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19-05-12 21: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篇:试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试论初中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且贵在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当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困难重重,打不开局面,主要是因为缺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从理论和实际这两方面的分析来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初中阶段作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造性思维;练培养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既重要又困难的课题。重要,在于它是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对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进一步综合学习和综合运用,是初中生语文综合素质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无话可说,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大脑还是空白一片,结果导致学生一提作文就害怕,觉得写作文是受罪。依我之见,这是因为学生太缺乏写作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造成的。在此,我愿就初中作文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谈一点拙

劣的看法。

一、什么是写作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其中,按是否产生新颖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只是思维的一个类别,但我们不能将它与其它思维形式割裂开来,相反,它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与其它各种形态,各种性质的思维是交叉关系,如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等。一句话,能打破常规凸显新颖而又有价值成果产生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这样,写作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即能够写出风格独特、见解独到而又有价值、有意义的作文的思维,就是写作的创造性思维。这里不妨举个例子。在一次作文写前指导课上,我谈到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白骨精。同学们大都对孙悟空表达了敬佩和赞许之情,对白骨精恨之入骨,用尽了他们能想到的贬义词。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1

白骨精抓人给她妈吃,说明她很有孝心嘛,再说妖怪要吃人,而人要吃动物,人就不坏了吗?教室里的顿时静了下来,很显然,这位同学的看法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他告诉我们,人要有孝心,要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更给我们展示了思考问题的另一种方式。当大家都朝同一个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时候,这位同学却从相反的方向得出了更有价值的见解,这里的逆向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作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做到的。从心理角度看,初中生有厌旧的情绪,有创新的能力,但往往不被挖掘和引导出来,所以教师要积极肯定,及时鼓励并加以正确,、灵活的引导。从认知角度分析,初中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发散思维的训练,总结一些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加以运用。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在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上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思维不活跃、思路不开阔。

很多学生的作文只能写短短百来字,有的篇幅长一点,却是空话连篇,绕来绕去,而且很难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学生自己也和老师坦言,“写作文找不到内容,感到无话可说,脑子一片空白,写不下去。”这正是思维不活跃、视野狭窄、打不开思路的表现。

(二)立意肤浅,缺乏深度。

不少学生立意总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缺乏联想和想象,不能透过物象去挖掘事物的本质。这样的作文,如一杯白开水,太淡了,读起来毫无味道。有的作文取材乍一看还很新颖,细一看,却缺乏对材料横向、纵向或逆向的扩展突破,这是缺乏发散思维的表现。

(三)模式固定,缺少创意。

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尤为突出的,同学们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立意雷同,选材单调,或牵强附会,文不对题。很少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表达上语言干瘪、平铺直叙,或眉毛胡子一把抓,该详不详,该略不略。

(四)思维模糊,条理不清。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体现。写作活动中无论是对现象的观察描绘,情感的体验抒发,还是观点的表达阐述,都需要用“文字语言”的形式直观形象的体现出来。但学生作文条理不清,层次不明,在内容转换上缺乏过渡,有时前面提到的问题后边没有交代,后面出现的内容前边不见铺垫。这体现了思路的混乱模糊。

如上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反映出了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的不足。写作活动的过程,就是展开思维,打开思路,从而描述见闻,发表见解,表达思想的过程。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而达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形成独立人格的目的。因此,培养初中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篇优秀的作文,无论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是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长期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阶段作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但重点应该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中。

(一)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上培养创造性思维

审题立意,就是根据文题确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贯穿于全文之中。文章的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等,都受到主题的制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体,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之言,道出了立意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创造性思维呢?

