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创建设省级文明村总结

时间:2019-05-12 21:1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创建设省级文明村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创建设省级文明村总结》。

第一篇:5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创建设省级文明村总结

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关于2008--2010年

省级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

随县尚市镇群金村位于随州市西北,距随州城区50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350户、1500人,共有党员52人。版图面积为5.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513亩,是一个坡岗地多、水资源贫乏的小山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村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双建双带”活动。带领村民加大结构调整,利用荒坡大力种植油桃,如今全村共种植油桃6000亩,年油桃销售收入1800万元,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同时该村通过成功举办四届桃花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农家乐达50家,多功能广场、文化广场、桃园新居、村级活动场所等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卫生村、市级创文明绿色家园建示范新村示范村,还被省委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在申报省级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2010年3月省委常委张昌尔在市委书记马清明、县委书记周静的陪同下视察了该村,充分肯定了以该村以文明村创建为载体,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现将该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创建意识,营造创建氛围

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围绕经济抓创建,抓好创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依托规模经济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环境卫生整治,开展乡风文明活动,兴办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真正使创建工作为群众服务,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首先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针对部分干部群众无所谓思想,村两委召开各类会议统一思想,分析存在的问题,努力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其次是制定创建计划。在分析问题、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创建省级文明村的工作计划,提出新的目标,确定工作重点,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依托宣传窗、黑板报等阵地,积极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争创的良好氛围。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

村两委根据本村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以“以花为媒,以果兴业”的发展思路,从2007年开始,连续四年在每年的三月中下旬举办“桃花节”,每年吸引游客逾10万人到桃花园中踏春赏花、休闲旅游,到“农家乐”品尝农家饭,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按照“山上油桃,山下葡萄,园中养鸡,架下种菜,池边垂钓,路旁餐饮,主业突出,辅业发达,乡风醇厚,设施齐全”来

布局全村的产业,促进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目前,全村的养鸡、蔬菜、渔业、餐饮、旅游观光和农副产品销售等产品等产业都已初具规模。

三、深化整治行动,美化村容村貌

为彻底改变村庄脏、乱、差局面,提升村庄品位,该村兴建200平方米演艺台1个,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和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个,对长4.5公里的通村路、4公里的通组和景区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对5口堰塘进行了硬化,确保了安全,也使得700余亩的农田受益;兴建设了无塔供水设施,解决了70余户村民饮水安全问题。村“两委”还制定了以村道管理条约、源头保护条约、环卫组织制度、卫生奖惩制度为内容的环境卫生公约,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负责全村的日常卫生清理工作,有效地改变了以前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村民乱倒乱扔垃圾等生活陋习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四、建设创建载体,丰富品质生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的家庭美德要与时代要求相互交融,而能架起传统与时代的桥梁的那就是文化。村两委建立工青妇活动中心,充分利用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乒乓球室、篮球场实行24小时开放,寒、暑假、春节期间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表演赛,图书室每周一、三、日为开放日,并实行村民借书登

记制度,为村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解答难题,掌握实用技术提供广阔的天地。

五、抓好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活力

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了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和商务活动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建立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建立了以村干部代办为主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和记载,切实做到了“有事我来办、有结我来解、有难我来帮”。村党支部的每个党员都实行一帮一活动,每个党员联系一户困难村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第二篇:3群金村关于申报2008-2010省级文明村的报告

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关于申报2008--2010 省级文明村的报告

随州市文明委:

我村是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首批命名表彰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几年来,我村在市文明委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为中心,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动力,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巩固发展文明单位建设成果,取得明显成效。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领导班子统筹规划创建目标任务,整体部署和扎实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班子自身建设好,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廉洁高效,是一个团结协调、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富于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清正廉洁、广大干部群众拥护和信赖的领导班子。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目标要求,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群团组织建设,各类组织健全,目标明确,发展有序,活动经常。建立了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和商务活动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建立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建立了以村干部代办为主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和记载,切实做到了“有事我来办、有结我来解、有难我来帮”。村党支部的每个党员都实行一帮一活动,每个党员联系一户困难村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经济发展实绩突出。一是带领村民加大结构调整,利用荒坡大力种植油桃,如今全村共种植油桃6000亩,年油桃销售收入1800万元,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二是成功地举办了四届桃花节,每年吸引游客逾10万人到桃花园中踏春赏花、休闲旅游,到“农家乐”品尝农家饭,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按照“山上油桃,山下葡萄,园中养鸡,架下种菜,池边垂钓,路旁餐饮,主业突出,辅业发达,乡风醇厚,设施齐全”来布局全村的产业,促进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

