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效能建设心得体会--注重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
近年来,省直机关在加强效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体制机制障碍等原因,导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使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安徽又快又好发展,影响社会风气和安徽形象。如果不注重制度创新,不坚决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政府职能就很难有实质性转变,效能就很难有根本性提高,即使一时有所改进,也会出现反复,难以真正巩固下来。因此,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必须注重制度创新,在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上出实招、动真格。推进制度创新,必须解放思想,来一场触动思想和灵魂深处的观念革命和精神洗礼。要着力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坚决克服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和运行方式,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减少行政审批,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制度创新,必须贯穿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有破有立,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设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对一些时过境迁、不适合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制度,该修订的要及时修订,该废止的要予以废止。对已定的一些制度,要本着提速提效的原则,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绝不容许在制度上玩文字游戏、搞形式主义。
推进制度创新,关键是要创新管理方式,在提高行政效率上取得突破。就是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实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重点是要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节奏,使机关管理行为环环紧扣、紧张有序。提高行政效率,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办法,切实把管理职能、工作责任和服务要求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的有效机制。
我们要坚决把省委、省政府加强效能建设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大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机关建设成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
第二篇: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如何使行政效能监察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一直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努力和探索的方向。**区通过“紧贴中心、突出重点、力求实效”的实践探索,使效能监察成为新形势下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干部作风,优化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紧贴中心,使行政效能监察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区千方百计使效能监察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近年来,**区清理和废止了89项过时的地方性法规文件,清理和取消了9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完善“经济110”工作。及时解决投资环境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了专门领导和日常工作人员,向社会公布了“经济110”投诉电话。全年接到涉及投资环境投诉举报16件,查结16件:为投资者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针对部分单位和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政令不能、有禁不止、效率低下、行政不作为、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乡镇和区直部门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绩效考评制”等六项制度措施,增强了干部政治、工作纪律,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2003年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对资金到位账目、项目进展情况的效能监察,加大了对招商引资履约率的监督,全区招商引资履约率达到92%,从而保证了引资任务的全面完成。
突出重点,使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落到实处。
**区坚持畅通渠道,认真受理效能投诉。去年,**区设立监督检查办公室、目标任务考核办公室和效能投诉中心,强化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工作,一年来,全区共设立投诉电话47个,受理行政投诉94件,办结94件。坚持查处典型案件,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全年全区各执法部门共培训执法人员1300多人次.健全制度20多种,聘请社会监督员270名,查处典型案件8件,公开落实服务承诺面达90%以上。针对部门干部在为民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开展了三查三看活动,即:一查思想作风,看公仆意识牢不牢;二是工作作风,看依法行政公不公;三查生活作风,看拒腐防变能力强不强。同时,我们制定出台了“接待群众八个一”、“行为准则十个一点”和“服务承诺六个不”便民服务措施。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强化了服务意识,塑造了良好的干部形象。
力求实效,使行政效能监督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实践表明,行政效能监察、不但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办事效率。2003年全区取消行政审批470项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9个部门驻厅办公,集中办理55行政审批事项,简化了程序,增加了工作透明率,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效能监察,深化了体制改革,提升了政府信誉。2003年全区“收支两条线”统管资金达3561万元,会计集中核算纳入统管单位197个,政府采购项目97个,人事管理上的“凡进必考”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优化了投资环境,拉动了经济增长。共争取招商项目33个,总投资6.3亿元,引资5.77亿元,从而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74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财政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11%。推行效能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干部在行政过程中效率观念差、服务意识淡、行政水平低的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区因干部作风造成行政效能问题的群众来信来访量与去年同比下降了25%。
————————————————————————
行政效能监察是指监察机关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能力、运转状态、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活动。搞好行政效能监察,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保证作用、预防作用、调节作用、反馈作用,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加强和改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呢?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
一、加强学习,提高效能监察干部整体素质
效能监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随着形式的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监察战线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效能监察这一项工作,在我们当地开展时间短、业务培训少、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熟悉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是从事效能监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首要条件。要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监察部等一系列关于效能监察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现代科学知识,学习相关的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成为一支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在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的勤学,脚踏实地地苦练,培养敏锐的洞察力,高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敏捷的创新应变能力,依法监察、严格执纪、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善于总结和进行理性思考。按照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整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深化行政