立意的创造性表现在“新”字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意贵新”,提倡“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把文章写出新意来,让人读后有耳目一新之感。从而使人获得新的启迪、新的感染、新的联想和共鸣。新的立意要借助于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两种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的思维方法,即思维不集中在一点上,而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去思考。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立意时思路开阔,由此及彼,就有可能找到较有新意的主题。求异思维是一种寻找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开拓新的思路。比如“铁棒磨成针”的故事,人们传统地从中看到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是,永远这么写,还有何新意呢?有的学生运用求异的思维方法,想到了做事要循序渐进,先将大棒磨成小棒,再将小棒磨成针。同样一个故事,他写的文章就获得新的立意。但

要注意“求”的“异”是否合理,否则立意虽“新”,也不可取。

(二)在构思中训练联想想象,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联想,是指以事物的某个特征为出发点,进而想到与之相联系的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从实到实的过程,如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由白杨树的倔强挺立,坚强不屈想到北方农民和守卫家乡的哨兵。想象是指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把构思建筑在想象的基础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开阔了意境。

联想和想象属于发散思维,在写作活动的构思环节中尤显重要。构思阶段应是思想最活跃,感情最充沛阶段,而联想和想象恰似写作的一对翅膀,带上作者的思绪翱翔,它又是打开写作者思路的钥匙,激活写作者的思维,调动记忆库中的素材,拓宽选材领域,深化文章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1、续写

续写就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原故事作推测性填补,让故事产生新的结局。进行这样的作文训练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想象结果中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为了创造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故事结局,学生的思维就会有独特性。这样,大胆新奇的想象就会出现,发散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扩写

扩写也就是扩展性描述,即引导学生把阅读文本中某些精炼的文章或一笔带过的略写内容展开,详尽细致的描述其具体情形,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孔乙己》这篇课文,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的这件事是借酒客的谈话侧面交代的,写得比较简单,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详细的描绘丁举人的凶狠和孔乙己从肉体到精神所受到的凌辱和摧残。这样,在形象描绘的比照中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起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

3、改写

改写是引导学生把已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其中的一两项作改动,但要改得合情合理。这无疑也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就十分适合用来改写。

4、让学生观看极富想象力的影视作品

如《神话》、《寻秦记》、《魔幻手机》等,学生对这些影视作品极为感兴趣,观看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不仅从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创作者的创造力也会给学生以启发,从而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训练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这里的“形象”就是文章中描述的对象,即作者取材于现实生活,经过文学语言的加工,寄寓主观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场景,它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形象的语言表达。写人,要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写景,要做到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叙事,要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说理,要说得缜密透彻,富有说服力;抒情,要表达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学生作文,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语言的表达就一定得有创造性。教师可以适时适境的训练学生推敲词语,恰当修饰,活用句式,妙用修辞和阅读借鉴等方面来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培养其运用语言的创造力。

(四)作为教师,要善于创造有利的环境让学生写作的创造力有用武之地。

比如,“放胆作文”就不失为一种选择。老师可以大胆的让学生写“放胆作文”,使学生在作文中自由的表现“自我”。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试试:一放作文内容,题材无禁区;二放写作理论,要把握讲理论的时机,要适当加强学生虚构能力的训练以及鼓励学生学会借鉴(摹仿-化用-创造);三要把握学生适度的“期望概率”,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因材施教,多就少改。我觉得“放胆作文”非常利于表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它给予学生写作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和想象的自由。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只要我们精心施教,巧于引导,就一定能够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问题讨论 ·上海大学出版社·19822、吴道文·中学作文教学论稿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63、赵杰·初中作文夺优指导·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4、曾宪富·中学语文知识网络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二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宾市金秀县忠良中心校 黄丽红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本文就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一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二要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拓开思维空间,训练敏锐的思考力;三要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四是作文批改,要突破框框,鼓励创新,鼓励标新立异。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材这视角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的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的特色,思想有意义,立意较新颖的文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在作文中“创新”并不十分难。

在我们小学各年段的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不同。如《我敬佩的一个人》、《难忘的教训》、《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小时候帮小鸡洗澡;有的写给小猫剃胡子;有的写小时候模仿妈妈洗 米却把盐当米来洗。大多数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作文读后给人一种快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才有成功感。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就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练习其他类型作文了.然后在平时讲评时将文章写得是否有新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地巩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至形成习惯。