3、思想道德建设良好。坚持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相结合,经常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三德”、“三观”教育活动、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等,全面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制素质、文明素质。

4、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三年来兴建了一个200平方米的演艺台,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和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各一个,对长4.5公里的通村路、4公里的通组和景区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对5口堰塘进行了硬化,确保了安全,也使得700余亩的农田受益;兴建了无塔供水设施,解决了70余户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5、环境面貌得到改善。村“两委”制定了以村道管理条约、源头保护条约、环卫组织制度、卫生奖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公约,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负责全村的日常卫生清理工作,有效地改变了以前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村民乱倒乱扔垃圾等生活陋习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6、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我们注重加强安全保卫、值班巡逻、定期排查等工作,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违法违纪案件,计划生育、晚育、综合节育率都保持在100%,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

总之,我村在文明村创建中,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已经具备省级文明单位的基本条件,现正式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同时,恳请市文明委对我村的文明村建设工作给予更多、更细、更具体的督促和指导,以推动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早日建设更高规格、更高级别的文明村。

特此报告。

2010年10月28日

第三篇: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的调查报告(定稿)

科 学 发 展 奏 华 章

——来自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的调查报告

青冈县委办公室

前不久,县委办组织开展了全县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很难落实。然而,在有近9000亩耕地、358户和1500口人的建设乡新合村,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姜廷才却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新合村呈现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稳定和谐的新风貌,已成为青冈县一棵闪亮的明星。新合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和正在形成“四大亮点”。

一、活力新合,建造青冈“第一村”

青冈县是贫困县,165个村中有144个是省级贫困村。在全县大多数村债务沉重、发展无力的情况下,新合村则一枝独秀,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活力和经济活力,村集体经济积累和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县首位。

立足科技兴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新合人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大做文章。着力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他们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和实地指导、举办农民学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村民由体力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全村有30多村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80%的劳动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先进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了种植、养殖技能。新合村有科学种田的良好基础,早在80年代就是全县学“三新”的标准村和推广地膜覆盖的典型,被称为“玉米家园”,全省地委书记曾来这里参观过。这里的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技素质较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他们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了“校村共建关系”,这两所院校在新合村辟建了实验室和试验田,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来这里实习,新合村已成了这两所院校的试验和实习基地。可以说,种植优良品种,新合村是近水楼台,再加上村干部能够带头试验,主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新品种在这里多年来一直顺利得到推广和应用。新合村种植的玉米、大豆、瓜菜和玉米制种等农作物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普遍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和节水灌溉、温室大棚技术,出现了“大地小园都制种、家家户户扣大棚”的良好局面。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科技与农产品的融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玉米制种、大棚瓜菜和瓜菜制种亩均利润分别是1000元、1200元和1500元,是普通农作物效益的3-5倍。据统计,全村种植业产值的60%来自于科技。2004年,全村农业总产值实现15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是全县农民人纯收入的2.5倍,比2000年增长一倍。全村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多万元。已成为村强民富的青冈“第一村”。

着眼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新合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他们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放大优势,培育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调优、调高、调强”目标,全村筛选玉米和瓜菜制种、大棚瓜菜、万寿菊等4个主导产业带,产业带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4%,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成有100个养殖专业户、1000头奶牛、10000头猪的专业村。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他们坚持一手抓与县内外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一手抓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签订单的方式与县种子公司、德胜乡万寿菊加工厂、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公司、望奎景丰公司、内蒙古大民种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由村干部牵头,成立瓜菜协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个。去年,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90万元。

跳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开始向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的同时,新合村开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创办村办企业。全村现有村办工厂3家(铁业加工厂、面粉厂、木器厂),年创产值300万元,利润20多万元。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木材细木加工厂,可实现利润30万元,新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桥梁3座,硬质路面12.5公里,村中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砖瓦化率达95%以上。转移剩余劳动力。全村有125人脱离农业,到城市务工,占劳动力总数的32%。土地开始向种田大户集中,新合村现有农民人均耕地由过去的5亩提高到现在的10-15亩,有的种田大户达到400多亩。春秋农忙时节,新合村要从外村雇工300多人次,雇工支出80多万元。新合村逐步从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在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

