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编写铁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心得
编写铁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心得
铁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铁路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铁路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根据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的要求,在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现就如何编写铁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如下说明: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记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铁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记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记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黏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黏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黏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铁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2.1 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铁路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如场地小且地质地貌条件简单又无不良地质现象,则在前述钻孔位置平面图上加地质地貌界线即可。当然,倘若地质地貌单一,则可免绘界线。
2.2 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铁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
1、Ⅰ-
2、Ⅰ-3……;岩层Ⅱ-
1、Ⅱ-
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黏土2-
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黏土3-
1、残积硬塑状粉质黏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弱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中叙述有所不便。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
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黏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黏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2.3 地下水简述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
3、SO2-
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对于土壤有腐蚀性的地区,应做土壤腐蚀性试验并进行分析)。
2.4 场地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铁路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2.5 其他专门要求
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如饱和砂土的震动液化、基坑排水量计算、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刚度的测定、桩基承载力计算、软弱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等。
2.6 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2)结合铁路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6)铁路是否作抗震设防。(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面面俱到,一一罗列。
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铁路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3、图表编制要点
3.1 主要图件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①铁路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③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铁路周边,中轴线、柱列线、铁路群布设;较大的工地,应布设纵横剖面线;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⑦地理方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铁路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0)。
(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
(3)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专门性图件。
常见的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夹层底板等深线图,基岩顶面等深线图、强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岩顶面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不言而喻,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如中风化顶面等深线图,可以反映隐伏的断层;等深线上呈线状伸展的沟部,往往是断层通过地段。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
3.2 主要附表、插表
(1)岩土试验成果表。
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
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
(2)原位测试成果表。
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
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4、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4.1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4.2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4.3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4 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4.5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铁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记录工作。
4.6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记录的综合判定能力)。
第二篇: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浅谈岩上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令曹勇
摘要:本文探讨了从岩土上程勘察报告的编制程序、报告论述的卞要内容、图表编制要点、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的方法。关键词:岩土上程勘察报告图表编制程序岩土分层
一、报告的编制程序
岩土上程勘察报告编写上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的编制程序是以下儿步:(一)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_)对照原位测试和土上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三)编绘钻孔上程地质综合柱状图。(四)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五)编绘上程地质剖而图和其它专门图件。(六)编写文字报告。
一、报告论述的卞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上程项日、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上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上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卜时间;完成的上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上作所依据的卞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而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上作量表。倘若勘察上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岩土上程勘察报告,由下而儿部分组成。
(一)地质地貌概况。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上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而加以论述:
1、地质结构。
2、地貌。
3、不良地质现象。
(_)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岩土上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上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而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火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勺_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利‘方法一日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一,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工一1,工一
2、工一3.....;岩层11-1,11-2,11-3“"”"" ,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上地填土1;冲积粘土2-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
