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实习
地质填图实习日程安排
8月5号,学生返校,统计人数,打印指导书,准备买票事宜;
8月6号上午,实习动员会,参与人员:院领导,指导老师
8月6号下午,学生整理用品,预习指导书!
8月7号,授课:
实习区域地质概况(8:30-9:30):
实习区地层及岩石类型、剖面图测量(9:50-11:20):实习区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类型、地质填图方法(14:50-16:20)
8月8号学生整理资料,准备好物品
8月9号,乘车去!
8月10-8月13:踏勘,共设四条路线;按大组进行。
8月14号,整理资料,休息,按班级组织。
8月15-8月17:剖面测量(每组测量2条剖面),并整理资料,绘制剖面图,按小组进行,剖面图人手一份。
8月18号,休息,自由安排
8月19号-8月23号: 地质填图,分小组进行。资料整理,绘制地质图。
8月24号,修整,汇总所有资料,查缺补漏!
8月25号返校。
第二篇:地质实习
前言: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包括三区四县: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我们的重点实习地方是石门寨地区(习惯上称为柳江盆地),此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km处﹔秦皇岛、山海关及北戴河三区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渤海海滨,是实习的辅助地区。
交通图片
柳江盆地的得名地点——柳江村位于石门寨西南4km处,盆地的北、东、西三面由晚太古绥中花冈片麻岩(已发生区域变质作用为花岗片麻岩)和燕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盆地内部为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主要水系。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最高山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的南刁部落,海拔为70m左右。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陡坡底地形,海拔躲在200——300之间,山峰多在400以上;东部山区山峰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式砾石堆积,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河流地貌发育,总的地形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临海地带长约50km,海岸地貌发育,侵蚀与堆积型海岸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大石河和汤河是区内主要河流,形成许多流水地貌。
柳江盆地与1995年5月北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与2001年12月20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河北省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由柳江盆地地质景观区,祖山、燕塞湖、角山长寿山地质地貌景观区和长城人文历史景观区三部分组成,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统的制造工业有全国闻名的耀华玻璃、山海关桥梁厂;新兴的工业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探明的矿物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石等;未探明的矿物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等。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豆类等;果树品种也比较多。
秦皇岛地区具有齐全的地层露头、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型、多样的地质矿产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地质实习基地之一。实习路线分布西到昌黎县的七里海,东大长寿山,北至义院口,南至渤海之滨,大部分路线分布在石门寨。
区域地层:
第三篇:地质实习
地质实习
一.实习目的:对各种岩石有个具体的认识,对一些地质作用有个初步的了解以及明白一些不良地质条件对施工建设的影响。二.实习内容:
概要:实习分为三天,每天都是一条不同特征的海滨路线,第一天是望海寺海滨路线,第二天是龙回头海滨路线,第三天是台里海滨路线。详细:
1.望海寺海滨路线(常州沟组沉积岩,海岸线地质作用,沉积岩层理构造)
1)老师带我们来到一个岩石风化严重,坡顶岩石凸出且存在大量裂缝,极易发生崩塌的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山崖下面。
崩塌的定义:在陡峻的山坡以及海河湖的高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崩落的现象。
崩塌的防治措施:养护人员要定期巡查现场,提前清楚可能发生的危险,小型:钢钎撬落
大型:爆破
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这种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铁路工程中较为常用。
拦截:对于仅在雨后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等。
支挡:在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
崩塌的外界激发条件:
1、降雨(裂缝间的胶结物被冲刷掉,从而减弱岩土的粘结)。
2、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坡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水冲刷: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5、另外冻胀、昼夜温差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
2)接下来老师将我们的视线引到了一个小山包上,该处右上角红色岩石为斑状花岗岩,中间为辉绿岩岩脉,左下角为沉积岩,常州组砂岩,该处多种岩石相互接触,说明至少有两次岩浆活动。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
沉积岩的定义: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是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
层理构造的类型:有水平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状层理。
按厚度可划分为:块状层理、巨厚层理、厚层理、中厚层理、薄层理、微层理
层理构造是野外识别沉积岩的最主要方法。3)海岸线的地质作用 :海水长期冲刷造成的
2.龙回头海滨路线
