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来自勤奋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今中外的伟人名士,专家学者,他们成功的奥秘之一都是勤奋。
不是吗?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他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笑他,他不悲观失望,从此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争了光,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还有连学都没上过的张海迪姐姐,身残志坚,勤奋学习,克服了健康人也难以克服的苦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
古往今来,许多誉满全球的伟人,他们的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次成功,都是要流下滴滴汗水,留下步步脚印的。他们的成功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钻研而得来的。
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这样的事例不正说明勤奋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从而取得成功吗?不是正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要勤奋吗?
鲁迅之所以渊博,正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汲取精神养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写成,正是由于他27个年头的跋山涉水,“访采四方”,“搜罗百代”的成果。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物理学家牛顿;化学界的大师诺贝尔、门捷列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他们之所以有这样伟大的成就,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他们都是勤奋学习,不耻下问,大胆实践,用于向失败挑战的人。而最后呢,他们胜利了,成功了。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成功来自勤奋。只会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勤奋的结果。
让我们大家以此共勉,勇勤奋去攀登智慧的巅峰,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永远记住:成功来自勤奋。
第二篇: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来自勤奋
长春市一零八学校小学部 六年四班:胡振铭 指导教师:韩丽飞
书山有路“勤”为径,这里的勤字常常让我把它与成功联系在一起:成功来自勤奋。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经过勤奋的努力,成功就会近在咫尺。不久前,一篇《和时间赛跑》的文章就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作者的外祖母去世了,于是,他便以跑步的方式来消除悲伤。一天,他决心趁太阳下山前跑回家,结果他在自家庭院里看见了太阳的半边脸。之后,他跑过西北风的追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因此受益无穷。
那盏最古老的钨丝电灯呈现在我眼前。那是爱迪生经过一千次的努力,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一点一点的修改图纸,一千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放弃,而是更加刻苦专研。他的成果给现代人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不知道自己失败一千次会怎样,但今天我会告诉自己:不要抱怨,只要勤奋努力,成功就会向你招手。您来了,您带着那个大大的纸篓来了。真的是您吗?——马克·吐温先生。记得您那大大的纸篓,是您要求秘书买的,因为您要把所有的错误都装进去。我不知道您曾经倒过多少次垃圾,但我知道您辛勤写作,把不满意的作品放进去,留下的是精华。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我不需要您那样大的纸篓,我真正想要的是您那种可贵的精神。“停!今天的训练到此结束。”“不!不打破昨日的记录我绝不停下!”看到刘翔那种坚毅的眼神,我被深深地打动。他仍一圈一圈地跑着。刘翔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成功来自勤奋!“成功”和“勤奋”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海的这一岸,他俩携手相伴,向彼岸走去,走去„„
第三篇: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来自勤奋,付出终有回报》。
常言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会获得丰硕的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勤奋属于珍惜时间、爱惜光阴的人,属于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人,属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属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因为勤奋,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王;因为勤奋,巴尔扎克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人间喜剧》;还是由于勤奋,爱迪生才有了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爱因斯坦才得以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中国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千古美谈。同学们,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应该具有像爱迪生、巴尔扎克那样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追逐梦想的舞台上一显身手。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若是连学都不想学,吝啬于付出自己的劳动,怎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又怎么会品学兼优,出类拔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在耕耘的时候,付出辛勤的劳动,收获的时候才会有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来自勤奋
(1)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古到今,有多少名人不是有勤奋而得来成功的?三国时吴国的吕蒙,近代数学家华罗庚,不都是经过了自己的勤奋而取得成功的吗?爱迪生还说过:“巨大的成就,出与长期的勤奋。”因此,成功来自勤奋。(2)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古到今,有多少名人不是有勤奋而得来成功的?三国时吴国的吕蒙,近代数学家华罗庚,不都是经过了自己的勤奋而取得成功的吗?爱迪生还说过:“巨大的成就,出与长期的勤奋。”因此,成功来自勤奋。(3)成功与勤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功是勤奋的结果,而勤奋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这样的事例不正说明勤奋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从而取得成功吗?不是正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要勤奋吗?(4)如果一个人天生有聪明的才智,可后天不注意培养,不勤奋,不学习,那他终究不会成功!宋代有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便会作诗,被乡里称为奇才,可谓聪明过人;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