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i, }I,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0第一、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I,叙述有所不便。日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一泛”、“较)’一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②理藏条件:包括层顶理藏深度、标高、厚度。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y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Ix_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Ix_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卞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上实验结果,文,I,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卞要指标。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卞要数据。也应叙述其Ix_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上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三)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上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I,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理深、岩}h'}、厚度,静}卜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
排泄条件,水位季y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
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竹变化,并非
在较短的上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Ix.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
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卞要水
质指标,即pH, HCO-3, S02-4,侵蚀C02的分析结果。
(四)场地稳定性。场地稳定性评价卞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儿个方而加
以论述:
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2、地震基
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
临近陡崖深谷。
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N理
裂隙产状,地基土,I,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
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而的措施提供
建议。
(五)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如饱和砂土的震动液化、基坑排水量计算、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刚度的测定、桩基承载力计算、软弱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等。(六)结论与建议。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儿点:
1、对场地
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
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
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
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理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
议桩型、桩径、桩民、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
4、地下水对基础施上的影响
和防护措施。5,基础施上,I,应注意的有关问题。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7,其它需要专门
说明的问题。以上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而而俱到。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
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日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日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
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二、图表编制要点
(一)卞要图件。1,勘探点(钻孔)平而位置图。表示的卞要内容:C1}建筑平而轮廓;C2}钻孔
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Ix_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
动态2009.No5.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3)剖而线和编号:剖而线应沿建
筑周边,}I}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上地,应布设纵横剖而线;C4)地质界线和地
貌界线;C5)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6)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7)地理方
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
在于文,I,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而图上补充内容而成。比
例尺一般采用(1:200)一(1:1000)02,钻孔上程地质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的内容卞要有地
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
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卜
水位理深、施上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i:ioo或1:2000
3、上程地质剖而图。此图
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卞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而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
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而线纵横比例
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而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
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勺_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I,的透镜状火层,在不同的剖而线上
要勺_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而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
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一(i: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一
(1:zoo>。在剖而图上,必须标上剖而线号,如6-6’或F-F'。剖而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
承载力建议值)。在剖而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
致。剖而上邻孔间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专门性图件。勘察报告视勘察要
求、反映重点是否作专门性图件。常见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火层底板等深线图,基
岩顶而等深线图、强风化、}I,风化或微风化岩顶而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
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_)卞要
附表、插表。
1、岩土试验成果表。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
之后列出统计值,如Ix.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
2、原位测
试成果表。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3,钻孔抽
水试验成果表。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卜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
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
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理藏条件表。
四、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一)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上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卞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上程地质卞
要是土质学、土力学、上程地质分析、上程动力地质学、上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Ix.,要注
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Ix.,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
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而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
个人的理论知识。(_)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具有很强的勘察上作指
淤h'}。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上
作,I,认真执行。
(三)要了解上作Ix_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Ix.域地质、水文地质、上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上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上作'I,发挥其参考作用。
(四)要掌握上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上的技术要点。只有明确了上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和基础施上方法,作出的上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五)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
手原始资料。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上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上作。
