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史》读书报告
从《创业史》中总结如何在创业中取得成功
——《创业史》读书报告
(2012级法学一班“书馨”读书小组)
张国峰
摘要:从柳青的创业史中品读到了老一辈人在创业过程中的执著,敢为人先,敢于同一切反对者周旋到底的精神。梁生宝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他的精神正是现代创业人所应具备的。只有这样创业才会成功。
关键词:雄心;过程;坚持不懈;不畏人言。
创业是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思考的一个话题,寒窗苦读数十载,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打算拥有咋样的人生,如果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那就应该是积累知识,创业,组建家庭,培养下一代。没有创业,这根纽带就不成为纽带,无法继续下去。从创业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梁生宝是咋样一步步组建互助组的,这一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不顺畅的地方,但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因此,我们知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 拥有雄心,设定目标
拿破仑曾说野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要不甘平庸,即使我们不伟大当不了将军,但我们也可以平凡,只不过平凡是伟大的另一呈现形式,正如梁生宝一样,他一没背景,二没权势,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他赢得了互助组乃至整个蛤蟆滩的人的尊敬,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有野心,有雄心壮志,不像他父亲梁三一样只求个人发家致富,希望过上中农郭世富那样有自己新房的庄稼人生活。而他的目标是整个蛤蟆滩,假如生宝没有那样的雄心他只会是一个像他父亲一样一穷二白的庄稼人。事实证明,要想创业首先应有雄心,雄心是你成功的基石,是你成功的动力。二 计较过程
每个人都无法预计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谁也不能肯定他以后就是法官,就是医生,就是人民教师等。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计较的,那就是创业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爬过山,当你爬到山顶后除了高兴还有什么,在你的回忆录里更多的就是爬山的过程,这过程就好比我们吃饭喝茶一样,这菜是什么味,这茶是什么茶,哪里产的,我们能用五官穷尽他的一切,但是当你吃完后,你又有什么感觉,也许就是两个字饱了“或者是还饿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过程是无比有趣的,我们可以去计较。梁生宝在组建互助组到后来的灯塔农业合作社,对于一个没经验的人来说,肯定想万一办糟了咋办,那也不是说办就办的,毕竟这么多号人呢。但梁生宝没有这么想,他从来不自找麻烦,从不给自己设限,脚踏实地,朝着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努力,从不计较结果,不要计较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假如再一次绝佳的机会,对于从没丝毫经验的你来说,一个大老板的口译员突然出事,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快要开始的时候大老板非常着急,急需要一名替补者,而你恰恰在其中,也许这次搞砸你就会被炒,你更多想的是结果,更多的是给自己制造
恐惧,自己吓自己,假如你换一种思维方式计较过程不去计较结果,也许你就会
名声鹊起。
三 不畏人言坚持不懈
创业过程难免会遭到别人的反对,别人的流言蜚语,恶意中伤,难免会枯燥
无味,但是请你记住: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梁生宝在组建互助组时,众人都在看他的笑话,甚至故意刁难,遇到了许多尴尬的场面,但他坚持不懈,不畏人言,最后就连一向反对他的父亲都被他的精神所
折服,他的父亲走在村里都感觉特别光荣。从此梁生宝就是大家的偶像,深孚众
望,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人,我们的创业环境更加艰难,但老一辈人的精神
却永不退色,与时俱进,随时都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像机器制造一下子就能见到成效,它是一种长
远的投资方式,只要你记住:没有任何成功的捷径,就看你对方法掌握的咋样,创业精神体会了多少,唯一不变的就是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一切。
【参考书目】
《创业史》 柳青,2005年,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创业史读书报告
