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三国中的父与子(本站推荐)
论三国中的父与子
周亮
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与子,好像两面镜子,互相对照。俗话还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在三国中,似乎龙凤之子并不尽是龙与凤,有的串了种,成了老鼠。今天我就想谈谈三国中的父与子。
串种串得最厉害的,我觉得无疑是刘禅。俗话再说的好:老子英雄,儿子好汉。刘禅他老子刘备当年可是天下英雄,他说自己在英雄榜上排老二,也没几个人敢说自己是老大的。就当曹操无敌于天下而刘备落魄地寄宿于其门下混口饭吃之时,曹操就已断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我们知道,曹操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肯定没学过英文,不知英文中为体现尊重总是“You and me”,而中文总是“我和你”。此处曹操将刘备列在自己之前,可见曹操对刘备评价之高。但不知为何儿,如此英雄的老子,是如何生出如此狗熊的儿子?为了找出原因,我们来回顾一下刘禅的出生与成长过程。
首先,看阿斗出生的场景:是夜,…P196。这是何等壮观的出生景象,可生出来的这个叫song包却令人大跌眼镜,所以我不禁怀疑县衙屋上叫的不是白鹤,是乌鸦,甘夫人吞下的不是北斗,是扫把星。但总体来看,刘禅出生时是没大问题的,既不是早产儿,也不是畸形儿,说不定还保留有刘备的基因,既然先天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就要从后来发展来看。
其次,刘禅出生的不是时候,刘备那时仅过着有一亩三分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饱生活,甚至还时不时遭人恐吓(主要来自曹操,还有蔡瑁)。被打得东奔西走,没怎么消停,没抓好教育工作,所以刘禅输在了“起跑线”上。再加上刘备手头人才极度缺乏,庞统死后,能搬上台面的、学识渊博的就只有诸葛亮,但诸葛亮不时超人,也不会分身。刘备死前,他主要任务是帮刘备打天下、守天下、治天下;刘备死后,虽将刘禅托付与诸葛亮,但我觉得他实在像某逊敏那样空有满腹才华,却不会教授给学生,且诸葛老师犯了一个极大错误——遇到难题,他不是先让刘禅同学独立思考,而是每每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这使得刘同学养成了好吃懒做、懒于思考的坏习惯。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者,刘禅生于忧患之中,他老子刘备都朝不保夕,必要时还拿他来摔摔打打收买人心,可他大了以后,直接从刘备手中接过蜀汉的枪,并将之全部重量压在诸葛老师身上。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治国的要领艰辛岂是刘禅这个无脑儿所能领会?他所会的是如何享乐、如何挥霍。从中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再富不能富孩子。
我觉得在对下一代教育与选择接班人方面,曹操无疑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首先,他注重对儿子的“吃苦教育”。无论是其早期接班人曹昂,还是曹昂死后的第二代接班人曹丕,都将他们带在身边,不论是是商讨国事,还是出生入死。我们知道,曹操的长子曹昂之于曹操出兵征讨宛城之时,可比狐狸还精的曹操并没有“吸取教训”,出兵消灭袁绍时,由将曹丕带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曹操深知温室中的花朵虽娇艳却经不起风雨,所以,这就是曹操选择让曹丕而不是文采斐然的曹昂来继位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我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对各位和袁老师有所帮助。
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第二篇:父与子读后心得
《父与子》读后心得
这是一本选材于家庭故事的漫画,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是一对世界著名的欢喜冤家。虽然这本书里没有文字,但其有趣的漫画,却让人更懂得了漫画的内容。
父与子,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他们那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
书中的父亲就是孩子的陪伴,让读者爱上了这个父亲。我觉得对待孩子也应该像这位父亲一样,既是老师,又应该是孩子的伙伴。在课堂中,老师的角色就应该是引导者,遇到孩子不明白的地方就应该是以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第三篇:《父与子》推荐理由
《父与子》是一部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连环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卡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是一些父与子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温馨的小互动,且带有一定现实色彩。
漫画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表露刻画的如此纯真,漫溢着暖暖的人情味。由于一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使得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一直没有改变。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美好的品质,所以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快乐生活: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父亲和儿子的故事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表现的内容又是人类最无私的亲情。
第四篇:《父与子》读后感
《父与子》读后感
漫画大师矣.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这本深受大家喜爱的连环画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无言地流露出纯真的感情.在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中,有一位童心未泯的父亲。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完全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一双圆圆的眼睛里,长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我一看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就会想起著名的滑稽演员“憨豆”先生。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他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他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唯独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乐的童年和巨大的空间。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是一篇名为《引人入深的书》的漫画: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去找儿子。父亲打开了儿子的房门,发现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一本书。儿子一看到父亲便应着他的要求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数一数吧: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
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把思想摆在了书里,边看还边在地板上飞快地挥几下脚,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
幽默搞笑的一个个故事,让我废寝忘食,书中的父与子其实就是卜劳恩与他的儿子,而书里描绘的故事也就是卜劳恩父子之间的故事.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作者用画笔画出了一个个父亲与儿子的幽默
小故事,让读者感受到纯真的父子之情。读了《父与子》这本书我觉得其实,父与子原本就是一个人,儿子是父亲的裂变,儿子是做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的委托人。儿子会为有一个成功的父亲而自豪,父亲会为有一个成功的儿子而骄傲!
