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时间:2019-05-12 21:4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第一篇: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

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法学基础理论

1、论法律的作用;

2、论法律解释的功能;

3、法制与法治的辩析;

4、试论法的正义性;

5、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对策;

6、试论我国法制监督的机制及其完善;

7、论坚持法治的意义;

8、论影响我国司法独立的因素及其对策;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法律关系的特点;

10、法律价值论;

11、程序法治的价值及其实现;

12、论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3、论法的实现;

14、中国固有法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化

15、试论法的规范作用;

16、法学教育论纲;

17、法律功能论;

18、中国法制现代化及其意义;

19、论法治国家的模式及其实现;

二、宪法

1、试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宪法基础;

2、论我国政党制度政策 ;

3、论 一国两制的宪法依据;

4、试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宪法地位

5、简论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

6、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7、从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看法制的完善;

8、论选举权;

9、论民族自治权;

10、民主政治的价值及其实现;

11、论我国宪法中的司法制度及其特色

12、中国宪法史鉴;

13、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14、论宪法监督;

三、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

1、论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2、孔子法律思想探索;

3、试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

4、简论商鞅的“法制”思想;

5、试论亚男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6、评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7、“三权分立”评析;

8、论章太炎的法律思想;

9、董仲舒法律思想述评;

10、商鞅变法及其法治思想评述;

11、中华法系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12、论沈家本的法制改革思想;

13、试论《唐律疏议》;

14、简论雅典的民主制;

15、试论美国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16、论法国历史上的《人权宣言》;

17、论日耳曼法在西欧法制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8、论两河流域法的基本特点;

19、当代美国的刑法制度及其发展变化;20、论美国证券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1、论伊斯兰法的基本特点;

22、美国《统一商法典》评析;

23、美国司法制度评析;

24、论法国行政法的基本特点;

四、中外法制史论文选题

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

2、略论中国古代“法治”思想;

3、论中华法系特点;

4、浅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试论近代日本的法制建设;

6、再论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7、《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物权法之比较;

五、行政法

1、依法行政与市场经济;

2、论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

3、论依法行政的实现途径;

4、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司法控制;

5、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合理运行;

6、论行政相对人;

7、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8、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模式选择;

9、论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

10、论行政处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11、论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

12、论行政合同的可诉性;

13、论行政许可制度及其完善;

14、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

15、论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6、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17、论国家赔偿的范围;

18、论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

19、论行政违法的构成;

六、行政诉讼法

1、论行政诉讼价值及其结构;

2、论行政公诉制度;

3、行政诉讼的基础与检讨;

4、论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几个问题;

5、论我国行政判法形式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6、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完善;

7、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

8、论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

9、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10、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11、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12、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3、对行政诉讼庭审若干问题的探讨;

14、论行政合同的司法审查;

15、行政合同诉讼探析;

16、论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及对策;

17、论行政诉讼第三人;

18、论行政机关的居间裁决及其可诉性;

19、论现代行政诉讼制度的突破;20、论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

七、刑法

1、试论罪刑法定主义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

2、论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贯彻问题;

3、论犯罪构成的内部结构;

4、主观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意义及认定;

5、论正当防卫的限度;

6、论共同犯罪的类型及刑罚规定;

7、论集团犯罪;

8、罪数的有关问题;

13、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思考;

14、论取保候审制度;

15、论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16、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7、论刑事诉讼价值;

9、论自首、立功与主动检举揭发犯罪的行

18、论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 为;

10、论我国刑法中的刑罚结构;

11、论刑罚的调整;

12、安乐死的刑法思考;

13、金融犯罪及其刑事对策;

14、环境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15、论走私罪的认定及处罚;

16、关于知识产权的几种犯罪;

17、论家庭暴力犯罪;

18、黄、赌、毒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19、贪污、贿赂犯罪的刑法问题;20、玩忽职守犯罪之定罪界限;

八、刑诉法

1、论证据的审查判断;

2、论不起诉;

3、法人犯罪的刑事诉讼初探;

4、论刑事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

5、论证据收集;

6、论法律援助制度;

7、论庭审制度改革;

8、论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9、论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10、论司法独立;

11、简易程序问题研究;

12、论刑事诉讼与人权保护;

19、不起诉制度研究;

20、香港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九、公证与律师制度

1、论律师的职业道德;

2、律师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

3、论律师与公证的关系;

4、论律师的素质;

5、民营律师事务所若干问题探讨;

6、香港的律师事务所及其管理;

7、论律师的权力;

8、律师税务代理问题研究;

9、各国律师制度比较研究;

10、律师收费制度改革论纲;

11、律师法庭辩论技巧探讨;

12、论辩护律师的取证权;

十、民法

1、论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2、论侵权责任;

3、民法债权部分的整体性问题;

4、论人身权的民法保护;

5、论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

6、关于中国民法典制定的思考;

7、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8、论民法对中国物权法问题初探;

9、企业债权危机及其法律救济研究;

10、论夫妻财产约定制;

11、论诚实信用制;

12、论失踪人财产的代管;

13、论抵押的实现;

14、论物权变动;

15、论债的保全;

16、论保证;

17、论国有企业财产权性质;

18、民事执行问题研究

十一、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

1、《公司法》法理与实务研究;

2、论《公司法》中的法人财产权;

3、论国有独资公司;

4、论海洋开发的法律问题;

5、论WTO体制与中国的贸易法制;

6、涉外债权的法律适用原则;

7、论海事破产;

8、产品责任法问题探讨;

9、论仲裁裁决的域外执行;

10、论税收管辖权冲突;

11、完善中国国际私法若干问题探讨;

12、论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原则;

13、论涉外婚姻关系的法律适用原则;

14、论股分合作企业的法律性质;

15、论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16、国际反垄断规则与我国的反垄断立法;

17、我国区际法律冲突及法律适用原则若干问题;

18、我国民事司法协助的理论及实际问题;

19、完善我国税收法律;

20、论中国经济特区立法权的性质;

21、我国外资立法若干问题的反思;

22、跨国公司在国投资的法律管制;

23、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与我国反避税措施

24、WTO反倾销规则与中国反倾销规则的比较;

25、论中国外贸代理的性质;

26、率涉外担保制度;

27、论寄售货物的所有权及风险转移。

十二、婚姻法

1、论无效婚姻;

2、论亲权;

3、收养法的理论与实务;

4、论婚姻法的修改;

5、论监护;

6、试论我国离婚制度;

7、论我国离婚的法定理由;

8、夫妻关系新论;

9、论夫妻财产制;

10、论非法同居;

11、论香港的离婚制度;

12、论离婚诉讼中的调解程序;

13、论我国古代的离婚制度;

14、论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15、我国继承制度的完善;

16、我国婚姻法的伦理性。

十三、犯罪学

1、论中国社会治安方略;

2、论中国毒品犯罪及其对策;

3、女性犯罪特征、原因及其对策;

4、论犯罪的社区控制与预防;

5、论我国惩治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对策;

6、论行刑的原则;

7、论刑罚效果的衡量;

8、论我国刑罚的功能;

9、论法人被害预防;

10、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国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

11、论少年犯罪的非刑罚处理;

12、智能型犯罪问题的若干思考;

13、当前我国经济犯罪及其对策;

14、外来人员犯罪与对策研究;

15、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16、当前我国入境犯罪及其法律对策;

17、论民事责任;

18、论权利质权;

19、留置权论;20、论表见代理制度;

21、论取得时效制度;

22、论现代合同法的发展;

23、论侵权行为法的发展趋向;

24、论缔约过失责任;

25、论情势变更原则;

26、论合同的解释;

27、论合同的法定解除;

28、论善意取得制度;

29、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竟合;30、论合同的无效;

31、论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32、中国担保法的法理与实务;

十四、民事诉讼法

1、论辩论原则;

2、论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3、论处分原则;

4、论公开审判制度;

5、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6、论诉权的保护;

7、论民事抗诉;

8、论协议管辖;

9、论管辖异议制度;

10、论法院调解;

11、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

12、论合格当事人的确定;

13、论民事诉讼第三人;

14、论代表人诉讼制度;

15、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6、反诉制度研究;

17、民事复议制度研究;

18、民事裁定研究;

19、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20、论司法的公正性与民主性;

21、论程序公正的价值;

第二篇: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法学院)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法学院)

法学理论

【论文题目】 论法的本质属性 【提示要点】

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把法本质分为三个层次: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第一层次;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法本质的第二个层次;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因素是法本质的第三个层次。通过论述说明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统一性,说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以及和物质制约性之间的关系。【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76-387页 2. 3. 【参考论文】

1.李巍:《法本质的“层次论”质疑》《政法论坛》1995年01期

2.朱苏力:《法本质理论的接受与中国传统的“法”和“法治”》《比较法研究》1997年02期 3.米健:《从人的本质看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观念的原本认识》,《法律科学》1997年01期 4.童之伟:《法的本质是一种实在还是一种虚无——法的本质研究之一》,《法学》1998年10期

5.童之伟:《用什么方法确定法的本质——法的本质研究之二》,《法学》1998年11期

6.郝铁川:《论现代法本质的另一面》,《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关星 策向:《关于法的本质问题对话录》,《当代法学》1998年01期

8.郭道晖:《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二次亚洲法哲学大会述评》,《中外法学》

1999年03期

【论文题目】

关于法的起源的几个问题 【提示要点】

一、法产生的历史过程

论述国家和法律是在氏族组织和氏族习惯无力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情况下,作为它们的替代物而产生的。

二、法产生的标志和形式

法的最终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产生、权利义务的分离、诉讼与审判的出现,法产生的基本形式有雅典法形式、罗马法形式、封建制法形式。

三、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法的起源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法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参考书目】

1. 2. 3. 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54-176页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538-540页 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或新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苏)列维纳:《国家与法律的起源及其本质》,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0年编印 刘金国、舒国滢:《法理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乔伟:《论中国法律起源的途径及其特点》,《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03期 武树臣:《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征》,《中外法学》1992年02期

谢石松:《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观》,《法学评论》1998年06期

1. 胡大展:《“灋”意考辨——兼论“判决”是法的一种起源形式》,《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论文题目】 论法律与科学技术 【提示要点】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关于法律与科技的法理学问题,法律与科技的关系;考察科学和技术对法律制度、原则的各种构成性影响,诸如对法律体系和法律适用范围的影响、对立法的影响、对司法的影响、对法律观念的影响等;最后阐述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参考书目】

1.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论文题目】

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提示要点】

本篇论文应首先阐明法律体系的含义和特征,明确与法系、法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其次阐明部门法的含义及划分标准,最后阐明当代中国的主要法律部门及“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划分问题。【参考书目】

1. 2. 3.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刘海年、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4. 5.

