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法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兰州大学法学院
年级:2009级
姓名:杨瑞雪
学号:320090903700
实践单位:甘肃省徽县职业中专
实践时间:2010年7月23日至2010年8月
23日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与职业教育
一实践目的一年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法学的学习不仅仅要系统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扎实的理论知识有机地与现实紧密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使法律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彰显法律的价值,甘肃省徽县职业中专,地处县城滨河路76号,他是一所立志于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近年来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生进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教育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利用在徽县职业中专实践的机会,希望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我能够辅助该校做好毕业生普法宣传工作,解决学生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及相关问题的困惑,使他们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所应履行的义务,了解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能更好的运用法律武器,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身份转变过程,走上工作之路,更好地维护 自身权益,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
对自身来说,希望通过实践能使自己更系统的掌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内容,提高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能够提高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使自己能够学会在团队中求同存异,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最重要的是,能为自己寻找到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共安排三十天,在该学校的教室进行,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至十点,以教学讲解方式为主,在最后一周举行疑难解答,以问答式进行。
教学讲解的内容为《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重点阐明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工作和休息的有关事项,及社会保险和福利。
实践的第一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坐满30人的教室,看着年纪相仿的同学,心里怦怦地跳个不停,慌忙的打过招呼,拿出早已精心准备的教案本,开始了紧张的讲解。在黑板上写下《劳动法》三个大字,从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说起,紧张的讲完了劳动法的制定时间,作用及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主体。时间在讲解中过的很快,慢慢的自己也不那么紧张了,看着教室的人们拿着笔在认真的记,一种小有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上完第一次课,我和听课老师进行了沟通,也认识到自己讲话语速太快,未能把重点反复强调的不足。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总结教训的情况下,我又准备了第二次的内容。
在讲解劳动关系的解除时,由于内容较多,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借鉴我们老师的做法,将这块内容分为劳动者,用人单位两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更详细的划分,从劳动者通知解除,随时解除,即时解除进行阐述,并反复强调每种情况下的法律条文。用人单位方面也按照上述方法,从他们随时解除,预告解除,不得解除三方面进行系统有序的讲解,并将三种情况下的每种情况进行了反复强调。
考虑到单纯讲解的效果不佳,并且可能比较单调乏味,在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后,我们借用多媒体教室,引用《法律讲堂》节目中有关劳动合同的解除的一期视频资料。视频资料的引用增强了同学们的兴趣,并使所讲知识更加的直观化,现实化,加强了知识的巩固,使所讲知识更易吸收。
以后的课堂我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和感觉讲不清楚地地方我都和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协商解决困惑,使我总能在老师的指点下,找到适当的方法。
时间不知不觉的就到了最后一周,由于大部分学生要进行上岗培训,在最后一周内,主要进行答疑。在这一部分进行时,我感觉自己知识不够,我邀请了该校法学教学主任周老师作为答疑人出席我们的课堂。当天,我负责收集学生问题,记录工作,周老师负责解答问题,这次活动取得了预想的效果,相信也会给同学们许多帮助,为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支持。
三实践结果
在一个月的实践中,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劳动法》与《劳动合法》与职业学校学生息息相关,但了解的人并不是很多。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广大的职业中专中,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作为公共课,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就业做好铺垫。
二我国的劳动救济程序的问题
当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而提出仲裁时必须提供书面申请,且时间为60日,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那么如果劳动者在60 日内因为特殊情况,未能及时申请仲裁,也就意味着劳动者丧失了诉讼的救济途径,那么劳动者的权利怎样维护?