《创业史》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柳青9岁起于寺沟村上学3年,1927年考入佳县螅镇高小,1928年随长兄柳春园到米脂县东街小学读书1年,5月刘义维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因大哥离开米脂,返回葭县媳镇小学读书1年半。1930年夏,考入省立绥德师范学校。在此,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少年漂泊者》、《反正前后》、《西线无战事》等不少进步书籍,启发很大,勇敢地参与学校的**斗争。经常上街讲演、张贴标语、游行,与国民党顽固派、土豪劣绅斗争,绥师进步师生的革命行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愤恨,“白色恐怖”很快袭来,组织被打散,学校被封闭,柳青被迫返家种地半年。1931年,其兄春园在东北教书赚钱,资助柳青考入榆林省立第六中学学习,他苦心研读,开始钻研文学作品,经常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在思想深处,奠定了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从初中二年级起,开始学英文,一年后即能阅读一般的英文原著。1934午夏,柳青考入西安高中,开阔厂视野,丰富了阅读内容,增加了不少知识,提高了热爱文学的兴趣,特别向往进步文学,开始自学俄文,介绍苏联文学,走上业余创作道路。在学校经常写散文、诗歌,翻译外国短篇小说,不断在报刊上发表。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燃及西安,他积极参与游行示威,宣传抗日,呼吁“停止内战”。当时,柳青是西安高中学生会负责人,担负学校高中学生刊物《救亡线》的编辑,不断鼓舞西安学生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
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学生运动再度高涨,柳青积极参加。12月底,经董学源介绍,与延安来的李一氓、冯文斌相识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李一氓领导的陕西省委临时宣传委员会工作,任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西安学生联合会刊物《学生呼声》主编,在《学生呼声》刊物上,发表了《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短篇小说《待车》。1937年,柳青高中毕业,担负《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编辑,负责西安青年文协党团工作。当时,“九·一八”事变已发生6年,东北沦陷,华北告急,祖国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柳青利用报刊鼓动人民奋起抗日。是年,平津失守,北京师大、北大和天津北洋工学院部分师生流亡到西安,办起西北临时大学,两月后,柳青考入该校俄文选修班,一边学习俄文,一边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因日本飞机频繁轰炸,学校于1938年4月迁陕南城固,柳青未去,跟随八路军到前方打仗,开始了他的创作活动。
1938年5月至1939年7月,柳青在陕甘宁边区文协任“海燕”诗歌社秘书,民众娱乐改进会秘书,做机关党的工作。翻译西班牙小说《此路不通》后,与刘祖春等人赴晋西北前线采访,先后发表了不少通讯报道。1939年春,回延安随民众剧团去陕甘宁边区9个县体验生活。6月回到延安,写了两篇小说。8月再度上前线,到晋西南115师独立支队2团1营、129师386旅771团任文化教员。1940年10月回延安,在抗联全工作,先后写出《误会》、《牺牲者》、《地雷》、《一天的伙伴》、《废物》、《被侮辱的女人》、《在故乡》、《喜事》、《土地的儿子》、《三垧地的买主》等10多篇小说,生动地描
绘了抗日军民的英雄形象。后来,他将这些作品收集在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地雷》中。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柳青暂时放弃写作,参加了整风运动。1943年2月,组织派他到米脂县民丰区吕家检乡任文书,他经常深入农村,发展共产党员,领导群众开
始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繁重的工作,艰苦的农村生活,使他病了一场。在紧张的春夏秋冬里,他读完5本《斯大林选集》。工作实践,学习中的启发,使他原来不愿到农
村工作的思想感情,起了根本性的转变。柳青在这个乡一直工作3年,收集了不少资料。
1945年3月6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他的《米脂民丰区三乡领导变工队的经验——
三乡班干部一揽子会上的总结》。他的长篇小说《种谷记》手稿,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1945年10月,柳青带着《种谷记》手稿,随军奔赴东北,开辟解放区。
1946年2月,柳青到达大连,负责接收整顿大众书店和印刷厂,开始修改《种谷记》。
1947年7月,东北光华书店印行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这部作品是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率先问世的一部成功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于
