾向等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报告。开展理论学习,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设想,改革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研究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体系及实现途径,构建新的写作教学的新模式;科学的总结经验开展实验研究。
㈢主要采取的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由教研员作为组织实施的课题负责人,由校方领导参与领导组织研究工作。由语文组成员担任课题实施人员,共同协作,实施实验工作。
2.加强培训和指导:在课题实施前实施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进行相关培训。
㈣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5——2011.7)确定课题,课题前测,收集资料,设计方案,确定人选。学习有关理论,进行辅导讲座,研究实验班情况。
2.构建阶段(2011.8——2012.7)按照方案开展具体的实验,及时分析调空,在实验中探索,并总结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3.推进阶段(2012.8——2013.7)聘请专家指导,继续开展实验和撰写总结。及时分析调控,保证朝着研究过程的预定研究目标前进。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4.总结阶段(2013.8——2014.12)完成研究的结题报告,并请领导、专家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写作兴趣。
初中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和被赞扬的欲望,受到赞扬后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这一学科超乎寻常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感觉到自己写的很好,对写作充满信心,越来越喜爱写作,然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再修改他作文中的缺陷。经过多次的修改,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越写越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尝到写作的甜头,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学生的兴趣一旦得以激发,学生就由“提笔忘字”转变成为”欲罢不能”了。
(二)确立合理的、可行的写作能力培养目标 初中三年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目标为: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初中三年作文教学阶段目标如下:
七年级:写清事物的全过程;用不同的顺序来记事;围绕中心来记事;抓住特征写景物;根据合理想象作文;记叙中运
用抒情议论;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作文;写叙事散文;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片断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场景。
八年级: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运用合理顺序说明事物;抓住特征写人;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写浅显文章读后感;简单的一事一议;写简短的演讲稿;片断说明一个小物体,一个画面,一处景观等;片断议论。
九年级:写观后感;一种现象一议;写抒情散文;写人物短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分析材料发表简短议论;对文章从词语、文句、段落及选择材料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修改;初中记叙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议论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说明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应用文综合复习写作。
以上学生写作的能力目标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发育过程、认知发展水平,体现初中不同阶段写作能力的由低到高,文体训练的从简到繁,训练要求的从易到难,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因此,本实验要进行的所有作文,都必须有周密而完备的训练计划,既要注意到写作全程训练的连续性、层次性,又要注意写作各阶段训练的重点,训练要求,训练模式,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作详细的规定,以克服过去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构筑严密而完善的写作知识结构。构筑严密而科学的写作知识结构,是帮助学生从写作知识掌握到写作能力形成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只有良好的写作知识结构,才有助于学生强有力的写作认知结构的形成,而一旦强有力的写作认知结构得以形成,相关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此,本实验中首先要有意识的传授“精要、易懂、有用”的写作知识。
“精要、易懂、有用”的写作知识,主要有: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知识。如观察的角度、顺序与方法,调查、访问、采访、记录、笔记等。
2、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知识。如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等。
3、顺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谋篇、遣词、造句、修改等。
4、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的写作知识。
5、写作方法知识。如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6、写作技能技巧的知识。如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详略、句式、语气、修辞等。
只有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把这些写作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技能,才能终其一生,受用无穷。
其次,要注意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真切理解作者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让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成为学生审美的视点和写作的借鉴。
传达方式主要指文章的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技巧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对它的理解和把握,既能提高学生对对象化世界的筛选,材料的选取,想象的展开,景物的描写,语言的运用,风格的呈现等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而且还能从作者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大多是脱笔为画,落笔为诗的名篇佳作,其写作素养比比皆是,然而,由于欣赏习惯和写作修养的原因,目前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传达方式这一欣赏角度,往往有所忽视,已经淡化为教学结束时的一种点缀,简单的几条写作特点归纳而已,为此,本实验中,要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要有意识地将教读课文的艺术美感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让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为学生所效尤,从而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源泉。
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构筑严密而完善的写作知识结构,除了注重传统的课内教学资源外,还尤其注重课外教学资源,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应成为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实验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作文、写作文的意识,讲究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让学生在情感激发,兴趣诱导,思辨卷入,想象展开的状态下,多进行作文实践,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提供结构化作文教学低耗高效的训练途径。
