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

时间:2019-05-12 21: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

第一篇: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

__省酒泉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间题及对策

近年来,__省河西走廊引起了中国种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河西走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玉米制种产量高、质量好等,迅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强势增长的制种产业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河西走廊的产业

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人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也得到了明显带动。酒泉市作为河西走廊的第二大制种基地,凭借制种面积大、质量好、产量高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客户落户。

目前,全市取得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有17家,资产总额达2.9亿元。建成种子仓库95120万m2,加工车间1552万m2,成套种子加工生产线19条。

2006年,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5万hm2,预计产种量可达9500万kg,平均667m2可达430kg,99以上的玉米杂交种子销往其他省区。

由于玉米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政府行政调控、企业制种管理及生产者素质等多方面发展与制种管理工作不相适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管理方面的问题。

若这些间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前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1当前玉米制种存在的主要问题xiexiebang.com

1.1制种户小农生产意识强烈,质,意识淡薄由

于玉米制种历史较短,对长期适应大田耕作、粗放管理的农民来说是一件新事物,农民缺乏质量意识和科学

制种意识,不能严格按照制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管

理。尤其是在播种、去杂、去劣、去雄、收获环节,制种

企业对制种户的技术管理难度很大。部分制种农户在清杂时削头留穗、故意保留杂株;去雄时折大枝,留小

枝,故意保留部分母本株散粉自交或放任三类苗散粉;

收获时不遵循时间要求,拖延收种时机,对藉冻危害存

在侥幸心理;更严重的是,个别农户在制种区域内种植

“对抗”玉米,故意制造隔离矛盾,以此要挟制种企业高

额补偿,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以上问题的存在,给

种子质量带来了极大隐患。

1.2制种生产贵任“一边侧”,制种企业与农户间未

形成风险共担机制由于种子生产企业的大量人驻,导致制种用地骤然紧张,个别种子生产企业不研究市

场,不分析形势,盲目地全方位扩张制种基地,导致企

业与企业、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迭起。特别是制种条件较好的基地,企业与企业、品种

与品种相互交错,甚至出现几家十几家企业争夺一处

制种基地,一家制种村组与几家种子生产企业签订制

种生产合同,使制种生产合同沦为废纸一张的情况。

为争夺制种基地,种子生产企业互相哄抬制种保价,预

付繁种押金,与村组干部搞“暗箱”操作,并进而催生了

“包产值”的制种模式。随着制种基地竞争的激烈化,酒泉市制种区“包产值”已由“单包”演化为“三包”(即

包产量、包产值、包品种),费用逐年攀升,无论是丰年

还是欠年,制种企业都必须按“包产值”给农户付款,制

种户旱涝保收,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经济压力越

来越大。在部分受灾年份,因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制种

企业不能按所包产值进行兑付或部分村组干部因个人

利益而激化村民矛盾,往往出现制种户群拥噪至、聚众

上访事件,部分地方政府常采取息事宁人态度,以维护

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为目的,将责任推向制种生产

企业,致使制种企业疲于奔命,束手无策,往往以委屈

赔付了事。

1.3制种生产企业质f意识淡薄.隔离不达标问题

严皿由于本市新人驻制种企业增多,制种基地争夺

激烈,同时部分制种基地还存在无证企业落实制种面

积和无合同生产的情况,且种子管理部门在制种基地

宏观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和整体协调,致使部

分制种区域不同品种制种田互相穿插,纵横交错,引起

了部分地区隔离区严重不达标的状况。个别制种企业

甚至发明了渠隔离、路隔离、树林、果园、居民点等隔离

方法,甚至不要隔离区。部分有实力企业虽然采用隔

离区种子报废等手段解决隔离区不达标的间题,但由

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隔离区难于划定的状况,使制种农户之间、农户与制种

企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同时,部分制种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较

低,非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且没进行过正规生产技术和

职业道德培训,致使技术规程把握不到位,制种产品质

量较低,并在制种企业与农户间激化了部分矛盾。

1.4种子套购问题严兹,收购困

第二篇:军户农场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军户农场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玉米制种是发展农业的先导产业,作为农业发展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军户农场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制种玉米已成为全场主导产业之一,生产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成为全场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在产业富民、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玉米制种产业在全场发挥的主要作用