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延长仲裁时间,并借鉴诉讼法的时效中止计算制度,将该制度引入仲裁时间的计算。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劳动者更好的救济支持。或者,废除“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给当事人提供直接诉讼的机会,这样虽然可能增加法院的工作,但能给劳动双方更专业,更有效的救济,有助于解决问题。
四实践总结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实践,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而言,我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他们从对这两部法律只知其名的状况下,过度到了解它们的内容,并能掌握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关系解除等重点内容。
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树立了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理念。
不足之处在于,未能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直观接受造成障碍。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做更充分的准备。多结合案例,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也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演绎故事情节,在表演中理解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对于自身而言,首先,我把知识再次梳理了一遍,强化了记忆,建立了完整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体系,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在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在和周老师进行答疑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和他人配合工作。最重要的收获是,我理解了责任,在这一个月里,每天坚持按时到学校,备课,讲课,写教案,虽然有时很不爱干,我也坚持做,在不乐意的时候,做承诺的事,就是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在一个月中,有收获也有失败。做事有点粗心,未能提前考虑周全,导致临场状况频发,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认真考虑,尽量将突发状况提前考虑,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还有自己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希望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可以更加的自立,加强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在学习中,不能只抱课本了,要多看案例,多看相关报道,将知识学活。
第二篇:劳动法社会实践报告
《劳动合同法》是党和政府为了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本法规定,用人单位自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就应该尽快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然而,在劳动关系实际操作中,《劳动合同法》是否真的落到实处了呢?劳动者是否知法、懂法、用法,是否在遇到劳动侵权时会选择法律手段?用人单位又是否遵守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来跟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基于此,我以自己暑假期间做暑假工的韶关市始兴县德捷玩具有限公司为例,采用发放问卷调查、采访笔录和与受调查劳动者讨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及采访整理,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国内用人单位一个点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个小点窥视国内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情况。
在单位里,我利用平时休息时间,积极开展实践调查。对《劳动合同法》在公司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翻阅了有关劳动合同法的书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
问卷如下:
(1)请问你了解《劳动合同法》的一些基本内容吗?(2)请问你知不知道什么算是劳动合同?(3)劳动合同的格式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
(4)在进入公司时,公司与你有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5)当公司不与你签订合同时,你会不会坚持要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6)你知不知道平时加班工资怎么算?
(7)若公司有克扣你的工资或其他侵犯你的权益时,你会怎么办?(8)你觉得签订劳动合同有用吗?
问卷共发了152份,实收到完成的问卷136份。在收到的问卷中,我进行了统计并加以分析。
《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情况是不容乐观的,了解本法的劳动者只是5%而以,而且都是正在上大学来公司打暑假工的学生。对于第二、三个问题的回答,几乎没人能说出其中的究竟。在受调查的劳动者中,只有12%的长期技术员工
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在问题5:“当公司不与你签订合同时,你会不会坚持要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回答中,受调查的员工不约而同的回答了“不会”。由于问题六是关系到最直接的工资问题,知道加班工资怎么算的人很多,近96%。问题七,回答“忍受”的人竟然有99%。而对于问题十,绝大部分人觉得,劳动合同只是白纸一张,对于保护他们的权益毫无意义。
调查结果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虽然这只是一百来个劳动者的问卷答案,但在实际中这样的一百来个回答恐怕也不少,他们是代表,他们是面上各点特征的代表。得到问卷结果后,我又与受调查的劳动者进行了讨论考察并开始采访笔录。通过讨论及采访笔录的情况,我对出现的调查结果加以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主要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中弱势的一方,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实际中知法、懂法的劳动者太少,这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有关,而在我国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又以受教育少的农民工居多,又加上政府部门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不够,因而在劳动者中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很少。
对于劳动合同是否签订有多方面的原因,就劳动关系双方来说。用人单位不愿意签订合同,以减少他的生产成本及劳动纠纷。而劳动者,面对当前形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困难,处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者为了获得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只有放弃签订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当然,这与很多劳动者缺乏法律意识也有关系,他们自身维权意思不强,不知道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为了使我国的所有劳动者能共享法治社会所带来的福泽,路是漫长的,前景是美好的。我结合自己与受调查劳动者讨论及自己的看法,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使每个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知法懂法,把他们引导到“有法必依”的轨道上来。
二、各职能部门联动,劳资双方互动,形成合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仅仅是劳资双方的事,要真正使《劳动合同法》实施到
位,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通过舆论发动、典型带动、执法促动、劳资双方互动,采取各种措施助推法律实施。
三、构筑执法部门履职,职工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要形成《劳动合同法》有效实施的局面,首先政府执法部门要做到有所作为,在企业迅速推行规范性合同文本,及时指导督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和履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错,确保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其次,工会组织必须发挥职能作用,在指导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挥职工法律监督组织的作用,定期检查,长期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协调处理问题,承担起法律赋于工会的职责。哪些劳动者难受劳动法保护
据《南方周末》报道,下面这些职业,有的是主体不适用于该法,有的虽然在法律上属于被保护范围,实际却得不到保护。
1.以“黑砖窑”为代表的非法用工
非法窑主非法使用童工,“资”与“劳”方均属于非法。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必须是合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2.190万保险推销员
严格来说,推销员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是符合劳动关系的定义的。但在保险推销行业,行业规则强硬于法律条文——整个寿险行业的人事制度是“代理制”,而非雇员制,绝大多数寿险营销员不是公司职员,他们只是一头联系着保险公司,一头联系着被保险人的“中介”。