二、开明新合,打造群众满意党支部

新合村富了。但新合村真正的财富是透明、公正、廉洁、务实、俭朴和勇于创新的支部书记姜廷才和村党支部。

决策透明。新合村基层民主政济建设的秘决就是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决策机制透明。他们创建了“三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机制,即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党支部为保证监督机构。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民主讨论通过。首先要经党支部一半以上成员同意,接着还要在党员大会上讨论,然后通报给全体村民,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形成决议。所有决。在新合村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民代表大会一月召开一次,从道路的整修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的安装,从农业税减负到贫困户补助,从固定资产处理到机动地发包,大事小事都可以摆到议题中。不仅机制透明,过程也是透明的。新合村从1998年起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把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农业税收缴、村统筹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向村民张榜公布;在全村设立了6个监督站,及时收集村民的检举和意见;不论是修路、安装自来水集资,还是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和发放,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主动把村干部及其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服务为民。新合村党支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深怀为民之责和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在生产中为民服务。村里引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是村干部先试验,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在试验过程中,也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宁愿自家赔上也要试验成功,正是靠这种示范作用,把村民带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在农忙季节,村里统一为村民购回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农户不用花现金,由村里先垫付,秋后再算帐。还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农业机械和喷灌设备,打了28眼机电井。新合村村民都爱说一句话:“干部有正事,天旱人不愁”。税费改革之后,外村都减少村干部职数,但新合村却增加职数,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并且贪黑起早还干不过来。在生活中服务于民。村干部凡事都考虑村民利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由村里统一购买,村民出个欠条就可以领取,年末算帐,而且村里不加价。村里6户“五保户”从1993年至2004年连续12年吃村里的免费“供应粮”。60多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40元“退休金”;本村学生从1993年至2003年全部享受免费教育。村干部与8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教种养技术,现已有5户脱贫。

廉洁公正。从1994年开始,姜廷才与村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党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内容,结合村里实际,依照法律精神,不断修订完善了100多条村规民约。建立了对村干部的“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好,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村干部及家属要严格遵守各项村规民约,违者重罚;村干部不得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迄今已坚持了12年。十几年来,姜廷才没有到村民家吃过饭,没有收过村民一份礼,没有接过一次回扣,没有违反原则为任何人开过一次“绿灯”。一次,姜廷才的“连襟”酒后把村委会主任打了,派出所民警知道是姜支书的“连襟”后,没有做拘留处罚,他主动找到乡党委书记和派出所长,要求派出所必须做出拘留处罚。姜廷才含泪硬是把自己的“连襟”送到了拘留所,他每天亲自为他送饭。这就是姜廷才有名的“三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俭朴,是个有名的“扣门”。他认为,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他和村干部除了合作企业老总来洽谈业务之外,没有用集体的钱去过饭店吃饭,从来没有一名村干部去过任何娱乐场所。他跟乡党委书记一起出差,经常是党委书记请他吃饭。一次县里某个部门到村上搞调研,午饭是每人两个馒头一碗汤。但是,引进项目、创办公益事业等能为民村带来利益的事,他舍得花钱。

由于姜廷才重视班子集体的作用,尊重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他和村党支部被称为开明的村支书和党支部。姜廷才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劳动模范”;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青冈县第一届“十佳公仆”。

三、人文新合,塑造崭新村民精神风貌

新合村富裕之后,非常注重统筹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他们认为,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更要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成为文明村。

改善人文环境。他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整治村里环境:从村中迁出柴草垛和粪堆、修路、建桥、安装电话、自来水等等。特别是县里实施“改乡村面貌、建美丽家园”工程后,新合村就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培育人文环境”的口号,积极筹资筹劳,大打环境整治大会战。现在,新合村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并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还建造了400多亩护村林、护宅林。新合村是全县“改、建”工程的标兵村。走进新合村,就会感受到平坦的路面,整洁的小巷,路边花团簇簇,杨柳相间,一排排砖瓦房错落有致。初来的人会说,这里好像一个小城镇。

活跃文化气氛。新合村经常聘请党校教师、科技专家来村讲课,学习理论、法律、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村里成立了农民学校和家长学校,建起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还组织了4支秧歌队,经常活跃在村屯之间。村中“五户”也充分发挥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8月份,新合村聘请县文工团、“夕阳红”艺术团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联欢会。9月份,全县“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大集”在新合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小村到处涌动着现代文化的气息,也使这个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

塑造淳朴的村风民风。新合村以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起初开展的“五好家庭”评比,到现在的“十星户”评比,优秀“五户”评比、“好媳妇”和“好青年”评比等活动,来纯洁民风、端正村风。

创评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进取的内在潜力,他们主动为自己的形象去努力,主动为集体和自己的荣誉去奋斗。有的小孩在张榜公布的“十星户”名单上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名字而找父母理论,有的孩子定婚,家长要四处“借星”,出现了相亲借星、哭着要星的感人场面。村里俊男靓女以“好青年”作为寻找伴侣的条件,公婆们为自己的儿媳被评为“好媳妇”感到自豪,农户为能使自己取得“优秀五户”而主动去做好人好事,等等。现在,新合村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注意举止,言谈文明礼貌,争先创优、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已蔚然成风,淳朴的村风民风已初步形成。

