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委开展“大建设、大发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题征文二(在创新中奋进)
团委开展“大建设、大发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题征文二(在创新中奋进)
一个人,如果在成长的历程中没有理想,那一生将碌碌无为;而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凝聚人心,催人向上的市民精神,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不是什么历史名城,但却有着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兼收并蓄外地文化发展态度;善于集长补短的变事创新精神。而新
时期的市民精神无疑是这两句话内容的升华,我觉得用以下十六个字概括比较贴切:勤学躬行,厚德重信,探真求实,创新奋进。
市民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品位,而创新则是整个精神中的灵魂。江苏要力争“两个率先”,必须走在前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改革创新,体制创新,思维方式创新。
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和供电公司员工,在自己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深深地体会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供电公司争创“学习型企业”走在了同行的前面,而我有幸参加了几次关于“学习型组织”的讲座和讨论会,对我触动很大,讲座上的一些生动的事例和互动的游戏让我打破了思维的常规模式,比如说下面这个例子: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注意,是满得再也装不下一滴水的杯子,让我们在里面加大头针,首先让我们猜一下到底能加多少,说五根、十根的人占大多数,我看了一下教授的表情,估计这个结果不太正确,要是这么简单,这个游戏岂不是做的太无趣了(用了点逆向思维法),于是大着胆子说了一个五十根,好多同事都拿不理解的眼光看着我,最后教授公布答案:是八十多根。我们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答案是我们日常思维所无法想到的,但实验结果证明我们都错了。事后想想,这么一个简单的游戏却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思维方式要变革。因为直觉和日常思维往往会误导我们,限制我们的发展,只有思维方式创新了,才能指导我们的行动,踏实、理智地去实践,去变革。开始时也许会遭遇挫折,众人也许会不理解,但只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勇敢地去创新,去变革,这样才能得到发展,才会进步,安于现状只会带来淘汰的命运。
还有一个更鲜明而且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例子。说到“永久”牌自行车,我们还有我们的父辈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绝大多数家庭的第一辆自行车也许就是这个出生上海“名门”,名叫“永久”的二十八寸自行车了。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它却还是那几种老款式,怎么去和那些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制山地自行车,跑车的自行车厂家竞争呢?等待它的只能是渐渐被市场排挤出去,从繁荣走向衰败的厄运。说到底,“永久”错就错在一个“稳”字,“稳”不出错,是好事,但也要做到稳中求新,因为不敢问,不敢试,不敢为人先,只会原地不前,所以渐渐地就在“稳”中落后了。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城市进步的具体要求。
说到企业的创新,我觉得我们供电公司能做到有计划、有实践、有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的合理化建议和qc小组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这两个方面都反映出供电公司搞创新的决心和全员性。先说合理化建议,是让员工把工作、学习中好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让领导和相关部室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基层的工作动态和发展要求,及时改变工作策略,做到有的放矢。而qc小组活动则是基层班组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难题后,以班组或部门为单位,组成一个活动小组,以如何解决困难为课题,开展qc活动,经过一个pdca循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应该说这种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成功的,像我们的带电作业中心,其中好多的操作工具都是经过这一过程而得以改进的。最近他们又针对以往高压更换瓷瓶费时费力这一难题,研制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封闭式卡具,使得原先繁琐的操作变得简单易行了,受到了施工人员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说到底,还是人们的创新意识在发挥作用,这不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吗?
