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劳动合同法,保障权益
学习《劳动合同法》,保障权益防范风险 学习《劳动合同法》 保障权益防范风险,
在物业管理行业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物权法》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 法》的颁布(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将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再次引起全行业的热 切关注。《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矫正劳资关系的法律,与现行旧法(《劳动法》)相比,内容作 了大幅度调整和补充,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加重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对于劳动 密集型的物业服务行业来说,《劳动合同法》的影响不容小觑,其带来的风险应给予相当重 视。
一、《劳动合同法》涉及物业服务的主要内容 1.规章制度不再单方可以决定。《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 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 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2.用工再不能不签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 合同。3.试用期不再是廉价期。《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4.劳动定额标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 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5.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至四十五条对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做出了相关规定。如第 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 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6.经济补偿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 7 种情形之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向
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 工资的经济补偿。7.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 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 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8.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 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 额部分; 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 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二、物业服务企业对《劳动合同法》应重点领会和把握的问题 1.产生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事实是用工。《劳动合同法》调整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 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 立”。也就是说,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是用工,而不是订立劳动合同。即使用 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用工行为,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 系即建立。2.不可以不签书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将 面临许多惩罚措施: 其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 1 个月但不满 1 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 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 2 倍的工资。其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 1 年不 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旦订 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又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无法辞退 劳动者;否则,违法辞退要支付 2 倍的经济补偿金。福州泰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德光认为:必须转变以前的观念,牢固树立起“用 人就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观念,即使对流动性较大的安保、保洁人员试用合格的也应在 20-25 天内签订。3.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与《劳动法》有关规定相比,有较大变化:一 是增加了部分必备条款。诸如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 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等条款;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 休假、社会保险、职业危害防护的条款。二是取消了部分必备
条款。诸如劳动纪律条款、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条款、违反劳动合 同的责任条款。4.要预防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情况。深圳物业管理研究所的吴春兴认为,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要及时与员工签 订书面劳动合同;尽量避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不能随便设立违约金;严格执行试 用期的有关规定;要预防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的出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 1 个月但不满 1 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 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 2 倍的工资”,同时还要被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 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如违法辞工要支付 2 倍的经济补偿金。5.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期限分类的规定,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 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三种类 型;并且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任何类型的劳动合同。同时,为了 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更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无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作出了一些与《劳动法》不同的新规定: 一是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 的情形外,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是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三是规定在法定情形下,如果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除劳动者提出 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定情形包括:(1)劳动者在该 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 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连 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 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6.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正确理解。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在劳动者符合法定三种情形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也默 认接受,但时隔数月或者数年,突然要求公司从该固定期限合同订立之日开始每月支付两倍 工资,从法律规
定看,其主张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劳动者并没有提出过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用人单位本应当主动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给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保障。一方面企业将面对 更多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劳动者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机会明显加 大。但是,深圳市航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张北方认为,并不是说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 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就表明企业与劳动者签定了“终身合同”,劳动者因此就有了“铁 饭碗”。他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无固定期限合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也是可以解除终止的。第二,无固 定期限劳动合同也是可以变更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是一种劳动合同,跟其它类型的劳 动合同型一样,也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协商变更原则。7.违约金的有关规定和理解。违约金一向是用人单位绑住劳动者的“紧箍咒”,但明年 1 月 1 日之后,除非劳动者接受 过单位的专业技术培训并有相关协议,或有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的协议,劳动者不需向单位 支付任何违约金。而且,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单位必须出具第三方开的培训费用发票才能证明对劳动 者进行过培训,企业内部培训或没有第三方发票的都不算。因此,物业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部门要注意此项规定。此外,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其他违约行为来说,均将承担严重的违约 后果,负担巨额违约金。不仅如此,广州粤华物业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兼人力资源处经理温 必潜指出,《劳动合同法》 规定在 14 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所以,他认为,《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用人单位如果不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及时提出,否则,将视同续订了一个新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将受到劳动合同的保护,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 补偿标准的两倍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将成倍增加。8.辞退员工的相关问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 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 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违反本 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 金。
三、积极应对《劳动合同法》,防范企业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眼中最典型的“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细化单位责任保障劳工权益
劳动合同法:细化单位责任保障劳工权益
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以绝对高票顺利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它不但继承了《劳动法》的立法宗旨,而且比此前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作出了更新、更全、更细、更有力的规定。
试用期不是白干期,单独试用期不成立
案例:小王应聘到某酒楼当服务员,酒楼跟他签了试用期合同:试用期(一个月)内免费试用,包吃包住。试用合格后再签正式合同,转正后工资为2000元。一个月后,酒楼以他在试用期内表现不佳为由,要求再试用一个月。可第二个月过后,酒楼以他在试用期内曾经打碎过一只杯子违反了酒楼规定(小王已以杯子市价的两倍做了赔偿)为由将他辞退。