近年来,玉米制种生产在“三农”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是制种玉米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农民群众通过发展制种,以合同形式保障了农民的稳定收入,正如群众说:玉米制种无论产量高低,收入稳定,是旱涝保收的保险田。如军户农场多年制种,以制种增加了农民收入,小康住宅明显增多,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二是种子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推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近几年,全场玉米制种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0%左右,通过制种,提升了种植效益,优化了种植结构。三是制种玉米产业效益不断提升。随着粮食价格下滑,农资价格提高,种粮效益相对下降,制种生产因基地稳定、合同保障,收入相对好于粮食生产,据农产量成本核算,制种玉米比商品玉米亩增收240元。四是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创造了条件。制种玉米相对商品粮食来讲,实行单一种植,灌水次数减少2-3次,同时玉米制种生产全部应用地膜覆盖等节水农艺,耗水量大幅度下降,促进了节水增效农业的发展。五是产业化经营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有效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通过种子企业带动,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结合,种子基地普遍成立了玉米制种协会,集体经济有了发展,制种产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成为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方式。六是随着种子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管理程序明确,农闲时可外出打工,农忙时特别是抽雄和收获期间,可有效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很大的就业平台。七是制种玉米产业发展中,大量的制种技术员为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对农民的培训最到位、最直接、针对性最强,实现了农业科技与农户的“零距离”对接,促进提高了产业化标准化水平,转变了农户传统生产观念,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化生产理念等方面有了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玉米制种产业在全县存在的主要问题

冷静的看待种子产业发展,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从全国看,河西走廊制种面积最大,是优良的制种基地,但并不是全国唯一的良好制种基地。目前新疆、内蒙、宁夏等地制种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对河西走廊制种产业的挑战很大,目前,军户农场,种子产业发展还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隐患,制种产业矛盾突显,暴漏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基地不正当竞争和种子套购现象的发展,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再不加强管理,势必又赴辽宁制种基地衰败的后尘。目前在种子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解决的问题。

(一)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供大于求。多年以来,玉米种子的可供应量每年都是供大于求,库存种子比例过大,市场积压严重;

(二)市场竞争机制发育不完善,种子生产经营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在我县由于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弱,特别是当地企业多为代繁代制,没有经营主动权;部分企业自律不够,缺乏理性,盲目扩大面积,在落实制种面积中,无序竞争、强撬基地,乱许诺、乱表态,哄抬价格;部分基地多家企业竞争制种,隔离区不达标,给种子质量埋下了隐患;特别是种子收购秩序混乱,套购、抢购种子的事件愈来愈烈,打击难、力度弱;个别种子公司管理不严格、去雄不彻底,质量要求降低,这些都为玉米制种产业有序发展增加了难度,扰乱了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的正常运行。

(三)制种基地软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玉米制种要必须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发挥村级组织“统”的功能。由于部分制种基地以社、井为单位落实制种生产,村

级组织“统”的功能不能发挥,致使制种基地落实难、稳定难;个别基地干部私自引进外地制种企业,甚至是私人制种;制种生产中个别农户不同意制种,有意在制种区夹杂同类作物,基地就无法落实;部分制种农户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差,有的农户不讲诚信,不履行合同,有的对种子生产掺杂掺假,有的恶意串通、私留、倒卖合同内种子,基层干部对抢购套购种子的行为疏于管理;大部分基地因条件不足种子晾晒不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种子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玉米制种生产的运作机制不合理、不完善。“保亩收入”的合同形式使农民的懒惰观念有了明显表现,同一作物、同一区域不能同价,挫伤了高产农户的积极性,助长了农户倒种、留种的不正常现象;“保亩收入”缺乏竞争意识,不能很好地调动群众积极性,部分群众联合对付公司,放松田间管理,减少投入,不积极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等,制约了玉米种子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玉米制种产业今后的发展对策

玉米制种作为军户农场多年来形成的主导产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因为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灌溉便利、天然隔离条件好,生产的种子色泽光亮、商品性状好,发展制种产业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作为农场的主导产业,玉米制种产业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管好的产业,必须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爱护、齐抓共管。今后制种产业的发展,要继续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手段,规范制种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做强做精产业,切切实实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

(一)要进一步加强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种子产业的健康顺利发展,管理起很大作用。农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种子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要求,从严掌握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条件,把好市场准入关;既要引入实力强、信誉好的公司,更要理直气壮的扶优扶强,支持好的企业大力发展,对一些信用程度差,不服从管理,发生问题多的种子企业要限制制种生产。

(二)要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作为乡村两级,要认真负责,履行好组织协调职能,既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要尊重种子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为产业做强做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社会要共同构建“企业、基地、农户”互利合作的稳定关系,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良好机制。促使制种基地,强化质量意识,增强诚信观念;促进制种双方,依法办事、依合同办事,全面推进种子产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要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种子公司是产业发展的龙头,也是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种子产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使种子的综合质量更高、更统一、更稳定,具有自己的品种品牌,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对种子市场,种子企业无论大小、所有制异同,都必须要严格控制、管理自己经营的种子质量,把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中。