二、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拓开思维空间,训练敏锐的思考力。

人的创造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劣。良好的思维品质,除人脑的先天素质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外,绝大部分是后天教育训练的结果。作文教学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1、引导学生走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误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模仿是人类好奇心理活动促发的一种行为现象,它能激发人们的思考,并通过思考去发现视野以外的事物。小学生最具模仿性,教师不仅要爱护和关心这种模仿性,更要把它引导到智力发展的轨道上去。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凡是要求写一篇新体栽新要求的文章,往往先组织学生学一两篇范文,让学生模仿着去写,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并充分想象,逐渐走向“创造”这一新境界。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熟练—创造”的过程;从模仿、掌握、熟练到创造,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作文的必经之路。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后,就可以写《我的家乡》。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

2、通过“同中求异”,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 千篇一律,题材不新颖。如:一写到妈妈,就是我半夜生病了妈妈送我上医院,下雨了妈妈到学校接我回家。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同中求异”,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就能激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如写作文《我的启蒙教师》,绝大多数学生写一年级老师,经老师点拨后,同学们的思维不再局限在“一年级老师”,有的写爸爸、妈妈,有的写幼儿园老师,还有的写小伙伴、邻居的长辈,甚至有的同学写到一只小鸟、一只蚂蚁、一条小狗。总之,学生的思路广开、选材新颖,充分显示了学生创造的独特性。

三、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1、将大量想象创新练笔放到阅读课中。长期以来,语文课将阅读课和作文课分得十分明确,阅读课只对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分析,了解中心,掌握意思。但我们都应看到,大量的范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个空白、一幅插图,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更有好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

2、让学生放胆想象。很多语文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过多地强调了内容要真实,不能编造,致使好多学生只是乱七八糟地搜集到一些观察材料,就事论事地凑数。久而久之,文思枯竭、语言干瘪、无话可说。其实,这些都与忽视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有关,学生的想象力强了,对一件事就想得多、想得深,作文的立意就会深刻。结晶可以说,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结晶。因此,在平时练习作文时,教师应放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只求敢想敢写,不求合情合理。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在他们的发现和创造中往往会有缺陷,他们在想象 性习作中常有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可能不严密,但确有个性童心,我们教师应爱护引导,不要苛求,更不能讥讽“异想天开”、“胡说八道”,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认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必须应鼓励。

四、作文批改,要突破框框,鼓励创新,鼓励标新立异。

写作在本质上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创新思想,指导影响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亮出作文题后,就理应先引导学生“解放解放思想”、“拓展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千方百计地写出“新意”!然后,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再为学生“添一把火”,毫不迟疑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予以认可鼓励。如此,学生每一次作文都会受到一次鼓舞并切实地锻炼了一次,他们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呢?事实证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更为活。

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转换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需要我们教师做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养成。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 于长胜

[摘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 激发兴趣 科学教育方法 创造性思维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来和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和帮助。

一、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和土壤

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人文环境,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跨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所以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教育民主氛围,一种轻松活泼的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教学气氛。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以“严肃”、“威严”、“高不可攀”,显示老师“学识渊博”,学生始终仰望着老师。这种依附式的师生关系,急需被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所替代。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的主体,用准确、精炼、逻辑性强的讲解,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去感召学生。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更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他们,设计出让他们都有自主选择权利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每一个成功中获得自信。中学生虽然处于心理转型期,在与别人的交往上有些难于接近,但他们同时也最义气和富有情感,“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

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对他们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学生着想、替学生办实事。热爱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想方设法消除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偏见,要坚信:“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因此,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从本质上认识学生,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师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成为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教然而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适时示弱,故意出错,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准确的答案时,兴奋不已,很有成就感。这种使学生挑战自己,超越老师的做法,逐渐形成了以学习上的能者为师。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他们同一条战壕里同甘共苦、同进同退的亲密战友,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都能出错,何必担心说错话做错题。更善于虚心向学生学习,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是双向、互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欣赏。