(六)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而的技能。如基
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O_团)
(上接第69页)
稳定、就地取材、价格低廉、施上和养护方便、为环保产品等诸多优点,日前已在交通适路、环保上程和水土保持等领域逐步得到推)’一使用。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制定相应的使用和
操作规范进行推)’一。植被防护措施日前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以通过植被储蓄
和蒸发水分调y边坡土体,I,的湿度,减少和降低干湿循环作用效应,增加坡而的防冲刷、防变形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控制汽车噪声和空气污染,恢复边坡附近Ix.域的生态系统,有
效地保护环境。正是基于上述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一种生态的、高效的、经济的膨胀
土边坡生态防治措施。
(三)生态防治措施实施方案。基于以上提出的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治设想,为了实现上述
防治日标,应卞要从以下儿方而来实施膨胀土边坡生态治理方案:
1、寻找一种环保、高效的生态
土壤固化剂。这种固化剂要具备许多优点:可以促进植物生民,有利于坡而绿化;可降解,适
合环境保护;能有效改善膨胀土的胀缩特性,提高改性土体的强度;价格低廉,易于施上。应
根据以上要求在国内外相关产品,I,充分加以比较、筛选,选取一种最佳的土壤固化剂产
品。
2、选择适于治理Ix.膨胀土上生民的植物。根据当地的种植经验及生物特征,对不同植
物的生民、根系发育、防水冲刷能力、绿化及关观效果等方而进行观察研究,选择最优的物
种作为膨胀土边坡的绿化植被。
3、选择其他辅助材料。如可在土壤}I,添加一些麦秸等天
然廉价粉碎性纤维,通过处理,用方便的方式混入土壤}I}。这样既能提高土壤的强度,又
能为植被根系生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同时变费为宝,实现生态护坡。
4、制定简
洁的施上上艺。常规的防治方法往往施上复杂、费时费力,由于本方案利用了较好的土壤固
化技术以及植被护坡技术,在施上上艺上可以大大简化。
参考文献:[1]孔令伟,郭爱国,赵颖文等.荆门膨胀土的水稳定性及其力学效应[J7.岩土
上程学报,2004, 26(6);[2]肖iu_国.膨胀土堑坡稳定性分析[J7.岩土力学,zoo1, zz(z>;Cs]
徐光明,王国利,顾行文,等.雨水入渗与膨胀性土边坡稳定性试验研究[J7.岩土上程学报,2006, 8(2);[4]刘松.公路膨胀土边坡及其治理方法的探讨[J7.交通科技,2006(5)(作者单位:淮南巾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第三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格式
目录
一、概述
1.1 任务来源
1.2 工程概况
1.3 勘查目的与要求
1.4 勘查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勘查手段选择
1.5 完成工作量统计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结构
2.3 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
2.4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不良地质作用及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三、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3.2 场地工程环境评价
3.3 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
3.4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3.5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四、地基基础方案评价
4.1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4.2 天然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3 复合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4 桩基基础方案分析
4.5 基础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事项
五、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建议
5.1 直立边坡开挖高度
5.2 坑基开挖方案
六、结论与建议
一、概述
1.3 勘察目的与要求
按《岩土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为拟建建筑施工图设计、施工提供岩土工程资料,本
次勘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查明建筑物场地的地层结构、埋藏条件、均匀性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対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性作出评价。
2)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政治方案和建议。
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有不利的埋藏物。
4)某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因此要对场地类别惊醒划分;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作出评价,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场地。
5)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其腐蚀性和对建筑施工的不良 影响。
6)对天然地基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7)对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供复合地基设计所需的参数,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进行评价。
8)提供桩基础设计所需的参数,选择桩端持力层。
9)在上述方案论证的基础上,提供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10)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数,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11)针对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对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工作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第四篇:浅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浅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摘要:岩土工程勘报告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于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报告编写,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的各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和如何编写出正确合理的勘察报告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图表、编制程序、岩土分层岩性分析物理指标
岩土工程勘报告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真实正确的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及建筑施工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效益。勘察报告应根据拟建工程特点、使用功能、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及岩土工程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编写。反应问题应真实,评价依据充分,结论建议合理科学,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合理适用的建议。下面就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及我院使用的北京理正勘察系列设计软件的体会分述如下。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编录及室内土工试验后,即转入室内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照现场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数据相互调整,遵循规律,并着手编写该项目勘察报告。报告编写的通常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分类。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随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金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工程概况、野外记录、现场地形地貌情况、场地及钻孔标高数据及室内土工实验的数据收集,这些都是编写勘察报告的基本信息。
(2)根据上述基本信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
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3)根据野外原位测试数据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对现场地质编录进行校正,这项工作对于报告编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野外定名与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资料相矛盾,因此,能否正确的校正野外地质编录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不容忽视的。例如:铁岭市区在地貌单元上地处辽河冲洪积平原,普遍分布有第四纪粘性土和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层。在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结果为中砂,其0.25-0.50mm颗粒含量百分比占50%以上;野外定名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结果液性指数却在0.25-0.00之间;野外定名为粉质粘土的,实验结果塑性指数却大于17;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类土,标准贯入试验却小于10;野外定名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结果孔隙比却小于1.0......诸如此类的矛盾,是有很多因素的,或是由于野外定名及分层深度不准确,或是原状土试样在运输过程中产生轻微扰动而使实验数据不准确,因此,应找出原因,并进行修正,使野外现场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的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4)编制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勘察等级、勘察阶段及勘察要求等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这里暂不做详述。
