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100字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100字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赵云、诸葛亮。
赵云是刘备的五虎大将之一,他是五虎大将中死的最晚的人。因为他很老的时候英勇不减当年,杀散东吴兵救出刘备。
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他著名的事件有:舌战群儒、空城计、七擒孟获。他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在五丈原病死了。在他死后蜀国走向了衰亡。我喜欢他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揣摩别人的心。
第二篇: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三国演义》里谁最聪明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这部大型历史剧,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群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争武斗的时代,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时代——三国时代。
三国鼎立,刘备、曹操、孙权雄才大略,手下谋士机智多变,将士英勇善战。其中有太多让人难忘的人和事,我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是诸葛亮聪明还是司马懿机智?
爸爸说:“诸葛亮,他多聪明呀,机智勇敢,还会奇门八卦阵,多厉害呀!我觉得是他最为聪明,有例为证:马谡失了街亭,蜀军惨败,功亏一篑。接下来是诸葛亮上演了空城计,只有两三千残兵的西城,他却敢大开城门,于城楼之上镇定自若地抚琴,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如此看来,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我说:“我觉得是司马懿最为聪明机智,虽然屡屡败于诸葛亮,但是他其实是一个有大智的人。”
“为什么?”爸爸问。
“因为,他大智若愚,深藏不露,最后是谁统一了国家?”我问。
“是司马家族。”爸爸说。
“这不就完了!从结果来看,他是最后的胜利者,难道不算是最聪明的吗?”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话说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后,魏蜀吴崛起,天下三分,一时间英雄倍出,争奇斗艳。他们中有一人我最为敬佩,此人字孔明,人称卧龙,他容貌轩昂、非常潇洒,住在南阳卧龙冈。他是被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后来他当了蜀国的丞相。
卧龙为蜀国立下赫赫战绩,最有名的战绩是:赤壁之战、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空城抚琴退仲达(仲达就是司马懿)、木牛流马建奇功等等。
我为什么喜欢他呢?因为他最足智多谋。就拿空城计来说吧,空城计中,司马懿带领十五万魏军进攻蜀国西城,当时城里只有官兵二千五百人,敌众我寡,卧龙传令:将旌旗藏起;军士恪守岗位,不得高声言语、随便出入;大开四门,每门派二十名军士扮成百姓,洒扫街道。一切都安排好后,他身披鹤氅,带着两个小童来到城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见了还以为城里有伏兵,不敢攻城,只有退兵了。就这样,卧龙一人退了司马懿的精兵十五万!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猜出来了吧,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就是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说起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相信大家读很熟悉吧!那你最喜欢里面的什么人物呢?是求贤若渴的刘备还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我最喜欢的是那个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关于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空城计》的故事。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至。”此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武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到此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下去:“将旌旗全部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从以上一个小小故事中,我多么佩服诸葛亮:在危难之中,临危不乱,镇静自若,才使魏军害怕中埋伏而撤军。我们长大也要学习诸葛亮临危不乱、镇静自若的精神,用计谋解决问题,用智慧战胜困难。
第三篇: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诸葛亮足智多谋,是刘备的军师,曹军把蜀军击败后,有准备攻打吴国,所以蜀国和吴国联盟。
吴国有一个非常杰出的青年都督周瑜,他有勇有谋,但他心胸狭窄,有嫉妒心。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以公事为借口,委托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只箭。诸葛亮不但答应了,还立下军令状,如若三天造不好,敢受军法处置,并请周瑜三天后到江边取箭。诸葛亮走后,周瑜吩咐鲁肃,不给诸葛亮备齐造箭的材料,想为难他,同时还让鲁肃去探听消息。
诸葛亮见了鲁肃,问他借了20条草船和数百名军士,并请他保密,鲁肃答应了。回去后,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周瑜很疑惑。
鲁肃帮诸葛亮准备好了船和士兵,等候他的调度。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上船,趁大雾漫天之际,命令士兵将20条船连接起来,驶近曹营。并一字排开,擂鼓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后,不敢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江中放箭。很快船的一面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另一面受箭。
天渐渐亮了,诸葛亮让插满箭的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曹操得知上当后,要追也来不及了。
20条船靠岸时,周瑜按诸葛亮的要求派人来取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听了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五年级:jutianliu
第四篇:我最喜欢的一个三国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一个三国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
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4、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第五篇: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孙小梅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隆回二中573班 孙小梅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幻灭了乱世烟花,淡忘了血雨腥风。手持青龙偃月刀的你在飞沙走石中驰骋战场,浴血奋战,但如今你已在历史的尘烟中,渐行渐远,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的浮光掠影,让世人永远仰望你。
—题记
丹凤眼,卧蚕眉青龙偃月刀。只需那么一眼,便让人过目不忘。而让我永远记得关羽的,是他的忠义,知恩勇猛与胆量。
他不怕寒彻入骨,不惧烈火焚身,他只怕他一生所坚守的忠义染上一丝尘垢。犹记得,他曾与刘,张二人在宴桃花园祭告天地,结成异姓兄弟。那满园纷飞的桃花见证了他们三人情比金坚的情谊。自此,忠义二字便刻在他心头。而后,他为刘备出生入死,忠勇护主,一心向汉。再被曹操降服后,他却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曹操一心想令他为己用,但重情重义的他/又怎会被三言两语所动摇。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不惧安危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在刘备部下为他打拼江山,恢复汉室,在戎马沙场,刀剑无情的战火三国里,他的忠义是如此可贵,怎能不让人为止动客?