二、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人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叉得准。用一只较深的水槽养了几条小鱼,给学生一根钢针,看谁能叉到小鱼的眼睛,同学们都认为很简单,认为这很容易,可是同学们对准鱼的眼睛叉,就是叉不到。这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对着看到的鱼眼叉,就叉不到鱼眼睛?”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又如:在探究轮轴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手劲好。故意找了一个力气较大的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上讲台掰手腕,同学们哄堂大笑,认为这不用比了,女同学肯定输了。然后,我拿出一只啤酒瓶,再让这两位同学比试一下,男同学握住瓶的颈部分,女同学握住瓶的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所以当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是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设疑启发,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布疑、激疑、启发,可以使学生总是处在一种热切求知、兴趣盎然的激发状态。虽然物理知识的本身不是创新的,但对学生来说,接受知识的方法是新的,而且还表现为观点新颖、敢于质疑,不受习惯思维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而提出与传统、与众人不同的见解和设计,独具卓识。比如在《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设计中,课的一开始可以向学生展示貌似相像的“水和煤油”,其实是实质不同的两种物质。在不允许用闻气味的方法情况下,你怎样区别他们?进而引出“怎样识别物质”这个问题。学生说出了好多的方法。并将装水的杯和装油的杯子分别置于天平的左右盘上,让学生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你做出猜想的必须依哪些假设为前提。他们说出了以下的根据:

(1)同一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所含质量是稳定不变的,即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或者说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

(2)不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所含质量是不同的。

2、类比启发,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验证猜想和假设:如果上述两种猜想与假设成立,那么,用测算某种物质质量体积之间比值的方法就可以识别物质。进而组织全班同学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共同探究。这时可收取来水、铁、铝、铜四种不同物质作研究对象,要求探究每种物质均要有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收集所研究对象的质量、体积以及质量与体积之间比值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对收集的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全班同学测出的数据分析,避免了“物质质量越多密度越大”的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用事实证明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多少而变化”的结论。并运用密度的概念,寻找比较相同体积,用比较它们质量的方法来识别物质,这样他们对密度的概念就有了独特的理解方式。由此形成了思维的横向连动、纵向连动和逆向连动。

3、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从多角度设想,不按常规地寻找变异,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找各种可能的解答。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致未知,从而发现新知识新理论。

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为集中思维占主导地位,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的思维陷入固定模式,造成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的热情。这对于教学和学生自身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却可以使学生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

质和量的众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比如教学中的一题多变,就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在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时,这个“变”,可以是答案的多变、求解条件的多变,也可以是求解目标的变化,还可以是题型的变化。

例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出示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路两灯均不亮,安培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可能接触不良或报废的,提出立即更新电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提出用伏特表来判定是不是报废的电池。有的小组提出是安培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导线断了„„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呢?又怎么解决呢?接下来我因势利导要求各学习小组之间共同探讨,并请同学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分析灯的好坏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知识,学生们不仅提出可用伏特表来检测灯的好坏,甚至提出别的方法来检测。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多出一些一题多答的题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一个体积为0.5dm3的铁球,其质量是1.58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

方法一:已知铁球的质量和密度,可以计算出1.58kg铁的体积V1,根据V1是否是0.5dm3得出结论。

方法二:已知铁球的体积和铁的密度,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质量m,根据m是否等于1.58kg得出结论。

方法三:已知铁球的体积和质量,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密度ρ,由ρ是否等于铁的密度得出结论。

在以上解法中,方法一属于常规思维,一般学生都能想到,而方法二和方法三看似简单,但都隐含着一种发散思想——先假设后论证。

发散思维的好处不表现在当思维在一个方向上受阻后能流畅地转到另一个方向上去。

例如: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有一位同学测出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两次,记录如下:试求:液体的密度。

实验次数

液体的体积V/mL

容器和液体总质量m/g

由于不知道容器的质量,按照“质量/体积”显然无法计算密度。

方法一:此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容器的质量m0和液体的密度ρ,则可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结果,方程组如下:

m1-m0=ρV1 ① m2-m0=ρV2 ②

方法二:由第一次实验到第二次实验,只是液体的质量增加了而容器的质量不变,因此液体的密度可以由增加的这一部分液体求得,解法如下:ρ(V2–V1)=m2-m

1方法

三、根据密度不变建立等式:(m1-m0)/V1=(m2-m0)/V

2方法

四、根据容器质量不变建立等式: m1-ρV1=m2–ρV2 以上解法中,由于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比较熟悉,因此第一种方法容易掌握,方法二、三、四则不同,运用“控制变量法”,在变化量中把握不变量。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思维灵活流畅。

