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本该如此读后感
《世界本该如此》作者:李端(曾用名李桂飞)香港精英文化出版社出版,世界本该如此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是我的同学,当听到同学出了本书,心里还是蛮惊讶和佩服的。因为,能出本自己写的书,那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付出很多常人想不到的艰辛和劳作,他毕竟还有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写下洋洋洒洒的十多万字的书并出版,值得我钦佩。
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通读了这本书,感慨颇多。
全书是站在作者自己提炼的一个“人性是利己的”这个哲学观点来“重解人类文明的基因”,虽然“重解人类文明的基因”口气有点大,但作者敢于冲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敢于表达自己对人性的体悟及对让在人性的角度上对世界的重新认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赞赏和致敬的。
作者对“利己”做了自己的定义:“是指一切事物都力求使自己达到一种平衡或者说最舒适的状态。这种平衡或舒适状态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或者欲望的增加而打破,从而便会追求新的平衡或舒适,我把这种追求平衡或舒适状态的意愿和过程叫做利己。”,虽然作者对“利己”做了自己的定义,但一下子让读者接受这种定义,我觉得还是有很大难处的。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或者阅读习惯中,“利己”一定是个贬义词,看一下“损人利己”、“利己主义”、“毫不利己”等等,一定是对这个人的否定和批判,而绝对不是对他的褒扬。所以,“人性都是利己”的,先不说它定义是否准确,是否客观,大部分的人看了,如果是在说自己,那一定是否认并先和自己瞥清,这也一定是很多人想和和作者辩论或者不辩论也不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说我“利己”,这伤害了我的自尊,虽然,可能我真的是利己的。所以,“人性都是利己的”这种表述,是不是换一种说法,如“人性都是趋利”的,或者“人性都不是利他的”等中性词更为合适。
作者的很多观念或者说“思考”,其实也是我曾经思考过的,只不过我有时思考不出答案来,就不再想它。但作者却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有些让人茅塞顿开,有些让人拍案叫好。当然有的让人不可思议,有的让人不屑一顾。
作者文笔老练,用词准确,用作者的话是“没有什么文彩(应该是:文采),通通都是大白话”,但我却认为真正的大家,不需要文采,能把一个道理用准确、通俗、让人一看就明白的文字描述出来,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长期的生活积累。而真的把一件很复杂的事用“大白话”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才是本事,才算是把文字玩好了,作者在这方面的能力很强,是大家!
全书文笔幽默又不失辛辣,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从古到今,由中到外;引经据典,旁证佐引,显示出作者宽阔的知识面和其娓娓道来的文风,阅读此书,好像是和一个智者在进行时空对话,是和作者同时进行对人性的全方位思考。
但也有些观点或者说法,实在不能认同,需要一吐为快。
虽然作者文笔老道,但在表达某些观点时,有些过激,如“丧心病狂”、“极为愤慨”这种表达激烈情绪的词语很多,阅读这些文字,让我感觉前面站的是一个“青面獠牙”的粪青,而不是一个文文雅雅的书生,把这些激烈情绪的词语用于表达类似人性等这种学术观点中,这对于一个有着“重解人类文明的基因”这样一个伟大抱负的人来说,显然不“文明”。
“香港制造”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个“正品、高质”的同义词。但,看了由香港精英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本该如此》,让我对“香港制造”产生了巨大的质疑。
一个文字水平再高的作家,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字、别字,甚至语法问题,所以,出版社在编辑过程中,会有一个专门的流程——“校对”,来纠正这些作者在写作中或者在印刷厂排版时出现的一些错误,一般是要进行过“三校”,才能“对红”签字付印,读后感《世界本该如此读后感》。
但这本经过香港精英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书,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用通读的方式看了一篇,却发现了近20处类似笔误的错误,让人大跌眼睛,以为我在看一本盗版书籍,如果说书中的一些观点还可以讨论、争论的话,但这些不容讨论的硬伤,却大大地影响了整书的质量和读者的胃口。如果以“校对”者的身份去推敲这本书的话,我相信还会发现更多的类似这样的错误。
虽然作者本人对这些错误负有责任,但主要责任还是香港的“精英文化出版社”,因为他们可能就没有经过“校对”这个流程,或者说有校对流程,那校对者也一定是个“三流”水平,在这里鄙视他们一下。
把发现的这些错误做了一个勘误表附在后面,算是对出版社的提醒,如果有可能再版,作者也可以进行修正或者直接请我去当一回编辑,相信你的再版书的质量一定会大有提高:
原文
修改
虽然中国已经在开始寻找美圆储备的替代选择,但其他金融工具尚不能被证明有用样的吸引力
“用样”应该为:“同样”或者“这样”
还把环境搞乱了,道德水准也低了,假冒猥劣多了
“假冒猥劣”应该为:“假冒伪劣”
如果不需要或者暂时不需要的话,那么拉动内许就是典型的浪费了
“内许”应该为:“内需”
我们也只好装疯,与魔公舞
“与魔公舞”应该为:“与魔共舞”
日子过得不是很充裕,但是也马马乎乎
“马马乎乎”应该为:“马马虎虎”
人地关系将越来越不和谐,人类灭亡的进程也就越来越快了
“人地”应该为:“人的”
我们就没有必要拼着命来争钱了,我们的心理压力就小了
“争钱”应该为:“挣钱”
即使有人想深入探讨,也仅仅是局限于表面的东西,而禁不得深究
“禁不得深究”应该为:“经不得深究”
人应该是大公无私的,应该是豪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豪不利己、专门利人”应该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所以才有了“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典故故事
“典故故事”应该为:“典故”,典故是典型的故事。所以重复了。
政府用不着到处寻找内需,建高铁拉!造
小汽车拉!鼓励人们消费而发消费券拉!