1951年10月正式出版,先后印刷7次,发行70万册。1946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
西北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于1947年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柳青想回陕北,体验战争生活,后因战事、交通阻塞被留在冀东参加土地改革半年。1948年10月回到陕北,解放战争已
进入大反攻阶段,他深入到米脂县,以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中一个粮店支前为题材,用8
个多月的时间,广泛征集了《铜墙铁壁》长篇小说的素材。1949年于秦皇岛写完这部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于1951年、1958年、1976年13次印刷,发行百万余册。之后,柳
青参加《中国青年报》的创办工作,任编委和文艺副刊主编,培养了一批青年作者。后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
1952年8月,柳青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主管农业互助合作工作,他深入调查
研究,给区乡干部、农民讲社会发展史,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亲自指导王莽村“七一
联合农业社”,皇甫村“胜利农业社”。使长安农业社运动健康发展,成为陕西和西北的先进
典型。1953年3月,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保留常委职务,开始定居皇甫村,住在一个破
庙里,专门从事长篇小说《创业史》等文学作品的创作。1960年4月,柳青将《创业史》
第一部10万册的稿酬16065元,捐给王曲公社做工业基建费用;1961年开始写《创业史》
第二部时,他向中国青年出版社预借5500元稿费,为皇甫村支付高压电线、电杆费用。
1963年到1964年,柳青两次参加长安县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冒着风险,和打击一大
片的极左思潮进行斗争,保护了一批农村干部,深得人心。在长安县,他还写出《我们这里已是早晨》、《灯塔,照耀着我们吧!》、《1955年秋天在皇甫村》、《王家父子》、《邻居琐事》等散文。还写了《关于王曲人民公社的田间生产点》、《怎样沤青肥》、《耕畜饲养三字经》、《美学笔记》、《狠透铁》等作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柳青被打成“反动权威”、“黑作家”、“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失去自由,身心受到摧残。之后,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派人在长
安调查一个月之久,写出《柳青在长安的十五年》的长篇报告,肯定他历史清白、工作正
派,作品经得起历史考验。1967年9月,“四人帮”的黑爪牙,到处宣传抗战时期柳青在四
川搞过特务活动,说他是“特嫌”、文化大革命的幕后“黑手”,再次把他关进“牛棚”,折磨
4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的家被捣毁,伴侣马崴被迫害致死,但他始终立场坚定,不动摇,不妥协,坚持真理,坚决抵制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但他的病势日重,身体渐衰。
1972年,周恩来总理得知柳青病危,批示中央卫生部予以妥善安排,并嘱咐陕西省主
要负责人对柳青予以照顾。同年国庆节,周总理又让《人民日报》记者捎话给柳青,希望
他搞好身体,写完四部《创业史》。柳青受到巨大鼓舞,再次精心修改了《铜墙铁壁》和
《创业史》。1978年,于陕西省出版局、省委召开的文艺创作会和《延河》编辑部小说创
作座谈会上,发表了《生活是创作的基础》,进一步阐述了美学思想。1978年5月,柳青
到北京治病,他想利用医院的现代化条件,支撑身体,争取时间,改完《创业史》第二部。
但因体质太差,病情严重,于6月13日下午5时,不幸逝世,终年62岁。柳青的骨灰分
放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和长安皇甫村神禾原墓地。北京和西安分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先念、陕西省委、省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追悼大会。
柳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他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几十
年历次重大历史时期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其代表作品是《创业史》第一部。由于
“四人帮”剥夺了他10多年最宝贵的创作时间,《创业史》的全部创作计划未能如愿完成,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光华书店1947年2
月初版),中篇小说《咬透铁锹》(载《延河》1958年4月号),长篇小说《种谷记》