(5)划分岩土地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实际工程勘察中,常常出现野外分层与原位测试及室内实验资料相矛盾。能否恰当地分层,关系到地基岩土评价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基岩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
征等综合考虑,正确合理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编制分层统计表及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根据分层及数理统计资料提供各岩土层的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其它相关图件。
(7)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程序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较大面积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综合评价。
2勘察报告概述内容
报告应叙述拟建工程的项目名称、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地基和基础方案等;工程勘察的委托单位和承接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及引测点;施工设备、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勘察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等。报告应附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完整的勘察报告由以下内容组成。
2.1地质地貌
场地的地质地貌条件决定了拟建设工程的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三个方面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性、厚度;构造形迹;拟建设工程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成度。由于拟建设工程多建于平原地貌之上,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和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及厚度变化等。(2)地貌。除描述区域地貌外,应描述勘察场地所处的地貌部位、地貌形态、并
应划分地貌单元。对地貌简单场地规模较小的勘察场地,应主要描述其平整程度及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现象。详述勘察场地及周围有无滑坡、危岩和崩塌、地面沉陷、岩溶、冲沟、地震活动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岩类分布区,应描述岩溶的发育及分布、埋藏情况。对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应编绘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并应准确划定不良地质界线。
2.2岩土分层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
能否正确地进行岩土分层,是勘察报告的重点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通常有三方面内容:
2.2.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不连续的可作为亚层处理,厚度小反复出现的按互层处理。
2.2.2分层编号。常用的方法有三种:第一,自上而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较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繁;第二,土层、岩层连续编号,如土层Ⅰ-
1、Ⅰ-
2、Ⅰ-3„„;岩层Ⅱ-
1、Ⅱ-
2、Ⅱ-3„„;第三,按土、岩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地填土1,、冲只粘土2-
1、冲积粉质粘土2-
2、冲积细砂2-
3、残积可塑粉质粘土3-
1、残积硬塑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化花岗岩4-3。第二、三种方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在报告中叙述多有不便。因此,我们常用第一种方法,并且运用的很
方便。总之,地基土的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现场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2.2.3分层描述的内容。同一拟建场地中,对每一层岩土,要描述的内容如下:①岩土层的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局部”“仅见于”等,对于分布较普遍的层位,应描述其缺失的孔段,对于局部分布的层位,应描述其分布的孔段。②地层的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地层的厚度。如对分层厚薄差异较大的地段,还应描述最大与最小厚度孔段之间层面的坡度等。③岩土层的性质和状态:土层,应描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湿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应描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区分其形状,如长柱状、短柱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压缩模量、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等等。对每一物理指标,应统计其个数、区间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⑤原位测试应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及主要数据。并要叙述区间值、最大和最小值、平均值及经数理统计后的标准值。⑥承载力:可根据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统计资料查算承载力标准值,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和建议值。
2.3地下水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述场地地下水类型、埋深、含水层岩性及分布、地下水补给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水位的季节变化,如遇有地下工程的场地还应说明地下水对基础工程有无不良影响,提供相应各层岩土的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地下水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对于工程规模小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内容可相对简化。如有特殊或较高要求的勘察场地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必要时还要做降水实验获得相关数据。
2.4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勘察数据结果及岩土特性分布对该工程场地的一个综合评述,说明该场地的地形地貌,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发展趋势如何,是否临江、河陡崖等,同时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安全性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此外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与审查的要求还应提供该区域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区冻土)标准冻深取值,地震动峰加速度值,对饱和砂土、粉土及软弱地基土均应作出地震液化评价。
3.图表编制要点
工程勘察报告的图件主要有钻孔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及专门性图件等。其中,平面图主要表述内容有建筑平面位置、钻孔编号、类型、孔口标高、孔深、布设的剖面线,该场地的地形及参考建筑设施,高程引测点及方向等。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数倍
(1:500~1:2000)。
工程地质剖面图是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亚层(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分层线的连接是否自然平顺;各钻孔数据表示是否准确无遗漏;选用的横向和纵向比例尺是否合理等。作图需要制图人细心,细致,考虑周到,及对专业知识的合理运用。
主要附表土工试验成果表、岩土分层物理特性指标统计表,原位测试成果表、勘探点一览表、及有关的实验数据曲线表等,根据报告的需要一一统计。
以上是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编写步骤,不论工程简单还是复杂,作为一名报告的编写人都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尤其是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规范标准,对工作区域的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应尽可能的搜集并熟悉,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此外掌握相关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工艺流程,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合理对工程地质作出的分析评价,还要求编写人多参与现场的勘测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等,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就能编写出好报告。
第五篇:岩土工程勘察
一、名次解释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使用年限100a,相应的基本烈度大致相当于50a的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二、简答
工程地质测绘研究内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已有建筑物的调查、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钻芯法声波法动测法
地震液化初判条件:1.饱和的砂土或粉土,其堆积年代为晚更新世及其以前者为不液化土。2.粉土的粘粒(d<0.005mm的土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9度分别小于10、13、16时为液化土,反之为不液化土。3.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图层厚 度和地下水位埋深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考虑液化影响,否则可不考虑;
dud0db2
dwd0db3
dudw1.5d02db4.5
式中dw——地下水位埋深,按年最高水位采用;du——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计算时将淤泥和淤泥质土扣除;db——基础砌置深度,小于2m时采用2m;d0——液化土特征深度。
三、填空
1用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土承载力时,当极限荷载能确定时,且该值小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2.50a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低一度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