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快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5)370号,1995年10月4日)范文

时间:2019-05-12 22: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快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5)370号,1995年10月4日)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快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5)370号,1995年10月4日)范文》。

第一篇: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快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5)370号,1995年10月4日)范文

劳动部 国家经贸委 全国总工会

关于加快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

劳部发(1995)370号

(1995年10月4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总工会、经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按照国务院召开的贯彻《劳动法》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劳动用人制度改革,力争实现1995年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目标。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已发布或转发了当地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方案,26个中央、国务院部委提出了所属企业与所在地地方企业同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要求。许多地区和行业成立了劳动合同制度指导工作小组,组织推动这项工作。按照各地政府的部署,1995年年底将有北京、河北、山西、吉林、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四川等13个省、直辖市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确定了当地订立劳动合同的目标。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企业20余万户,职工6000余万人,约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61%。但是要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需要各级劳动部门、经贸委和工会组织等进一步努力,加快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步伐,确保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为此,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地劳动部门、经贸委、工会组织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研究解决改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抓好配套工作,共同组织推动本地区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

二、各地要加强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工作,按照当地政府的部署完成目标责任制,将工作计划逐月分解落实,按期调度推进。各地的目标应当安排在1995年11月底前完成。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分类指导,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在抓好地方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中央直属企业的指导,将中央直属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步骤纳入地方的工作规划,统一部署和安排,中央直属企业应当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划及地方政府的安排与地方企业同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三、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宣传发动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劳动部门应定期发布劳动合同制度进展情况通报,并有重点地培训有关人员。同时,有关部门可以联合制定宣传计划,统一布置宣传工作,共同开展宣传动员。要通过宣传动员,造成一定的声势,为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宣传工作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消除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思想疑虑,引导改革工作健康发展。

四、各地在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进行,既要保证工作的进度,更要注意工作的质量,特别要抓好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工作,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要通过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明确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切实推动改革的深化,真正达到依法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 1

益,促进劳动用人机制转换的目的。同时,要处理好新旧用人制度转换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对老职工、女职工和一些病残职工给予适当照顾。

五、各级劳动部门要积极会同各级经贸委和工会组织推动本地区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工作,主动承担规划和协调工作,及时向有关各方沟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搞好改革的配套工作。根据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工作的需要,应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充实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劳动制度,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大力开展劳动监察工作,对没有按计划要求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企业应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帮助解决问题,指导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对无故拖延的企业要促其改正,保证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常建立和运行。

六、各级工会要积极支持劳动制度的改革,参加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帮助和指导职工订立劳动合同。要引导广大职工认识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是运用法律形式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中,积极反映广大职工的意见和要求,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督促企业依法订立劳动合同,防止无效劳动合同和显失公平的合同。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民主管理方式,审议本单位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方案及有关办法,参与制定本单位的劳动合同文本。帮助职工正确理解劳动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和内容,向职工说明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地的义务,指导职工提出需要协商的内容,提出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等建议。对企业不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工会应提出意见,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七、各级经贸委要结合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在新的改革措施实施时将建立劳动合同制度作为一项基础内容。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认真维护企业权益,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尊重职工的合法利益。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按照地方政府的部署,按期完成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任务。

八、各级劳动部门、经贸委、工会组织要不断研究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妇联的作用,有关工作中的新情况和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同配合开展工作,共同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工作任务,使劳动合同制度在全国如期建立。

一九九五年十月四日

第二篇: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劳部发〔1994〕406号,1

劳动部 国家经贸委 全国总工会

关于印发《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劳部发〔1994〕406号

(1994年10月8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劳动人事)厅(局)、经济贸易委员会、总工会:

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于1994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纪要》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当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纪要

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和全国总工会于1994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劳动厅(局)分管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厅(局)长,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副主任或处长和总工会主管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主席或副主席,以及首都新闻单位的同志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副部长朱家甄、张左己、刘雅芝,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副秘书长朱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杨兴富、书记处书记肖振邦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朱家甄、陈清泰、肖振邦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许。会议闭幕时,朱家甄同志代表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作了大会总结。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由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还是第一次,这次会议召开的时机好,采取三方原则好,达到了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携手共进的目的。它将打开新时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新局面,其重要意义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显现出来。