“建高铁拉!……”应该为:“建高铁啦!……”
尽管传统文化当中总教育我们应该:施恩不图抱
“施恩不图抱”应该为:“施恩不图报”
当“怨声在道”的现象出现的时候,关于交通消费和管理的行为就一定不会是正确的。
“怨声在道”应该为:“怨声载道”
告诉他太阳高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面得到热量的多少
“太阳高度”应该为:“太阳高度角”,这样叫更为通俗些。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有作用力便了反作用力
“便了反作用力”应该为:“便有反作用力”
大家经常说对于孩子不能性惯
“性惯”应该为:“娇惯”,只有河南人才可能听懂“性惯”这个词,而即使在“汉语词典”里也并没有这个方言。
最后,支持一下同学这种创新敢言的精神:《世界本该如此》购书网址: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296846879
第二篇:中国梦本该如此
中国梦本该如此,败,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倔强傲岸孔子被后人称为大贤至圣,然而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逐梦者。春秋战国,礼崩乐坏,道德失范,战火纷飞,天下无道。孔子却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为恢复“礼治”而四方奔走。为实现自己的主张,他周游列国,开馆授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就是这样,明知世道艰难,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仍要四处游说,试图力挽逛澜于既倒。虽在当时累累如丧家之狗,却如日月,照耀历史。
春秋战国,一个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梦,不仅是他的,也是我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逐梦精神,激励着我为理想而奋斗不懈,即使失败又有何悲,又有何悔?在失败中前行,一样能走向光明!
中国梦本该如此,成,有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超然脱俗。
莫言,80年代30几岁就已志得意满,他的作品《红高粱》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内的无数奖项。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飘飘然,相反他以更大的耐心去挖掘身边的人物,去记录身边的故事。一年年的积累,他完成了《檀香刑》、《蛙》等十多部长篇小说,并在2012年一举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以后,他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成功了而不是忘乎所以,成功了而不是傲视天下,那是莫言做到的,那也是我的梦想。登上高峰以后,不是春风得意马蹄轻,而是谦虚而踏实;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扬鞭策马,一路长驱,永无止境。
中国梦本该如此,宠辱不惊,熟视岁月如流,有雪底苍松的不屈,有僻地兰草的淡泊,只为青山不放松。怀揣我的中国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携长风,浩荡而去,昂首挺胸风沙渡!