四、和谐新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活力新合”、“开明新合”、“人文新合”三点归一,必然造就一个“和谐新合”。由于村党支部咬住科学发展不放松,促进了新合村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和谐发展,形成了干部热情高涨、群众心情舒畅、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新局面。

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新合村治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既要让村民由穷变富,也要让村民由富变好。前些年,村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个别人容易钱袋子满了脑袋子空了,姜廷才也目睹了一些有钱人“富而不仁”、“富则变坏”的现象,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富裕。他认为,只有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他们一方面想方设法为村民打造一个致富的平台,另一方面对村民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工作中,既扩大集体积累,也增加对村民教育的投入,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努力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目前,新合村村民不仅物质上富有,而且精神生活丰富、充实。

班子团结。建设乡党委书记董立涛在座谈时说:“新合村的班子是一个团结、创业、奋进的班子”。1993年由姜廷才主持制定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到现在也没有间断过。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定期召开,村干部互相戒勉。在新合村,村干部人人都能从群众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班子成员没有相互争斗、互相拆台的现象发生,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04年8月,村里的旧“罗马车”有了买家,村党支部经过研究觉得价格合适,在支部书记不在家的情况下就把“罗马车”卖了,并把买车人和价格向村民公开。姜廷才到现在还不知道买主是谁。

干群和睦。在新合村,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威信高。干部群众不隔心、不相远,老百姓没有骂干部的。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经常深入到村民中间,不仅为村民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也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交心、谈话,与村民们处成了朋友、兄弟,打成了一片。同时,新合村党支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实际行为,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新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人们赞叹不已。去年秋天,村里决定修村里8公里红砖路面和安装自来水,每个农户“摊派”1000元。通知发出的第二天一大早,很多村民已经等在了村委会的门口,规定的任务3天之内全部完成。在修村中红砖路时,村民们主动前来帮助搬砖、运砂子,不讲任何代价,就连70多岁的老太太也顶着小雨用扫帚扫砂子迷砖缝。以姜廷才为首的村党支部成员在每次换届选举时,都是全票当选,姜廷才已连任支部书记13年。村民们自发地说:“村干部一心为我们办实事儿,跟着这样的干部,我们有奔头”。在当前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新合村村民没有一例因土地纠纷上访的,15年来也没有一例上访事件。农村常见的赌博耍钱,新合村很难看到,吵架打仗的事很少见,邻里相处和睦,新合村已经13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在新合村,放在地里的玉米没有谁家丢过,栓在院外的牛没人偷过,集体的东西没人拿过,公共设施没人破坏过。

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精神、社会稳定和谐的崭新的新合村,正在凸显其独有的魅力。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

启示之一:科学发展是一把永恒的“尺子”。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把永恒的“尺子”,可以说新合村是村级党组织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较少见的一个典型。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没有出路的。

启示之二:提高执政能力是一篇大文章。新合村发展的成就,取决于村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有着较强的领导发展的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启示之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新合村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新合人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争创一流、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农业靠土地、农民靠种田,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一直延续至今的国情,修理地球求得生活上的温饱即可满足,是大多数农民所具有的传统观念。怎样在新形势下培养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使之冲破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村经济和发展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第四篇: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的调查报告

科 学 发 展 奏 华 章——来自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的调查报告青冈县委办公室前不久,县委办组织开展了全县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很难落实。然而,在有近9000亩耕地、358户和1500口人的建设乡新合村,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姜廷才却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新合村呈现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稳定和谐的新风貌,已成为青冈县一棵闪亮的明星。新合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和正在形成“四大亮点”。

