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青海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动物科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动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内容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经营管理、饲料生产、饲料资源开发、饲料品质监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三、主要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化、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饲料配合学、饲料质量检测学、饲料添加剂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草地学等课程。
四、学制:本科学制四年。
五、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第二篇: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动物医学专业代码: 51031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普通和对口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掌握兽医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兽医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素质,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热爱劳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卫生美学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适应本职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能适应职业潜能开发,转岗和学习的终身学习的需要。具备本专业应职岗位(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水平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职业(岗位)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
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的能力。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2.知识结构思想知识: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
文化知识:具有本专业必备的语文、化学、体育、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为专业学习和工作提供平台。
专业知识:(1)具有畜禽解剖生理的基本知识;
(2)具有疾病诊疗的基本知识;
(3)具有动物防疫、检疫的基本知识;
(4)具有兽药、饲料、畜牧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
3.核心能力(1)基本能力
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外语水平应达到教育部规定要求,能运用外语进行简单的会话;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能利用计算机常用基本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具有继续学习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2)专业能力
具有对畜禽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具有对畜禽及畜禽产品的卫生检验能力;具有对兽药及生物制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4.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结构具有本专业有关实验操作与检测技能;具有养殖场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具有动物疾病检验技能;具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能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取得本专业的相关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水平,根据应职岗位(岗位群)职业技能素质的要求,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确定相应的专业综合技能项目,集中进行强化训练,由“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学生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畜禽繁殖工”、“兽医化验员”等与本专业相应的有关工种的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五、职业岗位分析
我国畜牧业经过近2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养殖方式已由传统的个体养殖逐步走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伴随着畜禽养殖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对畜牧兽医的政策转变,对养殖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畜牧兽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转向实用性、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本专业面向动物疾病防治和服务一线,培养从事动物疾病诊断、防治和动物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以下岗位、行业就业:
1.各级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检疫站;
2.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企业;
3.兽药生产经营企业;
4.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养殖场;
5.养殖专业户以及自主创业的实体等单位;
6.其他与畜牧兽医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从事动物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动物防疫检疫等岗位的生产、服务、技术管理和营销工作。
六、主干课程
家畜病理、兽医药理、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动物疫病防制技术、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
七、核心技术
动物疫病诊疗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动物疾病实验室检验技术,动物临床外产科手术技术;
八、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教学采取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双循环”教学模式。第1学期-第4学期前期在校内主要进行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第4学期后期至第5学期前期(连接暑假),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畜禽养殖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第5学期后中后学期返校完成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第6学期安排毕业(顶岗)实习。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四个主导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总学时为551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255学时,专业基础课162学时,专业课114学时, 专业选修课20学时。
2.综合实训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根据专业技能要求,结合国家对应的职业工种,共设计8个关键技术环节,安排在第第五学期实施,共安排2周时间,每周15学时,共计60学时。主要利用每天的自习和课外活动(7、8节)等时间空间,分小组进行综合技能实训,每个阶段完成4个实训技术环节。
3.教学实习安排到畜禽养殖企业,参与畜禽养殖生产和畜禽疫病诊疗一线岗位,在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指导下,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强化实践锻炼和技能训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至第五学期初,共计13周390学时。
4.毕业(顶岗)实习以就业为导向,全部安排到有用人意向的生产企业或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全面参加专业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实习过程结合实习单位生产实际情况,设计并完成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安排在第6学期,共14周420学时。
5.其他实践环节利用课余时间空间(包换节假日),通过校内养殖协会等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借助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周边地区养殖场户等技术平台,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
九、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记分计算成绩,实验课时少或无实验内容的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含课堂考勤、阶段考核、平时提问及作业成绩)。实验课时多的课程要求安排课程实验考核(可安排在理论考试前1周完成)。实验成绩可按20%~40%的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根据实验学时的多少而定)。
2.综合实训考核实训结束后组织参加国家职业技能测试,含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测试,及格以上成绩可申请获取国家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整个实训课程结合实训日志(10%)、平时考核(20%)、实训总结(10%)、职业技能测试(60%)等四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评,作为本实训课程总成绩,也作为毕业综合考试成绩。
3.教学实习教学实习考核由实习鉴定、实习报告两部分组成,分别按6:4比例进行评定。教学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4.毕业(顶岗)实习考核毕业(顶岗)实习考核由实习鉴定、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分别按4:6比例进行评定。毕业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直接记入学籍档案,不及格者,不予正常毕业。
5.毕业考核本专业毕业考核主要以职业技能鉴定或测试(含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测试)与毕业(顶岗)实习考核为主要依据,学生在各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凡通过国家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或理论测试和实际操
作测试两项成绩平均及格宜可)和毕业实习成绩合格者,为毕业考核合格,获得毕业资格。
第三篇:动物科学专业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
我叫xiexiebang,是xiexiebang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大学四年中,我不仅学好了动物科学专业全部课程,而且对兽医方面有一些了解,在班级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但我并没有满足,因为我知道,在大学是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为了更好适应日后的工作,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一次性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等和辽宁省计算机二级考试。