我的中国梦2
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有着梦想,就这样朝着前方迈进,向着梦想走去,我经历了许多的酸甜苦辣,走进了现在的生活。而现在,深深扎在我内心的梦,便是成为一个建造师。不说是多么伟大,只说是生活在钢筋水泥也能十分快乐的建造师。
没有梦想的人成不了大器;没有梦想的国成不了大国。我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个建造师,一个著名的建筑师。现在中国的许多发达的城市中,有着许多高楼大厦屹立着,十分气派。但是,有许多的建筑物都是外国的建造师来到中国设计的,甚至世博园里的很多著名、有趣的建筑,也都是国外来宾帮忙设计的。我的梦想就是能够不经过外国的帮助设计、建造出属于中国的著名建造,也在中国的一些贫困的地方建造出高楼大厦。我还要在美国,瑞典,德国等各种发达城市中找到属于我的建筑的立足之处!尽管我没有过人的天赋,但是我会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梦想,我坚信,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懒惰的人。只有经过地狱的历练,才能创建美好的天堂;只有沁出鲜血的双手,才能奏出天籁的音符;只有经过努力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有梦,中国也有梦。中国正在一步步朝着发达国家前进着。若中国是一棵树,我则是一片树叶,但是,我还是希望为中国献上一份力量,毕竟只有千千万万个人梦想的实现,才是中国梦想的实现。在前进的路途中,地震来了,中国不怕,人们互帮互助,使中国又一次挺起了胸膛,继续向前走去;山洪来了,中国不惧,人们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国建造一双山一般的臂膀,挡住了汹涌的洪水;冰雹、酸雨来了,中国不恐,我愿为中国建造出一把伞,再由人们一起撑起,就像一片天空隔开了宇宙。
中国为了实现梦想,每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着,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当我们的梦都实现时,中国的梦,才会实现。我的梦,便是中国的梦;中国梦,便是我的梦!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了中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那样,中国的梦才能实现。
我的梦,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3
梦境的似真还假、亦真亦幻令人不胜惊叹、唏嘘不已,梦的飘渺、梦的美妙不断地陶醉着梦中人,这种精神现象曾经令多少文人骚客为之神往,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奋斗。正是梦的存在使我们倍加前进的勇气和取胜的信心,因为梦,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彩和美好。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因为中国没有梦和敢做梦的人,有人说中国人的处世风格是世界上最现实的,比一般的商人还无利不起早。但是,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的。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释放,万户的奔月更是表现了追求的大胆探索,从秦汉的明月到唐明的关城,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去不断地尝试和冲击,于是我们有了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有了浩若烟海的文学艺术,成就了中国的伟大和不同凡响。
可如今一提起梦,我们现在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荒诞不经,如果说到要为之努力,周边的人除了会给予更多的白眼和不屑外,就不会再看第二眼了,至于梦中的机会和可能就永远地被湮没了。在我们的视野中梦只是孩童的天真和痴人的乱语,我们生活在聪明人的现实世界,我们要发展,我们要理性、我们要挣钱,我们要……我们究竟要什么,生活必须这样过吗?每当深夜来临的时候,当我们蘸着唾沫津津有味地数着红红的革命成果的时候,我们的心在哪里?当我们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当我们为了金钱付出一切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而又失去了什么呢?难道我们的欲望只有更多的钱才能满足?我们得到了钱,却失去了梦。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美国梦--一个没有歧视和偏见、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梦想。正是有了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坚持,才成就了今日美国的强盛。
当我们现在醉心于美国的文明和富有的时候,是否曾经想过我们也曾经有过那样的辉煌,当我们现在耳边到处充斥美国梦的时候,可曾想过中国梦的存在。有人会问中国梦存在吗?我说美国梦一开始就存在吗,人清醒地时候是很难做梦的,时时刻刻只考虑现实性和可能性那还叫梦吗?
美国梦成就了今日美国,那么未来中国就更需要中国梦来成就她将来的辉煌。我们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敢想敢梦的勇气,需要我们克服现实的障碍,需要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信心。跳出既有思维和生活的范式,走出现实的压抑,在生活中去寻觅真善美的踪迹,在生活中重造梦中的美好。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我会说,我的中国梦是中国要有梦,中国人要敢做梦。
因为有梦就有创新,有梦才有未来。我的中国梦 4
我和你一样,初冬早上排在热气蒸腾的馄饨摊边等着滚热可口的早点。还有比小张一家更让人放心的馄饨摊么?他们夫妇俩天蒙蒙亮就勤勤恳恳地守在摊子边,包好馅料收拾干净,他们一定用的是四方薄皮包住新鲜足量的肉馅,鲜美可口,每每引来长列的人群专门光顾他们的馄饨摊。你若是不愿意排队,可以在前一天和他们约好,第二天径直来取。你若是忘了带零钱,他们是大方地不会向你要的,明天还是后来再带来他们也不会介意,反而还要一再感谢你的光顾。
我行走于从家到学校这段不算太长的街道上,听见卖菜小贩急切的吆喝,门面前鼎沸的人声喧哗,三轮车启动时响亮的马达,那声音是我模仿不来的,就像黄土地一样实实在在。劳动人民身上有我见过的最朴素真挚而有力的情感,叫我情不自禁地将最崇高的赞美赋予他们——如果要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鲜明的标志,我相信那会是他们脸上舒心的笑容。你若是问我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如何爱国?我会答,爱国就是给身边这些勤劳朴实的人民百姓谋福利。爱国是因为劳动人民以努力肯干、自强不息的精神构筑了社会文明的基石,为十三亿勤劳勇敢的同胞们我愿意负上崇高的使命。要做到爱国,既要呐喊出人民百姓的心声,扞卫大众的权利;又要以一己之力推动国家现代化,为人民百姓谋更长远的福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的方向在建国初期已经指明,负上沉重的使命向前行,才能深刻地感受到宪法上一句“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力量。中国复兴腾飞的梦想,就是从你我身上开始的。
我走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与你擦身而过。当历史具体成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人时,谈爱国,其实并不遥远。在焚烟亭我能想起柏文蔚焚毁英国商船上的鸦片,被孙中山盛赞为“全国禁烟办理最认真者,实可为各省楷模也”;在城东百花亭畔我能想象徐锡麟发起安庆武装起义,严正回答:“我杀恩铭,是为天下的公愤”;在吴越街上我能依稀听见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嘶哑而有力的呼唤:“待亡终死,奋斗乃生。起来吧,起来!”生活在那样一个不幸的时代,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若想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国家免遭凌辱剥削的厄运就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的今日,我以他们的革命精神为榜样,却仍满怀希望,就像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的心还没有死亡;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美好的激情,都献给我们的祖邦!”
