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时间:2019-05-12 21:2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举办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举办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第一篇:举办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

商研信[2011]5号

关于举办“诚信中国·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

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的战略部署,落实相关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于2010年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了“诚信中国〃首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等单位领导同志莅临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位优秀企业家和各行业协会、商会领导一道,就“加快推进中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举措”、“国家新兴战略领域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几十位代表在论坛上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信用建设和创新发展成就。

经研究,“诚信中国〃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11年6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办。论坛组委会将在参会企业中开展“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及信用评级”、表彰“企业创新先锋人物、诚信示范单位”等系列活动,并优先推荐参会企业加入“信用中国联盟”,会后有关单位还将组织部分代表赴港澳台学习考察企业信用建设和创新发展经验。

本次活动旨在传播诚信兴商文化,弘扬企业自主创新精神,展示企业信用建设和创新发展成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议将打造交流合作平台,展望十二五我国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前景,推动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和创新发展适应新形势、迈上新台阶,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会议将通过多种形式探讨和交流企业信用建设和创新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介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为切实推动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诚邀您拨冗莅京参会。活动有关事项及申报表,请详见附件。特此通知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

二〇一一年三月

附件一

一、活动主题: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二、论坛议题:

1.企业信用销售风险防范与控制 2.新形势下的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探索 3.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现状与前景

4.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新思维 5.加快推进中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举措 6.中国企业信用建设成果及先锋人物的创新业绩

三、活动时间:2011年6月25日至27日

四、会议地点:国家会议中心

五、邀请机构和嘉宾

邀请的机构包括:

⊙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知名企业⊙新闻媒体⊙其它单位 邀请的嘉宾包括:

⊙有关单位领导⊙研究机构及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媒体记者

六、活动内容

1、隆重举行“诚信中国〃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式暨颁奖盛典,拟邀请全国人大政协有关领导及有关部委领导出席,亲切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代表,并为推选出的“创新先锋人物、诚信示范单位”获奖代表颁奖,同时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2、隆重召开“诚信中国〃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届时将邀请有关领导、著名专家、知名企业家与获奖代表一起,回顾企业创新发展历程,交流企业信用建设现状,展望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解读最新的政策和法规,并从获奖嘉宾中选出部分杰出代表介绍其先进事迹,让全体代表共同分享他们的创新经验与信用建设成就;

3、为部分获奖代表特别设计制作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诚信鼎一尊并颁发奖牌证书;

4、安排获奖嘉宾身披绶带踏上红地毯,走上“诚信中国创新先锋人物星光大道”,由专业摄影师、摄像师为获奖嘉宾摄录并制作光盘纪念;

5、邀请获奖嘉宾在特别制作的“诚信中国宣言”上庄重签名,由专业摄影师、摄像师为获奖嘉宾摄录并制作光盘纪念;

6、举行“诚信中国联欢晚会暨创新先锋人物招待宴会”。届时,将邀请著名演员与嘉宾共同联欢;

7、获奖嘉宾的风采照片或单位形象照片、事迹介绍或反映其奋斗事迹的文章、单位介绍刊发在彩色纪念画册《信用中国联盟会刊》中。集中展示企业及企业家在信用建设和创新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对本次活动盛况做全面展示,包括出席活动的领导亲切接见代表、为代表颁奖的照片和部分活动的剪影;

8、与国家邮政局联合,将部分获奖嘉宾的照片制作成个性化邮票,面向全国发行;

9、活动结束后,有关单位将组织部分代表赴台湾、香港、澳门进行经验交流,并对各地经贸、文化、信用建设等方面参观考察,与当地企业界、文化界代表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在台湾经贸考察期间,将有机会拜会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台湾政要。

为了搞好本次活动,主办单位特设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组织、筹备、实施等日常工作,所有参评资料统一寄至活动组委会。请有关单位和个人接此通知后,积极组织参与本次活动,并对活动予以大力支持!

