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谷脚镇茶香村“一村一品”刺梨产业发展助民增收调研报告
谷脚镇茶香村“一村一品”刺梨产业发展助民增收
调研报告
茶香村位于谷脚镇北部,坐落于千洗公路旁,距镇政府17公里,距贵阳市3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共167户657人,劳动力307人,属省二级贫困村。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是刺梨,2010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茶香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我县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是缺水较严重的村,水田较少、旱地较多。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该村95%的旱地均已种植刺梨,面积达3500亩,绵延数十里,称为“十里刺梨沟”,年产鲜刺梨400万斤。农户通过刺梨产业发展脱离了贫困,正向小康迈进,刺梨已成为茶香村的支柱产业,二〇〇〇年以前茶香村属于谷脚镇边远贫困村,在党委政府及林业部门的关心下,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优势,进行产业调整。通过试种刺梨后,改种科技刺梨3000余亩,在正常年平均每亩1000斤以上,亩产收入在2000元以上。贵阳、安顺、遵义、水城、贵定、广东和其他地方的刺梨商纷纷到茶香村采购香脆的“维C王”鲜果。
同时,龙里县政府也高度重视茶香村的刺梨产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刺梨深加工生产线;同时加强项目资金支持,扩大刺梨种植面积,推行规范化种植和引进科学化管理方式,全力推进该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对外宣传也取得了成效,自2009年以来,龙里县政府以“多彩贵州”龙里生态“十里刺梨沟赏花游”为主题,开展刺梨节系列活动,促进了乡村生态观光旅游,为加大力度向全省、全国宣传茶香刺梨和旅游资源,让社会
更多了解了茶香、关注茶香,为开发茶香搭建了一个平台。
通过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茶香人的温饱问题已解决,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茶香村已成为贵州刺梨产量和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刺梨已成为茶香村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随着刺梨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茶香村现已成立乡村刺梨经纪人专业合作社和茶香刺梨专业合作社等,主要开发及打造本村刺梨产品:刺梨汁、刺梨保健茶、刺梨果脯、刺梨干片、刺梨酒等。
茶香村属于贵州省林业生态示范村,有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成谷脚工业园区的休闲后花园,春天可以来茶香赏花,夏天可以来茶香避暑,秋天可以来茶香品果,冬天可以来茶香吃山羊肉和杀猪饭的一个四季花园。
茶香村在做好刺梨产业、打造刺梨品牌上,前景非常良好,目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是村级公路的油路改造非常重要,很多部门领导和旅客来购买刺梨的果脯时,都说我们的交通太差;二是规范化种植水平低。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操作,在剪枝,施肥,病虫害防治方面技术欠缺,刺梨长势不好,亩产低。三是刺梨加工水平低。无刺梨深加工企业,现有刺梨加工产品仅为初榨刺梨汁,手工小作坊制作的刺梨果脯和泡酒等,不具市场竞争力,难以打入市场,出售鲜果是当前的主要销售模式;四是市场运作水平低。刺梨产业发展处于自主经营状态,专业合作社没有发挥作用,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销售渠道、物资供应和技术支持,完全是零散的小农经济模式。
当然,茶香村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有利的优势:
1、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力度大,上级相关部门技术和资金支持为茶香村的发展提供保障;
2、品牌带动力强。现已注成功册 “谷脚刺梨”和“茶香刺梨”两个商标,“谷脚刺梨”已成功打入省内外市场;
3、龙头企业带动。贵州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榨鲜刺梨汁为主,现已发展成龙里县县级龙头企业,现在贵州华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贵州同济堂下属老来福药业公司目前正在准备落户谷脚;
4、谷脚工业园区完善的条件和优惠的政策,为刺梨深加工企业提供了优厚的发展环境;
5、经过10年的发展,村民积累了丰富的刺梨种植经验,并有强烈的寻求发展的愿望;
6、“十里刺梨沟”的美誉、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茶香村刺梨真正要做到助民增收,就是要做好刺梨规模化发展、刺梨品牌化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旅游化的路线发展,以茶香刺梨品牌为“龙头”,带动高堡、毛保两村刺梨产业发展,争取引起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项目支撑,把刺梨产业做大做强,把道路建设改造为发展刺梨产业项目之一,加大对刺梨加工业投入,提升“品牌”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开发,齐抓并进,着力解决当前交通条件差的问题,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达到农户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二篇:镇村工业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镇村工业和产业发展
调 研 报 告
