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天上午有幸到龙湖镇镇政府参与晋江市小学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识培训
听“钱学森之问”与创新教育有感
檀声小学施纯晓
今天上午有幸到龙湖镇镇政府参与晋江市小学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识培训,会上聆听了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郭春芳给我们做了详细的报告——“钱学森之问”与创新教育。“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创新一词使我们在座的教师引起深深的共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什么我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别国了?拷问着我们一线教学的老师。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或许从钱老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地认识。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以前我们对钱学森的了解一般仅停留在钱老在“两弹一星”中的突出贡献上;对于“钱学森之问”,也许也只是了解个大概。钱学森的一生经历波澜壮阔,科学思想博大精深,教育理念高瞻远瞩。钱学森改建国防科技大学的过程,也是其创新教育思想的伟大实践过程;“钱学森创新教育思想”是解答“钱学森之问”的一把重要钥匙。会上,我认为较精彩的是“李约瑟难题”与 “钱学森之问”两种学术的进行比较,在上个世纪也有一位英国人提出过。这个人就是李约瑟。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曾问: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它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李约瑟难题”说的是近代中国的科技应该发达而没有发达; “钱学森之问”说的是新中国应该培养出很多创新型人才而没有培养出来。“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两者在本质上并无实质差异。“钱学森之问”会变成 “李约瑟难题”吗?做为一名中国人这时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懊恼,今后的教育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应试教育之上,而是应该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与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掌握知识。这不是仅仅在口头上说说而与。而是要真正用积极的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