活动有关事项

西安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西安市东关正街世贸大厦D座1101联系人:范小民手机:***E-mail:quyujingji002@163.com

综合奖宣传服务回执表(单位盖章传真有效)

诚信中国创新先锋人物、诚信示范单位征评活动

行业奖宣传服务回执表

(单位盖章传真有效)

诚信中国创新先锋人物、诚信示范单位征评活动

先锋示范奖宣传服务回执表

(单位盖章传真有效)

第二篇:2012网络媒体与网络广告高峰论坛举办

2012网络媒体与网络广告高峰论坛举办

 2012-09-13 06:04: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快讯(记者 颜兵 盛娟)9月12日,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沸点——网络媒体与网络广告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作为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推出的特色论坛之一,“沸点”论坛以“创新与整合——社会化媒体与网络广告的未来之路”为主题,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视频新模式与网络广告的新突破”、“探寻网络营销制胜之策”以及广告界嘉宾圆桌对话。论坛围绕“互联网品牌营销、视频创新、RTB技术、社交媒体、网络数据营销、移动广告、视频娱乐、电子商务”等前沿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国内著名通信技术专家侯自强先生为论坛做主题发言,凤凰网全国营销经理付继仁、搜狐视频营销策略中心总经理侯伟、风行网COO王宇鹏、乐视网副总裁刘刚、悠易互通CEO周文彪、宾臣传媒集团董事长陈学文、蓝色光标分区管理中心负责人吕林海等互联网广告界知名人士参与会议。会议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业务部副主任冉晓燕女士主持。

前沿话题,热点剖析,高潮迭起,容纳4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场面热烈,“沸点”不断。本次论坛给来自两岸三地的传媒人、广告人带来一场互联网广告的饕餮盛宴,是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三篇: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

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

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及未来发展

王宇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民营电视机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也因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一直未能成为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民营电视机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民营电视机构未来将如何发展?本论文采用营销学的SWOT分析法对当前民营电视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并结合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实际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和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民营电视机构SWOT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影视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成为我国广播影视改革的重要现象之

一。尽管早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堪称我国第一批以拍摄电视剧为主业的影视剧制作公司。但直到1994年11月,京城第一家民间电视机构——嘉实广告

1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开张,才标志着中国民间电视制作群体正式走向前台。在2000年北京

国际电视周上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数量竟然比参展电视台还多出2倍,共计317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约有上千家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新出现的公司每年以将近100%的速度递增。

当前我国内地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种是中央电视台直属和下属的节目制作发行公司,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等;第二种是各省级广电集团下属的节目制作和运营公司;第三种是非公有制形态的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民营电视机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产业现象,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在电视文化产业领域的现实体现,民营电视机构成为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民营电视机构以非主流的面目出现,只得以作为国有传媒机构的制作和营销补充部分的姿态出现。因此,与国内民营企业多年来在国民经济各大领域蓬勃发展的形式相比,我国民营电视机构整体上则显得起步较晚、速度较缓、规模不大、起点不高。尤其是我国民营电视机构的身份和地位问题至今不甚明朗。行业与市场准入原则、限制

2等仍然存在。

本文采用SWOT法对民营电视机构进行分析,试图对其当前发展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描述,同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一、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

SWOT是英文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即会)和Threats(威胁)的缩写。SWOT分析一般用于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1优势

民营电视机构诞生之初便是体制外的产物,他们采用市场化灵活的运行机制,坚持以观众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运作。这些民营电视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节目,运用开放、协同、各电视媒体参与、进行再包装等经营手段并在短时间内扩大和完成随片广告的征集。

与当前存在的另外两种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力量相比,民营公司具有的优势是: ①产品定位明晰。

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民营公司主要将自己的业务定位在娱乐领域。以光线传媒为例,该公司因在中国成功实践传媒与娱乐一体化、传媒与娱乐品牌化的经验,而在传媒与娱乐行业名声显赫。目前光线已经完全实现了电视节目的工作化生产和经营,并在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包装、发行、广告以及增值服务各个环节上都位于行业之首。

②运行机制灵活。

光线传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营流程,从策划、制作、包装到发行、广告销售和增值服务,这些环节都是一环紧扣一环,策划环节的策划人员在开发节目产品时就要明确节目的定位、目标受众和市场,这样在广告环节销售人员才可以制定明确的广告销售策略,通过有目标的收集市场信息、行业信息以及客户信息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销售,这个环节媒介部、3数据部和企划部会协同配合,开展策略性的广告销售工作。