解析:《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但对于试用期试用单位的“霸王条款”没有涉及,因而使劳动者的试用期权利得不到保障。为此,《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细化了试用期的具体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而且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第二十条又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酒楼的上述做法是违法的,小王可以依法索要4000元的劳动报酬。
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书面合同
案例:小李托亲戚找朋友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当时没有签合同,进去后干的活很杂,工作岗位不固定,每个月领的工资也不一样。一年后,他多次与公司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想把工作岗位、内容、工资等各方面固定下来,可公司总是以“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干杂活的人”,“公司效益不固定工资也不能固定”,“如果不想干就另谋高就”等各种理由予以推托。结果,他干了一年多,合同也没签成。后来公司换了个老板,一上任就把他辞退了。
解析:《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未规定法律责任方面的保障条款。为此,《劳动合同法》在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 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小李的要求是合法合理的,而公司辞退他是违法的,因为公司实际上与他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般而言,劳动者跳槽无须支付违约金
案例:小刘是某建筑公司的农民工,与建筑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合同,合同虽然仅几十条,却规定了10多项违约金条款,有一项是如果小刘跳槽,需一次性支付10万元违约金。工作半年后,小刘发现了另一家建筑公司招人,开出的条件和待遇都比现在的单位好很多。他想跳槽,但面对巨额违约金,又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解析:《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而是交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为防止劳动者跳槽,基于在市场中的强势地位,不少用人单位都规定了高额违约金,结果使劳动者的跳槽代价很大,自由择业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进行了规范,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第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后,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其中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第二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后,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由此可见,其余一切情况包括劳动者跳槽都不再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高额违约金了,对劳动者而言着实是一个好消息。不过,劳动者跳槽仍需支付一定代价,因为该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建筑公司约定的高额跳槽违约金是无效的,小刘只要在赔偿对该公司造成的损失后就可跳槽去另一家建筑公司。
派遣服务时意外受伤,两家单位负连带责任
案例:苏阿姨是某家政公司的员工,受公司指派到某私营企业做保洁服务。在擦窗户玻璃时,她一不小心从办公室的窗台上跌倒在地板上,导致手部骨折。该企业老板及时将她送到医院治疗,但拒绝支付医疗费。苏阿姨找家政公司要医疗费,不料公司老板却说:“你是为那家企业打扫卫生时受的伤,可以找他们索赔。”而该企业老板却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保 洁费,且已及时将苏阿姨送到了医院,“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两单位对于医疗费互相踢皮球,都表示不予支付。
解析: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前,这种情况是这样处理的,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他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苏阿姨是受家政公司的指派从事保洁工作的,是为家政公司履行义务。她受伤也是在为家政公司履行义务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责任应由家政公司来承担。但是《劳动合同法》对此有了新规定,第九十二条规定,在劳务派遣单位派遣过程中,如果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苏阿姨的医疗费既可以向家政公司要,也可以向私营企业要,两家单位都有赔付的义务。
制定修改劳动规章制度,需要劳资双方共同参与
案例:小徐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对工资还算满意,但公司苛刻的规章制度让他受不了。公司老板是外国人,行事方式专制,经常独自出台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如“迟到一次罚500”、“工作期间聊天扣100”、“上厕所不能超过5分钟”等等。小徐上班不久就违反了好几项,结果第一个月下来,工资竟然被扣发了1000多元。他去找老板理论,老板用生硬的普通话说:“公司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你可以走人。”
解析:对于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劳动法》将其视为用人单位自己的事情,仅仅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劳动合同法》则将其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事情,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据此,公司老板的做法是违法的,应该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王庆廷)
检察日报
第三篇:学习《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范文
学习《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于2008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推进该法贯彻执行。检查发现,劳动合同法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方面,尤其是在2008年以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在维护企业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检查也发现,由于法律规定不够严谨等多方面原因,有些规定特别是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很好执行,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示,要求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法律上严格规范劳务派遣制度,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这次劳动合同法修改,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针对劳务派遣单位过多过滥,经营不规范问题,提高了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单位的准入“门槛”,将注册资本金由50万提高到200万,要求其必须具有固定经营场所及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管理制 1
度,并且必须取得行政许可。二是针对被派遣劳动者反映最强烈的同工同酬问题,进一步强调了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得以落实。三是针对一些行业、企业长期在主营业务、一线岗位大规模使用劳务派遣工问题,这次劳动合同法修改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了严格限制,由现行法律规定的“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修改为“只能”在这“三性”岗位上实施,并对“三性”岗位作了明确界定。同时增加条款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四是为增强法律约束力,加重了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作出这种修改的目的,就是要更进一步地体现劳动合同法立法本意,使劳务派遣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定位,把派遣用工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颁布实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要充分认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颁行的重要性,抓住修正案颁行的有利
时机,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颁布实施,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为维权工作提供更好法律保障。当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将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摆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日程,把《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纳入工会“六五”普法重点内容,深入企业,深入到职工群众特别是劳务派遣职工中去,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推进建立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二是有关部门要积极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切身利益。充分反映工会和职工意见建议,从源头上维护好被派遣劳动者切身利益。各地工会也要积极参与地方有关规定的制定,使劳动者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三是扎实推进《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贯彻实施。要密切关注法律颁行后劳务派遣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用工动向,及时主动向立法机关、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表达诉求。要加强与各级人大、政协、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促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切实遵守修正案各项规定。
四是要切实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这项工作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全总统一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本地区本产业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工作作出部署,着力抓好落实。
第四篇:学习劳动合同法
[学习劳动合同法]学习劳动合同法编者按: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学习劳动合同法。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部法律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读者学习、理解《劳动合同法》,本报今天特刊发由全国人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专题文章。