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是,用尽可能少的写作训练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写作训练任务。本实验从写作训练的实效性出发,将把握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探求一条低耗高效的训练途径。
首先,实验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各种文体写作的最一般的规律,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各类文章应该怎样写,并提供各种文体最基本最典型的模式,让他们模仿、借鉴。要让学生在“模仿——再造——创造”中快捷地提高作文水平。即先向学生提供写作某一类作文的最基本的写作套路,然后让学生阅读示例的范文,增加感性认识,再经过仿写训练,完全照搬此类作文的基本写作套路,加深对一般规律的切身感知,再经过再造训练,写出结构基本相同,写法有所变异的文章来,最后经过自由作文训练,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由模式走向变式,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文章来。
其次,实施“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一体化训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种完整的结构,写作能力的提高,往往受到其它三种能力的制约,加强听、说、读的训练,也是低耗高效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在听、说、读训练后,迅速向写作迁移,就能有把从“听、说、读”训练中获得的知识迅速运用到写作方面来,从而免去了单纯的讲授文章学、写作学来指导写作的枯燥做法,也可使语文课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增强了学生主动介入语文学习的程度。
(五)建立开放的、动态的、立体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训练内容、训练途径、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们几个语文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结合农村孩子实际,经过研究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了一条自主高效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师生同命题──学生初作文──师生互评议──反思自修改──教师总点评。这种模式的作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45分钟写出600字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作文强化训练活动。事实证明,自主高效作文教学目标
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师生同命题
何谓自主作文? 就是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确定作文题目,选择自己感兴趣、有话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题目去写作。传统的作文写法是教师公布题目,不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完全是按照老师给的题目去写作,结果学生冥思苦想后才用
一、两节课甚至一周的时间把作文“熬”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一是布臵作文时,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又有时代气息的题目。二是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其自主选题,发挥个人的特长,写出有闪光点的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己选题,随时写作。
2.学生初作文
在自主高效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45分钟600字。刚开始训练时,学生们认为没有谁可以达到这种要求,经过我的现场下水文演示和学生模写范文体验后,学生终于在心底深处种下高效作文的种子。
在具体操作上,我要求学生这样分配时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10分钟,共用45分钟。时间一到,马上收卷,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一种紧迫感,逐渐养成高效行文的习惯。
经过作文实践证明,多数书写流畅的学生,40分钟就已完成600字文章,个别稍落后的45分钟内也都可以完成。
3.师生互评议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时要注意点拨学生巧妙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快速审题、构思。自主高效作文训练关键是思维的训练,因为自主高效作文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和思维智能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快速思维训练后,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空前的激发,大多数同学都能在评议后快速地进入写作修改状态。
4.反思自修改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学生完成作文后由老师精批细改,任教两个班的教室要改完一次作文往往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到了评讲的时候,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写作的事,哪里还有什么激
情。针对这种情况,我摒弃低效的作文批改形式,代之以“学生自己修改──集体修改──教师浏览定等级”的批改模式。这种批改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又能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和鉴赏能力。
5.教师总点评
在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后,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某一类作文的写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作文中某一区域中的“渔”,以后碰到此类作文时,就可以真正做到“如鱼得水”了!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写,教师改”、“精批细改”的陈旧理念中解脱出来,自主高效作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师生同命题──学生初作文──师生互评议──反思自修改──教师总点评”自主高效作文教学模式会给作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春风。它能够成功地实现45分钟600字的写作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使作文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逐步形成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为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训练内容的多样化:(1)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2)进行多样题材的训练。(3)进行多样写作能力的训练,包括观察积累、思考分析、联想想象等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表达、修改润色等写作专门能力。
2.训练途径的多样化:(1)课堂作文训练。(2)课外作文训练。(3)文字作文训练。(4)口头作文训练。(5)网上作文训练。
3.训练形式的多样化:(1)大作文和小作文。(2)直接命题和间接命题。(3)指令作文和自动作文。(4)成立文学社团,编辑文学刊物,教师写“下水作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题组在四年来的实验研究历程中,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一)教师方面
1.形成了符合我校实情的写作教学模式
经过研究尝试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条自主高效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师生同命题──学生初作文──师生互评议──反思自修改──教师总点评。自主高效作文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构建出一套初中写作知识教学体系