【论文题目】 论法律实施的监督 【提示要点】

首先阐明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体系,概括我国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基本状况;其次从宪法是法律监督的基本保障和根本标准、法律监督首先是宪法监督的观点出发,论述宪法之上原则,宪法的直接效力和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宪法监督机制的设想;再次,运用分权和制衡理论,阐述只有权力制约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监督;最后,从法律质量、法律运作成本以及法律实施产生负作用的可能指出法律监督的局限性。【参考书目】

1. 2. 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王勇飞、王启富主编:《中国法理纵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刘翰 施嵘:《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学报》1993年03期; 沈宗灵:《再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学研究》1994年01期; 张广博:《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当代法学》1996年04期

徐显明:《“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维透视”笔谈 社会转型后的法律体系重构》

《文史哲》2000年05期; 郭天武.朱雪梅:《“一国两制”下内地与香港法律体系的冲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M•J•C•维尔:《宪政与分权》,苏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李忠:《宪法监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蔡定剑:《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探讨》,载于《法学研究》1989年03期 2.陈延庆:《论我国立法监督的权限和程序》,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02期 3.邓传明:《论法治国家的权力制约》,《法学评论》1997年02期

4.胡锦光:《立法法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及不足》,载于《宪法与行政法学》2001年02期 5.新华社:《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检察日报》2002年3月10日第1版

【论文题目】 论司法独立原则 【提示要点】

首先论述司法独立原则的由来和发展,说明司法独立是厉行法治、确保人权和国家权力正常运行的必然要求,并进一步阐明司法独立原则的基本内容;其次探讨原则与民主法治社会、与人权法律保护、国家权力制约之间的内在关系,阐述实施该原则的意义所在;最后探讨我国司法独立原则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赵震江:《分权制度和分权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梁治平:《法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尹志学:《分权制衡与现代法治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08期 2.傅兆龙:《权力制约——一条重要的政治规律》,《中国法学》1993年第2期

法律移植一般理论 【提示要点】

在法律移植问题上,在国内外法学中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它们不限于法律移植的词义、法律能否移植及其程度、范围,以及移植的对象、原因、方式、效果等问题,而且还往往涉及到法律本身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首先,关于移植的对象和内容。应注意作以下区分: 第一,所移植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个法律制度、部门法、法典,法律或仅是部分甚至个别具体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原则等。第二,所移植的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基本制度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密切联系的法律,或联系较少,甚至没有联系的法律。第三,就同一个法律或法律规则而论,还应区分它们的政治目的与社会功能。第四,所移植的是倾向国际一体化的法律,还是倾向特定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的法律。其次,关于移植的原因。从法律内容和变化速度而论,法律变化有质变与量变之分。最后,关于法律移植的效果。在国外比较法学中,往往将这种效果分为成功与失败两种。【参考书目】

1.沈宗灵:《比较法总论》

2.朱景文:《比较法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罗•赛德曼:《评阿兰.沃森的“法律移植:比较法的方法”》,王晨光译,《中外法学》1989年05期 2.沈宗灵:《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外国法译评》1995年01期

3.蒋传光:《浅谈法律移植的几个问题》,《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05期

4.周少元:《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法律移植》,《中外法学》1999年02期 5.王立君:《法律移植的界定》,《法学论坛》2004年02期

【论文题目】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提示要点】

法律与道德同为社会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中,以其独有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着重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并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要求;道德侧重从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思想意识进行规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它不同于法律(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实施),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

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转化。道德是法的哲学内涵,是法律形成的伦理依据,而法律是一定伦理精神的体现;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如果没有法律的保证会苍白无力。一般说来,守法在任何社会里都有道德内容,而任何社会的道德原则也都渗透在该社会的立法原则中。这种渗透还表现在有些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是一致的,如“敬老爱幼”、“忠诚可信”、“夫妻相互忠实”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要求。【参考书目】

1.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参考论文】

1.蔡定剑:《论法的品质——兼谈宗教、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11期

2.刘作翔:《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

——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追问和再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8年01期 3.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4.王云骏:《浅议道德规范法规化》,《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5.周永坤:《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正当性》,《法学》1998年第7期 6.刘佳:《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02期

7.龙文懋/崔永东:《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法哲学思考 ——美英现代法哲学家论道德与法律关系评析》,《哲学动态》2003年09期

【论文题目】 法律文化解读 【提示要点】

文化已成为当今多种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文化的视角看待法律,通过对法律文化的构成及其过程的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法律:

1、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

2、作为精神文化的法律,产生、传播和整合3、法律制度运行中的文化因素;最后阐明如何在重建新型中华文化的前提下,考虑中国法律文化的重建。【参考书目】

1.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2.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8年版(增订本)4.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5.莫菲,《文化和社会人类学》,吴玫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5.杨力:《法律秩序的概念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法律解释体制 【提示要点】

本文应首先论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及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其次论述我国法律解释体制是以最高权力机关常设机构的立法解释为中心,其它解释从属于立法解释的一个综合的制度系统;最后分析我国当前法律解释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参考书目】

1.哈特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2.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4.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郭华城:《法律解释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参考论文】

1.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2.张志铭:《关于中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3.陈金钊 刘作翔:《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学习与探索》1997年03期 4.陈弘毅:《当代西方法律解释学初探》,《中国法学》1997年03期

5.程宗璋:《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法律解释工作的若干思考》,《探索》1997年04期

6.陶凯元:《中国法律解释制度现状之剖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徐晓峰:《法治、法律解释与司法改革》,《法律科学》1999年04期 8.周旺生:《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研究》,《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9.袁明圣:《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探微》,《法商研究》2003年02期

【论文题目】

论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提示要点】

一、界定政策、执政党的政策的概念;

二、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是同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紧密相连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我国表现为社会主义法和党的政策的关系;

三、政策和法律的有机结合完善了我国社会调整机制,但同时应分析政策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参考书目】

1. 2. 3. 4. 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勇飞 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肖永清:《论政策、法律、形式的相互关系》,《中州学刊》1982年04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 【提示要点】

首先分析法律意识在法治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论述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是评价社会主体对现代法律和法治主观把握状况的标尺 ,包孕着法律形式观现代化和法律价值观现代化的标准);其次分析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最后论述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解决途径。【参考书目】

1.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1996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4. 5. 朱景文 李正斌:《关于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外法学》1994年06期 李晓红:《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理论导刊》1995年01期

马长山:《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 ——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构建》,《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郭艳:《法律价值的冲突与选择——兼谈法律意识的现代化》,《青年研究》1998年06期 刘旺洪:《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学习与探索》2001年06期

1. 2. 3. 谢晖:《权利与权力界──法制现代化的奠基石》,《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锦文:《论法制现代化的多样化模式》,《法学研究》1997年06期 严存生:《法制现代化的核心是合理性化》,《法学》1997年01期

4.李少伟:《法律观念与法律制度的互动──法制现代化实现的内在动力》,《河北法学》1998年06期

5.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6.刘国利:《论当代中国的主动渐变型法制现代化道路》,《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7.蒋立山:《法律现代化的三个层面——从法律“西化”概念说起》,《法学》2003年02期 8.刘星:《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式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

【论文题目】

试论中国实现法治的模式与途径 【提示要点】

世界各国的法律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演进式”和“建构式”两种发展模式。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缺陷以及中国法治建设的后发性决定了中国不宜走“演进式”道路 ,而应走一条渐进的、按阶段进行的“建构式”道路。“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是相对于“自然演进型”法治道路而言的一种法治化道路模式,它是指一国的法治化运动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启动和推进的,法治目标主要是在政府的目标指导下设计形成的,是“人为”建构的,法治化进程及其目标任务主要是借助和利用政府所掌握的本土政治资源完成的。中国选择和走上“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客观选择。“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具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在法治化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矛盾和潜在的危险。

学术界从两大方面提供了实现法治的途径:一是更新观念,如民主观念、法治观念、权利观念、权力制约观念、法律平等观念等,特别是要反对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法律观,树立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二是改革领导方式和法制运作方式。要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处理好党与政、党与法的关系。转变立法方式和政策,改革立法制度,强化人大的立法权和监督权。改革行政执法制度,实现依法行政。改革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公正。

【参考论文】

1.舒国滢:《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6期 2.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下)》,《中外法学》1998年03期,04期 3.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4.吴家清:《国家与社会:法治的价值选择》,《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汪太贤:《试论实现中国法治的模式选择》,《学习与探索》1999年02期

6.郭学德:《试论中国的“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论文题目】

论人权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要点】

本文主要是探讨个人人权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人权是衡量法律的价值标准: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诊断现实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并错金法律的自我完善;

二、法律是人权的保障手段,人权的法律保护方法和形式是多层次、多种类的,即由立法、司法保护,又有个人的保护、宣言、原则的保护;

三、法律需要为人权的实际形式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即通过法律为人们行使人权确定技术上和程序上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界限。【参考书目】

1.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3. 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李步云:《人权的两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1994年03期

2.刘海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权观念》,《中国法学》1994年03期

3.朱晓青:《论人权的共同标准——兼与万鄂湘同志商榷》,《中国法学》1994年06期

4.韩震:《论人权的历史性与理想性——兼评米尔恩的《人权哲学》》,《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03期

5.信春鹰:《东西方人权观念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东亚人权的文化基础”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社会科学》1996年10期 6.徐显明:《人权理论研究中的几个普遍性问题》,《文史哲》1996年02期

7.郭道晖:《人权观念与人权入宪》,《法学》2004年04期

【论文题目】

“法律全球化”的思考

法律史

中国法制史

(2009年10月修订)

[论文题目] 试论夏商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提示要点] 在中国早期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夏商时期是其初步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对后世法制影响深远。撰写本文应运用具体的原始史料,可以从立法活动、法律形式、法律内容以及特点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参考书目] 1.《尚书》,见《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左传》,见《十三经注疏》下册; 3.《周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4.《礼记》,见《十三经注疏》上、下册;

5.《仪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6.《史记》卷二《夏本纪》、卷三《殷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7.《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8.《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9.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题目] 西周法律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在中国早期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西周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它对夏商以来的奴隶法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从而使中国奴隶法制发展到成熟状态。它的很多创制,在中国法律史上影响了几千年,就是在今天的中国,或多或少还能看到西周法制的影子。撰写本文应在详细占有原始史料的基础上,从法律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形式、礼刑关系、法律内容等方面,具体阐述西周对夏商法律制度的继承发展及其原因。[参考书目] 1.《尚书》,见《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左传》,见《十三经注疏》下册; 3.《周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4.《礼记》,见《十三经注疏》上、下册; 5.《仪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6.《史记》卷四《周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7.《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8.《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9.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1.胡留元、冯卓慧著:《长安文物与古代法制》,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论文题目]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与实践研究 [提示要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与实践,对中国法制史具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代表人物不断地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法律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切实的实践活动,为在中国废除奴隶法制,确立封建法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撰写本文要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公布成文法、法律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参考书目]

1.《左传》,见《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 2. 3. 4. 5. 6. 7. 8. 9.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或1978年版; 《史记》卷五《秦本纪》、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栗劲著:《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大庭脩著、林剑鸣等译:《秦汉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堀毅著:《秦汉法制史论考》,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张伯元著:《出土法律文献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0. 刘信芳著:《云梦龙岗秦简》,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 刘海年著:《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题目] 张家山汉简及汉朝法律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汉朝法律早已失传,古代历史文献的间接记载也比较简略。张家山汉简的出土,特别是“二年律令”的整理公布,为我们研究汉朝法律制度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本文可以“二年律令”为基本材料,同时参考历史文献记载,从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军事、司法等某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论文题目]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历史地位 [提示要点]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是汉唐之间法制发展的过渡阶段,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可以分别从立法技术、法律形式、法典体例、法律内容、律学成就、司法制度等某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魏书》卷一百一十一《刑罚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版;