第五篇:《父与子》读后感
《父与子》讲述了一个贫苦家庭父亲与儿子的争执不休。文中的父亲就如一根铁索,牢牢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不容丝毫的喘气,即使是再多的自己的部队,他也不允许从儿子嘴里蹦出半句对他不好的话;但他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为愁苦的日子白了头,却自己从不倾诉,他将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受尽了社会上的白眼,吃了别人上下八辈子吃过的苦……
这不由让我想起我的父亲。
兴许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我和父亲。我总是与父亲争执,但最终落泪的总是我,他总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压制我,尽管是他的部队。他的自以为是有时令我很反感,随便地说上一句,换回的就是一顿臭骂,甚至和我动手。我在家开始变得少言寡语,有时看到父母就避而绕之,尽量地在他们面前少说一句话,少做一个动作,以免惹来麻烦。甚至我有时看到父亲便心头一颤,不知所措。因此,我常常在父亲的背后恶狠狠地顶上一眼,以消心头之气。
不,父亲以前不是这样的,他是关爱我的,可爱的,幽默的,眨眼间,全不见了,我是生活在梦幻还是现实,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仔细一想,似乎源头应该在两年前,父亲有了第二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妹妹。于是,我将所有的仇恨都怪哉幼小无知的妹妹头上,但妹妹又是那样的天真烂漫和可爱,视仇恨靠近她时又消失了,一干二净,对妹妹,更多是宠爱。
但是父亲对妹妹表面看来关爱倍加,但也不是非常仔细:妹妹出生四个月便被他剪指甲剪了一块皮。他一个人独自下楼,随后便是妹妹从楼上滚下来。此类事太多了,但父亲似乎不以为然,认为小孩摔摔没事,便笑笑而过。我真想破口大骂,但能怎样。在多也无济于事。
今天,父亲没回来,已经8点了,他已开车出近5个小时了,就我和妹妹在家,我心中泛起莫名的不安。文章《父与子》的结局就以泛起出车祸而死,儿子大声呼唤,破口大骂也不能是父亲在站起来指着他的鼻子来批评他了……儿子连着几天陷入恐慌,失去父亲怎么办,以后怎么办……儿子心在不安也只能默默承受。父亲死了,儿子的梦也没有了。这是在一个箱子中,儿子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又一次嚎啕大哭。我突然想父亲会不会,哦!不可能。我焦急地等待着,看着娱乐节目,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我那时似乎已经失去了父亲。怎么办,万一失去父亲怎么办,随着又是一阵胡思乱想。猛然间,我想起了父亲的一句话,一句反反复复的话:“你是高中生,是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人,你以为像你这样以后就能立足于社会,社会很复杂,我不会再惯着你,你要学会被批评,被打击,被痛骂,然后再站起来。”我开始敲脑袋,正如文中的儿子那样后悔,为什么不多理解一下父亲,他的心血全部浇灌在我们身上,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击碎他们的心。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家长的弱点,便是孩子,当被孩子反驳时,便会缺少思考地怪罪孩子,因为他们怕孩子看不见他们的辛酸。枉读多年圣贤书,我从来没有看到父亲的好处,心中总是刻着父亲的错误,总盼着有一天能飞出去,我错了。错误是片面的,看背后:父亲总是抱着妈妈,生怕在出现意外,桌上有补锌的,补钙的;楼梯上钉上了门,记住关门封锁楼梯。冬天要来了,父亲一个人驱车为全家人买衣服。每次知道自己太过分,便买我最爱吃的菜亲自下厨……这些呢?为什么,我从未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