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纹考勤 佩证上岗全力打造最优创业发展环境
指纹考勤佩证上岗全力打造最优创业发展环境
资溪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
资溪县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大局,以“服务全民创业、服务项目建设”为主题,以全面推行指纹考勤、佩证上岗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机关绩效管理,创新创业服务举措,着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务实型机关,将全县创业服务年活动向纵深推进。
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确保活动开好局。针对过去少数单位存在的大局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不优、工作作风不实等机关管理顽症,我们广泛动员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了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面排查服务活动中存在的关键症结,采取过硬措施予以解决,为全面推行“指纹考勤、佩证上岗”制度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清理离岗人员。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行政事业离岗人员清理工作,涉及各类干部119人,经单位动员、个人选择,共返岗上班49人,自动辞职11人、自动离职55人、辞退1人、解除劳动关系3人,全面解决了少数人占编不在岗、岗位无人服务、单位吃“空晌”的机关管理顽症。二是清理“小金库”。为规范单位收费行为,杜绝服务活动违规收费,在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清查出“小金库”金额24.9万元,全部进行了严肃处理。三是清理公务用车。为确保公车全部用于公务活动,针对少数单位未经审批自行购买、公车挂外地牌照、公车无牌照、公车私用等现象,由县纪委监察局责令进行限期整改,整改未到位的统一封存拍卖,全县共拍卖公车29辆,处理科级干部1人。四是清理审批手续。进一步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县精简压缩行政许可事项105项、投资项目审批30项,压缩率分别达到36.08%和44.12%,清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48项,降低收费标准3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清理整顿活动,全县各级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更强了,工作作风更实了,干事创业氛围更浓了,干部队伍和单位的精神面貌有了大改观。
二、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确保活动起好步。在开展“四项清理”的基础上,从今年3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含5个国有林场企业)实行“指纹考勤、佩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有力推动了全县创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一是严格上班考勤。每日上午、下午上班时间指纹签到,超过规定签到时间30分钟以内的为迟到,未按指纹的为旷工;4次迟到折算1天旷工。二是执行公务活动备案制。凡因出差、招商、开会等活动,不能按时录入指纹的,要在当次考勤前,填好《外出公务审批表》,按分级管理原则,经领导批准后,交办公室备案;同时在单位《去向告知栏》中表明去向,以便监督。三是完善请假制度。干部职工因私、因病等原因,不能上班的,需履行书面请假程序,填写好《干部职工请假审批表》,假期满后按规定进行销假。四是实行上班期间外出告知制。一般工作人员向科室负责人、中层干部向分管领导、单位领导向办公室说明外出事由,并在去向告知栏中标明去向。擅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五是健全督查通报制。县四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对分口负责单位工作人员考勤情况进行督查,每周至少1次以上,并填好督查记录;每月10日前,对分口负责单位上月出勤情况进行通报。通报情况作为考勤结果,纳入年度
考核范围。
三、严格考核,绩效挂钩,确保活动落实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方能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全面优化创业服务行为。一是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将指纹考勤、佩证上岗情况列入绩效管理,各单位每人设立基本绩效分值150分,每旷工1天扣10分,按每月考勤通报情况进行汇总,年终统一计算绩效得分;单位总体绩效得分,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平均绩效得分。二是实行“双挂钩”。与个人工资挂钩,将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40%和和第13个月奖励工资,与个人考勤挂钩,实行奖惩;与单位经费挂钩,拿出财政安排的单位公用经费的30%,与单位考勤结果挂钩,视情况扣减或奖励公用经费。三是突出处罚重点。对违反中央颁布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省委部署开展的“四项整治”活动和《抚州市党政干部廉洁从政“十条禁令”》的行为,予以重罚,每人次折合为旷工3天,扣绩效分30分;其中参与赌博或者受党纪和政纪处分的,每人次折合旷工15天,全年绩效分为零,扣全年考勤费。上班期间未佩证的,每人次扣10分;发现单位存在弄虚作假的,每次扣单位平均绩效得分的10%。四是设立全勤奖。对全体干部职工全年出满勤(因私、因病请假列入考勤统计)、且单位总绩效得分排在前三名的单位,分别按单位公用经费的20%、15%和10%,由财政予以奖励,其中60%奖励个人、40%奖励单位。
四、围绕大局,优化服务,确保活动见成效。通过实行严格的指纹考勤、佩证上岗,干部作风有了大转变,服务水平有了大提升,创业环境有了大改进。一是健全公开透明的服务平台。重点打造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创业服务平台,开通重点企业绿色通道、返乡创业者绿色通道,推行了“两集中”,真正做到“一个门受理,一条龙服务,一口子收费,一次性办结”,极大地方便客商及群众办事,至今未出现一件涉及服务行为的投诉事件。二是完善高效推进的服务机制。坚持把优化创业服务与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构建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业服务机制:即县领导“一招五挂”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六个一”推进机制、招商引资“四帮”服务机制、服务基层的“一线工作”机制、目标管理考核的激励机制,发扬“白加黑”、“5+2”精神,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强化调度,破解创业难题,保证项目质量。三是打造低碳工业和生态经济示范园。重点推进创业平台建设,在用地指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县城火车站以东,精心规划3000亩创业平台,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范围内先行先试的低碳工业和生态经济示范园,年内完成新增1000亩工业用地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并划出区块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园或“资溪面包”创业园,作为创业孵化基地,用于安置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建设标准厂房或办厂兴业。四是提升创业金融服务水平。县财政安排创业扶持专项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各类初始创业者贷款贴息,以及厂房、店面、土地、生产工具租赁或购置等补贴奖励。优化担保服务,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担保基金,用于增加担保机构的资本金。