3.以央视为典型的编外用工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相当数量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可能会选择劳务派遣公司解决用工问题。这种模式对于劳动者存在风险——比如单位如果不想用某位员工,他不需要解聘他,而只需将其打回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可以承诺再帮他找一个新单位,但是也许这两个单位的差距是国家电视台和某县电视台的差别。
至于“栏目聘”的人员,与黑砖窑的非法用工等同,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
4.以“北漂一族”为典型的自由职业者
《劳动合同法》强制要求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并从三方面进行了约束。但是专家认为,这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实现。因为自由职业者与用人单位相比,往往势单力薄无法抗衡,遇到意外,大多只能自认倒霉。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
根据原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协商一致,公司诺只同意与劳动者签N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不成,公司可以按规定提前通知终止劳动关系。而目前新法实施后,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未订立,但又继续保留劳动关系状态,而此时用人单位尚未依据规定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在此前提下,劳动者提出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应当与其订立。也就是说,就目前企业内众多工龄在10年以上的职工,企业都必须于是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显然对于企业是不公平的,也严重违反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而就本法而言,尤其是本法14条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条款,在企业圈内引发的激烈反应,确实提醒包括立法者在内的社会各方,不得不再次对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文本、立法过程加以审视。
据网上报道,围绕华为“辞职门”事件,劳动部和广东省劳动厅,曾先后进行过两个不同方向的解释:劳动部称,“华为职工辞职不算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不存在重新计算工作年限问题。”此论不但堵死了华为规避《劳动合同法》的可能性,也让更多为自己的命运担忧的劳动者稍感安心。而广东省劳动厅则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永久员工‟,更不是„铁饭碗‟。企业依然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而且与解除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无根本区别”。”这样的说法,显然有安抚企业之意,但企业究竟能否因此而被安抚,却非常让人怀疑。
一部法律在尚未实施之时,便如此左支右绌,足以让人疑虑法律出台之前是否经过了相关各方的充分博弈、妥协,是否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了其普适性和可行性。
对于已经经过数百年的充分博弈,劳资关系已经相对稳定的西方发达社会而言,法律只是对既有的劳动关系予以认定和适当的调适而已。而在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任务,却是要在极度失衡的劳资关系现状下,对劳动者权利给予强制性保护,其必然遇到的阻力不言而喻。
在我国劳资关系现状相对原始,而劳动者权益保护却必须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劳动立法过程中利益相关各方的博弈、协商、妥协,就必须更加充分和耐心。否则,以国家单方面主导而形成的《劳动合同法》,完全可能陷入既无法改变劳动关系现状,又无力保护大多数弱势劳动者尴尬的境地。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通过这次实践调查让我清晰地认识了我国当前《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情况,在调查中我也从中掌握了许多法律知识,知法、懂法才能用法,使自己成为法治社会中合格的一员。
第三篇:执行劳动法情况报告
关于执行《劳动法》情况自查报告
我公司高度重视,认真安排,周密部署,及时对贯彻实施《劳动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总的来看,我公司在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作中,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落实,制度健全,人员到位,工作扎实,效果明显。《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狠抓《劳动合同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实。
1、为依法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会组织等,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三个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劳动关系矛盾的预测、预警、预报机制,变被动处理为主动预防。认真抓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热心为劳动者排忧解难,及时查处违法事件,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下大力气狠抓《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培训。我公司把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知识竞赛等宣传《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与此同时,还注重抓好培训工作,抓住 “五五”普法的有利时机,把《劳动
法》及《劳动合同法》培训和法律专业知识培训集合起来,把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把知识讲授与经验交流结合起来。
(二)认真做好《劳动法》执行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以建立和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同时,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劳动监察部门对劳动合同内容进行认真审查,予以签证。
2、以解决拖欠劳动者工资为重点,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督工作力度。近年来,工会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大劳动保障监督力度,初步形成了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依法享有的用工机制。
3、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为重点,落实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有可能引发为群体性事件的争议案件密切关注,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保障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合法权益,我公司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按照《最低工资暂行规定》及有关文件精神,每一年相应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增强了依法维权意识。
(三)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融入企业各项改革工作之中。
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险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劳动法》赋予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贯彻执行《劳动法》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劳动法》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利益,关系重大,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公司《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宣传《劳动法》及其有关配套法规,提高全职工的法律意识,使劳动者能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精河县*****公司
****年**月**日
第四篇:劳动法实施情况报告
文章标题:劳动法实施情况报告
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劳动法》的情况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情况的通知》(新常办[2006]8号)文件的要求,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对贯彻实施《劳动法》情况自查工作进行部署,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了自查和总结。下面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
我区贯彻实施《劳动法》的情况。
一、贯彻实施《劳动法》、《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主要工作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自1995年1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区(县)委、区(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区(县)政府加强领导,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履行其职能职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区经贸委、工商局、卫生局、建设局、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法院、工会、妇联等单位大力支持,确保了《劳动法》在我区的顺利贯彻实施,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狠抓《劳动法》、《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
