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初见》观后感
《初见》观后感
看了《初见》,感慨良久。在成都很多人忙碌着,公交车爆满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没日没夜地穿梭着。看旅人过往,兀自穿行在人群里是孤寂的,曾经的守护已经逝去在另一个世界。越是阳光明媚,记忆越不清晰,越是不真实。仿佛脱胎去了,一切轮转,我也变得不是我了,记忆又模糊起来,记忆着的又似别人的事情,而自己却不知所踪了。于是喜欢阴霾天气,人和气候呼应,就好浑噩了。周遭之事却如剧场,自己上演的好像别人的故事,谢幕之后如同道具一般闲置站立,仿佛又到了另一个世界,不断重复着庄生和蝴蝶的旧例。造化偶尔慷慨赐予回头机会时,瞥到的却是许多人和我一样,一样如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光华就这样过去,我们如同从门缝射来的一缕阳光照出的斑驳尘埃,浮浮沉沉。虽然想念你们,而大家都被运命的洪流淹没,一样悲欢逐逝波,初见过往,没有重逢。在玩躲猫猫游戏之时见到的人,可能也是初见,长大以后,却不再有躲猫猫时的群体,只有一个人的战斗。在这个路上有人不肯睡去地坚持,为了所谓的一些东西寻觅着,不肯妥协于消磨。时间又是造物主赐予的最有力的麻醉,帮我们抚平伤痛,而中国的脊梁们却是奋发于自己的运命,团队于自己的伙伴,以坚强的意志和博大的爱,孩子似的爱着想念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他们总是以团体的方式出现,在他们周围总是充满着欢乐自在和感动,正是有了他们才让我们于渺茫中看到了希望,在内心涌动的感激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挚爱,感受到人生是美丽的。
第二篇:静电影《初见》之《停滞的时光》观后感
静电影《初见》之《停滞的时光》观后感
——写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点开这部电影,才明白什么叫静电影,原来是以静止的照片配以音乐、声响、话语以及光影,制作成的电影。
很多人都批评电影第一部分《停滞的时光》。首先,若是这个是故事的叙述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就会呈现出一个微电影应有的效果。所以许多人因此诟病这个本应在30分钟内讲完的故事,硬是以缓慢的步调拉成了80多分钟的冗余和单薄,以掩盖编剧细节处理的无力。其次,人们认为任何一个正常理智的人,都会想的到主人公的阿婆等不了那么久的时间,以至于后面对着阿婆所埋在的坟山恸哭都是自找的。此外,有人觉得静电影原来就是幻灯片的连播,以及主人公用那字正腔圆的温柔男声来独白,没突出电影所想要的真实感。
同时,不少人也认为这部电影能从2000部试验片中脱颖从出,是有其独特之处的,正如电影欲表达的那种远离亲人外出独闯的歉疚和回不去的故乡与乡愁。在这里,我不想对《停滞的时光》的电影表现手法、编导的语言理解、艺术内涵和美感做任何评价,我只是想表达,想说说我的观影感受。当然,我也坚持一个观点:既然一部影片要拍出来给公众欣赏,它就必须得要接受公众的批评、质疑,否则你不如不公布,或者干脆注明这是拍给私人看的。
一部电影,甚至其他所有的艺术类型(包括文学艺术、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等等),能够成为公众的、现实的,必须引起人们心中情感的共鸣,让人们心中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从那实象中体会到虚化的内在的思想,即所谓“万趣融与深思”“化景物为情思”。在《停滞的时光》中,那些带着80后特有的孩童记忆的画面,确实通过可描写的东西触碰到了不可描写的东西,通过意象的活动化激发了想象力,把美感和对生命的感悟呈露于眼前。一些人被电影的清新和纯真所感动落泪,我虽没有如此,或许是我早已见惯这些煽情的画面而麻木得僵硬了,但还是勾起了我童年时的那些尤新的回忆,于是我快速记下了这些已快成片段、碎片的印象。
随着轻盈的吉他声,和主人公的独白,伴着大山深林的葱郁、溪水的潺潺、鸟声的婉转,一幅闲适的乡村生活跃然眼前。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以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想象画面在脑神经和神经元的高速工作下被给予心灵。