我和你一样,渴望更公正公平的教育制度,更健全制衡的司法章程,更便捷高效的医疗系统,更开放昂扬的精神风貌。我和你一样渴望着一个更有人文关怀的中国,所以我伸出手来,急切地想与你接触——
我不是不知道,街角处的垃圾堆无人过问在一旁积得很高,不知哪家邻居开大了音响自顾自地吵,冰冷的石凳旁倚着无家可归的乞丐怯懦地等着你的怜悯。我们看得太多,经历得太多,但我们还得做更多的事。所以不管你是何人,来自何方,请你踏开一步,履行公民的义务。街角不是有垃圾吗?我们自己来清扫干净;社区太吵了?我们要举报物业管理,做好监督;沿路上是不是有乞丐?我们捐出一点钱物,将他妥善安置在收容所吧!问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孩子要活着看到新世纪,中国该有哪些进步?我们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的时代。
新春的第一个晴天,我会到大龙山上去看嫩绿的青草。我会带一只大塑料袋,捡走山路边的垃圾。你或许也会带着三朋四友,捡走花丛里的空罐头。在你弯身的那一刻,或许我也在弯身,如果我们在转角处相遇,就打个招呼吧!或许今天的中国就真的要比昨日的干净一点、安静一点、和谐一点。你,来赴约吧!
中国复兴腾飞的梦想就是从你我身上开始的啊!
我的中国梦 5
我出生在旧社会,吃过失学的苦头,我是多么想上学啊!
解放那年,我刚刚十岁,亲眼看到翻身做主人的劳动人民兴学的情景,他们砍下自家的树,到学校做义务工,盖起简陋的茅草屋做教室,把自家的桌椅搬到学校,有学识的青年人到学校义务教学,废除教鞭,老师跟孩子们手牵手围成圆圈,唱歌跳舞,课余时间排戏,晚上挑灯演出,校园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啊!
想起贫困孩子欢天喜地地上学报名的情景,想起老师跟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情景,想起我小时扮演儿子跟在女老师的后面演血泪仇的情景,感觉到上学的无比幸福。
我抱着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的梦想,1954年,我毅然报考了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当年师范学校分文不收,还有生活补贴和助学金,书本也是学校发的,放假留校也不收伙食费。寒暑假,我基本上都在学校度过,过年也是如此,很少回家。我非常珍惜师范的学习生活。虽然很苦,但我很高兴。记得当时没有钱买牙刷牙膏,早晨起床后,只是用毛巾擦一下牙齿。白天穿草鞋,晚上洗脚后才穿上唯一的布鞋。长裤穿破了就剪成短裤热天穿。学校伙食也不是很好,刚到学校时遇到那年水灾,天天面疙瘩,肚子气鼓气胀的,但我们很满足,很开心。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快些学成,走上讲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
我顺利地完成学业,那时是国家统一分配,老师问我愿意分到哪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都到了当时的新型工业城市黄石,我说服从组织分配。我们是省级师范学校,多分配在城市,还是非常理想的。1957年我和同班6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沙市教小学,我是武汉人,来到有小汉口之称的沙市,心里不知道有多么高兴!
我在沙市兢兢业业教书,一晃整整49年了。
1997年,我参加教育工作整整40周年。我患肾癌,住进了医院。手术切除了右肾,出院后我还坚持上了两年的班,直到光荣退休。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革命故事,说的是当年一个村子里有15名青年投奔红军,他们在一起许下一个愿望,如果有谁活到解放,就要让全村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战争是残酷的,最后只有一个人幸运活下来,于是就从事了教育工作。
我想我的梦想是伟大而崇高的,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为实现这一梦想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啊!
当我看到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当我看到希望小学在鞭炮声中落成,孩子们在敞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的时候,当我看到孩子们通过义务教育后又幸喜地走进高等学府的时候,我欢欣鼓舞,感到无比的欣慰;
然而,当我看到有的重点中学的形象工程科技大楼长期空着,淘汰而半新的课桌当柴烧,而农村孩子却在简陋的危房里,坐在自带的参差不齐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当我听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贪官扬言教育好敛财而乱收费的时候,当我听说堂堂地首都等大城市竟然容不下几个农民工子女,那些献身于奥运宏伟建设的农民工子弟只好上欠债办学的自办小学的时候,我的心在痛,在流血!