4、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这一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比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提出: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力,或者地球没有引力,世界将是怎样的?又如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很有作用。

四、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

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

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年1-12期

3、《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 高锦岳 吴承埙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4、《中外物理教育改革》 廖伯琴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造性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平面内有n个点,任意两点连接成一条线段,问总共能连多少条线段时,首先提出假设:假如我们毕业已10年了,现在大家又见面了,每两人之间都要握一次手,问总共握多少次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论,然后再提出以上问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学生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解决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首先出示两个问题:(1)一块四周有宽度相等草坪的花坛,它的长18m,宽15m,如果花坛中央长方形的面积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是多少?(2)某地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如果要使2006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04年翻一番,那么2005年和2006年无公害蔬菜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应是多少?尝试由学生解决(独立完成或分组讨论)列出方程;其次,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再请学生自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探究,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诱导学生质疑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为学生创造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在概率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要在一只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而颜色不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拿到一只红球的概率可以怎样放球?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刨新意识,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培养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布置这样一道题:在某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通过阅读去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与自己的备课有异同或怕影响教学进度而给予制止。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从而更乐于学习,更乐于自主学习。

三、信马由缰—让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一般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是先联想后猜想,联想越丰富,猜想就越合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明确。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说“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到这个定理内涵,在你完全作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必须猜想证明的主导思想”。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联想和大胆地猜想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B=2∠C,求证b2=c(a+b)。

联想1,由b2=c(a+c)联想到b/c=a+c/b,猜想到可以把b、c、(a+c)变为以b为公共边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从而通过“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得证。

联想2,由b2=c(a+c)联想到b×b=c(a+c),猜想到b、b、c、(a+c)是在圆内相交的两弦分成的四线段,可以通过“相交弦定理”得证。

联想3,由b2=c(a+c)联想到b是从点引出圆的切线长,(a+c)为从同一点引出的圆的割线(圆外部分为c),可通过“切割线定理”得证。

四、不设标准答案,鼓励求异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如在解决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墓碑上记载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列方程,当学生列出方程后,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给出答案!有一个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84。他说:我认为,人的年龄应该是正整数,而且这个正整数肯定能被方程中每个分母整除,而方程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84。所以我认为是84。这样的练习很能刺激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在教授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时,鼓励学生尽量列举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或是自己身边的事例,但不少于3个,且不能是同一个事例。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而且能对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更加领会。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如:现有A、B两名学生,A的六次测试成绩为:60、65、69、78、83、92;B的六次测试成绩为:85、83、89、91、87、94。问:你认为谁的成绩好?请说明你的理由。这样问题的设计,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素质教育如何贯穿在教育教学中

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不能停留在口头的呼吁和讨论中,而要落实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素质教育大收成效。课堂教学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在一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教师教材和教学大纲而展开的,而不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思考。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未能充分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未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性,未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教育,只重知识传授而未能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和导向作用,教师、教材、大纲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动思考、观察、理解,而非被动听讲。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探求知识,更应培养其能力和个性才能的发展。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多样化、灵活化,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介绍一种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较有影响的课堂教学模式──示例演练教学法以供参考。

示例演练教学法是一种将“例中学”和“做中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例中学”是让学生通过考察实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而“做中学”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可以使人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重视,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模拟这种学习。这种计算机程序被称为“自适应产生式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到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开始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新明教授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他们从“自适应产生式系统”学习模型的角度出发,将“例中学”和“做中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示例演练学习”的新方法。利用示例演练教学法,学习者不需要事先学习文字陈述的知识,而是直接通过考察实例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并同时获得问题解决技能。