(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及陆相沉积岩石、海岸带地质作用)1)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海蚀壁龛现象。
海蚀壁龛现象:海岸受波浪及其挟带的岩屑的冲蚀和掏蚀所形成的面向海方的凹穴叫做海蚀穴。其中,深度较大者称“海蚀洞”。因波浪对海岸的冲蚀作用主要集中在海面与陆地接触处,故海蚀穴沿海平面或在海蚀崖坡脚处呈断续分布。在较松软的岩石构成的海岸,发育不明显;在较坚硬的岩石构成的海岸,则发育良好。在水平节理及抗蚀较弱的岩层部位,海蚀洞穴非常发育,深度可达数十米。通常又把这些凹穴细分为海蚀洞或海蚀穴及浪蚀壁龛。其中深度大于宽度的称“海蚀穴”或“海蚀洞”;深度小于宽度的称“海蚀壁龛”。
海蚀壁龛高度不同说明古代不同时期海平面高度不同,气候变化导致。
2)右上角为砾岩,右下角(右图)有发黄条纹状辉绿岩脉,左下为绥中基地花岗岩,中间夹层为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的定义:如果一个地区沉积了一套岩层,之后有上升露出水面并遭受剥蚀,造成长时间的沉积间断,然后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即在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某一时期的地层,造成上、下地层时代的不连续。上、下地层之间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的上、下地层之间隔着一个大陆剥蚀面,这个面就叫不整合面。
3)在行进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然后指着下面右图的岩石,叫我们思考,看看有什么发现。之后点名叫人来回答。在这个回合中我们知道了 该处有两条辉绿岩脉,并且存在断层。该断层为平移断层,且断距不大。
断层:岩层或岩体在受力发生断裂变形时,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正断层,是指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指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
4)
白色条纹为石英,夹在花岗岩中。斜着的条纹为岩石中的裂缝,即节理。节理的定义: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5)
砾岩:砾岩是一种沉积岩,由从母岩上破碎下来的,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形成的岩石。其胶结物中常含有矿物,主要成分是硅铁钙和泥,分别呈白色,红色,黄色和土黄色。砾岩比较粗糙,可以见到明显的砾石。
路源砾岩通常是不带尖的,而断层带间的砾岩,也叫麋棱岩,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尖锐的,模棱两可,因此,可以根据岩石有没有带尖来判断断层带的存在与否,这对于施工建设有很大的意义。3.台里海滨路线:
在该路线中我们观察到岩性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岩性之间的切割关系,另外还观察了伟晶岩脉和细晶岩脉,海岸带的地质作用。在台里海滨观察的岩石有花岗岩,片麻岩,麋棱岩,观察到的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眼球状构造。1)
在以花岗岩为基底的变质岩(片麻岩)中存在纵横交错的岩脉,这些岩脉主要是伟晶岩脉和细晶岩脉。
细晶岩,酸性浅色岩石,是典型的细晶结构,几乎不含有深色的矿物,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
2)
眼球状构造,混合岩化过程中,外来物质沿着片状、片麻状岩石注入时形成眼球状的团块,断续分布,常有定向排列,眼球多为碱性长石组成,大小不一,有时晶形较好,呈卵形,长方形,有时眼球为长英质的长石,石英集合体所组成。
第四篇:地质实习
湘乡棋梓桥地区
地 质 实习报 告
第一章 前言
1.野外实习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一学期的工程地质学习,对地质和岩石矿物有了一些理论上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索学的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有亲身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2实习地点
湖南省湘乡市棋梓桥镇西面火车站
湖南省湘乡市潭市镇新乐村
湖南省湘乡市棋梓桥镇南方水泥厂 3实习时间
2011年10月22日—2011年10月24日 4实习的工作
系统的了解湘乡市棋梓桥镇的地形地貌,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完整的框架,进行了地质测量,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A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和描述
B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方位测量和野外岩层产状的测定)
C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D学会地质构造素描图的画法
E河流阶地等地质现象的识别
F了解实习区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引起变质的因素
G熟悉实习区地层的时代,岩性及化石
H初步分析实习区的构造现象及掌握野外识别方法
I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第二章 地层
概述
在本次地质实习的工程中,我们主要观察到了湘乡棋梓桥地区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等地区,此地区是湘潭市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地层全而且具有代表性并且发育较全,露头清楚,地质构造典型研究程度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棋梓桥的时代属泥盆纪晚期和石炭纪。分布于湖南境内。命名地点在湖南湘乡以西约35千米的棋梓桥。为浅海相沉积,为灰岩和泥质灰岩,共厚约300~400米。与下伏易家湾组呈整合接触。
泥盆纪
实习区棋梓桥镇该地层以灰黄色,黄褐色,灰红色,灰白色,灰黑色等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灰白色薄层—中薄层石英砂岩,粉砂岩,薄层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植物化石和孢子化石丰富,为整合接触。泥盆纪(距今4-3.6亿年前)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亿年前开始,延续了4000万年之久。可另分为三个时期-前泥盆纪时期(四亿零六百万至三亿八千七百万年前)、中泥盆纪时期(三亿八千七百万387至三亿七千四百万年前)、以及后泥盆纪时期(三亿七千四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由于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影响的结果,同时,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因此,泥盆纪时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古地理面貌与早古生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在泥盆纪里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兴起。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现代鱼类——硬骨鱼开始发展。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