我老了。欣喜地看到义务教育全部免费的理想在实现,农村教育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教育现代化,读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感到很满足。但有觉得我国教育任重道远,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实施,上学难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教育质量还不尽人意,所以,我期待着,期待我国教育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我的中国梦 6
再望眼鲜血染红的湘江,我噙着泪水往前走;再望眼雪山上冻僵的躯体,我咬牙告别战友往前行。我得走,不能停,因为还有让我惦念的那一群人。
为了那些因为我出走而倍感“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的愁肠百结的人们,为了那些心中搭起“望红台”,“台高十丈白玉柱,雕龙画凤放光彩,早也盼来晚也想”的人们,为了那些“十送红军”的穷乡亲,我义无返顾,决然前行。
我走过满目疮痍的大地,大地上到处有我惦念的人。那黄土地上的“王贵与李香香”,那太行深处的“喜儿和杨白劳”,那海南岛上的“吴清华”,那东北大地的“赵光腚”。
我把铺盖卷搬到了长工窑,我和大娘大嫂同挖苦菜根,我把清水倒进有豁口的水缸,我为满手老茧的庄稼汉送上土地证。
是的,我是种子,但我只在劳苦大众的心田里扎根。流浪乞讨的弟兄,双目失明的娘亲,他们,是我最为惦念和最亲的人。
那位把自家乳汁喂养我负伤战友的红嫂,那些在泥泞中推着独轮车送军粮的翻身农民,他们,深深温暖着我的心,而他们的一句称谓“咱穷人的队伍”,立马让我热泪盈眶心潮难平。
而今,最让我惦念的人,他们的命运严酷、现实,让人揪心:那些背井离乡辛苦一年,要自家工钱的农民工;那些丧身在瓦斯爆炸中的死难矿工兄弟,和他们留下的万分失望的寡妻与可怜的孩子;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却依然向着共和国国旗使劲举手敬礼的山里娃;以及那些没钱看病正在痛苦中呻吟的人,那些隆冬里交不起暖气费而蜗居受冻的人。
让我牵肠挂肚的一群人。不改善他们的处境,我们的社会怎能和谐,还谈何正义公平?我竭力尽心,为他们呼吁,为他们把百计千方穷尽。
我感谢那些慷慨解囊献爱心的人们,感谢那些有同情心的人们,感谢悲悯的心。但是,我们应该有更有力的行动。
农民工和失业工是产业工人,这是我们的基本力量啊,党就是他们的先锋队,别忘记我们的章程。
要死守社保基金――穷人要靠它活命,坚决斩断贪官伸出的黑手,对蠹虫丝毫不能留情。
官煤勾结是造成矿难的重要原因,治理腐败才能让开采光明的人具有光明的命运。
让山里娃读书“一个都不能少”,爱护“春蕾”,让贫困女童享受教育公平,我们祖国强大、民族复兴,就寄托在一系列的“希望工程”上啊,我最惦念的人,最重要的是,应该让他们后代享有起点公平。
但愿,那一群贫弱的人会越来越少;而什么时候,那一群人不再让我惦念,那我就梦想成真。
我的中国梦7
至高无上的牡丹,代表了高尚的权威;粉红无暇的杜鹃,代表了纯洁;国色天香的玫瑰,代表了美丽;正活力四射的我们,拥有无限激情,但在坚强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个璀璨明亮的梦。
教师是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有人把他比作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有人把老师比作粉笔,染白了自己的头发,这使心中梦的种子萌发,要结出美丽、香甜、美味的果实,那就当一名老师。
起初我想当一名神圣的教师,是老师的权威,那时候小,看到了老师在讲台上走走停停,自由自在的讲课,同学们都怕老师,所以爱打打闹闹的同学们一看到老师,便立刻停手,教师顿时鸦雀无声,而且老师管理许多学生,同学都尊重、听从老师的。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想当一名有权利的老师,就这样,一株牡丹就在我心中慢慢成长。当我成熟一些的时候,是老师的无暇吸引了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绘声绘色,有滋有味,毫无保留的把知识传送给了我们,让我们一点点成长,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把技巧方法传授给我们,让我们水平进步,您并不烦躁,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该我们讲解。我们见见成长。所以,我从那时起,当一名老师的梦想在我心中又扎根发芽,我当老师的决心又增强了,因为当一名老师纯洁,能为祖国培养人才,让祖国更加强大,就这样,一朵杜鹃花又在我心中成长。
当我接近成熟的时候,当一名教师的欲望就更强大了,因为当一名教师会变得更美丽,不是外表,而是心灵的没。因为当一名教师会使自己变得善良。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摔倒了,老师看见了,赶紧过去,把同学浮起来,连问伤着没有,有没有事。所以,当一名教师的决心固定了,长出了粗壮的枝干。因为当一名老师会使心灵变的美,让自己变的圣洁起来,就这样,一朵玫瑰又在我心中发芽了。当一名老师,会有权利、会圣洁,更会让自己美丽,当一名教师,你会感到无比自豪。有了梦想,你就会一步步走下去,它会引导你走向成功之路,向是梦想而努力追求奋斗吧!