(山东新华书店1950年3月初版)、《铜墙铁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9月初版)、《创业史·第一部》(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第:版,该小说最早在《延河》1959年第4—11期上连载)、《创业史·第二部上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创业
史·第二部下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
二.作品简介
1929年冬,就是陕西饥饿史上有名的民国十八年J岁的宝娃随寡母逃难到渭南下堡
村,被村民梁三收留。于是梁三便娶妻收子,宝娃改名为梁生宝。梁三带领全家人苦熬苦
做,想创起一番家业,无奈时年不济,一次·一次以失败告终。土改后,梁三分得了土地,他欣喜若狂,重萌创业雄心,想走个人发家致富的道路。养子生宝已长大成人,而且成了
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一心办互助组,张罗集体创业的大事。于是,矛盾和冲突便时时
在两代人中间发生。故事一开始,正是1953年春天,这大清早,梁生宝便动身去郭县买
稻种,为实行稻麦两熟的计划使互助组多打粮食。梁三对儿子的所做所为十分不满,但又
无力劝阻,只好向生宝娘发火。村中的富裕中农郭世宫这天正给新房上梁,梁三和村民前
去观看,心中好生羡慕,他觉得这样的发家致富才是正经庄稼人的榜样。村民代表主任郭
振山和富农姚士杰原是一时仇人,如今却同为郭世富的座上客,梁三见此景心中不是滋味。
此时正当春荒时分,区上号召“活跃借贷”,郭振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想凭借自己在村中的威望发动村中大户拿出余粮借给困难户,不料郭世富等人拒不吐口,郭振山十分尴尬。
困难户们也非常失望。土改以后郭振山便一头扎进个人发家致富之中,极少关心群众利益
和集体事业,在村民中的威信大大下降。梁生宝一路上省吃俭用从郭县买回稻种,分给众
人后,自家的倒不够了,这又使梁三老汉大为不满。村里有个俊俏女子唤改霞,她念过三
年初小,土改时和生宝在一起开会学习,彼此产生好感。郭振山常劝改霞到工厂去当工人,为此,改霞心中矛盾,想找机会与生宝好好谈谈,生宝也对改霞有心,只是苦于没机会接
近。“活跃借贷”失败以后,村里的困难户就把希望盯在生宝身上,因为生宝的互助组准备
进山割竹挣钱,这无疑是一种生产自救的可行之路。他们提出扩大互助组,也跟生宝一起
干。出于党员的责任心,生宝应允下来,重新制订了进山计划,并让高增福组织人运扫帚。
进山之前,生宝又拿出与供销社订购合同的预支款分给众人做安家费用,一时众人都很兴
奋,感到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梁三老汉见儿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挑起这么大的事情,心中
很是不安,他找卢支书诉说心事,卢支书细细给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老汉心中才踏实一
些。生宝进山后,村里有了一些变化。先是郭世富仗着财大气粗从郭县买回的稻种要比生
宝买的多一倍。他故意让人敲锣吆喝:“唔——喜愿分百日黄稻种的,都来分啊!不限互助
组不互助组……”他要比下梁生宝,在众人心中建立威信。富农姚士杰的女人做月子,他雇
来栓栓媳妇素芳来家做月工,并借机诱奸了她,然后挑唆她勾引生宝,破坏生宝的名誉。
互助组的欢喜留下来照看田里的庄稼,上级派来韩技术员指导密植水稻,二人耐心地向群
众宣传推广科学育秧,渐渐使恪守旧制的乡民信服。生宝带人进山以后,先扎好茅棚安家,然后做出具体计划分工,劳动进行很顺利,只有栓栓不小心割伤了脚板。生宝便尽心照料
他,并提出自己代栓栓干活。他的这种公道能干的品性博得众人的拥戴。栓栓受伤的事被
他爹王二直杆得知以后,到生宝家大闹一场,并宣布坚决退组与富农姚士杰搭伙种地,梁
大老汉家也接着退了组。这使生宝一行人刚从山里一回来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栓栓、梁
大两家一退组,任老四等人也开始动摇,八户之中只剩下生宝、有万、欢喜三户。生宝毫
不动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终于使动摇的人稳住了阵脚,同时他又吸收了二户新组
员,这一番调整,互助组的力量大大增强。经过一番苦干,到秋天,生宝互助组的密植水
稻获得了大丰收,产量比单干户要高一倍。这一成功,使得总路线的意义在蛤蟆滩成了活
生生的事实。他们自动向国家出售余粮50石,合1.2万斤。这一下大大促进蛤蟆滩的统购
统销工作。郭世富在这场和平竞赛中成了输家,春天的那股神气现在完全收敛了。他病了,虽能下炕,但不出街面。姚士杰则公开顽固反抗统购统销方针,最后受到群众斗争,他不
得不低头。郭振山经过党的教育,他的退坡、自发思想有了改变,又重新为集体的事奔波,显示出一个庄稼人卓越的魄力和组织才能。他积极热心地组织起一个声势浩大的送粮队,欢天喜地去交售余粮。此时,梁生宝、有万和欢喜早到县上互助合作训练班学习去了,经
过这次培训,他们回村后便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筹建灯塔农业合作社,梁生宝被推举为社长。
梁三老汉在事实面前认识到互助合作的优越性,他开始理解儿子的事业,决心全力支持儿
子的工作。这个曾一心向往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的老汉现在成了受人尊敬的灯塔
农业社社主任的父亲,他穿着生宝妈为他缝制的新棉袄裤,终于带上生活主人的神气。至
于生宝和改霞的恋爱,最终却没有圆满结局。生宝一心办互助组,以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他与改霞之间缺少沟通,对她考工厂的事产生误会。改霞这边,她细细地考虑了
