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隆中对》《出师表》
教学《隆中对》《出师表》
1、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基本国策,实际是就是为实现刘备的人生理想而量身打造的一生道路。可刘备却“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留下一个烂摊子让诸葛亮来收拾,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但我们又不得不问,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是刘备承担责任,还是应该由诸葛亮来承担责任?事实上,后来发展的结果表明,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失败者。诸葛亮后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无疑是总结了这方面的教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让蜀国的西面和南面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从而让自己在北伐的道路上,不至于后院起火,重蹈关羽的覆辙。而关羽为什么会命丧荆州?或许就是当时刘备与诸葛亮做出了错误的战略误判,认为孙权不会在关羽背后捅刀子。但事实是孙权就这么做了,而且还要了关羽的命,占了荆州还要向曹操表功。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为诸葛亮惋惜,因为刘备后来伐吴,切底断送了诸葛亮的前途。当然也或许正是因为此,即诸葛亮的“不抛弃、不放弃,做有意义的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继续北伐,既完成刘备的夙愿,‘信大义于天下’;又兑现自己在隆中的承诺,‘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成就了诸葛亮的伟大与崇高。
2、在刘备的人生中,他抛弃了自己的事业,为小义而置大义于不顾。从而表明他事实上就一“庸夫”。他不明白导致他的悲剧命运就是他狭隘的“义”。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何况关羽事实上已经对他大不义,让他的北伐事业从此化为泡影,成为蜀汉政权的第一罪人。也许正是如此,刘备才不管不顾地要伐吴,你算计了我,我也不让你好过,正如“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样,蜀灭后,紧跟着的就是吴——真正造化弄人。
3、这两篇文章,最终启示我们,人生不可以无长远的严谨的周密的规划;且在实现这一规划的过程中,不可以犯一次致命的错误。不然真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其次是告戒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做事要“有理、有利、有节”,不可凭意气,一时冲动;不然一定会有“冲动的惩罚”发生在自己身上。
第二篇:《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导入:
同学们,记得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了知
,识,然后按照一定 的时间复习,不也很快乐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快乐的复习之旅,共同走进《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
中考模式:纵观近两年我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模式,大致分为三大板块:古诗文,现代文,作文,在30分的古诗文中,文言文占了14分,可见文言文的复习不容忽视。
解读考点
明确方向
文言文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复习呢?我市这两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大致从“文学常识”“词语释义”“翻译句子”“文意理解”等几个方面做了查,知道了考点,我们的复习就有了方向。
复习目标:
1、熟记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诗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3、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4、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师引航 复习《隆中对》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复习就会有的放矢。首先我们进行《隆中对》的复习。孔子还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温习课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并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同时熟练背诵文章重点语段。
检查背诵
指名背
齐背“亮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内容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段,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表现了诸葛亮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为下文隆中对策做铺垫。
第二段,司马徽,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干,第三段,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直接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最后又以刘备的赞语,进一步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本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把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丰富。
归纳梳理
练习巩固
在熟背与温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我们共同把本课的知识点做一归纳梳理。
1、文学常识不记错
文学常识是中考常考内容,关键是不出现错字,别字。同
学填空,教师强调“鉴”的读音、写法、意思
2、实词意义要记牢
实词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是必考内容,复习时一定
对重点实词重点掌握,尤其是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要注意积累,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
A、通假字 B、古今异义
C、词类活用
概念+例子+方法+练习D、词类活用
3、虚词意义能辨清
初中文言虚词的数量不多,考察重点一般集中在“之”“二”“以”“其”等几个虚词上,对这几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娴熟于心。结合“之”“而”的用法完成练习。
4、翻译句子“信、达、雅” 初中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对这些语句或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的翻译,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翻译时,要以“字字落实,一一对应”为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做到语言顺畅,力求准确的表达原句的意思。学生练习,师生共评。
5、文意理解方法通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一边真确把握文章内容,观点。这也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目。命题的重点是借助对句意的理解,筛选提取文章的有用信息;在整体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段中心;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感情等。命题的方式大多采用简答的形式,有的也采用填空的形式。
学生做练习
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a、注意从总体上理解把文章的内容观点b、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c、认真分析每句话,每个词与所表达的意思
过渡:
以上我们从“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几个方面对《隆中对》进行了复习,明确了目标,掌握了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复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出师表》的学案。
小结:
诸葛亮是历史上的贤相,是智慧的化身,他的赤胆忠心令人景仰,他的尽心尽责烛照古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面旗帜,希望同学们能从先人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在自己的人上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三篇:隆中对出师表对比训练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2008-10-07 16:40:26)
标签:《隆中对》《出师表》文化 分类: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评估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参考答案:
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晋陈寿2.利:物资存恤:爱抚、爱惜光:发扬光大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彰:表明,显扬3.(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天下三分。5.欲信大义于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报先 1 帝忠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7.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故事(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成语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
9.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
第四篇:《隆中对》《出师表》中考归类及题集
《隆中对》陈寿(口头做2遍,画难点即可,重点是问答题)
一、阅读指导《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人物传记,作者于文章首、尾借助徐庶、刘备之口,中间通过诸葛亮身居草
庐对当时形势及其发展所作的透辟的议论,充分表现了其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二、古今异义
因屏人古,于是今,原因、因此就见古,接近今,副词或连词 ..此诚古,确实今,真诚、诚实遂用猖獗古,失败今,凶猛而放肆 ...可以为援古,可以、把它今,可能、能够抑亦人谋古,而且今,压抑 ...遂用猖獗古,因此今,使用利尽南海古,物资今,利益,有利 ..