1、强化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自从《劳动法》1995年、《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1999年实施以来,我(县)区相继成立了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全员劳动合同制工作领导小组,区(县)劳动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社会保险委员会、医疗保险改革领导小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领导小组,由区(县)政府有关领导担任主任或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抓具体工作落实。这些机构的成立和开展工作,推动了《劳动法》和《条例》在我区的贯彻实施,为依法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认真组织《劳动法》、《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宣传教育培训。区(县)政府把对《劳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通过各相关职能部门信访接待、业务审核、审批窗口、局长接待日宣传贯彻《劳动法》,组织全区(县)性的《劳动法》及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街头政策宣传及咨询活动,并在区(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劳动和社会保障》专栏宣传贯彻《劳动法》。据统计,自颁布实施《劳动法》以来,全区(县)共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3万多份。注重抓好培训工作,抓住“三五”、“四五”普法的有利时机,把《劳动法》培训和法律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把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把知识讲授与经验交流结合起来。从1995年以来,全区(县)开办培训班30多期,培训人员近2万余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逐步普及劳动法律知识,为《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千方百计促进人员就业与下岗职工再就业。
1、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每年年初将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一级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为了保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的落实,区政府还明确规定,各部门及单位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将目标任务纳入年终考核,实行奖优罚劣。二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多年来,我区就业服务机构深入用人单位广泛收集岗位信息、定期举办招聘会,采取清岗腾位、政府出资购买公益岗位、大力开发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春风行动”为剩余劳动力送岗位等项措施,促进了一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自1998年实施再就业工程以来,全区完成新增就业岗位32710个,其中政府出资开发保洁员、保绿员、保安员等公益性岗位280个;促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5100人,绝大部分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抓好就业培训。不断创新培训形式,通过采取与企业联合培训,区技校、区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设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组织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及行业组织开展培训,全区共开设培训专业20多个,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5600人次,基本做到了培训专业多,学习时间活,把培训办到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好机制。四是积极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2003—2005年,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960本,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符合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企业减免费税970万元,发放小额货款30万元,对促进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五是抓
好街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从2002年以来,我们十分重视街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我区12个街镇和邾城、阳逻、仓埠三个街道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已经建立,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展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就业登记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以贯彻《武汉市劳动力市场条例》为契机,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强力推进劳务输出工作。
一是加大劳动力市场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并顺利通过省、市劳动力市场“三化”达标验收;二是加强职介宣传,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职介活动,使劳动力市场在就业导向上、规范用工上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劳动保障、公安、工商等部门定期对区内私招滥雇行为和非法职介所进行清理、整顿,大力打击非法职介,两年来对振兴、珍珍、远宏等5家非法职介进行了取缔,净化了劳动力市场,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优化职介服务,为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转岗培训、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业务代理的一条龙服务;四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大力发展打工经济,积极向外拓展就业岗位。目前,我区已与7个省20多个城市建立了用工信息网络,从1995年以来,劳动力市场累计输出劳动力21000多人。
3、改制企业分流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大部分实现了再就业。
从2000年开始,我区开始实行“两个解除、两个卖断”为取向的新一轮企业改制,几年来,全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43000人,通过改制、破产后新企业录用、政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劳务输出等措施,25100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劳动法》赋予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经过改革与探索,我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已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四大险种为主要内容,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救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原则的社会保险体系,并正在向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方向迈进。
一是出台硬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制。区政府明确提出,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工作纳入一级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养老保险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区政府还明确规定,对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不准兴建办公楼,不准购买小汽车,单位法人代表不得评先,不得出国考察,对长期拖欠社保基金单位,要采取组织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手段强制征缴。从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积极与法院、工商等部门配合,通过行政执法和起诉到法院的征缴社保费案件72件,共催缴社会保险费350万元。2005年对建总、七建、八建、长江造纸四家企业准备实行“一票否决”,四家企业法人代表迅速与劳动保障部门协商,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缴费计划后才避免了被“一票否决”,此举对全区的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强化工作措施,大打扩面征缴攻坚战。