仁井田陞著:《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卷;法与道德、法与习惯),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版;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朱红林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高潮、马建石主编:《中国历代刑法志注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0. 邓奕琦著:《北朝法制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 11. 李书吉著:《北朝礼制法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 杨一凡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三卷“两汉魏晋南北朝法制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 陶新华著:《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官僚管理制度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 14. 李天石著:《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 逯耀东著:《从平城到洛阳—拓拔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东大图书公司2001年版; 16. 王怡辰著:《东魏北齐的统治集团》,文津出版社2006年版。

32.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3.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4.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5.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7. 仁井田陞著、栗劲等译:《唐令拾遗》,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8. 池田温编集:《唐令拾遗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 9. 徐道邻著:《唐律通论》,台湾中华书局1966年版; 10. 戴炎辉著:《唐律通论》,台湾正中书局1964年版; 11. 杨廷福著:《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 刘俊文著:《唐代法制研究》,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13. 钱大群著:《中国法律史论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李玉生著:《唐令与中华法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 王立民著:《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6. 郑显文著:《唐代律令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天圣令整理小组:《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正附唐令复原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

[论文题目] 唐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唐代的民事法律制度比较发达,在物权、债权、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立法都十分完善。现存的《唐律疏议》和唐令、唐格、唐式,保存了许多这方面的法律条文。新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资料。在写作本文时,应以唐律和唐令的法律条文为线索,结合其它文献作以全面分析。[参考书目] 1.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2.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3.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4. 《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版; 5. 《敦煌资料》,中华书局1961年版; 6. 《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7.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8. 《中国法制史考证》丙编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 何勤华著:《法律文化史谭》,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 10. 钱大群著:《中国法律史论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 李玉生著:《唐令与中华法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 王立民著:《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3. 郑显文著:《唐代律令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 张晋藩主编:《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史》,巴蜀书社1999年版;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天圣令整理小组:《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正附唐令复原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

[论文题目] 唐代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唐代是我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律中规定的许多刑罚原则、刑罚制度和具体罪名,对我国现代刑事法律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写作本论文时,应注意发掘最新的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唐律中如自首、保辜、化外人有犯、六杀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仁井田陞著:《唐令拾遗》,栗劲、霍存福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池田温编集:《唐令拾遗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钱大群著:《中国法律史论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宋代统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的转型时期。北宋初年,为了体现慎刑思想,制定了折杖法;为了加强对反叛势力的镇压,制定了重法地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在写作本文时,应以《宋刑统》、《天圣令》、《庆元条法事类》等文献资料为线索,结合《宋会要》等其它古代文献进行全面分析。[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宋史》卷一百九十九至二百一《刑法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 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薛梅卿等主编:《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赵晓耕著:《宋代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戴建国著:《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郭东旭著:《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晓龙著:《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论文题目] 宋代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制度 [提示要点] 宋代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制度,在沿袭唐代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使其更加完善。本选题可在充分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的基础上,探究宋代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薛梅卿等主编:《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叶孝信主编:《中国民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孔庆明等编著:《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郭东旭著:《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

10. 李淑媛著:《争财竟产:唐宋的家产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邢铁著:《家产继承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 陈顾远著:《中国婚姻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论文题目] 宋代司法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两宋时期的司法机构、诉讼审判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北宋前期,在中央增设了宫中审刑院,作为专门的司法机构。在诉讼管辖方面,宋代的法典也有明确的规定。两宋时期的诉讼制度十分发达,民事诉讼实行务限法,刑事诉讼实行鞫谳分司制和翻异别推制等。写作本文时,应以《宋刑统》、《天圣令》残卷、《庆元条法事类》等法典为基础,结合《宋会要》等其它文献,对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加以全面分析。[参考书目] 1. 《宋史》卷一百九十九至二百一《刑法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 2. 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4.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5.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6. 薛梅卿等主编:《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 赵晓耕著:《宋代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 戴建国著:《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 郭东旭著:《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0. 徐道邻著:《中国法制史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

11. 刘馨珺著:《明镜高悬:南宋县衙的狱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律体系。本文可从法律体系、法律内容、司法制度以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制定的专门法律等某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2.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4. 《大清会典》,中华书局1987年版;

5. 《大清法规大全》,清末石印本,政学社1909年版;

6.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7.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8. 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

[论文题目] 清末制宪活动研究 [提示要点] 中国的制宪活动始于清末的预备立宪。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宪法性文件从无到有得以产生并逐渐演变,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从传统开始向近代转型。本选题可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背景、制宪机关、主要活动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参考书目] 1.张静庐等点校:《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2.《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3.侯宜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胡绳武、金冲及著:《论清末的立宪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5.韦庆远、高放、刘文源著:《清末宪政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荆知仁著:《中国立宪史》,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年版; 7.陈茹玄著:《中国宪法史》,台湾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8.吴经熊,黄公觉著:《中国制宪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9.卞修全:《近代中国宪法文本的历史解读》,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题目] 清末修律研究 [提示要点] 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近代化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制定了大量近代法律和草案,使得中国法律开始脱离中华法系的控制,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本选题可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动因、修律机关与主持人、主要活动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书目] 1. 张静庐等点校:《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2. 《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3.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4. 《大清法规大全》,政学社1909年版;

5. 《大清光绪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09年铅印本; 6. 《大清宣统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10年铅印本。7.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8.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9. 李贵连著:《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文题目] 晚清司法制度的变化 [提示要点]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司法制度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而20世纪初司法制度的改革,成为中国司法制度近代化的开端。本文可从社会背景、晚清司法制度的变化及其历史评价等方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9试论中华民国时期民法的发展 [提示要点]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法的立法与实践都有长足的发展。本文可以选取某一时期,从民法的某一立法原则(如社会本位原则)、某一具体内容(如物权法、债法、亲属法、甚至更具体的典当制度的发展等)等方面,具体确定题目。[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论文题目] 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 [提示要点]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44年选编的《陕甘宁边区判例汇编》的序言写道:“中国的法律,摸索了这么几十年了,但搞出来的东西,多半不是洋教条,便是老八股,能够真正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东西,还是很少见的。这点,虽然边区在历年的努力中,获得了些成就,创立了许多新的、适合中国国情,即符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即革命的三民主义的政治)的东西,但我们并不满足,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努力还不够,还没有把许多实际的经验,在理论及法令上树立成很完备的一套。”本文的写作,应根据近年来学界对马錫五审判方式以及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陕甘宁边区政府自觉探索“真正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司法制度方面的功过得失。[参考书目] 1. 侯欣一:《从司法为民到人民司法: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改革研究”,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 侯欣一:“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4.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及其学术价值”,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1期;

5. 范愉:“简论马锡五审判方式——一种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及其命运”,载《清华法律评论》1999年第2 期; 6. 张希坡:《马锡五审判方式》,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7.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1 —5 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1985年版; 9. 韩延龙、常兆儒:《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1 —5 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85年版; 10. 张希坡、韩延龙、杨永华:《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论文题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宪法与宪政研究 [提示要点] 这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论文选题,学生可在这一选题下自行缩小题目范围,例如:可以仅仅论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也可以论述革命根据地的人权法及其实践,或者讨论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制度,等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时期的宪法立法与宪政实践,在今天这个探索宪政越来越热烈的时代,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宪法与宪政,在其夺取全国政权前后,既有调适也有一以贯之的“中国特色”。探讨中国共产党宪政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把握其宪政的未来进程。[参考书目] 1.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郭华:“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及其在根据地的实践”,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5期; 3. 贾孔会:“试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载《理论月刊》2004年第3期; 4. 朱理峰:“浅析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载《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5. 陈雷:“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时期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载《长白学刊》2006年第2期;

6. 赵文远、李心瑞:“1939—1940宪政运动时期的中共宪政主张”,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7. 陈仁涛:“论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吴经熊编、郭卫增订:《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汇编》,会文堂新记书局1947年版,或台湾版六法全书; 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版; 俞江著:《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黄宗智著:《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2003年版; 张生著:《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朱勇主编:《中国民法近代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严群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5.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 7.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 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8.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8年

9.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11.库朗热:《古代城邦 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古朗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李玄伯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保罗·卡特里奇主编:《剑桥插图古希腊史》,郭小凌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 14.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西方文明的源泉》,葛海滨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15.芬利主编:《希腊的遗产》,张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6.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 柏拉图及其前人》,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7.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希腊的生活》,幼狮文化公司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 18.基托:《希腊人》,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王琼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20.刘晨光等:《希腊四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四章

古罗马法论题

[提示要点] 罗马法是西方法治的源头活水,不仅在过去的历史上它是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性法律体系,而且,在现代社会,罗马法的精神与技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不仅是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础,而且,对普通法也有主要影响。

罗马法方面的论文题目选择面较大,可以选择公法方面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私法方面的题目;不过从国内研究成果和资料储备情况来看,罗马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私法领域,可以借鉴的材料也相对更丰富。因此,如果想要对罗马公法的有关问题展开研究,建议直接借助外文材料和外文文献。罗马公法史在我国外法史研究中长期被忽略,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因为西方共和政治的早期实践及其思想精华正是在罗马得到现实运用。

[参考书目] 1.(法)勒内·达维著,漆竹生译,《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2.(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等译,《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3.(英)梅因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4.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写,《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5.由嵘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6.(意)朱赛佩·格罗索著,黄风译,《罗马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7.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商务印书馆1989年。

8、(英)爱德华·吉本著,《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

9、(德)蒙森著《罗马史》,商务印书馆。

10、(法)孟德斯鸠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

第五章

日尔曼法论题 [提示要点] 日耳曼法是欧洲法律史上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有关本章论文选题可能注意的问题有:

1、在研究日耳曼法的过程中,应注意时空上与其他法律体系的关联,一方面,日耳曼法受到了罗马法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后世无论是在继日耳曼王国解体之后建立的欧洲政权的法律中,还是在中世纪的地方法、王室法及近代西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法律文化中,均含有一定的日耳曼法因素;

2、国内有关日耳曼法研究的材料非常有限,若欲作较为深入的研究,须更多借助外文资料。事实上,整个外国法制史的研究都须特别注意此一问题。[参考书目] 1.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马雍, 傅正元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2.凯撒:《高卢战记》,任炳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3.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英国法是两大法系的源头之一,对于英国法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同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有关本章论文选题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由于英国法并非理性设计的产物,因此对英国法的研究尤其需要注意“历史的解读”(详细理由请参见李红海《普通法的历史解读——从梅特兰开始》);

2、在英国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司法机构和法律职业群体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英国法特别需要注意此一方面的因素;