当前,我县创业服务年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各市、县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制度,狠抓落实,通过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把县、乡两级机关单位建设得更加务实、高效、勤政、廉洁。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大力创新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领导决策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监督落实机制、环境优化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和风险评价机制,使机关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完善绩效管理,在指纹考勤、佩证上岗的基础上,将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逐步纳入绩效管理范围。三是强化宗旨意识,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彻底清除机关中的“中梗阻”现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新型创业平台,破解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等难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总之,要力争早日实现“项目审批手续最简、土地征用时间最短、用工对接速度最快、资金融通效果最好”的目标,全力打造最优创业服务环境,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奋斗目标。
第二篇: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最佳投资(推荐)
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最佳投资“洼地”
中共宁都县委宁都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宁都,实现大发展”战略,以“五个十”重点工作为工作路径,全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将宁都打造成“成本最低、信誉最好、效率最高”的最佳投资“洼地”。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着力营造健康正确的舆论环境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县深入持久地开展“解放思想促发展,求新思变树形象”大讨论及“追赶跨越促崛起,凝心聚力筑和谐”主题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环境建设无小事,环境就是最好的品牌”的新观念,坚持把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宁都大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来抓,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积极主动地破除影响投资环境优化的思想障碍:破除权力至上和官本位思想,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破除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树立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神;破除只重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私利观,树立让投资者发财、本地发展的开放合作思想。二是大力宣传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例;同时,公开揭露和处理破坏发展环境的反面典型。通过思想观念更新,全县上下树立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投资形象”的意识,强化“环境兴县”、“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县域经
济发展生命线”的新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追赶跨越的共识。
二、以创新方式为抓手,着力营造科学有效的机制环境 一是精心包装项目抓承接。由县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及沿海产业转移投资导向,结合宁都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优势,精心编制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并对招商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研究编制一批新项目,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策划包装的招商项目进行评审、修改和完善,形成动态招商项目库并印制成册。二是改进招商方式抓承接。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举办招商项目推介会,扩大对外影响力。另一方面,真诚“请进来”,邀请宁都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台湾客商等来我县实地观光考察。先后举办了宁都县投资项目推介会、宁都〃台湾工商界人士经贸合作洽谈会、宁都新中胜产业基地暨四川西部资源(锂业)落户宁都签约仪式等多项招商活动,一批投资超亿元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三是强化调度协调抓承接。完善引进项目领导和部门挂点联系和招商项目调度等制度,建立了“六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后备干部、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项目推进机制,对招商项目实行一月一调度。对已建成项目,使其尽快投产;对在建项目,掌握其建设进度、建设困难,并协调协调解决;对已签合同而未开工的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档案,组成专门服务小组,确保项
目按期开工建设;对在谈而未签约的项目,加强跟踪,消除疑虑,排除干扰,尽快促成签约。