稻田青绿时,一条条田埂上丛丛桑树子上青色、红色、紫色的桑泡儿,小伙伴儿们嬉笑地采摘这些或酸或甜的果儿,手上、嘴上、甚至是衣服上都被染上了绛紫色。刺泡儿则是长在山坡上,酸酸甜甜的滋味,让幼时的我们冒着危险爬到山崖边,采撷这些晶莹透红的果子。还有硕大的黄桷树秋天结出的酸涩的小果子,或是草丛里羊奶子似的甜果,以及在山崖上挖丝茅草的根茎,搞得自己浑身脏兮兮得,就为尝一下那甘甜。我还是在用语言描述这些场景了,还是纯粹展现观影时的瞬间片段吧。
爬树去捉天牛,跑树根捉被啃烂了的树根里的甲甲虫,在雨后花椒树下逮蜗牛,在河沟里摸鱼、捉螃蟹,捉夏雨过后田埂上出来透气的泥鳅,用针织线绑上蚯蚓或是螺丝肉来吊小虾子,还有在荷塘里摸螺丝,捞蚌壳。插秧灌水时,抓那些土狗儿。在红苕地里,捉那些绿色硕大的蟋蟀、黑色短小的蛐蛐。用木签捅在黄土泥墙的小洞里住的那些蜜蜂。唯一一次捅掉燕子窝,结果最后小燕子还是没养活,我自责、内疚,再也不去捅鸟窝了。
在外婆家用大盆子,光着屁股洗澡。在老屋的坝子里用高脚板凳当桌子写作业。和外婆睡泥巴瓦房里的大木床,早晨听鸡叫犬吠,然后外婆去河边洗衣服,我们几个就去打水仗,下午去深山里捡柴火,偶尔发现个野生大黄南瓜,则高兴得不得了。夜晚烧渣滓,看竹树被映照成铁树银花,看深邃的夜空里那些星星,找北斗七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猎户座、天鹅座。
偷盗的事儿也少干。远涉山丘,沿路偷人家屋后的橘子,结果被人家的狗追了一座山那么远。在山下,偷人家青色的李子。在荷塘边假装玩水,然后偷人家的莲子。打谷子的时候,舅舅们踢人家的枣树,那大小不一,青红夹杂的枣子顿时如雨点铿铿地落在阳沟里。在山谷底偷人家白嫩的玉米回家在沼气上煮,结果还让某人手被割除血了。在山上沙土里,挖人家的红苕,然后再用土给人家埋好,就地找黄桷树叶来烧红苕,我总是当烧火师傅。在烈士墓前,煮豌豆尖汤。在山崖的松树林下烤香肠,某人的香肠还被烧断棒子,掉到了火堆里。
放学回家,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蓝精灵》《葫芦娃》。和小伙伴们弹玻璃球,扇翻翻儿,打包子。在学校操场滚铁环,在晒谷子的大坝子里坐用钢珠加木板做的滑滑板。1998年的夏天,全家集体看《还珠格格》。
珍惜时光,珍惜每一个人,珍惜生命的感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种静电影不可能在影院上影,只有在网络已经普及的今天,才能生存,才能表现自己是活生生的生命,表现自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
主人公的家在川南,我家也在川南,只不过我家乡在丘陵中,交通也还算通畅。没有那种大山里的青山绿水,但我去过大山里过暑假,在二姨婆家里。走在山腰的黄沙路上,云雾弥漫,偶见对山鬼魅的身影,下面是迷蒙的深渊。山上长着许许多多的油茶树,山谷里是高地起伏的稻田,喝的是甘洌的山泉水,夏天阳光压枝的天气,瓦屋里也照样凉爽宜人。我和表兄弟姐妹们就满山遍野里跑,去烈马山,爬猫耳洞,竹下捉竹子虫,山泉边打水仗。
电影中,静止的照片,通过光影、花落、声响、表情捕捉的精细,特别是主人公回到家乡,推开阿婆家大门的刹那,声音的静止,一种悲凉和静默的气氛,绕上心头,印证着观影人心中的猜想:阿婆早已不在人世了,她是经不住岁月那无情的催促的啊。主人公在荒野的坟山中悲苦地嚎叫,配上野地里栖鸟地哀啼,和眷恋青春的乐曲,以及一个人生活的阿婆心中有着的那份关切和挂念(我也不知道阿婆的名字,为何会这样?)。这个影片的高潮就在这点点滴滴的回忆中,在这与阿婆共同生活的泛黄的记忆中,感伤的歌声(忧伤的吉他曲调)中,与山坟的青郁,阿婆所埋在的坟山的冷冷清清的转换中,情感也浓到了最深处,深到那颗隐匿的内心,催人泪下。
“我”怀念那曲折坎坷的山路,回忆一段回不去的时光。唯念阿婆临终还为“我”珍藏的小木匣,里面装着“我”童年最爱的玩物,“我”把弄着这些玩物,看见的是阿婆那深切的关怀,关怀“我”这个与她相依为命的不能割舍的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却回不来的,却永远的在心里的,心里有“我”和阿婆。这里是座小镇,大山里的小镇,只有安详是属于它的,谁的故事又会在这里开始呢?