目前,以光线传媒、欢乐传媒、唐龙国际传媒、派格太合环球、东方欢腾为代表的民营节目制作商普遍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电视节目和品牌资源。如光线传媒现在拥有12档节目,每日制作量达5.5小时,在全国近300家电视台600台次播放,覆盖中国内地全部地区,收视观众达10亿人以上;唐龙国际传媒则主要从国外引进电视节目,目前在国内的600多个电视频道上每天播出6个小时的电视节目,覆盖青少、娱乐、体育、健康等领域。

2劣势

与在广播电视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目前民营电视公司仍然缺乏平等的市场地位。他们在与这些国有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平等方式进行交易。

①缺乏节目播出平台。

相对于制作平台的开放,播出平台的瓶颈束缚依然限制了我国民营传媒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年初,京、沪两家电视台对贴片广告的政策进行调整,以北京电视台为例,2002年,30分钟的节目可以拿到2分钟的贴片广告时间,2003年则缩减为45秒(国外1个小时节目一般可以换5-7分钟广告)。而在有些频道,电视台还要求制作公司必须以每月预付款的方

4式包销由电视台获得的剩余广告时间。2004年末,北京电视台进行频道调整,将北京4套

变成电视剧频道,而将所有娱乐节目转到北京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光线传媒的主打节目《娱乐现场》因与北京二另一档电视台自制娱乐资讯节目《每日文化播报》撞车而被撤出北京电视台。

缺乏播出平台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民营电视机构很难真正实现盈利。目前,民营电视机构与电视台的交易基本上都是以节目换取贴片广告时段,对于以节目制作为专长的民营电视机构而言,要把它们卖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卖出去以后还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虽然节目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就节目播出时段、冠名、贴片等方面签订了详细的合同,可是执行起来电视台违约的情况屡屡发生。客户对播出时段的更换以及由此给收视率带来的影响非常不满,最终造成的是民营电视机构广告款回收的困难。有的电视制作公司手上握有价值数十亿元的广告时段,但很难将其变为真金白银。

②节目同质化严重。

民营电视机构存在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当然,由于政策原因,民营电视机构不能进入新闻节目制作领域,但这并不等于民营电视机构就是娱乐节目播出机构,在娱乐节目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领域,但当前的节目提供商们却大多选择了制作大同小异的娱乐节目。在这种缺乏原创节目内容的同质化竞争中,只有少数已经先期进入市场,获得了稳定的受众群体和一定播出机构认可的电视机构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的机会,那些实力较弱的媒体则只能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越来越弱,最终败下阵来。

这样的状况看起来是小公司的淘汰出局,实际上对民营电视机构的长远发展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3机会

尽管民营电视公司现阶段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但中国传媒管理政策的调整和放松以及传媒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正在给他们的发展提供着新的空间和机会。

①管理政策日益宽松。

2003年8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向海润、北大华亿等8家制作公司颁发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成为第一批获得电视剧制作家中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同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也从2002年5月开始执行。截至2003年3月,13家北京公司获得《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发放是民营电视机构身份被认同的标志。相对民营机构来说,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表示,政府“正在不断改善和优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的竞争环境,推动国有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非公有制制作机构共同繁荣发展,允许各类所有制结构(外资机构除外)进入出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行业。”5对待民营影视的态度,政府从不允许到默许,再到现在的准许,电视社会制作机构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制度保障。

2003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的广播影视产业要坚持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道路。并且强调要积极推行广播影视产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广播影视产业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都可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或参与。

当前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加大对民营资本的开放力度、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允许民营资本作为经营主体进入出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在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控股的前提下,允许民营资本参与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内重组或转制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注册资金为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净资产为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参与付费电视频道业务及市场开发;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拍摄影片,发行销售国产影片,加入院线或独立组建院线、改建新建电影院;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民营资本经批准可参与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的建设投资与业务开发;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动画产业,对于信誉良好、操作规范的民营动画制作机构在相关政策方面享受与国有动画机构的同等待遇6。

②电视节目缺口较大。

中国电视节目的缺口大,重播率高,供需极不平衡。2002年中国电视节目播出量达956万小时,可供播出的节目却只有202万小时。目前国内很多电视频道依靠重播节目来维持正常的运行。在电视台播放的各类电视节目中,80%需要依靠市场提供,非新闻节目所占的份额可能更大。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出通告公布,我国计划推出的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将扩大到80个,并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届时数字电视的节目容量将增加到500套左右7。然而到目前为止,数字电视不但内容少,而且同质化非常严重,满足不了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数字电视内容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巨大的节目缺口,无疑是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据权威调查,消费者对数字付费频道内容需求的排序是:影视、新闻、综合娱乐类、体育、少儿、健康类、教育类。这种情况下,民营节目制作商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影、电视剧、娱乐和时尚频道。这些领域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有可能成为将来民营电视机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威胁