三、以职能转变为基础,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是认真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能,清理规范了审批事项,县本级行政许可项目精简59项,投资审批事项精简2项,办理期限分别缩短30%以上;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要求,凡面向企业、公众的服务事项,均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对涉及几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认真执行“并联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使行政服务中心真正成为“阳光政府的缩影、行政效能的典范、优质服务的样板、优化环境的窗口”。二是积极主动提供人才保障。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外来投资企业员工本土化的趋势,围绕外来投资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职业技校与外来投资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人才管理部门根据目前我县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外贸业务人员较缺乏的状况,把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引进人才,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人才保障。三是积极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加强政银企之间的对接沟通,定期召开政银企联席会议、银企座谈会,由政府搭建平台,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加深了解,增强互信,增进合作,共谋发展,实现银行与企业间的“无缝”对接与沟通,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四是
切实搞好项目跟踪服务。在增强主动性上下功夫,及时了解和掌握投资者的所需所求,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及时性上下功夫,建立听取企业意见的常态工作机制,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采集企业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各类问题;在连贯性上下功夫,从项目的洽谈、引进、开工、建设、投产等各个阶段都一以贯之,全程服务。
四、以强化联动为保障,着力营造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 一是结合“创业服务年”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着力塑造宁都人“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包容宽容、尚荣拒耻”的对外新形象,让各级领导进得来,项目留下来;让各路客商进得来,资本留下来;让各方客人进得来,好名声传出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鼓励创业,帮扶成业”的创业环境。二是各级执法部门强化“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观念,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为外来投资企业保驾护航。针对影响外来投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稳定因素,加大对其周边环境的排查摸底,并尽快给予解决。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由公安部门牵头,社区配合,企业参加,成立维护企业生产秩序的组织,为企业排除干扰,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对故意寻衅滋事,破坏、阻挠项目建设等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严厉惩处。三是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的查处力度,对群众或外商投诉并经查实的,坚决从重从快予以惩处,绝不姑息迁就。通过全社会的联动,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合力。
五、以提升品位为后劲,着力营造功能完善的硬件环境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宁都工业园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现已成为省级工业园区,并启动实施了竹笮工业小区建设,“一园两区”构架逐步拉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轻纺制造、电子加工、矿产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今年,又引进新加坡客商投资3亿美元建设新中胜产业基地,目前总投资近5000万美元的首批8个项目准备进驻产业基地,这将大大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升工业园区建设质量和品位。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了迎宾大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带动城南新区的发展;配合推进石吉、鹰瑞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做好阜鹰汕铁路建设前期工作,摆脱我县境内无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窘境,加快形成便捷通畅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电力设施建设步伐,强化电力保障,全面完成了梅江220千伏变电站、七里和青塘110千伏变电站建设,以适应工业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三是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高坑四星级宾馆、中储粮南侧三星级宾馆、体育中心、殡仪馆搬迁新建、县人民医院易址新建等项目建设,形成县城南拓态势;加快推进塔山公园、客家文化公园、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为吸引投资、加快发展积蓄后劲。
第三篇:深化“放管服”改革 力争办事不求人全力打造**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力争“办事不求人”
全力打造**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和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突出在构建多元产业体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向聚焦发力,推进办事不求人,跑出改革创新“加速度”。2019年,**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经济百强市第***位、东北地级城市第1位;在东北“三省一区”营商环境试评价中**位列21个城市综合排名第4名,地级城市第1名。