一、活力新合,建造青冈“第一村”青冈县是贫困县,165个村中有144个是省级贫困村。在全县大多数村债务沉重、发展无力的情况下,新合村则一枝独秀,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活力和经济活力,村集体经济积累和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县首位。立足科技兴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新合人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大做文章。着力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他们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和实地指导、举办农民学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村民由体力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全村有30多村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80%的劳动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先进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了种植、养殖技能。新合村有科学种田的良好基础,早在80年代就是全县学“三新”的标准村和推广地膜覆盖的典型,被称为“玉米家园”,全省地委书记曾来这里参观过。这里的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技素质较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他们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了“校村共建关系”,这两所院校在新合村辟建了实验室和试验田,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来这里实习,新合村已成了这两所院校的试验和实习基地。可以说,种植优良品种,新合村是近水楼台,再加上村干部能够带头试验,主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新品种在这里多年来一直顺利得到推广和应用。新合村种植的玉米、大豆、瓜菜和玉米制种等农作物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普遍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和节水灌溉、温室大棚技术,出现了“大地小园都制种、家家户户扣大棚”的良好局面。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科技与农产品的融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玉米制种、大棚瓜菜和瓜菜制种亩均利润分别是1000元、1200元和1500元,是普通农作物效益的3-5倍。据统计,全村种植业产值的60%来自于科技。2004年,全村农业总产值实现15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是全县农民人纯收入的2.5倍,比2000年增长一倍。全村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多万元。已成为村强民富的青冈“第一村”。着眼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新合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他们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放大优势,培育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调优、调高、调强”目标,全村筛选玉米和瓜菜制种、大棚瓜菜、万寿菊等4个主导产业带,产业带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4%,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成有100个养殖专业户、1000头奶牛、10000头猪的专业村。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他们坚持一手抓与县内外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一手抓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签订单的方式与县种子公司、德胜乡万寿菊加工厂、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公司、望奎景丰公司、内蒙古大民种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由村干部牵头,成立瓜菜协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个。去年,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90万元。跳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开始向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的同时,新合村开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创办村办企业。全村现有村办工厂3家(铁业加工厂、面粉厂、木器厂),年创产值300万元,利润20多万元。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木材细木加工厂,可实现利润30万元,新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桥梁3座,硬质路面12.5公里,村中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砖瓦化率达95%以上。转移剩余劳动力。全村有125人脱离农业,到城市务工,占劳动力总数的32%。土地开始向种田大户集中,新合村现有农民人均耕地由过去的5亩提高到现在的10-15亩,有的种田大户达到400多亩。春秋农忙时节,新合村要从外村雇工300多人次,雇工支出80多万元。新合村逐步从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在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

二、开明新合,打造群众满意党支部新合村富了。但新合村真正的财富是透明、公正、廉洁、务实、俭朴和勇于创新的支部书记姜廷才和村党支部。决策透明。新合村基层民主政济建设的秘决就是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决策机制透明。他们创建了“三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机制,即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党支部为保证监督机构。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民主讨论通过。首先要经党支部一半以上成员同意,接着还要在党员大会上讨论,然后通报给全体村民,最后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形成决议。所有决。在新合村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民代表大会一月召开一次,从道路的整修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的安装,从农业税减负到贫困户补助,从固定资产处理到机动地发包,大事小事都可以摆到议题中。不仅机制透明,过程也是透明的。新合村从1998年起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把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农业税收缴、村统筹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向村民张榜公布;在全村设立了6个监督站,及时收集村民的检举和意见;不论是修路、安装自来水集资,还是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和发放,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主动把村干部及其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服务为民。新合村党支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深怀为民之责和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在生产中为民服务。村里引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是村干部先试验,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在试验过程中,也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宁愿自家赔上也要试验成功,正是靠这种示范作用,把村民带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在农忙季节,村里统一为村民购回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农户不用花现金,由村里先垫付,秋后再算帐。还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农业机械和喷灌设备,打了28眼机电井。新合村村民都爱说一句话:“干部有正事,天旱人不愁”。税费改革之后,外村都减少村干部职数,但新合村却增加职数,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并且贪黑起早还干不过来。在生活中服务于民。村干部凡事都考虑村民利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由村里统一购买,村民出个欠条就可以领取,年末算帐,而且村里不加价。村里6户“五保户”从1993年至2004年连续12年吃村里的免费“供应粮”。60多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40元“退休金”;本村学生从1993年至2003年全部享受免费教育。村干部与8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教种养技术,现已有5户脱贫。廉洁公正。从1994年开始,姜廷才与村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党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内容,结合村里实际,依照法律精神,不断修订完善了100多条村规民约。建立了对村干部的“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好,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村干部及家属要严格遵守各项村规民约,违者重罚;村干部不得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迄今已坚持了12年。十几年来,姜廷才没有到村民家吃过饭,没有收过村民一份礼,没有接过一次回扣,没有违反原则为任何人开过一次“绿灯”。一次,姜廷才的“连襟”酒后把村委会主任打了,派出所民警知道是姜支书的“连襟”后,没有做拘留处罚,他主动找到乡党委书记和派出所长,要求派出所必须做出拘留处罚。姜廷才含泪硬是把自己的“连襟”送到了拘留所,他每天亲自为他送饭。这就是姜廷才有名的“三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俭朴,是个有名的“扣门”。他认为,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他和村干部除了合作企业老总来洽谈业务之外,没有用集体的钱去过饭店吃饭,从来没有一名村干部去过任何娱乐场所。他跟乡党委书记一起出差,经常是党委书记请他吃饭。一次县里某个部门到村上搞调研,午饭是每人两个馒头一碗汤。但是,引进项目、创办公益事业等能为民村带来利益的事,他舍得花钱。由于姜廷才重视班子集体的作用,尊重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他和村党支部被称为开明的村支书和党支部。姜廷才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劳动模范”;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青冈县第一届“十佳公仆”。