1983年开始,朱新明等人对这一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1987年编写了初一到初三全部代数和几何的示例演练学习材料。1987年并将实验结果及其理论研究刊登在美国《认知与教学》杂志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1987~1988年,西蒙教授.邀请朱新明到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作访问学者,加强对示例演练学习的理论研究。他的研究连续4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被列为重点课题,也被列为梅隆大学的前沿课题。1993年出版了《初中数学示例演练试验教材》。1997年,将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专著《人的自适应学习──示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资助,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专著中提出了知识获取的“条件──建构优化理论”,为示例演练教学法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量实验表明:利用这一教学法,学生能够高效率地获取所学知识,在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效果。试验班的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示例演练教学法融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了现代教学思想方法,提供了各种变式问题或实际问题,便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示例演练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以下四步。

第一步,激趣引入

现代教学论和素质教育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教师要干方百计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在教师的诱导启迪下自己悟懂学会的,启而得法则诱之有效。心理学提出,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索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示例演练教学法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引入的方法可采用类比联想、问题悬念、以旧引新、动手操作等方法,这些方法以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产生强烈求知欲为原则。

第二步,示例演练

示例演练就是使学生通过考察例题和解决问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则是通过引入、辅导、小结、检测来组织教学活动。它是根据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机制,以有指导的发现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当堂消化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简要的提示或课上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领会思想方法。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不要集体讲课,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要积极巡回辅导,经常走到“差生”身边,耐心地辅导,满意地微笑,给他们以极大的鼓舞,使他们跟上学习的进度。在这一环节中,由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设计、有速度、较大数量的练习,营造出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事事有人做,人人有成功”的教学气氛。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有事做──在做事──有成功”的良性循环,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第三步,讨论小结

归纳小结是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演练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小结形式一般以完成课本引导性小结,然后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

第四步,反馈检测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层次检测,及时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和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得到提高。另外,课堂检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可结合课本采用如下教学模式:系统回顾──反馈旧知──择例精讲、教师点拨──题组训练、探讨方法──评讲总结、灵活运用。首先,教师启发学生将单元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回顾,使之系统化形成知识结构;之后将本章知识和思想方法锤炼成若干专题并拓宽加深,每一专题精选配套演练习题,教师精讲点拨,重视学生思考练习,探讨解法,最后把反馈来的信息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利用示例演练教学法,教师必须把原来的重“教”转变为重“学”,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引导学生怎样学,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的内在潜能,只要把他们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他们就一定能够把知识学懂,变理解知识为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逐渐地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要采用示例演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其目的。真正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从传统课堂的满堂讲,反复强调重点,变成精讲点拨,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育理论学习和认真备课、研究教法,在教学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是组织教师学习示例演练教学的理论、教法、教学环节,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及学科特点进行讨论研究,写出采用示例演练教学的计划、方案、讲稿和教案。再次,要定期进行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公开教学,使教师都互相听课,交流教学体会,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广有效的经验。真正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收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目前,示例演练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实验和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高等学校也可根据各自学校的学科特点尝试性的引入课堂教学,以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多种多样。除上面的示例演练教学法外,还可有:作业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答疑式教学法、观摩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合作参与教学法等等,只要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都可以大胆的采用,而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大胆改革、坚决摒弃。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 的主渠道,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素 教育收到成效

校本培训

时间:2010年4月25日

地点:永宁九义校(八、一)教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教师 主讲:杨世炳

培训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如何贯穿在教育教学中

第五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下面笔者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作文创新

每个学生都想写一篇好的作文,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数,可是却往往不如人意。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背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埋没自己的个性,话语统一,假话连篇,凭空编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淡薄,致使作文不能写真情实感,不能发挥想象,使作文没有新意。鉴于此,要让学生知道作文贵在选材精,立意新,不能机械地照猫画虎,让他们解放思想,逃脱束缚。要让学生知道现在的中、高考评卷者对这种“公式化”的作文相当反感,不会打高分。鼓励学生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进行创新性写作练习。

二、鼓励扩大阅读面,拓展生活空间

现在市面上的出版物多如牛毛,网络信息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报刊杂志,还可以从网络中积累优美的词汇、段落丰富自己的语言。但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引导他们浪里淘沙,增长知识,对写作提供帮益。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提倡学生拓展生活空间,多体验生活,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参观旅游、社会调查等都可以使学生长见识、开眼界。

学生的阅读面宽了,生活空间大了,视野开阔了,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也随之变厚。作文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又何愁没有新意呢?