3、现有外国法制史学科中的英国法研究,多关注制度的宏观层面,部门法的具体研究较为薄弱。这种情况的改善尤其需要具有历史和法律结合、理论法学和部门法学结合的自觉意识。[参考书目] 1.卡内冈:《英国普通法的诞生》,李红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约翰·哈德森:《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从诺曼征服到大宪章时期英格兰的法律与社会》,刘四新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3.密尔松:《普通法的历史基础》,李显冬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4.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

5.迈尔文·艾隆·艾森伯格:《普通法的本质》,张曙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6.小詹姆斯·R.斯托纳:《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姚中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7.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8.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9.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勒内·达维(Rene David):《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H.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

13.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米健等译,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14.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 15.程汉大:《英国法制史》,齐鲁书社2001年

16.李猛:“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问题”,李猛(编):《韦伯:法律与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7.詹宁斯:《法与宪法》,龚祥瑞、侯健译,三联书店1997年 18.丹宁勋爵:《法律的界碑》,刘庸安、张 弘译,群众出版社1992年 19.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刘庸安、张文镇译 法律出版社1999年 20.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百揆等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 21.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 22.丹宁勋爵:《最后的篇章》,刘庸安、李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 23.库恩:《英美法原理》,陈朝璧译注,法律出版社2002年 24.高柳贤三:《英美法源理论》,杨磊、黎晓译,西南政法学院1983 25.沃克:《英国法渊源》,夏勇、夏道虎译,西南政法学院1984 26.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27.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28.盖斯特:《英国合同法与案例》,张文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29.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30.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

31.F.H.劳森、B.拉登著:《财产法》,施天涛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32.杨桢:《英美契约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3.李红海:《普通法的历史解读——从梅特兰开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4.特纳:《肯尼刑法原理》,王国庆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35.史密斯、B.霍根著:《英国刑法》,李贵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

36.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义》第一卷,缪苗、游云庭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十章

美国法论题

关于美国法律史的研究,美国法学界、史学界在最近一百多年来已经进行了持续、系统、深入地研究。要想对美国法律发展史进行学术研究,5《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美国研究》(中华美国学会等主办)

《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比较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主办)附录二:参考选题

一、美国宪政的欧洲渊源

二、美国宪政的本土资源

三、《邦联条例》与《美国宪法》的异同

四、《西北地域条例》与西部美国化进程

五、《联邦党人文集》的宪政思想

六、反联邦党人与宪法批准问题

七、《权利法案》分析

八、妇女权利与宪法修正案

九、黑人民权与宪法

十、土著美国人的法律地位变迁

十一、《反托拉斯法》与经济民主

十二、罗斯福新政立法与社会民主

十三、联邦最高法院与总统选举:以戈尔V.布什案为例

十四、新闻自由的宪法保障: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例

十五、环境立法的美国经验

第十一章

法国法论题 [论文题目]近代法国法律对罗马法的继受 [提示要点] 12 世纪到18 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复兴, 法兰西王国开始逐渐接受罗马法。此后,在基本法律体系、法院组织系统及诉讼程序和法律家阶层等的形成和发育方面,罗马法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法国民法典》为例,它的结构、概念等具有浓厚的罗马法色彩。但是,导源于中世纪日耳曼法传统的法国地方习惯法、教会法、王室法等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确立了其与罗马法在近代法国法律体系中的关系。对罗马法的继受并未割裂法国的法律传统,而是植根于其传统。这些都是了解欧陆法律演化历史的重要篇章。请以此为研究对象,就罗马法对法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影响确立论题。

[参考书目] 1.[法]勒内·达维(Rene David)著《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法]米盖尔(Miquel,P.)著《法国史》,蔡鸿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美]约翰·亨利·梅利曼(John Henry Merryman)著《大陆法系》,顾培东,禄正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伯尔曼蓍《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5.[法] 勒内·达维德蓍《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6.[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重印

[论文题目] 法国法的主要特征 [提示要点] 作为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法国法的主要特征是:以法典为主要渊源;法律规范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强调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法学家在法律舞台上扮演主角;法律推理方式采用演绎法。法国法的诸多特征也构成了今日欧陆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请选择某一特征,深入剖析形成原因、演化过程、对近代西方法律之影响。[参考书目] 1.伯尔曼蓍《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2.[法] 勒内·达维德蓍《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7陷也十分鲜明。其它部门法的研究也具有实践意义。但是任何主题的阐述,都需要注意翔实的材料支撑和个性化论点的论证。[参考书目] 1.(德)迪特尔·梅迪库斯着,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德)罗尔夫·克尼佩尔着,朱岩译:《法律与历史》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德)霍尔斯特·海因里希·雅科布斯著,王娜译:《十九世纪德国民法科学与立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德)罗伯特·霍恩著,楚建译:《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5.徐建国著:《德国民法总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6.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郑冲、贾红梅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建和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9.(美)路易斯·亨金等编,郑戈等译:《宪政与权利》,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2.(法)里昂奈尔·理查尔著,李末译:《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13.沈达明,梁仁结著:《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4.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谢怀轼著:《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第十三章

日本法 [论文题目] 日本法律近代化 [提示要点] 通过对明治维新以来,通过日本继受西方法制技术方面的成功和法治事业根本性的失败,揭示近代日本在继受西方法律成败的内在原因。请从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发端;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展开;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技术性成就;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根本性失败;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历史启示等领域中选取题目。[参考书目]

1、赵立新著:《日本法制现代化之路》,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陈根发著:《论日本法的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何勤华等著:《日本法律发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日]井田良治、山中永之佑等编辑:《日本近代法史资料》,京都法律文化社1983年版。

5、[日]石尾芳久等著:《日本近代法一百二十讲》,京都法律文化社1992年版。

6、[日]真田芳宪著、华夏、赵立新译:《日本的法律继受与法律文化变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文题目] 日本宪政的嬗变 [提示要点] 从明治宪法到1946年和平宪法的转变,分析日本明治宪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生变化的法律成因,着重剖析1946年宪法的转型。论文主体结构:明治维新的政治转变;明治宪法的宪政理念和制度设计;明治宪法与军人主政;战败后的宪法改造与1946年和平宪法的制定;1946年和平宪法的转变;从明治宪法到1946年和平宪法的宪政反思。[参考书目]

1、[日]福泽谕吉著:《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日]宫泽俊义著,芦部信喜补订,董璠舆译:《日本国宪法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

3、王金林著:《日本天皇制及其精神结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日]杉原泰雄著,肖贤富译:《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2009年10月修订)

[论文题目] 夏、商、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夏、商、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神权法思想及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中国古代虽然也存在宗教神权观念,但是其影响比较有限。由于至上神与祖先神并列,均是重要的崇拜对象,这不仅淡化了至上神的权威,而且拉近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因此,中国古代的宗教神权远不如其他古老民族那样具有绝对的权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俗文化,而非宗教文化。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幸运地比较早地摆脱了神权的支配,避免了残酷的宗教战争、宗教迫害,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制定的法律规范缺乏神圣性基础,加剧了法律只不过是一种统治工具的意识。周公制礼作乐,是建立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宗法礼治思想加固了血缘亲情的纽带,塑造出中国人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念。明德慎罚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一次重要飞跃,促进了古代法律由野蛮向文明的发展进程,意义非凡。本文可以从中外神权法思想的差异、宗法礼治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尚书》中的《甘誓》、《汤誓》、《盘庚》、《泰誓》、《康诰》、《召诰》、《酒诰》、《蔡仲之命》等篇目,《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1年版; 2. 《礼记》中的《表记》、《明堂位》、《大传》、《曲礼上》、《文王世子》等篇目,《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1年版;

3. 《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周颂·昊天有成命》、《大雅·文王》、《小雅·北山》等篇目,《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1年版; 4. 林尹著:《周礼今注今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5. 《史记》卷二《夏本纪》、卷三《殷本纪》、卷四《周本纪》、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 6. 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版;

7.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 梅因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9. 摩尔根著,杨东纯、马雍、马巨译:《古代社会》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0. 伏尔泰著、梁守锵译:《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1. 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2. 史华兹(Benjamin I.Schwartz)著,程钢译:《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题目]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儒家思想诞生于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以及人们行为的失范,一些赋有时代责任感的有识之士自觉地担当起探索新的治国之道的重任,孔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怀着“天下无道”的忧患意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学派,其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学派的儒家这样两个阶段。先秦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术派别,主要包括春秋时期的孔子之儒、战国中期的孟子之儒以及战国后期的荀子之儒三大流派。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观点虽然各有特色,但是他们在法律思想上基本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礼治”和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的法律思想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大放异彩,而且成为后世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其地位之显赫、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创造了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奇迹。本文可以从儒家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先秦儒家的某一主要法律观点、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参考书目]

1. 杨伯峻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杨伯峻著:《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第1版、2005年第2版; 3. 张觉撰:《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 孙希旦著:《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5. 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6.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

7. 俞荣根著:《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9. 史华兹(Benjamin I.Schwartz)著,程钢译:《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题目] 先秦道家法律思想研究

16.顾颉刚著:《汉代学术史略》,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7.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

丁原明著:《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余英时著:《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阎步克著:《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 崔瑞德、鲁惟一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论文题目] 魏晋隋唐时期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围绕着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述政治法律问题,他们抨击虚伪的名教,强调法令贵在简约,使正统法律思想回归素朴和理性,提升了理论水平。原为汉代经学一个分支的律学,在晋代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涌现出一批律学家,而且律学成就也十分突出,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注释学。隋唐时期正统法律思想日趋成熟,礼法结合基本定局。唐初以隋为鉴,确定了“安人宁国”的总方针,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正统法律思想进一步发展,并通过贞观定律及永徽作疏而法典化。“安史之乱”后,为匡救时艰,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礼刑关系及如何正确运用法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丰富了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为拯救时弊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可以从玄学家、律学家的主要法律观点,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的法律思想等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

[参考书目] 1. 《晋书》卷二十《礼志》、卷三十《刑法志》、卷三十四《杜预传》、卷四十六《刘颂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2. 何晏著:《论语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 楼宇烈著:《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4. 余敦康著:《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吴兢著:《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6.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7. 《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8.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9.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10. 《韩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1. 《柳宗元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2. 《白居易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3.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四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57、1959年版; 14.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版; 15. 杨鹤皋著:《魏晋隋唐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题目] 宋明时期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随着北宋政权的建立,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后期发展阶段,其政治、经济及社会形势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法律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方面,统治阶级注重从思想及精神上加强对人们的控制与束缚,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应运而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因哲理化而获得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不断分化,产生了一批政治改革家和理学反对派,他们锐意革新,倡言功利,提出了自正统法律思想确立以来最具锋芒的主张。宋明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们就改革与反改革、理学与反理学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种思想上的对立与交融,既加强了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又促进了变革思想、功利思想的勃兴,大大丰富了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内涵。本文可以从王安石、朱熹、王守仁、丘浚等人的主要法律观点,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理学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王安石传》、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 王安石著:《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程颢、程颐著:《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黎靖德著:《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