石炭纪
实习区棋梓桥镇该地层的底部为黄褐色,紫红色铁锰质层;下部为深灰色页岩夹包层石英砂岩,中部是灰黄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粉砂岩,上部是杂色粉砂质页岩粉砂质页岩,泥岩;石英砂岩中斜层里发育;页岩,粉砂质页岩中波痕发育,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炭纪(Carboniferous),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又叫密西西比纪,三亿两千至三亿六千万前)、和后石炭纪(又叫宾夕法尼亚纪,两亿八千六百至三亿两千万年前)。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石炭纪是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因而古地理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气候分异现象又十分明显,北方古大陆为温暖潮湿的聚煤区,冈瓦纳大陆却为寒冷大陆冰川沉积环境。气候分带导致了动、植物地理分区的形成。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章 岩石
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组成的。岩石按其形成方式有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三大类,它们分别是岩浆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和变质作用的产物。地质作用的方式及发生的环境一方面影响着岩石的矿物组成;另一方面对岩石中矿物的形貌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起着控制作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是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
岩浆岩
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我们来到实习地点一棋梓桥镇西面火车站采石场。
该地区的主要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结晶粒状深成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石英通常呈圆形粒状,无色透明。长石有肉红色的钾长石和灰白色的斜长石,可见到发育良好的解理。云母为片状的黑云母,有时也有白云母,以及少量黑色长柱状普通角闪石。花岗岩具有多种颜色,而我们实习此处的花岗岩多为肉红色。颜色主要由长石的种类和颜色而定。花岗岩密度2.7g/cm3、致密坚硬,孔隙度小,强度大,是人们喜爱的建筑材料,尤其细粒均匀的花岗岩可以承载任何工程荷载。
变质岩
2010年10月23日上午,星期日,我们来到了潭市的新乐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板岩,如下图所示:
板岩属于变质岩,板岩是由泥质岩石经较浅的区域变质作用二形成。变晶矿物极细小,肉眼一般无法分辨,仅见板理面上具明显丝绢光泽。具变余泥质结构、板状结构。因具有沿板理劈开石板的特点,广泛用作建筑石料。
还发现有灰岩(Limestone),俗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沉积岩
2010年10月23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棋梓桥镇东西方向的南方水泥厂附近。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发现了石晶砂岩。如下图所示:
砂岩(sandstone)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砂岩是由碎屑沉积形成的,和生物沉积形成的如煤,以及化学沉积形成的如石膏、碧玉不同,碎屑可以是其他岩石或某些矿物晶体,胶结这些碎屑物质的可以是方解石、黏土或硅土,碎屑粒径在0.1—2毫米之间,粒径过小会形成片岩或页岩,过大会形成砾岩或角砾岩。
第四章 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岩石圈发生变形或发生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和节理。断层和节理又统称为断裂构造。我们在棋梓桥火车站附近观测到了断层和褶皱现象,在棋梓桥南方水泥厂附近观测到波痕、断层现象。
断层
2011年10月22日下午,我们来到棋梓桥火车站采石场附近以西150米,是一条以正断层性质为主的断层,断层走向东西273°,该断层构造行迹十分直观断层两盘灰岩被错开,断层带中发育断层角砾。地层序列不一致,西盘下降,东盘上升,故判断断层性质为逆断层。如下图所示:
2011年10月23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棋梓桥南方水泥厂附近,发现一断层,倾角54°,走向南北328°,倾向160°,地层沿走向不连续,断层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倾角明显不一致。如下图所示:
褶皱
2011年10月22日下午棋梓桥火车站附近发现褶皱,走向东西173°,呈起伏状,主体向东西两侧倾伏,倾角小,核部较紧闭,两翼产状不一致。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褶皱要素分为:核部,翼部,枢纽,轴面。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实习区为背斜。根据轴面产状,褶皱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实习区为直立褶皱。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褶皱的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所以公路,隧道工程和桥梁工程在褶皱核部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褶皱的翼部不同于核部,具有另一类工程地质问题。在褶皱两翼形成倾斜岩层容易造成顺层滑动。
节理
节理常见于沉积岩中,或见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或单独出现,或与褶皱断层相伴出现;或为张性节理、或为剪性节理。节理延伸或长或短,节理面或光滑或粗糙,发育阶步或反阶步,节理缝或呈空隙状,或填充有物质。
第五章 其他地质现象
其他地质现象包括风化作用、块体运动、岩脉、原生沉积构造,还有崩塌等。
崩塌
2011年10月23日,星期日,地点潭市新乐村。观测到有可能发生崩塌的岩体。如下图所示: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崩塌形成的条件:1多发生在斜坡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多介于55°—75°之间)坡面凹凸不平,且上坡下缓,高而陡的斜坡上。2岩性条件:坚硬厚层状的岩石。3地质构造条件:节理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和山坡倾向一致,同时倾角小于山坡的坡角,这时易发生崩塌。