盛开的花朵中承载着我们最初的梦想,灿烂的阳光射过,折射出色彩斑斓的颜色,那是我们梦想盛开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这是色彩的香气,人生因梦想而五彩斑斓。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内心的花朵就会绽放出无颜六色的花朵。
征文 我的中国梦8
中国是一个伟大而古老的国度,里面流传着许多英雄儿女的历史而“她”的子民——数以亿计的炎黄子孙则世世代代守护着这个和平的国度,并在这里安居乐业。像一首歌所说的那样,如果把中**亲比作一条龙,那么中国人民就是龙的传人。一眼望去,那巍峨的泰山、浩瀚的长江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祖**亲,我对你的敬仰之情有如黄河之水连绵不绝。“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首《沁园春-雪》充分地表明了祖**亲的美。至今,这首诗依然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但是,祖**亲也有曾经的伤痛,1937年12月13日,一个令国人无法忘怀的日子。那一天,侵华大军进入了南京城,一场令国人愤怒的大屠杀就此展开,每一秒几乎都有一个国人身亡。这个令人悲愤的场面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插在了祖**亲那脆弱的心脏。祖**亲的心在滴血!一眼望去,曾经的大好山河,现已变成了残山剩水。那巍峨的泰山,不知埋葬了多少炎黄子孙的身躯。那浩瀚的长江,不知粘满了多少炎黄子孙的鲜血。这时,由毛主席带领的共产党崛起了,他们冲锋陷阵,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没有令祖**亲失望。日本帝国主义被打败了,全国都在欢庆胜利,但是谁也没有察觉祖**亲那一闪而过的幸福。是啊!战争终于胜利了,祖**亲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的中国梦就是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人。镇守边疆,在战场上冲锋杀敌,所向披靡。让祖**亲不再保受战乱之苦。现在,我还是一名小小的初中生,但我相信,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我应该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还要学会团队合作。像一则谚语所说“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把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梦想绝不是空话,为了现在我那小小的梦想,努力加油吧!
第三篇:中国梦本该如此
中国梦本该如此,败,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倔强傲岸。
孔子被后人称为大贤至圣,然而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逐梦者。春秋战国,礼崩乐坏,道德失范,战火纷飞,天下无道。孔子却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为恢复“礼治”而四方奔走。为实现自己的主张,他周游列国,开馆授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就是这样,明知世道艰难,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仍要四处游说,试图力挽逛澜于既倒。虽在当时累累如丧家之狗,却如日月,照耀历史。春秋战国,一个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梦,不仅是他的,也是我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逐梦精神,激励着我为理想而奋斗不懈,即使失败又有何悲,又有何悔?在失败中前行,一样能走向光明!中国梦本该如此,成,有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超然脱俗。
莫言,80年代30几岁就已志得意满,他的作品《红高粱》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内的无数奖项。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飘飘然,相反他以更大的耐心去挖掘身边的人物,去记录身边的故事。一年年的积累,他完成了《檀香刑》、《蛙》等十多部长篇小说,并在2012年一举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以后,他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成功了而不是忘乎所以,成功了而不是傲视天下,那是莫言做到的,那也是我的梦想。登上高峰以后,不是春风得意马蹄轻,而是谦虚而踏实;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扬鞭策马,一路长驱,永无止境。
中国梦本该如此,宠辱不惊,熟视岁月如流,有雪底苍松的不屈,有僻地兰草的淡泊,只为青山不放松。怀揣我的中国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携长风,浩荡而去,昂首挺胸风沙渡!
第四篇:生活本该如此美文
有句台词说:
你该尽情地跳舞,好像没有人看一样。
你该尽情地爱人,好像从来不会受伤害一样。
生活本該如此!