上进,而是整天由他父亲带着到处吃喝受礼,结果诗才枯竭,终于“泯然众人矣”。看了这样的事例,一定感受颇深,如果方仲永不由他父亲摆布,如果他继续勤奋上进,那他一定回取得更大的成功!可见勤奋的重要性.再例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学的时候,并不是一名成绩出色的学生,老师甚至说他是“智能底下的人”.可是他毫不泄气,勤于学习,虽只上了3个月的学校就被迫离开学校,但没有失去信心,反而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还有,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称为“智能底下的人”,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 了学校,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反而以顽强的一直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这一切都证明了成功来自勤奋,然而一个人学会了勤奋,也就意味着他必定会成功.“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是我们伟大的叶剑英将军写的。它的意思是“攻打一个城,我们就要不怕那个城有都么的坚固,读书,我们就要不怕遇到困难。因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阻碍,我们要想铲除这些阻碍,你就必须苦读。努力读,才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名人,有哪个不是靠勤奋读来的啊?就如爱因斯坦吧。他小时候也不是有超人的“天才”,甚至有的瞧不起他,骂他是“笨蛋”,他是“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就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深信成功来自于勤奋,他用勤奋去祢补了自己的
“笨拙”。为了彻底弄清一个问题,他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终于用自己的汗水浇开了绚丽的成功的花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懒惰就像是把锁,锁住你的智慧的仓库。而勤奋则像梭,使你的智慧越积越多。一个人,无论他多么的聪明,如果不去勤奋的学习,他也是像长满荒草的良田,生满锈的宝剑。
我们要杜绝懒惰的滋生,发扬勤奋的精神。同学们,“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第五篇:成功来自勤奋
2008政治小论文 作者:周叶
作者单位:浏阳市淳口镇楼古中学 指导老师:李远东
联系电话:***
成功来自勤奋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我们读书也是这样,聪明而勤奋的学生,会变得更聪明,更爱学习。聪明而不勤奋,或过去勤奋后来懒惰的学生,会产生许多不劳而获的愚蠢的想 法而变得不聪明了,甚至将来一事无成。不太聪明但勤奋的学生,即使考不上大学,将来参加工作,凭着自己的勤奋也能站稳脚跟,甚至办大公司,做大事。不聪明而又懒惰的学生,必然成为家庭的负担,将来到社会上便是社会的负担。
很多伟人的成功也是来源于勤奋: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牛顿在剑桥大学30年里,常常每天坚持工作十六七个小。”但近几年,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一些商人为了自己挣钱,宣传一些违背基本规律的所谓“学习窍门”、“得 高分诀窍”的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是有些同学产生了什么“边玩边学的有大成绩”、“老实勤奋型的没有大出息”,什么“边吃零食边看书记忆效果 最好”,个别同学也傻乎乎地跟着学样子。有些人自己不努力却还去讽刺刻 苦的同学,去挖苦勤劳的同学。可是要知道人世间,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劳的人。只有当官的,可以凭着投机取巧,弄到比较大的官帽戴,但那也只是名气大而已,像刘邦、康生什么的,即使弄一顶皇帝帽子、副主席帽 子,也谈不上对人类有贡献,任何一位对人类有贡献的人,都认为勤劳是做人的根本。华罗庚说:“我不否认人有天资的差别,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勤奋的问题。我小时侯念书时,家里人说我笨,老师也说我没有学数学的特别才能。这对我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我知道自己不行,就更加努力经常反问自己:我努力得够不够?”
所以,我们学生应该每天认认真真的听好每一节课,自己独立完成每天的学习作业。努力学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
奥运精神永存
100年来,雅典,在这块拥有着古老文化和神奇力量的土地上,这里是友谊的开始,是公平,公正运动竞争的起源地。
历届奥运圣火的点燃都伴随着团结友爱的气氛。精彩夺目的开幕式,紧张的抉择时刻,惊心动魄的比赛场面,规模宏大的奥运赛事,那绿色甜美的异国风景,热情好客的各地人民,使得奥运这个名词成为全世界人们都瞩目,热爱的交点。
而我更加沉迷于那金牌带来的闪闪光芒和崇高的荣誉。回首2008北京奥运奥运角逐激烈而又残酷,胜负往往系于一线之间,中国选手以无比的自信与勇气,战胜对手,征服赛场,超越自我,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让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在全球华人的心中奏响。所有的中国人在自豪,所有的炎黄子孙在骄傲!我由衷的为那些给祖国人民带来这一切光辉荣耀的运动健儿们感到骄傲,更加深切地为那些付出了许多艰辛汗水而未能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们感到惋惜。虽然金牌只有一个,但他们在我心中都是英雄。
俗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冲到……”我相信在我心中无比精彩,在我眼中犹如天堂。绿色奥运给人自信、成功,给人新的享受;竞技场上运动员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是奥运匹克运动的奋斗精神。北京奥运发扬奥林匹克“更高,更快”的宗旨,成为最神圣的一刻。北京奥运促进了“和平、友谊、进步”的目标,达到了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鲁迅曾说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落后而仍然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正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我希望每一位关心奥运的人都要有这种精神。奥运精神是什么?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种“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核心。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历朝历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临难不屈,以国事为己任,民族精神的传承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抗震救灾中,从中央领导、省领导到各级党政干部,从子弟兵、白衣天使到广大群众,他们共赴国难,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冒死奋战在抗震一线,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化作抗震救灾的迅疾行动和英雄壮举,以呕心沥血与忠肝赤胆去实践和演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神,使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爱国力量迅速凝聚,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品格。在灾难面前,各方救援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每一个中华儿女把抢救伤员、支援灾区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国分忧、为国解难充分体现出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华民族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
抗震救灾精神凝就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动力。“尚勇”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儒家文化视为最高境界的“怀仁爱之心”,“勇者不惧”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力量迅速集聚在一起,取得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实践一次次证明,只要坚定信心,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只要团结一致,没有什么坎迈不过。实践也再次证明,再大的困难在13亿中国人民面前也变得微不足道,再微薄的力量乘以13亿也变得势不可挡。在民族精神的支撑下,我们在世界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守望互助、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展现出了一个充满信心、坚定信念,沉着镇定、力量强大的中华民族。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来源:《学习时报》