[论文题目]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张之洞认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丗事。”“不必尽索之于经义,而必无悖于经义”。所谓“体”,指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绝不能改变;所谓“用“,指工商报馆律例诸事,可以变通举办。这些思想在起代表作《劝学篇》中有系统论述。[参考书目] 1. 张之洞著:《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 李泽厚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3. 蔡尚思著:《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 《张之洞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题目] 早期改良派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他们的主要代表有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继承和发展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形成全面学习西方变法维新的思想。[参考书目] 1. 《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 郑观应著:《盛世危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论文题目] 康有为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领袖,康有为在“托古改制”的旗帜下,提倡“变法维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以及“太平之丗不立刑”等思想,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依靠一个“英明的皇帝”来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参考书目] 1. 康有为著:《大同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 《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 1981年版;

3. 萧公权著:《康有为思想研究》,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4. 李泽厚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论文题目] 梁启超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学者,梁启超具有丰富的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参考书目] 1. 《梁启超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先秦政治思想史》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 1990年版; 3. 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 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题目] 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在近代中国法律上承先启后,媒介中西法律,从而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基础者,当首推沈家本。他的思想,如“治国强国”的法律救国论,“儒家仁政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参考古今,博辑中外”的修律指导思想等,不仅在法律理论,而且在修律的实践中,都极有研究的价值。

5[参考论文]

林植坚:“柏拉图的宇宙论与自然法思想”,《台大法学论丛》第三十一卷第三期,200

2[论文题目]

亚理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自然法:通过表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的基础上,尤其是目的论的基础上,理解“人从本质上式城邦的动物”这个经典的表述。

二、法律正义论:注重其与柏拉图所持正义论的比较

三、法律的定义、作用、分类:

四、法治主义理论:注重亚里士多德坚持“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理由

五、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特点: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论文题目]

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斯多亚学派:罗马帝国的建立导致世界理性,进而自然法对于所有人的适用(万物有灵论),于是出现了万民法

二、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从国家的起源和定义引申出西赛罗对于政体形式的区分,进而解释他支持共和政体的理由

三、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罗马法的具体制度与原则和自然法存在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四、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的关系:从罗马法的三分(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和两分(自然法与市民法),讨论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参考书目]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张乃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夏勇:《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 2. 3. 4. 5. 6.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张乃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论文题目]

圣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二、奥古斯丁的“原罪说”:由罗马败于野蛮人的事实,奥古斯丁创立原罪说,因此人类的目的就在于由世俗之城向上帝之城的救赎,所以世俗之城不值得追求

三、奥古斯丁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关系:

四、自然法的层次:永恒法(上帝的意志)、自然法(永恒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复现)与实在法(立法者在特定时间确定的行为准则)。以上的三分导致立法者原罪—实在法无正当性基础将会变得罪恶的观念。[参考书目]

1. 2. 3. 4. 5. 奥古斯丁:《忏悔录》,应枫译,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唐逸:《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2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

72. 3. 4. 5. 6. 7. 8. 9. 黄伟合:《英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从洛克、边沁到密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2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徐向东:《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论文题目] 卢梭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退化的过程

二、自由与公意:自由与外在约束是对立的(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因此对自由的正当约束来自于人们自身的限制,只有公意才具有这个资格。

三、公意与政治:不符合公意的统治是不恰当的统治

四、自然法理论:公意在法律中的体现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论文题目]

奥斯丁的法律实证主义 [提示要点]

一、奥斯丁与边沁的理论传承:边沁的功利主义与法律理论对于奥斯丁的影响

二、法律命令理论:首先,奥斯丁分析了“法律”一词的四种用法,其次,他认为只有命令才是“法律”一词的恰当用法,并且义务、命令、制裁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三、命令与主权者:并非所有的命令都是法律,只有主权者发布的命令才是法律。要想证明主权者的地位,必须借助独立政治社会与服从习惯这两个概念

四、法律实证主义理论: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因此法律和道德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

梅里亚姆:《卢梭以来的主权学说史》,毕洪海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徐向东:《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陈景辉:“作为社会事实的法——实证观念与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题目] 凯尔森的纯粹法学 [提示要点]

一、纯粹法学与新康德主义哲学:新康德主义对于应然和实然的区分,使得纯粹法学关注的是法律应然问题的逻辑分析

宪法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

[论文题目] 论宪法的效力 [提示要点]

一、宪法最高的法律效力;

二、宪法直接的法律效力;

三、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四、公民宪法权利的直接效力

[参考书目] 1. 许崇德著:《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 胡锦光著:《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3. 周伟著:《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李曙光:《宪法应成为法院判案的直接依据》,载《理论信息报》1989年5月12日;

2.龚祥瑞:《论宪法的权威性》,载《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年11月版;

3.(英)惠尔:《宪法的定义》,载《宪政精义》,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4.韩大元:《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5.姜士林:《宪法的基本特点》,载《齐鲁学刊》1990年4期。

6.殷啸虎:《宪法的根本法特征问题新探》,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7.崔敏、于迟:《试论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2年第7期。

[论文题目] 论宪法的根本法特征 [提示要点]

一、根本法的含义;

二、根本法的内容;

三、宪法根本法特征的获得;

四、宪法根本法特征的保障。

[参考书目] 1. 〔美〕考文著:《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出版; 2. 胡锦光著:《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3. 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1年版; 4. 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朱福惠:《论宪法的部门法特征》,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3期;

2.廖中洪:《宪法是不是“法”》,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3.殷啸虎:《宪法的根本法特征问题新探》,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4.尹德龙:《试论宪法的概念》,载《法学探索》1996年第3期; 5.王磊:《论宪法的概念》,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5期。

[论文题目] 略论民主与宪政的关系

1.张友渔主编:《宪法论文集》(第14册),群众出版杜;

2.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龚祥瑞著:《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4. 胡锦光著:《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5. 焦洪昌、李树忠主编:《宪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刘光兴著:《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郝铁川:《沦良性违宪》,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2.沈延志:《对违宪及违宪审查问题的几点思考》,载《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3.韩大元:《研究违宪和建立违宪学的浅见》,载《学术界动态》1988年第7期;

4.孙卫东:《论违宪与违宪制裁》,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2期;

5.王才松:《浅议违宪和对违宪的监督审查》,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期;

7. 郭林茂:《违宪概念之我见》,载《政法论坛》1986年第2期;

8. 马岭:《关于违宪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载《当代法学》1988年第3期;

9. 〔日〕芦部信喜:《日本违宪判断的方法――结合案例所作的理论分析》,载《外国法译丛》1998年第6期。10. 肖金泉、徐秀义:《略论违宪》,载《法学杂志》1984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宪法的修改 [提示要点]

一、宪法修改的涵义;

二、宪法修改的种类;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

四、宪法修改的历史背景分析;

五、宪法修改与宪法制定的关系。[参考书目]

1.〔荷〕马尔赛文著:《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华夏出版杜1987年版;

2.许清主编:《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马雪生:《现行宪法修改刍议》,《河北法学》1989年第6期;

2.蒋碧昆:《试论修改宪法》,《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3.梅培华:《关于宪法和法律修改方式问题的探讨》,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5年第5期; 4.谭泉:《论宪法的修改》,载《中国法学》1988年第3期; 5.马雪生:《现行宪法修改刍议》,载《河北法学》1988年第6期;

6.扈纪华:《美国修改联邦宪法的若干情况》,载《法学评论》1988年第6期; 7.于浩成:《宪法权威与宪法修改》,载《法学》1989年第2期; 8.周伟:《论宪法修改内容的限制》,载《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4期;

9.胡锦光:《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规范性和技术性》,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10.韩大元:《关于宪法监督、修宪方式与宪法稳定性》,载《法学天地》1999年第5期; 11.韩大元:《修宪价值与完善宪法保障体制》,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12.房保国:《关于我国宪法修改基本模式的探讨》,载《福建法学》2000年第2期; 13.刘淑君:《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论文题目]

335.胡锦光:《论宪法法院审查制的成因》,载《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 36.蒋莉:《违行审查制度初论》,载《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37.韩大元:《依法治国与完善监督机制的基本思路》,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5期; 38.王克稳:《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39.任允正:《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载《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3期; 40.张庆福:《宪法监督发展趋势简析》,载《上海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41.郝铁川:《论良性违宪》,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宪法解释 [提示要点]

一、宪法解释的内涵与意义;

二、宪法解释的性质

三、宪法解释的机制;

四、宪法解释的方法

[参考书目] 1. 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张庆福主编:《宪法学基本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 秦前红:《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版; 4. 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版。

[参考论文]

1.秦前红:《论宪法变迁》,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2.丁则民:《查尔斯·比尔德与美国宪法》,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2年第2期; 3.郭华成:《论我国司法解释完善的几个问题》,载《浙江法学》1988年第3期; 4.任静:《论宪法解释》,载《法学》1991年第6期;

5.张庆福:《宪法解释之比较》,载《外国法译评》1993年第 2期;

6.刘景欣:《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载《法学家》1995年第 5期; 7.胡弘弘:《试论宪法解释》,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 5期;

8.韩大元、张翔:《试论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6期; 9.王丛虎:《我国宪法解释价值论》,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 2期; 10.胡锦光、王丛虎:《论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2期; 11.苏晓宏:《论宪法的司法解释》,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 3期;

12.郑贤君:《我国宪法解释技术的发展:《评全国人大常委会99“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释法例》,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13.牛剀:《宪法解释若干问题初探》,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 3期; 14.肖蔚云:《略论香港终审法院的判词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释法》,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 期; 15.韩大元、张翔:《试论宪法解释的界限》,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 1期; 16.王广辉:《宪法解释与宪法理解》,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17.孙婷婷:《对中国宪法解释体制的一次挑战》,载《中国律师》2001年第12期。

[论文题目] 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提示要点]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部完善;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外部完善;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下而上的完善;

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

523.韩大元:《依法治国与完善监督机制的基本思路》,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5期; 24.王克稳:《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25.任允正:《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载《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3期; 26.张庆福:《宪法监督发展趋势简析》,载《上海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立法权 [提示要点]

一、立法权的含义;

二、立法权的特点;

三、立法权与立法机关;

四、中国立法权问题研究

[参考书目]

1.蔡定剑著:《中国人大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

2.李林著:《立法机关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1月版;

3.周旺生著:《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

4.吴大英著:《比较立法制度》,群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5.李培传著:《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1月版;

6.张根大等著:《立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7.孙琬钟著:《立法论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1990年7月版。8.戚渊著:《论立法权》,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李步云、汪永清主编:《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雷体富:《关于改进立法的思考》,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第4期;

2.郭毅:《认立法意志及其保障――兼及立法法的“人民意志”条款》,载《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3.王爱民:《论中央对地方立法的监督》,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5期; 4.戴双喜:《论自治区立法职能的划分》,载《宁夏法学》2001年第2期;

5. 王爱民:《部门保护主义对地方立法的负面影响及法律对策》,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4期; 6. 孙季萍:《中国立法监督制度刍议》,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 7. 于兆波:《从立法法看地方先行立法权》,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 8. 郭寿康:《“入世”与中国立法的有关问题》,载《法制建设》2001年第1期; 9. 郭晖:《建构中国宪政立法体系议》,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 10. 戚渊:《委任立法片论》,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5期; 11. 吴志勇:《我国行政立法的价值取向》,载《上海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