思想成熟、为人诚实、个性稳重、具高度责任感、能够同他人一道很好地工作、吃苦耐劳、学习能力优、事业心强,勤奋务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热爱集体,助人为乐,能恪守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愿意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具备奉献精神。最重要的是我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四年锤炼,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时,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一定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第四篇: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008年7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观念、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具有很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具备先进的理念和奋进的精神状态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养,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的,能在涉外经济贸易企业和机构胜任进出口业务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及具备成功素质的抢手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如下五个方面的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树立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观念
1、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自觉执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与正确的效益观以及风险观念。
3、树立敏锐的市场观念以及与外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观。
4、树立不怕挫折、勇于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正当竞争与合作共赢观念。
(二)具备国贸专业人才的优秀品质
5、诚实守信,对企业忠诚,愿为企业贡献聪明才智。
6、面对市场和环境的任何困难,要有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以及豁达开朗的乐观态度。
7、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职业操守。
(三)掌握现代国贸专业人才的必备知识
8、牢固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系列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9、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知识,十分熟悉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政策、法规、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了解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有关国际机构的组织与运作情况,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及商务礼仪知识。
(三)具备现代国贸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
10、具有理解、适应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11、具有很强的外贸业务人员的市场开拓能力、交易磋商能力、合同的拟定及执行能力。
12、具有很强的文字功底、口头表达能力和洞察服务对象心理活动的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
13、具有自主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
14、英语具备听、说、写能力并达到国家四级水平;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并达到国家二级水平;能获得一至两项职业资格证书,基本具备成功就业的能力。
(五)掌握现代国贸专业人才必需的方法与技能
15、必须掌握外贸业务中的拟定合同和处理合同的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训教学,具备外销员的业务技能。
16、作为复合型人才,掌握商务函电的拟定方法,能够与外商直接进行语言、文字交流。
17、必须掌握外贸业务中的处理单证的方法,通过实训和实习的训练,具备单证员的业务水平
18、必须掌握电子商务运作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资源为外贸活动服务。
19、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能自行锻炼和自我心理调节。
三、培养模式与专业培养特色
(一)培养模式—“12345”模式
“1”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
“2”是人才培养的两大体系,即按照成功素质的“两分法”,把人才培养计划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融合的两大体系,即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
“3”是人才培养的三大要求,即对现代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而言,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知识的复合型以及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非专业素质。
“4”是四组课程,即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主修课与辅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要强化核心专业课和实践课,要加大辅修课和选修课。
“5”是五大体系,即按照成功素质的“五分法”,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
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观念、优秀品质、必备知识、较强能力和应用方法这五个方面的素质,并要求达到规定水平。
(二)专业培养特色:五个突出
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以及总体培养模式,本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应形成几个特色:
1、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市场开拓、中英文交易磋商、合同执行、单据制作等专业核心能力,为塑造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2、突出非专业素质教育
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而言,非专业素质往往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对已列入计划的非专业素质教学活动必须强化训练,对每一项目和课程的教学、实施和考核要精心组织、务必讲究实效。同时在专业素质教育中也要注重观念、品质、能力与方法的培养,使其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3、突出实战教学法
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实战教学法,在现有“仿真”实战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部分真实的实战教学,根据实习基地建设进展情况逐步提高“全真”实战教学的比重,着重培养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4、突出考试方法改革
推行实战教学法,加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强化考试方法改革。对国际贸易专业而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以考知识为主向以考应用能力为主转变;二是由命题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向多种考试形式转变,由内容决定形式。
四、专业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1、专业素质教育核心理论课程
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地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2、专业素质教育核心实践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海关实务、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贸易流程模拟、顶岗实习
3、外贸英语方向复合课程
大学英语、外经贸英语、国际商务函电、外贸口语
(注:国际贸易拟向外贸英语方向进行课程复合)
五、非专业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1、非专业素质教育核心理论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功学、创新学、心理学等。
2、非专业素质教育核心实践课程
适应性素质拓展、提升性素质拓展、创新训练、创业设计、生涯设计、就业指导等。
六、学制与学位
1、学制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2、学位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七、学时与学分
1、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1 :12、专业素质教育学分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学分比例为6 :43、确定毕业最低学分:249.4
其中:最低专业素质学分:149.4
最低非专业素质学分:100
第五篇: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90
1一、培养目标: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二、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行大气探测的技术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
大气科学、环境科学。
五、主要课程:
大气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1、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一)
2、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二)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三)
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
创新实践最低要求学分为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3学分。创新实践学分由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方式获得。
附表
一、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备注:
1.每学期的实际周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2.一般每学年寒假4周,暑假7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 3.社会实践安排在每学年暑假进行;
4.公益劳动(1周)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由学校统筹安排,公益劳动不占课内学时。
续附表
二、选 修 课 课 程 设 置
附表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注1:本科思政实践课累积58学时计2个学分,拟在一至五学期进行。一至四学期安排外出在实习基地参观,四至五学期重点指导撰写思政实践调研报告。注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6/2)作为全校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