一、围绕企业群众办事切身感受,持续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上发力,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立足打造“全省服务事项最简、服务流程最优、审批材料最少的政务服务环境”目标,坚持大厅服务有质效、网上办事真方便、整体服务有温度,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打造服务大厅“一站办”。
除涉密、涉敏以及特殊政务服务事项外,实现了“应进必进”,进驻服务大厅事项数占总事项数达到***%以上;在企业群众办事密集领域,设立了“财产登记综合窗口、五险一金综合窗口、工程建设审批综合窗口、六十小审批综合窗口、企业开办综合窗口、综合受理专区”等9类综合窗口、1个受理专区,9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个涉及多部门的“一件事”事项实现了“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跑一次完成”。立足办事者感受,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自3月份系统上线以来,累计收到群众评价***万条,整改问题***余类,***万条数据全数上传到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库,位列全省第一。
二是推动“网办”“指尖办”。
打造“一网四厅”(实体大厅、网上大厅、自助大厅和手机大厅),建设“一网四库”(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电子证照、电子材料),搭建起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四办”清单,更多事项实现并联审批、集成服务。将全市***个便民服务点全部打通,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行“网上可办”,市、县区***余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疫情防控期间出台了《关于固化强化疫情期间政务服务“网办”新举措的指导意见》,倒逼各县区、各部门加大“网办”力度,网上实办率达到了86%。截至目前,**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手机政务服务APP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超过100万人次,办件近***万件,数据共享调用次数超过***万次,同步减少群众提交各类复印件3万余份,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事不见面”。三是打造一件事“集成办”。
持续推行“一窗”受理改革,建立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窗统一发证”的“一窗”模式,并以此为依托推行“六十小”、“企业一天开办”、“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等领域的“一件事”办理。四是推行“精简快办”。
开展全市政务事项梳理,累计“减环节”***个、“减材料”***份、“减时限”***个工作日,被省营商局列为全省样板,审批时限大幅压缩至法定时限的60%。五是推行“承诺能办”。
在工程建设、企业设立、“六十小”行业审批等领域全面实施承诺制,实现承诺即开工、办证即开业。在全省“党风政风热线——走进**直播活动”中,记者暗访市政务服务大厅“六十小”审批过程中,不但没访出“缺点”,还访出“亮点”。六是推行“同城通办”。
公安、税务、交通、企业设立、不动产登记及交易等***余个事项实现市、区同城通办,让群众就近能办、少跑快办。七是推行“专员帮办”。
开展项目承诺制、审批代办制、驻场服务制、集中会办制、领导包保制等“五制服务”,开通了***个审批服务“绿色通道”,为今年开复工建设的***个项目配备了“一对一”服务专员,全力以赴为企业保驾护航。二、聚焦企业“萌芽期”培育,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持续向重点领域改革发力,着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突出商事、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等企业初创阶段涉及的重点领域,深度推动改革,着力推动企业快速经营投产。
一是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在全省率先实现登记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预约开户四个部门“并联办”“1日结”“零费用”,登记环节全面推行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登记档案实行电子管理,实现申请人“最多跑一次”,提前完成国家“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目标。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年初以来,全市已取消审批事项2个、审批改备案事项1个、实行告知承诺事项20个、实行优化准入服务事项83个;截至4月底,全市各级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改备案事项***件,办理告知承诺事项***件,办理优化准入服务事项***件。提升“智慧服务”能力,年初以来,市场主体全业务类型网办率达到90%,其中企业设立登记网办率从2019年全年的48.16%增长到目前的96.49%。二是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梳理分析确定18个全类型的工作流程,通过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以及“减、放、并、转、调”,制定出台30个配套制度,建立3级流程菜单,整合为6类主流程,审批清单事项由***个缩减至***个,申报材料精简35%,审批时限由最长218个工作日压缩至最长74个工作日,提前完成国家确定的“最长审批流程时限力争压减至90日以内”目标。三是继续强化不动产登记改革。
进一步完善“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的工作模式,小微企业房屋交易、不动产登记和缴税业务实现一日办结,其中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和更正登记即时办结,提前完成了国家“不动产登记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目标。搭建了“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开放平台,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延伸到80多处金融服务网点,实行全程电子化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积极推行“互联网+房屋交易合同网签”,通过“掌尚住建”微信程序,实现了房屋网签备案和交易信息查询掌上办理、不见面办理。四是有效降低企业入市门槛。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入清理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准入环节等隐形门槛,全面实现“非禁即入”。积极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批、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设立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在政府网站公开相关市场准入事项的信息。对来庆投资的外商企业推行备案制,与工商登记“一窗办理”“一表备案”实行全程电子化,今年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5家,投资额***万美元。三、聚力市场监管和司法保护,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着力打造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法治营商环境