①制度制约。

根据广播电影电视部第16号令,民营电视公司只能制作、经营“电视剧、电视综艺及电视专题节目和动画故事节目”。由于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于民营传媒企业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等均缺乏明确规定,民营传媒企业仍有不确定因素。他们无法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交易。购买方(电视播出单位)以绝对的优势地位凌驾于节目制作商之上,民营电视公司要看电视台的脸色行事,为了生存,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只能咬牙接受这个更加苛刻的规定。在这个混沌时期,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必须支付超额的“制度成本”,跟制度博弈。

人大研究传媒学的喻国明教授曾经指出:“政策层面的不明晰,使得大多数民营传媒公司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加之电视台对渠道的垄断,民营传媒公司处境更加艰难。”8

他认为这种政策层面的限制、扭曲同时也激发了民营公司的市场生存能力,迫使这些民营公司向其他产业转移,寻找新的价值支撑点。

②财务压力。

由于政策和法规对于民间社会性资本进入广播影视行业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该领域的投资风险加大,民营传媒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民营传媒企业没有可以用来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像房地产公司那样得到银行大笔贷款。像欢乐传媒这样的企业,1个多亿的净资产几

9乎都是几个股东靠自己的资金运作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国有传媒和外资来说,仅从资金规

模上看,民营公司就不堪一击。

③外资进入。

2004年11月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联合公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第44号令),该规定于11月28日开始实施。随着44号令的实施,外资入股中国内地广电制作产业得到了政策上的肯定。在国内电视节目自身还没有壮大的时候,长驱直入的外资对民营电视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唐龙国际总裁陆兴东认为,国内的节目制作发展,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没有播出权,没有银行、投资机构等评价体系,没有独立的频道运营标准,这是制度的缺陷。在国内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开放市场,可能造成版权节目大量被国外控制,国内资源大量

10外流,最终可能逐步沦为制作基地。

二、民营电视机构的未来发展

传媒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几大要素:一是要有一个事业平台,即频道;二是要有像样的投资;三是投资人素质;四是经营者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对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国家的相关管理政策有所松动,但国家对媒体产权的控制并没有也不会放松,以各种方式进入媒体的资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内容与渠道的博弈。民营电视机构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善于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媒体产业链条的有机链接以及非媒体的资产与媒体资产的相互衔接,建立起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链条。惟其如此,民营电视机构的投资才能获得安全的高速增长,进而推动我国传媒业的整体发展。

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政策因素固然是当前民营电视机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但民营电视机构自身资金、资源、人才的匮乏,更是民营电视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北京嘉实文化广告公司积极重组自己的组织架构;光线传媒积极尝试兼并、重组,朝着自己所宣称的传媒及娱乐集团的方向迈进;欢乐传媒与唐龙国际忙于公司上市和融资计划„„如果所有这些都能顺利完成,则可形成民营电视机构隐忍待发中的亮点。对于民营电视机构来说,人才、资金、技术三位一体,合力打造,是回避泡沫风险的理性抉择,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1节目生产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综观欧美国家电视节目制作业的惯常做法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节目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结合,是提高制作公司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的主要做法。所谓多

元化是指节目类型上的多样和丰富,有替代产品和选择性产品(不能只是一个品种),以此来化解或者缓解竞争压力。专业化则是指对于每一个类型的节目生产要形成专门的流水线型式的操作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跨媒体资源整合与跨产业扩张