——莫言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标签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透过落地窗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我曾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士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为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用,后来发现那一天从未到来。“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信给另外一半,表达浓郁的情意,或者想让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
第五篇: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
篇一: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他没有经过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协调绘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纩,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不过一切地爱,又不计后果的恨,这在温文尔雅的慊慊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
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压制,人性被残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强烈的反派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过作品,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把自己的正义,激情,愤怒溶入作品。最终,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终安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与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让人读来一阵苍凉与悲壮。
篇二:匆匆读后感
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就想起了朱子清的散文《匆匆》。
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虚度光阴。从中我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联想到了自己已度过了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而这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却干了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四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公司人员向老板请假,公司老板对他说,一年365天,52个双休日,减去这104天,还剩261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在工作岗位上,减去这170天,还剩91天,你每天用30分钟喝咖啡,用掉23天,还剩68天,你每天吃饭用1小时,用去46天,还剩22天,你通常每年向公司请2天病假,只剩20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不上班,减去这5天,还剩下15天,公司每年慷慨地向你放14天假,这样算下来,你工作时间只剩1天,而你还要请这1天假。读完这则笑话,我不仅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又有一丝寒意,虽然这位老板计算时间的办法不一定准确,但是这足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朋友,每当你打电脑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里闪去。朋友,人生虽短暂,但细细地算一算,一生中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工作、学习上呢?记得陈忠实曾经说过:无论往后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不必辩解,走你自己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时间,耗费生命,不要耽搁自己的行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而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呀。”同学们,珍惜时间吧!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
篇三:红字读后感
《红字》是美国小说家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中期加尔文者派统治下的波士顿,作者从当时的社会现状入手,通过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悲剧来揭露当局对人们精神,心灵和道德的摧残。
海丝特*白兰是一个在婚姻上遭到不幸的女人,年轻美貌,却嫁给了身体畸形多病的术士罗杰*齐灵沃斯,夫妻间根本谈不上爱情,后来,罗杰又在海上失踪,杳无音讯,白兰>孤独的过着日子。这时一个英俊有气魄的青年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真诚的相爱了,度过了一段隐私但热烈的爱情生活。不久,白兰由于怀孕的隐情暴露,以通奸罪被抓,在狱中生下了女儿小珠儿。
按照当时的教规,白兰只有交代奸夫的姓名才能获得赦免,否则将受惩罚。然而执行审讯任务的却正是他的情人。白兰宁愿独自忍受任何惩罚,为了把她和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深深地埋在心中,她坚强的挺住了。
海丝特*白兰受到了惩罚,她必须终身穿着一件绣着红色A字的外衣。字母A代表通奸(Adultery)一词。白兰带着小珠儿离群独居,在郊外偏僻的茅舍中过者孤寂的生活。而用心险恶的前夫罗杰发现了丁梅斯代尔的反常表现,利用牧师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不断地折磨他,终于丁梅斯代尔在他即将升为主教的前夕,当众宣布了自己的秘密,丁梅斯代尔向周围的人们展露了这首爱情的颂歌。当他把自己的胸衣扯开时,一个猩红的A字烙在他的胸前。他在自己的爱人身边离开了人世。
海丝特*白兰,他坚强,有毅力,对爱情忠贞不渝。虽然被统治者认为有罪,但她是清白的,纯洁的。她的精神不断上升,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她的举动是对封建政权与教权压迫下的爱情,人权和自由的充分肯定。
丁梅斯代尔最初与白兰产生了炽热的的爱情,虽然他一度退却了,为自己能够隐蔽的安慰,但内心的痛苦并没有因他的安全而平息,相反,越来越强烈。他与白兰的约会,他在枷刑台上的自我忏悔,他们的逃跑计划,以及最后的公开演说,都成为了丁梅斯代尔向着爱情的祭坛一步步走近的脚印。最后他扯开上衣,人们见到了烙在他胸口的红色A字。这个A字实际上是烙在他的心上的,这是爱情的升华。
作者用蔷薇花象征美与善,用监狱象征死亡,用一道光,一只鸟„„象征丁梅斯代尔与白兰之间的爱情的结晶——小珠儿,使作品充满着一股迷人的魄力。
在作品的最后,在白兰和丁梅斯代尔合用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一片墓地上,刻着血红的A字。这句话不可谓不意味深长。
篇四:老人与海读后感
