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学习心得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学习心得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的。主旨是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条例》遵循以下几条大原则: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以人为本,维护作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原则
三、明确各方责任的原则
四、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原则
五、职权与责任一致原则
《条例》明确了以下各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
1.建设单位安全责任
2.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
3.施工单位安全责任
《条例》中体现了以下建筑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1、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和拆除工程备案制度
2、三类人员考核任职制度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4、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5、政府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6、危及施工安全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8、施工企业六项安全生产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3).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4).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5).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条例》明确了政府的监督管理职权
国家基本建设逐年增大,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急待解决,《建筑法》与《安全生产法》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它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
第二篇:学习心得 建筑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学习心得
谈到管理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自然的想到如何管理他人,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教给我们的却是如何管理自己。
个人认为,时间规划可以先不要着急制定时间表,而是从审视过去的时间表是否合理做起。看看我们已经用宝贵的时间做了些什么。然后思考,我们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什么。我们要能从纷杂的事务中排列出优先级,“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集中优势精力和资源去做最有价值的事——这就是书中提到的要事优先原则。
书中先提出管理必须是有成效的,无效的管理没有现实意义。我们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电话不断,会议不断,文稿不断,要跑现场,要协调工作,要完成网上督办工作,但是排的满满的时间表不等于业绩,忙碌不等于成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事,完成好重要的事务,才称得起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一本书中首先教给我们的是:如何管理时间。因为每个人的时间从出生就已经决定了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并且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额外获得,合理规划弥足珍贵的时间对于工作的成效十分关键。
管理好时间与要事优先原则密不可分!每个会议是否都必须出席?如果必须出席,是否必须亲自出席还是可派其他代表参加?类型相似的公务,能否尽量统筹压缩在一次中解决?能否在日常工作中从办公室楼一层出发逐层统筹完成要到多个部室协调的工作?能否在去码头生产现场的时候顺路完成在圆形煤场工作?能否把会议浓缩,提高效率?部门内部例行公事的会议和总结,是否全部必要?先从时间成本最低的方案尝试解决工作中的各项事务。
管理者合理的规划时间除了运用要事优先原则外,还需要管理者懂得授权。即把一些可以分配出去的工作交给其他更适合的人去完成。毕竟每个人都精力有限,企业管理中提倡身体力行,但大可不必事必躬亲。管理者基于信任和栽培,适当的授权与人,才能保证管理者有充裕的时间做该做的事情。
做好授权的第一个要素即找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分配一个任务时要考虑谁最能胜任,挑选部门团队中的最佳人选。不必要求他面面俱到的优秀,只需用其所长。选择用人的唯一标准是要求负责某项工作的人的能力与该岗位的需求是最匹配的。也就是书中所讲的善于利用人员的长处。每个人都各有优缺点,团队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弥补的效果。
我认为规划时间和合理授权是管理者管理时间的两个部分。通过管理自己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通过授权管理他人的时间,指挥他人完成指派的工作,这样管理者才能使得自身变得“卓有成效”。通过这次学习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审视自己优缺点,深切地感到提高自我有效性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发挥自己优势产生贡献,如何科学管理时间等问题。也许我还不够“卓有成效”,但可以通过对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从优秀到卓越”,踏踏实实在自己岗位上,做好管理各项工作,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优秀卓越业绩。
银泰项目
叶挺
第三篇:建筑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新的一周开始了,总结上周的学习收获也是一种进步,上周主要是对二级建造师的三本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
二级建造师共三本书,建筑工程法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以及建筑工程专业与实务,通过学习法规让我初步了解到了一项工程开工必须要做的几个步骤,首先要立项,然后进行建设用地的征收及拆迁工作,第二步做完后就需要这块地的勘察、测绘、设计文件,接着就是招投标,开工审批等等一系列不可缺少的步骤。这些都是工程开工不能或缺的。
施工管理这本书的内容很多,我只学习了施工成本以及进度和质量的控制。这几个控制都是工程开工后影响工程是否能按计划交工的重要条件,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控制了施工成本,将会为这个工程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也能为公司以及工程节省很多原材料,间接地就是能为工程多的带来效益。而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控制就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好的控制了进度,那这一切都在掌握中,而质量是一个工程的生命,也为了将来人们住进去增加安全感,工作慢可以,质量要好,工作快质量同样的有保障。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整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我们的专业知识,主要就是关于房屋建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答,以及各个环