12. 周伟:《论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限》,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13. 毛峰:《美国立法体制的特征》,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4. 苗连营:《立法程序的功能分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5. 丘宝华、李余刚:《论立法公开制度及其完善》,载《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15期; 16. 苗连营、宋雅芳:《论地方性法规的批准与备案制度》,载《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7. 王春光:《我国授权立法现状之分析》,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18. 王映辉:《试论立宪规律》,载《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9. 王磊:《对行政立法权的宪法学思考》,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20. 徐向华:《论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力关系》,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市场经济与宪法

710. 胡位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10.韩大元:《关于完善候选人介绍制度的几点设想》,载《法学》1997年第8期; 11.韩大元:《论被选举权享有者的资格限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4期; 12.李忠:《我国选举权应和被选举权分离》,载《法学与实践》1993年第2期; 13.周叶中:《论我国选举制度民主化的几个问题》,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公民基本权利 [提示要点] 1. 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 2.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3. 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 4.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参考书目] 1. 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夏勇著:《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李玉山著:《公民权利解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李步云著:《权利和义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 徐炳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出版社1995年出版; 6. 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 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8. 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 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二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1. 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 焦洪昌、姚国建著:《宪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韩大元:《宪法规范的至上性》,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4期;

2.费善诚:《论宪法的适用性》,载《法学家》1996年第2期;

3. 周永坤:《论宪法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4. 郑贤君:《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5. 王振民:《我国宪法可否进入诉讼》,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6. 陈云生:《宪法权利司法化及其司法保护》,载《法制日报》2001年8月19日; 7. 韩大元:《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论文题目] 论公权与私权 [提示要点]

一、公权与私权的概念;

二、公权与私权的历史沿革;

三、公权与私权的界分;

四、公权与私权的法哲学思考。[参考书目]

1.夏勇著:《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参考论文]

1.蔡定剑著:《国家权力界限论》,《宪政精义》,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

第三篇: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论法的本质属性 2.

论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 4.法制与法治之我见 6.

“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 42. 犯罪构成初探

43. 试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4. 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45. 试论我国的缓刑制度 46. 走私罪探析

48. 论骗取出口退税款罪 50. 对合同诈骗罪的探讨 3.

论法与自由 47. 保险诈骗罪初探 5.

论民主与宪政 49. 侵犯商业秘密罪浅析 7.

论汉唐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儒家化 51. 职务侵占罪初探

8.评明初的重典治吏 9.

析清代的文字狱 10.行政法与人权保障 11.论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 12. 行政许可程序之探讨 13. 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 14. 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 15. 法人责任研究 16. 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 17.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18. 试论债权的性质

19. 论债权的保全制度 20. 论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21. 试论提存制度 22. 论合同自由原则 23. 格式合同问题研究 24. 合同无效制度研究 25. 论缔约过失责任 26. 论侵权行为的构成 27. 不当得利制度研究 28. 无因管理制度研究

29. 论精神损害赔偿 30. 侵害人身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31. 合伙合同初探 32. 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33. 协议离婚探析 34. 论遗嘱自由与限制 35. 中国商法的立法体系与未来取向 36. 论公司资本制度 37. 论公司法上的有限责任制度 38. 证券法上的信息公开制度 39. 论票据抗辩 40. 论保险利益

41. 论罪刑法定原则 52. 试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53. 论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 54. 管辖异议的理论与实践 55. 论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 56. 论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 57. 论财产保全 58. 论审判方式改革 59. 论督促程序 60. 论我国的企业破产程序 61. 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62. 论刑事证据的特征 63. 论口供 64. 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65. 论刑事诉讼证明要求 66. 论证据的审查判断 67. 论间接证据 68. 论证人证言 69. 论死刑复核制度 70. 评自由心证

71. 论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 72. 论公司法对股东利益的保护 73. 论企业集团的法律特征 74. 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75. 论技术诀窍的法律保护 76. 论邻接权的著作保护及其意义 77. 试论商标的显著性与商标权法律保护78. 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探讨 79. 试论耕地保护的法律对策 80. 产品缺陷之比较研究 81. 论产品责任的归类原则 82. 论产品瑕疵担保责任 83. 论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 84. 论票据法中债权人的追索权

85. 论汇票的法律性质

86. 论我国的证券发行制度 88. 联合国宪章下的强制措施 90.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浅析 92.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问题

27、论企业经营权

29、我国国有资产投资法的原则初探

31、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微观规范体系

33、我国国有资产的法律责任初探 87. 试论我国劳动保险立法体系

28、试论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

89.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浅析 30、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91. 试论我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

32、我国投资立法初探

93. 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34、试论格式合同与政府干预

94. 论我国对外贸易代理制

95.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货物风险分担 96. 论美国反倾销立法

97. 论保护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 98. 中国保护外国投资的措施及利弊分析 99. 论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100.环境侵权行为研究

经济法类:

1、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

2、试论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调整

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构想

4、试论微观经济运行的法律调节

5、试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6、论经济法的基本特征

7、建立完善我国经济法规体系的思考

8、试析经济立法的适度超前

9、经济立法与经济体制改革

10、经济立法体制评析

11、论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区别与联系

12、经济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和价值

13、经济立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效益问题

14、试论经济法律责任

15、试论经济法归与经济规律的联系

16、试论经济制裁

17、试论经济监督

18、试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规范体系研究

20、试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确定

21、试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与分类

22、试论产权关系的明析

23、试论产权交易机构的法律地位

24、试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25、试论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法律地位

26、论经济管理权

35、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政府监管及其法律规范

36、试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7、试论我国企业法人财产权

38、试论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

39、坚持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的法律思考

40、国有企业职工主人翁地位探析

41、试论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法律制度

42、试论国有企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与企业法人独立核算

43、试论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法律保护

44、我国私营企业法

45、试论企业集团的法律地位

46、试论企业集团的法律特征

47、企业集团的反垄断问题探讨

48、企业兼并法律问题探讨

49、试论涉外经济法对改革开放政策的保护作用

50、WTO与涉外经济法制的完善

51、试论我国对外国投资企业的法律保护

52、试论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保护

53、试析涉外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54、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55、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问题述略

56、中外合资企业外汇收支平衡的法律探讨

57、试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

58、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合作企业的比较

59、试论我国自由贸易区立法

60、浦东新区土地有偿使用的法律问题探讨

61、浦东开发中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法律问题初探

62、论政府对金融(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督

63、论社会保险的管理问题

64、税收担保问题探讨

65、反避税的法律对策

66、避免双重征税方式及其比较

67、出口进税问题探讨

68、入关后我国税制问题探讨 69、加强税收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70、社会保险税问题探讨

71、证券税收问题探讨

72、分税制问题探讨

73、加强纳税义务人纳税意识探讨

74、我国证券法完善的探讨

75、加强证券市场管理法律对策

76、论股票发行交易的法律问题

77、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的法律分析

78、论商业银行的管理问题

79、论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

80、存款人权益保护初探

81、完善我国的会计立法

82、完善我国的审计立法

83、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立法

84、论对存贷计价的法律问题

85、“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实施一年评述

86、银行贷款的法律问题探讨

87、发行国际债券的法律问题初探

88、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的若干法律问题

89、涉外土地批租的法律问题初探

90、试述浦东新区立法特点(兼与经济特区立法比较)

91、试论我国的出口加工区立法

92、建立我国涉外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探讨

93、试论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特点

94、司法会计鉴定的法律程序及地位

95、论司法会计鉴定在处理经济犯罪案件中的运用96、略论经济犯罪案件的查账

97、略论经济纠纷案件的查账

98、试论司法会计鉴定在诉讼活动中的运用

99、试论“三角债”的形成及其法律对策

100、审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101试论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合理化过程中的劳动立法问题

102试论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转变的立法问题

103试论城市“民工”的法律保护

104试论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完善

105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探讨

106人权问题与劳动法的完善

107试论我国劳动保险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

108消费基金调控对策研究中的劳动立法问题

109、劳动、工资、保险制度配套改革中的立法问

110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法律思考

111劳动制度改革和劳动立法的关系

112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法体系的思考

113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

114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思考

115加强和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思考

116加强和完善我国环境执法的思考

117试论环境污染纠纷中的举证责任

118试论环境污染纠纷中的无过失责任

119试论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

120环境责任法探析

121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执法体系的思考

122我国环境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23试论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制度

124试论环境诉讼案件中的诉讼资格限制问题

125浅析环境诉讼中得集团诉讼

126我国环境执法程序的探讨

127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探讨

128试析我国环境纠纷中厂群矛盾的解决

12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法律思考

130农村技术进步的法律对策

131企业技术进步的法律对策

132建立我国的技术开发区的法律对策

133技术秘密的法律特征及其保护

134科技法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135科技法律体系研究

136关于市场立法思考

137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立法体系

1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

139略论正当促销手段与贿赂罪

140反对商品销售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

141试论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特点

142论预防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法律保障

143进一步完善我国商品质量管理的法律制度

144期货立法的若干法律问题

145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146试论反暴利立法的必要性质和内容

147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思考

148简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任务

149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150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151关于土地使用权几个问题的法律思考

152关于土地立法的若干问题

153房地产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154计划法、产业结构发基本问题研究

二、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类:

1、试论行纪合同的法律特征

2、旅游合同的法律特征

3、试论居间合同的法律特征

4、试论联营合同的法律特征

5、论合同担保制度的完善

6、合同实践中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7、合同无效的探讨与立法完善

8、试述合同违约责任制度

9、试述合同的管理

10、我国合同法中债的效力扩张问题

11、旅游法调整对象的探讨

12、试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13、我国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

1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若干法律问题

15、土地有偿使用的法律探讨

16、试论农村专业户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17、试论联营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

18、商事代理制度的完善

19、试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法律保护

20、试论我国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21、试论公司股票(或债券)的发行

22、试论公司重整制度

23、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管理原则

24、论保险的功能及完善我国保险立法

25、论代位求偿权

26、论保险合同的变更

27、保险业现金运用的监督的研究

28、论强制保险制度

29、对保险费管理的法律问题

30、消费保险合同

31、论信贷合同的担保

32、论融资租赁的若干法律问题

33、试论工业产权在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中的作用

34、提高专利实施率的若干法律问题

35、试论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36、略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37、完善我国商标管理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

38、试论我国技术引进与技术输出的政策与法律

39、商事合同的法律问题

40、网络产业、在线交易、电子商务法律问题

41、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问题

42、一人公司与国有独资公司研究

43、公司法热点问题法律思考

44、票据制度的完善

45、商事活动担保问题

46、银行制度的完善

47、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48、票据无因性理论

49、票据制度中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50、电子化对票据制度的影响

51、我国破产制度的完善

52、我国市场主体制度中需要自然人破产制度

53、国有企业现状和我国破产法的完善

第四篇:毕业论文--法学专业参考选题(DOC)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注:本目录仅供参考,论文题目可以在本目录中选择,也可以自行确定,原则上也不得将选题直接作为论文题目,应当在此基础上选择该选题中更为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选题只是大方向,仍需学生与导师联系后加以调整、细化。