7月30日,读者在湖北宜昌市新华书店里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刘君凤摄 ***科学立法的典范 全国人***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景宇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认为这部重要法律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广泛听取、认真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立法、科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劳动合同开始适用于国有企业新招用的职工,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20世纪90年代,逐步推广到各类企业的全体职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合同制度。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劳动合同制度的确立,对于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式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区、行业和单位甚至相当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稳定。首先,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构建与发展***稳定劳动关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个历史性转变是成功的,解放了生产力,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同时,由于企业形式的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的尖锐化,劳动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建与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至关重要。其次,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的需要。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特别是加强关注民生、保障权利等方面的立法,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完善社会领域立法,使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劳动者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努力形成公平正义、奋发进取、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劳动合同法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制定和实施劳动合同法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最后,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劳动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平衡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我国劳动立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1994年制定劳动法时,我国刚刚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总结劳动法实施十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专门制定劳动合同法,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实属当务之急。(资料图片)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孙春兰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作出了全面的规范,并对与劳动合同紧密相关的集体合同制度也作了规定,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效规范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细化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有利于从源头上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劳动合同法》,是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切实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劳动合同法》坚持和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劳动立法的本质要求,是客观现实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合同范本《学习劳动合同法》。工会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把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抓住发展***劳动关系的主线,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机制。要充分发挥《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作用,紧紧围绕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代会、劳动争议调处等关键环节,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着力推动用人单位做到各项制度规范合理、职工权益充分保障、双方协商平等合作、工会作用有效发挥,建立和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坚持劳动行政执法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确保《劳动合同法》的严格实施。徒法不足以自行。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必须强化劳动行政执法和群众监督,把两者结合起来。严格而有效的劳动行政执法是用人单位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遵循法律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保证。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群众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把自上而下的劳动行政执法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
推动实施是劳动保障部门职责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孙宝树 作为从源头上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法》在全面总结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对劳动者和企业普遍关心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不仅有利于更加切实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对于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构建和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法》既是对现行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的继承,又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鲜明特点。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护。二是分类规范不同劳动用工形式。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用工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进一步完善全日制用工规范的基础上,对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两种用工形式专门进行了规范,拓展了法律适用的范围,使不同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护。三是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为保证劳动合同制度在各类用人单位切实得到执行,保护守法企业的积极性,加大了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在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对劳动者实行倾斜保护的同时,对保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健康发展给予了必要的关注,作出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五是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此外,还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较好地解决了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带来的问题,有效保障了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部门,将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和推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专门的培训,使劳动保障系统的每一位干部都熟悉这部法律,精通法律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明确法律赋予的责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抓紧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同时全面清理有关政策法规,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及时加以修改。四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全面组织开展劳动用工情况的摸底调查,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实行动态管理,提高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水平。五是大力加强监察执法,组织开展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做好受理投诉举报、开展日常巡视检查等工作,积极预防和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推动《劳动合同法》全面贯彻落实,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民营企业应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孙晓华 工商联作为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十分重视推动会员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在已开展多年的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等表彰活动中,都将签订劳动合同、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等作为评选的基本条件。《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非公经济不能缺位,工商联既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又要与工会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目前,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日渐增多,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用工主体,为扩大就业、保持稳定和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出了重要贡献。民营企业在善待员工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在一部分企业中也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民营企业的人事制度、用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民营企业应充分重视《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学习《劳动合同法》,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规范企业人事制度。要把《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好,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提高认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虽然突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保护或者排斥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关系来看,现代劳动法的理念已经实现了二者从斗争向合作的转变,保护劳动者利益的终极目的正是构建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而***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企业发展来说,是有利的。当企业员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自觉自愿为本企业尽职出力时,企业自然而然减少了许多麻烦,各项管理指标必然有所提升,成本却得到降低。这应该是所有用工单位都希望的。其次是严格遵守、切实执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对于减少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纷争,保障双方各尽其责、各得其利,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实施《劳动合同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责任感和技术素质,达到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衷心希望工商联的会员企业,特别是企业家常委、执委,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的高度,带头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为构建***劳动关系,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编辑
第五篇:辽宁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
辽宁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一号)
《辽宁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已由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5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5月30日
辽宁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