为了推动全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顺利开展,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大刘主任坐镇扩面工作专班抓社保扩面,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扩面征缴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目标及责任人;劳动保障、地税、工商、财政等部门按照区政府的工作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克难攻坚,打了一场全区范围内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攻坚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02年以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单位115个,新增参保人员6477人,累计征收养老保险费18841万元,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一冶钢构、升阳食品等一批新兴单位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失业保险新增参保单位47个,新增参保人员2600人,累计征收失业保险费839万元,重冶机械、鄂发置业等一批企业参加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从2003年7月正式启动,现有参保单位366个,参保人员22660人;累计征收医疗保险费2126万元,通过多方努力,到目前为止区直机关、公办教师、街镇机关、部分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三是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社会保险工作是事关社会事业进步发展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近几年来,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劳动保障、财政、地税、审计、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各部门依据政策,履行职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从而使我区的社会保险工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的全民合同制职工的养老保险发展到各类经济形式及其人员参加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较有成效,社保处、医保办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基本养老保险。我区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于1986年成立“新洲县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退休基金统筹管理处”,负责全县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1990年10月全民所有制企事业职工退休基金社会统筹工作启动,当时参加统筹的单位131户,在职职工24811人。1995年10月,县人民政府下发了《新洲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开始实施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随后逐步把全民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三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国有农场、街镇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从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征收养老保险费3.6亿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7亿元,截止到目前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单位735家,其中:国有企业208家,集体企业125家,行政事业单位322家,农场2家,私营、三资企业71家;参保在职职工50702人,其中:农场职工4783人;享受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15124人,供养直系亲属1282人,其中农场退休职工2545人。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失业保险。我区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建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完善。统筹范围已扩大到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目前,全区参保单位达124个、参保职工9437人。从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累计征收失业保险费1547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493万元,1360人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促进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
——基本医疗保险。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于2003年7月正式启动,按照“宣传、启动、巩固、扩面”的步骤,克服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等困难,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呈现出启动平稳、运行正常、逐步完善、规范管理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区共有366个单位、22660名人员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共有定点医疗机构15家,定点药店49个,截止目前累计征收医保费2126万元,支付医疗费884万元,实现了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向社会保险的平稳过渡。
——工伤保险。《新洲区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已经区人民政府文件(新政发[2006]4号)正式发布,从元月1日起正式启动。目前正在进行各单位参保前的调查摸底、数据测算等工作。
(四)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以建立和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对劳动合同进行认真审查,特别是对有关约定事项进行认真检查,对违反《劳动法》有关条款的,坚决予以纠正,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区别不同情况,坚持以调解为主,仲裁为辅,从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累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31件,在规定时限内结案631件,结案率达100。
2、积极贯彻《行政许可法》和《武汉市执法责任制条例》,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劳动保障违法案件依法公正处理,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5年,共年检用工单位510家,立案75起,结案72起,结案率达96,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2737份,催缴社会保险费50万元,追讨农民工工资54万元,取缔非法职介机构2家,清退童工14人。依法严肃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并加大日常巡视检查和专项监察的力度,维护了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以劳动保障年审为重点,加强《劳动法》监察工作力度。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规范运作程序,劳动执法年审工作取得较大发展。年审工作的开展,促进规范了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行为,调动了用人单位学法、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前,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法定的全面规范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为的检审制度。通过年审和专项监察等多种措施,全面推动了我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执行。
4、积极开展专项监察、主动监察,消除《劳动法》贯彻实施中的盲点和死角。一是针对劳动合同的订立、流动就业人员的使用等企业劳动用工的基础性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劳动用工大检查,发现问题,予以通报,责令纠正。例如2005年10月在劳动用工检查中,发现新洲宝帝服饰购物中心,由于开业不久,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通过立案督办,该企业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二是结合各个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中心工作及我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大检查、社会保险费征缴执法大检查、禁止使用童工大检查、妇女权益保护大检查、就业准入制度实施情况大检查、劳动力市场整治、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执行情况等一系列的专项监察。三是针对新成立用人单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无主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多,贯彻执行《劳动法》存在盲点和死角的实际情况,在搞好举报专查、专项监察、劳动保障执法年审的同时,突出以流动就业人员管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劳动合同订立等为重点内容的大检查。例如2002年9月,接到职工举报反映太保产险新洲支公司从开业起没有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保障部门迅速立案,督促该公司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14万余元,有力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开展全区性的禁止使用童工专项监督大检查。查处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罚一起,1995年以来,通过劳动监察共清退童工232人,对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规范了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有力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例如2005年9月在劳动用工检查中,发现武汉兴国农贸有限公司东城棉纺公司非法使用童工4人,劳动保障部门迅速立案处理,责令该企业清退了童工,并按相关规定对该企业罚款1万元,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规范了用工市场。几年来,累计共对5100户用人单位实施了劳动保障监察,涉及劳动者24万人次。