愉快的暑假生活开始了,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看课外书写读后感。
闲暇之余,我选了几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看,其中美国十九世纪中叶伟大小说家海明威所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说刻画了一个古巴渔民桑提亚哥为维持生活,在海上连续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逮到的情况下,仍不甘心,最后独自一人驾船去大海深处终于捕到鱼,但却被鲨鱼群吃掉的经过。作品体现了桑提亚哥这个孤军奋战不怕失败的“硬汉子”的英雄形象。小说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尽管失败,但他坚韧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那种勇敢的态度却深深的感染了我。我很欣赏小说中流传至今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现在,我们每天能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生活学习,虽然没有历经小说中主人公桑提亚哥的艰苦环境,但我们更应要养成“不怕失败,敢于面对失败”的硬汉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坚强、更成熟,将来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五:简爱读后感
刚刚读完《简·爱》这部>世界文学名着,我想任何认的心情都将久久不能平静。这是英国文坛一位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写的一个叫简。爱的女子的传记,也是作者自己的缩影。书中简爱从盖兹海德到慈善学校,又到桑菲尔德庄园,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曲折,最终获得了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和爱。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简·爱童年时逆来顺受,却得不到舅妈与表兄弟姐妹的好感。她的舅妈能容忍自己的孩子的一切错误,而简爱“竭力想赢得别人的好感也白费力气”。尽管她努力把事情做得最好。最终还是“像所有反抗的努隶一样,在绝望中决定豁出去”。看到这儿我又为简担心,她的舅妈会如何处置她?但简却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感。我从中感到简不愿听任命运的摆布,有与不公平作斗争的>勇气。也告诉我们不要惧怕社会的各种不公正现象,要敢于对其批评与打击。
虽然,简与罗切斯特的地位、财力、年龄相差甚远,但简不受习俗与常规的束缚,她敢于追求她的所爱。而并不对罗切斯特百依百顺。她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现在我是在用我的心与你的心交流。就好象我们已离开人间,平等同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就因为自己穷、低微、不美等各种因素而深深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什么,从而没有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然而每个人的确都是平等的,正如见所说,我们的凡胎肉体是不同的,但在我们出生时,每个灵魂都是平等的。或许不平等的世界分出了所谓“低下”的人,但他们有一颗挚热的心,也有思想,也有自己的人格,他们不是与我们平等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穷并不是一种过错啊。即使是囚犯,依然有善良的一面。正如有人所说的“我们所说的‘坏人’有时候是不善于隐瞒自己缺点的人,而我们所说的‘好人’,也无非是善于表现自己优点的人。”这句话也说明了,我们人都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正视自己吧。
从整书中我得到的最大感慨是:我们依靠自己的能力,作出最大的努力,就会冲破重重困难,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我从简。爱身上,找到了现代女性所缺乏的种种精神:简。爱自尊自重,不懈的追求人格独立与自由;简。爱藐视财富、社会地位和宗教的威仪,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
《简·爱》的故事的确让人感到一丝温馥和慰籍,让人明白爱的真谛。也特别适合从小生活在物资充裕,被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来读,来领略简那自尊、自强、自立、平和宽容和充满怜悯爱心的精神世界。
爱情、亲情和怜爱之心是人类最丰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缺了它,等于白活一世。学会爱人,感恩很重要。
《简·爱》这本小说是以简的性格为脉络的,这样的结局是为简的性格取向服务的。但是对于罗切斯特呢?简从前有的自尊与自卑难道罗切斯特先生就一点也没有吗?难道他就那么容易做到与简在一片纵过火的废墟上重新开始新的幸福生活吗?
作家是忽略了罗切斯特先生的真实性或挣扎性的。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无非是为了成全一段纯粹的爱情的延续。如果让每一个古怪个性都不停地轮番作怪的话,生命哪里会留下爱情,只剩下争吵而已。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精彩的一面,让我们为简爱的美和爱而鼓掌,为夏洛蒂勃郎特的经典之作——《简·爱》而鼓掌吧!
篇六: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把人带到遥远的回忆里。似乎亲身来到了灰色、平静的边境小城,土得掉渣却如诗如画。旧时的景象和人物在灵巧别致的笔下活了起来:冻裂了一切的寒冬、卖馒头的老头、街道中间的深炕、后园子、爱看热闹爱传瞎话的小镇居民、大神、道士、小工、童养媳。
《呼兰河传》的结构是越轨的,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确定的主角,没有固定的主题,不是小说也不全是回忆,就这样散散乱乱、随心所欲地挥笔而去,却一路带着你走 进忧伤、敏感、无助而又凄美的女性世界。能一气读完的书已经极少,能一气读完的文学艺术品则少之又少,超越偏见读完《呼兰河传》是一种幸运。书中的人物定 格在脑海深处,超越时空他们仍然处处存在着,善良而冷漠的爷爷、开朗却无助的小团圆媳妇、勇敢而苦命的冯歪嘴、爱面子又委曲求全的有二爷。正是这普便的人 性描写,使《呼兰河传》历久弥新,位列《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九名当之无愧。
然而《呼兰河传》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萧红朴实、独特、细腻、真切的文笔,有什么故事能比作家的文笔更吸引人呢?受萧红影响而走向汉学之路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如此评价萧红:“萧红是一个好画家,她的 文字简单朴素,不华丽,但阅读她的作品仿佛身临其境,闭着眼睛就能看到她笔下描绘的那个地方,她是用文字绘画的好作家。”这位曾把萧红作为博士研究课题的 汉学家说出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可惜的是这位极具天分的女作家命运悲苦,31岁就离开了人世。
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我为第二故乡哈尔滨的呼兰城曾经有一位这样独特的作家而感到骄傲,这位义无反顾追求女性自由的萧红值得被人们永远铭记。《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儿时后园子的描写似乎正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