第三篇:2012电影观后感
篇一:2012电影观后感
2012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不仅让我了解到海啸的疯狂,地震的危险,灾难的残酷,灾难的来临是人们无法抗拒的,我知道了生命是自己争取的,走对一步就可以活下来,走错一步后悔一生。
海啸扑面而来,在睡梦中的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地震会让坚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车子一转眼已经没有,火山爆发有一个个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这时钱已无用,生命可贵。
在电影里男主人公是杰克逊,很勇敢,在大家准备关方舟的大门时,有一个东西被卡在了门边,如果门关不上,就无法开启防预措施,这样的话,人们就全部没有希望,但杰克逊为了大家能活下来,冒险去了方舟门边,查看出了问题,发现有一块黄色铁卡在门上,杰克逊使劲往外拨,在这时方舟已经靠近冰川,如果在这时再关不上方舟的门,大家都会没有活不来的希望,时间紧迫,经过努力,杰克逊终于拿掉了这个黄色的铁块,大家得救了!美国总统不上方舟,他愿意和人们一起离去,等待着地震、海啸的来临!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有智慧,团结不懈地共同努力,就会有奇迹发生,光明就会来临!
篇二:2012电影观后感
前几天与老公一起去看了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故事其实很简单,说得是玛雅预言家早就预言到到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唯一的逃生办法是通过“诺亚方舟”。
贯穿这部影片主题有三个方面:
一、地球真的已经不堪重负了,地球的生命并不是无极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维护,爱护和保护。
二、影片把人性的光辉发挥到极致,当各国首脑去中国乘诺亚方舟逃生时,美国总统选择与他们的国民在一起,不管这部影片是否美化成分,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这是我们社会所需要提倡的,也是人类所追求的。
三、告诉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珍惜生活给与的一切,要懂得谦让,包容和感恩。
第四篇:电影观后感
《派饭》观后感
看我这个电影后第一感觉就是没有现代电影的炫丽和视觉冲击,但是后来细细品味却有另一番感触。它真实的反映了另一种感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朴素感情,虽然全篇没有很明显的说着“老师我爱你的”台词但是人物之间所流露出的那份无法言语的爱是难以表达的,一个老师在一个艰苦的农村里一住就是三十年多么漫长的岁月。
放弃了青春的华丽和自由,只为了教育!
放弃了远在城市的妻儿,只为了农村孩子的未来!
放弃了一个可以高职的工作,只为了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在哪儿都是教育!
这样的片子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在现在大多数的学生们早已忘记了那份感恩的心。弥留在身边的是现代都市的繁华和玩闹,上课也只是为了交差了事却忘记了老师们日以继夜的付出!同时也放映了当代的某些老师吃不了苦受不了艰苦环境的现状,为了能有高薪的工作从而放弃了那些渴望读书上学的孩子们。这些问题让我们反思和自问,那些在艰苦的地方渴望读书孩子们在做着些什么只是简单的在家里做着粗重的农活吗?不是的„„他们也渴望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上学读书,以后过上好日子让父母高兴感谢他们艰辛的付出!