我国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这种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铁路工程中较为常用。
2拦截。对于仅在雨后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钢钎及纲丝等编制钢轨或钢钎棚栏来栏截这些措施,也常用于铁路工程。
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5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
河流阶地
2011年10月23日下午,我们一组来到棋梓桥南方水泥厂附近,在一座石拱桥上观测到小型的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构造运动与河流的侵蚀、沉积作用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③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④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代学的方法研究阶地的级数、结构、年代、成因、分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波痕
2011年10月23日下午,地点:南方水泥厂东边800m,发现波痕。如下图所示: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
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风化壳
2011年10月23上午,地点:潭市新乐村;发现风化壳。走向:东西260°。主要成分:板岩。图片如下图所示: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第六章 结束语
10月22-10月24日我们路桥专业进行地质实习,在为期三天的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刺激而艰辛的印象。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三天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实习实在湘乡棋梓桥镇一带,通过实习让我了解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矿产资源以及地质历史。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罗盘,并用罗盘测量了不同地层的倾向、倾角、走向,亲自观察了背斜、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让我对地质现象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
这次地质实习我们以班位为单位,两个人一组,在田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每天的野外实习我都积极的完成田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虚度光阴,每个测量点我都积极的观察,测量产状,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求教,力争做到当场理解。实习的过程中不论是同学和同学,还是同学和老师之间都相处十分融洽,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老师也细心的讲解,在归来的途中老师也和我们打成一片,使跟随田老师的的学生一路上笑语连连,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身心放松,让人真正体会到原来地质实习也不是完全索然无味的工作,反倒是其乐融融。
实习是结束了,但是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获得的经验以及毅力的磨练都将一直伴随着我、影响着我、伴我开拓进取。
感谢本次实习带给我的一切,这次实习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第五篇:2010地质实习报告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2010/9/11
郑敏05108436 在短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实地参观了 工地实际地质情况,观看了工程地质学的相关影像,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河西工地参观
2010.09.08
任何建筑物都建在地层上,因此,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底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底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地基基础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之一。
做工程地质研究,首先要勘查。通过工程地质勘察,以取得有关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资料并进行工程地质论证。我们到河西工地时,地质勘查人员正在取土样采集和勘察。
地质勘查根据设计要求考察地基。工地上已经有一个钻孔,钻孔附近有取出来的土样,有的呈黑色,有的为深褐色,有的为黄色,还有白色的土。除了色泽,土样还有结构上的差异:有的含沙量高,黏着性差;有的硬度比较高,刚度比较大;有的黏着性很高,偏软。挖出来的土明显能看出分层,说明它们的可松性与粘性、渗透性等是不同的。勘察人员用专门的钻孔机器深入到地下30多米处取土样分析,然后靠水压把土样带到地面,供分析参考。据说大的建筑地基勘测要深入到地下数百米。我们看到的机器最深可以打到地下150多米。不远处有一套钻孔设备在发出“突突突突”的声音,机器顶端还冒着黑烟,它的动力性很足,设备被不断地击向土层中。
现场勘测的踩点是根据工地的坐标系来定位的。取出的土样首先由现场的技术人员初步判断和鉴定,然后精取,到实验室通过仪器分析而得出勘测的结果。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由于是雨后,工地很泥泞,土中含水量比较大,这更容易比较出土质的差别,同时,施工人员告诉我们说这样的天气对地基施工不是十分有利的环境。
地质博物馆参观
2010.09.10
9月10日上午我们首先参观了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珠江路700号,原名地质矿产陈列馆,前身是1913 年成立于北京的工商部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迄今已有 70 多年历史。它有着悠久显赫的历史。