国外传媒业发展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牌效应可以使影视企业依靠整体实力对单个影视产品进行底线保证,影视产品又可以从单一盈利发展为对企业整体实力的推动。因此,进入2003年以来,以唐龙国际传媒、光线传媒、欢乐传媒为代表的民营电视机构纷纷进行跨媒体资源的整合和跨产业的操作,以求在经营方面取得突破。以唐龙国际为例,2003年11月,唐龙国际传媒与法国Fashion TV、中国服装设计协会以及众多行业协会达成合作。唐龙把国内的“服装秀”带进Fashion TV的播出网络,把中国服装、服饰等品牌介绍到全球,然后唐龙国际传媒通过节目的版权交易实现盈利。除了跨媒体资源的整合外,唐龙国际传媒还向其他产业进军,开始利用传媒资源进军国内玩具市场,他们引进英国的《机器人大擂台》节目和其中的所有机器人玩具造型,通过自己掌握的节目和广告资源,宣传推广自己的机器人玩具,力图打造一个强势的玩具品牌——酷炫部落。

3探索与电视台的新型合作模式

2003年3月,英扬传播与广东公共频道携手推出一档致力提供广东本地娱乐资讯的栏目《倾城追击》。7月,英扬传播再度与华南三家电视台签下合约,分别在广东卫视、佛山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播出《新鲜时空》、《都市制造》和《华灯初上》三个栏目。英扬传播公司的负责人认为与广东公共频道的合作一种和体制内资源的新型合作关系,它意义在于实现了盈利模式的突破。“以前我们既要做节目还要拉广告,电视台将经营风险都放在我们身上,当然资金链容易出问题。而此次我们和广东公共频道的合作,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

11离。他们提供经费,我们制作节目,前者用收视率作为衡量我们制作的指标。”

4直接进入时段经营谋求发展

在饱受缺乏渠道之苦后,国内部分有实力的公司选择借鉴港台经营模式,直接参与经营播出平台,使企业更具竞争力。目前出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买断时段自己经营,另一种则是通过接入广告经营渗透到节目供应。

电视台的平均利润较高,其回报率为500%至600%;而电视剧的利润回报率只维持在40%左右。作为进入电视剧市场的新力量,润德投资有限公司选择了大范围买断频道时段作为自己破局的利器。2005年,润德斥资亿多元,在两个卫星电视台和21个地方台买下21:20-23:20时段,每天播出两至三集首播的剧集,其中还包括20多分钟的广告时间。此举“将通过稳定的频道和时段,密集性地连续播出电视剧作品,来获得较大范围的规模效应”。为了解决片源问题,该剧场专门聘请了尤小刚、赵宝刚、尹力等知名导演为“润德剧场”拍电视剧,预计年生产量在700部集左右。目前签下的价格最高的剧本是郑万隆编剧的120集的《红楼

12十二钗》,先拍30集,第一部《王熙凤》每集以4万元的价格购买。当然,润德的方式,只适用于那些挟资本而来的民营机构,并非当前大多数民营电视机构所能尝试的方式。

2003年底,欢乐传媒与南京广电集团达成合作:从2004年开始,南京广电集团旗下的文体、生活、信息三个电视频道全面推进制播分离制度,其所有广告时段经营权将全部卖出,欢乐传媒将全面介入南京广电的节目供应与广告经营。无独有偶,2003年底,派格太合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签署了“整频道广告经营合作协议”,全面介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频道包装、推广、经营和节目制作。欢乐传媒和派格太合的举措看起来似乎为民营电视公司的未来寻找到了新的出口。但事实上,去年欢乐传媒在与南京文体频道的合作中亏了200多万,由此产生了撤出来的念头。派格太合则在运作了半年后,面对来自频道层面的出乎意料的阻力,不得不停止了合作,只保留了节目内容提供一项。由此可见,内容和渠道的博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存在。

从散兵游勇发展到集团化作战,中国的民营传媒业在逐步地探索自己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于传媒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面对渐渐开放的市场,使出浑身解数、谋取更大发展;对于资本市场来讲,意味着尽情开发传媒业这块“最后的资金处女地”;而对于电视观众而言,则意味着将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政策原因等多方面的制约,民营电视机构在内容和渠道方面的博弈问题依靠民营电视机构自身无法解决,因此,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像其他领域的民营经济那样,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健全法制管理,并在行业规范化管理方面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不但将缕顺民营电视机构与国家电视播出机构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通过增强节目制播机构合力实现中国电视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注释:

2为行文方便,本文将这些从事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的民营公司统称为民营电视机构 张阿利,《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发展的十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2期