5、积极开展追讨拖欠农民工资的专项行动。与建设、公安等部门联手,开展追讨农民工工资的专项行动,三年来,共为农民工追回工资172万元,涉及农民工2400人,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例如今年春节前,四川路桥集团阳逻长江大桥项目部拖欠广东、安徽、四川、河南、湖北等五省百余名民工工资11万余元,大量民工无钱回家过年,政府高度重视,从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迅速从劳动保障、建设、公安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妥善解决了此事,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6、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狠抓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加大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和健康监护的工作力度。全区共有72家企业存在着各种职业病危害,职工总数752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3726人,接触比为49.5,涉及电力、金属、机械、化工交通、建材、森林工业、轻工、纺织、船舶、造纸等十多个行业。应监督检查72家企业,已监督检查72家,监督覆盖率100;72家企业申报了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100;已对5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职工人数1264人,占应建健康档人数的33.9。加强对用人单位特别是存在着职业病危害企业的卫生监督执法,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例如2003年11月,发现武汉佳盛木业有限公司存在着笨、甲醛、粉尘、噪音等多项职业危害,对工人没有发放有效防护品,缺乏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通过对该公司立案处理,督促其改善了工作环境,维护了职工权益。由于工作扎实,措施得当,从2002年以来,全区没有发生一起职业中毒事故,也没有新增一例职业病人。
二、贯彻实施《劳动法》的几点体会
回顾过去所做的工作,我们在贯彻实施《劳动法》过程中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认识要有高度。制定《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劳动制度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及相关各部门对其贯彻实施十分重视,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社会的高度,不断深化认识,并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革命事业心认真抓好落实。
二是政策要有强度。《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之所以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多,就是因为涉及到千千万万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搞好这项工作,区政府及相关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将是否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对症下药。由于政策到位,有强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良好。
三是宣传要有深度。区政府及相关各部门在贯彻实施《劳动法》过程中,十分注重宣传方式和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四是工作要有力度。贯彻落实《劳动法》一方面要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在当前部分用人单位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下,必须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强有力的执法手段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三、存在主要问题
十多年来,我区在贯彻实施《劳动法》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的工作依然十分艰巨,还需要我们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劳动法》的学习、宣传不够到位,部分用人单位、劳动者对贯彻、执行《劳动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对《劳动法》的学习、宣传不够到位,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法》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小差距。从1995年以来,虽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劳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但是部分用人单位、劳动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全社会还未形成遵守、执行《劳动法》的浓厚氛围,一部分劳动者对《劳动法》知之甚少,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等,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
一些用人单位为回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据统计我区现有职工6.3万人,劳动合同签订人数只有3.8万人,签订率只有60,到劳动保障部门鉴证的只有1.3万人,可见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区企业联合会还未成立,劳动关系协调主要是劳动保障部门和总工会,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宽、统筹层次低,欠缴保险费现象严重。
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员主要是国有、集体单位职工,大量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没有参保,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不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只有73、51、38。我区社会保险基金目前实行的是区级统筹,难以有效发挥互济功能,造成基金支撑能力不强,也造成目前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不方便。一些用人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或采取瞒报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的方式少缴社会保险费。我区少数企业参保意识淡薄,存在着将企业应缴社会保险费作为职工收入直接发放给职工个人的现象,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和企业职工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社保基金支持能力相当脆弱,缺口呈逐年增大趋势,社保基金收不抵支,养老保险表现尤其严重,2005年我区养老保险费征收了5573万元,但全年发放了8793万元,除去中央转移支付1500万元,当年缺口达到1700余万元,并且随着退休人员数量刚性增长和退休待遇的提高,基金缺口呈逐年增大的趋势。
(四)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还比较严重。
由于少数用人单位法律意识不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部分企业还存在超时加班、不付加班工资、不履行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建筑业、加工业等行业由于用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部分单位拖欠农民工资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五)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劳动监察机构承担着全区《劳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检查、维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任,但目前我区劳动监察行政执法力量不足、人员少,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今后贯彻实施《劳动法》的打算及措施
贯彻执行《劳动法》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劳动法》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利益,关系重大,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宣传《劳动法》及其有关配套法规,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使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能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进一步加大对《劳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介;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各种检查、抽查;各种劳动保障业务培训,政策咨询,全方位大力宣传《劳动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使各项政策法规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使广大职工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应享有的权益。