(四)要加强种子技术培训和诚信教育。要坚持开展对泉全社会的诚信宣传和教育工作,广泛利用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实守信教育,要学习山东寿光爱护蔬菜产业的好做法,特别要在广大农民群众和种子生产经营环节,开展诚信、质量、法制教育,大张旗鼓的奖励诚信行为、打击失信行为,对不履行合同、有意毁约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通过舆论宣传和监督规范,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文化和诚信意识,为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第三篇: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其中约2/5供外销。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其次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据新加坡4月27日消息,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周五称,中国下一(7月1日开始)玉米进口料增50。至600万吨左右。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玉米制种 种子生产 种子企业 种子质量 可持续发展对策就玉米利用而言,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料和工业生产原料的三个阶段。

玉米口粮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乡”墨西哥,“国菜”玉米饼的年消耗量达到1200万吨之多,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非常喜欢食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裹腹之物。

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项消费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恩格尔系数下降,对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将保持平稳,此时饲用玉米消费将仅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

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十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纪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泛使用。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来中国玉米库存约600~700万吨。

1河西走廊制种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1.1 种子生产条件

河西走廊属温带干旱区。年降雨50~300mm,年蒸发量2 000—3 000m/n,干燥度4 l5之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干燥的气候使病虫害发生较轻,诸如玉米的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在本区内都很少发生,无菌源,种子感菌机会自然少。区内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依靠祁连山蕴藏可贵的冰雪融水和部分地下水资源灌溉90%的耕地,只要不发生严重的干旱,农业生产就能保收。同时,区内29片星罗棋布的绿洲与戈壁、沙丘相间,有良好的天然隔离,玉米制种自然污染可能性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5—10~C,有利于玉米种子干物质的形成。

1.2 种子质量好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传统的优势灌溉农业区,农田平坦,耕地集中,渠系基本配套,具有优越的灌溉条件,灌溉面积50.4hm2,占耕地面积的75%以上。农田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g/kg以上,机械耕作条件好,有利于实行集约化生产经营。年辐射总量607.1~649.0kg/m2,有效积温2 600~3 611℃,无霜期在150d以上,光质好,光合效率高,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所产种子色泽强,饱满度高,种子生活力好,利用价值高。玉米种子的4项质量指标可以达到纯度≥98%,净度≥99%,水分≤12%,发芽率≥98%。除纯度、净度指标与生产、加工过程及亲本来源相关外,水分、发芽率两项指标主要受自然环境

条件影响。干燥的气候使种子完全自然干燥、脱水,品质优良。因而,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量最高可达10 500kg/hm2,属于我国玉米制种的高产区。

1.3 抗灾能力差,生产后劲不足,耕作体系不完善

由于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增加,土地连作程度加重,地膜残留严重,导致土壤有害生物增加,污染严重,地力下降,单产滑坡,农田生态失衡,对制种构成严重威胁,生产后劲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河西制种区玉米连作年限在2~3年,长的达4年以上。每年制种用地膜3800—4000t,远高于制种前单纯粮蔬生产时需用量的数倍,且种子收获后地膜每年都废弃于土壤、水域和环境,成为白色污染。此外,盲目引种,植物检疫部门缺乏真正有效管理、把关不严,许多新的病虫害被带人、危害加剧。如玉米螟的危害率已达到90% 以上,棉铃虫的危害率达到60%以上,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有些病虫害是因为耕作制度的改变,由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在综3作母本的组合中,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率达90%。病虫害的发生,不但影响制种产量和种子的商品性,对基地的长远发展也构成威胁。

1.4 种子质量控制能力下降,生产区划品种布局不合理,玉米标准化技术推广滞后

目前,尽管玉米种子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省级标准及地方标准相继出台,但由于推广力度不够,对不同亲本、不同组合缺乏分类研究,不同组合的配套技术不完善,关键性技术,如去雄、花期调控、父母本配置等技术研究滞后,没有新突破,使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品种布局不合理,自然灾害预报控制能力不强,生育期低温冻害、高温干旱胁迫,导致生产风险增大;个别企业亲本自繁自用,保纯措施不当,混杂退化严重,种子生产过程管理不严,如隔离条件不够标准、去杂去劣去雄不及时彻底、加工机械混杂严重等,导致种子质量控制能力下降。