3《民营电视已经从娱乐节目到时尚产业》,中华传媒网,2004-01-05

4赵正 李媛:《盘子过大收入不理想 民营电视机构叫好不叫座》,《中国经营报》2003-12-30

5朱虹《法制建设与广播影视改革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1期

6朱虹,《广播影视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中国广播影视》2004年9月号

7笪莉萍,《数字电视给民营电视机构喂大餐》,《上海青年报》2003年12月10日

8马莉,《民营传媒节目做得越多风险越大 唐龙欲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12-12 9傅春荣,《民营传媒夹缝求生到何时 “国民联盟”惹人关注》,《中华工商时报》2003-08-22

10《广电总局44号令:吹响外资引进号角》,《世界商业评论》2004-12-06

11金杜,《电视业步入收费时代 民营电视制作商迎来生机》,《南方都市报》2003-7-7

11余姝,《民营电视:敢问路在何方?》,《广州日报》 2005-01-03

作者:王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邮政编码:100024

第四篇:中国城镇化建设与绿色建材发展高峰论坛

中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 绿色建材标准化解析 绿色建材与节能减排

如何发展和落实城镇化建设

绿色建材应用与实施 城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镇化建设需求与发展

绿色建材与生态城镇化建设 从建筑设计角度看新材料运用 资本推动城镇化与绿色建材发展

第五篇:首届传媒产业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

首届传媒产业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

改制:东南商报的做法、实效与思考

殷 俊 陈仲侨

内容提要:2004年,东南商报经营部分引入民营企业雅戈尔集团入股,成立了东南商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采编部分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在用人和分配上完全打破身份界限。一年的改革表明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被激活了,东南商报改制对全国传媒产业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东南商报

改制

实效

2005年3月8日,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简报《宁波东南商报“两分开”改革初显成效》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东南商报实行改革1年多来,稳步推进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相分离,其经营部分引入民营企业雅戈尔集团入股,成立了东南商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其采编部分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在用人和分配上完全打破身份界限,激活了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标志着浙江省新闻媒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宁报集团及东南商报的基本情况

宁报集团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2年6月21日批准组建,同年8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的。集团拥有《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宁波出版社、中国宁波网、《宁波侨讯》、《奉化日报》、《余姚日报》、《慈溪日报》、宁波市新华书店等八报二刊一社一网站一书店。报纸日总发行量达80余万份(其中晚报30万份、日报16万份、商报20余万份)。集团(不包括新兼并的四报二刊)2003年的广告到款额2.45亿元,利润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00%。

宁报集团是以宁波日报社为主体组建成立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还没有破除,这就不适应市场的竞争形势。2003年,浙江省被中央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宁波市被浙江省定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按照中办发〔2003〕21号文件精神,集团以东南商报为基点进行了转制和改革。

东南商报是宁报集团所属的一份子报,创刊于2001年1月1日,目前为四开32版,发行量 1 25.8万份。根据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2003年8月东南商报被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改革试点单位。2004年初东南商报以“四个不变”(坚持党管媒体不变、党管干部不变、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不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变)为前提,将报纸的经营部分和采编部分相分离,经营部分引入社会资金,开始组建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

2004年5月成立的宁波东南商报经营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东南商报的广告、发行等相关经营业务。公司总资产1亿元人民币,其中宁报集团占股55%,雅戈尔集团为45%。新体制运行中,东南商报仍保留原来的编辑部和编委会,在宁波日报集团党委和编委会领导下,负责采编任务及对新闻舆论导向的把关。广告、发行等与报业相关的经营业务由公司负责,进行规范化市场运作。

二、改制的主要动因和基本原则

(一)东南商报改制的主要动因

促使东南商报进行改制的动因可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政策的促进。文化企事业试点单位的改革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一类是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的改革。前者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后者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通过改革,既要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又要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央要求,无论什么情况下,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我们知道,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和重要出版社,是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实行国有事业体制,享受扶持政策。中央的精神是,当前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强活力。要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兼并、联合、重组,强化主报、主刊、主台、主社、主业的龙头作用,推动机制转变,优化资源配置。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和重要出版社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经营服务部分,可转制为企业,面向市场,搞好经营,接受所属社、台、集团的领导和监督,确保正确经营方向,为壮大主业服务。经批准转制为企业的报刊社、出版社,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2 我发展,自我约束。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指出:我国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正在向一个更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社会整个的运行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运行规则、运行方向。新闻出版业也不能例外。对于经营性的新闻出版单位,不转制就不能走向市场,就不能打破垄断经营,就不能形成新的市场主体,就不能参与国际国内的文化竞争,就不能适应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中央政策为报业转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践空间。

