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掘金者:用智慧和勇气抓住命运之手
“不是我已经念过大学,就不能去做什么什么了,自己先把自己的手脚捆住,让机遇从手边白白溜走。”
26岁的刘泉正为他的国联股份上市在北京和香港之间飞来飞去。
5年前,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的刘泉和他的校友钱晓钧,一个丢了到手的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offer,一个放弃了国家部委的体面工作,用学生证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这对相识8年、不离不弃的黄金搭档,从一间租来的19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起步,在行业黄页里掘金并收获颇丰。
从准白领到没有户口的个体户
当年,曾有人不理解:放着好好的白领和国家公务员不当,却甘愿做费心费力、自己打拼、没有户口“漂”在北京的个体户。老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不是吗?尽管公司已为国家上缴了几百万元税款,已为30多个外地留京的大学生解决了户口,可身为公司董事长的刘泉直到去年才有了北京户口。这还是借娶个北京媳妇的光,区长特批才解决的。
刘泉说:“其实中国人特别具有创业的潜能,很多人之所以不去尝试,是因为小富即安的求舒适心理。这在现在的大学生中表现尤其明显--很多人为了一纸北京户口去自己并不喜欢的地方'当牛做马'。”
回看5年,创业的每一个细节依旧那么新鲜:那时,每天一大早,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的两个年轻人,早早从位于城西的办公室出发,横穿大半个北京城,敲开一家一家客户的门,直到天黑回到办公室睡地铺,在互相的交流和打气中睡去。
一切都是最经济的:精心设计好的最省钱的乘车路线,最廉价的盒饭,中午客户午休没地方去,就找一个证券交易散户室呆一会儿--那儿不收费。他们对北京的公交路线烂熟于心,只要通公交车的地方,就不坐地铁,两个人能做的事,就不聘第三个员工。
不是没有过沮丧,不是没看过别人的脸色,不是没有过缺钱的窘迫,可是坐在我眼前的刘泉却不以为苦:“乐趣是从过程中产生的--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业,是我们自身的拥有,所以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公司蒸蒸日上的生命力给了两个年轻人无穷的动力。一年后,公司进账500万元,到2000年,收入翻番到1100万元,2002年,收入更是翻了几番,员工近千人。今年,国联股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积极酝酿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
学生创业:起步难,守业更难
两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白手起家,有人说他们的成功是个奇迹,无数的学生创业在一番轰轰烈烈后成为泡沫,他们的公司却稳扎稳打。刘泉说:“命运从不垂青于没有准备的头脑。学生创业,激情可贵,但更重要的是对商机的准确把握和对公司自身的准确定位。不少创业的学生起步很好,但在手里有了钱以后却不知如何用,四处开花地盲目投资、立项,钱都打了水漂,这是大忌。”
刘泉、钱晓钧和他们的国联股份一路走来,可谓学生创业成功的一个缩影:
早在上大二时,在钱晓钧组织策划的学校总经理竞聘大赛中,刘泉击败好几个MBA成为“总经理”,并和钱晓钧惺惺相惜,引为知己。两人在学业之余涉足出版业,小打小闹,在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的同时,新的创业的念头也在心中萌芽。
大四毕业时,刘泉和同学们一样忙着找工作。可是工作有着落了,甚至已经有模有样地坐了几天办公室,一直在心中按捺不住的创业梦却一直撩拨着他年轻的心。他找到好朋友钱晓钧,两颗年轻的心一拍即合,他们要做自己的老板!他们渴望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去。
在学校时,两人和出版业打交道比较多,机敏的他们初识行业黄页,并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开掘的黄金地。
朋友从国外带回的一本旧金山的黄页让他们对黄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电信的城市黄页是大众资讯,需要庞杂的号码资源和巨大的发行量,这是只有运营商才能做到的,而垂直型黄页是纵向做某个行业的,例如机电行业黄页。“行业企业只认行业资源,比如一个发电企业只认与电力行业相关的媒体开发商,固话运营商做不来,所以,像国联股份这样的业外资本才有机会。”
更为关键的是,信息产业部当时明确表态,投资黄页开发符合产业政策,任何领域的资本都可介入。刘泉和他的国联股份瞄准商机,乘势而起。
事业做大了,刘泉和钱晓钧却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有更多的事要做,他们要把手中的“个体小作坊”变成一个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现代企业。
创业之初,公司根本谈不上财务管理,两个人赚了钱就放在保险柜里,谁用谁拿。只是有一个手写的流水账,公司的赢利、支出记个大概。而今,公司的财务管理全部电算化,还专门从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挖来一个香港人做财务总监。