(二)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把签订劳动合同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推动实施劳动保障部提出的“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二是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健全市场就业服务体系。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率。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狠抓“扩面、清欠、堵漏、建制”四大举措的落实,加强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扩面力度,积极发挥“开源”作用。完善“地税保征收,财政保拨付,社保保发放”三方机制,保证社会保险基金足额收缴,应收尽收,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调剂功能。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尽快实现社保基金市级统筹,充分发挥社保基金互济功能,提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五)继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加大监察力度,确保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要深入开展日常巡视监察、群众举报专查、专项监察、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工作。重点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的监察执法力度,尽快将其纳入社会保障管理范畴。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充实人员,加强队伍建设,为监察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六)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执法水平。
在今后工作中,全体工作人员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卫生局、安监局等部门联动执法的新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开展联合执法,提高行政效率,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在过去的工作中,全区相关部门在贯彻实施《劳动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学习《劳动法》,深入贯彻实施《劳动法》,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创建“和谐新洲”作出不懈的努力。
2006年5月30日
《劳动法实施情况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劳动法实施情况报告。
第五篇:贯彻落实劳动法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劳动法调研报告
《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6月29日颁布、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一方面通过多方宣传、举办培训班、座谈会交流、大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促进《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另一方面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快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着力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监控力度,及时妥善处理劳资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确保我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合同签订率的提高。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经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工作,我区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增。据调查,至今年3月底,我区在岗职工60844人,签订劳动合同的30422人,劳动合同签订率59%,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10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23001人,签订劳动合同12000人,签订率50%,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
(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向长期化方向发展。《劳动合同法》强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际是从法律层面促使用人单位改变用工短期行为,考虑用工长期化。《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我区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从之前的一年期限为主转变为三至五年期限为主,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均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促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更为稳固。
(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行为的不断规范。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要把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内容,要求劳动合同制度化、法律化,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促使用人单位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和外部经营行为,从而有利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区各类企业对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及时进行了清理修改,使日常管理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劳动用工主要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遵守执行。企业用工逐步规范,劳动关系日渐稳定。
(四)《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目前还存在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部分劳动密集小型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持观望态度,维持原有的用工方式,还未完全根据新法进行调整。还有部分规模较小、用工环境差,管理较差的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持消极态度,不遵守法律规定,严重违规用工。对于一些季节性增加用工和临时性用工,企业不愿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也认为没有必要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
2、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依然存在。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据我区企业反映,企业要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部分员工不愿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员工有的是因为误解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自由流动;有的是因为不愿缴交社会保险费;有的是误以为不签订劳动合同,一个月后一年内可以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在劳动密集型尤其是加工企业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有些企业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
3、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意愿不强。
有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愿参加社会保险,主要原因有:一是个别私营企业误导劳动者,使劳动者误认为参加社保会减少收入,造成劳动者参保意愿不强;二是当前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未能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省范围内自由转移和接续,一些企业外 来务工人员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认为不能在当地连续参保至享受养老待遇的最低15年参保年限,回原籍后社保关系又不能顺利转移,不愿参保;三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现实中离职后选择退保,觉得退保手续麻烦,而单位缴交的社保统筹金不能退还也不能迁走,主观上排斥参保。
4、用人单位
对《劳动合同法》个别条款的理解有异。
我区不少企业反映《劳动合同法》有些条款不容易理解,操作性不强。主要包括计件工人、季节性用工加班工资的计算和计发加班工资的基数确定、劳动合同范本条款过细不利于用人单位实际生产操作及管理、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程度界定、流动性较大的员工重返用人单位能否再次约定试用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适用不当可能导致企业用工僵化以及劳务派遣适用的岗位和具体操作程序等问题。
(五)完善《劳动合同法》配套法规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执法部门难以操作、用人单位难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因此急需出台实施细则和办法,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完善配套法规政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逐步解决社保转移接续问题。必须尽快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问题。
2、明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操作办法。主要是细化条例,明确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而未签订,经济补偿应如何计算;对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辞而别的,应赋予用人单位一定的用工约束权等。
3、进一步明确年休假、加班工资待遇。年休假计算是否按员工的累计工龄,或是在现企业的工作时间;对于主动要求加班的,是否允许,应如何计算加班工资等。