学生选题本着一人一题的原则,不能重复。

一、法理学

1.法律的不确定性 2.论法律权威的基础 3.论法律的人性基础 4.法治的类型与理念 5.法治的局限性

6.法律解释与法官行为 7.法律的概念、渊源 8.法与秩序 9.法与利益 10.法律实效 11.法律移植

12.法律发展研究 13.法制现代化

14.权利冲突和权利滥用 15.立法体制

16.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

二、宪法学

1.宪法学基本理论

2.基本权利的理论与实践 3.社会基本权理论

4.宪法实体基本权与程序基本权 5.国家保护义务

6.公民基本义务理论与发展 7.基本权利限制理论 8.第三者效力理论 9.宪法外权利的保护 10.基本权利与私法

11.公共利益与宪法基本权 12.弱势群体的基本权保护 13.宪法与部门法

14.“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 15.宪法解释理论

16.宪法制定权与修改权 17.违宪审查理论与实践 18.司法制度与宪法 19.政党制度与宪法 20.选举制度与宪法 21.国家结构与宪法 22.中国宪法史 23.外国宪法史

24.比较宪法学理论 25.国际条约与宪法 26.宪法与外交 27.宪法与国防 28.宪法实施理论

29.宪法判例与宪法规范变迁 30.宪法的法律性 31.宪法的政治性

32.宪法与宪政 33.全球化与宪法 34.宪法与民主 35.宪法与法治 36.宪法与主权 37.宪法与人民

38.宪法与恐怖主义

39.欧盟宪法条约与区域一体化 40.紧急状态与宪法 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中央地方关系 43.地方制度

44.国家机构及其组织 45.元首制度

46.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7.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8.宪法效力 49.宪法规范 50.当代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学 1.我国行政法治的最新发展 2.关于我国设立行政法院的思考 3.论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4.论行政法上的法律保留原则 5.私法在行政法上的适用 6.论行政授权

7.论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8.公产制度的初步探讨

9.公务法人之研究

10.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11.论行政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 12.论公务员的服从义务

13.论行政法上相对人的抵抗权 14.论内部行政行为

15.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16.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17.论行政给付 18.行政契约研究

19.行政指导的救济

20.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范围之界定 21.行政罚与刑罚的竞合问题研究 22.一事不再罚原则研究 23.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

24.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25.论行政听证中的职能分离原则

26.土地征收补偿问题之研究

27.论瑕疵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

28.论具体行政行为的附款

29.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

30.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之比较

31.论行政复议上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32.论行政诉讼上的成熟原则

33.论行政诉讼上的原告资格问题

34.论具体行政行为对法院的拘束

35.行政委托制度之研究

36.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7.论我国法院对事实问题的司法审查

38.论我国法院对法律问题的司法审查

39.法国行政法院制度的发展

40.论行政法上的国家行为

41.论地方规章的效力

42.行政处罚设定权与行政许可设定权之比较 43.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

44.论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的特权

45.论行政法上的确认判决

46.论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四、经济法学

1.经济法调整对象之我见

2.论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法的背景根源 3.论经济法的时空性 4.论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5.论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 6.论经济法的理念

7.论经济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8.经济法对传统私法的挑战

9.论企业行业协会

10.论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11.论企业退出市场的法律机制 12.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保障 13.合作社企业法律制度研究 14.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5.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16.竞争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权、反垄断权之间的关系 17.反垄断法与规模经济

18.反垄断法控制模式 19.论行政垄断

20.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

21.论招投标活动中招标人的义务与责任 22.论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分配

23.论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4.试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取向 25.论“三包”制度

26.论“知假买假”的性质

27.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 28.论消费者组织的定位及功能 29.食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探讨 30.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31.论土地所有权的社会化 32.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之完善 33.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研究 34.房地产按揭法律制度研究 35.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研究 36.强制缔约法律制度研究

五、劳动法学

1.试论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2.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3.试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4.试论劳动争议审判制度改革 5.试论劳动监察制度

6.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7.劳动合同的形式 8.事实劳动关系

9.论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及其完善 10.最低工资法律制度

11.拖欠、克扣工资问题的思考 12.就业权法律保障机制初探 13.安全生产法中的利益导向作用 14.工会法性质的再认识

15.论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护 16.竞业禁止研究 17.劳务合同研究

18.劳动争议的时效制度

六、民商法学

1、鼓励交易原则研究

2、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

3、论情势变更原则

4、论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

5、论分期付款买卖

6、论附条件的赠与

7、融资租赁合同的性质及特点

8、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的规则

9、论商法的基本原则

10、论我国商事立法体系的选择

11、论商号权

12、论商誉权的保护

13、论商事代理的特点

14、略论预期违约

15、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七、民法学

1.诚实信用原则

2.胎儿利益保护研究 3.死者利益保护研究

4.学生伤害事故之学校责任研究 5.有限合伙研究 6.隐名合伙研究 7.财团法人研究 8.准民事行为 9.意思表示研究 10.代理人义务研究 11.日常家事代理制度 12.诉讼时效的客体 13.取得时效 14.物权变动研究

15.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研究 16.物业管理制度 17.国有土地使用权 1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19.地役权

20.物权请求权 21.重复抵押 22.权利质押 23.保证人的资格 24.保证期间

25.保证人的抗辩权 26.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27.一般人格权 28.隐私权

29.网络隐私权 30.名誉权研究 31.肖像权研究

32.肖像之商品化权 33.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34.试论债权让与通知 35.无因管理制度研究 36.论合同解释方法

37.论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38.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 39.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分析 40.同时履行抗辩权 41.不安抗辩权

42.先履行抗辩权

43.论“一物数卖”下的“效率违约” 44.论形式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45.论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46.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47.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48.论格式合同 49.论事实合同

50.论合同自由原则 51.论合同法的价值取向 52.论要约的特征和法律效果 53.论涉他性合同

54.合同变更法律问题研究 55.合同债权让与法律问题研究 56.合同债务承担法律问题研究 57.合同解除法律问题研究 58.抵销法律问题研究 59.提存法律问题研究 60.免除法律问题研究 61.混同法律问题研究 62.预期违约法律问题研究 63.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研究 64.违约金法律问题研究 65.赔偿损失法律问题研究 66.强制继续履行法律问题研究 67.论严格责任 68.精神损害赔偿 69.共同危险行为 70.不真正连带之债 71.医疗损害赔偿 72.雇主责任 73.专家责任

74.继承人范围研究 75.合立遗嘱 76.后位继承

77.补充继承 78.代位继承

八、婚姻法学

1.论婚姻家庭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2.论婚姻自由原则

3.论我国婚姻法的伦理精神 4.论一夫一妻制

5.论婚约的地位及效力

6.论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及完善

7.论婚姻的撤销 8.论婚姻公告制度 9.论事实婚姻

10.论重婚的认定与处理 11.我国婚姻登记管理制度

12.论我国夫妻法定财产制的立法选择 13.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14.论当代夫妻财产制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15.论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

16.论配偶权

17.论婚姻利益及其救济

18.论收养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19.论父母子女关系

20.论亲权制度研究

21.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性质及地位研究

22.关于我国家庭成员间的扶养(抚养.赡养.扶养)问题探究 23.论我国夫妻暴力的现状及其立法对策

24.论我国家庭暴力的防范及对策

25.论监护制度的完善

26.夫妻共同遗嘱若干问题研究 27.论准予离婚的法律原则

28.论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分割

29.论协议离婚制度的完善

30.论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探视权研究

31.论离婚中保护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32.论对破坏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应追究的法律责任

33.论离婚时的损害赔偿责任

九、知识产权法

1.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性质、特征研究

3.浅析知识产权相互间的冲突与整合 4.著作权研究

5.浅析作品独创性判断标准 6.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问题探讨 7.论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 8.专利权研究

9.浅析我国专利侵权责任

10.关于专利权侵权赔偿问题研究 11.论滥用专利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12.论平行进口问题 13.商标权研究

14.论驰名商标的保护

15.论我国类似商品和近似商标的判定

16.技术贸易、货物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17.浅析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18.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

19.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20.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1.浅析版权的法律保护——从打击盗版谈起

22.浅论“不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法律保护

23.论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24.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25.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26.中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

十、商法学

1.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 2.法人财产权 3.信托的本质 4.公司人格否认 5.公司法的性格 6.一人公司

7.发起人地位研究 8.公司章程 9.越权行为研究

10.最低资本额制度 11.人力资本出资

12.异议股东股权购买请求权 13.存托凭证研究

14.小股东的特殊保护研究 15.股东知情权 16.股权的性质 17.隐名股东

18.公司治理结构规则的性格 19.独立董事

20.董事责任

21.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 22.股东代表诉讼 23.保险利益原则 24.最大诚信原则 25.重复保险 26.论委付

27.保险代位求偿权 28.不可抗辩条款

29.误报年龄条款 30.宽限期条款

31.再保险人之求偿权 32.票据的善意取得初探 33.论票据的抗辩 34.试论票据的代理

35.浅议票据行为的独立性 36.论票据的对价 37.试论我国票据立法的完善 38.试论票据的质押

39.空白票据的法律问题初探 40.论票据的追索制度 41.票据法的历史发展探析 42.论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 43.试述统一国际间票据法的趋势 44.论票据原因关系 45.论票据行为无因性 46.试论票据丧失及补救 47.论票据的背书制度

48.票据保证与一般民事保证的比较 49.浅析票据行为的无权代理 50.浅析票据瑕疵

51.票据保证法律问题初探 52.试论利益返还请求权 53.内幕交易研究 54.关联交易研究 55.公司收购研究 56.操纵市场研究

57.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58.虚假披露研究 59.欺诈客户研究

60.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诚信义务研究 61.内幕交易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62.虚假陈述及其法律责任研究; 63.操纵市场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64.论证券市场的社会功能;

65.论我国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改革。

十一、法制史

1.封建法律儒家化相关问题研究

2.中国近代法官职业化历程研究

3.近代法官激励机制

4.近代法官培训制度

5.近代司法独立相关问题研究

6.论儒家“和为贵”的主张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 7.论法家之“法治”对当今依法治国的影响

8.评析孔子的法律思想

9.论儒家“德主刑辅”主张与少年犯的改造问题

10.试论死刑的存废

11.试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向现代的转化

12.评析沈家本的思想及其在法制史上的贡献

13.试论老子的“自然法”思想与今天的法制建设问题

14.中国古代法中情、理、法的交融及其现代意义

15.中国法律的起源

16.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17.法家法律思想

18.儒家法律思想

19.唐朝法制指导思想

20.领事裁判权制度

21.中国古代反贪法制

22.《天朝田亩制度》 23.洪仁玕的法律思想 24.清末预备立宪研究 25.清末礼法之争 26.中国法律近代化 27.维新派的法律思想

28.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究 30.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31.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 32.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法制建设 33.中国教育法制史研究 34.中国宪法史研究 35.中国行政立法史研究 36.中国古代律学研究 37.中国司法制度史研究