1.5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

由于科研育种工作滞后,大部分种子企业以代繁代制为主,缺乏自主产权品种和知名品牌,构成了企业的致命弱点,无法与国内外大公司竞争和抗衡,在市场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此外,长期以来,主要农作物种子由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统一供应,缺乏国际贸易的知识和经验,观念普遍滞后,管理和运营经验严重不足,并且人员多、负担重,使企业先天不足,让经营者力不从心,有的合资经营,有的关门停业,有的沦为外来企业的种子代繁点。加之地方政府没有实施有序组织、统一规划,致使种子生产基地无序竞争,限制了河西地区种子产业的发展后劲。

2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对玉米制种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种子生产企业依法进行统一管理目前,河西走廊地区从事种子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较多,其中有部分企业和个人不具备生产条件,如无证生产、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等。这些单位和个人参与到这种高风险的生产活动中来,给该地区的种子行业的信誉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基地的老百姓对玉米制种业产生了逆反心理,认为搞种子生产的单位都是骗人的,这样不但影响了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造成了种子基地的混乱和不稳定。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对所有参与种子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种子管理部门都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审查该单位是否持有种子生产许可证以及允许生产区域,有无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支付基地农户的种子款等。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坚决不允许在本地落实面积进行杂交种的生产。对具备生产条件的单位,要纳入本地区的统一管理,在种子管理部门统一划定的区域内落实基地。对于不按统一规定进行基地落实的单位和个人,种子管理部门应给予严肃处理。

坚决查处种子基地落实中的不正当竞争,近几年,在种子基地落实当中,从事玉米种子生产的单位或个人都有不同的招数。特别是一些没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在落实基地时不按正常的游戏规则办事,不服从当地种子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不通过当地乡、村两级组织,而是通过送钱、赠物、外出旅游等手段在当地找一些能说会道的人落实基地,当地农户碍于情面便接受制种任务,结果到年终时自己利益受到损失。对于这种不正当行为,管理部门应严肃查处

进一步规范合同!保证企业和制种农户“双赢”。当前,各制种单位的制种合同都不太一样,尤其是合同的重要条款(价格、产量等)没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致使个别企业或个人钻空子,在合同条款上搞欺诈。例如,为了抢占基地,他们什么条件都答应,收购价格高出该地区同行业许多,看起来条件比较优惠,但年底不按约定的条件兑现,使农户空欢喜一场。如果农户嫌价格变低而拒交种子,种子生产单位干脆讹你一把,不交就算了,弄的农民没有办法。为此,种子管理部门要对生产合同的格式及和条款"含标准#进行规范制作,统一标准,这样才有利于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引导基地制种农户正确认识和理解制种产业。目前,制种农户普遍认为玉米制种行业能赚大钱,因而在每年落实基地签订制种合同时都把条件抬得很高。河西地区种子商品性好,含水量低,发芽率高,但在价格上绝对没有优势。如果基地农户继续相互攀比,认为价格越高越好的话,达到种子生产单位没办法承受的时候,谁还会到这里来投资开发’因此,当地政府要对制种农户进行正面引导,把制种合同条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玉米制种产业体现企业、农户双丰收的原则。

2.2 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实施规范制种

①政策引导,规范管理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基地的不规范建设已成为制约种子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是严格种子生产许可证发放标准,提高优势制种企业准入门槛,淘汰那些信誉差、技术落后、无自主产权品种的制种企业。加大种子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种子非法生产和经营,规范种子生产秩序,保证种子质量。二是通过入股、参股、并购等形式组建大型种子集团,通过优化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强势竞争优势,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向高科技种业集团方向发展。大型种子公司要和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校强强联合,使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资本与人才、科技、信息、先进的研究设施等优势结合,成立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型种业集团,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创新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要强化种子的订单生产与销售,规范种子产销行为,加大种子产销合同的监管力度,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供销体系,抑制竞争的无序性和负面影响。政府要在基地建设、税收、财政倾斜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发挥好保驾护航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种子工程建设,营造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

②优化区域,稳定面积一是根据生产上采用的玉米品种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结合当地自然特点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搞好玉米制种区划,确定优势玉米制种区域,为制种企业正确选用品种组合、进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依据当地资源优势,研究玉米种子生产潜力和土地承载力,稳定制种面积。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400万hm²,用种量约8亿kg,每年实际制种面积20.0万 26.7万hm²,年产种子8亿一12亿kg,呈现丰年有余、供大于求的状

况。河西地区玉米制种面积已达7.3万一7.5万hm²,产种量4亿kg左右,约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0% 以上。根据河西地区可耕地面积承载力和制种业比重(约占种植业1/3),在未来1O年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7万~8万hm 较理想,有利于市场供求平衡和基地的稳定发展。