效能监察工作。
二、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根本,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利的执法机关,其行为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权威的认同,行政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监察机关必须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随着经济生活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部门的审批职能将越来越多地转变为执法职能,这就要求监察机关必须加强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控制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自由裁量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监察机关有义务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加大查处案件力度,督促有关行政机关明确完善机制和制度的重要性,自觉完善重大决策机制和制度,健全决策程序,建立和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形成决策失误的纠错改正机制,出台各项文件规定的依据应合法,找出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必要时要召开听证会,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行政府工作法制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努力促使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行政行为上规制有据、规制有度、裁决有方、执行有方,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打造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高效廉洁。
三、认真开展行政效能投诉的受理工作
按上级要求,我县于2003年8月成立了111效能监察联动中心,随后全县各乡、镇也都相继成立了该机构,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动。县里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该中心增加了编制,下设三个副科级科室,即行政效能监察室、行政效能投诉室、经济环境监察室,又为该中心配备了专用车辆,我们向社会公布了两部举报电话,即行政效能投诉室(8282111)和经济110(8298110),并派有专人负责,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危害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了解群众反映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聆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群众对违规违法行政行为的投诉,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对于群众投诉的问题,都要深入调查,了解实情,切实解决,同时认真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改进工作。还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出效率,广泛推进“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等便民利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四、建立绩效考校机制,实行责任追究
严格考核是抓好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措施,效能监察的成果需要科学评价。对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效能监察前,都要结合实际和业务部门共同严格科学地制定考核办法,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估,对各主要责任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完成任务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记录存档,作为以后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反映机关及工作人员发生效能低下、政令不畅、作风拖拉等不良行政行为以及在效能监察过程中发现和揭露出来的不良问题,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该协调地认真协调,该立案的要立案调查,分清应承担的责任,依法履行职责,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责任追究要提高认识,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追究责任要落实到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要求,建立对失职渎职人员追究责任制,监察机关通过对违法违纪者进行责任追究来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对那些不接受监督,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员干部,不管涉及到谁,不论职务大小,地位高低,都要敢于查处,即打“苍蝇”又打“老虎”,严格追究违法违纪者的责任,查处那些敷衍塞责,不按制度办事,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以儆效尤,使接受监督,遵纪守法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如在公路环境治理效能监察中,发现个别乡镇,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工作不积极,行动迟缓。效能监察组通过突击暗访检查,检查结果排列名次,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对完成差的乡镇在电视台进行公开曝光,从而调动了各乡镇工作的积极性,沿路拆迁工作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最后在全市统一组织的检查验收时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效能监察工作也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效能监察工作中,如果发现对失职渎职人员该追究的不追究,该处理的不处理,根据责任制的规定,还要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责任。
五、创新工作方式
效能监察是行政监督体系创新的产物,它在创新中产生,也必将在创新中发展,我县的111效能监察联动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按照上级的要求及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了诸如秸杆禁烧、通道绿化、金银花种植、公路建设等好几项工作的效能监察,对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促进高效廉洁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5月底,我县政府以封政文[2005]85号下发文件,在全县范围内以“封丘县人民政府工作指令”这一特定形式部署安排工作。“指令工作”的范围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县政府各部门,驻封垂直部门“指令工作”的责任人为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县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指令工作由县政府县长或县政府常务会议确认,指令工作的完成标准及完成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职能部门确认,完工由主管副县长组织政府办、监察局及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并特别指出了指令工作的责任追究方法,即在县长办公会议上作检查,诫免谈话、停免职务、党政纪处分。这是对行政效能监察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是效能监察的延伸和深化。实行这种方式安排工作以来,高效推进了政府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了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了政令畅通。如我县的公路建设进度缓慢,存在着线杆未移,土方不够等情况,实行工作指令后,这些基础工程很快完成。
六、行政效能监察中的一些问题
据我们调查,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行政效能监察应该是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去开展,而有时一些平常工作也实行效能监察“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什么都扯到行政效能监察上,缺乏统一的规范。
2、两部投诉电话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基层、企业还没有真正了解怎样投诉,向谁投诉的问题,所以接到的投诉少。
3、行政服务中心的个别职能部门工作不力,把窗口变成了证件的收发室,办理证照还必须到原单位,并没有起到方便群众的作用。
4、效能监察联动中心的部分工作与其他部门有交叉重叠,存在扯皮现象。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提高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理顺关系,真正做到转变职能,高效廉洁,提高效率。
总之,通过行政效能监察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政府职责的转变,促进了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和管理制度的优化,切实提高了行政效率,行政效能监察的创新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第三篇:关于抓好制度建设提高机关行政效率的几点思考