会议回顾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恢复七年来走过的路程,肯定了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经过劳动部门、工会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初步建立了以《劳动法》为龙头,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其部门配套规章和地方规章为主体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了以29万个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基础,2800多个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骨干的劳动争议处理组织网络、广泛开展了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劳动合同的鉴证工作,有效地预防了劳动争议的发生;坚持三方原则,积极开展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仅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达84824件,1987年至1993年底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处理劳动争议62861件,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坚持进行工作调查和理论研究,针对劳动关系的新特点和劳动争议的新动向,探索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新途径,为相关的劳动立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会议认真总结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只有把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摆在适当的位置,坚持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方向,才能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得到发展与完善。二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只有坚持“双维护”的宗旨,提高办案质量,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 1

持。三是必须坚持三方原则,完善三方机制,才能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断成熟,尽快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四是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才能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把大量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只有重视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队伍的思想建设,才能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好、责任心强、素质高的队伍。六是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劳动法律、政策的宣传,才能提高劳动关系双方的法制观念,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创造较好的环境,取得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主动权。七是只有密切与有关方面的联系,主动向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汇报、请示工作,才能赢得各方面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会议认真分析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当前的任务。会议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保持劳动关系良好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显性化。劳动力市场逐步成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致使劳动力流动明显增多,带来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的纠纷增多。一些企业发生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有的在关停并转中没有把职工安置好;有的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不落实,离退休费不能按时发放,这些情况使一部分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生活遇到了困难。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者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将导致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加,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面对新的形势,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发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完善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全面推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发扬开拓进取精神,重点解决如何更好地把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的三方机制,如何建立集体合同争议调解制度,如何增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性等问题。以使劳动争议处理机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及时化解改革进程中劳动关系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缓解当前劳动争议不断增长的趋势,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为保证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会议对近期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认真学习贯彻《劳动法》。《劳动法》既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又是规范劳动工作的基本法,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近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劳动法》。在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劳动法》的同时,做好对以前法规的清理工作,特别是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与《劳动法》的相关内容衔接好,做好1995年1月1日实施《劳动法》的准备。要围绕贯彻《劳动法》把《条例》的贯彻引向深入,通过贯彻《条例》,不断落实《劳动法》。

(二)大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建设。目前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与劳动争议数量争剧上升,处理难度不断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大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劳动部门、经贸委、工会要主动配合,共同努力,争取在近期内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落实机构,增配人员,加强培训,稳定队伍。到1995年底,力争使仲裁委员会的组建率由90%上升至95%以上,人员配齐比例达到98%,使绝大多数薄弱区、县劳动仲裁委员会建立仲裁员、仲裁庭制度,正常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建工作也要力争有较大发展,争取经过两三年努力,组建率由目前的48%上升到80%。

(三)深入做好预防劳动争议的工作,预防劳动争议是一项社会综合性的工作,劳动部门、经贸委和工会要相互配合,遵循“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首先要重点做好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他们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制定、完善企业各种内部规章,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和职工民主管理。其次要重点抓好指导基层工会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预防劳动争议和处理劳动争议的工作,把劳动争议更多地解决在基层,同时促进职工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使之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要重点抓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劳动部门要于1995年底之前,将劳动合同鉴证服务范围扩大到各类企业,工会要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预防违法和无效合同的产生,从而主动、及时地消除和减少劳动争议的隐患。第四要积极开展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特别是要创造条件,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电话和长期咨询服务机构。

(四)继续加强办案工作,不断提高办案水平。要重点做好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仲裁委员会在提高办案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办案效率,于1995年底,力争使调解及其它方式处理案件的比率由目前的82%回升至90%,使结案率由目前的73%加升至85%以上。

(五)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劳动立法,各地要经常采取工作交流会、理论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工作及理论研究,促进劳动立法不断完善。特别要重点为探索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发展方向服务,为《劳动争议处理法》的起草工作奠定基础。

会议指出,劳动争议处理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既不能忽视企业调解,也不能放松仲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依法处理劳动争议不仅不会给外商投资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还会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改善投资环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因此政府对仲裁委员会的领导应是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不能干预具体案件的处理。会议强调,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三方机制的问题上,各地劳动部门承担着主要责任,应经常主动地与工会、经贸委协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应定期向仲裁委员会汇报工作,并在实践中创造实行三方原则的新方式、新做法。在工作中三方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补台、相互支持,不断增强团结。三方代表应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发挥各自的作用。会议还就《劳动法》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衔接问题提出两个原则:第一,1995年1月1日前发生的劳动争议按《条例》执行,1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按《劳动法》执行;第二,《条例》有规定,《劳动法》有明确新规定的按《劳动法》执行,《劳动法》没有明确新规定的,继续执行《条例》。