三、一词多义
已:然志犹未已(停止)信:谓为信然(确实)
已拥百万之众(已经)自董卓已来(通“以”)身:将军身率(亲自)
身长八尺(身体、身长)好:外结好孙权(友好)
好为《梁父吟》(喜欢)将:命一上将(将领)
将荆州之军(率领)君谓计将安出(将要)谓:谓为信然(动词,说)
谓先主曰(表对象,对„„说,告诉)
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解释为伸张)为:贤能为wèi之用(介词,给、被)
此可以为(wéi)援(动词,作为)好为《梁父吟》(唱)谓为信然(是)以弱为强(变为)因:因屏人曰(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遂:由是先祖遂诣亮(就)然操遂能克绍(最终)
四、词类活用宜枉驾顾之动作名,指车、马情好日密名作状,一天天 ..
箪食壶浆名作动,用箪盛,用壶装内修正理名作状,对内 ...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名作状,在东面,在西面。..
五: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
六、文言句式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者„„也)
倒装句:①时人莫之许也。(否定词前置)②信义著于四海。(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①与(之)俱来。②(先主)因屏人曰。被动句:贤能为之用。
七、词语解释
躬耕垄亩()时人莫之许也()谓为信然()()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因屏人曰()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遂用猖獗()........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此诚不可与争锋()()利尽南海()()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总揽英雄()保其岩阻()内修政理()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自董卓已来()....
八、句译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时人莫之许也。2.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1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唱《梁父吟》。„„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2(徐庶)告诉刘备(先主)说:“诸葛亮时卧龙啊,先生是否愿意见见他呢?” 3这个人只可以到那里拜访他,不可以委屈他召他来,将军应该委屈您亲自去拜访他。
4汉朝的统治崩溃,奸臣(董卓、曹操)先后窃取了政权(盗用了皇帝的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
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6.然志犹未已,君将计将安出?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胜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5我没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智慧、谋略短浅,于是就因此失败,到了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未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然而曹操终于能战胜袁绍,由弱变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略(筹划)得当。
8.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9.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为图也。1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8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方面实在(确实)不能和他争强(争胜)。
/9已经历了三世,(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任用),这方面可以结为外援,但不可谋取他。/10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谋取荆州的)意思呢?
1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12.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1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1百姓兴旺富裕国家富强但不知道(懂得)爱惜,有见识有才能的人都想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
12信用和道义在天下闻名,广泛地罗致英雄,如饥似渴地思慕贤良,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守住(荆、益的)险要的地势。
13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呢?
九、理解1.刘备问计的最终目的(政治蓝图)是:2.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或问实现“汉室可成,霸业可兴”应采取的策略)是:3.4.概括本文中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5.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曹操和孙权在当时具有怎样的优势?
1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定中原,兴复汉室)2 ①占据荆益,积蓄力量②和抚各族(西
和南抚),消除后患③外结孙权,内修政理④待机出关,成就霸业 /3(1)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2)刘备说明诸葛亮对他的意义
4①刘 备:思贤若渴,真诚求贤下士,唯才是举及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4②诸葛亮:神机妙算、清高、淡泊名利、谨慎持重,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曹操:得天时,有谋略,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在江东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人民拥护,善用贤人。
《出师表》诸葛亮(没校正)11年10月
一、阅读指导本文总结“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隆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诚。
二、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名作动).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形作动)..
此皆良实善良的人,忠实、诚实的人(形作名)..
为忠善者做忠诚、善良的人(办好事的人)(形作动)..
有所广益扩大(成果)(形作动)增加(效益)(形作动)..
以昭平明之理显示(形作动).
优劣得所好的人、差的人(形作名)..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形作动)..
攘除奸凶奸凶的人(形作名)..
恐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动词作名词)...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名词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开业
(引喻失)义古,适宜、恰当;今,正义,意义
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
猥古,辱,降低身份;今,卑鄙下流。
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感谢。
驱驰古,奔走效劳;今,快跑(多指车马)。
卑鄙古,地位低微,学识浅陋; 今,品质低劣、下流。
谨慎古,认真慎重今,小心慎重
涕古,眼泪今,鼻涕
所以古,用来;„„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四、一词多义
志:恢弘志士之气(忠心耿耿,形容词)志虑忠纯(志向,名词)
论:论其刑赏(评定、研究)论此事(谈论)
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下来)以遗陛下(给予)
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名词)恐托付不效(完成任务,动词)
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到)临表涕零(面对)
于:还于旧都(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于)
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至于)以光先帝遗德(来、用来)咨臣以当世之事(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
行:性行淑均(xínɡ,品行)然后施行(xínɡ,实行、执行)必能使行阵和睦(hánɡ,行列、队伍)
五、通假字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二十有一年“有”通“又”。..