根据县领导安排,调研由县委农工办牵头,县委政研室、县政府信息调研室等9部门共同参与,利用两天时间,到各镇(街)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通过与镇(街)主要领导同志交流、与站办所负责同志座谈等方式,着重了解镇(街)对《点评办法》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从调研情况来看,各镇(街)充分肯定观摩点评给地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镇(街)充分认识到资金投入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强力带动作用,通过加大融资力度、广开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办法,千方百计融集资金用于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挖掘社会资本潜力,通过制定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地方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通过观摩点评,各镇(街)通过自评找不足、互评找差距,极大地调动起镇(街)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加快发展,聚集人气,带动了地方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
(三)人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各镇(街)以观摩点评为契机,大力开展综合环境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发展取得的成果、改革带来的变化。开展观摩点评后,群众感触最深的就是路宽了、水清了、绿足了。
二、关于考核办法实施情况的几点思考
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观摩点评对镇(街)小城镇建设和地方产业集聚有着极大的助力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镇(街)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上的不同,难免会显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和有失科学合理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一)各镇(街)经济实力上存在一定差距,单纯比较经济总量不足以体现发展变化。经济实力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单纯比较地区经济总量的办法不利于原来经济总量低,但现在发展速度快、变化大的镇(街),不利于激发地方加快推进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有违观摩点评激励导向作用的初衷。
(二)镇(街)产业发展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难以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产业类型镇(街)发展情况。由于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等因素,使得一些镇(街)工业发展十分突出,而一些镇(街)现代农业有声有色,对不同产业类型的镇(街)都用同一个标准考核,不能突出各个镇(街)产业发展特点,考核中势必导致某些单一产业主导型镇(街)的落后地位。
(三)资金投入问题不圆满解决,将直接制约观摩点评活动实效,影响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前镇村建设项目多为环境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具有投入大、见效慢、政府财政负担重等特点。而目前各镇(街)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融资手段,紧张的财政供应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发展后劲不足以支撑地区长期保持快速高效发展。
(四)全市所有镇(街)统用一个考核标准,容易忽视地方特色和地区差异。全市118个镇(街)统一考核标准,对地方城镇布局合理化、园区建设规范化、服务管理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牵引导向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各地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但同时存在一个问题,统一标准容易忽略镇(街)产业特色上的差异和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一些地区确实还不具备某些硬件建设条件,如污水处理厂建设,硬上马、强开工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城镇化管理是现在镇(街)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但也应注意地区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五)观摩点评的时间和频率有待商榷。目前,镇(街)每年各类点评都不少于四次,年年点评、一年多评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导致镇(街)在项目建设选择上顾及点评名次,对一些群众受益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工程不敢上、不想上,甚至可能出现专门应对点评的突击工程、形象工程。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考核内容
1、考核应该突出镇村建设、产业发展主题,不应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点评考核一样全面考核,指标设臵更应重点突出,分值赋予方面突出重点。
2、镇街分类观摩点评。县城驻地及周边街道,在地理区位、项目引进、服务配套、园区建设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是乡镇所无法比拟的;而乡镇由于在自然资源、行政区划、规模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因此,建议考核按照各镇(街)发展基础加以区别,将街道与乡镇分开评比。
3、看基础更要看变化。改变单一的看总量、比数字的方法,围绕服务发展设臵考核标准,比变化、看发展,比增量、看进步,真切感受地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面貌之新、步伐之快、活力之强,彰显观摩点评的公平性。