3.形成了适于学生发展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
在作文评价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情感交流,(二)学生方面
1.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品质
2.掌握了初中写作必备的写作知识 3.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在写作教学中完成精神的塑造和人生的成长。
七、课题研究的几点回顾和反思
课题研究实施四年来,一直受到县、校各级领导的关注重视,特别是得到县教科所的亲自指导,同时也得力于学校行政领导从人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课题组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深知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逐步完善:
1.本课题要求课题研究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成员显然达不到,导致有的论文质量不高。
2.由于有的研究成员承担有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对学生的跟踪研究上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果。
3.作文训练是个系统工程,写作训练体系内容多,跨度大,时间长,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是作文训练的根本目的。但在进行训练指导时,一个教学内容往往集中在一节课,或者是集中在一周内,在这一段时间里,学生是不是一定能够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是一个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克服这一差异,做到整体提高,需要任课教师有足够的个人智慧。
4.写作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怎样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并有机融入到教学体系中,还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工作。
总之,通过对《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对科研兴校的信心。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将更加努力学习写作教学理论,与时俱进地继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教育科研永无止境,我们会以今后的教学中去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逐步进行完善,使之成为操作性更强的作文教学体系。敬请教育专家们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四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成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值得我们回味品评。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他们所创作出的美诗佳词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光彩夺目。那千古名句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在诗人与我们之间产生共鸣。我们的祖先十分看重诗歌对人的教育作用,两千年前,圣哲孔子用自己的践行传播“诗教”。今天,我们同样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学语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智育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行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使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新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反映出现代教育对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培养的重视。
二、课题研究目标。
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鉴赏经典诗文的同时,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汲取诗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提升学生的学养,陶冶情操。
三、课题研究方法。
采用古诗词现状调查、古诗词教学改革、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方法指导、测试等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提审其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4)注重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开展了古诗词现状调查活动。我们从鉴赏兴趣、鉴赏原因、鉴赏方式、鉴赏能力这四个方面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去主动鉴赏诗歌。部分学生存在着不会鉴赏古诗词的现象。经调查,我们认为,学生鉴赏古诗词的现状堪忧,我们需要从调动学生鉴赏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这为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此项研究奠定了基础。
(2)、向全体学生传授古诗词鉴赏方法,并打印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我们从怎样鉴赏古诗词,怎样规范答题,不同题材的古诗词分别表达怎样的主题等方面进行方法传授。通过讲授,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鉴赏古诗词方法。
(3)、利用早读课时间,诵读、鉴赏古诗词,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4)、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具体做法为:
1、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2、放手让学生自己鉴赏,教师及时点拨。
3、注重方法传授
4、创设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学诗词的兴趣。
(5)、开展古诗词专练,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四次古诗词专练,每次练习各有侧重,分别为:鉴赏形象、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技巧、鉴赏诗歌的情感。通过不同角度的练习,希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抓住边角时间,以每日一首诗形式,带领学生鉴赏诗歌。
(7)、开展古诗词鉴赏比赛,调动学生鉴赏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8)、开展鉴赏文写作,通过写作,激发学生鉴赏积极性,提升鉴赏水平。
(8)、以月考为契机,及时分析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对能力提升较慢的学生要及时分析他们进步较慢的原因。
六、课题研究成果。
1、进行了课堂改革,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中,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鉴赏诗歌,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珍视学生个性解读,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诗歌。从而通过自学、自悟达到真正解读、鉴赏
诗歌的目的。经努力,收效很好。既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荆丽娟老师在与黑龙江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诗词教学受到了黑龙江专家的好评。孙团结老师在组内同课异构中,成绩突出。所写诗词教学的教案和反思刊登在青河县中学教研杂志上。
2、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词,为提高其鉴赏能力奠定基础。在课堂研究期间,我们利用早读课等时间,督促学生认真记诵诗歌,并及时督促检查,经过努力,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歌,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这为他们进一步提升鉴赏能力奠定了基础。