企业要发展,创新要先行,城市要进步,创新更要先行。当我们的市民精神被赋予这种具体的内涵,当这种现代意识注入其中后,一定会走在江苏“两个率先”的前列。
第二篇:团委开展“大建设、大发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题征文四(塑造新时期“市民精神”)范文
团委开展“大建设、大发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题征文四(塑造新时期“市民精神”)
建设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市民精神,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一个时期,不少城市正在热烈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市民精神”。然而,我们注意到许多人在讨论市民精神时,往往只以“拼搏”、“奉献”、“奋斗”、“创新”、“有道德”、“有理想
”之类的抽象概括来加以阐述。而这些抽象概括实际并不限于市民精神建设,它们似乎在所有的场合都可以使用。的确,那些美好的字眼只是我们所讲的市民精神的抽象概括,而并非具体内涵。因为,从理论上讲,我们所说的市民精神主要是指市民在城市的公共生活领域里所表现出来的风貌,是一种关系属性,而不是内容属性。因此,市民精神必须被赋予一种具体的内涵,简单地以“拼搏”、“奉献”等来概括,至少是不够的。
我们今天所塑造的市民精神不是古老的、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精神,而是现代的市民精神。如何将现代意识注入其中,这是市民精神建设的一个关键。
人造城市,城市造人,城市的诞生必然要求一种相应的市民精神与之相匹配。由于历史传统的种种影响,我们的市民往往身处城市之中但是却并不具备真正的城市精神。而建设市民精神所呼唤的正是这样一种城市精神,即一种现代意识。在这方面,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他的研究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崛起与新教伦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说的新教伦理,简而言之,就是合乎理性、合乎规则地为上帝而工作;劳动只是一种天职。当然,我们所要建设的市民精神不应等同于新教伦理,然而,其中却也有其相似之处。这就是:合乎理性,合乎规则,换言之,就是“规则理性”、“责任伦理”和“公共道德”。
过去,我们建设市民精神的核心基础是“规律理性”、“信仰伦理”、“集体道德”(或“个人道德”)。其实不然,真正的市民精神建设,应该以市场公平、社会公正为基础,应该以市民对于人的生命、自由、平等、公正的普遍尊重为目的。因此,应该要求于市民的,不是传统的“规律理性”,而是“规则理性”,也就是说,关键不是面对自然界时所要遵守的必然,而是面对人与人的关系时所要遵守的规则。因为每个人的利益都不是孤立的东西,而是存在于与他人、群体的种种关系之中。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维护他人的利益;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就要维护他人的人格。这样,以亲疏划圈的“铁哥们”也就变成平等相待的合作者,昔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也变为现在的彼此之间的“双赢”。
同样,应该要求于市民的,也不是传统的“信仰伦理”,而是“责任伦理”。这意味着,手段一定要合乎规则,必须义无返顾地承担因此而导致的责任。强调的是享有与付出、权利与义务、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的完全一致。因此,平等、公平、自愿、诚信也就取代了仁义、忠孝、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也因此,“敢为天下先”的竞争观、“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的全球观、“提倡人人学习雷锋,又不让雷锋吃亏”的义利观、“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的公益观……也就成为市民精神的重要内涵。
公共道德,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集体道德和个人道德。集体道德和个人道德,是传统乡村的产物。公共道德则应该是现代城市的产物。必须看到,现代城市的建设就意味着一个“公共空间”的出现,其标志表现为,社会生活从共同生活转向公共生活。共同生活是传统乡村的一个特征,它有其内在的统一价值标准作为凝聚力。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非匿名”的。公共生活则不然,它以公共场所为特征,其特点表现为既属于每个人,又不属于每个人;既属于社会,又不属于社会。例如街道、酒馆、游乐场所、商店、火车、海滩、快餐店、旅游景点……公共生活不再以具有统一的价值标准作为凝聚力,也不再是向心运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匿名”的。
以“非匿名”与“匿名”来区别,这个视角很传神。对于“非匿名”的社会生活,我们有集体道德和个人道德对之加以规范;而对于“匿名”的公共生活,刚刚进入现代城市的我们却未能及时成功地建构起公共道德对之加以规范。这正是当前市民精神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真空”。
这个“真空”让我们遭遇过许多令人遗憾、令人困惑的事情。典型的现象莫过于人们常谈论的那些例子。如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满嘴脏话……再如,“见死不救”等现象。对此,我们经常笼统地批评他们“没有道德”,但是实际上同样是这些人,他们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单位,并不是没有道德的,而且可能还是好父母、好职工。不妨设想,假如是在他自己家庭中、在自己单位里,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情况会如何呢?他们显然不会“见死不救”,起码不会“没有道德”。那么,在公共场合,这些人缺乏什么“道德”呢,显然缺乏的是“公共道德”,这是一种“匿名”状态下的“道德”。它是一种新型的对于现代城市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水准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
第三篇:团委开展“大建设、大发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题征文一(城市需要市民精神)
团委开展“大建设、大发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题征文一(城市需要市民精神)
前段时间,包括在内的“长三角”十五城市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位于黄金地带的,正处在新发展、新突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这几年来看,的城市建设正日新月异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重性,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两者相辅相成,是相互制约的,物质文明在提高的同时要求相应的精神文明也要不断进步。的发展不光要看物质的成果,还需要具有相应精神的市民。
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宽阔的大道,高耸的楼宇,精致的城市中心绿地,璀璨的霓虹灯……这一切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更美好。如何使自己能真正融入这个现代社会,成为合格的市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对于我们来说市民精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这些范畴,正如上海市市长陈良宇所说的它还应该包括弘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等精神风貌,另外像团队精神,环保意识、人际交往、运动健身、艺术鉴赏等都可以考虑进去。
当然,这些广义的市民精神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都是后天培养积累而来。如何更好更快的提升市民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教育是城市文明的动力,良好、完善的教育,可以培养出与现代化都市要求相吻合的市民。的教育水平虽然在江苏来说是走在前面的,但与一些发达城市相比,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方面注意得还不够。例如随地吐谈,随意踩踏绿地,随手乱抛杂物而不愿多走几步将废物放入垃圾箱,这些都是市民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再如在西方一些国家从小就非常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他们来说是这是他们为人的一种基本要求,所以在他们的企业中员工非常有凝聚力,企业也就更容易生存和发展。而在我们国家的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较差,往往在关键时刻缺乏凝聚力而导致竞争的失利。可见我们的教育还不全面,需要去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探索。