2.3 加强玉米制种技术的开发,保证种子保质保量

①加强玉米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加快新品种选育的步伐。要充分利用生物技术新成果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研队伍,加快新品种选育力度,创建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知名品牌,增加企业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提高市场竞争力。

②改革耕作体系,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玉米制种面积的前提下,积极探讨粮莱生产、种子生产与饲草生产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模式。实现优势区域生产布局,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秆还田,实行生物配肥土壤技术,增强发展后劲。

③加强制种技术优化研究,建立种子生产标准化体系。一是搞好土壤状况调查,开展玉米制种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施肥模式研究,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二是加强隔离技术、高效去雄技术、花期调控技术、节水技术的综合配套研究和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保证种子质量。三是进一步优化种子的精、深加工技术,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和市场占有率。

④建立玉米种子生产抗灾预警系统,提高预测控制能力,降低生产风险。一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防治,切实严格植物检疫手段和执法力度,所有运输、传递渠道严把检疫关。加强对当前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杜绝其进一步蔓延。二是构建抗灾预警系统,加强低温冻害和高温干旱胁迫预防,进行河西走廊良繁品种的生态类型及合理布局研究,掌握引种规律和特征特性,做到适地制种。三是防止化学农药和白色污染,当务之急是制定必要的强制性条例,促使废膜回收,集中处理,通过试验推广使用降解地膜和无公害有机农药。

2.4 完善制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根据国内现状制定独有的发展方式

目前,河西地区已形成较完善的制种科技服务体系和标准化技术规程,“企业+基地”的产业化制种模式和产、加、销一体化链条已初步形成。今后种子企业要加大实施和推广力度,牢固树立种子质量优先的战略思想,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模式。根据农业部“种子工程”总体实施方案要求 引,促进种子产业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

参考文献

【1】周玉乾,寇思荣.甘肃省玉米制种竞争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09,(11):14—15

【2】吴玲玲,李玉忠.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A].酒泉市行政学院,2011,【3】赵致禧.甘肃河西灌溉农业区制种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种业,2002,(2):29-30.

【4】何访印.试论河西走廊绿洲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70-1673.

第四篇: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

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

一、全省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种子产业作为全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通过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使全省种子产业进入了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省已形成了以河西走廊为主的全国最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玉米种子生产由1996年的7万多亩发展到了2011年的150万亩,产种量5.8亿公斤,占到了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0%以上,保障了全国大田玉米生产安全。全省现有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企业147家,已建成大型玉米种子加工中心140多个、种子仓库30多万平方米,种子晒场200多万平方米,种子烘干设备170多套,种子年加工能力达到6亿公斤以上。

二、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子产业,把种子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实施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工程,稳步扩大基地规模,精心打造质量精品,着力提升产业效益,种子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市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张掖已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和最具竞争力的制种基地之一。

自2003年以来,全市玉米制种面积一直稳定在60万亩以上。近两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占全省玉米制种总面 1

积的66%),生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以上(占全省杂交玉米种子总产量的77%),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能满足国家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今年,全市玉米制种平均亩产值达到2400元,较去年增长550元左右,制种业产值突破24亿元,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37%。全市农民人均玉米制种收入1800元,主产区农民人均玉米制种收入达4000元,种子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子产业化生产格局已经形成,2011年全市6县(区)的36个乡镇、352个行政村的10.54万农户参与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目前,全市从事玉米杂交种生产的企业达到70家,其中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3家,54家 “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中有14家落户张掖。全市已建成现代化农作物种子加工中心20个、标准化育苗中心6个、成套种子加工线16条、籽粒烘干线43条、果穗烘干线30条,总投资超过15亿元,年种子加工能力达5亿公斤以上,种子加工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引导、鼓励市内种子企业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先后培育临奥系列、金凯系列、兴达系列、金象系列等玉米新品种19个,增强了地方制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质量监测控制体系,全面落实质量控制措施,统一产地标识,推进种子加工、包衣包装、品牌商标的标准化进程。市种子管理站和市种业协会联合申报的“张掖玉米种子”地理证明成功注册,张掖玉米种子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三、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基地基础条件薄弱。绝大部分农田地块小,平整程度差,渠路桥涵不配套,机械装备水平低,不适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节水设施不配套,干旱成为基地稳定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

2.土地经营过度分散。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不利于集约化生产,制种基地隔离困难,群众私留种子在个别村社比较突出。种子生产的集成技术推广得不到全面落实。

3.龙头企业少,综合实力弱。目前,市内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70家,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不足10家,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没有自己的品种,以代繁代制为主。种子企业多小散乱现象突出。企业现代化种子加工水平低,烘干能力弱,烘干面积不足30%,遭遇冻害的几率大。担当起产业发展的主体责任还需加快整合进程,强力提升综合实力。