他们不断完善公司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从选拔、培训、绩效考核,到职业生涯设计,无不有现代管理体制公司的风范。
从学生娃到行业垂直黄页传媒运营商,他们走得稳稳当当。谈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刘泉非常欣赏“从天之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说法:“在就业市场上,其实,一个大学生和一个没有文化的民工,在和社会进行个人价值的交换时,其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靠脑力,一个靠体力。大学生这个身份不应该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一个羁绊,大学里学到的文化知识应该是你成长的基石,是你在社会上谋生时的一个武器。不是我已经念过大学,就不能去做什么什么了,自己先把自己的手脚捆住,让机遇从手边白白溜走。”
“自己创业的大学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给你多少优惠扶持政策上。成功的企业必将接受市场的考验,'无形的手'是唯一的真理。市场经济是公平的,虽然付出不一定能得到,但不付出一定什么也得不到。”
谈及大学生就业难,学投资出身的刘泉说:“人力资本是一种资源,是一个人和社会进行价值交换的资本。教育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就是有风险的。华尔街的博士也一样有失业的可能。关键是心态。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个人就不愁找工作。”
刘泉曾在公司成立的第12天,就拥有了第一个广告客户,在第一个月里就有了七八万元的广告业绩。他说,我不是一个广告天才,拿的也不是回扣,我推销的是我的idea(思想)。有头脑的创意和平和的与人打交道的姿态,是他与客户从陌生到生意伙伴的秘诀。
想当初,曾有人惊讶刘泉这个敲门而入的业务员谈吐不俗,当知道他是个大学生时又惊讶于他为什么要做走街串户的业务员。刘泉每每心里总是在偷着乐:“你还不知道我就是公司的老板呢!”
第二篇:掘金者:用微积分的思想做事业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计算直线的长度比计算一条曲线的长度要容易得多。为了求得一条曲线的长度,把这条曲线无限细分,细分成若干条细小的直线,再把这些直线的长度加起来,这就求得了曲线的长度。这个思想就是高等数学里的微积分。
做事业的过程就是在求解一条曲线长度的过程。每一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就是组成事业曲线的直线段。
和高手过招
我出生在湖北大别山区,从小就是在山里“野”大的孩子。窝在大山里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大山以外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高考的时候,本可以保送到省里一所全国著名的大学,可一想到,更远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于是我选择了离家更远一点的重庆大学。
1995年,我从重大博士毕业,去了重庆市科协下属的电脑报,我是研究光电子技术的,到报社的第一个工作是做编辑,当时,我觉得这离我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管理者”的理想很遥远。
不久,报社成立了一个负责对外合作和产业发展的部门。我想,我的性格很适合在这样“OpEN”的部门里工作,去看看重庆以外的竞争对手是个什么样,中国以外的同行又是怎样的。就这样,我当上了部门里的“光杆司令”。
那个时候,我做了大量的谈判工作,和很多国内外公司谈合作,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找到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做一些有真正科技含量的产业化项目。1996年,我们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合作成功,双方合资成立“重庆苦丁香软件有限公司”,开发“苦丁香”系列软件。现在看来,这个IDG只投资了15万美元的合作项目,却是重庆引进的第一个软件外资项目,也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公司之一,“苦丁香”教育软件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也仅次于“科利华”软件公司。
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重庆是个内陆城市,最新的IT技术、IT产品都不发生在重庆,所以,不走出重庆,不和高手过招是办不好IT媒体的。
2001年,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找到电脑报的时候,我们的思路就更清晰了:虽然电脑报在国内市场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可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我们又该怎么面对呢?不到激烈的海外市场去竞争,电脑报终会固步自封。“和高手过招”的机会又来了。
这场谈判历经三年,可谓是“马拉松式的谈判”。虽然这其中受各个方面的影响数度受挫,但我们始终没有想过要放弃“到海外市场去竞争”这个目标。与TOM的合作成功,不光是吸引了两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投入,而且为电脑报社进入国际市场、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搭好了平台。