生宝与自己的个性,觉得两个强性子扭在一起有些勉强,再者;论自己的性情也未必能安
心做个农家媳妇——每日做饭带娃苦受一辈子。理智战胜了感情,她终于带着几分惆怅离
开了下堡村,去参加祖国的工业建设,当了一名工人。
三.作品鉴赏
《创业史》(第一部)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一)反映了深刻广阔的思想内容。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关中地区一个农村互助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只讲述了一些平凡的“生活的故事”,但却表现了各种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农村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农民唯一出路的重大主题,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农民
命运的深深关切。
(二)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梁生宝是作家着墨最多、倾注最大热情塑造出来的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形象。作为共产党员,他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甘心情愿去吃苦、去节省每一分钱,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创社会主义大业;作为基层干部,他具有公道、能干的可贵品质,和为集体事业贡献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勤劳纯朴、老实厚道、甚至有些多情善感。这些不同的品格侧面显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梁三老汉是小说塑造得最精彩的形象。这是一个老一辈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的共产党,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最后,在事实面前,他心悦诚服并愉快走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大道。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民在告别封建私有制时在思想和心灵上逐步转变的艰难历程,其中饱合作者对农民的理解和挚爱之情。蛤蟆滩上的“三大能人”的形象也描写得非常生动。这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为“能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份性格不一,“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郭振山阳奉阴违、装腔作势;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姚士杰则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其他人物如高增福、冯有万、任老
四、任欢喜、王二直杆、梁大老汉、高增荣、改霞、素芳、生宝妈等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众多人物几乎包括当时农村社会各个阶段,阶层的典型,组成一个矛盾统一的形象世界。展示出宽广的社会生活
画面。
(三)艺术上成熟,形成独特风格。首先,全书结构严谨细密、匠心独具。开篇用“题叙”提供生活源头,最后有“结尾”承上启下,显示生活的去向,并与下一部相衔接,力图使这部小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产生史诗效果。其次,在形式上,作者往往打破时空限制,巧妙地穿插进人物的历史回忆或对事件及进程的概括综合的叙述。以增加篇幅的生活容量。在艺术描写上,作者既具有细节烘染和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之长,又兼擅俯视开阔、气概雄浑之胜。语言洗炼生动又清丽流畅,并富有关中的乡土气息,使小说极富感染力。诚然,这部小说也有明显不足,如情节发展沉滞迟缓,对一些人物的把握不当。尤其是小说在1977年再版时,作者为迎合一时政治需要而进行几处“重要修改”,造成了严重失误。60年代初严家炎曾对梁生宝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提出疑问,文章发表后引起作者和学术界对此展开讨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观念的更新和对历史的反思,也有人认为《创业史》尽管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但也受到了“左”的思潮干扰,应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该书所反映的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对书中梁生宝等一系列形象也要重新审视,这些又引起新的争论。
第三篇:浅析《创业史》
浅析《创业史》