4.种子管理能力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机构层次低,人员少,大产业小队伍现象突出,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5.必须培养一支适应基地建设的产业大军。受农业收入较低的影响,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或进入其他行业,从事种子生产者人员少,文化层次低,多为老弱病残,用工矛盾突出。3

需要把基地大批劳动者培育成为产业工人;种子企业管理层接受过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熏陶的精英型人才奇缺,从业人员多为农民出身,加速种子企业现代化进程以适应国家级基地建设需要还任重道远。

6.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全市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玉米制种亲本材料500多份,危险性病虫害传入机率高,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农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制种地块多年连作,土壤养分失衡,肥力下降,影响制种产量。

7.运行机制亟待创新。在土地流转、企业兼并重组、投融资服务、交通运输、生产技术集成推广等方面缺乏高效运转、切实可行的机制体制。

四、对策措施

(一)加强基地建设,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1.建设“四化”种子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种子生产区域布局,通过争取、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 以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为主,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基地100万亩;以民乐县、山丹县为主,建设脱毒种薯繁育基地5万亩;在全市适宜地区建设瓜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7万亩;在民乐、山丹县建设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1万亩;在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在山丹、民乐县建成优质啤酒大麦种子生产基地2万亩。同时,根据作物种

植区划、优势区域布局和生产实际,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原(良)种场新建6个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形成覆盖不同生态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品种试验网络,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提供支撑。

2.创新基地建设运行模式。基地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布局,引导优质基地向优势种子企业集中,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企业直接管理和控制的,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完善种子企业与制种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的双赢。

3.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修订完善各类农作物种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统防统治、联合收获等集成配套技术,提高种子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二)推进机制创新,培育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1.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扶持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玉米种子龙头企业和马铃薯种薯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中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开展商业化育种。到“十二五”末建成杂交玉米商业化育种中心5个、马铃薯商业化育种中心1个。

2.促进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种子企业间的

兼并重组,淘汰一批小型企业;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并购优势科研单位和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种子企业,促进种业资源整合;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优化种业企业布局;通过企业联姻,促进中小种子企业合并重组,做大企业规模。到2015年,将杂交玉米种子企业整合到20家以内、马铃薯脱毒种薯企业整合到4家以内,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玉米种子企业5家。

3.提高企业加工能力。支持重点种子龙头企业,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企业生产加工条件,推广精品加工、精深加工技术,建成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20个,整体提升种子加工技术水平;新建1000吨现代化果穗烘干生产线40条,烘干能力累计达到60万亩,形成玉米种子果穗烘干、分散晾晒、网箱风干相结合的干燥方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4.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打造全国知名的良种品牌。市种业协会要加大“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广、使用、管理力度,凡本市生产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杂交玉米种子都应使用“张掖玉米种子”证明商标,使我市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生产的优质种子相得益彰,提升种子附加值,通过树品牌、创名牌,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

(三)强化监督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完善监管机构。要按照“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总要求,健全完善市、县种子管理执法机构,人员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加强能力建设,补充完善种子管理执法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交通通讯工具,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2.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企业自检、县区普检、市级抽检的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措施,稳定提升以“张掖玉米种子”为主的种子质量。依托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建设市级品种真实性DNA检测中心、脱毒种薯病毒检测中心;新建5个县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综合站;每个种子企业都要建立标准化检验室;形成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网络,提高种子质量监控能力。

3.严格企业准入。严格执行《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从严控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数量,优先支持科研开发能力强、资金实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进入张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复核的两级审核制度,新增玉米制种企业一律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未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备案的申请资料不得上报。发改、工信部门在新办种子企业基本建设立项、备案时需经市农业局签注意见。

4.强化市场监管。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监督管理,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政府监管机制和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参加的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租借许可证生产、超范围生产、抢购套购、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玉米种子调运实行“两证”制度,凡是外调的玉米种子,必须办理“玉米种子准运证”和植物检疫证。

5.严格基地管理。企业落实制种基地实行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甘肃省农作物种子基地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生产应当以村为单位组织生产,村民委员会或农民制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接受全体制种农户的委托,代表全体制种农户与种子生产企业签订种子生产合同,统一使用由省行业管理部门监制的标准合同文本,在县区种子管理部门、乡镇的监督下签订,要公开合同内容,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严禁与无生产资质的企业和个人预约生产种子。各级政府要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和服务,不得违法出台收费政策。种子生产农户应当按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种子,并按合同约定交售种子。禁止非合同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与制种农户恶意串通,私留或倒卖亲本(原种)或按合同约定生产的种子。