2013年5月30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职工劳动权益,是指职工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建立、存续、解除或者终止过程中,职工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三条 职工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享有依法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四条 职工劳动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职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履行劳动合同约定,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工业与信息化、建设、卫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权益。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第七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依法进行监督。对用人单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或者不履行保障职工劳动权益职责的,工会有权依法要求纠正;职工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有检举和控告的权利。第二章 劳动权益保障
第九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应当使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制定的劳动合同文本,或者用人单位依法自行制定、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文本。
用人单位与职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后,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各执一份。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应当自订立劳动合同之日起三十日内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备案;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建立劳动档案,如实记载与职工劳动关系相关的情况,并在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所在地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向被招用人员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抵押金、保证金、培训费、手续费等,不得扣押被招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暂住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拖欠职工工资。因生产经营困难不能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需要延期或者暂时部分支付职工工资的,应当提出足额补发的方案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并达成一致。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遵守工时制度。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应当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有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和周休息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计划生育假等带薪假期,以及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其它假期。
违反国家规定强迫职工加班,职工可以拒绝,用人单位不得因此扣发职工工资和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在法定休假日工作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应当依法发放加班工资;安排职工在周休息日工作的,应当依法安排相应的补休,确实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依法发放加班工资。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设施、劳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整改;对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职工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职工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职工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职工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职工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职工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十八条 工伤认定由生产经营地或者参保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作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认定工伤申请后的六十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送达用人单位和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及时安排医疗救助。遇有特殊情况,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三十日。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依法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公示或者告知职工。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向全体职工公示下列事项:
(一)职工培训计划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支出情况,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奖励处分职工的情况;
(二)工作作息时间、劳动纪律、奖惩制度和工资支付等规章制度;
(三)集体协商情况和集体合同文本;
(四)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情况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向职工通报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等内容。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坚持男女平等。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依法享受特殊保护。
第二十三条 职工一方依法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的,用人单位应当与职工一方进行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所形成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集体合同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十日内,由用人单位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第二十四条 集体协商确定的劳动定额标准,应当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或者劳动合同约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解除参加集体协商的职工代表的劳动关系或者变更其工作岗位、降低其工资待遇,应当向工会说明原因并征得同意;职工代表是工会主席或者副主席的,应当向上一级工会说明原因并征得同意。
第二十六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职工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行为之日起一年内作出处理决定。逾期未处理的,不得再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七条 被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职工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职工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职工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职工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或者所在行业相同或者相近岗位职工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二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用工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监督劳务派遣合同履行情况,维护被派遣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职工的,被派遣职工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应当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用工单位已与被派遣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用工单位应当与其订立劳动合同:
(一)劳务派遣单位未与用工单位续订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到期一个月后,用工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务派遣职工的;
(二)在非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使用被派遣职工的;
(三)临时性岗位使用被派遣职工超过六个月期限的;
(四)用工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职工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有关劳务派遣的禁止性规定行为的。前款第二项所称临时性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工作岗位;辅助性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直接用工因休假、培训、服役、工伤等情况不能提供劳动而暂时由被派遣职工代替的工作岗位。
第三十一条 被派遣职工在派遣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用工单位应当协助劳务派遣单位做好工伤认定申报工作。
第三十二条 城市公共交通等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行业的行业工会或者产业工会,可以代表职工与该行业组织就职工工资进行集体协商。市人民政府应当对财政补贴给予必要的保障。
第三十三条 实行建筑领域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工资保证金管理、使用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第三章 监督与救济
第三十四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信息查询系统,供职工查询,监督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第三十五条 基层工会对所在用人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用人单位拒不接受的,基层工会应当及时向上一级工会报告,由上一级工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用人单位不予改正的,工会可以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第三十八条 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职工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第三十九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第四十条 因订立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一条 职工认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劳动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总工会可以成立职工法律援助组织,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为职工提供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法律援助。
第四十三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对拖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投资人按不良信用行为记录在案,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征信管理机构、工商、银行等相关单位;情节严重的,可以向社会公布,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工资保证金。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职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五条 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参加集体协商的职工代表的工作岗位或者降低其工资待遇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用人单位应当补发所减少的劳动报酬;拒不改正的,该职工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当于本人依法应得的经济补偿金二倍的赔偿金。
第四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职工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工会工作人员不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责的,职工有权向上级工会提出申诉,上级工会应当及时处理。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