《创业史》,乍听到这个书名,我自然地以为是与“李嘉诚的创业史”、“马云的创业史”等类似的题材。可是,拿到书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样。这是发生在1959年春天的事,小说以主人公梁生宝带领的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创业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但目前看来,这本书并没有得到年轻读者的青睐。一方面是题材问题,建国初期的农村改革题材离我们太远,那个时代的状况年青的一代人并不了解,陌生感太强;另一个方面,柳青的《创业史》在布局上结构宏伟,气势磅礴,但是不如现代小说的情节紧凑,语言过于凝重,无法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年轻读者的注意力。
但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上,柳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是梁三老汉,这个形象为大家广泛认同,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个老人很烦人,因为梁生宝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工作上而和儿子斗气,可是又不敢当面和生宝发生冲突,同时又从心里关心着互助组的工作。梁三老汉是一个可爱的老头,真实而又亲切。《创业史》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演示得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确实令人惊叹,可以说,梁三老汉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与梁三老汉相反,梁生宝这个人物却是存在争议的,很多人认为这个人物被作者拔高了。在披荆斩棘带头创社会主义大业中,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统美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这是一个讲原则、重情感,使读者倍感亲切可爱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小说中,梁生宝为了互助组的工作,不重视单个家庭的创业大事,放弃与徐改霞之间的爱情。但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这样的形象已经不被大家所喜爱,因为人们不仅认为他虚假,而且极其缺乏人情味。一个人真的可以为了公共事业而完全放弃自己的私人欲望吗?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观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怀疑,我们更倾向于一个完整的人,七情六欲皆满的真实的人。
小说中另外一个人物徐改霞,她和梁生宝之间有着为公共事业奋斗的默契,又彼此暗恋着。可是最终却没有如一般小说那样结合在一起。小说(P416)中生宝这样说道:“甭等哩。改霞!你放平稳一点吧。再甭急急慌慌哩。我这阵没空儿思量咱俩的事,你要是真„„那就等秋后我消停了再„„好吗?改霞?就这样吧!”这里的梁生宝就是典型的公而忘私。而改霞看着生宝的离去,得出这样的结论:大约所有不惹女人爱的男人,都像孙水嘴那样不好摆脱吧?大约所有惹女人爱的男人,都像生宝这样高傲吧?改霞开始从根本上怀疑:两个强性子结亲,是不是能好!„„
因此,两个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这样的结局未免有些牵强,真的喜欢对方,是愿意等待的。而从改霞为了与生宝说话,主动创造机会接近他,可以看出她爱
着生宝。于是,改霞最后的结论有些牵强,像是作者为了凸显梁生宝这个人物的大公无私,又不愿让读者认为梁生宝缺乏人情味,就安排了改霞的主动离开,让人觉得这一切都是各自的正确选择,不存在任何的抱怨与留恋。
我所认为的这些局限,都是时代历史的局限,谁也不可能脱离历史自己去独立发展。其实,从研究的角度看,重要作家历史观念上受政治因素影响恰恰是文学研究必须要接触的内容。柳青的《创业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第四篇:创业史
《创业史》
梁生宝的人物形象,比较梁生宝与梁三老汉之间的异同,这是我摘抄的梁生宝语录
梁生宝语录:
1.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只有那些时刻盼望领赏的人,才念念不忘自己为群众吃过苦。
2.生宝觉得:把许多事情联系起来思量,很有意思。他有这个爱好。
3.除了他们的理想,他们觉得人类其他的生活简直没有趣味。为了理想,他们忘记吃饭,没有瞌睡,对女性的温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觉,和娘老子闹翻,甚至生命本身,也不是那么值得吝啬的了。
4.生宝已经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的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党所号召的这个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儿!
5.“有党领导,咱怕啥?”
6.私有财产——一切罪恶的根源!快!快!快!尽快地革掉这私有财产制度的命吧!共产党人是世界上最有人类自尊心的人,生宝要把这当做崇高的责任。
7.他从日常的生活里,经常注意一些革命道理的实际例子;现在,他在这个深山丛林里走着,对革命的道理,又有了新的发现,脚步多么的带劲啊!生活着真有意思,他热爱生活!