三、人文新合,塑造崭新村民精神风貌新合村富裕之后,非常注重统筹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他们认为,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更要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成为文明村。改善人文环境。他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整治村里环境:从村中迁出柴草垛和粪堆、修路、建桥、安装电话、自来水等等。特别是县里实施“改乡村面貌、建美丽家园”工程后,新合村就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培育人文环境”的口号,积极筹资筹劳,大打环境整治大会战。现在,新合村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并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还建造了400多亩护村林、护宅林。新合村是全县“改、建”工程的标兵村。走进新合村,就会感受到平坦的路面,整洁的小巷,路边花团簇簇,杨柳相间,一排排砖瓦房错落有致。初来的人会说,这里好像一个小城镇。活跃文化气氛。新合村经常聘请党校教师、科技专家来村讲课,学习理论、法律、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村里成立了农民学校和家长学校,建起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还组织了4支秧歌队,经常活跃在村屯之间。村中“五户”也充分发挥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8月份,新合村聘请县文工团、“夕阳红”艺术团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联欢会。9月份,全县“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大集”在新合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小村到处涌动着现代文化的气息,也使这个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塑造淳朴的村风民风。新合村以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起初开展的“五好家庭”评比,到现在的“十星户”评比,优秀“五户”评比、“好媳妇”和“好青年”评比等活动,来纯洁民风、端正村风。创评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进取的内在潜力,他们主动为自己的形象去努力,主动为集体和自己的荣誉去奋斗。有的小孩在张榜公布的“十星户”名单上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名字而找父母理论,有的孩子定婚,家长要四处“借星”,出现了相亲借星、哭着要星的感人场面。村里俊男靓女以“好青年”作为寻找伴侣的条件,公婆们为自己的儿媳被评为“好媳妇”感到自豪,农户为能使自己取得“优秀五户”而主动去做好人好事,等等。现在,新合村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注意举止,言谈文明礼貌,争先创优、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已蔚然

第五篇: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的调查报告

科学发展奏华章——来自省级文明村、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的调查报告青冈县委办公室前不久,县委办组织开展了全县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很难落实。然而,在有近9000亩耕地、358户和1500口人的建设乡新合村,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姜廷才却能够坚

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新合村呈现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稳定和谐的新风貌,已成为青冈县一棵闪亮的明星。新合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和正在形成“四大亮点”。

一、活力新合,建造青冈“第一村”青冈县是贫困县,165个村中有144个是省级贫困村。在全县大多数村债务沉重、发展无力的情况下,新合村则一枝独秀,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活力和经济活力,村集体经济积累和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县首位。立足科技兴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新合人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大做文章。着力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他们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和实地指导、举办农民学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村民由体力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全村有30多村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80%的劳动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先进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了种植、养殖技能。新合村有科学种田的良好基础,早在80年代就是全县学“三新”的标准村和推广地膜覆盖的典型,被称为“玉米家园”,全省地委书记曾来这里参观过。这里的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技素质较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他们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了“校村共建关系”,这两所院校在新合村辟建了实验室和试验田,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来这里实习,新合村已成了这两所院校的试验和实习基地。可以说,种植优良品种,新合村是近水楼台,再加上村干部能够带头试验,主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新品种在这里多年来一直顺利得到推广和应用。新合村种植的玉米、大豆、瓜菜和玉米制种等农作物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普遍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和节水灌溉、温室大棚技术,出现了“大地小园都制种、家家户户扣大棚”的良好局面。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科技与农产品的融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玉米制种、大棚瓜菜和瓜菜制种亩均利润分别是1000元、1200元和1500元,是普通农作物效益的3-5倍。据统计,全村种植业产值的60%来自于科技。2004年,全村农业总产值实现15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是全县农民人纯收入的2.5倍,比2000年增长一倍。全村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多万元。已成为村强民富的青冈“第一村”。着眼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新合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他们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放大优势,培育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调优、调高、调强”目标,全村筛选玉米和瓜菜制种、大棚瓜菜、万寿菊等4个主导产业带,产业带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4%,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成有100个养殖专业户、1000头奶牛、10000头猪的专业村。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他们坚持一手抓与县内外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一手抓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签订单的方式与县种子公司、德胜乡万寿菊加工厂、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公司、望奎景丰公司、内蒙古大民种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由村干部牵头,成立瓜菜协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个。去年,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90万元。跳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开始向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的同时,新合村开始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创办村办企业。全村现有村办工厂3家(铁业加工厂、面粉厂、木器厂),年创产值300万元,利润20多万元。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木材细木加工厂,可实现利润30万元,新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桥梁3座,硬质路面12.5公里,村中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砖瓦化率达95%以上。转移剩余劳动力。全村有125人脱离农业,到城市务工,占劳动力总数的32%。土地开始向种田大户集中,新合村现有农民人均耕地由过去的5亩提高到现在的10-15亩,有的种田大户达到400多亩。春秋农忙时节,新合村要从外村雇工300多人次,雇工支出80多万元。新合村逐步从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在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迈进。