其次是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尽管宁波报业市场一度是宁报集团的“一统天下”,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引进竞争机制,突破地区、条块限制、冲破垄断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杭州日报集团的《都市快报》、《钱江晚报》等不断冲击宁波的报业市场,尤其是2003年10月22日,有10多年办报历史的浙江经济报改版为《现代金报》,把报业市场的重心由杭州转到了宁波,发展势头强劲。加之广电、互联网等媒体对宁波的渗透力日益加强,媒体市场蛋糕被进一步压缩,宁报集团感受到了空前的市场压力。

第三是报社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指出:2004年报刊业改革的一些重要环节已经进入突破的关键时刻,每个传媒单位都期待能够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完成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东南商报经过3年发展,发行量逐渐上升到20万份,但盈利水平在600万元左右徘徊不前,发展进入瓶颈期,改革势在必行。正是由于东南商报具备了改制的基本条件,改革的内在动力又特别足,宁报集团改革率先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二)东南商报改制的基本原则

1、“两个坚持”原则

始终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力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

2、“四个确保”原则

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报纸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变;确保党管媒体、党管干部不变;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变;确保集团对东南商报的宣传业务,国有资产、领导班子任免的控制权不 3 变。

3、“一个注意”原则

始终注意贯彻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方针。强调改革既要大胆,又要注意维护稳定,不能因为改革而影响正常的出报和舆论导向出现偏差。三、四个重大问题的处理方式

(一)国有资产的界定及评估

改制由产权制度入手。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通过评估,使宁报集团所属东南商报的现有资产获得量化明晰。

其具体作法是:

1、首先与宁波市体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沟通协调。

2、明晰产权,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请南开大学专门从事无形资产评估研究的学者提供理论支持,请长期担任国企改制评估工作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借鉴国企资产评估经验与参数进行具体评估。

3、报社资产评估的主要构成:(1)现有固定资产;(2)发行收入及趋势测算;(3)广告收入及广告市场测算。最后通过会计事务所审核,并报市国资办批准确定4000万元人民币为商报的无形资产。这部分无形资产最后以“经营特许权”的形式进入到公司股份。

(二)合作企业的选择与标准

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宁报集团注意防止企业的两种偏差:一种是对媒体过于看重,期望值过高,而实际并不了解媒体;另一种是将钱交给媒体就完全不管,只等着分红。其实,媒体与企业的合作,解决资金问题只是问题的一个层面,更重深的层面是引进企业新颖的、适应市场的观念及机制,从根本上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集团选定了雅戈尔集团。雅戈尔集团是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实力强大机制灵活,公司董事长李如成又是宁波市确定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典型,此次参与投资东南商报的经营业务,是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一次新的探索。报纸是文化和信息的集纳体和放大器,是影响社会公众生活的重要媒介。雅戈尔集团董 4 事长李如成认为,企业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不仅对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通过报企联合,可以将企业在经营机制方面的经验引入文化产业的改革和探索之中,以此进一步推动宁波文化事业发展,做强做大文化产业。

(三)公司的构成及运行方式

1、公司股份构成

新成立的宁波东南商报经营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东南商报的广告、发行等相关经营业务。公司总资产1亿元人民币,其中宁报集团占股55%、雅戈尔集团公司为45%。公司下设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董事会由7人组成,报业集团4人,董事长由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担任,副董事长由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担任。监事会由3人组成,双方各1人,职工代表1人。公司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由集团派出,雅戈尔集团派财务监督。

2、采编与经营分离

在新体制的运行中,东南商报仍保留原来的编辑部和编委会,与经营公司平行,在宁报集团党委和编委会的领导下,负责采编任务并对新闻舆论导向进行严格把关。公司不能干预采编业务。

3、公司对采编的投入方式

公司对采编部门运行成本的投入以信息采编费的形式支付。

(四)干部任免配置及人员身份转换

1、干部任免及配置

公司方面的人员配置由董事会按公司章程进行。目前董事会的构成是:东南商报4人,雅戈尔集团3人。董事长由东南商报派出,副董事长由雅戈尔集团派出。公司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现为东南商报执行总编。