3、经过反复诵读、鉴赏,初步调动了学生鉴赏诗歌的积极性。我们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通过诵读、鉴赏比赛,每日鉴赏诗歌,写鉴赏文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近诗歌、爱上诗歌,经过努力,一部分学生能真切体会到诗歌中的情感,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心中泛起或悲或喜的涟漪。
4、提升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通过方法点拨、课堂赏析、专题训练、鉴赏文写作等内容的尝试,学生鉴赏诗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一部分学生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一部分学生拿到诗歌至少知道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
5、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审美情趣。
诗中的情感是丰盈的,哲理是深厚的。经常带领学生置身于诗歌的国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不自觉地学习到诗歌的道理,发自内心的享受诗歌的美丽,在这过程中,自热而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七、研究感想。
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了,但学生鉴赏诗歌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这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终点的研究之路,在这条长满荆棘也盛开鲜花的道路上,我们会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把传统文化的火炬高高举起,照亮学生的精神家园。虽然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研究方法,但这次的课题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我进步的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五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登封市直一初中 姓名:景慧鸽
课题研究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老师的讲解充斥语文教坛,极大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周末作业重复性、机械性的较多,学习成效很低,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能力。这种语文教学的现状,与现代教育理论的严重脱节,已明显不能适应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2、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包含跨越时空的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感、塑造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一门功课。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好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和了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明,做一个真正具有语文能力的人呢?为此,我们五井镇第二初中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并在努力的实践语文教学新路,效果显著。
3、针对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从2006年7月开始,实践“课堂内外”这一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周末这个大好时光,使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链接,让学生在快乐的时光快乐的学习,让他们的语文世界因为生活而更加精彩,让他们的语文能力因为实践而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面向社会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人情和国内外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自然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此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发问、观察、记录、访谈、调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 2010年8月--2011年1月,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宣传发动,建立组织,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材料。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内容上做好充分准备。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所学与课堂外兴趣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用语文学语文。成果形式:理论记录、学习体会、讨论研究。负责人:王凤云 第二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成果形式:阶段分析、经验交流、公开课、学生课题研究报告、学生个性培养数据分析。老师鼓励学生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主题阅读”纳入课堂内外,学生随时摘抄自己喜欢的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心的和感悟。负责人:张晓明
第三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写出实验报告,并制订出长期进行的方案,进一步巩固提高。成果形式:各项研究记录、评价分析表、论文、结题报告。通过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有效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语文生活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尝试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更高的提升。使“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生活化”,不再是空洞的教育理念,而是真实的教育方法和学习习惯。负责人:景慧鸽
活动内容
第一学年活动重点:
1.推荐阅读名著、诗歌、小说的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1)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以扩大阅读的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3)能根据每册书的课外阅读要求,分七、八、九年级三个时段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达到新课标规定的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
(4)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5)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6)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社会调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人情和国内外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自然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此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发问、观察、记录、访谈、调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第一学期具体安排
(1)名著阅读:《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
(2)同步读物(师生推荐)
(3)名作欣赏:臧克家、冰心、艾青、舒婷、汪国真、何其芳等人的代表作,普希金、泰戈尔的代表作。鲁迅的作品、高尔基的作品、法布尔的作品。郭沫若、老舍、胡适、巴金、沈从文、汪曾祺、冯骥才、罗曼罗兰等人的作品等。