4、合理增添加分项。镇村建设需要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体现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发展特色,对镇(街)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应给予积极肯定。因此建议,对于镇(街)争创的商业品牌和获得的荣誉、称号等酌情加分,以示激励。
5、增添产业龙头企业考核内容。产业龙头企业对于加快地方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考核内容中没有,建议增加此项考核内容,并单独设立分值。
6、考核内容要体现群众受益。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
善民生,使群众受益,而对镇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也是人民群众。因此,观摩点评办法当中应当有体现群众满意程度的项目,比如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群众幸福指数等。适当减少短期行为指标权重,如垃圾箱、水冲式厕所设施。
(二)关于考核方式方法
受历史沿革、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为充分调动镇(街道)加快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建议考核采取以县(市、区)自评和市重点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县(市、区)自评为主,市里对各县(市区)评出的前1-2名、后1-2名进行重点考评时,考评人员与考评内容专业对口,时间要充分,打分要具体,真正考核出实际发展状况,并确保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排头兵”。县(市、区)自评采取现场观摩和年终统计数据相结合,其中,现场观摩占40%,年终统计数据占60%。
(三)关于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运用要有科学性、连续性、导向性,要有利于促进各镇(街)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避免和杜绝短期行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同时在奖惩措施落实方面,应加强正面奖励,对投入大、变化快、观摩点评成绩突出的镇(街),在给予组织肯定的基础上,加大经济奖励和政策支持;削弱负面刺激,对于点评名次靠后的镇(街),应区别对待务实肯干但效果显现还不明显和确实无所作为两种情况,谨慎采用干部处理的惩罚办法,以保护地方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三篇:关于永乐镇军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永乐镇军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军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82户,1594口人,耕地面积3592亩,其中果园面积1284亩,小麦1134亩,玉米1050亩,豆类450亩,油菜210亩,中药材423亩。家畜牛存栏152头、猪637头、羊460只、鸡3153只、兔5112只。2011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5元,其中果业人均纯收入2085元,劳务人均收入1854元。果业和劳务输出成为该村的两大支柱产业。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该村经济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支柱产业较少。该村经济主要依靠果品生产和劳务输出。
二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是传统粗放式经营,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不高。
三是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当地农民素有养猪、养羊、养牛的习惯,但是该村养殖规模小而零散,对村级经济推动作用不大。
三、发展规划
1、做大苹果产业。全面推广“四大”关键技术和果园的规范化管理。到2012年,苹果挂果面积稳定到1894亩左右,总产量达到4735吨,实现产值901万元。
2、稳定粮食产业。粮食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2184亩左右,到2012年产值达到121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04元。
3、扩大规模养殖业。紧扣增加农民收入的主线,加快发展
养殖业,以建设沼气池为突破口,带动养殖业快速发展,实现“草、沼、果、养”四位一体化经营模式。重点抓好程海平、李永平规模养殖户,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到2012年猪存栏达到675头,牛存栏174头,羊存栏499只,家禽饲养达到5016只,产值达到153万元。
4、强化特色产业。扶持该村五组村民梁京学承包车村淤地坝40余亩发展渔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力争到2012年渔业产值达到15万元,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
5、搞好中药材种植业和初加工。通过加强市场信息沟通,精选中药材品种,提高作务能力,使中药材种植到2012年种植面积达577亩,产值达到53万元。
6、加强劳务输出培训。2009年该村在外务工550人,通过农村富余劳力就业技能培训,到2012年转移劳动力611人,劳务产业收入达到423万元。
7、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加大对军村砖厂的改建,引进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使非公经济总产值达到2139万元。
8、落实责任,强化考核。村“两委”班子成员要齐心协力抓经济发展规划的落实,量化细则指标到人,实行月检查,季考评,年考核,奖罚兑现,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