4、对于特殊性行业、季节性行业的用工进一步明确。对特殊行业,如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研究制定有别于生产性行业,适应自身行业特点的规定;对于淡旺季周期生产、临时性增加用工情况,也制定适用的法律实施细则。
5、规范劳务派遣的具体内容。对于临时性用工,季节性用工,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应如何规范操作。研究制订关于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细则。
6、明确细化劳动者的责任。对于劳动者自身主观原因没能及时签订合同,劳动者主动要求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形如何界定等,应制订明确细化的操作程序指导用人单位具体操作。
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
(一)、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
1、发挥区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工会监督和检查企事业单位行政执行劳动法,是工会的重要权利和责任之一。工会组织成员分布在各地区、各领域、各层次,直至基层车间、班组,与劳动者关系最密切,因此对违反劳动法的现象和行为最敏感,反映最及时,这种监督有更高的效率。工会通过对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有关问题的调查,对违法行为提出处理意见,行使职代会权利,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为受侵害职工承担法律支持来发挥其监督作用。近三年来我区各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了大量工作,及时调解和处理职工来信来访、各种劳动争议案件2300余起,使劳动争议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发挥各乡、镇、街道经发办劳动法律监督的作用。乡、镇、街经发办是企事业领导部门,既有权利和责任领导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或业务工作,也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和检查各所属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如果发现所属单位违反劳动法,有权和责任加以制止和纠正。
3、发挥区级劳动行政机关和其他有监察权机关的监督作用。如劳动保障局、纪委这种监督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各乡、镇、街劳保所和纪委是国家机关中的职能部门,不仅要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同时还有权力和责任监督和检查各企事业单位切实贯彻执行劳动法。
4、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群众法律意识,增强自我维护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行使劳动法律权利,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监督。职工群众的监督往往以劳动争议的形式出现,所以处理好日常的劳动争议,既起到了监督劳动法律的作用,又是落实劳动法律实施的具体体现,不仅解决了劳动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问题,还进一步做到了劳动法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存在问题
1、企业行政认识不足,支持不够。企业行政认为工会组织就包括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等等维权工作,没必要再成立诸如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之类组织,出现此类问题就由工会组织出面即可,没必要建立那么多组织机构。
2、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权威性不够,缺乏一定的执法力度。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没有执法资格,只能是对执法进行监督,而监督中发现问题只能提出意见和建议,能否得到采纳还是未知数,因而在职工群众中信任度不高。
3、监督组织建设不健全,监督作用发挥不好。虽然工会法律监督组织都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但是监督作用发挥不好,监督员履行职责不够,当然也存在监督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工会法律监督员不能针对企业行政制定的规章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对策建议
1、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当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法》、《工会法》和1995年全总制定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试行办法》。由于《劳动法》、《工会法》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规定比较原则,加之基层工会不敢对本单位行政劳动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致使监督成本较高。因此,尽快制定和出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法》或《工
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用法律保障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各项权力的实施,将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得以落实。这些权力应包括:对用人单位劳动违法案件和行为的调查权,请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或司法协助权,参与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权、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权,受理劳动者的投诉权,责成政府及相关部门、司法机关处理劳动违法案件权等。同时,对地方工会、用人单位工会在劳动法律监督中的权利与义务、组织和人员设置、监督程序、监督时效、办公经费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有法可依和具有可操作性。
2、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完善监督程序。一是坚持事前监督,运用协商协调机制稳定企业劳动关系,通过企业劳动合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规范企业劳动关系,从制度上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坚持决策监督,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由职代会行使审议权,这实质上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进行监督;三是坚持高层监督,运用工会与企业行政联席会议、高层协商参与机制保证劳动法律监督及早发挥作用;四是坚持全过程监督,运用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民主测评、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等民主管理有效机制全过程参与进行监督,通过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最终保证源头监督的实施。
3、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设监督队伍。建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队伍,为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监督创造良好条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工会工作的一个新的领域。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是工会履行劳动法律监督职责的具体执行者。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素质,关系着工会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的实现;关系着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把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劳动法律法规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办事公道,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部门人员,吸收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中。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人员培训,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对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定期与不定期、集中研讨与业务自学三个结合,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4、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定监督措施。要想真正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光靠政府劳动行政执法是不够的,最有力的手段是: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强化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的发挥。只有强化用人单位工会的制衡功能,才能从本质上弥补劳动者的弱势地位,真正把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好。另一方面则要发挥地方工会为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撑腰壮胆的作用,积极探索维护基层工会组织和监督员合法权益的新办法、新路子。如派驻工会法律监督员到用人单位,建立区域性、行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明
确地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分级监督的原则、范围、内容、任务、责任等,同时要加强地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视察、劳动监察的配合,形成制度和优势互补,增强监督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