(4)举办校园诗歌朗诵会;举办演讲比赛;举办现场作文笔会,通过校广播展示学生优秀作品。举办“读书笔记”征文比赛;通过学校橱窗、宣传栏等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学期具体安排
走进生活。通过 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1.选择你最关心的、最熟悉的某一特产(人物,名胜等)进行调查;选择你最关心的一些时事进行采访调查;选择你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思考等。
2.可采用访问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用小作文、分析卷、合理化小建议、广告等形式。
4.每个周一利用汇报课进行成果展示。
(二)第二学年活动重点:语文走进生活,又从生活中走进课堂。这其间,老师是细心的观察者和耐心的引导者。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还要及时与学生对话,用真诚的态度与他们沟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人格的自信,成为真正快乐的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
第一学期具体安排:将语文与日常生活链接
1.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平日打电话、接待客人、写留言等,听说读写能力都能运用,适时指导学生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2.家庭是小社会。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写出让自己真正动情的东西。与父母等沟通并记录交流过程。
3.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
4.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在社会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第二学期具体安排写调查报告、推荐阅读名著、美文·时文的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
(三)成果显示:(1)编辑《云帆》报刊,(2)编选《优秀读书笔记》,(3)“发现”报告会等。
保障措施:
(1)快乐周末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只表现在理论和口头上,应真正付诸与实践。语文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较长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做法。学会总结反思,学会交流共享,通过课堂汇报,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让他们得到对自己学习经验有益的指导。不断进步,提升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2)在时间安排上,以学期为单位,利用好每个周末
(3)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目前周末语文学习及作业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已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4)课题组成员都具有本科学历,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5)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6)聘请市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7)我校是市级规范化学校、安装了校园网,各项报刊、杂志种类丰富,电教设备齐全。学校充足的硬件设施,为实施这一课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8)我县地处山区,是有名的旅游景区,具有丰厚的课程资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我校自开展“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教学课题工作以来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收获:
1、培养了一批积极创新、善于反思,向理论型转变的教师队伍。课题研究近三年来,教师通过理论学习,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并立足于周末语文教学实践阵地潜心探索教改之路,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活动中得以张扬。多名青年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下成长为各级的骨干教师,并有大量的教学理论与经验在各级刊物中发表汇篇。冯春霞老师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获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省课改优秀论文三等奖;《浅谈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省课改优秀论文优秀奖;李志勇老师的《读出生活 读出精彩》、《新课改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点思考》获课改优秀论文优秀奖;《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与探索》发表与省《考试》理论与实践版杂志;《新课改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获省课改优秀论文三等奖;胡兰英老师的《让语文课成为德育教育的平台》获省课改优秀论文优秀奖。
等奖;赛获优秀辅导奖;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培养出一大批善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学生。
由于课题的研究深入和实施,我校近三年来有众多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例如:学年,同学在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在初中阶段成绩优异,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在进行对毕业的学生访谈中,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优异。
3、促进了教学行为和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每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我们都发现,学生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转化为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师生积极互动情形多了,被动听讲的局面少了;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挑战教材的学生多了,“默默无闻”接受的人数少了;积极动手实践的氛围浓了,危襟端坐的气息淡了。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向交互的生命平台,学生在学习方式中优势互补,感受到成功,品阅到了幸福,学校的课堂充满了朝气,凸现出了新课改的鲜活、灵动。这源于周末活动给了他们自信与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即将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着下面一些问题:
1、如何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两者的关系。反对“灌输”,提倡“探究”;反对保姆式教学,提倡大胆实践。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还不敢放手或者完全放手的现象。
2、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教学教研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更高层次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引领,因此我们探索的“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的实践研究缺少深刻性。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把这种快乐学习模式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打造每一个快乐课堂,同时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更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