六、偏义复词异同——取“异”义。
七、成语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计日可待亲贤远佞三顾茅庐
★与诸葛亮有关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典故:初出茅庐;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
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死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八、文言句式1.判断句:然侍卫之臣„„于外者,盖追„„陛下也。(„„者„„也结构,表判断语气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也。(„„也,表判断语气。)
此皆良实。(表判断语气,但没有明确的语言标志。)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表判断语气。)
2.倒装句:苟全性命于乱世。(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状语后置)/临崩寄臣以大事。(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状语后置)
3.省略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应为:陛下诚宜„„,省略主语)
九、词语解释存亡之秋()先帝之殊遇()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引喻()()陟罚臧否()........失义...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使内外异法也()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性行淑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驱驰()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深入不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斟酌损益()()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涕零()...
十、句子翻译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遗诏,欲报之于陛下也。2.诚宜开张圣听,以
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1但是宫廷里侍卫、守卫的臣子,不敢懈怠,边疆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作战),原来是追念先帝的特殊待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2(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3//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说无道理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言路。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外施法不同5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留给(辅佐)陛下。6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7在乱世中只求保存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做官扬名)
8.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11.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8征询我对当世(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9后来遇到了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委任(重任),在危难的时候,我接受了命令(出使东吴)。10先帝知道我做事认真慎重,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11应当激励全军,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室的基业,回到原来的国都。12陛下也应当自己考虑谋划(打主意),(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确(明智)的意见(言论)。
十一、文章理解
1.用四字词语概括文章第一段作者向后主提的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分别是什么?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
3.“三顾茅庐”这一情节,他的用意是:
4.结合课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托给诸葛亮的原因是?
5.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找出文中论及“出师”的战略目标的语句。(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报先帝”呼应了上文的哪两件事?(3)文中表明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4)由作者看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已经具备的条件是?(5)文中写为北定中原作准备的句子是(6)诸葛亮在安排内政时推荐郭攸之等人的原因是
1广开言路希望后主听取正确意见,稳定国内政局,为出师消除后顾之忧。
2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 3表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及对陛下的忠诚4结合课文的句子,进行分析,抓住诸葛亮谨慎、才智过人、忠诚的性格特点。
5(1)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5)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09 年10年《隆 师》中考题集-----口头读读想想,画出错点(2遍)(不需打印)
4(2010东阳)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7.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利尽南海(物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国都)此用武之国(地方)(C)贤能为之用(他)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18.句子翻译(2分)
19.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语言概括。(2分)①曹操:②孙权:③荆州、益州:④诸戎、夷越:
2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答】17 B 18 略19 此诚不可与争锋可以为援夺取、占领和、抚20 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16.(2010安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使内外异法也。/侍中……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10.释①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译。(4 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古贤者善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意图?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
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
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影响?(3 分)
1出身卑微 ○2发扬光大 ○3选择提拔 ○4询问 /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答】○○
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答即可(或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或“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也可。或“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亦可)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啥事都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
40.(2010威海)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
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7.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A.①时人莫之许也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顾不如....
蜀鄙之僧哉C.①孤不度德量力②度已失期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 ....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谓为信然②必以长安君为质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C.①凡三往,乃见②羲之之书晚乃善D.①而智术浅短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9.译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简概(2分)
【答】7.C 8.C9.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10.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每点1分,52.(2010菏泽)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6.上文作者是(朝代)史学家(人名)。7.解释词(2分)①挟天子而令诸侯()②民殷 ..
8.译: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9.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用自己的话)(2分)
【答】6.答案:宋 ;司马光/评分:每空1分,共2分。/7.答案:①挟持,控制②殷实,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8.答案:这大概是上天所用来赞助将军的。/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09兰州)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加点词意思相同的(3A.备由是诣亮 .
诣太守说如此 .
将军既帝室之胄 .
无丝竹之乱耳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C.D.
9译(5分)(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用自己的话
简要分析(4分)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主编的《》一书。(2分)
(一)(14分)
8.(3分)A 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11.(2分)司马光《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诸葛亮,..
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
其所言。9.释词(1)卑鄙___(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11.翻译。(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一例(4分)
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10.D1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12.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第五篇:隆中对 教学反思
《隆中对》教学反思
《隆中对》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是课文长,难度大,重点多。要想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也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在教陈寿的《隆中对》时,我一直在考虑怎么避免这个问题。
我尝试进行了“问题——活动”文言文教学模式。
我首先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激趣导入”部分“猜谜语”,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之交。在“抓亮点”的环节中,学生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对话,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总结刻画人物方法”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