三、营造氛围,鼓励大胆想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创新的主体。想象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它凭借记忆表象,通过形象思维对头脑中储存的各种信息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新的事物。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在已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形成新的事物。而创造性想象则是没有依赖,凭着自己的见解,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创造性想象要比再造性想象复杂和困难得多。小学教材中一些作文题目就很注重学生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如: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和中年级的看图编故事,以及续写故事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再造性想象。高年级的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这些作文的选材就要靠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在写作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气氛,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来当导游,召开小记者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之前围绕写作的主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经过交流,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写作的时候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了。由此可见,创新要以想象为基础,只有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得以提高。

四、教会学生发散思维方法

学会发散思维的方法,就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利于打破思维定势,从而获得创造性的结果。可以着重向学生介绍下面三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方法:

1.纵向思维。纵向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把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对比分析,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作文《这就是我》,题目要求充分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个性。可引导学生将“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理想中未来的我”进行对比,分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现在哪里,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对自己个性的评价等。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就不局限于“现在的我”,这样就能表达自己的心声,流露真情实感,新意自出。

2.横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一种同时性的横断思维,通过联想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它内容要素联系起来思考,从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中找出该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活动。例如《感受自然》这篇作文,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理想中的自然图景,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写山的,将不同的山进行比较,找出山与山之间的树、石、溪流和林中的小径等方面的特点,将其优劣进行对比,表现自己对某种自然景色的向往之情。写海的,则将不同地方的海水颜色、海浪大小、海滩的沙白程度等多方面加以比较、评价,甚至可以和学生自己“心中的海”进行对照,以表现独特的欣赏角度和非凡的感受力。同一题材,同一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去思考。记得有一次组织学生登山后,我让学生以《登山》为题写作,有的学生写沿途看到的景色以及自己的心情,把它写成一篇记叙文;有的学生则看到途中的某些人互相帮助,感悟到“遇到困难,大家互相帮助就能解决”,写出了登山时的所见所感,把作文写成一篇议论文。作文的体裁各式各样,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作文自然各有新意。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横向思维,多方面训练,学生思维会更灵活。这样,学生就会用心去体会,全力表现自己的感受,全力去创造。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和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相反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平时说的反过来想。其实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逆向思维可以打破日常的思维定势,从相反的角度去寻求新的思维,是作文创新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很有必要的。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以《班门弄斧》为题写作,由于学生的思维只局限于“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本意,所以第一次学生都是选取一些反面人物来写。后来我引导学生反过来想一想:班门弄斧是有胆识、有勇气的表现,并提倡新一代青年要有班门弄斧的精神,才能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这样打破了思维定势,第二次写作的时候,学生的作文就会耳目一新。

五、作文批改,鼓励标新立异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也是一样,每个学生的作文虽然都不是很完美,但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作一番理性的反思,应多方面、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只要符合写作要求的,都要给予肯定,对于那些有创造性的写作更应该给予表扬,更有必要作为范文介绍给大家。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优美词语,一个生动的句子,都应该表示肯定。每次习作都要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新世纪有创新能力的主力军。

下载试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民乐二中马尚虎 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

    刘涛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肥城市边院镇过村初级中学刘涛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泗洪县第四中学陈娟 [摘要]: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

    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期,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创造思维培养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介休二中武金娥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据,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

    创造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培养

    创造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培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日本学者曾强调:“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创新决定国家的命运,为了国......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高邮市城北小学 朱德鹏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新世纪最渴求的是什么呢?正如国家教育部副主任应俊峰先......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阶段。国家教委提倡中小学阶段要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把原来的技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