节的做法,详细的讲解了施工步骤,施工细节,概括的讲解了建筑工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这本书学完后不但学到了施工过程需要知道的知识,还巩固了大学里以前学习了之后又忘记的知识,一举两得,通过上周的学习,收获还是不小的,虽然是为了考试学习,但是我认为是考完了后,书本还是不能离手,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
郭忠明
2011-6-21
第四篇:建筑施工学习心得
建筑工程施工在我们所学的专业中较其它专业课而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故我们需要去了解以及掌握了一些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去学习。为此我曾去图书馆看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图书。但不管怎样最后学到了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自己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在班级一定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学习目标,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向先进看齐,多跟老师交流学习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建筑工程施工》我学到了颇多知识。大概包括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吊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期与雨期施工共十章。《建筑工程施工》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性、实用性。系统介绍了建筑施工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特别增加了当前正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我对建筑施工学习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总结:
一、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种,土方工程具有土方量大、劳动繁重、工期长和施工条件复杂的施工特点。常见的土方工程有:场地平整,基坑(槽)、管沟开挖。地下工程土方开挖以及回填工程等,在进行土方工程施工前需要了解土的工程性质,确定土壤类别,土的工程性质主要是可松性和渗透性的确定。首先,根据工程的特点,计算土方工程量与设计土方调配方案。
场地平整与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通常遵循以下原则行进:对场地挖、填土方量较大的工地,可先平整场地,后开挖基坑;对较平坦的场地,可先开挖基坑,待基础施工后再平整场地;当工程紧迫或场地地形较复杂时,可按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和施工组织要求,划分施工区,施工时,具体问题具体确定开挖顺序。土方调配的过程主要划分为:划分调配区、确定调配区间的平均运距和确定最优调配方案。最优调配方案的确定主要采用“表上作业法”求解。
其次,是进行排水与降水的设计。排降水主要是排除地面水和降低地下水位方便施工的进行,地面水的排除采用简单的排水沟、截水沟或筑土堤;降低地下水的方法通常采取集水坑排水法和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时主要防止流砂现象的出现,流砂是由于在流水压力的作用下,细砂和粉砂组分的土颗粒随渗流的水一起流动。防止流砂现象的主要途径有消除、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具体措施有抢挖法、打板桩法、水下挖土法、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和地下连续墙。
再次,进行基坑边坡开挖与支护。基坑边坡的开挖一定深度后,土的稳定性
变差可能会发生边坡基坑塌方等安全事故,此时必须进行支护,基坑的支护的类型有:重力式挡墙支护结构、排桩或板墙式挡墙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撑锚体系有:坑内支撑体系和坑外拉锚体系。最后进行土方机械化施工。
二、桩基础工程 桩基础是用承台或梁将沉入土中的桩联系起来,以承受上部结构的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当天然地基土质不良,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方面的要求时,常采用桩基础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减少其沉降量。同时,当软弱土层较厚时,采用桩基础施工,可省去大量土方、支撑和排水、降水设施。
按桩的传力及作用性质,桩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种。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
层而达于岩层或坚硬土层上的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平衡;摩擦桩是把建筑物的荷载传布在四周图中及桩尖下土中的桩,但荷载的大部分靠桩四周表面与土的摩擦力来支撑。
按桩的材料可分为:砂桩、灰砂桩、木桩、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
力钢筋混凝土桩和钢桩等。砂桩多用于地基加固、排水加固、挤密土层;灰砂桩多用于加固复杂土层填土地基、挤密土层;钢管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桩多用于软土地基支支承建筑物;板桩多用于护坡挡土、挡水等。
按桩的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成各
种材料和形式的桩,然后用沉桩设备将桩沉入土中。主要方法分为:锤击沉桩、压桩、水冲沉桩和振动沉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主意要点:预制桩一次拆模强度达到30%,75%强
度后方可起吊,100%强度后方可运输和打桩;打桩顺序有逐排打,自中央往边缘打,自边缘向中央打和分段打四种,宜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和先长后短顺序打桩。
三、脚手架工程和砌体工程
脚手架工程是建筑施工现场为了完全防护、工人操作和楼层水平运输、支模
版而搭设的支架,是为施工服务的临时性设施和安全防护工具。砌体工程是综合的施工过程,包括材料准备运输、脚手架搭设和砌体砌筑。
脚手架按用途分为:砌筑脚手架、支撑型脚手架和装修型脚手架;按搭设位
置分为外脚手架和里脚手架;按材料分为竹、木、金属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扣件式、门式脚、碗口角以及台架等。外脚手架主要用于砌筑结构、水平运输;里脚手架主要用于楼层上的砌砖、内粉刷。脚手架的安全很重要,在建脚手架和使用脚手架时,都必须注意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要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砌体工程的砌体材料分为:砖(代号MU)、砂浆(代号:M);砖分为烧结
普通砖、煤渣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中蒸压灰砂砖。砌体工程的安全,要从工艺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入手,砖的质量应符合有关《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工艺做到:抄平、弹线、设置皮数杆、选择砌筑方法。盘角、挂线、砌筑、清缝和检测。要求砌体建筑质量满足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接搓牢固的要求。
四、混凝土结构工程
1、钢筋工程。
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分为:热轧钢筋和冷加工钢筋两种,热轧钢筋是经热轧成型并自然冷却的成品钢筋,有光圆和带肋两种。热轧钢筋进场按批检查和验收,批量不大于60t,每批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组成,任选两根,每根截取两个试件,分别作拉伸和弯曲试验,再抽取5%作外观检查,交货时随机抽取10根(6m长得)钢筋称其重量;余热处理钢筋是热轧后立即穿水,进行表面控制冷却,然后利用芯部余热自身完成回火处理成为成品钢筋。冷加工钢筋分为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冷轧带肋钢筋是热轧光圆盘条,经冷轧或冷拔减径后再表面冷轧成三面或两面有肋的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逐盘检查,每盘去