6.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各级种子行业协会和基地协会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提高服务水平。市种子行业协会要坚持种子企业重质量守信用等级评估,及时公开评估结果,为基地选择企业提供依据,制定行

业自律公约,组织开展种子市场联防联治工作;县区种业协会(或产业联合会)要积极配合县区农业主管部门搞好基地落实中的企业准入,监督执行协会自律公约;乡镇基地协会主要在协调基地落实、解决矛盾纠纷、协商种子价格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

1.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政府要尽快制订本地区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落实好各项任务和措施,切实加强对农作物种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2.加大政策支持。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大项目支撑。积极探索开展玉米种子生产保险试点,扩大种子机械补贴范围,加强种业信贷和运输支持,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加强种子管理经费支持和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第五篇:浅析甘州区制种玉米产业中的机械化生产问题

浅析甘州区制种玉米产业中的机械化生产问题

【摘要】甘州区是玉米制种大区,制种玉米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5-55%,也是甘州区的主导产业,为全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甘州区制种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为甘州区制种玉米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主题词】浅析

制种

玉米

机械化

甘肃是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武威为主产区,而张掖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在甘肃“独大”。甘州区是张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兰新铁路、国道312、227线及G30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通往青海、内蒙、新疆的交通枢纽;属于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特点,年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27.8℃,年平均降水量125mm,日照时数2900——3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47.99卡/平方米,系太阳辐射高质区,无霜期153天,位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条件,发展制种玉米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全区总面积42.4万hm2,总耕地面积6.4万hm2。玉米

制种面积每年约3.7万hm2左右,年产玉米种子20万吨以上,玉米制种产业是甘州区的第一大农业支柱产业。全国种业50强的中种集团、北京奥瑞金、德农种业、山西屯玉、辽宁东亚等11家繁制种企业都在甘州建立了稳定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

一、甘州区制种玉米机械化现状。

止2013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71,4万KW,拥有各种拖拉机17264台,拥有各种农机具43138台(件),其中:玉米生产耕机械14589台(套),播种铺膜机械5855台,中耕植保机械1102台(套),联合收获机48台;全区玉米种植面积4.3万hm2,其中制种玉米种植面积3.63万hm2,玉米机耕面积4.2万hm2,机播面积3.85万hm2,机收面积2.07万hm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玉米种植及中耕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机械为全区制种玉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玉米抽雄、联合收获等机械化水平还相当低。随着近年来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尽快提高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整体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二、甘州区制种玉米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甘州区的农业机械化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制种玉米机械化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目前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耕整地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播种环节复式作业机械虽已推广应用但还没有普及,(半机械铺膜点播)依然很普遍;中耕植保环节的机动喷雾器作业只有农场、土地流转耕地和一些农业示范园区等面积较大的地方应用,其它基本上靠人力手动喷雾器作业,作业环境条件差,质量低,即浪费农药又污染环境;收获环节基本上采用分段式机械化作业和半机械化或手工作业;抽雄和摘穗作业完全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差,严重影响了制种玉米产业的发展。

2、农机作业硬环境较差,农机投入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原有的机耕路严重损毁,所剩无几,机械进不了田间,望田兴叹,二是作业地块小,一般地块就1—2亩大小,大部分机械不能满足小田块作业,严重影响机械作业的发挥,制约着农机作业水平。

3、农机具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四多四少”。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常规耕作机械多,性能先进的高性能机械少;耕整地作业机械多,其他作物作业机械少;单一作业机械多,复式作业机械少。

4、收获机械的地域适应性差,不能满足地方需求。一是甘州区是全国百万头肉牛育肥基地,玉米秸秆成了发展养殖业的饲料主要来源,绝大部分玉米秸秆加工后用于青贮、氨化和铡切饲喂牲畜,目前市场上研发设计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均是将秸秆切碎后直接撒落地表,不易收集青贮、氨化,反而造成饲草浪费,不受农民欢迎;二是制种玉米种植模式不同,行距、株距差异较大,加之制种玉米品种繁多,玉米果穗在秸秆上所处位置以及秸秆粗细、高矮都影响着机械作业;三是联合收获机械存在籽粒破损和撒漏多的问题,尤其是对制种玉米种子胚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关键的技术性能指标对收获制种玉米是最大的障碍。

三、对甘州区制种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当前,面对中央对农村的诸多好政策,就如何实现农机与农艺技术相融合,解决制种玉米机械化生产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机械作业效率。当前,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领域拓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明显加快,流转规模扩大,特别是制种业通过一些制种公司的土地流转,制种玉米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进一步提高我区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在此形势下政府应整合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涉农资金,对土地进行必要的平整和连片,预留机耕道等必要的机械化作业设施,以便于应用新式大型农业机械充分发挥效率和农机收益。