抗震救灾精神升华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精髓。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精神动力。灾难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心智上的极大苦痛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但同时也会极大的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民族精神的活力,使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走向成熟和进步。这次地震灾害,损失之惨重、救援之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灾区人民到救援大军,大家坚强镇定,充满信心。我们听到了总书记“任何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振臂高呼,听到了总理“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
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的铿锵话语,看到了一支支救援大军向灾区挺进,看到了废墟下的生命与死神抗争。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全国人民超越时空急施援手,灾区(www.xiexiebang.com来源范文大全)人民超乎意志极限顽强自救,虽余震频频、飞石滚落、山体崩塌,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虽道路艰险、气候恶劣、食物匮乏,救援人员的意志极限受到极大挑战,但全国人民不抛弃,灾区人民不放弃,在废墟上托起了明天的希望。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直面困难的勇气,令世界震惊。生于忧患,多难兴邦,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生生不息、抗争不止,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
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友爱互助,患难与共的精神要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互助的文化精神,具有扶危济困、友爱互助、患难与共的民族品格,已成为社会安定、国家昌盛、民族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和基础。在这次地震灾害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把为灾区人民祈福、为抗震救灾出力,为受灾同胞加油作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灾区不是爱的孤岛、也不是爱的荒原,而是全国人民共渡难关的心手相牵。中华民族守望互助、相濡以沫的骨肉深情,能穿越生死,跨越千山,不仅仅是基于人道主义,更是出于同胞的大
爱和可贵的民族精神。
这场斗争孕育和凝炼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而鲜活的诠释,成为www.xiexiebang.com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再接再厉,重建美好家园,重振雄风,再造民魂,进一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而
努力奋斗。[1] [2] 下一页
抗震救灾过去一个多星期了,在神州大地却始终激荡着临危不惧、共度时艰、坚忍不拔、摧不折压不垮的民族精神。它是凝聚举国之力救灾赈灾的强大精神支柱。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其张力和价值不是自诩的。正如国外一些媒体所赞扬的那样: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忍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历史和现实已经昭示并将继续表明,中华民族既是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更是敢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具有坚强博爱之心的民族。这种团结、忠勇、坚强、博爱、奋进的精神,不仅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蕴藏着“愈挫愈坚”的伟力,而且需要顺应新的时代条件和要求加以弘扬和升华。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其凝聚需要有主心骨。汶川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飞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当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时间就是生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全面部署下,灾区内外的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迅速展开工作。同时,除震区的驻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人员以最快速度就地开展救援外,全军和武警部队启动应急机制紧急驰援灾区。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体味到一位大国总理的良心与爱心;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人们从总书记“四个尽全力”的坚定语调中看到承诺、看到希望;在最需要脱险的关头,人们从各种救援救助中倍感人间的真情和温暖。“一切为了灾区”———所有这些积极有效的行动,对于及时稳定民心,动员和组织全民族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抗震救灾,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其弘扬需要科学的引导。在大灾面前,仅有勇气和冲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的支持下,在国际社会的协助下,整个抗震救灾的组织和行动始终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科学理念和人文关怀。从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到分工负责、严明纪律,从强调“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到不惜一切代价恢复通路、通水、通电、通信,从全民动员、群策群力、解囊相助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组织各类“专业救援”,从为生者祈福到举国为逝者哀悼等等,无一不凸显了科学抗灾救灾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具体的、真实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恰恰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科学理念和人文关怀,为正确引导和激发战胜自然灾害的民族精神,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一种融合了善治价值取向的抗震救灾精神。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民族传统和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延续和升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种精神的释放决不是偶然的。它是改革开放0年来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分不开,它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分不开,它与“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善政善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将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圣火”一代代传下去,使之发扬光大、光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