2个试件,一个作拉伸试验,另一个作冷弯实验;
冷轧带肋钢筋进场按批量检查、验收,每批由同级别、钢号和规格组成,批量不大于50t,抽取5%作外形尺寸、表面观察和重要偏差等检查;冷轧扭钢筋是用低碳钢筋经冷轧工艺制成。表面连续螺旋形,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与混凝土粘结性能优异。
钢筋配料与代换。钢筋配料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制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便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下料长度按下几式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钢筋代换是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做变更时,办理设计变更时进行钢筋的变更,变更时以以下原则代换: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
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剪切、接长、弯曲成型等。钢筋调直可采用垂直、板直、冷拉调直及直机调直等;除锈的方法有机动或手工钢丝刷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等;钢筋按照下料长度下料时,钢筋剪切可采用钢筋切断机(直径40mm以内的钢筋)、手动液压切断机(直径16mm以内的钢筋)及手动切断器(直径12mm以内的钢筋)或使用氧乙炔焰切割;钢筋弯曲成型可采用钢筋弯曲机或手动扳手弯曲。
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绑扎搭接接头、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等。绑扎连接施工方法简单,技术要求不高,但比较废料;采用焊接代替绑扎,可节约钢材,改善结构受力性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钢筋常用的焊接方法有: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埋弧压力焊及电阻电焊等。
钢筋的安装与检查,钢筋的安装要求是:钢筋位置正确,接头要符合规定,固定要牢固。钢筋安装完毕后应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各项指标,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
2、模板工程
模板是新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模板及其支架应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中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使用;模板接缝应严密、不漏浆。模板工程量大,材料和劳动力消耗多,正确选择模板材料、型式对加速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和降低造价有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模板有木模、组合钢模、大模版、滑升模板,有时采用钢丝网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薄板等作永久性模板,还有台模、爬模及其他新型材料模版。
木模版加工方便,能适应各种复杂行行好模板的需要,但周转率低,耗木材
多,为节约木材,减少现场工作,木模版一般预先加工成拼板,然后进行现场拼装;组合钢模由钢模版、连接件及支承件组成,可拼成各种模板,以适应基础柱、梁、板、墙施工的需要,组合钢模尺寸适中,轻便灵活,装拆方便,既可人工装拆,也可预拼成大模版、台模等,然后用起重机吊运安装;大模版一般作为混凝土墙体模板,其特点是板面尺寸大,重量1~3吨,需用起重机进行装、拆,机械化程度高,劳动消耗量低,施工进度快,通用性不如不如组合钢模;
模版的拆除,对不承重的侧模,只要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致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即可拆除;对承重模板,应根据结构类型、跨度分别达到规定的强度才允许拆除,拆模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一般是:柱模板、楼板模板的底模、梁侧模及梁底模。
3、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包括配料、拌制、运输、浇筑。养护、拆模等施工过程。首先进行混凝土的制备,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和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及施工配料,然后进行搅拌和运输,再进行浇筑和养护,最后进行混凝土的质量的检查。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内容的简单总结,通过施工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了实际施工的运作过程,对将来的工作有了认识,对施工课程的学习,不论是对确定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还是对未来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使我获益匪浅。
第五篇:建筑抗震学习心得
结构抗震设计概述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破坏性地震造成建筑结构、桥梁结构的损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造成的。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抗震设计是根据设防要求和规范进行的,而施工要根据设计进行。抗震设计与施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考虑下述原则:选择坚硬地;结构体形要均匀规整;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设计多道抗震防线;防止脆性和失稳破坏。因此,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我们学习结构抗震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震级:震级就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的度量。地震烈度,指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变化,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地震烈度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低。所以烈度是一个综合指标。一次地震的震级是固定的,随着距离和场地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烈度是不一样的。
抗震设防三水准:简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小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中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受损,但经一般修理仍可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大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为实现上述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基于多遇地震作用进行强度和变形以及抗震措施。第二阶段设计,基于罕遇地震作用进行的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对于大多数比较规则的建筑,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或不规则的结构,除第一阶段的设计外,还应进行第二阶段设计。
正对框架结构而言,提高构件的延性着手。提高延性主要由构造措施实现,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这就是本学期对建筑抗震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