二、开明新合,打造群众满意党支部新

合村富了。但新合村真正的财富是透明、公正、廉洁、务实、俭朴和勇于创新的支部书记姜廷才和村党支部。决策透明。新合村基层民主政济建设的秘决就是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决策机制透明。他们创建了“三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机制,即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党支部为保证监督机构。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经民主讨论通过。首先要经党支

部一半以上成员同意,接着还要在党员大会上讨论,然后通报给全体村民,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形成决议。所有决。在新合村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民代表大会一月召开一次,从道路的整修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的安装,从农业税减负到贫困户补助,从固定资产处理到机动地发包,大事小事都可以摆到议题中。不仅机制透明,过程也是透明的。新合村从1998年起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把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农业税收缴、村统筹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向村民张榜公布;在全村设立了6个监督站,及时收集村民的检举和意见;不论是修路、安装自来水集资,还是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和发放,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主动把村干部及其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服务为民。新合村党支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深怀为民之责和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在生产中为民服务。村里引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是村干部先试验,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在试验过程中,也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宁愿自家赔上也要试验成功,正是靠这种示范作用,把村民带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在农忙季节,村里统一为村民购回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农户不用花现金,由村里先垫付,秋后再算帐。还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农业机械和喷灌设备,打了28眼机电井。新合村村民都爱说一句话:“干部有正事,天旱人不愁”。税费改革之后,外村都减少村干部职数,但新合村却增加职数,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并且贪黑起早还干不过来。在生活中服务于民。村干部凡事都考虑村民利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由村里统一购买,村民出个欠条就可以领取,年末算帐,而且村里不加价。村里6户“五保户”从1993年至2004年连续12年吃村里的免费“供应粮”。60多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40元“退休金”;本村学生从1993年至2003年全部享受免费教育。村干部与8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教种养技术,现已有5户脱贫。廉洁公正。从1994年开始,姜廷才与村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党建、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内容,结合村里实际,依照法律精神,不断修订完善了100多条村规民约。建立了对村干部的“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好,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村干部及家属要严格遵守各项村规民约,违者重罚;村干部不得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迄今已坚持了12年。十几年来,姜廷才没有到村民家吃过饭,没有收过村民一份礼,没有接过一次回扣,没有违反原则为任何人开过一次“绿灯”。一次,姜廷才的“连襟”酒后把村委会主任打了,派出所民警知道是姜支书的“连襟”后,没有做拘留处罚,他主动找到乡党委书记和派出所长,要求派出所必须做出拘留处罚。姜廷才含泪硬是把自己的“连襟”送到了拘留所,他每天亲自为他送饭。这就是姜廷才有名的“三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俭朴,是个有名的“扣门”。他认为,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他和村干部除了合作企业老总来洽谈业务之外,没有用集体的钱去过饭店吃饭,从来没有一名村干部去过任何娱乐场所。他跟乡党委书记一起出差,经常是党委书记请他吃饭。一次县里某个部门到村上搞调研,午饭是每人两个馒头一碗汤。但是,引进项目、创办公益事业等能为民村带来利益的事,他舍得花钱。由于姜廷才重视班子集体的作用,尊重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他和村党支部被称为开明的村支书和党支部。姜廷才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劳动模范”;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青冈县第一届“十佳公仆”。