会议号召,全体劳动争议处理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同心协力,学习、贯彻好《劳动法》,为开创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新局面,为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的通知(劳部发〔1996〕85号,1996年3月

劳动部 全国总工会 国家经贸委

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的通知

劳部发〔1996〕85号

(1996年3月18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自1987恢复以来,遵循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代表共同参与的三方原则,在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中初步形成了三方机制,对体现劳动争议仲裁的公正性,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三方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作用,更好地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提高受案率和结案率,以适应当前劳动争议数量持续上升这一客观形势的需要,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近年来各地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实践的成功经验,现就坚持三方原则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遵循三方原则,继续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组织机构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3003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其中省级仲裁委员会26个。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要求,尚未建立仲裁委员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地区,应按照三方原则尽快建立;已建立仲裁委员会的地区,应于近期内按照三方原则进行一次检查。

对其中仲裁委员会三方组成不健全的,应尽快按法律规定重新组建;对仲裁委员会虽由三方组成,但人员配备不到位的,应尽快配备专门人员;对仲裁委员会成员需要调整的,应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尽快予以调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应设在劳动行政部门专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以确保其在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做好仲裁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1996年,各地要就上述工作拟定工作日程和具体措施,并予以实施。争取在“九五”期间使各级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全部按照法律规定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起来,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遵循三方原则,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制度

各级仲裁委员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仲裁委员会例会制度;仲裁委员会工作汇报制度,即仲裁委员会定期向政府汇报、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向仲裁委员会汇报等;仲裁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的会审制度;对仲裁员、仲裁庭工作的监督制度,主要是对仲裁员的管理,对仲裁庭组成和案件结案的审批,对错案的纠正等;仲裁委员会案件通报制度,具体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典型案件处理情况通报等。要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来保证仲裁委员会三方作用的充分发挥,保证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仲裁庭以及仲裁员的领导、监督和管理。

三、遵循三方原则,进一步完善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各级仲裁委员会要加强对专职和兼职仲裁员的聘任和管理,以适应日趋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仲裁员数量和质量的更高要求。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对仲裁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按照劳动部《劳动争议处理人员培训纲要》(劳部发〔1995〕1号)和《劳动仲裁员聘任管理办法》(劳部发〔1995〕142号)的要求,在抓紧对专职仲裁员的培训、资 1

格认定和发证工作的同时,扩大对兼职仲裁员培训和资格认定的范围,要特别注意从工会组织和企业主管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中培养、选拔兼职仲裁员。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会同省级工会组织或企业主管部门举办本系统兼职仲裁员资格培训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由仲裁委员会予以聘任。国家或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定期对仲裁员进行考核,不断提高仲裁员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在此基础上,各级仲裁委员会要继续完善仲裁庭制度探索三方办案的好形式、好办法。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保证三方仲裁员均可担任首席仲裁员、参加促裁庭、独任审理案件。对重大案件的审理,三方仲裁员都应出席。审理案件都要坚持公正的立场,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四、遵循三方原则,积极探索增强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权威性的新路子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在增强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权威性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由当事人选择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裁审分轨”处理体制;由当事人根据仲裁员名册选择仲裁员处理劳动争议的制度等,共同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新体制的形式。

五、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中的三方成员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必须遵循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原则。首先,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的同志要克服独家仲裁的倾向,主动加强与同级工会组织、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积极创造三方共同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有利条件;同时,各级工会组织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设专人负责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与劳动行政部门密切配合。三方在劳动争议仲裁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案件审理、办案经费、宣传咨询等各方面工作中要强化协作意识、换位意识、整体意识,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共同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三方要注意及时总结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省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好贯彻落实本通知的工作,做到对本地区的工作有部署、有检查,及时给予指导,并于1996年7月31日前,以仲裁委员会或三方名义向劳动部劳动关系与监察司报送一份贯彻本通知的材料,同时抄送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和国家经贸委企业司。

下载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快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5)370号,1995年10月4日)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快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5)370号,1995年10月4日)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