关于抓好制度建设提高机关行政效率的几点思考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一目标要求政府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适应行政法治的需要,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的公开化、程序化。这一要求体现在机关自身建设上,就要求我们在法律、法规许可和政府部门职能权限范围内,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和运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提高机关行政效率。
要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的机关,必须要有一整套有效的制度来保证,这是现代法制社会条件下政府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所说的“制度”,从狭义上讲,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作为一个有效的制度,首先要具有可认知性,必须使制度所规定的对象能明确的认识制度所界定的内容,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明确必须履行的程序和在执行公务中应负的责任,明确认知违反制度所应受到的惩罚。其次要具有质与量的规定性,对每一项工作的办理都必须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再次要有客观性,制度的制定必须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是要靠实践的基础作保证的,要真正把“法治”精神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
当前,我市机关各部门都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大量有益的经验,提高了机关行政效率,改善了行政机关的工作形象。
一是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如在行政审批方面,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通过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行政审批的制度规范,许多部门实行了“一站式”、“大厅式”服务,到机关办事的群众由过去的“多家跑”变为“找一家”,审批时限大大缩短,方便了企业和群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是思想作风明显转变。过去部分机关部门由于缺乏有效制约部门自身权力的规章制度,“高高在上”、“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在不一样了,由于办事环节、办事程序更加公开透明,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带来了思想作风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企业社会服务的意识普遍增强了。
三是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机关部门各项工作都必须依照规章制度来有序开展,机关工作人员行为都有制度规范来约束,政务公开在政府各窗口部门全面推开,因而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照章办事、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的观念明显增强。据近期青岛有关新闻媒体报道,自市直机关公务员投诉电话开通以来,群众对机关干部的投诉一直成减少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就很说明了问题。
总地看,机关各部门按照深化“五项工程”、创建“四型机关”的要求,以“制度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规范运行机制,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推动机关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但是,作为机关自身建设和整个组织运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度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超前。部分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中,过于求新、求异,超越本部门、本单位人员素质、技术和现行管理体制现状,盲目“克隆”先进发达国家、地区政府部门的管理制度,一味高标准,高要求,过于超前,在本单位缺乏有效执行的人员素质、思想、业务基础和内部环境的支持,因而仅仅具有理论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不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制度滞后。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机关各部门外在环境、内部环境、性质任务、职能要求等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机关制度却不能跟随形势、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补充,致使在机关管理中出现“真空”。
三是制度异化。科学合理的制度应该具有公信力,特别是行政机关的制度规定,对机关内部起到约束规范作用,对外则是为群众提供畅通的办事渠道和监督途径。但在制度制定和具体执行过程中,则可能由于部门利益或部门内部少数群体利益与社会利益某种程度的冲突,使得制度的提供者或执行者在具体行为过程中有所保留,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不能一视同仁,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宽严不一,尺度各异。
四是制度错位。制度的制定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没有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不能找准问题的真正症结之所在。譬如要解决机关人浮于事的问题,不从加强机关工作绩效考核、明确责任上想办法,却单纯从思想教育上出主意,使制度和工作形成“两张皮”。
五是制度泛化。原则性太强,缺乏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和惩罚机制,没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定性定量的标准尺度,致使制度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六是制度
僵化。或长期依靠经验思维,按过去的老框框办事,缺乏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创新的勇气与措施;或单纯强调制度的“刚性”特征,对具体事务规定过于繁杂,精于细腻而疏于便捷,过多过细的规定往往会束缚以至打击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制度缺乏本身应有的适度的弹性,达不到制度实施的理想效果。
以上诸多问题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制度失灵”,制
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规范、约束、监督作用,机关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看似比较健全、比较完善了,但在执行过程中漏洞百出,行为不够规范,损害了制度的权威性。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要纠正“制度失灵”的问题,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强化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规章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要做人的工作。制度的有效运转,必须有制度所规范对象的自觉遵从为前提。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突出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教育,强调规章制度对于机关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机关形象的重要意义,通过参加全市依法行政知识考试、组织集体学习本办规章制度等形式,使遵章守纪变为机关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
二是制度的制定、实施必须为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是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根据我局工作特点,我们坚持围绕一个总目标做工作,即深入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与质量。为此我们树立了“团结、敬业、求实、创新、高效”的机关精神,建立了机关服务品牌。围绕这一根本目标,我们进一步制定、修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编印了制度汇编,使各项规章制度都统一到这一根本目标上来,从而避免了在制度制定、实施中出现偏差。
