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该读本收录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通过学习我能够深刻领会历届中央领导人的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下面就简要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每位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严于律己、勤俭修身,不铺张、不浪费、不奢靡、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简朴廉洁的正气、昂扬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锐气;广大党员干部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美德,作为磨练意志、催生斗志的法宝,使自己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本领,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走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艰苦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可依赖的资源,也是我们有信心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真正优势所在。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靡之风将腐蚀党的执政基础,削弱党的执政力量。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树立节俭新风。
第二篇:《厉行节约_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九宫山镇人民政府胡育军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读本。该读本收入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人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过去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将具有重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和体会:
一、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作风上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披肝沥胆、同甘共苦的精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不断胜利的精神保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不断努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更是必不可少的。
二、艰苦奋斗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马克思说:“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求人们重 1
新回到以前过的“吃不好、穿不暖”的苦日子,而是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勤俭修身,不铺张、不浪费、不奢靡,不惑于灯红酒绿、不迷于声色犬马、不计于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简朴廉洁的正气、昂扬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锐气。
三、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工作状态。无数革命前辈爬
雪山、过草地,夺得了革命的最终的胜利,他们早就把艰苦奋斗植入他们的生命,融入他们的血液。广大党员干部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表现出更良好的工作状态,把艰苦奋斗的历程,勤俭节约的过程,作为磨练意志、催生斗志的征程,使自己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本领,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的传统美德之际,我们应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每个人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具体事作起,真正付诸实践,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
第三篇:《厉行节约_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读《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有感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读本收入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人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不仅过去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将具有重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下面结合实际,我谈谈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和体会: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作风上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披肝沥胆、同甘共苦的精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不断胜利的精神保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不断努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更是必不可少的。
艰苦奋斗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马克思说:“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求人们重新回到以前过的“吃不好、穿不暖”的苦日子,而是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严于
—1—
律己、勤俭修身,不铺张、不浪费、不奢靡,不惑于灯红酒绿、不迷于声色犬马、不计于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简朴廉洁的正气、昂扬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锐气。
艰苦奋斗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各种诱惑粉墨登场,给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考验。有的人经受不住诱惑,精神不振,追求奢侈,挥霍浪费……这些无不是艰苦奋斗思想褪化,勤俭节约意识淡化,甚至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支柱弱化所致。历史与现实反复警示我们,名利私欲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腐蚀剂”,精神信念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强心针”。
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工作状态。无数革命前辈爬雪山、过草地,夺得了革命的最终的胜利,他们早就把艰苦奋斗植入他们的生命,融入他们的血液。广大党员干部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表现出更良好的工作状态,把艰苦奋斗的历程,勤俭节约的过程,作为磨练意志、催生斗志的征程,使自己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本领,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一个执政党和国家来说,是命运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带领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责任,要不辱使命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牢固树立艰
—2—
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跟人民群众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不管什么时候,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丢了作风就会变差、变坏,丢了民心就会被极大销蚀,丢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严重损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艰苦奋斗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坚强基石,永远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宝藏,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的传统美德之际,我们应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每个人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具体事作起,真正付诸实践,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我们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3—
第四篇:《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巩永刚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优良的传统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淡化,需要广泛传递给下一代。中央出台了改变作风的“八项规定”,其中特意强调了要厉行节约,通过阅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教材之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我更加深刻的领会了历届中央领导人的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讲话精神,体会到切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性。联系实际,我谈一谈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
“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就强调了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一切国家机关、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合作社都应该厉行节约,使人力物力财力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走到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更给我们全党提了个醒,打了一剂预防针,体现我党最高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长远的战略意识。立足我们的身边,小到办公纸张,大到仪器设备,每一分办公资源都应该合理应用,要主动注意到经费的节省绝不是工作的减少,相反的,还有使工作的效能更加增大起来。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的的贯彻落实是一项长远需持之以恒的工作,是要有制度,有监督,常态化去执行的,“八项规定”的就是最好的体现。党制定了监督检查办法和纪律处分规定,就要求要主动接受监督,认真受理群众举报,保证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只有迅速行动起来,狠刹奢侈之风、庸俗之风、特权之风,进一步理解加强作风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事业观、价值观和生活观,自觉抵制奢侈之风、贪占之风、庸俗之风,才能真正实现厉行节约的全民效果。
浪费之风务必遏制!党员同志当然要率先垂范,从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做起,坚决杜绝公款浪费行为。中央已经采取了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我们必须自觉遵守,不能让八项规定成为一股“热风”,吹过之后便成“冷风”。应把当前的“胜利果实”坚持下去,将“厉行节约”的行动“进行到底”。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这次中央狠抓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之风,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求真务实、狠抓作风转变的坚定决心和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这也是我们党抓廉政勤政、厉行节约的有力武器,是狠杀贪污腐败的杀手锏。全党上下贯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务必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并形成一种有效制度抓好抓实,并以此带动全社会倡导艰苦奋斗精神,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如同当年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一样,警惕铺张浪费、奢侈之风所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我们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政治敏感性,狠刹铺张浪费之风,清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将腐败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第五篇:《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体会
学习《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坚持这一美德。近几天,我检修管理党支部集中学习了《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一书,该读本收入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人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老一辈革命家语重心长、句句是真理。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曾经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将具有重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对的理解和体会:
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作风上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不断胜利的精神保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不断努力,我们党诞生了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汪洋湖等无数英雄模范,正是在我们党的积极倡导下才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品格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依靠这些精神,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克服重重艰难困苦,取得了各项事业的胜利。
马克思说:“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求人们重新回到以前过的“吃不好、穿不暖”的苦日子,而是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勤俭修身,不铺张、不浪费、不奢靡,不惑于灯红酒绿、不迷于声色犬马、不计于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简朴廉洁的正气、昂扬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锐气。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各种诱惑粉墨登场,给党员干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考验。有的人勤俭节约意识淡化,甚至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支柱弱化。历史与现实反复警示我们,名利私欲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腐蚀剂”,精神信念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强心针”。广大党员干部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表现出更良好的工作状态,把艰苦奋斗的历程,勤俭节约的过程,作为磨练意志、催生斗志的征程,使自己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本领。
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一个执政党和国家来说,是命运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带领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责任,要不辱使命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跟人民群众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不管什么时候,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丢了作风就会变差、变坏,丢了民心就会被极大销蚀,丢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严重损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艰苦奋斗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坚强基石,永远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宝藏,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的传统美德之际,我们应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每个人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具体事作起,真正付诸实践,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我们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2014.04.12 1