8.他没有权利和群众一样,随意表现自己的软弱性。他必须表现得十分坚强。他感到这是领导人的责任。
9.每逢到困难和危险中,党领导者的话,就出来支持你了,就像小孩子在病中
想妈妈一样。
10.“整个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我背后哩!”
11.没有能力执行党对互助合作的全盘计划,使自觉的共产党员的心中不如意。他觉得他给党丢了脸。
12.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什么时候毁了自己,什么时候拉倒!一切都豁出来了。拼到底,失败了,给旁的同志作吸取教训的材料!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性命哩··
13.“增福,千言万语,最要紧的是一句话,——甭骄傲,甭任性,甭大意··”
梁生宝是柳青依据现实模型并结合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塑造起来的符合当时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他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源头”新.幼时随母亲逃难的蛤蟆滩,全书并未提及起亲生父亲,也就顺带没有提及他的家庭成分,也就是在当时属于什么阶级,祖上有没有过剥削阶级。第二就是“新”在他的思想与行动上,换句话说,他是当时高度自觉的共产党员中的社会主义实践者。
梁生宝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旧社会,他幼时丧父,逃难到蛤蟆滩,13岁给地主当长工,后来租种地主的地,“借得吃,打得还”,还被拉过壮丁。他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红脸,浓眉,大眼睛,身派不低”是一个“精干、敏捷、英武”的小伙儿。有远见,“心眼灵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新社会里,他作为一个有着高度觉悟与自觉的共产党员的所作所为。
他是在“老资格”的共产党员郭振山在革命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担起了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的重担。他是一个“公道、能干、待人诚恳和办事踏实的领导者,然而,“他在公共场合里站着,既不锋芒毕露,又不自卑畏缩”更不会咄咄逼人。他谦逊、朴实、善于思考,不像郭振山那样夸夸其谈,处处指手画脚。梁生
宝在威信逐渐树立的过程中,受到了郭振山的羡慕嫉妒恨。“去郭县买稻种,搞稻麦两熟”“组织互助组进山割竹子度春荒”“密植水稻”等作为使其遭到了富农姚士杰和富裕中农郭世富的暗中较劲。这些都是他在在蛤蟆滩三大能人的暗中阻挠下,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坚实有力的行动。他信任党、拥护党、支持党,热爱社会主义。时时刻刻都在自我反省。这个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勇于进取、坚忍不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和注重求实的作风,散发着感人的魅力,有力的吸引着读着。
然而,梁生宝这个人物被塑造的太过崇高,完全没有负面的思想与意识,我在当时读到梁生宝的时候,脑子里面就浮出了雷锋,这是一个雷锋式的人物。我想,梁生宝是任何一个时期内共产党员们和政治家们都应该大力学习的对象。
正如柳青在书中所说,“在历史的前进过程中,社会上总会出现一些复杂的现象,一部分具有高度工人阶级自觉和坚定正确立场的人奋不顾身地抗击企图阻碍历史前进的旧势力,一部分觉悟不够和观点模糊的人,就会在复杂的斗争面前迷惑蹉跎、等待观望了。”梁生宝属于前一部分人,而梁三老汉属于后一部分人。
梁生宝与梁三老汉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观念。梁生宝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的代表,具有高度的觉悟与自觉,他有自己的理论信仰,就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并为此不断的奋斗。而梁三老汉就是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重担的农民,具有其自身的历史的保守性。
我认为,《创业史》里所阐释的梁生宝,是结果。他在一开始就有着新潮的社会主义观念,仿佛与生俱来。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不断前进。而梁三老汉是过程。整本书的发展也是梁三老汉思想的发展过程。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正确的,站到了
合作化运动的一边,把一个农民告别私有制时的思想性格的转变,以及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展现了出来。完整、细腻。
有人说,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我认为,梁三老汉这个形象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真实。
另一方面,梁三老汉与梁生宝都是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他们辛勤劳动,想靠自己的双手创立起家业。
而且,梁三老汉一辈子都在辛勤创业,想做“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梁生宝也是一直在辛勤创着业。
一部《创业史》,即是梁三老汉与梁生宝的创业史,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庄稼人的创业史,一部血泪史。
第五篇:创业史
创业史
我从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也许是我的与众不同,也可能是我不甘我的生活就在农村干一辈子,然后就走上了一条充满艰险而却又兴奋的道路——创业之路。