有时候,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规模是和你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的档次成正比的。一个人的发展亦是如此。安于在一个小地方,你交往的人层次不会很高,你获得新东西的速度比较慢,毫无疑问,你的成长就会受到限制。所以,等到1999年,创办“天极网”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把“天极网”的管理总部搬到了北京。
机会就是埋在土里的幼苗
现在,人们在介绍我的时候,总是用两个头衔,“电脑报社社长”和“天极网总裁”。相比之下,我更在意后一个职位。毕竟,电脑报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它的第一代创业者打下的江山;而“天极网”从它的创意、融资、成立到今天的局面,我起的作用更大。我人生的许多教训、经验也是在它的起伏之中获得的。比如,机会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
IT这个行业瞬息万变,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可以说它每一秒钟都在发生着巨变。“天极网”是面向IT行业的商业网站,它面临的变化就更快。
2002、2003年,网站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天极网”首先考虑的是活下来,显得保守,没有抓住机会。做“网络游戏”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犹豫了,机会毫不留情地就走了,事实证明,网络游戏创造了“陈天桥传奇”;后来,“无线增值服务”这个项目摆到面前的时候,我们还是慢了半拍,所以机会只留下了一半。
现在,也有人说,“天极网”的发展速度不如以前了。我一直在总结教训:一个企业家在面临机会的时候,他如何辨别什么才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什么又是穿着漂亮外衣的危险,这是一种能力。因为机会总是会伴随着风险的。
冬天的时候,有的人因为分辨不清埋在土里的幼苗是好是坏,就放弃了呵护、培养;等到春天,幼苗破土而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棵好苗,这个时候再培养就晚了;秋天的时候,自然也就收获得少一些。或许,机会就是不知是好是坏还埋在土里的幼苗,等所有的人都看清楚的时候,自然也就晚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抓住机会的本领。没有这一点能力,在互联网行业,就没有办法生存。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
因为我担当了一些社会职务,所以常常有一些大学邀请我去演讲,演讲的要求也大多是和年轻人创业有关的话题。我总对大学生们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这是我非常真实的想法。
我是穷孩子出身,但一直运气很好,赶上了国家免费教育的班车,一直读到博士。要不是免费教育,我不可能读22年的书,最好的一条出路也就是在乡村里当一个中学或小学老师。有一回,我把家里的族谱翻出来看,到我这儿,已经是第17代了,没有出过什么秀才、举人,所以我这么幸运,更应该为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我刚到重庆市科协工作的时候,一位老领导告诉我六个字,让我受益终身:“勤奋、务实、不贪”。勤奋是做事的态度,务实是一种工作作风,而不贪则是做人的一种基本要求。我把这六个字写在我的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近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
我们市场部的一些同事“批评”我不会造势,不会搞“注意力经济”,可能这对企业的发展不太好,但我始终坚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因为直线是组成曲线的基础,做好了细小的直线问题,求解事业的曲线也就水到渠成。
我是学技术出身的,在学校的时候,想过做技术研究人员,后来又想当个公务员,最后成了一个搞文化产业的商人。我想,不管我做什么,我都会很勤奋。现在,我每周工作的时间在80个小时以上,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放弃了很多个人的爱好和家庭的责任。青年人总是容易看到成功时候的鲜花和掌声,却忽略了成功背后数不清的平淡、琐碎的努力。和那些年复一年的工作日子比起来,成功只是一瞬间。
总是怀着感恩心情的人是不容易有贪欲的。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是科协这样一个“清水衙门”,我没有想过房子、票子等问题,我总是认为事业发展是能够带来财富的;而财富却不一定带来你所希冀的事业。
我的成长道路确实很顺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总是在恰当的时候遇到很多人帮助我、支持我,给了我很好的机遇,有很好的事业环境。也许有的年轻人会抱怨自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那我要说的是,在任何一种环境下,我们都要问问自己:我获得的是不是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