三是制度本身要以科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原则,哪些是机关应该做的,哪些工作是应该放手让基层和社会管的,即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都应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用规章制度加以明确。同时,制度的制定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如在去年机关工作人员考核上,我们没有照搬过去的老做法,也没有简单地“移植”其他兄弟单位的成熟经验,而是经过对我办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借鉴外单位好的经验做法,针对我办人员编制员额少、随机性工作多等特点,实行了述职、评议和量化考核的制度,对于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是要立足于制度创新。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民主法治要求,权威诚信、公正公平、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现代新型政府,必须在制度上有所创新。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创新的需要,我们建立了“诸葛亮会”制度,凡重大活动前,召集有关人员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以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金点子”档案,对全办重要工作,在全办范围内征集开展活动、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对被采纳的“金点子”视情进行奖励,并在机关各类评比中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以达到开阔思路、相互启发、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是要有保证制度严格执行的保障机制。我们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都坚持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在要求一般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的同时,要求领导要带头执行。对于违反制度造成工作损失的,我们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对分管领导也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同时我们对各项工作,都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明确质量与要求。如为抓好干部理论学习,我们坚持把干部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去年底在对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的基础上,对理论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了等次评定,并把理论学习等次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调动了大家学习的自觉性。几年来,我们实行了岗位责任管理、工作讲评、谈话提醒、量化测评考核等项制度,都极大地调动了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六是要建立制度执行的反馈机制。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必须要有一定的反馈渠道和途径,根据反馈情况,对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以达到制度实施的最佳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制定了《政务公开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办事程序、服务标准、办事结果、工作纪律,并通过文档服务中心和新闻媒体等渠道,将有关工作内容对外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及干部交流、考核、奖惩等情况全部对内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向全办通报,干部考核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使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我们体会,机关制度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制度设计、实施与监督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只有适应法制化社会需要,把政府机关自身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政府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于抓好制度建设提高机关行政效率的几点思考》
第四篇:园林绿化局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管理效能
园林绿化局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管理效能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中心城区绿化升级,旗园林绿化局在认真对照检查,扎实抓好整改工作的基础上,健全管理工作制度,强化监督机制,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完善制度,规范建设管理行为
1、运用完善的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在原有《乌审旗园林绿化局行政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乌审旗园林绿化局“三重一大”》等10多项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管理人员《考核评分标准》,签订了《岗位责任状》,并制定了建设工程项目验收流程、设计变更流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各项程序、各个环节都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
2、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进行招投标。不准无故干扰正常的招投标活动,杜绝无故分标拆标现象和违规招标。严格把关,出现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3、严格按程序办理工程变更事项。隐蔽工程须由施工单位书面申报,实行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现场签证。工程变更必须经监理单位、管理科室、设计部门、分管领导等按程序核实、审批后方可实施,不得随意进行工程变更或变相增加工程项目及提高造价。
4、严格按照程序验收工程。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供合格的竣工资料后,局项目办负责签字盖章手续。由
重点项目办、审计局、建设局、园林绿化局等有关人员进行
综合验收,验收后及时会签工程验收合格表,办理竣工验收
手续。
二、强化监督,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1、完善政务公开。将园林绿化局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监督办法等在局办公场所显著的地方
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明确岗位职责。各项目建设由分管领导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等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
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3、加强项目论证。凡重大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都认真
组织专家反复论证、评审,力求达到最优化、最节约,避免
因盲目实施造成资源浪费。
4、开展明查暗访。局作风建设督查小组不定期深入工地,从工程开工至竣工,实行项目全程监督。
5、接受群众监督。为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公布投
诉电话——7216085,认真听取社会各届对工程实施的意见
和建议,依法依纪处理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的行为。
(敖利平)
第五篇: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改善投资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最近,xxxx在在本系统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建设,该活动是局党委贯彻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大举措,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措施,是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认真贯彻和深入开展这一活动,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建设,使我增强创新和服务意识,发扬清简务本,提升服务水平,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对我工作的束缚,革除陈规陋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正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改革和发展上来,集中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集中到对人民群众负责上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已是我们80后的重要职责,在不断完善作风建设,提升行政效率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投入环境,有利于促进投资主体的潜能得到有效释放,充分发挥社会个体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下,区域经济的竞争,不仅仅是区位优势和政策的竞争,更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国际经验表明,经济环境在整个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发达地区经济建设的实践也证明:环境建设尤其是软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是改善投资环境、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环境已成为决定资金、人才、项目等流向的主要因素,成为地区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必须努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要靠我们大家公同努力,每人献出自己的一点爱,一点支持,一点关心,中国13亿人民营造出来的就是一个可观的环境。
局党委通过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建设,是检验我们干部作风和机关服务水平的成果,是提高区域竞争力,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总之,我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服务理念,更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