2、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政策倾钭,优先配套玉米生产

机械。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优先解决玉米生产中急需的农业机械,特别是重点环节的生产机械。

3、农机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适应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目前,现代农业发展对制种玉米机械化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农机部门在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方面要充分行使职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适用、新型的农业机械进行地域性特点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适用于制种玉米产业的作业机械。

4、重培育,抓示范,加快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坚持“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市场引导、指导培育等有效措施,加快发展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农机大户、农机协会、作业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将农机合作社营业用房、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按生产性建设用地审批,优先享受国家惠农政策,鼓励合作社率先购置玉米作业机械,推进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5、加强制种玉米生产机械的研发和适应性改进,着力解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鉴于玉米种植模式的复杂性和生产习惯不同,加之地块相对小的因素,机具选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新疆牧神系列和中收开拓者BH4146型玉米联合收割机接近我区实际,但车身长,体积大,造型上应以中型较为理想。因此,企业在设计机型

时要瞄准市场目标,首先解决好地区适应性问题,最好改造成一种以摘穗、剥皮、秸秆切碎收集为一体的中型联合收割机。同时,要通过可调、液压、电子等装置解决不对行收割及其它一些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以适应较为复杂的玉米种植模式。二是以新疆牧神系列和中收开拓者BH4146型玉米联合收割机为例,厂家在总体设计中要注重解决秸秆收集的问题,设计时考虑将集草箱、集穗箱应同时配置,可适当缩小集穗箱尺寸,同时设置集草箱升降的液压装置及预留集草箱安装位置,由农户自制简易集草箱,这样可降低成本,减少农民投入;根据我区实际,集草箱容量可设置在1.5T-2T之间,集穗箱容量可设置在0.5T左右,即可适应本区大田玉米收获作业。三是针对收获中籽粒被挤压过重,影响种籽胚芽发育的问题,生产厂家必须在摘穗、剥皮、秸秆切碎收集、输送等主要装置上进行技术改进,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四是我区由于地块相对小,地边空行较少,目前大部分玉米收获机从结构看,摘穗、集穗、集草等装置造成车身过长,致使整机转弯不灵活,作业难度大,浪费工作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厂家应针对此问题在机组的平衡、使用方便等方面考虑,最终达到摘穗、集穗、秸秆切碎收集单机一次性完成收获。

【许吉明】,男,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农机工程师,1986年7月毕业于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92年考入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农机化分院进

修,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机推广与培训工作,曾经多次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配套项目、省列保护性耕作项目、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技术项目、以及区列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项目、畜牧养殖机械化项目等众多项目;并多次荣获甘肃省农牧厅及农机局、张掖市和甘州区农机局农机推广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甘州区人民政府优秀科技特派员。

下载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玉米制种栽培技术

    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一、地块选择除了良好的隔离条件外,还要求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灌排水条件良好。田块水肥不均,玉米苗生长不整齐,难以调节花期及管理,影响种子产量及纯度,甚......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一、 了解父母本特征性状 二、 制种技术规程 1、 选地要求:要求选择前作最好为小麦、油菜、大豆茬, 忌甜菜、玉米、高粱、胡麻茬,隔离区要求在制种地周围500......

    玉米制种合同

    玉米制种合同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规定,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本着互惠互利,公平合理的原则,签订本合同,望......

    制种玉米技术(精选)

    浅谈玉米的杂交制种技术一、玉米杂交种的技术要求和措施繁殖玉米良种,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父、母本必须达到理想的花期相遇,实现充分授粉。二是防止混杂,保证种子纯度,提高......

    浅谈玉米制种技术

    浅谈玉米制种技术1、玉米杂交种的技术要求和措施繁殖玉米良种,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父、母本必须达到理想的花期相遇,实现充分授粉。二是防止混杂,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

    制种玉米经验交流

    制种玉米经验交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职工大家好!为了提高我们每个职工的收入,在这里,不妨与大家进行一下经验交流,在此之前,从未种过玉米制种,只是种一些常规作物,我们夫妻俩也进......

    玉米制种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玉米制种纯度应注意的问题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绝大多数是杂交种,其特点是:生长势强,整齐一致,产量高,但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直接留种。如直接留......

    平川镇玉米制种产业调查情况2011年

    平川镇玉米制种产业调查报告2011年,我镇继续把玉米制种产业作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现代化玉米制种这一重点,不断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建立了稳固的制种基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