三、人文新合,塑造崭新村民精神风貌新合村富裕之后,非常注重统筹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他们认为,仅仅有钱是不够的,更要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成为文明村。改善人文环境。他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整治村里环境:从村中迁出柴草垛和粪堆、修路、建桥、安装电话、自来水等等。特别是县里实施“改乡村面貌、建美丽家园”工程后,新合村就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培育人文环境”的口号,积极筹资筹劳,大打环境整治大会战。现在,新合村道路全部达到了硬质化标准,并实现了屯屯通、路路通,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还建造了400多亩护村林、护宅林。新合村是全县“改、建”工程的标兵村。走进新合村,就会感受到平坦的路面,整洁的小巷,路边花团簇簇,杨柳相间,一排排砖瓦房错落有致。初来的人会说,这里好像一个小城镇。活跃文化气氛。新合村经常聘请党校教师、科技专家来村讲课,学习理论、法律、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村里成立了农民学校和家长学校,建起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还组织了4支秧歌队,经常活跃在村屯之间。村中“五户”也充分发挥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8月份,新合村聘请县文工团、“夕阳红”艺术团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联欢会。9月份,全县“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大集”在新合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小村到处涌动着现代文化的气息,也使这个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塑造淳朴的村风民风。新合村以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起初开展的“五好家庭”评比,到现在的“十星户”评比,优秀“五户”评比、“好媳妇”和“好青年”评比等活动,来纯洁民风、端正村风。创评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进取的内在潜力,他们主动为自己的形象去努力,主动为集体和自己的荣誉去奋斗。有的小孩在张榜公布的“十星户”名单上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名字而找父母理论,有的孩子定婚,家长要四处“借星”,出现了相亲借星、哭着要星的感人场面。村里俊男靓女以“好青年”作为寻找伴侣的条件,公婆们为自己的儿媳被评为“好媳妇”感到自豪,农户为能使自己取得“优秀五户”而主动去做好人好事,等等。现在,新合村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注意举止,言谈文明礼貌,争先创优、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已蔚然成风,淳朴的村风民风已初步形成。

四、和谐新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活力新合”、“开明新合”、“人文新合”三点归一,必然造就一个“和谐新合”。由于村党支部咬住科学发展不放松,促进了新合村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和谐发展,形成了干部热情高涨、群众心情舒畅、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新局面。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新合村治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既要让村民由穷变富,也要让村民由富变好。前些年,村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个别人容易钱袋子满了脑袋子空了,姜廷才也目睹了一些有钱人“富而不仁”、“富则变坏”的现象,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富裕。他认为,只有钱袋子和脑袋子“双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他们一方面想方设法为村民打造一个致富的平台,另一方面对村民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工作中,既扩大集体积累,也增加对村民教育的投入,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努力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目前,新合村村民不仅物质上富有,而且精神生活丰富、充实。班子团结。建设乡党委书记董立涛在座谈时说:“新合村的班子是一个团结、创业、奋进的班子”。1993年由姜廷才主持制定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到现在也没有间断过。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定期召开,村干部互相戒勉。在新合村,村干部人人都能从群众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班子成员没有相互争斗、互相拆台的现象发生,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04年8月,村里的旧“罗马车”有了买家,村党支部经过研究觉得价格合适,在支部书记不在家的情况下就把“罗马车”卖了,并把买车人和价格向村民公开。姜廷才到现在还不知道买主是谁。干群和睦。在新合村,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好、威信高。干部群众不隔心、不相远,老百姓没有骂干部的。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经常深入到村民中间,不仅为村民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也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交心、谈话,与村民们处成了朋友、兄弟,打成了一片。同时,新合村党支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实际行为,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新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人们赞叹不已。去年秋天,村里决定修村里8公里红砖路面和安装自来水,每个农户“摊派”1000元。通知发出的第二天一大早,很多村民已经等在了村委会的门口,规定的任务3天之内全部完成。在修村中红砖路时,村民们主动前来帮助搬砖、运砂子,不讲任何代价,就连70多岁的老太太也顶着小雨用扫帚扫砂子迷砖缝。以姜廷才为首的村党支部成员在每次换届选举时,都是全票当选,姜廷才已连任支部书记13年。村民们自发地说:“村干部一心为我们办实事儿,跟着这样的干部,我们有奔头”。在当前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新合村村民没有一例因土地纠纷上访的,15年来也没有一例上访事件。农村常见的赌博耍钱,新合村很难看到,吵架打仗的事很少见,邻里相处和睦,新合村已经13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在新合村,放在地里的玉米没有谁家丢过,栓在院外的牛没人偷过,集体的东西没人拿过,公共设施没人破坏过。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精神、社会稳定和谐的崭新的新合村,正在凸显其独有的魅力。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启示之一:科学发展是一把永恒的“尺子”。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把永恒的“尺子”,可以说新合村是村级党组织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较少见的一个典型。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没有出路的。启示之二:提高执政能力是一篇大文章。新合村发展的成就,取决于村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有着较强的领导发展的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启示之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新合村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新合人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争创一流、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农业靠土地、农民靠种田,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一直延续至今的国情,修理地球求得生活上的温饱即可满足,是大多数农民所具有的传统观念。怎样在新形势下培养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使之冲破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村经济和发展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下载5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创建设省级文明村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5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创建设省级文明村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