我们的市民精神既有与其他城市的通性,也有我们自身的特点。在创建特大城市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市民已经逐渐摒弃以前那种只计个人利,不讲集体益;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小市民陋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舍小我,求大我的气度和精神——服从政府的规划,许多人告别生活大半辈子的居室,以支持市政的建设;是全国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先进,今天的人,闲时已经不再热衷于东聊西侃,而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如果你有幸来到,你将会看到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已经成为的亮点。
第四篇:团委开展“大建设、大发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题征文三(塑造市民新精神)
团委开展“大建设、大发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题征文三(塑造市民新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人都需要精神。精神靠行为体现,而行为以素质支撑。在新一轮的城市大发展中,精神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强大的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时代的前进步伐和经济发展的车轮。因此,一个城市要变得有活力有魅力,要变得更有综合竞争力,都有赖于
这个城市的市民的素质的提高。要建成特大型城市,除了要注重物质文明的建设,还要在城市精神文明上有跨越式的提高。
第一:公民道德精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会公德是最稳定,最基本的道德因素,具体到平日生活中,也就是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礼貌待人,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秩序等很平常的事情。可就是这些普通的事情,如果做不到位,城市就会给人乱糟糟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些都是市民精神最基础的内容。高楼大厦、城市街道建得再美观,没有与之相配的城市文明,那也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第二:敬业精神。城市的主要群体是从事各项职业的人,所以职业精神是市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办事要讲责任,讲团队,讲竞争,讲敬业。城市是否有效率,有竞争力,关键在于这个城市的职业人办事是否有效率,是不是讲竞争,我们经常在寻找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是否具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应是主要的差距所在。
第三:时代精神。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就是开放,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城市进步的具体要求,要力争“两个率先”更需要创新精神。改革要创新,体制要创新,创新必须基于务实和理智,创新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变革,要用开拓创新来保证“两个率先”。要面向世界,吸纳一切有利于发展的优秀经验、成果。此外,城市的宽容性要增加,生机和活力要提升,就要鼓励创业、创造、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的快速发展必须靠创新精神来推动。
第四:人文精神。这是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化品味、艺术韵味和个性魅力。关于这点谁都不是榜样,因为风格永远是属于本土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应具备怎样的人文精神或使其更加鲜明,更有个性魅力,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要所有人一下子具备这些精神是不现实的。首先,城市的制度要搞创新,物质条件的改善会给城市面貌带来很大的帮助,但精神是无形的,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制度建设,来改善文化环境,为健康良好的市民精神的形成营造氛围。其次,要有好的宣传者,创造出高质量的、高格调的精神产品。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要创新,要有针对性,用群众喜闻乐风的形式把市民的精神宣传好。再次,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城市精神文明的带动者和典范,学校、窗口行业、高新开发区等都应成为市民精神的示范区域,借由这部分市民来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
我市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认识不够深刻,创建力度不够等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继续加大文明城市、文明镇村、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的创建力度,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第五篇:关于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_我与红领巾的故事_征文大赛...
关于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我与红领巾的故事”征文大赛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少工委、少先总队、市实验小学少先大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讴歌伟大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回顾总结少先队60年的光荣历史,进一步激发全市少年儿童的“红领巾情结”,强化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少先队事业全面发展。市少工委决定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 “我与红领巾的故事”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主题 我与红领巾的故事
二、征文要求
文章标题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1000字。征文需用标准稿纸书写,并在封面上注明题目、作者、学校、班级及辅导教师。
三、奖项设置
此次征文活动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辅导奖。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9月16日—9月22日,下发征文通知至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并动员广大少先队员参与到征文活动中来。
(二)指导写作 9月22日—10月15日,各单位组织少先队员撰写征文,进行初步筛选。
(三)上报评奖
10月15日—10月21日,各单位选出优秀作品上报到征文评选办公室进行统一评选。
(四)征文表彰
10月21日—10月31日,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表彰。
五、相关要求
1、本次征文活动是以庆祝建国60周年、建队60周年为载体,全面推进我市少先队组织开展“三有三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各级少先队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切实将这项活动开展好。
2、各级少先队组织要把此次征文活动作为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懂得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做事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3、各级少先队组织要加大此次活动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少先队员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征文活动中来,同时做好对征文的辅导和评选工作,将优秀的作品选拔出来。
*阜蒙县各少先总队、少先大队于10月15日前将征文上报到阜蒙县教育局团委
联系人:马天野
联系电话:883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