38.西方宪政的源流

39.罗马法对近代各国法的影响.40.英美的信托及侵权制度研究

41.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编纂及其经验 42.日本法制现代化及其经验

十二、国际法学

1.跨国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2.离岸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3.提单

4.外国投资者待遇研究 5.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 6.吸引外资的税收政策研究

7.论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

8.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研究

9.论国际法上的自卫权 10.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11.国家责任法问题研究

12.联合国改革问题研究

13.论国际法上的人权保障

14.国际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15.WTO规则问题研究

16.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研究 17.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价值取向

18.晚近国际私法立法的新发展 19.论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

20.评国际私法的历史(可具体选择某一学说评析)21.评美国冲突法理论新发展

22.论冲突法正义与实体法正义 23.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

24.国际私法的渊源

25.论国际惯例作为我国国际私法渊源的问题 26.论国际条约的适用

27.论国际惯例的适用

28.法律冲突问题研究

29.试论国际私法中时际法律冲突问题

30.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31.试述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

32.论国际私法中的自由裁量权 33.论准据法及其确定

34.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问题

35.识别问题研究

36.反致问题研究

37.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研究 38.试述外国法内容的确定及其途径

39.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理论与实践

40.论意思自治原则的新发展

41.最密切联系制度探析

42.论特征性履行说

43.论自然人的国籍冲突问题

44.试论国家及其财产在国际民事活动中的豁免权问题

45.涉外物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46.论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47.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适用

48.涉外侵权之债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49.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0.论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51.涉外遗产继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2.涉外婚姻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3.涉外收养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4.跨国破产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5.国际体育仲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56.国际私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57.冲突法对互联网的回应与变革

58.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

59.评民法典草案第9编的规定(具体选择某一条款)

60.国际私法典型案例评析(请选择某一具体案例)

61.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问题研究

62.论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63.海事案件管辖权问题研究

64.论不方便法院原则

65.司法协助问题研究

66.域外取证与域外送达问题研究

67.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

68.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研究

69.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问题研究 70.国际商事仲裁可仲裁性问题研究

71.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72.论仲裁庭的管辖权

73.论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认定 74.论仲裁员的责任

75.论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

76.国际商事仲裁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 77.论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审查

78.论友好仲裁

79.论临时仲裁

80.论1995年中国《仲裁法》的修改与完善

81.ADR在中国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82.现代商人法研究

83.宪法与国际私法

84.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研究

85.国家主权豁免

86.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

87.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88.国际海洋法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

89.海洋中不同区域的法律地位

90.国际货物运输单证性质及其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91.WTO规则的应用(贸易保护措施及其应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92.ICSID、MIGA规则及其与中国实践

93.保险利益相关问题

94.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相关问题等 95.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法律问题

96.我国贸易救济立法问题

97.国际货物贸易支付中的问题

98.国际投资法中的法律问题

99.国外反补贴措施的应对

十三、诉讼法学

1.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程序

2.论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3.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再定位

4.论诉权

5.诉讼标的论

6.论民事诉讼中诉的合并

7.论民事审判权与民事诉权的关系

8.论处分原则

9.论民事辩论原则

10.论民事诉讼的诚信原则

11.论民事司法审判权独立

12.试论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

13.论法官回避制度的完善

14.重构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探讨

15.论民事主管范围的扩大

16.论管辖制度

17.互联网纠纷中管辖问题研究 18.论当事人适格

19.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地位与作用的再探讨 20.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1.代表人诉讼与集团诉讼制度研究

22.论公益诉讼价值及其相关问题

23.论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力

24.论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规则

25.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26.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及其司法保护

27.论民事诉讼质证范围、程序规则与司法公正 28.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及其法律效力

29.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30.关于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衡量的探讨

31.论民事诉讼中举证时限制度的法律价值

32.论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证人”

33.论民事诉讼中的数据电文证据

34.论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救济

35.论证据认定中的自由心证

36.论民事诉讼中法官的释明权 37.论法院调解制度

38.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

39.关于起诉制度研究

40.论民事纠纷案件的法院受理

41.关于审判委员会地位及职权的再探讨 42.论审判方式改革

43.关于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思考

44.论小额诉讼程序

45.论判决的既判力

46.论民事上诉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47.论再审的启动

48.民事诉讼再审程序问题探讨 49.论督促程序的完善

50.论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与立法完善

51.论我国民事执行机构的改革 52.试论民事强制执行权问题

53.论执行体制改革

54.论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

55.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56.论民事抗诉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57.论我国商事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

58.论诉讼保全制度

59.论仲裁协议效力

60.完善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思考 61.诉讼效率与保障被告人权利之间的关系

62.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

63.论审判监督程序

64.论当代中国判断刑事证据的标准

65.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66.在什么情况下辩护律师可以拒绝继续为被告人辩护之分析

67.论辩护律师在诉讼的哪个阶段参加诉讼更有利于保障诉讼的合法性

68.论辩护人的法律地位

69.论沉默权

70.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71.论审判公开原则

十四、刑法学

1.论刑法的使命和功能 2.关于刑罚权的研究 3.罪刑法定原则研究 4.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6.刑法溯及力问题研究 7.刑法解释研究

8.刑事司法解释与判例研究 9.犯罪论体系研究

10.论犯罪的本质

11.中外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 12.刑事法律关系研究 13.刑事责任研究 14.犯罪客体研究 15.论刑法上的行为 16.论不作为

17.持有型犯罪研究 18.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19.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20.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 21.法人犯罪研究 22.论罪过 23.论犯罪故意 24.论犯罪过失

25.论业务过失犯罪 26.论犯罪目的

27.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28.论犯罪既遂 29.论犯罪预备 30.论犯罪未遂 31.论犯罪终止

32.论共同犯罪 33.论有组织犯罪

34.主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35.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36.论罪数

37.论想象竞合犯

38.有关罪数形态研究 39.论结果加重犯

40.牵连犯及其处罚原则研究 41.正当防卫研究

42.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43.安乐死问题研究 44.刑罚目的研究 45.刑罚功能研究

46.重刑主义与传统法律文化 47.罚金刑研究

48.刑罚裁量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49.刑罚裁量情节研究 50.论我国刑法中的自首 51.论立功

52.累犯制度比较研究 53.数罪并罚原则研究 54.减刑制度比较研究 55.假释制度比较研究 56.交通肇事罪研究 57.走私罪研究

58.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59.内幕交易罪

60.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研究 61.洗钱罪研究

62.贷款诈骗罪研究 63.保险诈骗罪研究 64.偷税罪研究

65.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66.合同诈骗罪 67.绑架罪研究 68.侵占罪研究

69.计算机犯罪研究 70.网络犯罪研究 71.毒品犯罪研究

72.妨害司法犯罪研究 73.环境犯罪研究 74.贪污罪研究 75.受贿罪研究

76.商业贿赂犯罪研究

77.有关《刑法修正案》规定新罪研究 78.侵犯知识产权罪研究 79.金融犯罪研究

80.金融诈骗犯罪研究

第五篇: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定稿)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宪法价值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研究 3.新形势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构想 4.保障宪法实施的法律思考

5.论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宪法准备 6.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7.论制止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 8.论条约的遵守

9.论国家主权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0.试用国际法原则判断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是与非 11.试论世贸组织协定与国际法的关系 12.论《反倾销协定》在我国的实施 13.论我国对世贸组织法的实施 14.论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程序

15.WTO与中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规避 16.论票据的无因性

17.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18.论票据行为的独立性

19.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立法的相互作用。20.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实践意义。21.论中国《产品质量法》归责原则的界定及适用。22.论滥用代理权的法律责任。

23.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及处罚目标取向。24.论中国经济上行政垄断行为的法律矫治。25.论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26.论先期违约的认定及救济措施的运用。27.论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 28.行业组织的行政法地位探讨 29.行政强制若干问题研究 30.论行政紧急行为的法律控制 31.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 32.行政公益诉讼初探

33.论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 34.论我国定金的性质及运用 35.试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 36.论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的运用 37.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我国的运用 38.论代位权的范围

39.论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后果 40.论合同成立与生效

41.论悬赏广告的性质及法律适用 42.我国建立反垄断法的立法构思 43.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 44.论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制 45.论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立法 46.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解决

47.论国际互联网对知识产权传统特性的影响 48.论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9.论加入WTO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与对策50.违宪审查制度初探

51.论公职人员的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

52.论社会公众投资者利益及其法律保护。53.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以股抵债的法律保护思考。54.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及其法律解决途径。55.关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问题。56.关于国企改制中管理层收购的法律问题。57.刑事诉讼与人权保护。

58.论经济性职务犯罪与中国的社会转型。59.民法中关于财产权的保护 60.论诚实信用原则 61.论取得时效

62.论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63.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 64.论意思表示 65.论表见代理

66.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 67.沉默权问题 68.非法证据研究 69.网络犯罪研究 70.审判监督程序研究 71.住宅权制度研究

72.电子商务中隐私权制度研究 73.网络隐私政策法律功能与性质评析 74.民事诉讼级别管辖的思考 75.利害关系人之法律分析 76.证人作证制度完善 77.论“一物一权” 78.论“物权行为” 79.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80.论“善意取得”制度

81.论产品质量法中的“严格责任” 82.单位犯罪疑难问题探究 83.完善罚金刑的立法设想 84.论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 85.被害人的过错与量刑问题研究 86.论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适用 87.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88.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

89.论格式合同(或提单)的法律效力 90.试论合同的相对性 91.论合同自由原则 92.论合同履行与风险承担.93.中国公司法改革面临的问题 94.论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造与重塑 95.债权人追究股东出资责任的法律问题

下载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法理学、法律史学类: 1.论法律解释 2.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3.对法律不确定性的探讨 4. 论法律行为在法律关系中的意义 5.论政党政策......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宪法部分 1、我国宪法的保障 2、论违宪 3、宪法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 4、论我国的宪法修改 5、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的立法体制及......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刑法 1. 论共同犯罪 2. 论犯罪未遂 3. 论犯罪中止 4. 论自首 5. 论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6. 论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 7. 论我国刑法......

    法学院毕业论文选题

    本科论文选题 (注:有些选题仅为研究方向,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视角另定论文题目) 山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论文法理学选题 1.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冲突与衡平2.论网络媒体监督与司......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法学院) 法学理论 【论文题目】 论法的本质属性 【提示要点】 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把法本质分为三个层次: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第一层次;作为统......

    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

    法学类毕业论文选题指南1、社会转型中的法治问题研究 2、法治与政治文明 3、小康社会与法治建设 4、宪政与法治 5、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6、法治与政治权威 7、司法体制改......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说明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说明一、以下选题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有关法学专业的。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目录》所列题目是一个研究方向,可围绕该问题查找资......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及说明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法学教研室 2011-07-14 说明: 1、毕业论文选题要坚持“一人一题”的原则。题目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换。各班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做好沟通,以避免重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