他不怕刘备责怪他,他不惧哪日会死在曹操的剑下,他只怕他会成为一个无情无义,不知恩图报的人。他不愿相欠他人的恩,尤其是他的敌人,所以他才会在曹操大败华容道时义释曹操。关羽恩怨分明,黑白分明,他深知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人,他深知曹操是多疑狠毒的敌人,但他更知道,曹操在俘虏他后并未杀他反而对他敬待有佳。曹操爱才如命,求贤若渴,对关羽更是花了不少心思,企图收服关羽为他打拼江山。但在关羽坚定拒绝,表明心迹后,曹操依旧信守诺言,不将他赶尽杀绝。关羽念及昔日旧情,不忍痛下杀手。但知恩的他不会毫无原则,但此他与曹操两不相欠,再无瓜葛,来日再见时必用刀剑相待。于我看来,这才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男子汉,知恩图报如此,怎能不让人感动?
他不怕流血负伤,他不惧战死沙场,他只怕不能再在沙场上与敌军痛快厮杀。曾记得,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传奇故事。当董卓的大将华雄出战时,连斩袁绍两员大将。袁绍问众将:“谁敢出战?”众将无言。这时关羽大声说道:“我能斩华雄,如不能斩了华雄,甘当军法。”这话音刚落响彻大殿,如气吞山河。曹操倒了一杯热酒,请关羽饮下,他推辞便出殿要斩华雄。当关羽提着华雄的首级进殿时,那酒尚留余温!此等的武艺高群,勇猛无敌,怎能不让人瞠目结舌?
他不怕深受剧毒,他不惧针穿入骨,他只怕他会在他人面前流露出痛苦之色。但他还是做到了,骄傲如他,有怎么会让他人轻视自己?还记得:关羽出战樊城,斩杀庞德后,他率领众将围攻樊城,不胜受了曹仁的毒箭,众将四方求医,后得知神医华佗。华佗用尖刀割开皮肉,刀深至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上,方才治好。而他全无痛苦之色,任举旗自若,谈笑风生。众将士都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这是何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量,怎能不让人为之钦佩?
但人无完人,虽然关羽是骨头最硬,最忠义,最勇猛之士。可他英姿飒爽的身影最终倒在他的骄傲自负的无形之剑里。少年时,他自称是年少轻狂,目空一切,那只能说明他不谙世事,尚未成熟。可时光一晃,直至中年关羽任未摒弃他的“傲”性,纵然他有一身“韧”性,也仍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他降服的了千军万马,镇压得住冷血将士,但无奈他克服不了心里的自负轻狂。但三国的硝烟战火已成过往云烟,英雄豪杰的功成名就已随风而逝。我们除了深深惋惜就只能释然于怀。
关羽的眼泪只为那些感动他,有恩于他的人而流,关羽的热血只为他肝胆相照的兄弟而淌,关羽的义气只为他所坚守的正义诚信而生。不论他的戎马一生有多少功成名就,不论他的传奇一生有多少是非恩怨,他就是关羽,就是我心中的“武圣人”!(指导老师:聂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