电影里相亲们把给老师送饭作为是一种荣誉和光荣,他们把教书先生作为自己的亲人和灵魂没有老师到自己家里来吃饭就不踏实没有老师到自己家里吃饭学生们就想办法—逃课!在过年的时候为了能让老师到自己家里来吃饭早早的就去“抢”老师,这是农村人的淳朴,这是乡村孩子对老师的那份感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学子对于老师的情。
身为学子,似乎可以明白这种深情,然而,却往往忽略了另一角色:家长。
电影《派饭》的情节应该是简而明的,其所要表现的,想必就是家长与学子对于“老师”这一特殊的角色的深厚的情感。
荀子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句貌似客套的场面话,没有老师,就不会存在学子;不会知道如何一撇一捺可以写成人;道德、规范更是无从说起。虽然自己讲这些话时也感觉太过于老套,然无可置否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影片中,老师从来都是赶往学生家中吃饭的,这也是我对“派饭”的理解。然而,教育局突然下达通知:所有老师自通知下达日起,只得在学校就餐,不得再去学生家中。为此,教育局还为学校分派了一位厨师。
这似乎是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在我看来,老师不去学生家中吃饭,似乎还给学生家中减去了不少麻烦。但不久我便发现我错了,故事的发展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突然的变动使得原本平静的小村庄躁动不安起来。大家纷纷开始猜疑,究竟为何老师不再来到自己家中。当事情真相揭开之后,理所当然的,大家将矛头齐刷刷的指向新来的厨师。于是乎,笑话与误会便如影而至。
第一回合:学生“大打出手”,砸了厨师的炊灶。无奈。第二回合:学生对炊灶做手脚,于是满屋黑烟缭绕,熏得大厨满脸炭黑。无奈。第三回合:学生家长送餐到校,大厨手艺无人欣赏。无奈。第四回合:家长到校连哄带骗、连拖带拽,把老师请到家中......其实我还是不大明白的:教育局为老师分派了专职的厨师为老师做餐,学生家长不是应该为之感到高兴吗?老师幸苦,现在有了学校厨师,吃的总该比学生家中要好的多,学生、家长何苦非要邀请,甚至说的过激些,非得硬邀老师前往自己家中?这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给老师多添麻烦?
疑惑充斥着整个脑子,也许是观念的不同,或许是成长环境的差异,总之,我很难理解。
但是疑惑终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刻,随着故事临近尾声,我所有的不解也终于消散。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究其原因,还在于一个“情”字上。除却为人熟识的师生情,更有家长对老师的深厚情感。老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社会中的一种角色,相反的,更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心中的家人。说是家人,却又胜过家人。
真真切切的表现出了老师和学生的那一份情,唯有这种情能让彼此相互支撑下去!
第五篇:电影 观后感
《金色记忆》观后感
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路小学 502班 葛童心
看了《金色记忆》这部电影之后,我受到很大触动。首先,这部电影使我深深体会到,光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我们在学校并不光要会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怎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品格。伴随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我们开始慢慢变得独立,拥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意识。有些同学开始与家长唱反调、反叛、不听话。我想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和家长要多沟通,让家长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再次,每个人有都想有个好前途、好成绩,然而每一天都要努力,才会获取成正比的回报。
另外,父母还要有正确的教导方法和对孩子的理解,多关心孩子,与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向前看。电影中主人公梁晨的妈妈教导梁晨的方法不正确,引起了儿子的反感,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不仅使对方心里都不愉快,相互之间也增加了许多怨恨。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制止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与争执的发生。如果你与对方发生了争执,你就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他,站在他的立场上你会怎样做,这样你便会理解他,明白他有他的道理与难处,对方自己也会与你握手言和,免去
一场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同父母相处也应如此,想想他们对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以及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自然便更容易理解他们。正如影片插曲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听父母的话,别总让他们操心、惹他们生气。
金色的记忆是一段美好的、能让人学会健康成长的记忆;同时,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给我指引了正确的成长道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希望爸爸妈妈也能看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