1995年,这一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当时我16岁,陌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压力导致我当时非常迷茫,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该干什么?“天涯之大,何处是我家?”。但是我知道不能这样迷茫下去,当时就想创业,但是创业谈何容易!现在都鼓励大学生去创业,是的,这种创业精神是非常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但是以我个人来看创业并不是想象之中那么容易,那么美好,它需要一定的资本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坚韧的意志才有可能成功。走到现在回想起来16岁背井离乡,去厂家打工、做小买卖、开出租车等,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在这4年的时间里,几乎把能做的几乎都做了遍,把能干的几乎都干了遍,虽然这段时间没有保留下太多的资本,但是我却获得了金钱买不到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在遇到困难却知难而进的坚韧意志。这为我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1999年年尾,我仔细的考虑了下,我真的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不!这不是我!眼看就要进入21世纪了,这让不安分的我有些着急了。
所以我放弃了出租车的工作,踏上了我下一段的创业旅程。但是干什么啊?我陷入了思考旋涡。分析了当时的各行业的状况,但是有一个行业却非常有意义而且很有前景,就是环保行业,所以最后决定去做环保行业的塑料造粒。就这样2000年开始我和塑料和塑料回收打起了交道。我满怀希望的全身心的投入了上面。心想着终于有点创业的样子了。但是好景不长,2003到2004年这段时间,由于经验不足导致营业额直线下滑,没过多久再也支撑不住了,厂子倒闭了,意味着我的第一个创业以失败告终。祸福相依——这也为我的下一个创业项目赚足了经验。
2004年,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由于上一个项目的失败,我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来为我的这次创业做出充分准备。3月份我慎重考虑决定开启项目——驾校。在这项目中我拿出了我的十二倍的努力,在困难的海浪中乘风破浪,在艰难险阻中求其胜利。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驾校开始了盈利。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创业的光荣。不过老天爷可能对我时冷时热的,到2010初年驾校行业不如前几年景气。营业额也随之下滑。最终导致了我的第二次创业光荣牺牲。
这也让我的心跌入谷底,一时间不能自拔。可我这么多年以来的所有经历告诉我这不是失败,第二次创业虽然是失败了,但是却给我留下了一定的资本,再加上以前这么多年的丰富阅历,这不就是为了下一个创业更好的开始吗?所以一个人的丰富的经历和坚韧的意志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去与留,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最终成功和失败。
2010年末,就这样我创立了莱州中兴投资有限公司,投入到投资行业。
2017年10月份,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发展,互联网的思想慢慢的已经彻底渗透到行业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了每家每户,所以我看到了互联网行业的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只身转行到互联网行业,创立莱州吉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在莱州吉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立的初期,在虎头崖镇上只有一个小小的办公室,条件非常艰苦,不过这跟我以前的条件相比并不值得一提。为了公司的后续发展,公司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了公司的业务,我自己当业务员,都奔西走,业务拿下来之后又充当技术人员(当时自己的技术不好,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废寝忘食)。虽然自己很是忙碌,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也在朝上积极发展。继袁林袁经理加入之后,王祥杰王经理、卜臣生卜经理、荆春鹏荆经理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员加入公司,为公司壮大力量,现在莱州吉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网站建设以及SEO优化、店铺运营、平面设计、程序开发等诸多业务已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不管是在新的客户还是老客户上都以业务服务到位、周到、精确、高效率让我们拥有着优秀的口碑,强劲的技术支持团队和销售团队以及优秀的服务让我们已经成为了莱州互联网公司的佼佼者。
在这,要特别感谢莱州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中心为公司从开始创立到现在对公司的发展以及对我的特大帮助,促进了公司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让我们公司、让我反正的更快、更好。莱州吉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功离不开莱州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中心!我的成功更加离不开莱州电子商务商务产业园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