南京地质博物馆分为新馆和旧馆,我们首先进入的是新馆。甫一进馆,我们就看到了一具巨大的恐龙化石,周围辅以很多模拟的自然环境的石头、树林之类的风景。正当我们惊叹于化石的庞大体积与栩栩如生时,博物馆的解说人员告诉我们说这句化石实际是仿真的。而反倒是旁边两具略小的恐龙全骨化石才是真实的。看着这些曾盘踞中生代的“大朋友”,原来真的就是这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生物,不禁感叹大自然生物进化的奇妙。
在新馆的二、三层,我们看到了一些精美的矿石、矿产资源。
在二楼的“中国石文化”展区,看到了各种精美的宝玉石在灯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辉,让人不禁感叹神州大地地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之广袤,物之丰腴,同时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味的视觉大餐。而各种文房石也并不逊色,砚台、镇纸石、印章……有的有着特殊的光泽,优点被雕刻成精美的图案,还有的则被加工成优美的图案。此外,各种各样的观赏石也异常吸引人眼球。这些天然开采出来的艺术品色彩缤纷,形状各异,却都有着惊人的美艳,赞叹之声此起彼伏。尤其令我惊叹的是有些以前在化学书上学过的感觉很平常的物质,如石英、萤石原来都可以如此美丽耀眼。
地质博物馆的新馆中有很多具有科普意义的寓教于乐的设备,如模拟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能看到地壳、地核等的构造,还能看到模拟岩浆从脚下流过。
在旧馆中主要是博物馆一些历史文献及杰出地质学家的介绍,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许多地质学发展的历史。我国的地质学发展经历了5个发展时期。1840~1910年,这段时间是我国地质
发展的萌芽阶段,地质学在古代的中国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因而在这一阶段,我们引进了大量西方的地质学知识和观点,地质学在我国开始萌芽。1911~1921年,这一段时期,辛亥革命胜利,科学、民主的观念开始为一部分人所接受,地质学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22~1936年,这是成长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协会成立,地质学人才的队伍开始壮大起来。1937~1949年是动荡的时期,国内外战争不断,地质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如此,不少地质学界的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岗位,地质学进一步发展。1949年以后就是新的发展时期了,由于国内环境稳定,国家的工作重点回到经济建设中来,地质学在这样的潮流下发展壮大,一大批优秀的地质学家开始涌现,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旧馆中也有许多精美的矿石展出,有的甚至比新馆中展出的矿石还要精美。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块紫水晶,它的体积很庞大,并且成色看上去很纯净,很原始。
古生物地史室展示的是地球形成以来,生物衍生繁殖、演化的历史。地球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刚开始地球上是没有生命的,直至35亿年前,地球上才开始出现生命: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生物。随着地球的演化,生物也在进化,植物由裸子植物演化成被子植物;动物由无脊椎演化成脊索、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由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哺乳类--灵长类,直至人类出现。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古生物博物馆参观
2010.09.10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的布置完全按照生物的进化顺序按照进化年代展出。跟随着解说老师,我们仿佛历经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整个过程。它向我们展示了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再现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揭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显示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同时启发和增进了我们对自然历史和生命进化的兴趣和认识。
首先馆里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关于澄江动物群的一些知识。澄江动物群特展厅包括澄江动物群大型地层剖面,澄江动物群景观复原图,奇虾等模型,海底景观隧道,反映澄江动物群生态的三维动画,放大镜展墙,复原图展墙,化石照片展墙等。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澄江生物群是世界上都十分著名的发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而这种生态群落之前我们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展墙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对人类起源的自己的认识,她认为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还有可能来自外太空。我们还观赏了生物的五界分类展墙,瓮安生物群展墙和展台,埃迪卡拉动物群展墙和展台等。在上楼之前我们看到了恐龙的大型骨架化石。这两只恐龙一个是剑龙,一个应该是马门溪龙。在后来我们又看到了关于恐龙的展厅,包括大型岩石地台,知识展台,恐龙景观箱,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生态模拟
2010 地质实习报告
岩石,展台。展示了以马门溪龙,沱江龙、禄丰龙和翼龙构成的群体造型。天空还有两只翼龙,据说是鸟类的祖先。在二楼我们看到的始祖鸟化石兼备恐龙与鸟类的特点,证实了这样的说法。
在上二楼的路上是展示南京地区震旦系-侏罗系地层的仿真岩层剖面,其中镶有许多南京地区的化石。我们还观看了石藻的圆形展厅,内设显微镜、投影仪。菊石展台,展示震旦纪到第四纪的代表性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大观展墙,展示十一个门类的化石。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的模型景观、大型喷绘画与展台、展墙。恐龙时代的海洋的大型模型景观,展台等。最后观看的是南京直立人的大型溶洞,南京直立人头骨模型和其它古人类头骨复原模型以及与南京直立人共生的展示,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南京直立人在人类演化历史上的地位。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2010短学期地质实习,不仅学到了与专业课有关的地质基础知识,还扩充了许多地球进化演变的知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我觉得着实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