坚持实施联合执法和重点领域监管,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完善了“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服务体系。
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审查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对全市出台的180件(规范性文件104件、其他政策措施76件)现行有效涉及市场经济活动需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保留***件,废止***件。二是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建立了“一单两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适时动态更新;统筹制定全市跨部门抽查计划、抽查工作计划,为各类检查“瘦身”。推动落实“八个统一”监管(即统一部门联合工作平台,统一全市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制度,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联合检查时间,统一抽查检查规范,统一文本,统一公示抽查事项、计划、任务和检查结果),形成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三是用好法律武器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优商护商15条措施,审慎使用查封、扣押或冻结措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开展“百日清案”信访专项行动,公示失信被执行人***人、限制高消费***人次,为胜诉企业执行回款***亿元;强化执法环节管控,实现了收案、结案、综合结案率、执结率“四个上升”,同比分别上升11%、33%、66%和53%。出台了《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制定监测预警制度和群防联动机制,严厉整治乱办金融、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取缔投资理财类金融机构***家,查处非法集资案件***起、涉案***亿元,办结***起,切实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四、发挥营商环境评价“指挥棒”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着力打造东北地区最优营商环境
围绕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家对地级以上城市评价工作,推动改革落地、释放改革红利,变营商“软环境”为“硬支撑”、变评价“软实力”为“硬指标”,持续向“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目标迈进。
一是对标对表实施摸“天花板”行动。
围绕指标补短板出台了2019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1.0版),围绕对标国内先进出台了2020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2.0版),以企业群众获得感为中心、集成式深化改革、打造国内重点领域改革标杆为目标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计划》(3.0版),强化了制度保障。二是固化迎评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组建了**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专班及23个指标专项组,形成了“市领导抓方向,牵头部门抓提升,责任单位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健全“以考促评、以考促优”机制。
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纳入全市主要经济责任指标考核中,制定了《**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评办法》和《2019营商环境工作考评细则》,对市直71家参评单位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了考核,倒逼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走流程”确保政策举措落地。
联动推进“走流程转作风”制度化常态化,抓问题、疏堵点、找弱项,“同一战线”协同发力,“同一流程”协调优化,“同一问题”协同整改,持续推动各指标优化提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走流程”***次,“线上”+“线下”体验流程***个,发现问题***个,已完成整改***个、持续整改***个。2019年,东北“三省一区”试评价中,我市登记财产指标位列东北“三省一区”第一,获得用水用气、办理破产、政务服务等三项指标位列省内第一,在企业全生命周期维度中,工程项目办电环节压减合并至低压2个、高压3个,平均接电时间压缩至4天。在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维度中,执行合同的立案申请和送达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互联网+招标采购”全面推行,基本实现投标企业“零跑腿”、“零成本”。在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维度中,“互联网+政务服务”纵向延伸,实现95%以上事项“网上预审”“现场核验”,91%以上的事项“网上办跑一次”,65%以上事项“网上办不见面”。五、突出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持续在优化社会服务上发力,叫响**“办事不求人”服务品牌
在全省率先制发了《**市推进“办事不求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不敢求人、不想求人、不犯求人、不用求人“四不举措”,2019年以来,先后两批次组织上学、看病、缴税、户籍等重点领域33家单位面向社会公开公示***个“不求人”事项清单和***个“求人”易发事项负面清单,勇于亮短揭丑,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办事不求人”化风成俗。
(一)在教育领域,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四零承诺制,实现子女“上学不求人”。
(二)在医疗卫生领域,引导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签订责任状、与医疗机构人员签订责任书,推行患者寻医、挂号、诊断、住院等关键环节“号源直连”,实现群众“看病不求人”。
(三)在纳税服务领域,通过办税服务厅和省局门户网站对法律法规及30个涉税事项进行全面公开,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
(四)在治安服务领域,坚持刀刃向内指定铁律40条,办事大厅的90个窗口业务一窗通办全时无休,“办事不求人”走在了全省前列。
本文档由写写帮文库(https://www.xiang**ng.net)用户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