编委会方面的干部任免仍由宁报集团党委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2、人员身份的转换

公司部分:将报社原广告、发行人员划归公司,其身份随之相应转变。其间原具有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转换是难点,为稳妥起见,集团采取了过渡性措施,将此类人员的事业编制身份暂时保留在集团,以借用的身份去公司,在公司享受所有待遇;如在公司被解聘,可回集团待聘,重新上岗。至于全面改革,待与宁波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进行。

采编部分:实行全员聘用制,淡化身份观念。所有编制内人员,身份保留在集团,集团保留编制内的身份及职务3年,3年后只保留事业编制身份,不保留职位。其它变动也待与宁波市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进行。

四.一年改革实践初显成效

1.转换经营方式,追求最佳效益。商报引入了一批在激烈的报业竞争环境中打拼多年的广告与发行经营人才,彻底摒弃过去粗放型的报业经营方式,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现代企业管理办法推行到采编、行政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在运营中实行市场评估制、成本核算制、监督把关制、“阳光操作制”,去年一年仅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一项就节省经费820多万元。同时在广告经营中实行了年薪制和超额奖励制。

2.改革采编机制,做强宣传主业。

(1)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针对商报内原有五种不同编制人员、身份也分三六九等的实际,实行了三脱钩一挂钩制度:采编内部机构设置与行政编制脱钩,干部身份与行政职级脱钩,职工与事业身份脱钩,所有人员收入与岗位挂钩,完全打破了身份等级与界限。涌现了一批、月度明星员工,产生了万元月薪的记者、编辑,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去年商报有9名员工因考核不合格,先后被待岗或辞退。

(2)着力建设一流队伍。商报以优厚的待遇从外地引进了执行总编并由他担任商报经营公司的总经理,促进了采编与经营的互动。与此同时,还从全国各地10多家媒体引进一批优秀传媒人才,目前已有12位同志正式上岗,其中大多数成为业务骨干。

(3)搭建全新采编架构。商报彻底打破了旧的采编合一体制,建立了“一个中心、四个突出”全新架构,编辑中心制、突出新闻热线、突出快速采访、突出现场目击、突出深度报道。

6(4)实行现代管理制度。商报在新闻采编、人事管理、劳动纪律、生产流程、分配制度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现代管理制度。主要有绩效考核制、级别晋降制、员工试用制、稿件版面计酬制、明星员工评选制、经济责任赔偿及领导责任追究制等30余项制度,从而激活了全社上下的生产要素。

3.更新办报理念,打造强势媒体。

(1)以大策划带动大报道。商报编委会紧跟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在报道策划上先走一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强。1年多来,商报用生活的视角、百姓的故事、生动的讲述,创新了重大主题报道方式。去年,商报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所进行的在甬“四百博士大追踪”报道、“十大外来务工明星”评选系列报道,“应对电荒,全民节电”报道,不仅牵动了全市读者的视线与神经,也牵动了同城媒体的报道。

2、在互动中服务人民群众。商报从去年5月开始,在报上开辟了“百姓的事,要马上办”专栏,市公安、药监、工商、电力、交通等13个局委办负责人主动到商报进行服务承诺并接听热线,对涉及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快办的立即就办,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同时,商报还推出了“实用新闻”、“热线新闻”等服务百姓衣食住行的专版专页,并开展了50余项服务性活动。商报兴办的汽车、空调团购活动,已成为商报服务读者的特色品牌。

通过改革,商报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提高:一是队伍素质得到提高。2004年,全报社人员的采编工作量比过去增加了两倍以上,整个商报以少于同类报纸30%的人员,办出了一张每周200多个版面的都市类早报,劳动效率和队伍素质大为提高。二是报纸质量得到提高。信息量增大,贴近性增强,受到读者好评。在每份报纸提价54元的情况下,今年商报的发行量仍然增长了11.4%,其中零售量增加近3万份。三是经营业务得到提高。2004年广告到款额达5000多万元,比2003年增长31.6%;在增加办报成本1500万元的情况下,仍然取得利润增长22%的好成绩。作者:殷俊,成都羊市街19号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PC:610012),机关团委书记,讲师,博士。陈仲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东南商报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PC:315010)。

下载举办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举办第二届企业信用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